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李淳风站了出来,他微微欠身,神色镇定,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另有隐情。皇子远在突厥,身处异国他乡,必定是受到了威胁,恐怕如今只是形同傀儡罢了。”
李淳风心里清楚,他答应过李长羡要扶持他,此时无论如何都要为其开脱。
女帝听了,却不以为然,冷哼一声,说道:“李淳风,你莫要为他开脱。朕派他去突厥,是带着诚意与和平的使命,他却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朕怎能轻易放过?”
“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
李淳风不慌不忙,继续说道,“皇子向来忠心耿耿,对陛下的旨意从未有过违抗。如今在突厥的处境想必艰难,定是被突厥人逼迫,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还望陛下明察。”
女帝皱着眉头,说道:“即便如此,他自称大唐皇帝,已然触犯了朕的底线,此事若不加以惩处,日后如何服众?朕意已决,兴兵讨伐李长羡,让他知道背叛朕的下场!”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如今大唐百姓刚刚从战乱中恢复,民生尚未完全安定,此时兴兵,百姓又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况且,这其中或许真有误会,还望陛下三思啊!”
紧接着,又有几位大臣纷纷出列,跪地恳请:“陛下,还请收回成命,再做斟酌。贸然兴兵,不仅会让百姓受苦,还可能引发与突厥的更大冲突,危及大唐江山社稷啊!”
女帝看着跪地的群臣,心中有些动摇,但仍有些不甘心。
她说道:“难道就任由他如此胡作非为?朕的颜面何存?”
这时,一位年轻的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有一计。不如先派使臣前往突厥,问个究竟。若是皇子真有苦衷,我们再做打算也不迟。这样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又能彰显陛下的仁慈与大度。”
女帝听了,沉默良久,最终长叹一口气,说道:“也罢,就依你们所言。朕派使臣前往突厥,若李长羡真有冤屈,朕自会还他公道;若他真有谋反之心,朕定不轻饶!”
于是,朝堂之上开始商议选派使臣之事。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选定了一位经验丰富、口才出众的大臣前往突厥。
几日后,使臣带着使命,踏上了前往突厥的路途。
一路上,风餐露宿,历经艰辛。
终于,抵达了突厥境内。
突厥可汗得知大唐使臣前来,心中也猜到了几分。
他设宴款待使臣,席间,气氛看似融洽,实则暗流涌动。
使臣开门见山地问道:“听闻大唐皇子李长羡在此自称皇帝,此事可是属实?我大唐陛下听闻后十分震怒,特命我前来问个明白。”
突厥可汗微微一笑,说道:“此事说来话长。李长羡皇子在我突厥,深受我突厥百姓爱戴。我们见他才德兼备,便尊他为帝,以表敬重。并无恶意。”
使臣皱了皱眉头,说道:“可汗此言差矣。李长羡乃是我大唐皇子,身负和亲使命,怎能在此称帝?这岂不是坏了两国的和平?”
突厥可汗摆了摆手,说道:“使臣莫急。李长羡皇子虽称帝,但他心中仍念着大唐,也一直致力于维护两国的友好关系。他只是想以另一种方式,为两国的和平贡献力量。”
使臣心中疑惑,说道:“可汗所说,我实在难以理解。还望可汗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