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沈青云沈大的现代都市小说《全集小说阅读农门状元路》,由网络作家“鱼素”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
《全集小说阅读农门状元路》精彩片段
回到家,沈青云第一时间往厨房跑,看到他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了,顿时喜笑颜开。
家里陈氏和云氏都是做饭好手,沈青云只知道做法,具体的还是要她们来操作。
粘米粉和糯米粉,加上煮好的栗子碾成肉泥,白糖,混合揉在一起,揉成大面团,上盖醒发。
最重要的就是面团揉的好,味道要是对了,栗子糕就成功了一半。
其实需要模具,这样做的栗子糕大小一样,花样漂亮,卖相俱佳。
目前条件有限,第一次做的也不多,陈氏抠抠搜搜的,还是他在旁边盯着,才揉了一团。
接下来就是上锅蒸,这下陈氏不抠搜了,家里的柴禾不缺。
“都还没吃饭,先去吃饭,等我们饭吃完了,也差不多蒸熟了。”陈氏道。
沈青云这才觉得肚子饿。
饭桌上,沈青云坐不住,动来动去。
沈老头看出他心急,给他夹了点菜,“厨房蒸着,不会长腿跑了,你先吃饱饭。”
“香,好香。”才五岁的五妹吸了吸鼻子,咂吧嘴。
沈青云也闻到了香味,看到五妹已经站起来指着厨房方向,要不是她嘴里还有饭,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沈家其他人,前后都闻到了这股香味。
三妹扔下碗,一溜烟跑进厨房。
二妹也想去,陈氏一拍手,“姑娘家家的像什么样子,咋那么贪吃,云氏,你得好好管管,免得以后嫁去夫家,说咱们沈家不懂礼。”
四妹屁股抬起了一半,听到这话,又默默的坐下,还不忘踢了一下沈青云,给他使眼色。
“娘,三妹干活很勤快,很多时候不用人说主动找活干,她肯定是去厨房看火,怕烧锅。”沈青云打圆场。
陈氏本来还想说云氏几句,幺儿子都说话了,便不好再说,硬生生闭上了嘴。
云氏心下一暖,朝着小叔子投去感激的眼神,小叔子则是朝着她笑。
其实沈青云也待不住了,几大口刨完饭,就往厨房钻。
脚刚踏进门槛,就看到三妹正踮着脚往榛子里看。
三妹听到动静,回头看过来,见到是他,欣喜道:“小叔,真的太香了,你快看,黄黄的,好想吃一口。”
蒸好的栗子糕还需要放凉,等凉了会变硬,到时候再一块块切好,点心就算做好了。
云氏按照沈青云的要求,把栗子糕放在四四方方的木匣子里,边缘地方用木块修理平整,高出的地方压平,就等着凉了定型。
沈家人坐在院子里歇凉,孩子们都不出去玩了,都想第一时间看到凉好的栗子糕是什么样。
就在这时,王婆来串门了。
王婆是村里出了名的大嘴巴,什么事被她知道了,不出半天,全村人都知道。
她还特别小心眼,要是得罪她,会想方设法说人坏话,是个不好相处的。
陈氏看到王婆,眉头皱一起,别人来你家不能不招呼,不然以后没人愿意跟你来往。
“石头奶来了啊,快坐。”
“你家弄什么好吃的,咋那么香呢,我在外面就闻到了。”王婆眼睛滴溜溜转,一下子就看到了几个人围着的木匣子。
她走近一看,呀了一声,“这是啥糕点,看起来就不便宜,狗蛋娘,你还天天哭穷,说家里揭不开锅,没想到暗地里都吃糕点了,难怪有钱送狗蛋去读书。”
陈氏啐了一口,“我家幺儿有名字了,叫青云,你以后不要再那样叫了,要叫我青云娘。”
“狗蛋多顺口,狗蛋好,名字贱人好养。”
陈氏翻了个白眼,懒得跟她理论,伸手去拉她,“你跟孩子们凑什么热闹,来,咱俩唠唠嗑。”
王婆还想去看,无奈被拉着,只能坐下,可眼睛怎么都止不住,不停地往那边张望。
也不知道是不是味道太香了,王婆不停地咽口水。
陈氏见她这副馋样,脑子转的飞快,也许狗蛋说的可以一试,要真的能靠毛栗赚钱,毛栗漫山遍野都是,那得多少钱啊!
