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我来谏言,皇帝你乖乖听我话朱棣道衍全文+番茄

我来谏言,皇帝你乖乖听我话朱棣道衍全文+番茄

历史咖啡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这天,方孝孺没等朝会通知,自个儿来了。天还没亮透,他就已经站在了奉天殿外,静静地候着。半个时辰后,朝臣们陆陆续续地到了。“咦?方先生?”“方孝孺?他怎么来了?”“不是说一直在家种地吗?”郑赐、张忱等人,远远地看见方孝孺的身影,顿时愣住了。一个个面面相觑,满脸的惊讶和疑惑。“奉和,这是……”郑赐快步走上前去,拱手施礼。方孝孺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这……”郑赐更加疑惑了。他看了看方孝孺,又看了看紧闭的奉天殿大门,心中隐隐感到一丝不安。“奉和,这,你这是又要……谏?”张忱也凑了过来,压低声音问道。“莫非……又要进谏?”方孝孺依旧笑而不答。“这……”张忱和郑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担忧。“奉和,可千万要三思啊!”郑...

主角:朱棣道衍   更新:2025-03-19 13:4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棣道衍的其他类型小说《我来谏言,皇帝你乖乖听我话朱棣道衍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历史咖啡”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这天,方孝孺没等朝会通知,自个儿来了。天还没亮透,他就已经站在了奉天殿外,静静地候着。半个时辰后,朝臣们陆陆续续地到了。“咦?方先生?”“方孝孺?他怎么来了?”“不是说一直在家种地吗?”郑赐、张忱等人,远远地看见方孝孺的身影,顿时愣住了。一个个面面相觑,满脸的惊讶和疑惑。“奉和,这是……”郑赐快步走上前去,拱手施礼。方孝孺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这……”郑赐更加疑惑了。他看了看方孝孺,又看了看紧闭的奉天殿大门,心中隐隐感到一丝不安。“奉和,这,你这是又要……谏?”张忱也凑了过来,压低声音问道。“莫非……又要进谏?”方孝孺依旧笑而不答。“这……”张忱和郑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担忧。“奉和,可千万要三思啊!”郑...

《我来谏言,皇帝你乖乖听我话朱棣道衍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这天,

方孝孺没等朝会通知,自个儿来了。

天还没亮透,他就已经站在了奉天殿外,静静地候着。

半个时辰后,朝臣们陆陆续续地到了。

“咦?方先生?”

“方孝孺?他怎么来了?”

“不是说一直在家种地吗?”

郑赐、张忱等人,远远地看见方孝孺的身影,顿时愣住了。

一个个面面相觑,满脸的惊讶和疑惑。

“奉和,这是……”

郑赐快步走上前去,拱手施礼。

方孝孺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这……”

郑赐更加疑惑了。

他看了看方孝孺,又看了看紧闭的奉天殿大门,心中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奉和,这,你这是又要……谏?”

张忱也凑了过来,压低声音问道。

“莫非……又要进谏?”

方孝孺依旧笑而不答。

“这……”

张忱和郑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担忧。

“奉和,可千万要三思啊!”

郑赐连忙劝道。

“如今皇上……皇上他……”

“唉,你这?”

郑赐欲言又止,满脸的无奈和苦涩。

两人叹了口气,对视一眼,只好默默让到一边。

他们也都知道,方孝孺这牛脾气,是谁也拉不回来的,他要谏,就让他谏吧……反正作死拉倒就是了……

……

内殿里。

朱棣听了锦衣卫的禀报,顿时吓了一跳。

“什么?!”

“方孝孺又来了?!”

“他……他又想干什么?!”

朱棣的声音,带着一丝惊恐和不安。

“皇上,方孝孺……他……他就在奉天殿外候着……”

锦衣卫低着头,小声说道。

“这……”

朱棣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猛地站起身来,在殿内来回踱步。

“他……他有没有带什么东西?”

朱棣的声音,有些颤抖。

“有没有……有没有抬棺材?!”

“回皇上,没有……”

锦衣卫连忙说道。

“方孝孺……他……他什么也没带……”

“只是……只是一个人站在那里……”

哦哦,

朱棣长出了一口气,稍稍安心了一些。

“没有抬棺材就好……”

“没有抬棺材就好……”

朱棣定了定神,迈步朝外走去。

……

朝会开始了。

文武百官,分列两旁。

朱棣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太监尖细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臣,杨荣,有本启奏!”

