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

排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是诸葛黄晧的军事历史《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军事历史,作者“排骨”所著,主要讲述的是:穿成三国遗臭万年的、扶不起的阿斗?诸葛已死,虎将不在,刚成一国孤君,还有大军压境,可真是地狱模式啊……谁说阿斗扶不起?他这个阿斗无需扶!一统三国,打造千古盛世,成千古一帝,青史留名!...

主角:诸葛黄晧   更新:2024-02-08 21:4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诸葛黄晧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诸葛黄晧的军事历史《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军事历史,作者“排骨”所著,主要讲述的是:穿成三国遗臭万年的、扶不起的阿斗?诸葛已死,虎将不在,刚成一国孤君,还有大军压境,可真是地狱模式啊……谁说阿斗扶不起?他这个阿斗无需扶!一统三国,打造千古盛世,成千古一帝,青史留名!...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彩片段


“哦!还好你是我大汉的百姓,否则,我们都要遭罪了!”小莹放松了警惕,站起身犹豫了一下,还是将中午未吃完的面饼递给她。

女子接过饼,猛地地咬了一大口,未嚼几下就硬吞下肚,咽得满脸通红,呛咳不止。

“小妹妹,你慢点吃,这里还有!”另一名婢女蔡洁也将自己剩下的面饼送到女子手上,然后问道:“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怎么只有你一个人?你的家人呢?”

“女主,我……我家人都没了……”女子说着,几颗泪珠翻涌而出,又赶紧将饼塞到自己嘴里。

“看你说的,咱只是侍婢,并非富家的女主,你叫我蔡洁就行!”

“小妹妹,你要去往何处?”小莹关切地问道,她的出身与这名女子几乎相同,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我……我想去成都,我要找我夫君!”女子坚决地说道。

“这里就是成都,你夫君叫什么名字?如果你肯告诉我,我可以让宿卫兵帮你打听!”

“我……这……我也不知道……只知道他是一个将军,骑着马,受了伤……”

“原来……你还没有正式成亲!可是,你不知他的姓名,这就不太好办了!”小莹很想帮她,却不知从何下手,略微犹豫后说道:“小妹妹,若是你没地方可去,就来咱们的西织吧,至少每日能吃上饭,每月还能领到铢钱!”

“我……我想找我夫君……”

“哎呀!小妹啊,我看你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你又不知夫君的姓名,成都城这么大,你能怎么找?”

“是啊,小妹妹,你还是来我们西织吧!你做上个几个月,等你领到铢钱之后,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这样才能去见你的夫君嘛!你看你现在这个样子,你夫君肯定会嫌弃你的!”蔡洁也在一旁好言相劝。

近日,前来织坊应征的女子都会纺纱织布,几乎没有会染色的,而且她们都不愿意学染色。

所以,东织那边人满为患,西织却没招够人,蔡洁也想努力一下,看看能否争取这个无处落脚的女子。

“可是……我……我只会采药……你们说的西织……又是什么?”女子疑惑地问道。

“咱们西织,就是染布啊!你看咱们的布多漂亮!”小莹见女子有些动摇了,赶紧说道:“你放心,就算你不会做,也会有人专门教你,很快就能学会!”

女子犹豫着点了点头,蔡洁急忙问道:“对了,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我这就带你去西织,咱们以后就是姐妹了!”

“我……我叫李昭仪……”

“嘘!”小莹做了个低声的动作,小声说道:“小妹妹,这里是大汉的国都!你可不能乱说话啊,这个名字,千万不能乱叫!”

女子很是郁闷,别人得知自己的名字后,每个人都会大吃一惊。

可是,自己确实叫这个名字,汉中那边的户籍上也是登记的这个名字!这可是大汉的丞相诸葛亮亲自给太守打过招呼的,可就是没有一个人相信。

“那……我就叫李湘仪吧。”女子无奈,只得用自己以前的名字。

见李湘仪同意留在西织,两人都很高兴,待她吃完面饼后,蔡洁迫不及待地拉着她往那座庄园赶去。

围观的百姓仍未散去,他们见事情已经解决,又急忙来到架子跟前,拿起架子上精美的布料,半天舍不得放下。

小莹告诉围观的百姓,陛下很快就会发布圣旨,只要大家有钱买,不论是丝帛还是锦缎,也不管什么花色,这些象征贵族身份的精美布料,很快就能穿到普通百姓的身上。

这个消息立刻就传遍成都城的大街小巷,前来参观布料和询问价格的百姓络绎不绝,纷纷计算着多少粮食能换一尺布,做一身漂亮的衣服又需要多少粮食。

……

步骘和宗预经过巴东城以东的隘口时,近百具吴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石山下方,他们应该是企图突围,被吴懿的部队射杀的。

步骘高举吴国的符节,守卫的蜀兵自然没有放箭,两人艰难地爬上垒起的石山,等吴懿派人前来验证后,两人获准通行。

步骘知道,被围的朱桓和潘濬处境非常艰难,几千伤兵等待医治,现有的粮草仅能坚持一两日。步骘不敢多耽搁,向守军借了两匹快马,连夜往秭归方向疾驰而去。

次日晨,姜维看过两人送来的书信,然后问道:“既然孙权有意讲和,那么……粮草何在?”

