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借刀扫黄》内容精彩,“三庐”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李天初热门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借刀扫黄》内容概括:邵东的六月,连空气都粘稠得能拧出水来。六月二十三号那晚,天更是黑得如同泼了墨,沉甸甸压在头顶,憋了一整天的闷热,终于在接近午夜时分化作一场倾盆暴雨。豆大的雨点狂暴地砸在警车的挡风玻璃上,雨刷器疯了似的左右摇摆,也只能勉强撕开前方几米模糊的光影。车窗外,创业大道两旁那些平日里流光溢彩的高档酒店招牌,此......
主角:李天初热门 更新:2025-07-24 18:58: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天初热门的现代都市小说《借刀扫黄》,由网络作家“三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借刀扫黄》内容精彩,“三庐”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李天初热门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借刀扫黄》内容概括:邵东的六月,连空气都粘稠得能拧出水来。六月二十三号那晚,天更是黑得如同泼了墨,沉甸甸压在头顶,憋了一整天的闷热,终于在接近午夜时分化作一场倾盆暴雨。豆大的雨点狂暴地砸在警车的挡风玻璃上,雨刷器疯了似的左右摇摆,也只能勉强撕开前方几米模糊的光影。车窗外,创业大道两旁那些平日里流光溢彩的高档酒店招牌,此......
霓虹灯光怪陆离地闪过,映在我紧绷的脸上,每一次光影变幻,都像是在无声地嘲弄我们数小时前的“成功”。
帝豪酒店的后勤区域,此刻亮如白昼,气氛却凝重得如同铅块。
刺眼的勘查灯将B2层消防通道那扇不起眼的小门和门后堆满杂物的狭窄空间照得纤毫毕现。
浓烈的消毒水气味混合着淡淡的血腥味和灰尘的味道,构成一种令人窒息的死亡气息。
技术中队的同事穿着厚重的勘查服,像一群沉默的白色幽灵,在狭小的空间里无声地忙碌着。
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闪光灯每一次亮起,都短暂地冻结住现场一个令人心悸的瞬间。
我戴上手套鞋套,屏住呼吸,弯腰钻进了那片被灯光强行撕开的光明之地。
杂物间角落,几个沾满污渍的旧拖把和破裂的水桶被移开,露出了下面的景象。
刘少华蜷缩着侧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姿势僵硬扭曲。
他身上穿着那件在监控里看过的、标志性的暗红色丝绸睡袍,只是此刻那鲜艳的红色被大片大片深褐近黑的污渍浸染、覆盖,像一幅拙劣而恐怖的泼墨画。
他微胖的脸孔朝向内侧,眼睛圆睁着,瞳孔早已扩散,凝固着一种纯粹的、极致的恐惧和惊愕,嘴巴微微张开,似乎想喊叫,却永远被掐断了声音。
法医老白蹲在尸体旁,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
他戴着橡胶手套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拨开刘少华后颈处油腻纠结的头发,凑近仔细观察着。
强光灯下,他的动作凝滞了。
“秦队,”老白的声音异常干涩,带着一种职业性的冷酷,却掩不住底下的惊疑,“你过来看。”
我立刻凑过去,顺着他的手指方向。
在死者后颈发际线下方,靠近颈椎的位置,皮肤上有一个极其微小的红点。
它太小了,颜色又浅,混杂在皮肤的纹理和头发的阴影里,如果不是老白这样经验丰富又极其细心的法医刻意寻找,几乎不可能被发现。
那红点周围没有明显的红肿或撕裂,干净得诡异,就像被一根极细的绣花针轻轻扎了一下留下的痕迹。
“致命伤?”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目前看,很可能是唯一的外伤入口。”
老白语气凝重,用镊子夹着酒精棉球,极其轻柔地擦拭着那个红点周围
,“但……太干净了。
不像利器穿刺,也不像钝器打击。
没有大血管破裂,没有明显失血迹象……”他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神锐利如刀,“更像是某种……特制的注射器造成的微小创口。