杨荣迈步出列,躬身施礼。

“讲!”

朱棣冷冷地说道。

“臣以为,四年靖难之役,之所以迁延日久,都是因为有一批死硬罪将!这些人抗拒天威,顽抗到底,才致使天下凶凶数岁……臣以为,对这些罪将,必须要严惩!”

杨荣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充满了愤怒

话音落处,几乎是人人附和——

“臣附议!”

“臣附议!”

“这些罪将,实乃罪大恶极,罄竹难书!”

“臣恳请皇上,将他们全部处以极刑!”

“以儆效尤!”

“……”

朱能、张武、张辅等人,立刻出列附和。

“臣等附议!”

其他武将们,也纷纷出列,齐声高呼。

“这……”

郑赐、张忱等建文旧臣,却一个个低着头,不敢吭声。

他们知道,杨荣所说的“罪将”,指的就是铁铉等人。

这些人,都是忠于建文帝的将领。在战场上,他们英勇作战,宁死不屈。

而如今,成王败寇,自然就要被扣上“罪将”的帽子,处以极刑了。

但他们这些建文朝臣,本来也是戴罪之身,又怎么敢吭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嗯……”

朱棣点了点头,正要开口答应。

忽然,

一个熟悉,但让人提心吊胆的声音,再次在奉天殿上响起来——

“臣,方孝孺,有本启奏!”

……

“臣,方孝孺,有本启奏!”

这声音,不轻不重,却如同一道惊雷,在每个人的心头炸响。

朱棣的脸色,瞬间又是一变。

他刚刚放下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又……又来?!”

“这方孝孺,他……他到底想干什么?!”

朱棣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他死死地盯着方孝孺,眼神中充满了警惕和……一丝难以言说的恐惧。

“这……”

文武百官们,也都惊呆了。一个个面面相觑,大气都不敢出。

刚刚的紧张气氛,再次弥漫开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方孝孺的身上。

这一刻,他仿佛又成为了天地间的焦点。

“方孝孺……你今日到底干什么?”

道衍的眉头,也紧紧地皱了起来。看着方孝孺刚正不阿的脸,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郑赐、张忱等人,更是紧张得手心都出了汗,紧紧地攥着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几乎要掐出血来。

“奉和啊奉和,你真的不能消停吗……”

“……”

整个奉天殿,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方孝孺的下文。

“皇上……”

方孝孺缓缓开口,声音平静而沉稳。

“臣……今日不是来进谏的……”

“哦?”

朱棣一愣,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不是进谏?”

“那……那是……”

朱棣的心中,涌起一丝疑惑和……一丝淡淡的希望。

而与此同时,

“呼……”

文武百官们,也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刚刚的紧张气氛,瞬间消散了大半。

人人心里在想——

不进谏就好……

真的不能再谏了,

谏不得了!

额,

咳咳,

朱棣壮着胆子,忽然问:“方……方爱卿,你……你到底想说什么?”

“臣……”

方孝孺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平静。

“臣今日,是来……献策的!”

“献策?”

哦……

朱棣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下来,这时才把屁股坐稳了。



“方爱卿,你……你有何良策?”

“皇上……”

方孝孺微微一笑说:“皇上,实不相瞒……臣……这段时间,一直在家,其实是种了一样东西……”

哦?

“种东西?”

朱棣一下有点好奇了。

“方爱卿,所种何物?”

文武百官们,也都愣住了,一个个面面相觑,眼巴巴地看着他,心里全是懵圈的——

“方孝孺,他……他到底在搞什么鬼?”

“种地?他……他真的会种吗?”

“不知道啊……”

“难道,还有什么稀奇的?”

“不会吧?”

“……”

咳咳,

这时,

方孝孺也不卖关子了,大声说:“皇上……臣种的,是土豆!”


郑赐的府邸,大门紧闭,门上挂着一块写着“谢客”二字的牌匾。

院子里,静悄悄的,连一声鸟叫都听不到。

几个家丁垂头丧气地站在门口,像几尊石雕一样,一动不动。

“老爷吩咐了,闭门谢客,一只苍蝇也不能放进来!”

