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精品篇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

精品篇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

一只绿耳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刘晓陆杨,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一只绿耳”,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身为游手好闲富二代的他竟穿越成了两次县试落榜、让一家人的日子雪上加霜的贫苦书生,偏偏原主还是个自私的。一番思索下,他决定回家,一边找个赚钱的法子,一边帮家里干干活,再备考下次科举。原本就宠爱他的一家人见他如此模样,更是心疼,个个干劲十足。而他只有一个目标:科举上岸,做一条吃公家饭的大咸鱼。多年后……皇帝:“爱卿,你看胡人那条路……”他:“放心吧皇上,我已经派人去了。”皇帝:“那爱卿你……”他:“我没空,忙得很!”看着打断自己的话、活得比自己滋润的臣子,皇帝表示:朕也看不过去,但谁让他鬼点子多呢?—...

主角:刘晓陆杨   更新:2024-06-04 08:2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晓陆杨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篇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由网络作家“一只绿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刘晓陆杨,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一只绿耳”,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身为游手好闲富二代的他竟穿越成了两次县试落榜、让一家人的日子雪上加霜的贫苦书生,偏偏原主还是个自私的。一番思索下,他决定回家,一边找个赚钱的法子,一边帮家里干干活,再备考下次科举。原本就宠爱他的一家人见他如此模样,更是心疼,个个干劲十足。而他只有一个目标:科举上岸,做一条吃公家饭的大咸鱼。多年后……皇帝:“爱卿,你看胡人那条路……”他:“放心吧皇上,我已经派人去了。”皇帝:“那爱卿你……”他:“我没空,忙得很!”看着打断自己的话、活得比自己滋润的臣子,皇帝表示:朕也看不过去,但谁让他鬼点子多呢?—...

《精品篇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精彩片段


陆杨看了看前面,发现粮仓门前有个装粮的大筐。

村民们拿过来的粮都要倒进筐里面堆满,直到冒尖。

然后由着差役一顿操作后,被赵家族人搬进粮仓里。

整个队伍很安静。

周围只有两名差役的声音。

“下一个。”

......

交完粮的人现在还不能离去,还等在旁边看着。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太阳越发猛烈。

陆杨拿出手帕擦了擦脸上的汗,看着前面两户人家交粮。

陆杨看得清楚,那筐冒尖之后,其中一名差役会突然伸腿踢筐。

等筐上面那个尖尖变平之后,还会让人补上一些。

如此才算完成交税。

陆家也不例外,刚好把篮子里的粮倒完,这才交完了租。

等赵家族长跟两名差役确定好大河村都交上租后,陆杨他们才能自由行动。

陆杨站在一旁,看着剩下的几户人家交粮。

说不上是什么感受,陆杨面上很是平静。

书上看的只是文字,亲眼看的,却是真实。

陆杨缓缓吐出一口气,听着赵家族长喊可以离去的话。

刘晓扯了扯陆杨的袖子,“走吧,你爹说他要去杂货铺那边问一下换粮的情况,我们先回去。”

陆杨点头。

回去时,大家也是走回去的。

陆杨到家之后,感觉双腿还行。

没想到这一觉醒来,便觉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此时,刘晓正坐在陆杨床边给陆杨按腿,嘴里不停数落陆杨。

“你说你,都让你不要去了,你非要去,这下子知道疼了吧?”

刘晓这些话来来去去的已经说了好几遍了。

陆杨应付起来也有些心得了。

“娘,我以后都不去了,这一次也是因为好奇。”

刘晓闷闷道:“这有什么好奇的,往年都是这般。”

陆杨听到这话之后,眼神闪了闪。

“娘,这些人这么明目张胆的,上面没人管吗?”

刘晓顿了顿,随后继续低头按着陆杨的腿。

“管又怎么样,不管又怎么样,大家不都是这样过来的。”

刘晓淡淡一笑,“你啊,也别想这么多,等你该懂的时候,自然就会明白了。”

刘晓不愿说这些,陆杨也能理解。

山高皇帝远的。

知县大人就是大河村上面的顶头上司。

话可不能乱说。

若是被有心人听到了,那可就麻烦了。

其实陆杨自己心里也明白。

商场如战场,官场想来也不会轻松。

只是他如今没得选。

陆杨垂下眼帘,看向鬓间有着不少银发的刘晓。

刘晓一共生了六个孩子。

长期劳苦之下,刘晓四十二岁的年龄看起来却像是五十多岁的人。

眼角上的皱纹很是明显。

还有那双犹如老树皮一样粗糙,干燥的手......

