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干活儿无删减全文

干活儿无删减全文

心随日月长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信心,也感谢所有的夸奖过我、鼓励过我的人。让我有了读书的信心和毅力。而让妈妈很出乎意料的是,我在虚岁8岁时就学会了包饺子,擀饺子皮儿。那时面粉少,只有在过年时能吃上几顿饺子,实践机会少,同龄的孩子没有会擀饺子皮儿的。之所以时间记得清楚,是因为妈妈的预产期就在8岁要过年那几天,爸爸把姥姥接过来过年,好照顾妈妈。怕过年那天吃不上饺子,所以,提前包冻饺子,爸爸擀饺子皮儿供不上包。姥姥让我用另一个擀面杖,用笨方法双手推擀面杖,像擀烙饼那样慢慢擀。我边赶边看着爸爸跟他学,右手来回滚动擀面杖,左手旋转面剂子,让面剂子一边压成饼,一边旋转,旋转一圈儿多饺子皮儿就成了。不知怎么一下子就会用那股劲儿了,左右手配合的很默契,并且擀得很快。姥姥爸妈都夸我...

主角:抖音热门   更新:2025-03-03 12:1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干活儿无删减全文》,由网络作家“心随日月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信心,也感谢所有的夸奖过我、鼓励过我的人。让我有了读书的信心和毅力。而让妈妈很出乎意料的是,我在虚岁8岁时就学会了包饺子,擀饺子皮儿。那时面粉少,只有在过年时能吃上几顿饺子,实践机会少,同龄的孩子没有会擀饺子皮儿的。之所以时间记得清楚,是因为妈妈的预产期就在8岁要过年那几天,爸爸把姥姥接过来过年,好照顾妈妈。怕过年那天吃不上饺子,所以,提前包冻饺子,爸爸擀饺子皮儿供不上包。姥姥让我用另一个擀面杖,用笨方法双手推擀面杖,像擀烙饼那样慢慢擀。我边赶边看着爸爸跟他学,右手来回滚动擀面杖,左手旋转面剂子,让面剂子一边压成饼,一边旋转,旋转一圈儿多饺子皮儿就成了。不知怎么一下子就会用那股劲儿了,左右手配合的很默契,并且擀得很快。姥姥爸妈都夸我...

《干活儿无删减全文》精彩片段

信心,也感谢所有的夸奖过我、鼓励过我的人。

让我有了读书的信心和毅力。

而让妈妈很出乎意料的是,我在虚岁8岁时就学会了包饺子,擀饺子皮儿。

那时面粉少,只有在过年时能吃上几顿饺子,实践机会少,同龄的孩子没有会擀饺子皮儿的。

之所以时间记得清楚,是因为妈妈的预产期就在8岁要过年那几天,爸爸把姥姥接过来过年,好照顾妈妈。

怕过年那天吃不上饺子,所以,提前包冻饺子,爸爸擀饺子皮儿供不上包。

姥姥让我用另一个擀面杖,用笨方法双手推擀面杖,像擀烙饼那样慢慢擀。

我边赶边看着爸爸跟他学,右手来回滚动擀面杖,左手旋转面剂子,让面剂子一边压成饼,一边旋转,旋转一圈儿多饺子皮儿就成了。

不知怎么一下子就会用那股劲儿了,左右手配合的很默契,并且擀得很快。

姥姥爸妈都夸我,越夸我越来劲儿。

后来变成我一个人擀饼,他们加上大姐4个人包饺子都够用。

这事让妈妈和邻居亲戚炫耀了好几遍,也冲淡了生的第5个孩子还是女儿带来的失望、伤心、无奈。

而我最羡慕也终于学会的活儿是捻绳儿。

那时生产队会种一片麻,长得很高,有股特殊味儿。

麻杆不用到老秋就割下来,捆成捆。

屯子西边有个大坑,家家盖房子等用土时挖出来的。

夏天会存一些雨水,麻杆放在水边泡上,叫沤麻,麻杆泡一段时间,得不时的派人查看,时间长了,麻皮儿不结实了,沤时间短了,麻皮扒不下来。

沤好的麻晾干,每家分几捆。

放在阴凉处,上冻了麻皮才好往下扒。

扒麻时要先用棍子把整捆的麻敲敲,让灰跑一些,但是扒每根麻时还会有很大的灰,很呛人。

这时,麻杆的外皮已经裂开,扯着头拽下一片到麻杆稍,再扯另一片,把一圈麻皮儿都扒下来,剩下的麻杆儿留着烧火。

扒下来的麻皮儿,对齐头儿放在一起,理顺。

够一捆,就用粗绳把大头系紧,然后卷成一卷。

等到要做鞋捻绳儿时,爸爸会把麻拿到院子里,用棍子再砸一遍,让灰再跑出去一些,也让麻每一小片宽窄均匀一些。

然后把成捆的
揭下来。

再放到屋里通风处。

搁巴揭下来还要用清水反复刷桌子、面板、木板。

打搁巴这两三天身上会落很多灰,还有布头儿、线头儿,满手的糨子,衣服上也会沾上膊,搁巴抬到外面就开始打扫屋子,换衣服,洗衣服。

我们家一打就打十几张,干透了妈妈就开始开鞋底子,鞋帮。

这活儿是不用我们干的。

妈妈猫着腰在炕上用鞋样子划线,剪刀不停的剪,剩下的边角料就烧火。

然后给每双鞋的两三层胳搁巴摞一起,用剪子齐边儿,剪齐后沾边儿,就是用不到两指宽的斜纹的白布沿每层鞋底儿边儿包一圈儿,最底一层要粘一层白布面儿,包完后用糨子粘在一起。

