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如意李健安的现代都市小说《全集小说阅读农门小娘子:我家夫君超旺家》,由网络作家“冷香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火爆新书《农门小娘子:我家夫君超旺家》逻辑发展顺畅,作者是“冷香忆”,主角性格讨喜,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听他说了李如意想做小买卖被赵氏拒绝的事,回到家特意去了后院菜地,见李如意站在绿油油的豆角藤旁边望天发呆,眉头轻蹙高声道:“妹妹,日头这么毒,你怎么还站在日头底下,快回屋去。”李如意扭头见是四个哥哥当中容貌最普通但是最勤劳也最懂事的大哥,轻叹一声,“大哥,谢谢你。”李健安跟在闷闷不乐的李如意身后,等走到有阴凉外的树荫下时,开口道:“爹以前给我说过,咱们的曾爷爷以前是......
《全集小说阅读农门小娘子:我家夫君超旺家》精彩片段
“九斤能烙八十张这样的大饼。我想好了,我把饼烙的小一些,烙上一百多张,一张饼卖一个铜钱,就是一百多个铜钱。白面、葱、油合起来不到三十个铜钱,我们一天就能赚七十个铜钱。”
“要是卖不出去呢?”
“县城那么多的人,肯定能卖出去。”李如意在前世看古代小说《水浒》,武大郎就是靠卖烧饼养活他与潘金莲的,且武大郎夫妻还是住在物价比乡村高的县城。她做的葱花饼可不比烧饼差。
“你爹不同意的事,我也不会同意。”
“娘,要不我拿三斤白面试试?”
“还有油、盐、葱呢。回头你爹回来,我没有办法向他交差。你别试了。”赵氏语气里带着些许不悦。可以宠女儿,但不能由着女儿拿着家里的吃食瞎胡闹。
李如意再次体会到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意思。
前世农村里面那么多的人身体健康脑袋也不傻还很勤劳,可就是很穷,穷到要国家救济。原因就是穷还不懂得变通创新。
李健安去自家在村外的菜地松土,干完活回来,在河边遇到洗衣服的李福康,听他说了李如意想做小买卖被赵氏拒绝的事,回到家特意去了后院菜地,见李如意站在绿油油的豆角藤旁边望天发呆,眉头轻蹙高声道:“妹妹,日头这么毒,你怎么还站在日头底下,快回屋去。”
李如意扭头见是四个哥哥当中容貌最普通但是最勤劳也最懂事的大哥,轻叹一声,“大哥,谢谢你。”
李健安跟在闷闷不乐的李如意身后,等走到有阴凉外的树荫下时,开口道:“爹以前给我说过,咱们的曾爷爷以前是个财主,家里有一座在宅子二百亩田两头牛,后来做买卖赔钱全都没了。”
“我的大哥,我这做的是小本买卖,本钱不到三十个铜钱。”
李健安定定瞧着李如意,低声道:“实话告诉你吧,咱们家所有的银钱加起来,都没有你说的这个数。”
李如意愕然。家里刚收完十二亩地的麦子,怎么就会又穷的没银钱了呢。
“你摔了一跤,有些事忘记了。你……”李健安想了想,还是不要把家里给李如意治病花了二两三分银的事情说出来让她心里有负担。
李如意低头,寻思不行就去当个铃医,到各村走走,医几个病人,先把本钱赚到手再说。
“娘怀着小弟弟,爹把家托付给我,要我在家里守着,不然我就去县城打小工。”李健安紧紧握住了拳头。
今年春耕之后,他偷偷去县城的大商铺问过,人家不收他这种没有熟人做担保的小工,又去小铺子问了,他未成年没有力气,就算识字,每天也才给两个铜钱还不管饭。
李如意轻声道:“我要是有本钱,烙出一百张葱花饼,你与二哥拿去县城卖,我们家一天赚的就比你打一个月的小工都多。”
今个李健安没有吃到葱花饼,不过看到三个长辈吃饼时的表情,铁定好吃,便道:“我要是有银钱了肯定交给你烙葱花饼。”
李如意眼睛一亮,“你支持我?”
