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高质量小说阅读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

高质量小说阅读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

排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是刘闪刘禅的军事历史《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军事历史,作者“排骨”所著,主要讲述的是:时,潘濬将军才开始攻打巴东,之后我一直在秭归城外,姜维……他……是何时派兵将出城?”“你忘了?两日前,蜀军前来袭我营寨?”“丞相,蜀军袭营失败后,不是撤回秭归了么?他们如何能到巴东?”孙韶仍有疑惑。“唉!当时我也疏忽了!”陆逊叹道:“蜀军前来袭营时,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我营寨四周,退去之时,却打着引人注目火把,这是为何?”孙韶一脸的......

主角:刘闪刘禅   更新:2024-02-17 18:5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闪刘禅的现代都市小说《高质量小说阅读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刘闪刘禅的军事历史《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军事历史,作者“排骨”所著,主要讲述的是:时,潘濬将军才开始攻打巴东,之后我一直在秭归城外,姜维……他……是何时派兵将出城?”“你忘了?两日前,蜀军前来袭我营寨?”“丞相,蜀军袭营失败后,不是撤回秭归了么?他们如何能到巴东?”孙韶仍有疑惑。“唉!当时我也疏忽了!”陆逊叹道:“蜀军前来袭营时,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我营寨四周,退去之时,却打着引人注目火把,这是为何?”孙韶一脸的......

《高质量小说阅读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彩片段


昏迷中,刘闪又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向魏国投降,也梦到五百多个嫔妃和宫女受辱,又梦到李昭仪拔剑自刎!

刘闪猛地惊醒,不过很快又陷入昏迷中。

与此同时,秭归城外,陆逊站在高高的井栏上,把玩着手中的令牌,等待着姜维出兵救援巴东城。

几个待令的将领,以及众多的士卒苦等三个时辰,无不冻得鼻青脸肿,陆逊始终没有下达出兵的命令。

“姜维!好你个姜维!你够狠!我陆逊,自愧不如!”陆逊咬牙切齿地低声喝道。

“丞相,午时三刻时,末将亲眼看到巴东的快马信使,从东门进入秭归城,姜维肯定得到了巴东被围攻的消息!”孙韶肯定地说道。

“没错!本相也看见了!”陆逊冷冷地说道。

“丞相,刚刚有哨探来报,他们说……姜维一直坐在城头,一直在悠闲地喝茶!”

“姜维毕竟是诸葛亮的传人,精通兵法谋略,绝不会让我有机可趁!”陆逊无奈地笑了笑:“其实,如果我是姜维,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也只能舍车保帅!毕竟秭归城池坚固,城中粮草充足,唯有坚守不出,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丞相,姜维始终不出兵,我该如何?”

“如今,天色已晚,姜维不会出城救援巴东!”陆逊肯定地说道:“传令:各寨严加防范,谨防姜维的偷袭!”

陆逊下完军令,狠狠地瞪着秭归城头,瞪着那个模糊的身影,怏怏地回到寨中。

……

巴东城。

时间回到辰时,吴军大寨。

“传令:吕壹、陈表,各领六千兵马,全力攻打巴东城!若有蜀军快马出城求援,不得射杀!”

“诺!”

两名副将领兵出发后,潘濬则引兵一万八千,埋伏在巴东以西十五里的隘口处,并且兵分两路扎好口袋,准备一举围歼远前来救援的蜀军。

在潘濬看来,就算姜维用兵诡诈,就算他能逃出自己的包围圈,他撤回秭归的路上,也会遭到陆逊的重兵狙击,这是典型的“围点打援”。

然而,潘濬一直等到酉时,也未见姜维的援兵到来。

“潘将军,据探马来报,秭归城方向,没有一兵一卒出城!”一名校尉试探着说道。

“看来,姜维已经放弃了巴东城!”潘濬郁闷地说道:“传令:撤兵回营,明日全力攻城!”

“潘将军,要不要……再等一等?”