“将军,我来的时候,粮草已在益阳和随县,想必现在已经到了夷陵,相信不日就能送到这里。”

“既然如此,那就劳烦步丞相去催一催!”姜维不痛不痒地说道。

“将军,你也知道粮草运转艰难,尚需几日才能到达!可是……将军能否……先撤去瞿塘峡外的蜀兵……”

“不行!陛下命我全权处理此事,如果粮草未到,我怎敢轻易撤军?若有闪失,就算本将有十个脑袋,这也不够砍!”

“可是……将军……”

“废话少说!我不是那种耍嘴皮子的说客!一日不见粮草,本将一日不会撤兵!如果陆逊不服,尽管让他来战!”

姜维拂袖而去,宗预赶紧说道:“步丞相,姜维这人性子直,朝中众臣都不敢惹怒他!就连陛下也对他也有所忌惮;现在时间紧迫,我看……你还是赶紧去催一催才好!”

“可是……”

“步兄啊,你就别再可是啦!你来的时候也看到了,朱桓的部队粮草将尽,不能再等啦!要是惹怒了姜维,他肯定会大开杀戒!到时候,恐怕……哎……”

“既然如此,那……我就去催一催吧!”步骘无可奈何地说道:“宗兄,我去之后,你得尽量帮我劝劝姜维才是!”

“去吧,去吧,赶紧!”

姜维和宗预并未“排练”过,却默契地一人唱红脸,一人唱黑脸,步骘经不住两人的双簧,无奈之下,只得往信陵方向赶去。

姜维仔细看着信,问过宗预之后,也没得到更多的信息。不过,姜维相信,陛下既然赞同自己的“二分天下”之策,必然知道秭归城的重要性!陛下应该不会为了十五万斛的大米的蝇头小利,就将如此重要的城池拱手送人。

姜维确实没有理解到刘闪的本意,几经思量后,他做出决定却与刘闪不谋而合:

来者不拒!想尽一切办法得到这批粮草,但绝不放弃已经占领的秭归!

想起被围的朱桓和两万多吴兵,姜维冷冷地笑了笑:既然粮草的事情因你而起,也将因你而终!本将希望,你们能坚持到粮草送达的那一天!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步骘心急火燎地赶到信陵,将自己出使的经过,详细告诉了陆逊,姜维拒不撤兵的决定,已经在陆逊的意料之中。

“丞相,这批粮草数目巨大,尚需三到四日才能送到信陵。若要送到秭归城下,需要的时间会更多,恐怕朱将军等不了那么久啊!”步骘犹豫着问道:“若没有刘禅的旨意,姜维真会撤军?刘禅真会与我罢兵结盟?”

“哼!”陆逊冷哼一声,并未说话。

“陆丞相,刘禅破格升任姜维为大将军,并且重用魏延,这些足以看出其雄心壮志!魏国企图进犯汉中时,刘禅也不曾让姜维退兵北上,甚至为了让姜维安心,不惜御驾亲征,说明刘禅已经不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他真会同意结盟?”步骘再次问道。

“步丞相,你错了!”陆逊冷冷地说道:“这批粮草确实是真的,陛下的手书也是真的。不过,我与姜维“罢兵讲和”之事却是假的!”

“陆丞相,你的意思是……”

“哼!我从未想过真正地罢兵言和!”陆逊喝了一大碗酒,冷冷地说道:“我已做好跟姜维打持久战的准备!这十五万斛粮草确实会运来,不过,它不是“交换和平”的筹码!而是我这十万大军的军饷!”

“陆丞相……这……这是为何?”步骘大惊失色地问道。

“步丞相,陛下之所以写那封手书,之所以让你为使,这些都是本相的建议!”陆逊自信地笑道:“本相的目的很简单:假意讲和,击其暮归!”

“击其暮归?”

“不错!当年高祖采用韩信之计,假意与项羽讲和,趁着项羽回师时“击其暮归”,一战定乾坤!”陆逊又倒上一碗酒,自顾自地大喝着。

“既然如此,那……被困的朱将军又咋办?”步骘惊恐地问道:“我被困的两万多兵卒又咋办?”

“步丞相,如今,粮草还未到信陵,你可先稳住姜维。”陆逊慢慢地解释道:“我在信陵暂留五日之粮,你可将城中剩余的一万斛大米送至秭归。然后告诉姜维,这是最先起运的一批,剩下的很快便能到齐。”

“陆丞相,你的意思是……稳住姜维,劝他先把这批粮草给朱桓送去?”步骘似乎明白了陆逊的意图。

“不错,姜维必会同意!届时,你可跟随押粮队,督促姜维将部分粮草送到朱桓手中,然后再去一趟成都,说服刘禅,颁发一道圣旨让姜维撤兵!这样一来,只要姜维离开秭归城,我就有十足的把握将其击败!”

