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秀精品文》,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朋友很喜欢《大明锦秀》这部军事历史风格作品,它其实是“岁月神偷”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大明锦秀》内容概括:一位皇帝,要有舍我其谁的气魄。如果因为怕错,而畏手畏脚,怕麻烦而把难题留给后人。那他,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朱允熥要那个位置,他更要成为建立一个崭新的明,重塑华夏辉煌的领导者。所以,他看着殿中群臣的目光,毫无怯意。“吴王殿下!”先开口的是中书舍人刘三吾,“驿站乃是国家所建,传递军国大事。如果按殿下所想,对百姓开放,会不会舍本逐末?届时影......
《大明锦秀精品文》精彩片段
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位杰出的领导者,要有着坚定的心智,坚定的思想,坚定的路线,不能被人所左右。
一位皇帝,要有舍我其谁的气魄。
如果因为怕错,而畏手畏脚,怕麻烦而把难题留给后人。那他,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
朱允熥要那个位置,他更要成为建立一个崭新的明,重塑华夏辉煌的领导者。
所以,他看着殿中群臣的目光,毫无怯意。
“吴王殿下!”先开口的是中书舍人刘三吾,“驿站乃是国家所建,传递军国大事。如果按殿下所想,对百姓开放,会不会舍本逐末?届时影响军国大事加急传递,或者丢失公文,泄露朝廷机密?再者,驿站乃是供过往官员专用,开放给百姓,必乱尊卑!”
刘三吾所说的是老成持重之言。
历朝历代对驿站都极其看重,中原王朝的疆域都太大,往来交通不便,驿站是朝廷知道各地情况的最佳手段。
而且这个时代有着明确的尊卑等级,衣食住行不是有钱,就能随便穿随便用的。
朱允熥沉思片刻,笑道,“驿站传递的是军国大事,百姓传递的无非是信件杂物,分开来送就是!”
说着,朱允熥慢慢走到群臣之中,尽量说得直白些,“我打个比方,就以咱们应天府(南京)为例。京城中有客居的商人,学子不下十余万,还没算那些在京城务工,讨生活的人,对吧?”
户部尚书傅友文点点头,这个数字和户部统计的差不多。
御座上的朱元璋又是老怀大慰,心道,”臭小子事先做足了功课,连京中有多少客居人口都知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朱允熥说了两句诗,继续笑道,”这些人,每月每年和家中的书信,杂物往来,是个天文数字,对吧?“
见大臣们都在点头,朱允熥接着道,”如此庞大的信件货物往来,不同于朝廷各地的加急军报。这么多东西,用军马送也送不过来!“
群臣中,一个捧哏及时出现,吏部尚书詹徽道,”殿下的意思是,分开?“
”对,分开!“朱允熥给了对方一个深得我心的眼神,又笑道,“咱大明的驿站中,除了军马,还有大量的骡马,这些牲口是备着给官员们拉行李的,可大部分的时候,都是闲着的,对吧?”
“与其闲着,白吃粮草,不如动起来。”说着,朱允熥笑了笑,“还有驿站中的驿卒,帮工,闲着也是闲着,该动的就动!”
“以应天府为例,假定每月一号为百姓信件物品邮寄日!”朱允熥站在群臣中间,侃侃而谈,“几驿卒为一伍,护送运送信件物品的骡马车队离开,交到下一个驿站,然后再由下一个驿站的按单清点,继续传递!”
“有驿卒在,避免有歹人起坏心,驿卒之间又可以彼此监督,避免盗窃鱼目混珠。信件货物送至当地,由驿站人贴出通告,让百姓前来认领,或者由驿站中的帮工跑腿送到!”
说着,朱允熥又笑笑,“收信收货人,哪能让人白送呢,怎么不给点赏钱?”
家书抵万金,在这个没有其他通讯方式的年代,一封家书珍而重之。其中珍贵,不能用钱来衡量。
他这么一说,殿中臣子们都笑了。
御座上的朱元璋也不禁莞尔。
民间风俗如此,别人给帮忙,总不能让人家空着手回去。这不是贪腐,更不是勒索,是朱元璋最喜欢的百姓民风。
朱允熥如此一说,群臣差不多都明白了。
军国大事还是用军马加急传递,驿站闲置的车马人手利用起来,为百姓输送信件货物。
许多人暗暗点头,如果真能如此,各地的信件杂物往来将会十分便捷快速。
“至于刘学士所说,官民合居乱了尊卑!”朱允熥沉吟下,“以北平驿为例,北平驿站在通州,占地四十五亩,可容纳上千人同时住宿。留下给官员们住的,还是有许多空房,由于驿卒隔开,算不得乱了尊卑!”
