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完整作品

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完整作品

悟途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作者为“悟途”,主要人物有李慎李世民,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八零后中年大叔意外穿越!他可只是个小小杂货铺老板啊,怎么就穿成了李世民的第十个儿子?他可不想小小年龄就被李世民派遣到封地啊!看他开局心脏复苏救燕妃,研制青霉素贿赂李世民!逆袭唐皇不要太简单!...

主角:李慎李世民   更新:2024-11-25 19:1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慎李世民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完整作品》,由网络作家“悟途”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作者为“悟途”,主要人物有李慎李世民,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八零后中年大叔意外穿越!他可只是个小小杂货铺老板啊,怎么就穿成了李世民的第十个儿子?他可不想小小年龄就被李世民派遣到封地啊!看他开局心脏复苏救燕妃,研制青霉素贿赂李世民!逆袭唐皇不要太简单!...

《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完整作品》精彩片段


可皇家就是这样,她都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就是去番邦和亲。可如今不一样了,她有个有本事的弟弟。


“好啦好啦别哭了,我衣服很贵的。”李慎对李孟姜说道

李孟姜打了李慎一下停止了哭泣。

“好了,姐赶紧签字。也不要拒绝,这是弟弟唯一能给的了。弟弟除了钱什么都没有。”李慎装作无奈的道

惹得李孟姜给了他一个白眼,随即也不犹豫在房契上签了字。

“好了,老王收起来。姐,这事不要让别人知道,嫉妒心这东西很可怕的,我们闷声发大财。”

“弟弟,你对姐姐真好。”李孟姜摸着李慎的头

“当然了,我们是一母同胞啊。”李慎晃了一下头。不让李孟姜摸

其实李慎还有件事没有说,因为还没成功。李慎准备给李孟姜弄个公主得头衔。

不能等到出嫁。李孟姜18岁出嫁,还有好几年呢。李慎不能等,凭什么李孟姜就不能封公主,晋阳公主出生就封公主,我们也不是捡来的。只不过难度比较大而已,需要一个机会。

之后李慎又听取王洪福的一些经营汇报。没有什么起伏,李慎又嘱咐王洪福去官府把地契登记了,然后告诉他先坚持几年等李慎出宫再说,最后就带着李孟姜他们回宫了。

南平公主出嫁的事原本不是什么大新闻,朝臣都知道。可在王珪府上拜堂的事却是大新闻了。王珪要求公主跪拜公婆,并以礼说的李孝恭无力反驳。可谁也没想到让纪王一个孩童说的哑口无言,甚至敬酒赔罪。而中间关乎到的政治利益甚大让百官不得不关注。如果这件事王珪成功了。皇族就降了一个层次。这样跟文武百官的阶级就拉近了一层。这就是为什么文人拼命抬高儒学的根本原因。大家都受益。如今事情没成功。还让李慎给挑明了。以后做事可就费劲了。

甘露殿已经接到李安汇报的李世民陷入沉思。李安可是一字不差的奏报。甚至还有文字记录。所以李世民在考虑李慎的话的意思。李承乾今日也在甘露殿学习,刚刚听到李安的汇报。也是吃惊万分。没想到李慎把一个礼部的尚书说礼制说的无言以对还赔礼道歉了。

“高明,这件事你怎么看”李世民想考校一下李承乾

“阿耶,十弟本事太大了。而且胆子也大。大庭广众直接怒斥尚书。”

“高明,要看事情的本质。李慎此举是为了维护皇家的地位和颜面。朕错了。以往,朕觉得要亲民,要让他们觉得朕和蔼,敬贤臣。可却没想到李慎说的对啊。我们是皇家,就应该有皇家应该有的地位。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我可以给你应该有的待遇,但你也应该忠于我,事事为我着想。王珪是有点得寸进尺了。难道他真想跟朕平起平坐么。李慎说的对。这个口子开了。以后皇家在朝臣眼里就越来越没有威严。他们以后还会用各种理由降低我皇家威信。哎~~朕为何没有想到这点。长此以往我皇家还有威严么。还有地位么。跟百姓有什么区别。朕差点就误了子孙后代啊。”李世民想着李慎说的话,理解着自己的理解。其实他不知道李慎就是为了维护自己亲王的高贵才说的。