一个家丁小声地对另一个家丁说道。

“唉,老爷也是怕了……”

另一个家丁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能不怕吗?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儿啊!”

“嘘……别说了,小心隔墙有耳!”

张忱、黄福、尹昌隆等人的府邸,也都是一样的景象。

家家户户都紧闭大门,严令家人不得外出,不得多嘴。

毕竟,连黄子澄、齐泰这样的重臣都难逃一死,他们这些小鱼小虾,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唉,这世道……”

张忱坐在书房里,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长长地叹了口气。

“方奉和……你可千万不能有事啊……”

他的声音很轻,轻得几乎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

他知道,方孝孺是他们这些建文旧臣唯一的希望。

……

道衍、杨荣、杨士奇三人,则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整日派人四处巡逻,监视着京城内的一举一动。

“给我盯紧了那些建文旧臣,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异动!”

道衍站在一张巨大的地图前,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标记,对身边的几个心腹说道。

“是,大师!”

几个人齐声应道,转身离去。

杨荣和杨士奇,则负责搜集各种情报。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打探着京城内的各种消息。

“大人,听说百姓们都在议论,说皇上太残暴了……”

一个手下向杨荣禀报道。

“哼,一群愚民!”

杨荣冷哼一声,不屑地说道。

“他们懂什么?皇上这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

……

街头巷尾,百姓们的议论声,也渐渐地传开了。

“听说了吗?黄子澄、齐泰他们要被处死了!”

“唉,早就料到了……”

“朱棣这个人,太狠了!”

“嘘……小声点,别让人听见了!”

“怕什么?反正都是死路一条!”

“唉,这世道,真是没法活了……”

“也不知道方先生怎么样了……”

“方先生?他可是天下第一御史啊!”

“那又怎样?还不是……唉!”

“希望方先生能平安无事吧……”

“是啊,方先生可是咱们的希望啊……”

百姓们的议论声中,充满了恐惧、无奈和绝望。但同时,也夹杂着一丝丝的希望。

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方孝孺的身上,希望方孝孺能够再次站出来,为他们争取一线生机。

……

方孝孺的府邸,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与京城其他地方的紧张气氛不同,这里显得格外平静。

家丁们来来往往,忙碌着各自的事情,脸上并没有太多惊慌的表情。

“老爷可是天下第一御史,谁敢动咱们?”

一个年轻的家丁,一边擦拭着门前的石狮子,一边对身旁的同伴说道。

“那是,除非他自己作死……”

年长的家丁点了点头,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在他们看来,方孝孺就是建文旧臣的保护伞,只要方孝孺不倒,方家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而他们却不知道,自家老爷,此时正在作死。

书房内,方孝孺正襟危坐。

烛光摇曳,将他的身影投射在墙上,显得有些孤寂。

“常威。”

方孝孺轻声唤道。

“属下在。”

一个黑影闪身而入,单膝跪地,正是方孝孺的贴身护卫常威。

“你去,传我密令。”

方孝孺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让那些义士们,明日行刑之前,闹出点动静。”

“是,主公!”

常威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

这是主公要开始反击了。

“记住,闹出动静即可,更不要伤及无辜。另外,留下一千死士,明日冒充百姓,随侍在吾左右!”

方孝孺叮嘱。

“属下明白。”

常威抱拳领命,身影一闪,消失在了夜色中。

方孝孺看着常威离去的方向,目光深邃,出神一会儿,他又轻轻喊了一声:

“方升,方平。”

方孝孺再次开口。

“老爷。”

两个小厮应声而入。

“把我的棺材抬出来。”

方孝孺淡淡地说道。

“啊?”

两个小厮顿时愣住了。

“老爷,这……这是……?”

方升结结巴巴地问道,脸上写满了震惊和不解。

“明日,我要抬棺死谏!”

方孝孺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老爷!”

方平和方升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老爷,万万不可啊!”

“老爷,您这是何苦呢?”

两个小厮声泪俱下,苦苦哀求。

“这是为了天下,为了大明!为了天下人有一点尊严!”