“罢了!姜维不会来援!我只能攻克巴东城,再领兵东进,与丞相的主力部队汇合,然后一起围困秭归。”潘濬说到这里,突然冷冷地说道:“届时,姜维困守秭归,孤立无援,就算插翅也难飞!”

既然潘濬已经下令,校尉不再迟疑,要求各部迅速撤回。

然而,这支的部队刚刚走出几里地,突然一声锣响,崖上的巨石和火箭雨点般地落下,吴兵还没反应过来就伤了许多兵马。

“不要慌!不要慌!”潘濬厉声喝道:“先查清是哪路兵马,查清有多少人!”

“潘将军!我军前方,被廖化的三千兵马阻住,后方,被张嶷的三千兵马遏住退路,我已被蜀军包围!”

“不可能!”潘濬大声喝道:“廖化、张嶷二将一直在秭归!他们怎会在此出现?绝对不可能!”

“潘将军,末将没有看错,确实是廖化和张嶷!”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潘濬不敢多想,赶紧令道:“兵分两路,尽快冲破包围,迅速突围!”

四周喊杀声四起,崖上不停地落下巨石、滚木和箭雨,吴兵成片成片地倒下。

潘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的一万八千兵马,竟会被蜀军的六千兵马围在狭长的江边!

潘濬实在想不通,秭归城的蜀军怎会出现在这里!自己给姜维做了个口袋,没想到,自己却钻进了姜维的口袋!这到底怎么回事?

潘濬不敢大意,知道自己突围不出就会全军覆没,然而,吴兵多次冲击,始终未能打通两端的通道。

另一边,巴东城外。

攻城不克的吕壹和陈表,各自损失了半数兵马,两路大军人困马乏,刚刚回到营寨,突然寨中杀出一支蜀兵,这正是张绍引领的三千兵马!

惊惶未定的吕壹和陈表全力抵抗,身后又遭到傅佥的袭击。

黑夜中,受到夹击的吴兵惊慌失措,还未反应过来就损了大半兵马,吕壹和陈表眼看形势不妙,趁夜混在落荒而逃的吴兵中,仓惶往建始方向逃去。

喊杀声渐渐停止,廖化、张嶷二将逐渐缩小包围圈,崖上的邓芝也领着一队蜀兵冲下山崖。

此时,跪地祈降的吴兵多达两千人,另有四千多吴兵不同程度的受伤,现场惨烈无比。

肩膀中箭的潘濬躲在一块大石后面,眼看自己被蜀兵围困,刚要拔剑自刎却被蜀兵拦住。

“本将技不如人!但本将绝不会投降!”潘濬大喝道。

“潘将军放心!我家大将军有令,若是潘将军不愿归降,我等绝不会为难,哈哈哈!”廖化大笑道,只是笑得有点诡异。

“你们……都是来自秭归城?”潘濬见蜀军没有杀害之意,于是大胆地问道。

“不错!”张嶷郑重地说道:“我另有六千兵马在巴东城外,如果大将军没有料错,你的副将吕壹、陈表必已败走!”

“你们……你们都来自秭归?”潘濬略有欣喜地说道:“如此一来,秭归必然空虚!我家丞相必已攻取秭归!”

“唉,潘将军!以你的智商,兵法上的事,很难跟你解释清楚!难怪我家大将军肯放你走,像你这样的庸将,多多益善,哈哈哈!”

“廖化!你休得猖狂!你们敢倾巢而出,我家丞相必已攻取秭归!你休想诈我!”

廖化懒得跟潘濬多费口舌,派人将他和四千伤兵押往巴东后,真的将其放走。不过,他们被“流放”到瞿塘峡,由吴懿领兵两千守卫着隘口。

廖化和张嶷没有说错,参与此次战斗的一万八千蜀兵,全都来自秭归城!

次日晨。

蜀军留下一千伤兵在巴东城中养伤,其余的一万七千兵马,从东门浩浩荡荡地进入秭归城中。

陆逊见状,猛敲自己的脑袋,暗叹自己错失了良机!