“原来十弟这般有远见。还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我不如他啊。”李承乾听了李世民的分析自叹不如

小说《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高明,也不要妄自菲薄,李慎这个小子贪财不说,胸无大志。我不止一次让他上朝,他都以太小不懂为借口拒绝。后来我问过韦贵妃,韦贵妃却告诉我,李慎每天都睡到日晒三竿。韦贵妃说李慎不上朝是因为不愿意早起,你听听不愿早起啊!哼这个逆子,这么慵懒。我还想着以后你继位,他可以辅佐你呢。恐怕很难啊”李世民也痛心疾首啊。


李承乾听完都笑了。他这个十弟属实有些才华。想事情的方法跟常人不一样。却往往可以一语道破玄机。解决事情简单粗暴却有奇效。就是性子慵懒,还贪财。立志商贾之道。

“好了。不说这个逆子。今日关内道急奏,关内道二十七州有七个州出现了大面积蝗灾。已经造成大部分绝产或者减产。受灾区域正在扩散。尤其华州、同州、坊州、丹州尤为严重,而且华洲同洲距离京兆府跟长安很近。很快就可能也会遭灾。你觉得该如何处理。”李世民问李承乾

自古以来天灾就是灭绝人口的重要因素。蝗灾也是天灾的一种。而且每次受灾,都会有人谣传是当地官员或者是皇帝失德。

“孩儿觉得,先稳住民心,在控制灾情。之后对损失大的州县下旨免掉赋税。下发粮食。”李承乾想了想说道

“嗯。中规中矩,不错。但有一点你忘记了。就是防止宵小之辈趁乱蛊惑百姓叛乱。”

随后李世民教导李承乾如果治理灾情等事宜。具体操作还要等明天到朝堂上商议

第二天一大早,李慎就被石头吵醒了。李慎的一脸的不高兴。

“石头,如果要是没有重要的事,你就给我去掏粪池去。”

“王爷,我刚刚听说,关内道遭遇了蝗灾。有好几个州呢。听说还在扩散。说是很快就要过来了。我们皇庄几万亩地应该早做准备,粮食我们倒是够皇庄的人吃几年了。”

“什么,蝗灾。几个州都遭灾了。”李慎一下子就精神了。李孟姜的公主机会来啦。正愁没机会呢。

“走,赶紧去太极殿。这个时候还没下朝”赶紧洗漱穿戴。换上王服准备上朝

“对了石头,你现在出宫让王洪福收购粮食越多越好。跟买酒的商人收。让他们帮忙运过来。运费我们出。但是告诉他们如果想趁机涨价,那以后我们的酒水卖给他们也是翻倍增长。让王洪福建立一个良好合作伙伴的名单。以后有新商品有限供给,快去”李慎吩咐完石头就往太极殿赶去

此刻太极朝臣正在商量对策。户部尚书唐俭正在对李世民汇报

“陛下,此次受灾七个州。很多县都绝产。受灾百姓有十万余户。估计需要钱粮三十万惯,但是现在蝗灾还在扩散。最终是多少就不得而知。还是先要抓紧治理蝗灾才行。户部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如今国库里只有六十万惯上下。其中三十万贯是给兵部的。是否先缓一缓,等度过灾情后在给兵部。”

“不行。如今已经拖欠军饷三个月了。军队士气低迷。如若有战事如何上战场。”兵部尚书侯君集可不干了。在这样下去。各卫都会说他这个兵部尚书无能。连军饷都发布下来。

“嗯,不能拖欠将士的军饷。可否有别的办法。”李世民说道

“陛下,国库钱粮就这么多了。而且如果蝗灾加剧扩散。三十万是万万不够的。”唐俭回到

小说《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一提到儿子长孙皇后立刻就打起精神。李承乾是太子。也是她的儿子。他当然希望自己儿子将来登基能有一个大助力。