方孝孺的声音中,充满了决绝和悲壮。

“你们不必多言,快去准备吧。”

“老爷……”

两个小厮还想再劝,却被方孝孺挥手打断。

“去吧。”

方孝孺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

方升和方平无奈,只得含泪退下。

很快,方家上下都知道了方孝孺要抬棺死谏的消息。一时间,整个府邸都笼罩在一片悲伤和恐惧之中。

“老爷这是怎么了?”

“难道,老爷真的要作……”

“唉,这世道,真是没法活了……”

家丁们窃窃私语,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担忧和不安。这个老爷啊,刚说不要作死,现在又要作死了。

……

次日清晨,天色未亮,紫禁城内已是一片肃杀之气。

朱棣猛然惊醒,翻身下床,披上一件外袍,便急匆匆地朝外走去。

“来人!”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

几个太监应声而入,跪倒在地。

“皇上,有何吩咐?”

“更衣!准备铠甲!”

朱棣一边说,一边大步流星地朝前走去。

他要去亲自监斩黄子澄等人。

他要让天下人看看,与他作对的下场!

太监们不敢怠慢,连忙起身,手忙脚乱地为朱棣更衣。

一件件冰冷的铠甲,被套在了朱棣的身上。

他的心,也随着铠甲的加身,变得越来越冷酷。

武英殿内,气氛凝重。

朱棣高坐龙椅之上,身着铠甲,威风凛凛。

他双目如电,扫视着下方跪着的文武百官,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

“传旨!今日朕要亲自押着人犯游街示众!”

“而后,推至午门斩首!”

朱棣猛地站起身,声音充满了无限威严。

“遵旨!”

殿内太监应声而去,声音尖细而刺耳。


京城各处茶馆里,人声鼎沸。

“嘿,听说了吗?皇上这次可是下了狠心了!”一个茶客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

“啥事儿啊?这么热闹?”旁边的人立刻凑了过来。

“还能有啥事儿?特赦呗!”茶客一拍桌子,“以后啊,功臣犯了死罪,也得跟老百姓一样,先定罪,再由皇上决定赦不赦!”

“这……这不是跟没说一样吗?”有人挠了挠头,一脸疑惑。

“嘿,你这就不懂了吧?”茶客得意地笑了,“这叫把事情摊开了!以前那些个免死金牌,算个啥?有了那个,那些功臣还不得上天?”

“现在不同了,赦不赦,皇上说了算!他们还敢胡来?”

“有道理,有道理!”众人纷纷点头。

“还是方先生厉害啊!这法子,绝了!”

“可不是嘛!既给皇上留了面子,又给那些功臣提了个醒!”

“方先生,真是智慧过人啊!”

酒肆里,几个酒客也喝得面红耳赤。

“要我说,这特赦就是比免死金牌好!”一个酒客打了个酒嗝,大着舌头说。

“咋说?”旁边的人问。

“你想啊,这特赦,它就是不一样啊!那些功臣要是犯了事儿,还是一样要吃牢饭!受的罪是一样的!到时候赦不赦免,还不一定。这还不好吗?要我说,只要一样都吃牢饭,就够了!”

“对对!就是遭一样的罪!”

“嗯,有道理!”

“这方大人,真是高人啊!”

“那是!要不怎么说人家是读书人呢!”

“来,为了方先生,干一杯!”

“干!”

街头巷尾,人们也都在议论纷纷。

“这下好了,那些功臣再也不敢胡来了!”

“是啊,皇上圣明啊!”

“还是方先生高明!!”

“……”

……

郑赐府邸,气氛却与外面截然不同。

建文朝的臣子们,一开始还不敢聚会。

毕竟,方孝孺搞什么特赦,也不知道天下人怎么看?可过了两天,他们发现,外面的百姓竟然都支持特赦。

于是,

他们也壮着胆子,偷偷地聚在了郑赐家里。

“奉和还是棋高一着啊……”王钝率先开口。

“是啊,杀了那么多靖难功臣,本来以为仇恨深重,没想到,一个劝谏特赦,靖难功臣反而感激他……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

尹昌隆一脸的不理解。

“照我说,方奉和这是救了太祖功臣啊!”黄福喃喃自语,“皇上以后……只能一碗水端平了……要是端不平,天下焉能服气啊……”

哼!

“你们啊,想得太简单了!照我说,正因为如此,皇上才更恨方孝孺……以后难说得很呐……”郑赐语气冰冷,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啊?

