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因此,臣以为,皇上应该定下一条定例——”
“凡是有功于国家的功臣,犯罪之后,仍然一体审判!昭明其罪状和刑罚!”
“但最后,由皇上朱笔特赦!”
“如此,则可两全其美!”
……
话音落处,满朝哗然。
所有人都愣住了,面面相觑,但又觉得很有道理——
“这……方大人说得……似乎有些道理啊……”
“是啊,特赦……自古有之,大赦天下嘛……”
“既能保全功臣,又能显得公正无私……”
“良法,的确是良法啊……”
“同罪同罚,说得轻巧!还是特赦好……”
“……”
建文朝臣们率先反应过来,一个个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都觉得方孝孺这番话,简直是妙不可言。
既能保护那些太祖功臣,又不得罪靖难功臣,维持了朝堂的稳定。维持了稳定,也就是维护了他们这些低人一等的建文朝臣。
不仅如此,还给了天下人一个合理的说辞,毕竟,“特赦”这事儿,自古就有,“大赦天下”嘛,谁人不知?
“方大人……高见啊!”
“是啊,此计甚妙!”
“不愧是方大人!”
“……”
他们纷纷点头称赞,对方孝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这倒是个法子……”
“是啊,比直接说功臣不能死,要好得多……”
“皇上……应该会同意吧……”
“……”
朱棣的亲信文武们,也都回过神来,一个个低声议论。
他们也知道朱棣的尿性——
说是功臣和庶民同罪同罚,实际上真要出了事,皇上一定会让锦衣卫把案子调走,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这样一来,百姓的怨恨反而更大,毕竟,在北平的时候,他们就见识过这种事了。
因此,他们心里都万分赞同方孝孺的提议。毕竟他们也都是“功臣”,真要同罪同罚,他们还真的不愿意了。
此时此刻,他们对方孝孺不觉生出几分敬佩——
“方奉和,也不是那么难相处啊……”
“这个人,有点意思……”
“聪明,真聪明……”
“果然是两全其美……”
……
这时,
朱棣心里也激起了波澜——
“特赦……”
“嗯……这倒是个好主意……”
“可以赦,也可以不赦……”
“大权……都在朕手里……”
“……”
朱棣心中暗自思忖,越想越觉得方孝孺这主意不错。
特赦嘛,本来就是皇帝的权力。想赦谁就赦谁,不想赦谁就不赦谁。完全由自己说了算。
这样一来,既能平息民怨,又能安抚功臣,还能彰显皇恩浩荡。
简直是一举多得!
“好!”
“好主意!”
“方孝孺……这次……倒是帮了朕一个大忙!”
“……”
他心中一阵兴奋,忍不住想要拍案叫好。
“皇上……”
就在这时,道衍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凝重,但刚喊出口来,又硬生生忍住了。
他本来想提醒朱棣,这可能是方孝孺的诡计。
但转念一想,朱棣这人,一见到权力就会失控,根本听不进去劝。自己要是贸然开口,说不定还会惹祸上身。
“唉……”
“罢了罢了……”
“贫僧……还是……少说为妙……”
“……”
他心中暗自叹息,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
这时,
朱棣的目光缓缓扫过群臣,最后落在了道衍身上。
只见道衍低眉垂目,捻动着佛珠,似乎有话要说,却又欲言又止。
朱棣心中一动,却也没有深究,毕竟,方孝孺这次的提议,实在是太合他的心意了。
“善!”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洪亮,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此策极好!朕照准!”
“从今以后,形成定例!”
“凡是功臣,犯了死罪,皆由朕……亲自特赦!”
金口玉言,一锤定音。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再次跪倒,山呼万岁,声音震耳欲聋,响彻整个大殿。
唯有道衍,依旧低着头,捻动着佛珠,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