“那要不你把李慎安排到高明身边去。接触久了就有感情了。毕竟他们是兄弟”长孙皇后建议道

“没用的,李慎还小。以后什么样看不出来。而且他表明不争储,自然不会加入到里面去。”李世民说道

“二郎。高明一直很好。”长孙皇后轻声道。意思是李承乾很不错。让李世民不要有易储的念头。因为最近她发现。李世民对李泰宠溺的有点过分了。让李泰动了不该有的心思。长孙皇后也跟李泰谈过让他安分守己,专心治学。可现在看来效果不好。都是亲生儿子。自然不希望看到手足相残。

“放心吧。朕知道高明一直做得很好。但是还是缺少磨炼。”李世民回应道。其实历史上给李承乾的评价很高。十二参政,十四岁就监国。只不过现在李承乾十六岁。开始出现叛逆期。已经有点变坏的苗头。所以李世民才说李承乾缺少磨炼。

-------------------------------------

自从上次被弹劾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李慎这一个月里没有什么变化。也没有人找他麻烦。依旧两点一线的生活。要说这一个月里,李慎办的最大的事就是给李世民做桌椅。上次王德给李慎送500惯钱的时候告诉李慎。李世民让他给李世民做几套桌椅。他办公的地方有两仪殿,甘露殿,承天殿,甚至还有长孙皇后的立政殿。

李慎接了这个大活,除了去国子监,就是去司制房。给皇上做桌椅,品质跟李慎的可就不一样了。李世民所有办公用的桌椅都是根据李世民的身高腿长习惯定制的。给李世民量身高的时候。

开始时候让王德来,但王德可不敢,然后让侍卫统领李安来,李安都跪了。给皇上量身高你就得站的比皇上高。这时逾越之罪。整不好被弹劾是要杀头的。最后为了给李世民量身高,李慎无奈请出法宝长孙皇后,才算是完成任务。

材料方面都是上好的紫檀,而且因为是做龙椅。这就涉及到了雕刻。李安又从工部借来两个雕刻大匠。专门负责雕刻。出动好几十工匠,整整用了七天时间才完工。主要还是雕刻龙椅的椅背比较费时间。

而且一寸一寸打磨的光滑如镜。让李慎感叹不已。谁说古人落后就做不出来精品。那要看给谁做。

除了给李世民做桌椅外,李慎的生活平静如水。李慎也很享受没人打扰的生活。但是就在李慎没享受多久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李渊病危了。

李渊唐朝开国皇帝,后来玄武门事件后。被迫让位给李世民。晚年居住在大安宫。贞观八年得风疾。作为孙子李慎也去看望过。李慎觉得就是中风了。如今病危。所有皇亲贵胄别管真不真心都得去。李慎也不例外。所以当天所有的皇子公主跟着李世民前往大安宫。在垂拱殿众人看见已经奄奄一息的李渊。这个唐朝开国皇帝,如今已经油尽灯枯。李世民上前轻唤李渊。李渊勉强睁开眼睛。李世民轻声说道:

“阿耶,儿臣和你的孙儿们都来看你了。”

李渊歪头看了一眼众多儿孙,又看了看李世民,微微抬起手,李世民会意,赶紧抓住李渊的手。靠近一些。方便李渊说话能听清。

李慎在最后面。他也没听清李渊具体跟李世民说什么。只看到李世民不住点头回应。过来一会李渊闭上了眼睛,手无力的松开李世民的手。李世民缓缓站起身,对着身边的王德点了点头。王德会意:走到殿门前。高声道:“太上皇~~~~崩~~~~~~~”

