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女帝送我去和亲?看我复国称帝!结局+番外

女帝送我去和亲?看我复国称帝!结局+番外

朕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对,我们草原儿郎,岂能怕事。帮李长羡,就是帮我们自己。”年轻的可汗们纷纷摩拳擦掌。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可汗们达成了共识。他们决定响应李长羡的号召,为恢复大唐出一份力。而此时,在大唐的街头巷尾。“看呐,这是从突厥传来的讨贼檄文。”一位书生模样的人高举着纸张大喊。周围的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天下苍生,皆为大唐子民,当享太平盛世……”书生大声朗读着檄文内容。百姓们静静听着,脸上的表情从惊讶逐渐转为愤怒。“原来女帝如此恶行累累。”一位老者摇头叹息。“我们一直被蒙在鼓里。”有年轻的后生握紧了拳头。“我要帮助李长羡恢复大唐国号。”人群中有人喊道。“对,我们不能再这样忍下去了。”越来越多的人附和起来。“我们造反吧!”这句呼喊像是点燃了干柴,人群...

主角:武柔李长羡   更新:2025-03-21 16:1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武柔李长羡的其他类型小说《女帝送我去和亲?看我复国称帝!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朕”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对,我们草原儿郎,岂能怕事。帮李长羡,就是帮我们自己。”年轻的可汗们纷纷摩拳擦掌。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可汗们达成了共识。他们决定响应李长羡的号召,为恢复大唐出一份力。而此时,在大唐的街头巷尾。“看呐,这是从突厥传来的讨贼檄文。”一位书生模样的人高举着纸张大喊。周围的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天下苍生,皆为大唐子民,当享太平盛世……”书生大声朗读着檄文内容。百姓们静静听着,脸上的表情从惊讶逐渐转为愤怒。“原来女帝如此恶行累累。”一位老者摇头叹息。“我们一直被蒙在鼓里。”有年轻的后生握紧了拳头。“我要帮助李长羡恢复大唐国号。”人群中有人喊道。“对,我们不能再这样忍下去了。”越来越多的人附和起来。“我们造反吧!”这句呼喊像是点燃了干柴,人群...

《女帝送我去和亲?看我复国称帝!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对,我们草原儿郎,岂能怕事 。帮李长羡,就是帮我们自己 。”

年轻的可汗们纷纷摩拳擦掌 。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可汗们达成了共识 。

他们决定响应李长羡的号召,为恢复大唐出一份力 。

而此时,在大唐的街头巷尾 。

“看呐,这是从突厥传来的讨贼檄文 。”

一位书生模样的人高举着纸张大喊 。

周围的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 。

“天下苍生,皆为大唐子民,当享太平盛世……”

书生大声朗读着檄文内容 。

百姓们静静听着,脸上的表情从惊讶逐渐转为愤怒 。

“原来女帝如此恶行累累 。”

一位老者摇头叹息 。

“我们一直被蒙在鼓里 。”

有年轻的后生握紧了拳头 。

“我要帮助李长羡恢复大唐国号 。”

人群中有人喊道 。

“对,我们不能再这样忍下去了 。”

越来越多的人附和起来 。

“我们造反吧 !”

这句呼喊像是点燃了干柴,人群瞬间沸腾 。

虽然之前造反被镇压过,但此刻,百姓们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 。

因为李长羡在突厥公开造反,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再孤单 。

“我们要为大唐的未来拼一把 。”

一位壮汉大声说道 。

“哪怕粉身碎骨,也不能让武氏继续作恶 。”

一位妇人眼中含泪,却坚定地说道 。

在茶馆里 。

“这檄文写得太对了 。”

一位茶客拍着桌子 。

“武氏重用酷吏,搞得我们小老百姓苦不堪言 。”

旁边的人连连点头 。

“李长羡皇子在外都能振臂高呼,我们在大唐本土,更不能退缩 。”

又有人说道 。

在集市上 。

卖菜的大叔对买菜的人说:“看了这檄文,才知道大唐被武氏害得这么惨 。”

买菜的人回应:“是啊,我们得做点什么 。”

在田间地头 。

劳作的农民们聚在一起 。

“听说了吗?突厥那边李长羡皇子要讨贼 。”

“看了檄文,我们也不能落后 。”

“对,等秋收后,我们也去投奔李长羡 。”

在城镇的广场上。

有人组织起了小型的集会。

“大家听着,我们要团结起来。”

“响应李长羡皇子,推翻武氏统治。”

人群中不断有人高呼口号。

“恢复大唐 !恢复大唐 !”