陆杨不由地恍了下神,过了会才笑道:“娘,我好多了,你别按了。”

刘晓过来已经有半个小时了。

按了这么久,陆杨的腿确实是好受了一点。

不过这腿也不是按一按就能好的。

陆杨也不担心,反正过几天自然而然就会好了。

刘晓也没有说什么,这种事她也不是没有经历过。

让陆杨好好休息之后,刘晓便出了门。

陆杨随手从床边拿了本书看了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陆杨要回学堂的这一天。

天未亮,刘晓就起来忙活了。

昨天陆柏去怀仁堂交药草时,刘晓让陆柏买了三斤肥肉和两斤五花肉回来。

她打算弄些肉酱,然后让陆杨带到学堂里去。

这天气太热,其他东西不耐放,这肉酱还能放个两三天。

小说《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陆松回过神,看了一眼陆杨之后,才转头看向陆柏。

“大哥,我觉得听小弟的话没错。”

这酒价既然能从一两升到一两半,说明这里面的水分有些多。

陆松就算没有跟人谈过生意。

也能从陆杨那淡定的神情中看出一丝坚决。

想了想,陆松加强了语气:“大哥,现在小弟也开窍了,我们听他的就行。”

上次,陆松便从桃仁那件事中学到了一些。

有时候,放弃一些好处。

说不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这次,陆松也能从陆杨不让步的态度中学到了一点。

那就是谈生意,就是件你情我愿的事。

不该让步的,就不能让步。

这样想着,陆松的脚步也走得快了几分。

陆柏听着陆松的话,慢慢地停下了脚步。

看着前面两个弟弟的身影,陆柏似是明白了什么。

一盏茶后,三人来到了云间酒楼门前。

酒楼大门装修得很是大气。

门窗上都是流云的图案,看着别有一番滋味。

招牌上的云间酒楼四个大字写得十分潇洒飘逸。

应该是特意请人写的。

陆杨收回打量的视线。

站在门前看了看里面,眼里闪过一丝深思。

他后退几步,转头看向云间酒楼周围。

云间酒楼里的客人并不多,跟以往原主的记忆有些出入。

不过等看到云间酒楼侧对面那间新建的大酒楼后,陆杨便了然了。

就这么几眼,对面那间明月酒楼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

而他在云间酒楼门前站了这么久,连一个人影也没看到。

陆杨当下便知道了云间酒楼的窘境。

不过,这正合他意。

陆杨眼里含着笑意。

看了一眼明月酒楼之后,便让陆柏和陆松跟他一起进去。

陆柏和陆松对视一眼,也没有问陆杨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没什么客人的酒楼。

陆杨一进去,便见酒楼掌柜懒散地拨弄着算盘。

就连小二也是一脸的无精打采。

不过进来既是客。

陆杨三人还是被小二殷勤地招待着入了座。

小二看了一眼陆杨手里捧着的酒坛子,又看了一眼陆柏和陆松的。

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

这来酒楼里还能自带酒水的?

不过难得酒楼里来了客,小二还是提起精神向陆杨三人询问。

“三位客官,请问你们这是来吃饭还是来喝酒的?”

陆杨看了一眼陆柏和陆松,见两人都摇头之后。

便自己拿了主意。

“小二的,你们酒楼里可有什么招牌酒?”

小二的一听,顿时满脸笑意,眼神里也是有着一股骄傲。

“说起我们酒楼里的招牌酒,客官们可是来对了!”

说着,小二数起了手指头。

“我们酒楼里有竹叶青,有琼花露......”

小二说得正起兴,便见眼前这位少年郎勾起嘴唇。

“你们酒楼里有这么多招牌酒,怎地没什么人来呢?”

小二顿时说不下去了。

杀人不诛心,这人说的话真是杀人诛心又不见血。

见小二的脸色难看,陆杨解释:“小二哥,劳烦你把你们掌柜的请过来,我有些事想要与你们掌柜说。”

小二皱眉道:“我们掌柜的可忙了,没空来见你们,你们来这若是想找茬,可以去隔壁酒楼。”

小二说着,转身便打算离去。

陆杨笑道:“小二哥且慢,在下是真有事找你们掌柜商量。”

陆杨瞥了一眼正往他们这边看过来的酒楼掌柜。

他轻轻拍了拍桌上的酒坛子,淡笑道:“你看,我连酒坛子都搬过来了,自然是想帮你们掌柜的一把。”

小说《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一炷香后,陆杨走到了城门前。

“李伯,我来晚了。”

李伯摇头,指了指车上还剩下的几个位子,笑道:“不晚,还要再等等才能走呢。”