而后一众皇子公主跪倒在地。高喊李渊皇爷爷。李慎就是其中之一。李慎看的出来。李世民是真的伤心。要说谁最不希望李渊死。那肯定是李世民。一直以来李世民都想证明当初李渊是错的,他是对的。这几年他励精图治,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证明给李渊看,自己有多优秀。可是现在李渊没了。李世民心里空唠唠的。而长孙皇后已经失声痛哭起来。李渊对长孙皇后非常喜爱。当初就是李渊亲自为李世民选的这么亲事。

太上皇驾崩,需要事情很繁琐。因为要停尸很长时间所以需要专人对遗体进行处理。选好陵寝、设置灵堂、安排遗体、准备衣冠。因为是国丧。周边很多国家都要拍使者来长安吊唁。李慎这些孙子辈的还要安排去守灵。

李世民拟旨,李渊庙号高祖,谥号太武皇帝。全国哀悼。各国使臣进宫悼念,李慎前后被安排十几次守灵。一直到十月份。李世民下旨。将李渊葬于距离长安80里的献陵。与李世民生母太穆皇后窦氏合葬于此。

前后经过长达四个月。李慎终于又开始过着平静的生活。只不过李渊的死对于李慎触动很大。倒不是李慎又多伤心。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李渊都七十多岁了这个时代算是喜丧。李慎想的是外一自己生病了怎么办。这个年代一场感冒都容易让人死去。他记得古代死亡最多的就是伤寒,外邪入体。其实就是感染。

因为李渊的死。李慎需要丁忧守孝三年。其实最多27个月。像李世民百天就上朝办公了。而李慎怎么地也得在家一年。大多数皇子皇女都是。除了像太子,或者是魏王这种,皇帝可以找个借口以办事为由出来。

李慎自从想到了生老病死之后。就一直不太安稳。李慎也觉得自己有点心眼小怕死。可就是挥之不去。于是趁着丁忧在家。整天苦思冥想解决之法。

再想了半月之后。终于让他想到他看过的一部日本神剧仁医里面有一段详细的提取青霉素那个时候就盘尼西林的方法。后来他还为此去网上搜过是可行的。

其实电视里用的材料都不难找。米粉跟芋头煮的汁做营养液。霉菌就用馒头大饼发霉剥下来的绿毛。还有碳就更好找了。缺少的就是过滤的东西。不过可以用细纱。多放几层。也能凑合。唯一的缺点就是不知道浓度。电视剧里也说,可以反复提纯,提高浓度。于是李慎开始准备。

早期的青霉素也是从霉菌发现的。李慎不是专家教授只能按照方法实验,只要有时间肯定能成功。于是贞观九年十一月份开始。李慎踏上了他科学狂人的道路,这期间除了击败吐谷浑的军队班师回朝的消息外。没有什么重要消息。包括李世民在内也没有人在关注李慎。李慎就安心的对着各种发霉物质,发着酸臭味道。

十二月末。新年来临,按照惯例皇宫里会有宴会。李慎被王德亲自去请了过来。因为别人来都见不到李慎。

“王爷,可算是找到你了。陛下让你去麟德殿参加宴会呢。今天来的都是五品以上官员和家属。你也要去参加的。”王德很是头疼的说道。

“老王。你说我是不是可以不去啊。不是说丁忧守孝不参加娱乐活动么。”李慎不情愿的道。自从上次给李慎送钱,李慎觉得这个李世民身边的太监人极好。也不骄纵。所以李慎面见就叫王德老王。王德觉得还挺亲近,也不反对。李慎没出殿快两个月了。制作的青霉素样本不下百份,没有一份成功的。看来光知道步骤也不行啊。小说里穿越过来就能做青霉素的,都是怎么做到的。