声音响彻云霄。

大唐的百姓们,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

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贩夫走卒。

都被这篇讨贼檄文所触动。

他们心中的怒火被点燃,纷纷准备为恢复大唐而行动起来。

一场风暴,正在大唐的土地上悄然酝酿。

而李长羡在突厥,与草原各部可汗加紧筹备着军事行动。

他们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但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百姓的福祉。

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草原上,战马嘶鸣,士兵们正在操练。

为即将到来的南征做着最后的准备。

大唐的百姓们,也在暗中联络。

期待着与李长羡的军队里应外合。

这个动荡的时代,因为一篇讨贼檄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心中的信念,如同星星之火,正在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这可如何是好 !”

女帝坐在龙椅上,脸上满是焦急之色。

“百姓造反的声势越来越大。”

她眉头紧锁,声音中透着一丝慌乱。

“张苍 !”

女帝高声喊道。

“臣在。”

张苍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你即刻带领大军,去镇压那些造反的百姓。”

女帝命令道。

“务必将他们的气焰打压下去。”

“遵旨。”

张苍领命后,匆匆退下。

女帝以为此事可暂且平息,然而,更糟糕的消息接踵而至。

“陛下 !大事不好。”


“听说了吗?张阔将军都投降了,看来李长羡皇子才是天命所归啊!”一名中年男子压低声音,对身旁的同伴说道。

“可不是嘛,女帝这些年苛税重赋,百姓苦不堪言。李长羡皇子若能登基,说不定咱们的日子就好过了。”另一人附和道,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然而,人群中也不乏胆怯的声音:“嘘,小声点!这话要是传到官府耳朵里,咱们的脑袋可就不保了!”

“怕什么!”一名年轻人愤愤不平地说道,“只要李长羡皇子率军攻来,我第一个响应!这大周王朝,早就该亡了!”

这些议论声虽然压得很低,却在洛阳城中悄然蔓延,仿佛一股暗流,随时可能冲破表面的平静。

与此同时,皇宫内,女帝正端坐在御书房中,手中握着一份密报,脸色阴沉得可怕。她猛地将密报拍在桌上,声音冰冷:“张阔竟然投降了!朕待他不薄,他竟敢背叛朕!”

一旁的内侍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出声。女帝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杀意:“传朕旨意,命张苍即刻前来见朕!”

不多时,禁军统领张苍匆匆赶到,单膝跪地:“臣张苍,参见陛下。”

女帝冷冷地看着他,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张苍,朕命你率一万禁军,即刻搜查洛阳城,凡是参与谋反、散布谣言者,一律格杀勿论!”

张苍心中一凛,但不敢有丝毫迟疑,抱拳应道:“臣遵旨!”

当天夜里,洛阳城中突然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和士兵的喊杀声。禁军如潮水般涌入街道,挨家挨户搜查,凡是涉嫌谋反的人,都被当场斩杀。一时间,城中血流成河,哀嚎声此起彼伏。

“你们凭什么抓我?我只是说了几句实话!”一名男子被禁军拖出家门,挣扎着喊道。

“谋反者,杀无赦!”禁军士兵冷冷回应,随即一刀斩下,鲜血溅了一地。

这样的场景在洛阳城中不断上演,百姓们惊恐万分,纷纷紧闭门窗,生怕祸及自身。然而,即便如此,仍有一些人提前得知了消息,逃出了城。

其中,一名叫陈风的男子,本是洛阳城中的大户人家。他早年间因不满女帝的苛税政策,暗中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策划谋反。当得知禁军即将搜查的消息后,他立即召集家人,带着多年积累的财富,连夜出城,直奔突厥而去。

“老爷,咱们真的要去投奔李长羡吗?”马车上,陈风的妻子忧心忡忡地问道。

陈风点了点头,语气坚决:“如今女帝暴虐无道,李长羡皇子才是民心所向。我们带着这些钱财和人马去投奔他,必能得到重用。到时候,咱们不仅能保全性命,还能为推翻女帝出一份力!”