“姜维之才,我不及也!”陆逊由衷地赞道:“同样的一万兵马,在足智多谋的将领手中,确实可以一当十,姜维正是这样的将才!可惜,他没有为我大吴效命!”

“丞相,探马来报,吕壹和陈表二将,仅剩数百兵卒,已经退往建始,潘濬将军不知所踪!”孙韶前来报告道。

“蜀兵从东门回到秭归时,本相已猜到这样的结局。”陆逊面无表情地说道。

“丞相,这几日,我一直密切关注着秭归的兵马调动,昨日辰时,潘濬将军才开始攻打巴东,之后我一直在秭归城外,姜维……他……是何时派兵将出城?”

“你忘了?两日前,蜀军前来袭我营寨?”

“丞相,蜀军袭营失败后,不是撤回秭归了么?他们如何能到巴东?”孙韶仍有疑惑。

“唉!当时我也疏忽了!”陆逊叹道:“蜀军前来袭营时,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我营寨四周,退去之时,却打着引人注目火把,这是为何?”

孙韶一脸的懵逼,陆逊苦笑着说道:“这正是姜维的“瞒天过海”之计!他袭我营寨后,打着火把撤回秭归的,其实只是一部分,其他兵马已经趁夜西去;连续两日,姜维如法炮制,悄悄地给潘濬下了个套!而我,却还认为秭归城中有三万蜀兵,既派兵未阻截,也未攻打秭归城。”

“原来如此!姜维果然狡诈!”孙韶恍然大悟。

“确实如此!姜维只用了个简单的计谋,就凭空多出一万八千人马,确实精妙!本相又跟姜维学了一招!”陆逊无奈地叹道:“不过,学费太过昂贵!代价是名将潘濬,以及他麾下的两万吴兵!”

陆逊说罢,痛苦地闭上眼睛,心头猛地一颤!

巫县!朱桓!

陆逊倒吸一口凉气,突然站起身,巫县安在否?

朱桓、胡综和李膺占据着巫县的险要隘口,切断永安与巴东、秭归之间的联系和粮草供应,但他们同时也在蜀兵的包围之中。

姜维确实是一个统兵的鬼才!

他的兵力并不占优,却能依靠地形围死朱桓的两万吴兵!

陆逊暗自祈祷,希望这位曾经“破曹仁、斩常雕、俘王双、破曹休”的吴国猛将,能再坚持一段时间!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足够的时间拔掉深入吴境的姜维。

然而,这可能吗?


“哦!还好你是我大汉的百姓,否则,我们都要遭罪了!”小莹放松了警惕,站起身犹豫了一下,还是将中午未吃完的面饼递给她。

女子接过饼,猛地地咬了一大口,未嚼几下就硬吞下肚,咽得满脸通红,呛咳不止。

“小妹妹,你慢点吃,这里还有!”另一名婢女蔡洁也将自己剩下的面饼送到女子手上,然后问道:“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怎么只有你一个人?你的家人呢?”

“女主,我……我家人都没了……”女子说着,几颗泪珠翻涌而出,又赶紧将饼塞到自己嘴里。

“看你说的,咱只是侍婢,并非富家的女主,你叫我蔡洁就行!”

“小妹妹,你要去往何处?”小莹关切地问道,她的出身与这名女子几乎相同,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我……我想去成都,我要找我夫君!”女子坚决地说道。

“这里就是成都,你夫君叫什么名字?如果你肯告诉我,我可以让宿卫兵帮你打听!”

“我……这……我也不知道……只知道他是一个将军,骑着马,受了伤……”

“原来……你还没有正式成亲!可是,你不知他的姓名,这就不太好办了!”小莹很想帮她,却不知从何下手,略微犹豫后说道:“小妹妹,若是你没地方可去,就来咱们的西织吧,至少每日能吃上饭,每月还能领到铢钱!”

“我……我想找我夫君……”

“哎呀!小妹啊,我看你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你又不知夫君的姓名,成都城这么大,你能怎么找?”