“哎呦我的王爷。这不是什么娱乐活动,可别瞎说啊。这是惯例,对大臣们辛苦一年的肯定。你可别为难老奴啦。”王德赶紧道

“好吧好吧,等我一会我去洗漱换套衣服”说着李慎就往寝宫走去

注,请观看日本穿越剧。仁医。里面包含了青霉素提取的具体方法和提纯方法。与二战时期德国前线的方法差不多。作者在网上搜过。有学霸网红按照方法做过的确可以。只是青霉素菌数量少一点。需要制作半个月才能筹够1个人的份。最佳的培养液是玉米糊。所以就算了。另爆料。德国在没有药的情况下,用打了青霉素的伤员的尿液提取青霉素菌培养。也是可行的。

小说《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李慎此刻正坐在崔家酒楼二楼的一个包间,酒楼叫云来酒楼,寓意客似云来。李慎等了一会,石头带着薛礼上楼进了包间。

“见过纪王殿下,多谢纪王出手相救。”路上薛礼问了李慎的身份

“不必多礼,来坐,不知郎君哪里人,为何落的此地”李慎对薛礼道

“王爷。在下姓薛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人,因家境贫寒,所以想来长安博一个前程。得了富贵好能养活妻小。

哪知到了长安,投入无门。身上盘缠又已经花完,所以准备赚些盘缠回河东老家。谁知。。。。哎。。。”想起家中妻子跟自己受苦心里一阵难受。

李慎听完心中大喜,果然是那个勇冠三军的薛仁贵啊,三箭定天山。小时候评书里常听,心中高兴于是吩咐道:“石头去让他们把最好菜都上来,还有最好的酒。”

“是王爷”石头下去办了。

“薛郎君,不知你以后有何打算。”李慎试探的问。

“不瞒王爷,在下准备去西市碰碰运气。找点活干赚点钱粮,回河东老家继续种地。我家中还有发妻等候。”薛仁贵无奈道。

这次来长安他去了好几家将军府上,只不过都被管事的打发了,本想从军可又想起家中妻子,所以决定还是回家种地吧。

“薛郎君,你这一身武艺不凡,回家种地着实有点浪费了。以你之才入伍做个将军都是绰绰有余。”李慎又夸赞道

“王爷叫我仁贵即可。我虽想从军,可如今没有战事,无法立功。只能等待,而我家中就妻子一人,在下实在放心不下。”薛仁贵道

“仁贵,不瞒你说。我很欣赏你的才华。你可愿投我门下,将来若是有机会,我定会保举你去军中建功立业。”李慎也不隐瞒

薛仁贵喜出望外,虽然他没听说过纪王的名号。但亲王就是亲王,能给亲王做事,可比当兵吃粮好多了。

虽然当兵可以立功加官进爵,但前提是能活下来,上万人冲阵,你武功在高说死就死。

所以薛仁贵听李慎想招他入门下,赶紧单膝跪地,对李慎行礼,这是效忠的礼节。

“承蒙王爷看得起,某愿意一生为王爷效力。刀山火海,忠于纪王。”薛仁贵对李慎行礼。

“好啦,坐下吧。先吃饭”李慎扶起薛仁贵。

没一会饭菜喝酒都上来了。李慎让众人都坐一起吃。原本众人不肯,不过在李慎逼迫下才都入座。

“注。史料记载薛仁贵家道中落,确实穷苦。为了转运,甚至要迁祖坟。后来他媳妇让他参军。他参军的时候都30岁了。”

李慎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看看这崔家酒楼的酒到底如何。刚刚听伙计说,崔家的酒都卖到全国各道去了。甚至是还有一些胡人商贾进货贩卖西域等国。崔家的生意确实不小。

崔家最有名的酒叫神仙醉。寓意神仙喝了也得喝醉。李慎打开一坛神仙醉酒香偏出,倒入碗中略微发黄。米酒都是浑浊发黄。而神仙醉只是略微发黄足以看出此酒确实不错。

李慎不会喝酒,不懂酒的好坏。于是对着薛仁贵说道:

“仁贵,你尝一尝这神仙醉如何”