但具体是什么,要等解剖和毒化结果。
死亡时间,”他顿了顿,吐出的话像冰碴子一样砸在我心上,“根据尸温和初步的尸僵、尸斑判断,非常接近你们破门冲进房间的那个时间点,误差……很可能就在前后十分钟之内!”前后十分钟!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楼上如雷霆般砸开房门,将那个冒牌货和李天初等人按倒在地时,真正的刘少华,就在我们脚下十几米之隔的这个黑暗角落里,被一根细如牛毛的凶器夺走了性命!凶手不仅在我们眼皮底下完成了谋杀,还胆大包天地用一个替身,上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的把戏,把我们所有人,包括我这个所谓的“经验丰富”的刑警队长,都当成了他完美脱罪的棋子!一股冰冷的怒火瞬间席卷全身,烧得我指尖都在发颤。
这不是挑衅,这是赤裸裸的、扇在邵东市局所有警察脸上的一记响亮耳光!李天初那张平静得令人发指的脸再次浮现在我眼前,那双布满枪茧的手……我猛地转身,目光像鹰隼一样扫过这片被灯光照得惨白的死亡现场,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凶手来过这里,他留下了刘少华的尸体,他必然也留下了通往他自己的痕迹!勘查灯惨白的光柱无情地切割着B2层消防通道的黑暗,将每一粒灰尘都照得无所遁形。
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和陈年污垢混合的窒息气味。
技术中队的同事如同精密仪器上的零件,在狭窄的空间里无声地移动、扫描、记录。
我站在警戒线外,目光像探针,一寸寸刮过冰冷的水泥地面、斑驳的墙壁、堆满废弃清洁工具的角落。
“秦队!”一个蹲在离尸体稍远些位置的技术员突然出声,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的迟疑。
他正用强光手电筒聚焦照射着地面靠近墙壁的一小片区域。
我立刻走过去,蹲下身。
在勘查灯和手电筒的双重照射下,那片颜色略深的水泥地上,隐约可见一片不规则的水渍痕迹。
面积不大,边缘正在缓慢蒸发、收缩,颜色比周围深一
些,湿漉漉地反着光。
水渍中间,靠近墙角的地方,似乎还黏着几缕非常非常细小的、半透明的丝状物,不仔细看几乎会忽略过去。
“水渍?什么时候留下的?”我皱眉。
这位置离尸体堆放点还有段距离,并非必经之路。
“看蒸发程度,时间不长,”技术员用手指小心地虚点了一下边缘,“可能也就几个小时。
奇怪的是……”他用手电光更精准地扫过水渍中心,“你看这些黏在水泥颗粒上的小东西,像不像……融化的冰?”冰?我的心猛地一跳。
在这闷热潮湿的夏夜,在酒店地下二层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出现一片正在融化的冰水渍?这太不合常理了。
冰从哪里来?“采集!水渍样本,还有这些黏着的残留物,全部采集!重点检测成分!”我立刻下令,声音因一种莫名的预感而绷紧。
技术员迅速行动起来,用无菌棉签小心地蘸取水渍和那些细小的半透明残留物。
就在他小心翼翼地将棉签放入专用物证袋封存时,勘查灯的光线恰好以一个特定的角度掠过那片湿痕。
一瞬间,我仿佛看到水渍反射的光线里,有什么极其微小的东西,极其短暂地闪烁了一下。
不是水光,而是一种更锐利、更凝练的光泽,细小得如同幻觉。
“等等!”我几乎是扑了过去,不顾形象地跪在冰冷潮湿的地上,脸几乎贴到那片水渍上方。
我死死盯着那一点刚才闪过微光的地方。
强光下,水渍正在缓慢蒸发,在水泥地细微的凹凸纹理间,似乎……似乎有极其稀疏的、比最细的金粉还要微小的金色微粒,极其微弱地沉淀着,若非刚才那惊鸿一瞥的反光,根本无从察觉!“金粉?!”这个词几乎是脱口而出,带着我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惊疑。
技术员也愣住了,凑近仔细观察,随即脸色也变得异常凝重:“秦队,您这眼睛……好像……真是!非常细微!快,特殊滤光镜!高倍采样!”整个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诡异。
融化的冰?残留的、疑似装冰的塑料袋丝?还有几乎看不见的金粉?这诡异的组合,和旁边那具被一根细针夺去生命的尸体,交织成一幅荒诞而危险的拼图碎片。
技术员立刻更换了带特殊滤光镜的强光手电,再次照射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