“能住驿站的百姓,只有商队。百姓们随便有个安全的地方住就行,不求豪华只求遮风挡雨!”朱允熥继续说道,“再说,商人们都很抠门的,也就是东家和掌柜的住,伙计们还是风餐露宿和货物待在一块!”
说着,朱允熥顿了顿,“这就是驿站的第二个作用,给过往商旅提供住宿饮食,还有货物仓储!”随后,朱允熥又笑笑,“这可和传递信件杂物不是一个价了!”
官员们都是人精,朱允熥说的通俗易懂,他们不难理解。而且,一涉及到钱,许多人眼睛都亮了。
户部尚书傅友文开口问道,”殿下说这些,也不是不可行,俗话说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若真能给商旅提供方便,也是朝廷的恩德。只是,殿下说是开源,臣请问,如何开呢?“
说地这个累呀!你干脆说怎么收钱就完了!
朱允熥心中腹诽,面上笑道,”这还不简单!“说着,走到朱元璋御案边上,”皇爷爷,孙儿斗胆,请您写几个字!“
朱元璋正听的入神,心里沉思,听他如此问,笑道,”写啥?“
朱允熥从袖子中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烟盒大小的硬纸壳片,笑道,”请您写一个邮字!“
”好!“朱元璋应了一声,提起朱砂笔。
以朱允熥的眼光看,朱元璋的字不好看。但是一笔一划之中苍劲有力,力道深沉。
”再请皇爷继续写,住字!“朱允熥又笑道。
随后,朱元璋按朱允熥所说,在几张小卡片上,都写下字。放下笔,笑呵呵的看着朱允熥。
”诸位请看!“朱允熥拿着写着邮字的卡片,笑道,”这上面是皇爷爷御笔邮字,可以贴在信上用来信件邮递!“说着,又回头看看朱元璋,“皇爷爷,既然是您御笔所写,不如叫邮票吧!”
朱元璋一愣,随后开怀大笑,“好,听你的,邮票!”
“恭喜陛下!”吏部尚书詹徽当场出列,朗声道,“此物若真能发行于世,定是千古佳话。臣为陛下贺,为吴王贺,为大明贺!”
“恭喜陛下!”群臣也赶紧跟上,狂拍马屁。
朱元璋平日最反感的就是马屁,但此刻笑得见牙不见眼。
皇帝,更想青史留名。这个邮票的作用已经呼之欲出,贴在信封上是作为官府邮寄信件的凭证。
若真能发行,无论沧海桑田,只要世人还写信,就一定会记得他朱元璋。
记得他这个曾经的放牛娃!记得他创立的大明!
马屁退去,刘三吾再次开口,“吴王殿下,这邮票可要钱?”
“这个就是咱们给百姓邮寄信件的邮资!”朱允熥在群臣中举着天下第一张大明邮票说道,“朝廷卖给有需要的百姓,百姓把邮票贴在信上,驿站盖上印,就可以邮寄了!”
刘三吾沉思片刻,”多少钱?“
”不贵,两文洪武通宝!“朱允熥笑道,”诸位别小看这两文钱,我大明一天的书信往来何止数十万,积少成多呀!“
”嘶!“几位掌管财政的大臣顿时倒吸一口气。
他们执掌天下的赋税,略微一算就知道到底是多少钱。
一枚邮票两文,一万枚就是两万,十万就是二十万。二十万铜钱换成银子,就是两万多两。一个县一年的赋税才多少?去年大明一个人口繁多的上等县,上缴税银也不过三万,一州之地不过十五万。
”但是皇爷爷御笔这种,两文钱可买不到!怎么也得二十两!“朱允熥笑道,
“陛下!”蓝玉从武将之列中,昂首而出,朗声道,
詹徽,大明吏部尚书。
洪武皇帝朱元璋在晚年废除了 流行千年的丞相制,设立六部,六部大臣直接归皇帝管辖,更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的权力。
大明开国不过二十余年,统一天下时间更短。
文臣武将没有那么泾渭分明,而且这些人达官显贵之间,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关联。所以当蓝玉传话请詹徽过来,后者二话不说,一个正二品的文臣,直接到了武人的队伍里。
“老詹!”蓝玉靠近些,小声说道,“你读书多,认字也多,你给咱们琢磨琢磨,皇上给三爷这吴王的封号啥意思?”