薛仁贵端起碗喝了一口,回味了一下道“王爷,这神仙醉果然是好酒,酒味十足。我在东市做工的时候也经常听闻云来酒楼的神仙醉烈性十足。今日一品果真如此,难怪这酒卖的如此贵,真是物有所值。”

小说《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臣附议”


“臣附议”

世家的几个官员都站了出来。要求严惩李慎。

“王德,叫纪王过来。”李世民吩咐道

没一会,李慎就到了,路上已经知道什么事了。中秋过后李慎让精品阁大肆收购粮食,一方面为了酿酒,另一方面李慎有意要把粮价抬起来一点。

反正粮食多了也没关系,陈粮一样可以酿酒,而且储备粮食也可以以防外一。他在大皇庄后山挖煤的时候顺便挖了个山洞,存放了五千惯的粮食,五文到现在的七文一斗买的。

八十万斗,也就是八万多担粮食。而酒厂已经盖好了,在大皇庄边上,从大皇庄和小皇庄雇佣了上百人酿酒。而精品阁后院主要负责高档酒的酿造。

精品阁普通酒水跟高档酒水敞开供应,普通的价格两惯一坛,跟崔家的神仙醉一样价钱,高档的五惯钱一坛,不出半月就风靡市场。

很多酒楼都到精品阁进货,进货价普通的一惯五百文,高档的四惯钱,而商人更是大量采购贩卖到全国各地。

这样对崔家的酒水生意造成很大冲击,没办法崔家选择降价,而精品阁尾随其后,普通款一直跟随崔家价格保持一致,两个多月崔家的酒水生意一落千丈。

占据崔家一层收益的酒水生意收获甚微,已经没有势。崔家知道这是李慎的报复行为,但世家怎么可能怕你一个小皇子,所以才有了今日朝会的弹劾

“见过阿耶。不知阿耶叫孩儿来有何事。”李慎行礼道

“崔御史和众多朝臣弹劾你奇货可居,囤积粮食。与民争利。你可有话说。”李世民问道。

“崔御史怎么又是你弹劾我。你老盯着我干什么”李慎一个孩童形象装可怜的对着崔仁智说道,博取很多同情分。

“纪王殿下,作为御史言官。当然是闻风奏报,监察百官。”崔仁智回到

“也对,崔御史,既然如此负责。那咱们就说说吧。这次是什么罪啊。”李慎毫无压力

“纪王殿下,你是否大肆收购粮食。导致长安和周边粮食涨了两层。造成百姓恐慌。”崔仁智发问道

“是”李慎承认了。

崔仁智没想到李慎居然承认了。他还以为李慎为找什么理由解释。

“陛下纪王承认了奇货可居。”崔仁智对李世民说道

“崔御史。我何时承认了。我奇货可居了?”李慎莫名的问

“殿下刚刚不是已经承认大肆收购粮食了么”崔仁智回到

“收购粮食就是奇货可居拉??那你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奇货可居”李慎不削的问

“你囤积粮食,等待涨价后在卖出,这不是奇货可居么”崔仁智说道

“谁跟你说我收购粮食要卖出去的。不能吃么?”李慎调侃道

“殿下休要狡辩,你前后收购了七八万担粮食,这些粮食够万人吃一年的了。难道纪王殿下养了万人么。”崔仁智反驳李慎顺便给你在按一个罪。养活万人。你纪王是不是想造反啊。

“崔御史,你可能不知道。我有五百户食邑,差不多两千人。我是东家啊,我得给他们准备粮食预防灾年吧,如果播种受灾了,一年就没有收成。

我可不像你们,对自己佃户不管不顾的,我得养着他们,我跟教俞们学过要仁义。只不过我准备了三年的灾粮。

而且明年我准备还要多收,我皇庄附近的村子过得都不好,没有灾年勉强温饱。若有灾年都得上街乞讨,国子监里教过要仁义,我得给他们准备点,我可不能像你们那样对待给自己种地的人。”李慎连消带打的数落起崔仁智。