“是啊,小妹妹,你还是来我们西织吧!你做上个几个月,等你领到铢钱之后,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这样才能去见你的夫君嘛!你看你现在这个样子,你夫君肯定会嫌弃你的!”蔡洁也在一旁好言相劝。

近日,前来织坊应征的女子都会纺纱织布,几乎没有会染色的,而且她们都不愿意学染色。

所以,东织那边人满为患,西织却没招够人,蔡洁也想努力一下,看看能否争取这个无处落脚的女子。

“可是……我……我只会采药……你们说的西织……又是什么?”女子疑惑地问道。

“咱们西织,就是染布啊!你看咱们的布多漂亮!”小莹见女子有些动摇了,赶紧说道:“你放心,就算你不会做,也会有人专门教你,很快就能学会!”

女子犹豫着点了点头,蔡洁急忙问道:“对了,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我这就带你去西织,咱们以后就是姐妹了!”

“我……我叫李昭仪……”

“嘘!”小莹做了个低声的动作,小声说道:“小妹妹,这里是大汉的国都!你可不能乱说话啊,这个名字,千万不能乱叫!”

女子很是郁闷,别人得知自己的名字后,每个人都会大吃一惊。

可是,自己确实叫这个名字,汉中那边的户籍上也是登记的这个名字!这可是大汉的丞相诸葛亮亲自给太守打过招呼的,可就是没有一个人相信。

“那……我就叫李湘仪吧。”女子无奈,只得用自己以前的名字。

见李湘仪同意留在西织,两人都很高兴,待她吃完面饼后,蔡洁迫不及待地拉着她往那座庄园赶去。

围观的百姓仍未散去,他们见事情已经解决,又急忙来到架子跟前,拿起架子上精美的布料,半天舍不得放下。

小莹告诉围观的百姓,陛下很快就会发布圣旨,只要大家有钱买,不论是丝帛还是锦缎,也不管什么花色,这些象征贵族身份的精美布料,很快就能穿到普通百姓的身上。

这个消息立刻就传遍成都城的大街小巷,前来参观布料和询问价格的百姓络绎不绝,纷纷计算着多少粮食能换一尺布,做一身漂亮的衣服又需要多少粮食。

……

步骘和宗预经过巴东城以东的隘口时,近百具吴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石山下方,他们应该是企图突围,被吴懿的部队射杀的。

步骘高举吴国的符节,守卫的蜀兵自然没有放箭,两人艰难地爬上垒起的石山,等吴懿派人前来验证后,两人获准通行。

步骘知道,被围的朱桓和潘濬处境非常艰难,几千伤兵等待医治,现有的粮草仅能坚持一两日。步骘不敢多耽搁,向守军借了两匹快马,连夜往秭归方向疾驰而去。

次日晨,姜维看过两人送来的书信,然后问道:“既然孙权有意讲和,那么……粮草何在?”

“将军,我来的时候,粮草已在益阳和随县,想必现在已经到了夷陵,相信不日就能送到这里。”

“既然如此,那就劳烦步丞相去催一催!”姜维不痛不痒地说道。

“将军,你也知道粮草运转艰难,尚需几日才能到达!可是……将军能否……先撤去瞿塘峡外的蜀兵……”

“不行!陛下命我全权处理此事,如果粮草未到,我怎敢轻易撤军?若有闪失,就算本将有十个脑袋,这也不够砍!”

“可是……将军……”

“废话少说!我不是那种耍嘴皮子的说客!一日不见粮草,本将一日不会撤兵!如果陆逊不服,尽管让他来战!”

姜维拂袖而去,宗预赶紧说道:“步丞相,姜维这人性子直,朝中众臣都不敢惹怒他!就连陛下也对他也有所忌惮;现在时间紧迫,我看……你还是赶紧去催一催才好!”