四妹碰了碰沈青云的胳膊,“小叔,好像凉了,你看可以了不?”
沈青云摸了下,硬度和他预想的差不多,因为有王婆看着,他便把木匣子抱进了厨房。
也幸好陈氏拉着王婆,不然王婆靠近仔细看,就会发现端倪,买来的糕点根本不会那么一大块,都是小块。
沈青云把栗子糕切成小块,拿着一块丢进嘴里,香甜软糯,吃完过后,唇齿留香,余味无穷。
等他抬头,就看到几双眼睛眼巴巴的看着他。
沈青云觉得好笑,给几个丫头一人一块,“你们都尝尝,看看好不好吃?”
三妹是个急性子,一口就吃了,速度太快,差点噎住,幸好沈青云眼疾手快发现不对劲,给她喂了水。
五妹舍不得吃,一口一口舔,每舔一下,满足的眯起眼睛,不过一会儿,她手上都是栗子糕糊糊。
其他几个丫头看着就正常很多,她们吃完,表情和沈青云差不多,都是意犹未尽。
院子里,王婆见几个孩子躲去厨房,知道他们肯定吃点心去了,也想吃一点,无奈陈氏人精,根本不许她过去。
最后她还被陈氏拉去外面说话去了。
等陈氏甩掉王婆,进了院子,就把院门拴上。
除了陈氏,其他人都吃到糕点了,沈青云端着剩下的一块,“娘,你吃。”
陈氏舔了舔唇,摇头,“娘不喜欢吃,你留着吃。”
沈青云又心疼又好笑,“后面还做,我有吃的,这个给你,你快尝尝。”
陈氏没忍住诱惑,吃进嘴里,那滋味太好了,要不是她理智还在,都还想再吃几块。
因为陈氏的抠搜,第一次做的量不多,每个人只分到一小块。
夜里
几个丫头去睡觉了,老两口屋里,罕见地点了灯。
屋里除了老两口,还有沈青云和云氏。
沈青云开口:“栗子糕的味道你们也吃过了,要是去镇上卖,一文钱一小块,肯定能卖出去。”
陈氏点头,“一文钱还好,要是我在镇上看到有卖的,肯定也会买两块。”
云氏道:“糕点很贵,像这么便宜的糕点根本买不到,别人一听是糕点,肯定愿意买,就算是再贵两文钱,也是便宜的。”
沈老头心里有笔账,毛栗子山上捡得到,糯米家里种的有,只要买白糖和面粉,一小块就是一文,要是蒸一锅,能切成几百块,要都卖出去了,那就是几百文!
沈老头兴奋地搓搓手,“数一数今天卖了多少钱?”
数钱时需要用绳子串起来,沈老头主要负责串,沈青云几人数十文放一叠,四个人同时忙活,不过片刻功夫就把钱数出来了。
陈氏声音里带着激动,“六百二十三文,六百二十三文。”
沈青云也没想到一桶栗子糕能切成六百多块,据他所知,沈大做短工一天也不过才一百二十文。
云氏第一次感觉到赚钱好像并没有那么困难,“爹,娘,糕点好卖,趁着这段时间有栗子,可以多做些卖,不然过了这个时间段,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云氏的话提醒了沈老头,他沉思了一下,道:“这几天我们都去山里捡板栗,最好带着壳一块儿捡回来,这样能放的时间能久一点,不带壳的要尽快做成糕点。”
婆媳两个点了点头,对沈老头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
沈家每个人都忙碌起来了,就连几个孩子都不得闲,村里人自然看到了沈家人的动作,但没人去城里,因此也没人知道沈家卖糕点的事。
枞菌分散了村里人的注意力,大家往山里跑,捡的不是毛栗子而是枞菌,镇上更是冒出一茬一茬卖枞菌的小摊贩。
***
“又坏了。”大妹提着半桶栗子,一脸肉疼,家里卖栗子糕赚钱,这些坏掉的栗子就是丢掉的钱。
沈青云从外面回来,正好和大妹撞上。
大妹笑着道:“小叔回来了,灶上蛋羹还热着。”
家里喂了几只鸡,下的蛋都要拿去卖,也只有沈青云才有资格吃。
这几天家里赚钱了,他能每天吃到一个,以前是隔两三天才能吃。
“这些都烂了?”
