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除了光以外,我还能剩下什么抖音热门结局+番外

除了光以外,我还能剩下什么抖音热门结局+番外

水里捞月亮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会不会是有什么未知的天体正在接近土星,导致了环物质的异常运动?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决定对周围的宇宙空间进行一次全面的扫描。我启动了飞船的高能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土星周围的星空。经过几个小时的搜索,我终于发现了一个微弱的光点,它正以极快的速度向着土星方向移动。我心中大惊,立即对这个光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这是一颗直径约数公里的小行星,它受到土星引力的影响,轨道发生了偏移,正在向着土星环区域靠近。这个发现让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这颗小行星继续向着土星环移动,将会对土星环的稳定性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危及到整个土星系统的安全。而如果我试图对这颗小行星进行干预,以我目前的飞船能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主角:抖音热门   更新:2025-03-01 23:5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除了光以外,我还能剩下什么抖音热门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水里捞月亮”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会不会是有什么未知的天体正在接近土星,导致了环物质的异常运动?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决定对周围的宇宙空间进行一次全面的扫描。我启动了飞船的高能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土星周围的星空。经过几个小时的搜索,我终于发现了一个微弱的光点,它正以极快的速度向着土星方向移动。我心中大惊,立即对这个光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这是一颗直径约数公里的小行星,它受到土星引力的影响,轨道发生了偏移,正在向着土星环区域靠近。这个发现让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这颗小行星继续向着土星环移动,将会对土星环的稳定性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危及到整个土星系统的安全。而如果我试图对这颗小行星进行干预,以我目前的飞船能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除了光以外,我还能剩下什么抖音热门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会不会是有什么未知的天体正在接近土星,导致了环物质的异常运动?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决定对周围的宇宙空间进行一次全面的扫描。

我启动了飞船的高能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土星周围的星空。

经过几个小时的搜索,我终于发现了一个微弱的光点,它正以极快的速度向着土星方向移动。

我心中大惊,立即对这个光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结果显示,这是一颗直径约数公里的小行星,它受到土星引力的影响,轨道发生了偏移,正在向着土星环区域靠近。

这个发现让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如果这颗小行星继续向着土星环移动,将会对土星环的稳定性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危及到整个土星系统的安全。

而如果我试图对这颗小行星进行干预,以我目前的飞船能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只能将这个发现记录下来,并通过光波编码技术将信息传回地球,希望地球上的科学家们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星际日志 020地球历 2147 年 5 月 20 日<坐标:土星轨道外侧 1.5AU在离开了土星环区域之后,“逐光号”继续向着太阳系的边缘进发。

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断地对飞船的各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以确保它能够在恶劣的宇宙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今天,我决定对太阳风帆系统进行一次优化。

通过对帆面电荷分布的调整,我希望能够提高飞船的推进效率,缩短航行时间。

我小心翼翼地修改了电荷分布参数,然后启动了测试程序。

在测试过程中,我密切观察着飞船的速度和姿态变化,随时准备对参数进行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我发现飞船的推进效率确实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由于电荷分布的改变,飞船在太阳风中的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容易出现姿态偏移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不得不重新调整了帆面的支撑结构,增加了稳定装置。

经过多次的尝试和调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方案,既能够提高推进效率,又能够保证飞船的稳定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
状态下最后的狂欢,无数的光点在我眼前闪烁,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而真正的星光,此刻正在我的胸膛间跳动,随着激光器的震颤汇入光之洪流。

终于可以休息了。

父亲,您看见了吗?

那些萤火虫...又飞起来了...我的意识逐渐模糊,身体渐渐失去了知觉,仿佛融入了这片浩瀚的宇宙之中。

而那束载着双重信息的光,依然在星际介质中穿行,带着我的希望和梦想,向着未知的远方飞去。

后记2149 年 2 月,木星殖民地接收到持续 17 纳秒的激光脉冲。

解码后的信息包含完整的柯伊伯带外航道数据,以及一段异常波动信号。

经光谱分析,该波动与人类脑电波的 β 波频段完全吻合。

这一发现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仿佛是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意识为人类传递了这份珍贵的信息。

此刻,那束载着双重信息的光仍在星际介质中穿行。

它将在四万年后抵达猎户座大星云,而某个尚未诞生的文明或许会破译出,在光的偏振方向里,藏着某个灵魂最后的温度。

从此,每个新航道的坐标系上,都会标注一行小字:“此路由寻路使凌的目光铺就”,提醒着后人,曾经有一位勇敢的探险者,为了人类的未来,在这片神秘的宇宙中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迹。


类希望的量子比特在退相干中化为虚无,就像沙堡被潮水带走,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瘫坐在控制台前,心中充满了绝望。

然而,我并没有放弃,花了整整六小时重新校准冷原子钟,把最后的航道信息刻录进普通激光的偏振方向。

这原始的编码方式让我想起远古的烽火台,尽管简陋,却承载着重要的使命。

只是这次,这束光要穿越的,是连时间都会弯曲的深渊,我不知道它是否能够成功抵达目的地,但我已经别无选择。

在完成了信息的刻录之后,我开始对激光发射器进行最后的检查。

我仔细地调整着发射器的角度和功率,确保它能够将信息准确地传回地球。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备用的发射器,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我启动了发射程序。