詹徽看看左右,“吴乃是万岁登基之前.........”
“说点干货,恁读书人就是这么墨迹!”蓝玉瞪眼道。
詹徽也不恼,他俩是姻亲,继续说道,“依在下看来,怕是皇储之位,要落在皇孙的头上!”
“那不是应该的吗?”景川侯曹震道,“吴王是太子的嫡子,当然........”
说着,只见詹徽摇摇头,“皇孙未必是皇嫡孙,侯爷难道不知道,昨儿皇上还封了二爷为淮王!”
众人顿时有些发怔,淮可是他们的家乡。
从根上说,他们都是淮人。
一个是皇帝登基之前的国号。
一个是大明皇族老家的封号。
还真不好说呀!
“俺不管那些,反正俺就认吴王,天王老子也不好使!”
东莞伯何荣一副兵痞的样子,咧嘴说道,“三爷是太子嫡子,三爷的娘是常大将军的闺女,俺就认他!”
众人纷纷附和,可是蓝玉却若有所思。
“你这么肯定,那位子会落在皇孙头上?”蓝玉在詹徽耳边说道 ,“太子虽然没了,可是诸王正是年富力强......”
说着,蓝玉的脑中忽然想起一个英武不凡的身影。
燕王。
燕王朱棣,驻兵在北平,为大明驻守国门。
从军事的角度和能力上来说,蓝玉十分欣赏燕王。
燕王数次深入漠北,打的蒙古人不断后撤,麾下都是骄兵悍将虎狼之士。
可是从个人情感,以及其他方面来说,蓝玉对燕王防备极深。
前年,他奉皇帝之命为大将军,征讨漠北蒙古。
大明开国武将,死的死老的老。蓝玉已经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凭借赫赫战功,还有大将军这个身份,蓝玉发现,他竟然调动不了燕王手下的兵马。
那些精兵强将,只认他燕王,不认什么大将军,更不认朝廷。
当时太子朱标尚在,蓝玉多次给太子写信说过,燕王有异志。
可是太子仁厚,对兄弟手足颇为宽容,根本没听进去。
其实不是没听进去,而是太子在,燕王有异志也要压在心底,他根本无法撼动太子的地位。
但是现在太子没了,真要是那个位置落在皇孙身上。
届时陛下百年之后,怕是血雨腥风!
“哼哼!”想到此处,蓝玉冷笑两声,心道。
“不怕你有反心,就怕你不来!那个位置若真是落在三爷头上,你燕王敢反,俺就跟你老账新账一起算!”
“万一要不是三爷呢?”
蓝玉又陷入迷茫。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三爷年纪尚小,平日也没什么明主的样子,万一万岁爷不喜欢?
蓝玉刚毅的脸上,露出一丝落寞。
他蓝玉能有今日,靠的是两个人。
一是他的姐夫,朱允熥的外公常遇春。当年若不是常遇春极力在皇帝面前推荐,他还是一个小兵。
第二就是太子,自己的性子有些粗暴跋扈,若不是太子念着亲情维护,怕也是早死了。
而且开国之后,太子更是力排众议,数次在皇帝面前给自己加官进爵,让自己独领一方。
“俺蓝玉虽然是粗人,但是俺知道啥是忠义!皇储之位必须是三爷,若不是三爷,以后俺拼了命不要,也要扶三爷上位!这样俺才对得起俺的姐夫,对得起俺外甥女,对得起太子爷!”
