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厂子,这不就是自谋生路嘛。白英杰、仇盛他们都是回城知春,有政策,自谋生路是允许的。”
孙素琴和白英兰都很高兴,“那到时候有了大铺子,我们也算是有正经工作的人了吧。”
那必须的呀。
“挣了钱,姐让你们比公家厂子里的工人挣的还多,福利还好。咱们也给分房,也管看病上学,他们有什么,咱就有什么……”
这可不是画大饼,现在这么好的机会,只要踏踏实实的干,肯定能挣钱,挣到钱她可不做林扒皮。
上辈子网络发达之后,老是能看到那些有良心的老板怎么对员工的,人家自己也没穷着,一年挣三个亿和一年挣三百个亿,还不是一样吃喝不尽。
反而那只想着搂钱,坑老百姓的,到最后没一个得了好报的。
她也不指望一年挣几个亿,有个百八十万的就能活得很好了。
对员工好点儿,自己也少操心,挺好的。
所以她这么说,是真心的。
孙素琴和白英兰两个也真信,“太好了,姐,那我可等着了,等我结婚的时候,你给我分房子住。”
白婶子让闺女这大胆发言给刺激得,拿手拍她,“没羞没臊,姑娘家家的,啥结婚不结婚的,你才多大,脸皮咋那么厚,去去去,赶紧洗鸡珍去,明儿个区招待所定了三十斤卤货,鸡珍就要了十斤……”
卖货的李冬生在乡下插队时结婚了,媳妇是生产队长的妹妹,他媳妇家的亲戚,在东城区政府工作,帮着联系上的买卖,三不五时的,招待所来了重要客人,就定上几斤卤货。
有那亲戚的关系,钱结的利索,算是个固定大客户了。
现在来批发的小商小贩得有四五十个了,哪天都得三四千斤的货,其实有那么几个,销售人才,能找到大客户。
家里满打满算的,就白婶子带着白英兰和孙素琴全职干活儿,孙婶子下了工就来帮忙,白英竹考上外地的师范大学,去上学了。
白英杰还一天天的往乡下跑收菜收鸡蛋肉啥的,他手里也有几个大客户,要货他就送,不要货他不散着卖。
白天跑一天,晚上就来家里帮忙。
有眼色的,像是仇盛、李冬生,有空就带着媳妇来帮忙。
姜桂花那更能抢得上,自打知道白英兰是先帮着打了几天下手,说是免费帮忙烧火,后来混成正式工,一个月挣二十的工资之后,就天天上她家大儿子大闺女放学了来帮着干零活儿。
十一二岁的半大孩子,这会儿都当个大人使唤了,那叫陈芳的姑娘进门就帮着泡在盆里的衣裳。
这大冬天的,水凉得很,看得林昭心里酸酸软软的,不让孩子用凉水洗,家里大灶一直烧着,把铁皮水桶放灶台边儿烤着火,水都不凉。
她不拦着孩子干活儿,只让用那水洗。
都不容易。
白奶奶家的院子本来挺大的,百十来平呢,可随着买卖越来越好,干活的人越来越多,地方越发拥挤起来。
倒是真热闹。
左邻右舍的,自打林昭卖了三天咸菜,就把老刘家那咸菜铺子挤得一天一斤咸菜都卖不出去,眼看着赔得裤衩子都快没了。
都知道她不好惹。
又看着跟她好好相处的,多多少少的都能沾巴点儿,就都爱来家。
家里闲的老人,爱过来跟老太太聊天儿,能蹭着家里的热炕头儿,林昭还供着卤货零嘴儿,不好意思吃,一天也能啃上两块鸡架,见见肉星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