……

秭归。

得到一万斛大米的姜维也不含糊,立刻命人将其中的五千斛送到巴东隘口。

这批粮草虽少,但至少可让被困的吴兵挨过几日,步骘不敢要求姜维多送,更怕姜维耍诈,于是按照陆逊的建议,与运粮队一路同行。

然而,步骘做梦都没想到,这批运粮的蜀兵,他们每走出两三里就要停下来,休息半个时辰后再缓缓起行;而且,他们到了傍晚就安营扎寨。

一整日下来,这才走出不到二十里!

步骘知道朱桓粮草已尽,心头无比着急却又无可奈何:自己在吴国是左丞相,如今,跟着蜀兵的押粮队一路西行,此时屁都不是!他根本就使唤不动这些蜀兵,也没人买他的账。

第二日也是如此,运粮的蜀兵磨磨蹭蹭地走出二十里,很快又到了傍晚。

步骘琢磨着,照这样的速度走下去,恐怕再过十日也到不了巴东隘口,朱桓哪能坚持那么久?

步骘心急火燎,连夜赶回秭归。

“大将军,宗大人,如今,两国很快就将结盟,亲如一家!这运粮之事,还是不劳大将军出马……”

“哦?步丞相,这是何意?”姜维云淡风轻地问道。

“大将军,我觉得,运粮之事……还是不便劳烦你的士卒……若大将军同意,我可派五百士卒前来运粮,至于你的运粮队,还是回城中休整,这样岂不更好!”

“步丞相有心了!既然如此,你可调来五百兵马,亲自运粮!”

眼看姜维已经同意,步骘不敢再耽搁,匆忙道谢后返回信陵。

……

步骘带着五百吴兵,追上蜀军运粮队时已是第三日傍晚,双方运粮队办理交割后,步骘不敢延误,立刻让运粮队连夜起行。

然而,步骘的运粮队还没走出两里地,几十辆粮车全都趴了窝,根本就没法修复。

步骘无奈,只得再次返回秭归。

“大将军,我运粮队接收的粮车,才走出两里地就全部损坏……”

“嗯?”姜维不悦地说道:“步丞相,你这是何意?”

步骘明知运粮的蜀军在搞鬼,知道他们故意破坏了粮车,却又不便挑明,于是说道:“大将军,可否再借我五十辆粮车?如今,两国已经结盟……”

“步丞相!”姜维打断步骘的话,慢慢地说道:“并非我不借给你!而是,城中已经无粮车可用!”

步骘自然不相信,宗预又说道:“步兄啊,你是有所不知!秭归至永安一线道路崎岖,粮车极易损坏。因此,我军运粮时,只敢日行二十里,否则,粮车必坏!”

虽然宗预满脸的诚恳,步骘仍然不相信,一直缠着姜维和宗预,希望能借到五十辆粮车。

经姜维同意后,步骘寻遍了整个秭归城,确实如姜维所言:城中,再也找不到一辆可用的粮车。

步骘心急如焚,宗预和姜维却在一旁为自己的粮车惋惜,似乎被围的两万多吴兵跟自己毫无关系!

不错,事情确实是这样,真的毫无关系!在姜维和宗预看来,他们只是敌人,饿死活该!

正在万般无奈之时,秭归城东,正好有陆逊的几十辆车,带着两万斛粮草过来!

步骘急忙阻止那些吴兵卸粮,求爹爹告奶奶地说了很多好话,姜维终于同意,让新来的五百吴兵将这批粮饷送去巴东隘口。

……

第七日。

步骘已经身心疲惫,跪在秭归与巴东之间的小道上,泪流满面地仰天他叹:“朱将军!潘将军!我步骘这把老骨头,确实已经尽力啦!亡你们的不是我步骘,也不是姜维,更不是陛下……你要怨,就怨这老天爷吧……”

步骘掩面痛哭,此情此景,一千名押粮的吴兵也无可奈何:吴国的粮车多是双轮车,也有几辆四轮的大马车。这种车,在吴中的道路上装个几百斤也可畅行无阻,可这里的道路崎岖不平,唯有蜀军的独轮车可以勉强通过。

哭泣后,步骘仍未放弃最后的希望,他擦干眼泪后,留下二百吴兵看守粮草,令另外的八百名身体稍强的吴兵,各自背起一袋粮食继续赶路。

这几日,每天都有不同数量的粮饷运到秭归,姜维始终以“粮草不足十五万斛”为由拒绝撤出秭归。

陆逊对此也十分无奈,因为到现在为止,确实不足十五万斛,他只得咬咬牙,让吴兵继续运粮。

从秭归往巴东这一段路,越靠近巴东越发难行,步骘前几次经过时没怎么注意,现在终于理解到“蜀道难行”并非虚言:八百人的背粮队,到达巴东城下时,已经不足三百人!