“可是……”

“步兄啊,你就别再可是啦!你来的时候也看到了,朱桓的部队粮草将尽,不能再等啦!要是惹怒了姜维,他肯定会大开杀戒!到时候,恐怕……哎……”

“既然如此,那……我就去催一催吧!”步骘无可奈何地说道:“宗兄,我去之后,你得尽量帮我劝劝姜维才是!”

“去吧,去吧,赶紧!”

姜维和宗预并未“排练”过,却默契地一人唱红脸,一人唱黑脸,步骘经不住两人的双簧,无奈之下,只得往信陵方向赶去。

姜维仔细看着信,问过宗预之后,也没得到更多的信息。不过,姜维相信,陛下既然赞同自己的“二分天下”之策,必然知道秭归城的重要性!陛下应该不会为了十五万斛的大米的蝇头小利,就将如此重要的城池拱手送人。

姜维确实没有理解到刘闪的本意,几经思量后,他做出决定却与刘闪不谋而合:

来者不拒!想尽一切办法得到这批粮草,但绝不放弃已经占领的秭归!

想起被围的朱桓和两万多吴兵,姜维冷冷地笑了笑:既然粮草的事情因你而起,也将因你而终!本将希望,你们能坚持到粮草送达的那一天!


“向将军!把刘璿带下去!”刘闪冷冷地说道,转过头又对刘璿说道:“如果城破,你不要再回皇宫!好好保护好你娘,永远做个平凡的百姓,不用为我报仇!”

“父……”

“不用说了!”刘闪大声打断刘璿的话,示意几名宿卫兵将刘璿带离城头。

刘闪轻轻地捧着李昭仪的脸说道:“昭仪,如果我能侥幸活下来,一定让你成为真正的昭仪!如果……”

“将军!我再也不会离开你!”李昭仪紧紧抓着刘闪的手,生怕他会突然消失:“我说过,只要你不嫌弃我,不打我,我会永远跟着你!我此生只做是你一个人的昭仪!不论是生还是死!”

刘闪冷眼盯着城外的一万多兵马,深吸了一口气,猛地甩开李昭仪,一个响亮的耳光拍在她的脸上:“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你配做我的女人吗?给我滚!”

李昭仪愣了愣,她没想到刘闪会打自己,捂着火辣辣的脸颊,泪珠如同雨点般滑落,恨恨地瞪着刘闪,咬了咬牙,头也不回地离开,刘闪赶紧令两名宿卫军跟了上去。

看着李昭仪大哭着跑开,刘闪轻叹了口气。

正是“打在你身,痛在我心”。

这个李昭仪性子刚烈,这样做,或许能救她一命!女人并不属于战争,也不应该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向将军,你也下去吧!”

“陛下……”

“向将军,你武艺高强,希望你能得遇明主。今,叛军势大,城池早晚会破,不宜再做无谓的牺牲。去吧,让城上的百姓全都离开……”

“陛下,不必悲观!或许会有转机!”向宠欣喜地指着城南说道:“陛下,你看:左侧应该是关将军的兵马,右侧,好像是无当飞军的战旗!”

“无当飞军?关将军?”刘闪疑惑地抬眼望去,那支万人大军已至城外两里,左侧那面黑旗上,确实是一个篆体的“关”字,右侧的战旗黑底白纹,似乎是某种动物的图腾。

“难道……真是关索将军回来了?”刘闪揉揉眼睛,却见这支部队停了下来,刘永和刘理的快马信使正在向其靠近。

关索确实回来了,回来得正是时候!

刘闪欣喜之余,却有更多的担心:或许对于关索来说,刘禅、刘理或刘永,任何一个人做皇帝都无所谓,他们都是大汉刘氏的正统血脉。

现在的关索,他只不过是“破虏将军”,如果他转投刘永和刘理,事成之后,至少能封个“三公”将军!只要他愿意,这不过是举手之劳!

刘闪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快马信使回到营中之后,刘理、刘永的兵马后退了两里,关索的万余兵马将成都城重重围困,刘闪无奈地闭上眼睛。

城下鼓声隆隆,喊杀声震天。

关索大手一挥,鼓点突然发生了细微的改变:四门的兵卒,如狼似虎般往城外的叛军扑去。

刘永和刘理见状大惊!

