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内修政理安民心
刘备成功夺取益州,局势初定,但诸葛亮深知,要实现霸业,内部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他首先着手改革益州的政治制度,废除了一些繁琐且不合理的法规,制定了一套简明公正的律法,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同时,诸葛亮严厉打击贪污腐败,选拔了一批清正廉洁、有才能的官员,充实到各级政府机构中。
在经济方面,诸葛亮推行了一系列鼓励农业生产的政策。
他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了农业产量。
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他降低了税收,规范了市场秩序,吸引了各地的商人前来贸易。
教育也得到了诸葛亮的重视。
他设立了学堂,聘请名师讲学,培养人才。
同时,他鼓励民间的学术交流,使得益州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为了加强民族团结,诸葛亮对待益州当地的少数民族采取了温和宽容的政策。
他尊重他们的习俗和文化,与他们的首领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
在诸葛亮的努力下,益州呈现出一片繁荣安定的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对刘备政权充满了信任和支持。
然而,诸葛亮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就。
他清楚地知道,外部的威胁依然存在,必须不断地加强内部建设,才能为未来的征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十六章北拒曹操固边防
在诸葛亮致力于内修政理的同时,北方的曹操始终对益州虎视眈眈。
为了保卫刚刚建立的根据地,诸葛亮精心部署边防防御。
他亲自考察地形,在关键的关隘和要冲设立坚固的防线,并派遣智勇双全的将领驻守。
同时,诸葛亮组织当地民众参与防御工事的修建,加强了对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