~~~
紫禁城,奉天殿,后院。
初春的鲜花在阳光下盛开,朱元璋独坐在花厅之中,面如沉水似乎在想着什么。
侍卫宫人都在皇帝十步之外,屏声静气,丝毫不敢打扰沉默的皇帝。
朱元璋手边的石桌上,简朴的瓷碗中装着一碗金黄色的小米粥,里面一颗剥了皮晶莹剔透的鸡蛋,还有两盘小菜,一个烧饼。
身为天下至高无上的帝王,朱元璋却简朴的让人不敢置信,所穿的是布衣,所吃的不过是普通百姓人家的饭食。
虽然他是皇帝,可是他心中始终记得自己的出身,一个饭都吃不饱的农家子弟。年少时跟着父兄在地里辛苦劳作,粗茶淡饭半饥半饱的生活告诉他,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而当了皇帝之后,他也深知,百废待兴的大明帝国之中,还有许多人在忍饥挨饿。
渐渐地,粥凉了,香味也散了。
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黄狗儿见状,斗胆上前,小声说道,“陛下,用膳吧!”
黄狗儿五十多岁,原是大都城蒙元皇宫中的太监,后大都城破,被俘虏送至应天府宫中,伺候大明皇帝。
蒙元时天子宠信奸臣宦官,可是如今的大明,皇帝对这些没卵子的人,极为厌恶。只是伺候,在朱元璋的眼里太监算不得人,只能照顾他的起居,其他事一概不能多嘴。
若不是黄阿狗尽心尽力了伺候了几十年,只怕是这句用膳都不敢说。
“吃不下!”今天是朱标送葬的日子,朱元璋正在悲伤之中,没有半点食欲,“拿下去吧,留着咱晚上吃!”说完,挥挥手显得有些不耐烦。
“陛下!”
黄狗儿忽然跪下,磕头说道,“奴婢斗胆,请陛下进一些。您已经几天没好好用膳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奴婢无用之人,实在是心疼主子!”
“你......”朱元璋本想发怒,可是最后那句心疼主子,让他心中一缓。
他厌恶太监,但不是无情之人,何况这个奴婢伺候了他十几年。
“知道了,拿下去吧,咱现在不想吃!”说着,朱元璋站起来,在花园之中走动,见到那些盛开的花草,脸上露出些寂寥,“原来皇后在时和咱说过,宫里这些地方都种了花花草草可惜了,不如种些蔬菜,养些鸡鸭!”
“当时咱还笑话她,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说到这,朱元璋眼神又有些悲痛,“当日,听她的好了。以前在应天的时候,军粮紧张,她在王府里也种了许多庄稼。”
“咱在外打仗,她带着几个儿子在地里忙活。老大听话,说啥干啥,老四总是不老实,干一会农活,就惦记舞刀弄枪!”
“咱有一次回家,正好看见他们娘几个在那收割庄稼!”朱元璋的脸上显先是露出幸福,随后又变成暴怒,忽然用力踩踏着那些盛开的鲜花。
“开这么好看,有个球用?当吃还是当喝?你开这么好看,给谁看?咱媳妇和儿子都没了,你她娘地还开这么好看?”
他本是武人,虽然年老可是力气还是很大,几番踩踏之后,精心修正的花草已是不成样子。
“陛下!”暴怒之时,身后传来声音。
“说!”朱元璋怒道。
“中书舍人刘三吾大人来了!”宦官报告。
朱元璋平复下心中怒气,整理下衣服,“让他过来!”
没一会儿,一位夫子模样,稳重大方的读书人被带了进来。
大明中书舍人刘三吾。在废除宰相制度之后,中书舍人就等于半个宰相,非皇帝的心腹,有大才干者不能居之。
后世人都说,朱元璋不喜欢读书人,其实实在冤枉了他。
朱元璋喜欢的是,那些愿意做实事,有真学问,有好的品德的读书人。
他也乐于倾听,善于任用这些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一心为民的读书人。
“臣,刘三吾参见陛下!”刘三吾五十多岁,面容儒雅。
“起来吧!”朱元璋摆摆手,吩咐道,“给刘大人搬个凳子来!”
边上侍奉的黄狗儿,赶紧以首领太监之尊,给刘三吾搬来一个凳子。
刘三吾连谢都没有一个,直接一屁股坐下。
黄狗儿也不敢让他谢,肃手退到一边。
“找你来有个事儿!”朱元璋也搬个凳子,和刘三吾面对面坐下。
“陛下何事?”刘三吾问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