一束束激光从发射器中射出,向着遥远的地球方向飞去。

我心中默默地祈祷,希望这些信息能够顺利地抵达地球,为人类的星际航行事业做出贡献。

同时,我也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航行中,我们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星际日志 047地球历 2147 年 11 月 16 日坐标:未知氧气存量已经降至 12%,反应堆输出功率降至临界值,警报声在驾驶舱内此起彼伏,如同死亡的号角。

左舷的微流星撞击造成了贯穿性损伤,现在整个生活舱都笼罩在-200 度的极寒中,冰冷的空气仿佛要将我的灵魂都冻结。

最讽刺的是,我怀里抱着完好无损的数据核心——这个储存着人类首个跨日球层航道信息的钛金圆筒,此刻正源源不断散发着 50 瓦的热量,在这寒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珍贵。

最后一次检查激光发射器时,我发现镜组表面结满了氮冰,宛如一层白色的霜。

我用体温融化冰层的瞬间,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冬夜,和父亲在长白山天文台用哈气温暖目镜的场景。

那时的我们,怀揣着对宇宙的敬畏和好奇,仰望着浩瀚的星空,畅想着未来的星际航行。

而现在,我要温暖的是人类文明的未来,这束光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即将踏上未知的征程。

在完成了发射器的检查之
在已知世界的边缘。

舷窗外飘过的甲烷雪花在船体上撞出细密的脆响,这声音让我想起小时候把石子投入结冰的湖面,清脆而空灵。

量子中继器显示,最近的人类殖民地已在 12 光时之外,而我的航道数据还在以光速的 99.9997%奔向文明世界。

在这片寒冷而寂静的宇宙中,我仿佛是一颗孤独的尘埃,漂泊在无尽的黑暗里,寻找着属于人类的新航道。

在更换了滤芯之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应对低温环境对飞船设备的影响。

天王星磁极偏转区的温度极低,已经接近了绝对零度。

在这种环境下,飞船的许多设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故障,尤其是那些依赖于热能运转的系统,更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我决定对飞船的保温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升级。

通过对船体的隔热材料进行加固,以及对内部的加热装置进行优化,我希望能够提高飞船在低温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备用的设备和零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在忙碌了几个小时之后,我终于完成了保温系统的升级工作。

此时,飞船的内部温度已经有所回升,各种设备也逐渐恢复了正常运行。

我心中暗自庆幸,还好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星际航行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系到生死存亡,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充分的准备。

星际日志 030地球历 2147 年 9 月 2 日坐标:海王星轨道外侧 1.2AU飞船已经接近了海王星轨道,这颗深蓝色的行星在太空中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

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最远的巨行星,它的大气层主要由氢、氦和甲烷组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蓝色。

在接近海王星的过程中,我注意到飞船的光波编码系统出现了一些异常。

光子的偏振态似乎受到了某种干扰,导致信息传输的准确性下降。

我心中大为震惊,知道这一定是海王星的大气层在作怪。

海王星的大气层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这些甲烷分子会对光子的传播产生影响,导致光子的偏振态发生改变。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立即启动了备用的光波编码系统,并对原有的系统进行了调试和优
顺利,为人类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航道。

星际日志 005地球历 2147 年 3 月 17 日坐标:木星轨道外侧 1.2AU经过几天的航行,“逐光号”已经逐渐远离木星,向着更遥远的太阳系边缘进发。

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断地对飞船的各个系统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一切都在正常运行。

今天,我决定对光波编码技术进行一次全面的测试。

光波编码技术是人类在 22 世纪取得的重大突破。

通过将信息编码在偏振纠缠态的光子对中,我们能够实现超远距离的高速通讯。

在实验室里,这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但在实际的星际航行中,还面临着许多未知的挑战。

我小心翼翼地将一段测试信息输入到编码系统中,然后启动了发射程序。

一束束编码后的光子从飞船的发射器中射出,向着远方的宇宙空间飞去。

与此同时,我通过量子纠缠的特性,试图在飞船内部的接收器中捕获这些光子,并解码出其中的信息。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接收器终于发出了信号,表示已经成功捕获到了光子。

我紧张地查看解码后的信息,发现与原始信息完全一致。

这让我心中大为振奋,看来光波编码技术在这次航行中是可行的。

不过,我也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航行中,我们还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挑战,这项技术能否始终保持稳定,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星际日志 010地球历 2147 年 3 月 25 日坐标:小行星带内侧 0.5AU飞船已经进入了小行星带区域,这里密布着无数大小不一的小行星,它们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沿着各自的轨道缓慢地运行着。

从飞船的舷窗望去,可以看到这些小行星形态各异,有的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有的则有着光滑的表面,反射着太阳的光芒。

在穿越小行星带的过程中,我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虽然飞船的导航系统能够精准地计算出安全的航线,但这些小行星的轨道并不是完全稳定的,随时都可能发生偏移。

一旦飞船与小行星发生碰撞,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了确保安全,我将飞船的速度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并开启了全方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