“是啊,每天都能挑出来半桶,这些还是长虫眼的,那些看着好的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长虫。”大妹无奈道:“这些烂的只能挑出来喂鸡喂猪。”
这些日子,沈老头和陈氏隔天跑一次县城,栗子糕卖的很好,每天都是空着桶回家的。
家里的栗子已经堆满了,要是有虫眼的不及时处理,只会烂的更多,大妹整天忙活,经常累的腰都直不起。
要是栗子能很好的保存,不仅能延长卖栗子糕的时间,还能让大妹轻松点。
“大妹,有没有什么法子可以让毛栗子两三个月都是新鲜的,或者保存起来不会长虫眼?”
大妹摇头,无奈道,“要是有这样的法子我就不用这么忙了。”
沈青云记得,有个同事,年后上班带了很多土特产,其中就包括栗子。
那个同事很喜欢吃生栗子,说是甜脆,这样算起来肯定是保存好的,而且那个同事家里板栗多,完全靠冰箱保存不现实。
那么,一定有法子。
沈青云夜里都没怎么睡好,一直想着栗子保存的事,好在,终于被他想到了一个法子。
有种萝卜干的保存法子,就是晾干水分,搅拌各种调料,随吃随取,而且萝卜干还有水分,香辣脆甜,很适合下饭。
沈青云找到大妹:“大妹,有个保存的法子或许可以试试。”
“啥法子?”
“你挑一些栗子,不要有虫眼的,用清水洗干净,然后晒干水分,这几天日头大,晒一天就差不多了,然后放几天试试,看看会不会长虫?”
大妹有些迟疑:“这法子能行吗?”
“我也不确定,你先试,到时候就知道了。”
“那好,我这就去做。”
***
“青云,‘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你可知何解?”
张秀才拿着他写好的纸,正看着上面的字,问了这么一句。
沈青云站起来,拱手作揖,“学生不知。”
其实是知道的,但是张秀才还没跟他讲释义,他只能这样回答。
张秀才深深看了他一眼,眼中情绪复杂,“这句话的意思:小时候不刻苦学习,是很不合时宜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都不认真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学识,能有什么作为。”
沈青云不知道他这话是单纯跟他解释,还是另有所指,一时不知道怎么接话。
张秀才不再多说,又去点评其他学生去了。
沈青云原以为这只是个小插曲,没想到晌午休息时,张秀才让他去书房。
他到书房时,张廷良也在。
张秀才看着两人,“廷良,你学习很好,是个聪明孩子,但考取功名,往往聪明是不够的,还需要比别人更努力刻苦,我打算从下个月开始教你们四书,先从《论语》开始。”
张廷良诧异,“夫子,我们?沈青云跟我一起学?”
他都已经读一年多了,沈青云入学才多久,一个多月而已,就算是他记性再好好,也不可能追上他。
下一瞬,张秀才给了他确切的解释。
“不错,他跟你一起学,再有一个月,青云《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可以学完,这三本学起来相对容易,主要是识字,但是《论语》不一样,以青云的聪颖,我相信他能听懂。”
张秀才看向沈青云,“青云,你可有其他想法?”
沈青云也惊讶,还以为张秀才会循序渐进,不会让他学这么快。
早点学习《论语》,意味着早点接触四书五经,要是学的好,还可以早点下场一试。
“夫子,我想学《论语》。”
“好,老夫果然没看错,不过在学之前,你需要把书提前准备好。”
沈青云上次去过书铺,问过价格,很贵。
“夫子,我能借你的书抄写吗?”
张秀才当然不会拒绝,不过还是告诫道:“目前还是要以目前学的为主,不要因为抄书而分心,切勿因小失大。”
“是。”
张廷良有股被人比下去的挫败感,不服输道:“夫子,我也想借……”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张秀才打断了。
“廷良,我会同你父亲说一声,让他给你买好需要的书籍。”
张廷良就算不甘心,也只能应下。
两人从书房出来,张廷良拦在了他面前。
“沈青云,你不要以为记性好就了不起,读书,我不比你差。”
张廷良有自己的傲气,作为族里最聪明的孩子,有那份自信。
沈青云丝毫不示弱,“读书,我也不会比你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