夏天的鞋,两层三层各一双,冬天的鞋,三层四层各一双。

粘完放在平的地方,上面放一块木板架,重物压平。

下雨阴天的话,外面不能干,就在家用自己捻的剩下的绳纳鞋底儿。

鞋帮要复杂很多,两片鞋帮都要粘上新布的面儿,圈边儿还要前后都缝上,得用大点码的针,否则搁巴做的鞋帮不容易扎透。

很用力的棉鞋帮用棉花单做,做好了放在一个地方不让我们动,怕弄乱了。

妈妈会抽空上鞋。

后来,地分给各家了。

要先干地里的活儿。

抽空再做衣服,鞋。

再后来,种菜种瓜,手里有点余钱儿了。

偶尔买几双鞋。

最后慢慢的都穿买的鞋了。

纯手工布鞋。

现在基本没人做了。

但亲手做鞋的过程。

却让我们得到了锻炼。

我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不用家里指导。

能自觉的,有条理的安排学习。

我觉得,和小时候认真干活是有关系的。

再后来,家里买了缝纫机,做衣服,做棉衣,做鞋,有的地方可以用缝纫机,能节省很多时间,不那么忙了。

有人回忆起小时候,总说成天干活净挨累了。

我倒觉得那时候很好,虽然人人都很忙碌,但都乐呵的,大人们也很少吵架。

十一二岁的时候,地分给各家自己种,家庭的重心转到种地上。

那时边上学边和家人一起干农活儿,爸妈只要我们帮干力所能及的轻松点儿的活儿,各种活都干过,但不是全程参与,所以没太体会到农业劳动的艰辛。

种地的辛苦在于,一方面要在自然环境中身体承受低温、日晒、高温
孙子不止一次的问我:“奶奶,你小时候也天天学习吗?”

我告诉他,奶奶小时候很乐意去上学,因为学习比在家干活轻松。

这是我真真切切的感受。

我从记事起就参与家里的各种劳动,从家务活到农田里的各种活儿基本都干过。

那时候每家都是一个最小型的加工厂,衣服鞋子都是自己妈妈做的,爸爸去生产队干活,分粮都是自己用麻袋往家里扛的,晒粮、打米磨面都是活儿。

很小的时候,整个屯子只有一口井,每家都得天天挑水,生产队分的柴禾要自己捆,自己刨栅子,自己捡栅子,每天都得抱柴禾做饭、喂猪、鸡、鸭等。

地分到各家后,一开始,种地用马趟地,起垄,用马车拉水种地,铲地,追肥,人工掰苞米,种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每家都有干不完的活儿,每家都是能干活儿的全上地。

妈妈常自豪的说,我这六个闺女,每个都是一生日就会走路,会说话,能当小帮手。

很小的时候,妈妈在炕上做针线活,我们在炕上炕下玩儿,需要什么东西都是我们帮着拿,很小就能用笤帚扫炕扫地,自己管自己更是不在话下。

最早去屋外干活,我记得是帮妈妈磕栅子,抱栅子。

栅子是割苞米杆儿时留下一尺多的一截,用专门刨栅子的镐从垄的一侧向另一侧刨透,这样连根一起捡起来,两手各拎一个往一起磕,磕掉根儿上带起来的土,扔一堆儿,然后拢在一起拉回家,是最抗烧的柴火。