经过李慎昨日跟韦贵妃的谈话后,李慎今日没有去国子监,而是去了刑部。此时的刑部尚书是李道宗。李世民堂弟。李慎直接找到李道宗。

“侄儿见过皇叔”李慎先行礼道

“李慎,你来我处有何事?”李道宗跟李慎不是很熟悉,所以公事公办的态度。

“回皇叔。侄儿来是想去大牢里借几个犯人做实验。”李慎直言

“刑部大牢重地。外人不可擅入。这是规矩”李道宗很不给面子

“皇叔,侄儿是去实验一种新药。只找那些快死之人。如果实验成功,到时候功德无量啊。那些人反正是要死之人,如果救活。刑部也少死几个人不是。”李慎解释道

李道宗想了一下就决定让李慎进去了。毕竟是皇子。在这个年代,什么律法规矩都是给老百姓定的。贵族打死百姓都不用坐牢抵命。

然后亲自带着李慎下来大牢,倒不是对李慎的恭敬,主要是怕李慎再弄出事来,他不好交代。

“皇叔,这大牢里可有因为受伤,或者是气疾快要死的犯人,”李慎问李道宗。

李道宗也不是知道,于是看向陪同的狱卒,

“回王爷话,有几个人是这样,反正他们都是重犯。所以也没有找郎中看过。前几天死了2个还有几个估计也快了。其中有1个可能是气疾。总是咳嗽。”狱卒赶忙回答道

“嗯,很好。”李慎很满意

之后狱卒带路见到几人其中三人不知什么原因受了外伤,伤口开始化脓,而且有点发烧。还有一个一直咳嗽不定,李慎吩咐把这四人关到一起,然后让贴身太监石头先用白酒帮助那几个外伤的清理伤口,李慎的白酒都是蒸馏的高度酒。

是李慎制作青霉素的时候蒸馏出来消毒用器皿用的,既然可以做蒸馏水,自然可以蒸馏出高度酒精。只不过多蒸馏几次而已,酒精清洗伤口那疼痛感让几个犯人挣扎不已。几个狱卒赶忙上去帮忙按住,李道宗在旁看的直皱眉头。

伤口处理完,用青霉素液体涂抹伤口,用麻布包裹起来,最好是棉布,但李慎没有,只能凑合用。然后最关键的一步由李慎操作,就是打针,他的针头都是煮过后浸泡在酒精里避免细菌滋生。

李慎先用竹筒针给犯人做皮试,过不过敏无所谓反正是犯人,主要看皮试的效果,三个人没有人出现红肿,而后准备注射。

李慎给三个人注射的量是不一样的,石头在旁记录。陪李慎读书自然识字。三个人的量分别是半竹筒,一竹筒,两竹筒,竹筒手指粗细。

跟他前世打针的差不多粗细长短。犯人看见李慎拿这么大的针头害怕的不行,哪里见过这种刑具。哭喊这自己什么都说了。让李慎哭笑不得。

李慎吩咐狱卒把人趴下按住,退去裤子。很多人都会以为肌肉注射扎胳膊也行,其实不然李慎记得以前问过给他扎针的小护士。

大剂量的药物注射必须扎臀部,肌肉层厚切松弛,不易扎骨头,毛细血管多。有利于药物吸收。胳膊肌肉层浅,容易扎神经上还不易吸收。

李慎也是头一次给人打针。尽量扎的不深,但针头粗了点。扎的犯人哇哇直叫。看的李道宗都感觉臀部疼,之后那个咳嗽的就简单多了,二话不说就是一针管子药下去,然后李慎在牢房里等了半个时辰,一看都还活着,就起身跟着李道宗出了大牢。