二人本来已经跟关索谈好条件,没想到关索假意领兵攻城,控制住四面的城门后,却突然倒戈!

刘闪见状欣喜不已,赶紧令人打开城门,几名老将领着三千多兵马进城后,关索率几名年轻的小将一路掩杀,不到一刻钟就生擒了刘永和刘理,叛军瞬间就被击溃,跪地乞降者多不胜数。

刘闪勉强认得战旗上的几个篆体字,却不识几名老将的姓名。

几人行礼之后,刘闪才得知,领兵入城的几名老将分别是马忠、吕翼和罗蒙;领兵冲击叛军的分别是王伉、阎宇、霍戈;其中,生擒刘永和刘理的二位小将,分别是罗宪和吕祥。

“向将军,这个马忠……何时投效我大汉了?”刘闪疑惑地问道。

向宠愣了愣,似乎明白了什么,赶紧解释道:“陛下,这是误会!就“孟光”、“李膺”一样,都是重名,我大汉也有一个马忠!”

“哦?竟会有这么巧的事儿?”刘闪半信半疑地说道。

“陛下,确实如此!”向宠解释道:“吴国的“马忠”,他是潘璋部下司马,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督吕蒙攻我前“前将军”关羽时,马忠于章乡俘获关羽及关平、都督赵累等人。”

刘闪点点头,向宠继续说道:“我大汉的马忠将军,本名狐笃,字德信,被先帝赞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时,曾以马忠为门下督;诸葛丞相平定南中叛乱后,马忠任牂牁郡太守;马忠在任职期间曾,曾剿灭夷首刘胄的叛乱,现在是牂牁郡的第四任庲降都督,深受南中百姓的爱戴。”

“原来如此!”刘闪点点头,又仔细地打量着另外几个陌生的官员。

关索前往越巂郡平乱时,曾收到过刘闪的书信,要求他平定叛乱之后,将南中地区主要的官员送回成都。

刘闪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南中的开发。刘闪认为,很多事情必须亲自向他们交待,这样才不会出差错。

叛乱终于平息,刘闪长舒了一口气:看来自己命不该绝!如果关索晚到一个时辰,成都城必被攻破!届时,坐在这龙椅上的,还不知道会是谁!

承德殿。

“今,关索将军南中平乱返回,招募无当飞军六千人,及时平息成都的叛乱;鉴于这些大功,朕决定升任关索为“征南将军”,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关将军之勤王大功,定当重赏!臣等皆无异议!”

刘闪点点头,目光如炬,冷冷地说道:“刘永、刘理二人起兵谋反,此乃死罪,按律当斩;朕决定,依照大汉律法,明日城南斩首……”

“陛下……”黄晧入殿后惊慌失措地说道:“陛下,吴太后她……她……”

“有话快说!”刘闪听到“吴太后”几个字,一股无名怒火猛地升起。

“陛下!吴太后自行入狱!她……她现在跟刘永、刘理关在一起……吴太后还说……说……”

“她说什么?有话快讲!”刘闪不悦地喝道。

“陛下,吴太后说,若要处斩她的儿子,她就碰死在狱中;若是要将她的儿子收押,就将她一同收押!”黄晧惊恐地说道。

“陛下,吴太后身份尊贵,她铁了心要保住刘永和刘理,此事……还请陛下慎重而行!”

“陛下,刘永、刘理罪当斩首,但是……若真逼死了吴太后,恐怕……唉……”

“陛下,我大汉以“忠”、“孝”为立国之本,切不可意气用事!若陛下做事有违孝道,必遭天下人非议,各界名士,再也不会前来相投!”

刘闪自然知道,这个时代的人特别看重“孝”道!当年,孙策欲斩魏腾之时,其母就以跳井相逼,孙策无奈之下,这才赦免了魏腾。

如今,吴太后又以死相逼,给刘闪扣上一顶“不孝”的帽子,刘闪确实有点骑虎难下。

“蒋大人,依你之见,朕当如何处理?”