栅子拉回家要剁上,四周用栅子根向外插上,这样既防点雨又防被偷。

我记事早,那时顶多两岁,妈妈怀孕蹲下费劲,抱柴火时都带着我。

如果是栅子,要先拽出一堆,让我在旁边拿棒子敲一遍,把土敲干净。

这事儿之所以记得,是因为当时在栅子垛边儿有点儿害怕。

夏天下雨时,栅子垛上面的是湿的,从底下掏中间的干的烧,垛下掏进去很深的一个洞,看着摇摇欲坠,我觉得垛随时会倒下来,所以躲远点磕栅子上的土。

磕完,我抱一小抱,妈妈抱一大抱。

后来爸爸编了两个大筐。

编筐时,我在旁边递杨树条,一眼不眨的仔细看,即便现在我除了不会窝筐底,编筐的过程我都记得。

有了筐便用筐装柴禾,和妈妈
粗的、齐的那头儿系在檩子上垂下来。

妈妈开始捻绳儿。

<妈妈先拽下两片麻起头儿,左手捏住两片麻,离开点空,放在膝盖上,右手同时搓两股麻上劲,合在一起就成绳了。

搓一段麻片变细了,再拽下一片,把细的一头和搓细的一头搓在一起。

有时用手沾点唾液往一起搓,另一股也续上一片,继续搓。

劲儿上够了,两股绳就自然合在了一起。

够三四尺后,固定在吊着的那捆麻的旁边的墙上,让它垂下来,然后开始捻绳儿,绳头儿悬挂在炕头炕沿儿的位置,站在地上能捻绳儿,坐在炕边儿也能捻。

墙上那根钉子。

我不知道妈妈怎样系的扣儿,反正绳捻长了,从另一头儿往下拽一下,撵绳的这端往下拽不动。

妈妈捻绳很快,左手大拇指和二拇指同时捏住两股麻,向前搓,右手飞快的轮流拨动两股麻,左手边搓边往下滑,不耽误右手继续飞快的拨动,两股麻片儿飞快的旋转,不一会儿就撵出一大段能做鞋的细绳,末端变细了,再分别续上,接着捻绳。

那时每家这个时节都有这个装置,妈妈专门用一两天时间捻绳。

从另一端拽出的成品绳就绕成一团儿一团儿的,就开始做鞋。

纳鞋底儿。

捻的绳的头就垂在炕边。

妈妈有空就捻一段。

饭菜下锅了,妈妈就站在门门边儿一边撵绳一边看着我烧火。

纳鞋底时间长了,腿麻了,就站起来捻一会儿绳。

反正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抓紧一切小段时间边捻绳儿边纳鞋底儿做鞋。

妈妈做每一样活儿,我都认真的跟着看。

最羡慕妈妈捻绳时双手翻飞的样子,我很小就想学妈妈,也偷偷尝试很多次,可两手怎么也不协调,捻不成绳。

或劲儿没跟上,捻的绳不结实,妈妈还得破开,重新捻。

但还是不甘心,没事儿就想试试。

不知道哪一天,突然间左手搓的速度和右手拨的频率配合上了,就学会捻绳儿了。

我很高兴,恨不得告诉所有认识的人,带着这股兴奋劲我没事儿就捻绳,甚至玩儿也不那么重要了。

妈妈看我干针线活学得快,就教我纳鞋底儿。

纳鞋底儿,我早就看会了,也想试试。

妈妈说,纳鞋底容易累伤手腕儿,让我大点再纳。

刚开始,只要我纳给
妹妹们做的比较小的较薄的鞋底儿,我以为很容易,可真纳起来,锥子扎的位置还是选不准,也纳的不齐,纳几双后才像点样。

接着,妈妈的每样活儿我都跟着搭把手,剪鞋帮时,我跟着看,打糨子,粘鞋边,我都上手,从配合妈妈,到独立完成。

妈妈把一双双鞋帮做好,开始上鞋,就是把鞋帮和鞋底儿合在一起,先把鞋帮和鞋底儿对上,用锥子把鞋帮和鞋底同时扎透,用大马针穿上绳,针带着绳子先从鞋底儿穿过锥子眼儿,隔 3 毫米左右 再用锥子扎个眼,再用大码针带着绳子从鞋面穿回鞋底,看着妈妈咬牙用力攥着锥子扎透鞋帮和鞋底,然后穿针带着绳子过来,再嗤嗤的把绳子拽到头,再把绳子很快的绕两圈到锥子上,用力拽紧,算上完一针,再沿鞋底这样上一圈,就算做好一双鞋了。

看着妈妈干活的样子,我心痒痒的,也想学,妈妈会把小一点的鞋前后固定好,让我学着上鞋。

这些活的流程在我没上学前就都掌握了,也都做过,上学后就名正言顺地躲开了这些活。

上三年级后,每天上学一出就得三里地左右,可以边走边玩儿。

春天用树枝做个叫叫,就是现在的哨子,吹出悦耳的声音。

夏天可以捉蝴蝶,秋天在路上偶尔能捡到马车漏下的苞米,冬天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响,雪踩实了就在路上打出溜滑前行。

虽然我很高兴干各种家务活,但还是觉得上学好,很轻松。

在家时,姐姐写作业,我就把一二年级的内容都学差不多了。

上一年级时,在复试班,二三年级的课也跟着听得差不多了。

所以对于我来说,学习比做家务的难度小太多了。

上学还有课间,间操,体育课,老师带领我们做操,走步,跑步。

也能自己玩皮筋,踢口袋。

都很有意思。

所以我很乐意上学。

那时候,每年只有从除夕到正月十五不用干什么活。

正月十六开始,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儿就逐渐开始。

除了日常的挑水、洗衣服、做饭、喂猪、喂鸡,还要捡粪、捡柴火,开化了要挖土、运土,垫灰坑。

还还要用几天挑种子,预留的玉米种子要把小的残的挑出来。

后来买专门儿培育的种子,产量高,就不用挑了。

但黄豆种子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