巴东城外,朱桓和潘濬等人,正在一众蜀兵的“保护”下,跟吴懿喝酒吃肉,步骘疑惑地上前问道:“几位将军,你们怎么在这里?你们麾下的大军呢?”

朱桓和潘濬都摇了摇头,长叹着气没有说话,吴懿放下酒碗,豪爽地说道:“步丞相,一路辛苦,来,来,来,咱喝一碗!哈哈哈!”

吴懿将步骘强按在凳子上坐下,给他倒了一大碗酒,然后说道:“如今,我大汉与吴国重归于好,咱们两家,终于可以尽情地把酒言欢了!招呼不周,请多包涵,哈哈哈!”

步骘满腹的疑惑,喝下一碗后几番询问,这才得知:朱桓麾下的两万多吴兵,他们实在饿得受不了,屡次试图冲破围堵都以失败告终。

在损失五千多人马后,爱兵如子的朱桓无奈地下令,让士卒向蜀军投降!然而,吴懿不愿接受四千多伤兵的投降,他们已被送往建始。

这场宴席,是吴懿听闻吴、蜀两国很快就要“结盟”,专门用于款待几位同盟的将军!

步骘听闻,犹如晴天霹雳,赶紧向吴懿告辞,往成都方向飞奔奔去。

步骘的目的很明确:尽快让“联盟”之事坐实!必须让刘禅下一道圣旨,必须要让姜维撤出建平郡!若拖延太久,必会生变!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公元229年初,诸葛亮重震旗鼓,领兵十五万出大散关,开始了第二次北伐。

在这次北伐中,十几万蜀兵面对仅有千余人守卫的陈仓城,连续攻打二十多天仍不能克,魏将张郃的援兵赶到后,诸葛亮只得撤兵,第二次北伐无疾而终。

公元253年,吴将诸葛恪,曾领兵二十万攻打魏国的合肥新城,当时的新城只有魏将张特的三千兵马驻守。然而,诸葛恪连续攻打三月,日夜不停,损兵折将也没能攻克。此战,也被称为三国后期规模最大的战役。

由此可见攻城之艰难。

然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多数都以城池的攻防为主,只有夺取重要的城池要塞,才能有效地控制某个地区。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此语,所有的兵家都不会陌生,姜维和陆逊更是如此,他们都知道攻城是最后的无奈选择。

自从秭归被姜维占领之后,孙权大发雷霆甚至夜不能寐,几乎就要将朱然和全琮斩首,幸得众臣极力求情,这才免于罪责。

孙权令右丞相陆逊为帅,引兵十万欲夺回秭归,然而,面对智勇双全的姜维,陆逊也束手无策。

吴国上下都知道秭归城的重要性,在陆逊的建议下,吴国以二十万斛军饷的代价,邀魏将满宠做了一场戏,眼看姜维就要上当,最后还是功亏一篑。

在这之后,陆逊与姜维斗智斗勇,损了两万兵马仍未占得便宜,并且,吴国的老将朱桓还被姜维困在瞿塘峡。

陆逊知道自己比不过姜维,只好向孙权献策,希望以十五万斛军饷,以及两国的同盟为诱饵,骗取姜维退兵并解救被围的朱桓,岂料步骘未能及时将粮草运到,以致一万五千吴兵被迫投降。

吴国再也经受不住重大的损失,陆逊只希望将粮草送到秭归后,刘禅考虑到两国同盟的份上,能发一道圣旨,尽快让姜维撤回永安。

当然,这只能依靠左丞相步骘的那张利嘴,至于能否实现自己的“击其暮归”之计,陆逊已经不再抱有希望。

步骘在殿上声泪俱下,痛哭着陈述了吴、蜀两国曾经的友好历史,在场众臣无不动容。

如今,吴国承诺的粮草已经运到秭归,姜维也使诈干掉了朱桓麾下的两万吴兵,刘闪实在想不出让姜维继续留在秭归的理由。

朝中众臣和步骘不停地向刘闪进言,希望能发道圣旨令姜维撤兵,刘闪实在推拖不过,只得口述了一份撤兵回永安的圣旨。

此时,步骘实在等不及,随同少府宣旨的内侍一同赶往秭归城。

散朝后,“兵工厂”的厂长邓良似乎有话要说,刘闪考虑到兵工厂的机密性,于是让邓良到宣室殿单独见面。

现在的兵工厂已经组建完成,“诸葛连弩”也做出几件样品,其威力和快速上弦的功能非常先进,这让刘闪惊叹不已。

不过,邓良经过多次试验,仍然不能配制出黑火药。

刘闪测试了邓良提供的样品,这就跟自己第一次失败时的情况一样,只能发出微小的火星和噼啪声。

“邓将军,你是否搞错了三种药品的配置比例?”