妻子叹了口气,不再多言。马车在夜色中疾驰,很快便消失在了洛阳城外的荒野中。

数日后,陈风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突厥的营地。他们被带到李长羡的大帐前,陈风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草民陈风,参见陛下!”

李长羡坐在主位上,微微挑眉:“陈风?你是何人,为何来此?”

陈风抬起头,语气诚恳:“陛下,草民本是洛阳城中的商贾,因不满女帝的苛政,暗中组织了一些人马,准备响应陛下的义举。然而,禁军突然搜查,草民只得带着家人和钱财逃出城来,特来投奔陛下!”

李长羡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哦?你带来了多少人马?”


这时,李淳风站了出来,他微微欠身,神色镇定,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另有隐情。皇子远在突厥,身处异国他乡,必定是受到了威胁,恐怕如今只是形同傀儡罢了。”

李淳风心里清楚,他答应过李长羡要扶持他,此时无论如何都要为其开脱。

女帝听了,却不以为然,冷哼一声,说道:“李淳风,你莫要为他开脱。朕派他去突厥,是带着诚意与和平的使命,他却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朕怎能轻易放过?”

“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

李淳风不慌不忙,继续说道,“皇子向来忠心耿耿,对陛下的旨意从未有过违抗。如今在突厥的处境想必艰难,定是被突厥人逼迫,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还望陛下明察。”

女帝皱着眉头,说道:“即便如此,他自称大唐皇帝,已然触犯了朕的底线,此事若不加以惩处,日后如何服众?朕意已决,兴兵讨伐李长羡,让他知道背叛朕的下场!”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如今大唐百姓刚刚从战乱中恢复,民生尚未完全安定,此时兴兵,百姓又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况且,这其中或许真有误会,还望陛下三思啊!”

紧接着,又有几位大臣纷纷出列,跪地恳请:“陛下,还请收回成命,再做斟酌。贸然兴兵,不仅会让百姓受苦,还可能引发与突厥的更大冲突,危及大唐江山社稷啊!”

女帝看着跪地的群臣,心中有些动摇,但仍有些不甘心。

她说道:“难道就任由他如此胡作非为?朕的颜面何存?”

这时,一位年轻的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有一计。不如先派使臣前往突厥,问个究竟。若是皇子真有苦衷,我们再做打算也不迟。这样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又能彰显陛下的仁慈与大度。”

女帝听了,沉默良久,最终长叹一口气,说道:“也罢,就依你们所言。朕派使臣前往突厥,若李长羡真有冤屈,朕自会还他公道;若他真有谋反之心,朕定不轻饶!”

于是,朝堂之上开始商议选派使臣之事。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选定了一位经验丰富、口才出众的大臣前往突厥。

几日后,使臣带着使命,踏上了前往突厥的路途。

一路上,风餐露宿,历经艰辛。

终于,抵达了突厥境内。

突厥可汗得知大唐使臣前来,心中也猜到了几分。

他设宴款待使臣,席间,气氛看似融洽,实则暗流涌动。

使臣开门见山地问道:“听闻大唐皇子李长羡在此自称皇帝,此事可是属实?我大唐陛下听闻后十分震怒,特命我前来问个明白。”

突厥可汗微微一笑,说道:“此事说来话长。李长羡皇子在我突厥,深受我突厥百姓爱戴。我们见他才德兼备,便尊他为帝,以表敬重。并无恶意。”

使臣皱了皱眉头,说道:“可汗此言差矣。李长羡乃是我大唐皇子,身负和亲使命,怎能在此称帝?这岂不是坏了两国的和平?”

突厥可汗摆了摆手,说道:“使臣莫急。李长羡皇子虽称帝,但他心中仍念着大唐,也一直致力于维护两国的友好关系。他只是想以另一种方式,为两国的和平贡献力量。”

使臣心中疑惑,说道:“可汗所说,我实在难以理解。还望可汗明示。”


西突厥,可汗营帐之中,烛火摇曳。

夜色深沉,营帐内的火光映照在拓拔野的脸上,显得格外凝重。

他坐在虎皮椅上,手中握着一杯马奶酒,眼神却飘向了远方。

不多时,一位身着华丽长裙的女子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了过来。

她身姿婀娜,面容姣好,正是拓跋米。

“爹,这么晚了,您叫女儿过来干什么呀?”

拓跋米活泼地跳到拓拔野面前,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脸上满是天真无邪。

“啊哈哈…… 那不是想你了嘛?”