陆杨松了一口气,跟李伯聊了两句之后,便上车找位子坐下。

李伯也是大河村人。

因着前几年伤了脚做不了农活,便借了不少钱买了头牛。

现在专门做拉人或者拉货的生意。

片刻后,车上坐满了人。

李伯吆喝一声,牛车慢慢动了。

陆杨看了看车上的人,随后看向路边。

身上被几股视线盯着。

陆杨以前也经常被人这么盯过,早就习惯了。

他自动屏蔽了身旁细碎的声音,想着陆家的事。

陆家一共十七口人。

因为原主,原本三十多亩的田地现在只剩下了十亩。

如今日子都是过得紧巴巴的。

原主不管家里的事,每次回去都是为了拿钱。

他这次回家,估计几个哥哥嫂嫂多少也会有些意见。

毕竟,这是他第二次县试落榜。

县试三年两次。

要想再考,就得等到后年才能考。

而家里现在的情况,再卖地供他读书的话,估计一家人都会熬不下去。

陆杨垂下眼帘,看着手里抱着的箱笼,心里想着能赚钱的路子。

他是条真咸鱼,除了上课,手机玩得最多。

各种视频也看了不少。

仔细挑挑,能拿得出来赚钱的少之又少。

眼看想了几个,结合陆家的情况都一一放弃后,陆杨把注意力放到了自家祖业上。

他家是靠酿酒起家的。

后面虽然也投了一些其他的产业,但重心始终都是放在了酿酒上。

他从小到大接触得最多的,就是关于酿酒了。

不管怎么样,他对于自家拥有的酿酒方子多多少少也是有些了解的。

陆家如今这情况,用米酿酒不成,倒是可以从其他地方想办法。

陆家建在临村尾的位置,离后山差不多有一个时辰的距离。

他回家之后倒是可以去后山找一找,看看有没有什么能酿酒的东西。

就在陆杨想着以后的安排时,牛车慢慢停了。

陆杨抬头看了一眼,不知何时,车上只有他和另外两位大叔了。

他连忙跟着两位大叔下车。

车钱之前就给了,陆杨等李伯走远之后,才往前面的村口走去。

现在正是农忙时期。

陆杨直到走到家门口,也没有遇到人。

陆家院门关着,陆杨看了看周围的土墙,上前几步敲门。

“来了,是谁啊?”

一道稚嫩的声音响起。

陆杨从记忆里得知,这是大房二儿子二牛的声音。

“二牛,是小叔,把门开开。”

二牛已经从门缝里看出来是谁回来了,陆杨刚说完,他就已经踩着凳子把门栓拉开了。

“小叔!”

陆杨点点头,看向正在院里玩耍的几个小孩,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道:“二牛,只有你们几个在家吗?”

陆家有8个小孩。

除了大房7岁的铁蛋不在之外,其余几个小孩都在。

二牛点头,“大哥去田里帮忙了,我和招娣姐在家照顾弟弟妹妹。”

招娣是二房的大女儿,今年6岁。

现在背后正背着三房1岁的小女儿豆子。

几个小孩见到陆杨,也乖巧地过来喊人。

原主平时回家大多数时候都是关在房里看书,并不怎么接触这些小孩。

几个小孩也被家里的大人说过不能在小叔看书的时候大吵大闹,因此这会见到陆杨脸上都有些胆怯。

陆杨笑了笑,也没有说什么。

让他们自己继续玩之后,就回了房。

陆杨把箱笼里面的东西摆放到书桌上后,便拿着买的骨头和肉去了厨房。

陆家有五间土屋,形成一个凹字。

一间正屋,左右两边各两间土屋。

原主之前看书怕吵,就搬到了左边的土屋里住。

另一间则是用来放杂物。

右边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大房在住。

正屋四间房。

一间父母住。

一间二房住。

一间三房住。

还有一间,则是给大点的孩子们住。

厨房里放了很多东西,看着不算大。

陆杨怕这天气把肉和骨头闷坏了,便从柜子里拿出几个碗把东西装好。

然后又打了两盆井水,把碗放上面搁着。

弄好后,陆杨趁机看了一眼厨房里的情况。

灶台上放着两个罐子。

一个装着半罐子的粗盐,一个装着浅浅一层的猪油。

米面豆子一类的东西陆杨没有看到,只在一旁的桌上看到了一篮子的野菜。

陆杨从记忆中得知,这是苦菜。

一听名字就知道味道肯定带着苦味。

这应该就是陆家晚上要吃的菜了。

陆杨走出厨房,看了看天色。

现在正是申时,他娘和三个嫂嫂应该也快要回来做饭了。

陆杨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见几个孩子玩得正高兴,就回房把桌上的东西整理了一下。

抄书可以明天开始。

他现在可以先练练字。

拿出笔墨纸砚。

陆杨一连写了两张纸,才停下活动了一下手腕。

看着纸上的字,陆杨满意地点头。

原主的字偏向于颜体。

笔画丰满浑厚,气势磅礴。

大气中带着一抹锐利。

整体看着仿佛多了一抹生动的灵魂。

陆杨抬头看了一眼窗外,见几个小孩都乖巧地在院子里玩石头后,又抽出两张废纸继续练字。

不知过去了多久,一道开门声响起。

陆杨抬眸望去,便见他娘刘晓拎着一个篮子走了进来。

后面还跟着铁蛋和三个嫂嫂。

想了想,陆杨放下笔,收拾好桌上的纸张就走了出来。

“娘......”