“陛下,绝无差错!末将已经试过多次,仍然未能成功!”

“不可能!”刘闪不容质疑地说道:“朕亲自试验成功,难道有假不成?”

“陛下……末将惶恐……末将知罪……”

“罢了,知罪于事无补!朕今日得闲,便与你一同前往,看看你的配置方法!”

“诺!”

……

兵工厂。

邓良让“技工”演示了三种药粉从称量到混合的整个过程,试验的结果仍然是失败;

邓良亲自上阵试验,结果仍是失败;

在这个过程中,刘闪一直在旁边仔细观察,他们的配置方法都无差错。

“奇了怪了!”刘闪郁闷地自言自语。

配置方法无差错,那就是原料有差错!

刘闪仔细观察了磨好的硫磺和硝石,发现其颜色与自己磨的有所不同,似乎想到了什么。

“邓将军,你把研磨之前的硫磺和硝石找来!”

邓良不敢延误,立刻取来未曾破碎和研磨的硝石矿和硫磺矿,刘闪瞥了一眼,立刻就找到了原因。

从古至今,几乎所有的中药材都要经过“炮制”,成为中药饮片之后才能使用。

也就是说,医馆里的硫磺和硝石,已经经过“炮制”的过程,用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说,刘闪从医馆取来的两种物品,经过了“提纯”的处理。

找到失败的原因就好办多了,以刘闪对这两种物品理化性质的了解,要将硫磺矿和硝石矿适当提纯很容易,甚至比医馆里的纯度更高,这也不成问题。

“邓将军,硫磺的熔点很低,你只需命人将硫磺适当破碎,然后投入釜中适当加热。之后,黄色的硫磺就会熔化而浮在上方,矿石中的杂质就会沉底。此时,命人打捞上层粘稠的黄色膏状物就行。”

“陛下……这……”

“你详细记下,照做就行!另外,打捞后的膏状物冷却之后,还可再重复一次,再次去掉底层的杂质!”

“诺!”

等到邓良记下后,刘闪又拿起一块硝石,慢慢地说道:“硝石的处理要复杂一些,你仔细记好!”

“诺!”

“硝石矿中的有效成分易溶于水,你可命人先将硝石矿捣得极细,然后将其投入清水中,经过充分的搅拌,滤掉杂质之后,再将水用极小的火缓缓加热,等水蒸发后,取剩下的白色晶状物即可。”

“诺!”

刘闪说罢,又指着一个运送矿石过来的独轮车,饶有兴趣地说道:“这车甚是精巧!不知是何人所做?”

“禀陛下,此乃“木牛流马”,乃诸葛丞相所做,在栈道或崎岖的小道上运送粮草,甚是方便!”

“卧槽!这分明就是独轮车嘛!”刘闪心里嘀咕着:“罗贯中那家伙,写书的时候肯定喝醉了,或者他没见过世面,竟然将独轮车写得神乎其神!简直在误导后世的吃瓜群众!”

……

秭归。

“大将军,陆逊已经按照约定,将十五万斛粮草足量送到!”

“他还挺听话!”姜维冷冷地笑着,然后说道:“传令:严守秭归、巴东二城,勿让吴兵有机可趁!”

“诺!”

“外面……何事喧哗?”

“大将军,陆逊又带着兵马来到城下。”

“不理他!”

“诺。”

又一日。

陆逊再次来到城下打问,姜维仍以未接到圣旨为由拒绝撤兵,陆逊咬咬牙,真想拼了自己手上的十万吴兵,誓将姜维碎尸万段。

“圣旨到!大将军姜维接旨!”

城头众将急忙下跪听旨,陆逊见步骘和宣旨内侍一同到来,心头顿时舒畅了很多,似乎天也宽了,地也阔了。唯独姜维,一如既往地令人厌恶。

“告曰:今天下三分,魏强而汉吴弱,联吴抗曹,方为上策;今,汉吴两国,盟约已立,往日恩怨,皆已消弥;将军姜维,即刻撤回,秭归、巴东、巫县不得驻军,交还吴国,不得有误!”

“臣姜维,接旨,谢恩!”

“姜维!如今,你想要的圣旨已到,你还有什么话说?立刻撤兵,滚回永安去吧!哈哈哈!”

陆逊大笑道,心中暗喜:只要你一离开城池坚固的秭归,我的十万大军,就是用脚踩也能踩死你!你休想有命回到永安城!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姜维起身,接过圣旨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哈哈大笑道:“陆丞相,我在巫县并兵将驻守,无需办理交割手续,你现在就可以领兵前往,恕本将不便相送,哈哈哈!”

“姜维!你这是何意?”步骘不可置信地盯着姜维,惊恐地说道:“你家陛下的圣旨,写得非常明白:秭归、巴东、巫县不得驻军,交还吴国,难道你敢抗旨?”