“侄儿有心了。这是作为宗室子弟应该做的。”李孝恭说道
“是啊。李慎。都是为了我 李家王朝。”李道宗也说
两人对李慎如此敬重的礼遇也是很感动。而旁边的大臣也对李慎的举动大为赞赏。古代孝字当先。李慎此举博得很多大臣的好感。
李慎从太极殿回到后宫。把剩下的四个礼盒拿给韦贵妃,留给韦贵妃送礼用的。得知儿子今天去朝堂送礼。
并且这一盒要五十贯钱,韦贵妃惊讶不已。这一年来自己的儿子做事越来越厉害。
如今她的库房里存放着李慎赚来的和赏赐的钱有上万贯了,全后宫除了皇后管理的内帑,就她最有钱。
再加上皇后很多事情都让她去管理,她现在在后宫可谓是有钱有势,这些都是她这个儿子带给她的。
第二天。王洪福早早的就开门。门口按照李慎交代的大门两侧摆满的花篮,门口铺着染成红色的加厚麻布。一片喜气洋洋。两边站着两位迎宾的女婢,王洪福也站在门口。从二楼坠下来数条红色的布匹。在整条街都显得那么显眼。
辰时(早上8点多)由远方来了一辆马车,停在门口。车上下来一位妇人,婢女搀扶着妇人下车走进精品阁。
“欢迎观临”两边婢女躬身说道,把妇人吓了一跳。王洪福也迎了上去。
“这位夫人不必惊慌。这是小店对客人的一种欢迎仪式。”王洪福解释道
“听说你这里有好酒卖是么”妇人轻轻问道。她是礼部郎中郑原的夫人,听他家老爷说这里有礼盒售卖。让她今早就过来买几个。他家老爷只是五品下。今年的考核还指望升半级呢。所以要给上官送礼。
“回夫人。正是如此,不过价格比较贵。而且最好的只有一百盒,每盒售价十贯钱”王洪福回道。
“十贯钱?这么贵”郑夫人惊讶的道
“夫人。小店还有便宜的普通款礼盒。售价只要五贯钱。每盒两坛酒。而且此酒比崔家的神仙醉要好。价格却是一样的。你看你要哪一款”王洪福微笑介绍普通款
说话间已经进入大堂。婢女把两款礼盒摆在柜台上。盖子打开展示。郑夫人看了一会。一咬牙道:“我要这个高档的两盒。”
一盒给礼部尚书。一盒给侍郎。为了自己老爷的前程,区区二十贯不算什么。她们家也有别的产业。要不就她家老爷一个五品下的俸禄怎么可能够花。家里大宅。下人一大堆。
“好嘞,夫人你拿好嘞。伙计给夫人送马上去。”王洪福眉开眼笑的叫来男丁伙计。有专门的人负责帮客人拿东西。
王洪福恭敬的送走郑夫人。正开心的乐呢。就又有马车车在门口。王洪福一看马车就知道也是官宦家。热情的迎了上去。
就这样一上午,一个接着一个,或者三三两两的马车来到店门口。而且不光是官员家眷,还有商人。
商人的嗅觉有时候比朝廷的灵敏,很多商人的看到这边人来人往好奇的一打听就知道怎么回事。
之后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是个发财的路子,这要是运到各地区价格肯定翻倍,尤其是来长安贩卖或者是进货的商人,马上就要回去了。
都准备购买几盒,回本地翻倍一卖。一盒就是几贯钱的利润。他们不怕卖不出去。这可是长安勋贵们送礼的东西。各地肯定效仿。
大多数商人都是跑商的,赚一下两地的差价,都是小商人。
所以买的都是普通款的,这个买俩那个买三个,但架不住人多,店里人山人海。
王洪福赶紧安排后面的工人换上伙计的衣服出来维持秩序,也防止有人闹事。再有别让这些商人冲撞了官员家眷,很多都是女眷呢。
刚到中午。五百盒普通款礼盒一百款高档礼盒就销售一空。但购买的人还有很多。王洪福站在柜台里的凳子上高喊道
“诸位,诸位。实在是抱歉。两款礼盒都已经销售一空了。”
“没有啦?我都排队半个时辰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