“陛下,既然吴太后出面相逼,陛下绝不可违了孝道;依臣之见,可削去了二人的“王”爵,将其贬为的“内乡侯”爵,削其食邑,然后将二人放归属地,再派宿卫兵严加看管。”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刘闪冷冷地问道。

朝上短暂议论一番后,皆赞成蒋琬的处理方式,刘闪只得依计而行。

刘闪无奈地叹了口气,不想再考虑此事,他环视众臣后说道:“诸葛丞相的遗言中,曾有“不立祠”的愿望。然,这次叛乱牺牲了很多的宿卫军和百姓。在朕看来,不论是相父还是普通百姓,这些人都是为了大汉而死,这些人都应该被历史铭记!”

“陛下的意思是……”

“这些天,各地的百姓都向朝廷请愿,希望能为诸葛丞相设立祠堂;朕决定,追封诸葛丞相为“忠武侯”,在成都兴建“武侯祠”,专为祭奠诸葛丞相!”

“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毕竟诸葛丞相有“不立祠”的遗言……”

“另外……”刘闪打断谯周的话,继续说道:“朕决定,在成都城南建立一座“大汉英雄纪念碑”。不论是统兵的将领还是普通的士卒或百姓,只要为大汉捐躯的人,碑上都要篆刻其姓名!并由专门的史官记录其生平事迹,以供后人百世铭记。”

“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

“朕,并非与诸位商议!而是告诉诸位朕的决定!散朝!”

刘闪说罢,拂袖而去,殿内众臣又是一阵议论之声。

刘闪担心性格刚烈的李昭仪出事,命人安排几名远道而来的将军先去休息,然后在向宠和两名宿卫军的引领下,迫不及待地赶往西织。


在一千多年以后的襄阳一带,流传着很多关于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动人传说,网络上也有一些黄月英的传言。

黄月英又名黄婉贞,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诸葛瞻之母。

在刘闪生活的年代,坊间相传,黄月英黄头发黑皮肤,又名“黄阿丑”;也有人说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刘闪曾在成都城外见过一次,只是那时她身着素衣,也有白纱遮挡头部,刘闪并未细看,也不知道传言的真伪。

对刘闪来说,黄月英容貌美丑并不重要,因为有条传闻深受大家的认可:黄月英是学识广博的才女!她熟读兵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足智多谋。

据说,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就是从黄月英传授的技巧上发展出来的,相传部分结构也由黄月英所制造或发明的。

向宠告诉刘闪,自诸葛亮随先皇入主西川之后,黄月英就搬到成都郊外的茅屋居住;就算先皇为诸葛亮修建丞相府后,黄月英也经常出入这座茅屋。

因此,刘闪对这个神奇的女人更加好奇。

在去往茅屋的路上,刘闪想起了一个个关于黄月英的传说。

据说黄月英曾拜于名师,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师傅一再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她的如意郎君。

后来,黄月英果然嫁于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诸葛亮。两人婚后,黄月英就将这把鹅毛扇子赠给诸葛亮。孔明自然将此扇视作掌上明珠,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直到死时仍紧握着这把扇子。

想到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婚姻,刘闪又想起了民间汉式婚礼中的一个习俗。

坊间传说,黄月英听闻诸葛亮学识人品俱佳,心中对他十分倾慕,于是托父亲主动提亲。她请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想试试诸葛亮是不是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没想到诸葛亮很爽快地答应了这桩婚事。