李健安点点头。
李福康的声音从厨房里面传出来,“我也支持你。”
“还有我。”
“如意,还有你四哥我!”
容貌生的七分像的李英华、李敏寒从堂屋后门走出来,望向李如意的目光里面都带着宠溺。
李如意看着四个年少的哥哥,心里一暖,当下就说了自己的打算,准备去当铃医,岂料这次却遭到了四个哥哥一致的反对。
李健安明明是一脸的稚气,老气横秋的道:“你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千万别抛头露面。”
李英华目光担忧,劝道:“妹妹,你的模样生得很好,别让坏人起了歹心冒充病人设圈套把你掳走。”
李如意心道:我只是个黄毛丫头而已,又不是天仙。
李敏寒嘀咕道:“我长这么大从未听说过女铃医。”
李福康插不上嘴,急道:“我说妹妹,你要以为铃医能赚银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铃医没有官府的医书,不能在城府县镇的药堂坐诊,地位比有医书的郎中低的多。他们在街上、村里游走给人医病,医好了病人,病人是看心情付诊金,医不好却是要挨骂甚至挨打。你不要命了吗?”
“原来是这样。”李如意心里咯噔一下,之前有向村里的小姐妹打听过铃医,她们只是说铃医来过村子给村里人开了药方,赚到的不是银钱而是吃食,但没有李福康说的这么详细。
李家四个少年倒是没有怀疑李如意会不会医术,毕竟不久前有一次她跟着家人去镇里卖粮食、菜、绣品时,曾经救过一个昏厥将死的胖老头性命,后来李如意几次跟家人说过在梦里梦到有老人教她医术。
李健安等着李如意走了,方跟三个弟弟道:“我们上山多砍柴回来,过三天挑到集市去卖。”
到十五里外的县城去卖柴,不但远还有税,一捆柴才能卖两个铜钱,税就得一个铜钱。集市在县城与礼村之间,路程近一半,一捆柴也能卖两个铜钱,就是怕到时好多人都卖柴,卖不掉还得降价卖。
以前上山砍柴到集市卖的活是李山兄弟做的。
一捆柴重达一百多斤,从家到集市来回几里路,李山怕伤着儿子的身子,一直没有让他们跟着卖柴。
李福康道:“一捆柴两个铜钱。我们四个人能挑四捆卖八个铜钱。”
李家的儿女都跟着赵氏学了识字算术。这是村里其他人家不能比的优势。
李英华提醒道:“集市十天才一次。”
李健安却是微笑道:“聚少成多。一个月我们能赚到二十个铜钱左右。妹妹做葱花饼买卖的本钱三十文,我们卖两个月的柴肯定够了。我们先不要给她说,若是说了,她肯定会拦着不让。两个月后,我们把钱给妹妹,她一定会很高兴。”
闻言,三个弟弟都兴奋的点点头。
就这样李家的四个少年瞒着赵氏与李如意,从今天开始就顶着毒日上山砍柴存着。
三天后,李家四个少年准备轮流挑着柴去集市上卖。家里只有两根扁担,无法同时都去,就分成两组。
李健安、李福康先去,结果去了之后发现有十几个卖柴的。
集市只有一上午,下午就没了。李健安为了早点回家把扁担给李英华、李敏寒,不得不降价,三个铜钱就把两捆柴卖了。
李英华、李敏寒得了扁担,赶紧挑着柴去集市。
他们今年才十一岁,以前在地里挑过麦子,顶多六、七十斤,从未挑过一百多斤,何况这一下要走七里路。
沉重的担子把他们的压得腰身都在颤抖,可是想到为了给妹妹凑本钱,咬紧牙关往前走,直到实在是挑不动了才歇息一气。
这一路歇了五气才到集市,这时来集市卖柴的人更多,随便一瞧竟然有二十几个。
最后,李英华、李敏寒也是只得了三个铜钱就回家了。
回去的路上不用挑柴,空手走着,可是刚才累狠了,肩膀很疼腰胀,衣裤都被汗湿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加上日头太毒,就在土路旁边找了个有树荫的荫凉处坐下背靠背歇会。
夏风徐徐,两个少年又饿又困,竟是睡着了。
李英华睁眼醒来,瞧了一下日头,叫道:“四弟,我们睡了快一个时辰,快起来。”
这时,一个声音洪亮的中年男子的声音从土路上传来,“两个小娃娃,你们可知道礼村的李家?”