拓拔野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伸手摸了摸女儿的头。

他和拓跋米闲聊了几句家常,随后话锋一转,“女儿,爹问你,爹要是想要让你嫁人,你愿意不?”

“嫁人?那是谁呀?”

拓跋米脸上泛起一抹羞涩的红晕,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个熟悉的身影。

她和拓跋云从小一起长大,一同在草原上骑马驰骋,一起看日出日落,可谓是青梅竹马,情投意合。

她心想,看来爹爹是知晓自己的心思了。

然而下一刻,拓拔野的话却如同一盆冷水,将她的美好幻想彻底浇灭。

“是来自大唐的皇子,汉王李长羡。”

听到这里,拓跋米顿时娇躯一僵,脸上满是不可置信的神情。

“爹,我不要!我不要嫁给什么皇子!女儿只想跟随在您的身边。” 她急切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慌乱。

拓拔野听后,无奈地叹了口气,点了点头,“爹知道你不舍,但是你应该明白,大唐国力强盛,一旦和他们联姻,那么我们突厥入冬之后,便会丰衣足食。更何况,皇子是过来和亲的,会留在突厥。”

“话虽如此,但女儿从小就在草原长大,对于他族的人,其实并不喜欢。”

拓跋米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请求的意味,她拉着拓拔野的手臂,轻轻摇晃着。

“行吧,既然女儿不愿意,为父也不强求。”

拓拔野叹了口气,转过身去,假装睡觉。

他的心中却惆怅万分,一方面是自己心爱的女儿,另一方面,则是千载难逢、攻占中原的机会。

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拓跋米通红着眼睛,跑出了帐外。

此时,外面月光如水,洒在广袤的草原上。她正巧撞见拓跋云在和一群士兵们骑马射箭。

“拓跋公主!” 拓跋云立即跳下马,快步走到她面前。

看到她满脸泪痕,神情低落,便关切地问道,“公主,你这是?”

拓跋米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告诉了他。

听完之后,拓跋云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公主,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理当应该为你父亲分忧。突厥连年征战,粮草快要不足,如今大唐和亲,还要送一个皇子过来,这可是天赐良机啊。一旦和亲达成,我们突厥,日后便可顺利进入大唐,再也不用过马背上的生活了。”

闻言,拓跋米一愣,眼眶中又蓄满了泪水,“可是云大哥,你是知晓米儿对你的情意。”

“我拓跋云固然喜欢公主,但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将军,根本配不上公主。反而是大唐的皇子和你是才子佳人。”

拓跋云低下头,声音有些低沉,“所以,就算我喜欢,一旦可汗命令一下,我也无可奈何啊。”

他摇了摇头,脸上满是无奈的神情。

“不会的,爹爹已经答应我了。” 拓跋米还心存一丝侥幸。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名士兵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

公主见他神色慌张,便上前拦截,“怎么回事?”

“启禀公主,我们驻守在碎叶城的一万人马,因为天气突然降温,河流上冻,活生生渴死了一半,而大唐的军队粮草充足,顺利攻破了我们,我们的所有兄弟,全军覆没了!” 士兵气喘吁吁地说道。

拓跋米听了之后,一脸的诧异,“那…… 拓拔楚呢?他在哪?”

拓跋楚是自己的堂弟,从小就生活在一起,感情十分深厚。

“拓跋楚将军已经三天没有进食,无力抵抗,战死了!”

拓跋米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胸口像是被重锤狠狠击中,她有点喘不过气来,身子一软,一下子昏厥了过去。

“公主!公主!”

拓跋云连忙将她扶住,焦急地呼唤着她的名字。

他迅速将她抱回营帐,命人拿来热水,为她敷上。

片刻之后,拓跋米悠悠转醒。

过了许久,拓跋米缓缓醒来,她睁开眼睛的第一句话便是:“云大哥,我决定了,我要去见父王!”

拓跋云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公主,你真的想好了吗?”

“为了突厥的未来,我愿意嫁给大唐的皇子,我不想再看到我们的兄弟姐妹们,在这荒凉的草原上饿死了。”

拓跋米点了点头,眼神决然无比。

拓跋云沉默片刻,有点失落,伤心和难过。

但最终还是叹了口气,点了点头:“好,我陪你去见可汗。”

两人一同来到拓拔野的营帐。

拓拔野见女儿去而复返,心中有些疑惑:“米儿,你怎么又回来了?”

