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为人类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航道。
星际日志 005地球历 2147 年 3 月 17 日坐标:木星轨道外侧 1.2AU经过几天的航行,“逐光号”已经逐渐远离木星,向着更遥远的太阳系边缘进发。
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断地对飞船的各个系统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一切都在正常运行。
今天,我决定对光波编码技术进行一次全面的测试。
光波编码技术是人类在 22 世纪取得的重大突破。
通过将信息编码在偏振纠缠态的光子对中,我们能够实现超远距离的高速通讯。
在实验室里,这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但在实际的星际航行中,还面临着许多未知的挑战。
我小心翼翼地将一段测试信息输入到编码系统中,然后启动了发射程序。
一束束编码后的光子从飞船的发射器中射出,向着远方的宇宙空间飞去。
与此同时,我通过量子纠缠的特性,试图在飞船内部的接收器中捕获这些光子,并解码出其中的信息。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接收器终于发出了信号,表示已经成功捕获到了光子。
我紧张地查看解码后的信息,发现与原始信息完全一致。
这让我心中大为振奋,看来光波编码技术在这次航行中是可行的。
不过,我也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航行中,我们还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挑战,这项技术能否始终保持稳定,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星际日志 010地球历 2147 年 3 月 25 日坐标:小行星带内侧 0.5AU飞船已经进入了小行星带区域,这里密布着无数大小不一的小行星,它们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沿着各自的轨道缓慢地运行着。
从飞船的舷窗望去,可以看到这些小行星形态各异,有的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有的则有着光滑的表面,反射着太阳的光芒。
在穿越小行星带的过程中,我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虽然飞船的导航系统能够精准地计算出安全的航线,但这些小行星的轨道并不是完全稳定的,随时都可能发生偏移。
一旦飞船与小行星发生碰撞,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了确保安全,我将飞船的速度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并开启了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