结婚那天,黄月英头上盖着一块红布,她还想试探一下,看看诸葛亮是否心甘情愿娶一个丑妻。没想到诸葛亮二话没说就揭开盖头,面对花容月貌的黄月英,诸葛亮还以为弄错了。

直到这时,一脸喜气的黄月英才道出了原委。

民间的汉式婚礼中,新娘“头顶红盖头”就是从黄月英那儿学来的,用于新娘测试夫君是否真地喜欢自己。

因为在那个时代,很多新人成亲前从未见过面,新郎是否喜欢自己,从他揭开盖头时的表情就能看出来。

一阵“咕咕”的叫声打断了刘闪的思绪,他抬起头,发现几十只鸽子正在茅屋周围觅食。

刘闪在向宠的引导下,步入这座黄月英居住的大茅屋,仿佛进入一间古老的科技馆,被愣得半晌回不过神。

在这里,许多常见的木制机械都经过了改良,大到井栏、投石车、石磨,小到钩强、锁钥等应有尽有,最让刘闪欣喜的是,他在一间小屋中找到了正在研制的床弩!

这张床弩与蹶张弩大不相同:它张力极强的弩臂将安装在木制的床架上,通过杠杆原理,绞动其后部的轮轴使得弩臂张开,可以发射一把标枪,也可发射多枝弩箭,其弹射力远远超过单人使用的擘张弩、蹶张弩或腰引弩。

另一间房的木柜上,几块晶莹剔透,仿佛宝石一般的东西引起刘闪极大的兴趣,黄月英说此物名叫“水玉”,她已经掌握了制作之法,只是不知有何用处。

刘闪询问之后得知,此物是由天然苏打与石英砂按特定的比例混合,然后再经高温烧制而成。

刘闪恍然大悟,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暗叹自己这一趟没有白来!竟然在这里发现了“玻璃”!

玻璃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时期;三千多年前的腓尼基人,因为掌握了玻璃球的烧制之法而发了一笔大财;大约在公元四世纪前后,古罗马人就开始将玻璃使用在门窗上。

刘闪的欣喜并非来自玻璃本身,他有着更加重要的用途。刘闪在草纸上画出几个不同曲面的图案,让黄英烧制稍大点的水玉,然后打磨成自己绘制的形状。

黄月英没想到,贵为皇帝的刘闪也喜欢捣鼓这些奇巧物品,一再追问刘闪的用途;刘闪也不隐瞒,将光线在凸透镜和凹透镜上的折射现象绘在草纸上,黄月英对这种“高深”的物理知识一点就透。

在刘闪看来,黄月英真是神人!她不仅才貌双绝,似乎跟自己一样,也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

户外鸽子的叫声又引刘闪的注意,在成都城内外,刘闪第一次见到人工驯养的鸽子,自然想到用鸽子代替快马信使。在远距离的传信上,鸽子肯定比马要快得多。

黄月英已经做过很多次试验,证实完全可以用“鸽子归巢”的特性传递信件,但她认为鸽子只适合传递普通信件,并不适合军用情报的传递。

因为鸽子容易被鹰类或其它猛禽攻击,若遇到极端天气或其他攻击也会导致传信失败,如果被敌方捕获,情报也有泄漏的可能。

对于传信失败的问题,黄月英已经想到解决之法,就是一次性放出多只鸽子,这样传递成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如何防止泄密,她还没找到解决办法。

黄月英已经可以人工驯养鸽子并用于传信,刘闪很容易就想到了防止泄密的办法:使用密码。

刘闪的密码很简单:将不同的城池用自己学过的26个英文字母任意组合代替,将这个时代常用的一千多个汉字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生成一个可以随时更换的密码本,不同的城池用不同的密码本,足以保证情报的保密性。

理解密码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之后,黄月英对刘闪也佩服不已,未经考虑就同意出任“科技局”和“教育局”的局长职务。

刘闪相信,只要给黄月英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支持,用不了多久,她必会创造出奇迹。

刘闪辞别黄月英返回皇宫,刚走出两里地,前方一匹快马赶来报告:一支八百人的黑衣步兵正往这边杀来!

成都城的周边,竟然还有如此规模的反叛势力,确实出乎刘闪的意料!

自从上次平定叛乱后,刘闪每次出城不过数十名宿卫军相随,这次也是如此。

这五十人的宿卫军无险可守,如何能抵挡八百人的围攻?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