对啊!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是啊,方孝孺这一招,看似两全其美,实则……是将朱棣逼到了绝境。

以后,朱棣若是想偏袒靖难功臣,就只能暗中动手脚了。可是,暗中动手脚,又岂能瞒得过天下人的眼睛?

到时候,恐怕……

“唉……”

众人再次叹息,心中充满了担忧。

这朝堂之上,风云变幻,实在是……太凶险了!

……

与此同时,

方宅,书房。

“叮!”

一声清脆的系统提示音,在方孝孺脑海中响起。

恭喜宿主成功谲谏,朱棣同意施行特赦制度

获得奖励:喷子团5000人

“好!”

方孝孺猛地一拍桌子,眼中精光四射。

“正愁没有喉舌,这就送上门来了!”

他当即打开“喷子团”的介绍——

原来,这喷子团,其实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水军队伍。

他们可以通过授课、讲学、书籍、说书、讲相声等等方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百姓的想法。

“这……这不就是笔杆子吗?”

方孝孺心中一阵激动。

“说是软实力,实际上……非常硬核啊!”

来自现代的他,深知舆论的力量,有时候比刀枪还要厉害。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因此,臣以为,皇上应该定下一条定例——”

“凡是有功于国家的功臣,犯罪之后,仍然一体审判!昭明其罪状和刑罚!”

“但最后,由皇上朱笔特赦!”

“如此,则可两全其美!”

……

话音落处,满朝哗然。

所有人都愣住了,面面相觑,但又觉得很有道理——

“这……方大人说得……似乎有些道理啊……”

“是啊,特赦……自古有之,大赦天下嘛……”

“既能保全功臣,又能显得公正无私……”

“良法,的确是良法啊……”

“同罪同罚,说得轻巧!还是特赦好……”

“……”

建文朝臣们率先反应过来,一个个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都觉得方孝孺这番话,简直是妙不可言。

既能保护那些太祖功臣,又不得罪靖难功臣,维持了朝堂的稳定。维持了稳定,也就是维护了他们这些低人一等的建文朝臣。

不仅如此,还给了天下人一个合理的说辞,毕竟,“特赦”这事儿,自古就有,“大赦天下”嘛,谁人不知?

“方大人……高见啊!”

“是啊,此计甚妙!”

“不愧是方大人!”

“……”

他们纷纷点头称赞,对方孝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这倒是个法子……”

“是啊,比直接说功臣不能死,要好得多……”

“皇上……应该会同意吧……”

“……”

朱棣的亲信文武们,也都回过神来,一个个低声议论。

他们也知道朱棣的尿性——

说是功臣和庶民同罪同罚,实际上真要出了事,皇上一定会让锦衣卫把案子调走,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这样一来,百姓的怨恨反而更大,毕竟,在北平的时候,他们就见识过这种事了。

因此,他们心里都万分赞同方孝孺的提议。毕竟他们也都是“功臣”,真要同罪同罚,他们还真的不愿意了。

此时此刻,他们对方孝孺不觉生出几分敬佩——

“方奉和,也不是那么难相处啊……”

“这个人,有点意思……”

“聪明,真聪明……”

“果然是两全其美……”

……

这时,

朱棣心里也激起了波澜——

“特赦……”

“嗯……这倒是个好主意……”

“可以赦,也可以不赦……”

“大权……都在朕手里……”

“……”

朱棣心中暗自思忖,越想越觉得方孝孺这主意不错。

特赦嘛,本来就是皇帝的权力。想赦谁就赦谁,不想赦谁就不赦谁。完全由自己说了算。

这样一来,既能平息民怨,又能安抚功臣,还能彰显皇恩浩荡。

简直是一举多得!

“好!”

“好主意!”

“方孝孺……这次……倒是帮了朕一个大忙!”

“……”

他心中一阵兴奋,忍不住想要拍案叫好。

“皇上……”

就在这时,道衍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凝重,但刚喊出口来,又硬生生忍住了。

他本来想提醒朱棣,这可能是方孝孺的诡计。

但转念一想,朱棣这人,一见到权力就会失控,根本听不进去劝。自己要是贸然开口,说不定还会惹祸上身。

“唉……”

“罢了罢了……”

“贫僧……还是……少说为妙……”

“……”

他心中暗自叹息,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

这时,

朱棣的目光缓缓扫过群臣,最后落在了道衍身上。

只见道衍低眉垂目,捻动着佛珠,似乎有话要说,却又欲言又止。

朱棣心中一动,却也没有深究,毕竟,方孝孺这次的提议,实在是太合他的心意了。

“善!”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洪亮,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此策极好!朕照准!”