拓跋米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爹,女儿想通了。我愿意嫁给大唐的皇子,为突厥的未来尽一份力。”

拓拔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好,好!不愧是我的女儿!”

“你放心,爹一定会为你安排妥当,绝不会让你受委屈。”

他站起身,拍了拍拓跋米的肩膀。

……

走出营帐后。

拓跋米则独自站在草原上,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五味杂陈。

拓跋云走到她身边,轻声说道:“公主,你真的不后悔吗?”

“为了突厥的未来,我别无选择。”拓跋米苦笑一声,“云大哥,你说的对,我是突厥的公主,我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影响了我们突厥的命运。”

“好,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你。”虽然内心挣扎万分,但拓拔云还是附和一声。

拓跋米转过头,看着他的眼睛,微微一笑:“谢谢你,云大哥。”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回到了从前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然而,他们都知道,从今以后,一切都将不同。

她,即将成为大唐皇子的妻子。

他,即将看到自己心爱的女人,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

这一晚。

拓跋云想要第一次拉起拓跋米的手,但拓跋米还是忍着悲痛,哭着跑开了。

孤零零的草原上,只飘荡着她那一身单薄,灿烂且悲伤的娇小身影……


庐王府内,静谧祥和。

李纯身着一袭宽松的长袍,正悠然自得地坐在书案前,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游走,写下的字迹笔锋刚劲有力。

两名侍女在他身后,手法娴熟地为他按摩着双肩,舒缓他的疲惫。

这时,一名信使匆匆而入,在厅中 “扑通” 一声跪地,高声说道:“拜见庐王!”

“说吧,何时啊?”李纯慢悠悠问道,他还在提笔写字,享受着侍女的按摩。

“女帝下令,命我家汉王近日与突厥和亲,故而汉王想要在离开之前,见庐王一面。”

信使答道。

李纯顿时诧异了一下,手中的笔停止了。

“不见。”

许久,李纯害怕的拒绝了。

“庐王,这是为何啊?”信使一脸疑惑,忍不住问道。

“很简单,当年本王是皇太子,是被女帝废掉的,如今汉王也要被强行和亲,现在他来见我,岂不是让我再次受到女帝的针对?”

李纯无奈摆了摆手,“送客。”

信使还想再解释几句,可还没等他开口,就被王府的侍卫强行架了出去。

……

信使回到汉王府,已是第二天凌晨。

此时李长羡刚醒,便被门卫唤醒,说信使已经来报。

李长羡整理了一下衣衫,来到前厅。

信使上前,恭敬地说道:

“启禀汉王,那庐王不敢见您,害怕惹火上身。”

李长羡并没有生气,而是笑道,“那就向外宣称,本王和庐王断绝联系,同时你暗中将我这一篇亲笔书信,交给庐王。”

这一封亲笔书信,不是普通内容,而是针对女帝写出的讨贼檄文。

相信庐王看了之后,定会震撼万分。

“汉王,那庐王已经是个废太子了,您为何要联系他?”杜章不解。

“你不懂。那庐王虽然是废太子,但是他内心并不甘心,尤其是他所熟悉的兄弟,同样为他打抱不平。”

李长羡点到即止。

虽然没有说完,但杜章恍然大悟,“我懂了,只要把庐王拉拢过来,那么李氏皇族的那些藩王,就会纷纷支持你。”

“正是如此。就算本王前往突厥,而以废太子为主的势力,则依旧在大唐,为我造势。”

说完后,

李长羡准备了朝服,听说今天会有突厥的使臣造访大唐。

……

匆匆前往万象神宫,群臣汇聚。

女帝头戴凤冠,身着华丽的龙袍,正襟危坐在大殿之上,目光威严地俯视着整个朝堂。

这时,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男子踏入大殿,恭敬道,“我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我是来自突厥的使臣,携带一箱子奇珍异宝,向大唐皇帝陛下问好。”

“嗯,免礼,请入座。”

女帝欢迎道,“今日,两国商议和亲之事,朕愿意将皇子送去和亲,不知可汗何意。”

“可汗特意让微臣前来,说要见一见皇子,再做论断。”

随后,

女帝让李长羡走上来。

那使者一看,长得是玉树临风,潇洒万分,果然是一表人才!