刘大人三十几岁,身材高胖,穿着绿色官袍,精神奕奕,甚至带着几分喜气。
他昨个没瞧清楚李家的人,今个一看才发现这两个少年也是双生子,一开口眉毛就一动一动,开门见山问道:“饼可烙好了?”
“烙好了,等着大人来取饼。”李健安请着三人进了堂屋,“大人,请清点一下。”
李如意特意烙了八百一十张饼,比刘大人要的数多出十张,算是赠送。
刘大人亲自瞧看了放在背篓里的两种饼,大小一样,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十分诱人,此时没吃早饭,真想吃它几张饼。
两个随从见刘大人的左眉毛连着动了三下,立刻上前把背篓背上。
“事情办得不错。这些银钱给你们家,多余的就算赏的!”刘大人笑容满面,豪迈的直接往八仙桌上放下一个钱袋,转身带着随从就走了。
李健安让李福康留下守着钱袋,自个儿把刘大人送出了礼村,直到刘大人三人骑马往金鸡镇奔去瞧不到影子才返回,见王夏至站在家门口一直望着这边,便走过去跟他打了个招呼。
王夏至望着李健安的目光里竟是带着些许敬畏,连着说了两回,“不用谢。”
“小柿子要是回来,让他去我家玩。”李健安丢下这句话就走了,兴冲冲回到家里,见堂屋大门紧闭,吓了一跳,很快从堂屋里面传来弟弟妹妹的笑声,不由得心跳加快,迈大步走至推开了门。
李福康激动的喜极而泣,叫道:“大哥,十二两银子!”
李健安感觉到整个人都要幸福欢喜的飘了起来,叫道:“这么多。”
李敏寒箭般射出去,把堂屋门紧紧关上,叫道:“大哥,这只是今个给的,昨个晚上还给了二两四分的银子呢。”
李英华还在执着的数着摆在八仙桌上的一堆碎银,头都没抬一下,只是不停的咯咯笑道:“不是做梦。好多的银子。”
李如意小脸红扑扑,一边打哈欠一边亢奋的道:“我们家有银钱修建房子了。”
“对啊。我们家可以修建房子。”李英华激动的蹦起来。
李敏寒嘻嘻笑道:“可以给大哥、二哥建成亲的房子。”
李健安、李福康羞得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不过,这个时候可舍不得离开,还要畅想未来的美好生活。
李英华终于不数银子了,全部装进黑色绸缎制的钱袋里面交给了李如意,然后一本正经的问道:“妹妹,咱们家真的要修建房子?”
“真的不能再真了。”李如意把钱袋拿了,起身道:“今个不做买卖了。我们都好好睡一觉,下午就跟娘说修建房子的事。”
四兄弟哪里还睡得着,兴奋的在堂屋说了好一会儿话,想着赵氏快要起来了,李敏寒排行最小就去把赵氏卧房里的尿桶拿出来倒了洗干净。
赵氏心里有事,睡不踏实,醒来穿衣出屋就去厨房,见长子正在做烧水做早饭,问道:“如意呢?”
