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梦里老家无删减版

第6章

发表时间: 2024-11-26

文珍扭着小脚迈着小步来到长凳边坐下,和兰香一起包粽子,志焰看到文珍去帮忙包粽子了,自觉地到锅灶旁去烧锅,灶火映出他脖子上长长的刀疤。德绍按照兰香说的默默地去准备请祖宗的东西了。
在婺源,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前必须先请祖宗。端午节、中秋节、过小年以及家里有重大喜事时,都要先请祖宗再吃夜饭。请祖宗主要有4个步骤,上供献、烧纸包、敬酒、放鞭炮。上供献是指在八仙桌中间摆上一甑蒸菜饭和几个大菜,通常情况下,大菜主要有满满当当的一碗肉果、满满当当的一碗粉蒸肉、一整条不去鳞的清蒸的荷包红鲤鱼,在八仙桌外侧放一把筷子、一瓶白酒、两个小酒杯里面斟满白酒,也可以把筷子搭在饭甑沿上。
蒸菜饭的做法是在饭甑的下层铺上饭胚,把饭胚上沿抚平稍按紧,然后将早米粉、食盐、切细的青菜混合拌匀后平铺在饭胚上面,再将饭甑放进锅里蒸,当锅盖上大汽后再焖一会儿,米饭和蒸菜就都蒸熟了。还可以将用早米粉、食盐、酱油拌匀后的肉放在菜上一起蒸,米饭、粉蒸菜、粉蒸肉一锅蒸熟。
烧纸包是指在每扇门两侧各放1个纸包用来祭门神,包括猪圈鸡舍的门。在灶台前放3个纸包用来祭灶司老爷,家里供奉的牌位前放3个纸包用来祭祀已逝的先辈,在八仙桌前放上十来个纸包。先把八仙桌前的纸包点燃,用燃起来的火点一把香,等八仙桌前的纸包烧化后,擎香朝上座鞠躬作揖,通常是3下,在上座两边的照壁上一边插一根香,再到各门口、牌位、灶台等地方烧纸包、鞠躬作揖、插香。
纸包烧完回到堂前,擎杯酒朝上座鞠躬作揖3下,将满杯白酒洒在八仙桌前,再擎杯酒到大门口的门坎内侧,朝大门外鞠躬作揖3下,将满杯白酒洒在大门前的台阶上。
最后就是放鞭炮,先放几个双响炮再放一串小鞭炮。
总体来讲,请祖宗就是上供献上香将祖宗迎进家门,让他们享用美食,给他们发红包敬酒,放鞭炮将他们送走。
请完祖宗后,将饭甑捧回厨房,把蒸菜舀出来,再上其它菜,就开始吃年夜饭。年夜饭开头是晚辈向长辈敬酒祝没病没痛、健康长寿,长辈给晚辈发红包祝百事顺利、成人出息。
德绍折完纸包后,来到厨房看到锅里的蒸菜已经蒸好了,对志焰说:“爸,你锅里的火放缓点,蒸菜饭好了,估计粽子还没包完,我先把饭甑捧出去请祖宗了。”志焰坐在烧锅凳上,没有答话,只是干咳了声。
德绍把请祖宗的那一套流程走完后,文珍和兰香已经将粽子包好下锅了。粽子最耐煮,锅里要始终保持旺火,志焰看到粽子下锅了,往灶里添了满满一灶粗柴后,来到堂前和大家一起吃年夜饭。当晚的年夜饭有5样菜:一碟清明果、一碟籽糕、一大盆粉蒸菜、一小碗粉蒸肉和一小碗肉果。兰香把从她哥哥家要来的两斤肉分成肥瘦两半,肥的粉蒸起来,瘦的垛细做成了肉果。
德绍和兰香一起敬了两位老人一杯酒后,大家就匆匆地把年夜饭吃完了。
吃完年夜饭后,兰香去收拾碗筷,文珍去接灶司老爷。文珍将一小碗豆腐、一小碗豆芽置于灶台上,豆腐寓意多福,豆芽寓意人丁兴旺,她点燃三根香朝着灶口鞠躬作揖3下,她一边缓慢地鞠躬作揖,一边口中喃喃个不停,求灶司老爷保佑。文珍作完揖后将三根香插在烟囱上(砌灶时设有一个插香的地方),再将三个纸包送进正煮粽子的旺火里,最后再让德绍到大门口放一小串鞭炮,迎接灶司老爷的仪式就完成了。
接完灶司老爷后,志焰简单地洗漱了一下就进房睡觉了,他没有按惯例洗头洗澡换上一身新衣裳来“坐隔岁”。家里没有新衣裳,估计他也没有那个心情。文珍看到他稀里糊涂地糊弄一下就进房睡觉了,忍不住骂道:“不知四季的老东西,硬要把污秽带到明年吗?”志焰听到后,又从床上起来到方锅里舀了一大盆水进房去洗头洗澡。
志焰洗好后,德绍、文珍、兰香三人轮流洗,反正锅里在煮粽子,灶里的火一直烧得很旺,方锅里的水一会儿就能烧开,足够一家人轮流洗头洗澡用。到兰香洗好后已接近夜里十二点钟了,这时满屋都是由粽衣、糯米、灰汁、棕叶煮在一起而散发出来的浓浓的棕香。
闻到棕香后,德绍又往灶里添一灶粗柴,对兰香说:“估计等这灶粗柴烧过后,粽子就可以起锅了。”兰香说:“那你就去准备开门的东西,这里让我来。”