便满意点了点头,“才子配佳人,微臣明白了。”

朝堂之上,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李长羡身上。

有的大臣面露欣慰之色,觉得大唐送出这样优秀的皇子,定能促进两国的和平;

而有的大臣则眉头紧皱,心中暗自担忧,觉得和亲之事并非如此简单,恐怕突厥会造反,必然会影响大唐的国运。

朝会结束后,使臣前往客馆歇息。

这时一位大臣站出来说:

“陛下,那突厥向来野心勃勃,我们不可不防啊。”

女帝淡然一笑:“朕自然知晓。但如今两国实力相当,若能通过和亲维持和平,对大唐来说也是好事。”

而李长羡并未回到府中,反而是前往了太和公主府,准备见见自己的妹妹,武柔。

……

而此时。

庐州,李纯也收到了李长羡的信封。

李纯坐在书房中,手中捏着那封来自汉王的信,眉头紧锁,神情复杂。

他盯着信封上的字迹,心中翻涌着无数情绪。

汉王李长羡,这个曾经与他同为皇子的兄弟,如今却被女帝逼迫远赴突厥和亲。

李纯心中清楚,汉王此时来信,绝非简单的问候,而是有所图谋。

他冷笑一声,随手将信扔到一旁,低声自语道:“如今我已是废太子,自身难保,何必再卷入这些纷争?女帝的手段,我都清楚,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李纯转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的景色,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

就在这时,一旁的侍女轻轻走上前,弯腰捡起了那封信。

她小心翼翼地抚平信封上的褶皱,轻声说道:“庐王,汉王有意联络您,必然是想要得到您的帮助。如今女帝权势滔天,对李氏宗亲打压不断。若是您今日不帮汉王,恐怕日后您被女帝所欺,也无人会来帮您了。”

李纯闻言,身形微微一震。

他转过头,目光锐利地看向侍女,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你一个侍女,懂得什么?这些话也是你能说的?”

侍女并未退缩,而是恭敬地低下头,“奴婢虽身份卑微,但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汉王与您同为李氏血脉,如今他被迫远走突厥,心中必然不甘。若是他能成事,对您也是一大助力;若是他失败,女帝的怒火恐怕也会波及到您。庐王,您难道真的愿意坐以待毙吗?”

李纯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落在那封信上。

侍女的话,像一记重锤,敲在他的心上。

他何尝不明白这些道理?

只是他心中对女帝的恐惧,早已根深蒂固。

当年他被废黜太子之位,亲眼目睹了女帝的手段,那种无力感至今让他心有余悸。

然而,侍女的话也让他意识到,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

若是汉王真的起兵讨伐女帝,而他袖手旁观,恐怕日后女帝清算起来,他也难逃一劫。反之,若是他暗中支持汉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想到这里,李纯深吸一口气,缓缓伸出手,从侍女手中接过了那封信。

拆开一看,竟然是讨贼檄文。

只见上面写道:

讨贼檄文

呜呼!天道无常,奸佞横行;社稷倾覆,山河失色!

昔我大唐,承天景命,国祚绵长,万邦来朝。

然女帝武氏,狼子野心,篡夺神器,改国号为周,致使李氏宗庙蒙尘,天下百姓涂炭。其罪滔天,罄竹难书!

武氏以一介女流,僭越称帝,废黜正统,屠戮忠良,致使朝纲崩坏,民不聊生。其暴虐无道,天地共愤!

今又逼迫皇子远赴突厥,名为和亲,实为流放,欲绝李氏血脉,以固其篡逆之位。此等行径,人神共诛!

吾乃大唐皇子,身负祖宗之托,心怀天下之念。今虽身陷异域,然志在兴复大唐,重振社稷。

特此昭告天下:凡我李氏宗亲、忠义之士,当共举义旗,讨伐逆贼,匡扶正统!

武氏之罪,天地不容;兴复之业,刻不容缓!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万民之天下!

武氏篡位,已失民心;李氏正统,天命所归。

愿四海英豪,共襄义举,诛奸佞,清君侧,复我大唐江山,还天下以太平!

檄文到日,望风响应。若有迟疑不前者,必为天下所弃;若有奋勇争先者,必为万世所颂!

兴复之业,在此一举;讨贼之功,千秋不朽!

大唐皇子,汉王李长羡,谨告!

……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