陆杨刚想跟几个嫂嫂打招呼,便被他娘给打断了。

“你爹就说你今天会回来,还让我回来早一点做饭。”

刘晓高兴地走上前拉着陆杨的手检查了一遍。

见陆杨的精神和整体看着比前几个月回来时还要好一些后,刘晓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杨子饿了吧?娘这就去做饭。”

陆杨刚想说不饿,刘晓就急匆匆地往厨房里走去。

片刻后又拿着一个葫芦瓢出来,然后进了正屋。

陆杨笑了笑,然后看向三个嫂嫂。

“大嫂,二嫂,三嫂。”

陆杨照着顺序喊了一遍。


于是刘晓这一大早的就起来忙活了。

陆杨现在也习惯了早睡早起。

听到院内有声响,陆杨便起来了。

陆大石和陆柏几人正在收拾上山要带的东西。

陆杨看了一眼连忙去洗漱。

把陆大石和陆柏他们送出门后,陆杨在院子里做了一套广播体操。

接着又跑了会步后,陆杨便去了厨房。

刘晓正在包着包子。

赵梨花三人也在一旁帮忙。

这些天赵梨花三人一直在忙活着绣活的事。

眼看着陆杨就要去学堂了,三人也放下了手里的事过来帮忙。

顺便弄些凉菜给陆杨带去学堂。

几人见陆杨进来后,还以为陆杨这是饿了。

赵梨花连忙放下手里的菜刀,走到灶台旁把锅上面的盖子拿开。

里面是七八个新鲜出炉的杂粮包子。

赵梨花拿过一旁的碗筷,直接给陆杨夹了四个肉包子。

“杨子,你拿到堂屋里去吃,这里闷热。”

“谢谢大嫂。”

陆杨接过碗,刚道完谢,刘晓便道:“你爹昨天跟老李说好了,巳时在村口那边等你,你东西都收好了吧?”

这些话昨晚刘晓便跟陆杨说了。

这回不放心又问了一遍。

陆杨点头,“娘放心,要带去的东西我都收好了,时间来得及。”

“那就好。”

刘晓应了一句,瞥了一眼窗外初升的阳光后,手里的动作加快了几分。

赵梨花也忙着切焯过水的野菜。

李静从一旁的坛子里夹了些自家腌的咸菜,打算让陆杨就包子吃。

陆杨道完谢后,见厨房里大家都有事忙,便拿着两个碗去了堂屋。

几个孩子还在房里睡觉,陆杨动作也放轻了些。

随手拿了个包子咬了一口后,陆杨就知道这包子馅有些不一样。

以往吃的包子馅,多是野菜,肉比较少。

这回的包子,却是个真真实实的肉包子。

想到昨晚买的那几斤五花肉,陆杨抬头看了一眼门外。

他记得他爹和他大哥,二哥,三哥出门时吃的包子,可不是这个馅的。

难不成是他看错了?

陆杨疑惑地看了眼手里满是肉馅的包子,心不在焉地夹起一块咸菜吃了起来。

吃过早饭后,陆杨拿着书本到门外背书。

好在陆家周围没什么邻居,陆杨背起书来也不用收敛着声音。

随着陆杨清朗的背书声,时间很快过去。

眼看着还有半个时辰到巳时,刘晓匆忙拎着一大包东西去了陆杨房里。

陆杨刚回房不久。

此时正在检查着房里还有没有漏掉的东西。

这一转身便看到了刘晓手里拎着的东西,陆杨皱起了眉头。

“娘,你这是给我弄了多少东西?”

这么一大包的东西,都快比他的箱笼大了。

“没多少东西,你拿着去就是。”

刘晓随口应了句。

把手里拎着的包裹放到桌上后,刘晓从怀里拿出一个荷包。

“这钱你拿着。”

“娘,我手里有钱。”

陆杨手里还有三百多文钱,纸张什么的陆杨也不缺。

这些钱够他用了。

刘晓没听,见陆杨不接,转身便把一块碎银塞进了陆杨的箱笼里。

陆杨瞥了一眼,沉思片刻之后,便就收下了。

“娘,我有时间会回来的。”

刘晓一听,瞬间松了一口气。

她就怕陆杨像之前一样,几个月都不回来一次。

不过想到陆杨十天才能休息一天,路上来来回回的也麻烦。

想了想,刘晓说道:“这,也用不着每个月都回,你两三个月回一次就行。”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