河边村、依山村、龙头湾村和塔底村早已有人家陆陆续续地开门了,“咚哒咚哒”的冲天炮声和“噼哩啪啦”的大长串小鞭炮声,此起彼伏地响个不停。
这是新年里第一次打开大门,一般是家里主事的男人来开,也有让家里最寄希望的人来开的,但大体上都是男人来开。开门先要在八仙桌上摆一个果盘,里面装满各式糖果,再倒两杯热茶,然后就是焚香烧纸包放鞭炮,此时放的鞭炮是最多的,比年夜饭前请祖宗要放得多很多,象征着开门大吉。德绍知道家里不可能有糖果,所以干脆没有摆果盘,而是胡乱地折了三个纸包,倒了两杯热水,点了三根香,先朝八仙桌的上座拜了三拜,再到大门口朝着平山林的方向拜了三拜,就把纸钱包烧了,然后放了一串小鞭炮。
厨房这边那灶粗柴已经烧得差不多了,兰香开始忙着起粽子。文珍将灶里的碳火和少量没有完全烧过的柴全部铲入灶旁的炉子里,用炉灰盖住让熄了明火的柴火在炉灰里慢慢地燃烧,这样燃烧会产生很多浓烟,但利于碳火保存。大年初一早上,将炉灰拨开,一炉红通通的碳火呈现出来了,预示着新的一年必定是一个红火兴旺的好年头。
兰香把粽子全部起锅后,把锅洗干净倒入半簸箕花生,掩上锅盖,利用灶里的少量火星和锅的余热将花生慢慢地烘熟。这是一个非常考验家庭主妇的活儿,灶里的火星要留得不多不少,锅盖不能盖得太密要留一条不大不小的缝。分寸把握得好,大年初一早上,烘熟了的花生的香气扑面而来,剥开来轻轻一捻,花生肉上的那层外衣就脱了,吃起来又香又脆。否则,花生要么被烤成焦炭,要么就没有烘熟,既吃不到香脆可口的花生,又给人一种不顺的兆头。
花生下锅后,文珍和德绍夫妇才进房睡觉,他们在忙忙碌碌中也“坐隔岁”了。
初一早上,文珍早早起来,扭着小脚直奔厨房,她先闻到了喷香的熟花生的气味,心情一下轻松了很多。她拨开灶口旁炉子上层的炉灰,看到一炉红通通的碳火,她在心里确认了去年的晦气消了,新的一年将是个火红的年头。于是她把小脚步迈得飞快,一边喊志焰起床,一边生火做饭。
听到文珍喊志焰的声音,德绍夫妇也都起了床,兰香帮着文珍做厨房里的活,德绍去挂粽子。一锅粽子除了留几个初一早上吃外,其余的都被德绍一串串地挂在堂前的柱子和横梁上。粽子挂起来,可以保存很久都不会变质,家里来客人或是哪天想吃了,就取一串下来,丢在饭甑汤里煮,饭蒸熟了粽子也就煮好了。
一般情况下,年三十晚上包的粽子要吃到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初二时,把粽子解下来,切片用韭菜、大蒜叶和青菜芯炒起来吃,又香又糯,过了二月二便很少有人家还有粽子吃了,到端午节时更是没有粽子吃了。
端午节不吃粽子,这是婺源民俗里的一个特别之处,可能在全国范围内独此一例。端午节婺源民俗吃食是咸鸭蛋和面条,端午节前二十来天,陆陆续续地就有人家开始腌制咸鸭蛋了,把鸭蛋买来洗干净放入陶罐里,把水烧开冷却后加食盐,再把盐水倒入陶罐里,盐水要完全淹没鸭蛋,稍作密封放在阴凉处。到端午节时,打开陶罐,捞几个出来清洗一下,用一个碗装起来搁在饭甑沿上蒸熟下面条吃。
过了端午节,当家里请匠人或是来客人时,从陶罐里捞两三个咸鸭蛋出来,放在米胚上蒸熟后切开,当作一道盛情款待的大菜,有些人家到了中秋节时陶罐里还有咸鸭蛋,不过这时的鸭蛋已经非常咸了。
有些新媳妇,可能出嫁前在家里没有从母亲那里学好这门手艺,腌蛋时出现盐分把握不好、存放的地方不妥当等问题,把鸭蛋腌臭了,导致小两口在端午吃不到咸鸭蛋。
文珍的预感没错,那年一家人都没有生什么病痛,日子过得比较顺当,兰香在11月份生了头胎,是一个女儿,取名叫华娣,新生命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非常喜庆和朝气的氛围。
12月初头,阔嘴旺的老婆莲枝也生了头胎,是个大胖小子,取名叫家宝,莲枝的奶水不够,经常把儿子抱到兰香这里来吃奶。莲枝每次把孩子抱过来吃奶时,文珍都要凑过去,在孩子的脸上轻轻地掐一下,和小孩“呜啊嗯啊”地说一通,等小孩吃完奶后,又要抢过来抱一阵,逗一会儿再还给莲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