“步丞相,此言差矣!”姜维呵呵笑道:“我姜维蒙陛下恩典,方能升任大将军之职,定当忠于陛下,尽心报效!如今,陛下命我驻守秭归、巴东二城,将巫县交给吴国,我身为臣子,岂敢违令不遵?”

步骘满头的雾水,姜维上前几步,指着圣旨说道:“步丞相,你看,圣旨写得非常明白:圣旨到日,即刻撤回秭归、巴东,巫县不得驻军,交还吴国,不得有误!”

“你……姜维……你这分明是狡辩!你这是抗旨!我……我……”年迈的步骘可能太过激动,怒火攻心,两眼一翻就要晕倒,幸好被几名蜀兵扶住。

姜维仍旧哈哈大笑,命兵士把步骘送到城下,交给陆逊后说道:“陆丞相,你家步丞相身子太弱,遇事爱钻牛角尖,待他转醒之后,还请多加开导!哈哈哈!”

刚才的圣旨,陆逊也听得清清楚楚,奈何这个时代没有标点符号,一段很长的文字中间没有断句,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断句,字虽未变,意思却大不相同,姜维正是钻了这个空子。

陆逊咬牙切齿地瞪着姜维,恨恨地喝道:“姜维!你给本相听着!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笔账,我陆逊记下了!早晚会跟你算清楚!”

“陆丞相,如今,我大汉与吴国已经缔结盟好,千万不可因为个人恩怨,而坏了两国之间的邦交啊……”姜维云淡风轻地说道,陆逊气愤地拂袖而去。

吴国的三座营寨仍在五里之外,姜维仗着秭归城坚固的城防毫不畏惧,现在城中粮草极为充足,姜维更加有恃无恐,笑呵呵地盯着离去的陆逊,不屑地冷哼一声,根本没把陆逊剩下的八万大军放在眼里。

……

成都。

这段时间已经步入冬季,成都异常地寒冷,刘闪仍在怀念着温暖的被窝,很不习惯半夜就起来上早朝。

“诸位爱卿,朕以为……啊……啊切……”刘闪打了个喷嚏,哆嗦着说道:“朕以为,每日刚到卯时就上朝,实在太冷……朕觉得,将早朝时间改到辰时正点,诸位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臣无异议!”

“陛下英明!”

刘闪满意地看着一脸倦容的众臣,没想到这项旧制的改革,竟然获得大臣们的一致赞同,没有半点反对之声。

“陛下,听闻姜维接到圣旨,却拒不撤兵。臣以为,姜维抗旨的行为,必会对两国联盟造成的破坏!臣建议,陛下应当再发圣旨,召回姜维,严加查办……”

“啊……啊……啊切……”刘闪抹抹鼻子,未置可否。

众臣见刘闪并无召回姜维之意,也没让姜维撤出秭归、巴东之意,于是不再提此事。

“陛下!”少府杜致上前一步,谨慎地说道:“陛下,府库很快就要亏空,臣建议,缩减或取消耗资极大的宫廷织坊、大型砖窑和兵工厂,以节省支出的资金!”

“哦?”刘闪狐疑地问道:“不就征招了几个织女,砖窑也就征招了一些百姓,我大汉的府库,难道连这点钱也没有?”

“陛下,自东织、西织独立出少府之后,已经征招了五百多个织女,泯江的大型砖窑也征招了一千多个百姓;前段时间,又升任了很多文武大臣,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铢钱。今,府库已经入不敷出。臣估计,下个月的官员俸禄,恐怕都难以足额发放。”

“啊?”刘闪不可置信地说道:“我大汉不是有铸币坊么?若是缺钱,铸点铢钱不就行了?”

“陛下……微臣惶恐……”

杜致和众臣解释一番后,刘闪这才明白:皇帝的家里并没有“银行”!皇帝想要做什么,并不是只管开口就行!

原来,皇帝也得想办法“挣钱”!

如今,官员俸禄都不能足额发放,第一次感觉到了大汉朝廷的财政危机!

刘闪自然知道财政危机的可怕,他突然想起自己了解的历史中,曾经有一个王朝就是“穷”死的!

没错,就是“穷”死的!

整个明末时期,明朝政z府都以缺钱著称,特别是崇祯年间,为了应对清军的威胁,从1630年前后军费不断扩张,竟然占了中z央预算的80%!

也正是这一年,西北发生了旱灾,李自成带领饥民揭竿而起,四处抢劫。

在此后的1639-1643年,各地灾害不断,水灾、旱灾和蝗灾接踵而至,明朝廷也拿不出足够的银子和粮食去赈灾,以至于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当时,崇祯皇帝也想拼命拯救即将倾倒的明王朝,然而,他已经无能为力!到了1644年初,明朝廷已欠军饷数百万两,南方来的税款却只有几万两,国家粮仓已经空虚。

当京城被李自成包围时,这里的驻军已经五个月未发粮饷,士气涣散,根本无法抵抗叛军!李自成打进彰义门时,也没遇到像样的抵抗!