“从今以后,形成定例!”

“凡是功臣,犯了死罪,皆由朕……亲自特赦!”

金口玉言,一锤定音。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再次跪倒,山呼万岁,声音震耳欲聋,响彻整个大殿。

唯有道衍,依旧低着头,捻动着佛珠,一言不发。


明明是要抓建文旧臣,结果呢?倒是早早归顺他那些有功之人,被杀了个七七八八!

不仅被杀,还被百姓唾弃!

……

方宅,书房内。

“叮!”

一声清脆的系统提示音,在方孝孺脑海中响起。

恭喜宿主成功假谏,且大幅增强了自己权威

获得奖励:黄金1吨。

“好!”

方孝孺猛地一拍桌子,眼中精光四射。

“正愁没有硬实力,这就送上门来了!”

他现在最缺的,就是真金白银。有了这笔钱,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方孝孺当即下令:“雨化田……”

“属下在!”

雨化田应声而至,躬身待命。

“立刻派人,带着这批黄金,去各地救济那些义士!”

“是!”

雨化田领命而去,身形消失在夜色中。

方孝孺看着离去的背影,心中思绪万千。

这次巡行,最大的收获,其实不是杀了多少人,也不是得了多少金银。

而是……建立了威权!

从各地暗桩回报来看,府县以下的官绅,对自己畏惧,已经超过了对朱棣的畏惧。很多人甚至认为,朱棣并没有坐稳皇位。

“铁血御史”这个名号,也对自己特别有利。

现在,

他已经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了,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实权人物!

这,才是他想要的!

方孝孺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

可以说,

现在已经完全站稳脚跟了。

下一个目标,应该是更进一步,逐渐靠近权力中心了。

当然,

他也很清楚——

朱棣这次肯定气疯了!

但他没有证据,多半还在疑神疑鬼……

如此的话,就可以先怀柔一下,让他放松戒心。

就像拔一棵大树,总是要左摇右晃,

时候差不多了,才能连根拔起。……

这天,

乾清宫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朱棣翻阅着手中的奏报,脸色铁青。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如今都已变成了冰冷的尸体。

“八十七个……”

“八十七个啊!”

他猛地一拍桌子,奏报散落一地。

“这些人……都是朕的心腹!”

“没有他们,朕当年怎么可能夺得天下?”

“方孝孺……方孝孺!”

朱棣咬牙切齿,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恨不得将方孝孺碎尸万段,但又无可奈何。

毕竟,没有证据表明是方孝孺指使的。而那些巡行御史,都是按照大明律办的案。

“皇上……”

道衍在一旁,捻动着佛珠,缓缓开口。

“此事……颇为蹊跷啊……”

“这说明……在暗中,可能仍然还存在着一股庞大的反抗势力……”

“他们……在暗中相助那些巡行御史!否则,事情绝不至于此!”

对!

朱棣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大师说的有理……”

他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看来……是朕……小瞧了那些反贼!”

“传朕旨意!”

他猛地站起身来,厉声喝道。

“全国搜捕建文!”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遵旨!”

一旁的太监连忙跪倒,领命而去。

“皇上……”

道衍见朱棣稍稍冷静,又上前一步,压低声音说。

“此次……那么多秘密功臣被杀……民间已经有了很多嘲讽……”

“此事……还需弥补啊……”

“哦?”

朱棣眉头一皱:

“如何弥补?”

道衍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皇上……何不下一道旨意?”

“功臣有罪,与庶民同处!”

“只要犯了死罪,一样不能免!”

“如此一来……”

他顿了顿,嘴角抽搐一下,泛起一丝阴笑。

“百姓和士绅,反而会说皇上英明!那些人……也就没有白死了……”

“而且,功臣死罪不可免……那些太祖封的王爷们、勋贵们,也就可以动一动了……”

哦?

这……

有道理啊!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