“娘,我妹妹又去睡了。”李健安笑意浓浓的把厨房门关上,俯在赵氏说了几句。
“我的天。”赵氏伸手按在胸口仿佛要把激动的快要跳出来的心脏按回去,半晌,又说了一句,“竟是这么多。”
“对。妹妹说,类似的事极少,这次是我们家的财运到了而已。”
赵氏喜得嘴都合不拢,“可不是。这回真是你们兄妹走了大财运。”
“还是妹妹的厨艺高超,连贵人都夸赞。”李健安说至此,心里很是愧疚,忍不住道:“娘,我们兄弟跟妹妹学过烙饼,可就是没有她烙的好。这回贵人要的八百张饼都是妹妹烙的。我们没帮上忙。”
“我八岁进的学堂,在张秀才门下读了四年,刚开始同窗有十三人,现在是六人。”
“你们学堂不会只有你们七个学生吧?”
“不会。我同年的有七人,跟我不同年的有二十一人。”
“那就是说张秀才要教二十八个学生。”
王志高点了点头,“对。”话说到这里,不由得望了坐在一旁的李健安、李英华,有些疑惑的问道:“你们要入学堂?”
李英华心里非常激动,飞快的望了李如意、赵氏一眼,摸了摸鼻子,“这个……”
李健安低着脑袋道:“我们家四兄弟,要是都去读书,开销太大……”
王志高感慨道:“是。我们家只供了我一人读书都费力。”
李健安想了想,开口道:“我是家里的长子,得留在家里赚银钱干活,再说我岁数大不适合去学堂,要是家里银钱宽裕,我的三个弟弟可以去。”
李英华的语气里充满感激,“大哥。”
王志高忍不住感慨道:“健安哥,你要是我哥就好了。”
李英华胳膊肘轻轻捅了王志高两下,低声道:“你那两个哥哥又不是从你娘肚子里爬出来的,再说你娘嫁给你爹时,他们都已经成年了,怎么可能跟你一条心?”
王志高耷拉着脑袋,幽幽道:“是。”
李英华又道:“燕姐跟你一条心。你只管对燕姐好就是了。”
王志高想到身上穿的里里外外的衣服鞋袜都是王燕给他做的,村里像王燕这么大的少女,绣活挣的银钱不是攒起来当嫁妆就是交给家里,而王燕却是全部的交给了他,让他在镇里买点好吃的补补脑子,这下语气有些高兴感激的道:“是。”
丰氏是被王海气极了,当着孩子的面也跟赵氏说分家时王海的不公。
赵氏很有耐心的听丰氏诉了一大堆的苦之后,柔声道:“无论如何,现在你们娘三是靠着姐夫生活。你看在姐夫给家里挣银钱的份上,也得把日子好好过下去。”
丰氏抹泪,低声道:“他明年就五十四了,还不知道能活几年。”
“姐夫身子骨那么结实,肯定长寿。你得盼着他长命百岁。”赵氏差点跟丰氏说寡妇的日子可不好过之类的话。
丰氏自认没有赵氏聪明,也一直佩服赵氏识字,对于赵氏的劝告,多少听进去了一些。
赵氏也是为了缓和丰氏与王海的夫妻关系,特意把刚才吃剩的发面葱花饼都让丰氏带走,“你就跟姐夫说,你们娘三在我们家吃的不踏实,心里都惦记着他,厚着脸皮跟我们家要了饼带给他吃。”
丰氏还在气头,有些不情愿,还是王燕把饼接过来。
王燕语气感激,轻声道:“婶子,只有你是真心为了我娘,真心希望我们一家人好,不像有的人就知道在我娘面前挑拨我们一家的关系。”
丰氏与王族的几个妯娌、侄媳妇走动的比较勤。以前这些人没少在丰氏跟前挑拨丰氏与王海的关系。
丰氏母子三人拿了饼打着油伞出了李家,雨大路太滑,只能慢慢走回家。
王海家里的堂屋油灯亮着,王海正坐在八仙桌前一个人生闷气,听到院子里有动静,以为是大儿子、二儿子来送吃食,没想到是丰氏母子回来了。
王燕为了不让碗里的饼淋湿,还怕摔跤把碗打碎,这一路都是小心翼翼的,到了堂屋,赶紧把碗放在王海面前,“爹,娘特意给你拿回来的饼,你快吃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