刘闪想起自己曾站在那棵歪脖子树跟前,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

刘闪也知道,崇祯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是过于刚愎自用。面对财政危机时,他采取了不当的“开源节流”方法。

崇祯皇帝的“开源”,无非就是增加税收。但是,这只会让百姓更加困苦,甚至背井离乡,以致盗匪猖獗,叛乱四起。

另一方面,崇祯的“节流”,就是对过多的公务员裁员分流,尤其是裁减基层的驿站成员,却没有裁减皇室奢侈的生活支出。

因此,这样的政策,只能更加壮大反叛军队的实力。

“不行!朕新办的宫廷织纺、大型砖窑和兵工厂,绝不能裁撤!”刘闪坚决地说道。

“陛下,这几项的支出实在太大!”杜致犹豫着说道:“陛下,若不裁撤这几个机构,那……只能恢复以往的赋税……”

“不行!朕怎能出尔反尔?降低赋税的诏书早就传往各郡县,如何能朝令夕改?如此一来,百姓必会怨声载道!”

“那……陛下……”

刘闪暂时想不到“开源”的办法,那就只能从“节流”入手,尽量缩减各项开支。

然而,已经升任的官员不可能再“降任”,也不可能削减他们的俸禄,更不能削减十万军队的粮饷!

无奈之下,刘闪将目光放在了自己的后宫。

“这样吧!除吴太后和宫里的姜维家属之外,朕的膳食、各级嫔妃的膳食,统一改为早晚两道菜,午膳四道菜;不需要采购珍稀菜品,用市场上能买到的常见食材就行。”

“陛下……这……”

“另外,再裁减宫中内侍、婢女和杂役的数量,除吴太后和姜维家属居住的清雅殿之外,所有嫔妃的婢女都减至两个,这也能降低一些支出。”

“陛下!陛下乃万金之躯,岂能……”

“陛下!若要削减宫中支出,臣愿降俸一半!”

“陛下,臣亦请降俸一半,请陛下恩准!”

刘闪满意地点点头,孟光却说道:“陛下,缩减宫内支出,降低官员俸禄,确实能省出一些铢钱。不过,这只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

“孟光!你说什么?”

“孟光!你岂能对陛下无礼?”

“罢了!”刘闪注意到孟光脸上诡异的笑容,当即宣布散朝,然后说道:“大司农,请立刻到宣室殿一叙!”

“诺!”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又有所不同。

魏延身为蜀国上将,战场上取得人头无数,自然不愿被杨仪呼来唤去,于是抢先一步退入汉中。他想到杨仪经常在丞相面前搬弄是非,使得自己不受丞相的重用,心头顿时气愤不已。

魏延突然心生一计,命人烧掉部分栈道,阻止杨仪的兵马及时撤回汉中,同时抢先向成都上表诬其谋反,此计定能光明正大地除掉杨仪!

杨仪与魏延本就不睦,他得知魏延不听自己的指挥,并且阻断自己的归路,于是大发雷霆,向随行兵将称魏延谋反,同时也向成都上表称魏延谋反。

在姜维的建议下,杨仪率军从槎山小道绕过那截被烧掉的栈道,这才顺利来到汉中城下。

汉中城下,杨仪指着魏延大喝道:“魏延匹夫!你不听军令,烧绝栈道,这是谋反!”

魏延大笑道:“我乃大汉的上将,只听命于丞相和圣上,轮不到你这小小的长史对我指手划脚!”

“魏延!由你断后,这是丞相的遗命!你不服丞相之命就是谋反!”杨仪喝道。

“丞相遗命?”魏延疑惑地盯着杨仪,略一沉思后大声叫道:“杨仪!本将忍你很久了!你少拿丞相来压我!”

“魏延不听军令,意图谋反!来人!马上杀入汉中,取下反贼魏延之首级!”杨仪大喝道。

“慢着!圣旨到!刀下留人!”

众多兵将本来就在犹豫中,忽听闻圣旨到来,急忙跪下听旨,几名宿卫军手托圣旨,向宠高声念道:

“告曰:征西将军魏延,文韬武略,屡立战功,现,升任为左将军;升任马岱为征东将军、王z平为征西将军;令:魏延为主将,马岱、王z平为副将,领兵2万镇守汉中咽喉。任何人等,不得有违!”

魏延回首自己的大半生,除了先皇刘备赏识自己之外,几乎所有人都不待见自己!由于杨仪经常在丞相面前搬弄是非,害得自己经常被诸葛亮“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因此常感生不逢时。

如今陛下突加封赏并以重任相托,魏延心头顿时大喜,急忙跪地拜服:“陛下圣恩!臣当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马岱、王z平也有升任,他们心有不解却不敢多疑,当即表示遵从圣旨。

“不可能!魏延不听军令,烧绝栈道,阻我归路,此乃谋反,理应处死,何故升任?向宠!你身为中部督,为何假传圣旨?”杨仪大怒道。

“这是陛下的旨意!杨长史若是不信,可与众将查看圣旨之真伪!”向宠厉声喝道。

朝中向来由诸葛丞相主持军务和政务,陛下从来不问军中之事,如今突然对魏延加以封赏,并且委以重任,这事谁也不会轻易相信!

吴懿、吴班、张翼、廖化、张嶷和王z平等人皆上前验证,确认圣旨为真,纷纷表示遵从圣上旨意。

“向将军,陛下圣旨何时所发?”杨仪问道。

“昨日辰时所发!”向宠据实回答。

“这就对了!按行程来看,魏延反叛的奏表午时才能送到宫中。”杨仪笑道:“向将军,陛下让你过来时,是否知道魏延反叛的消息?”

“陛下未曾明言!”

“我杨仪身为丞相府长史,丞相临终将蜀中大事尽皆托付于我,绝不能让这魏延继续猖狂!”杨仪大声喝道:“给我杀!就算战至一兵一卒,务必诛杀魏延反贼!”

“大胆杨仪!你敢抗旨乎?”向宠拔剑怒斥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给我杀!”

几名士兵缓缓向前几步,他们身后数百名士兵也在蠢蠢欲动,向宠厉声喝道:“抗旨者死!”

向宠毫不犹豫地挥剑将冲在最前面的2名士卒斩杀,几名宿卫兵已将杨仪五花大绑,众兵卒再也不敢上前一步。

“圣旨到!”一骑快马火速赶来,口中大呼道:“奉义将军姜维,接旨!”

众兵将闻圣旨又到,急忙下跪。

“告曰:奉义将军姜维,升任卫将军之职。令姜维为主将,高翔、吴班为副将,引兵5000,火速救援永安城。即刻出发,不得有误!”

“臣,姜维接旨,谢恩!”

“我反对!”杨仪大怒道:“姜维何德何能?为何升任卫将军?”

“杨长史,末将只是奉命宣旨。你若有疑问,可回蜀中面见圣上!”

“昏君!昏君!”杨仪大怒,无奈被捆于马上动弹不得。

姜维、吴班和高翔率兵火速起程,一众文武官员率十万北伐士卒,扶诸葛亮灵柩继续返回成都。

魏延、马岱、王z平率部进入汉中后,向宠依照刘闪的话问道:“魏将军,可知汉中之重要否?”

“汉中乃是连接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的战略要地,进可取凉州、关中之地,退则是益州的门户。”魏延拱手说道:“向将军,请代我转告陛下,臣愿以全家性命做保,汉中绝不会有失!”

向宠继续问道:“陛下还想问魏将军,如何力保汉中不失?”

魏延毫不犹豫地说道:“汉中有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陈仓道四条路线可通往关中,这些皆是易守难攻之地。我只守不攻,本部兵马即可确保万无一失。陛下信我魏延,并拨马、王二将及2万兵士相助,就算魏军长了翅膀,他们也休想攻取汉中!”

“好!魏将军,陛下托我转告你:如果你能保汉中三年不失,可封骠骑大将军之职!”

“谢主隆恩!”魏延感激涕零,再次拜服。

……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z宵。

春z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黄晧催促一次后再也没来打扰,张贵人几番催促之后,刘禅才恋恋不舍地起身。

刘禅其实跟刘闪的年龄相同,都是27岁,然而刘禅的身体已被酒色掏空。想起昨夜的春z宵一刻,刘闪简直对自己的身体失望至极!

昨日那个内侍所说的“10年前”,也就是说刘禅在17岁或更小的年纪就开始了妻妾成群的生活。

刘闪对自己借用的这副中看不中用的身体极不满意,未吃早膳就画了几张图纸,让黄晧命人打造。

然而,如此简单的图纸黄晧却看不懂!

刘闪这才想到,阿拉伯数字在13世纪以后才传入中土,在这之前,用的是一种名为“算筹”的古老数字。

无奈之下,刘闪用了很多时间,终于将单杠、双杆以及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健身运动的辅助设施,所需要的尺寸完全交待清楚。

这个时代的通讯、交通完全不能跟一千多年后相比,估计诸葛亮的灵柩还得两三天才能送回成都。

刘闪极不愿做个逐渐丢失城池的亡国之君,心里一直担心着永安城的军情,可是身在成都又毫无办法。按照最快的行军速度一路强行军,就算抄近道,姜维的援军至少还需2日才能到达。

如果吴国发难,如果巩志能以4000人坚守2日,只要姜维能在城破之前到达永安,凭他的军事才能,给他的5000兵卒足以保证永安城不失。

然而,巩志能坚守2日吗?

邓芝和蒋琬都向刘闪建议,委派右中郎将宗预出使吴国探听虚实,刘闪自然应允。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