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陈安冯青山的现代都市小说《四合院:一心搞科技,却要我修仙最新全文》,由网络作家“仰望星空的青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四合院:一心搞科技,却要我修仙最新全文》,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陈安冯青山,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仰望星空的青牛”,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料显示,陈安同志是提前半年转正的,转正后定级为10级研究实习员。去年他同时通过了9级助理研究员和9级工程师的考核升级。”此时,杨厂长接过话茬,目光转向郑副厂长:“老郑,我听说陈安是陈总工家的孩子?你平常和陈总工比较熟悉,他有没有提起过这个孩子?”......
《四合院:一心搞科技,却要我修仙最新全文》精彩片段
陈安现在的心绪颇为复杂,他暗自嘀咕,父母怎会如此心急,连一天的时间都不愿多等,就匆匆将年幼的弟弟妹妹独自留在家中。
要知道,他们现在的新家地址可是在南锣鼓巷95号附1院。
南锣鼓巷95号??!!
没错,就是剧情中的四合院!
满院“禽兽”的那个!
这是父亲陈海调入轧钢厂后,新购置的一个小型三合院,刚搬进去不久。
陈安刚知道时,也是一阵头大,父母买房怎么选在这里了?
此刻,陈安有些担忧家中的弟弟妹妹。
尤其是想到两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要独自面对院中那些所谓“道德楷模”的众禽们,他的心便难以平静。
这些邻居的品行,父母或许不甚了解,但陈安却心知肚明。
若是他们趁家中无大人之际闹出什么幺蛾子,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特别是妹妹林惜,她并不是陈安的亲妹妹,而是父亲一个老战友的女儿。
两年前,因为家中变故,她被父亲带回了家中,如今才14岁了,年纪尚小,陈安担心她会受到四合院那帮禽兽的欺凌。
正当思绪万千之际,“滴——”的一声长鸣划破了空气,绿皮火车缓缓驶入了站台,稳稳停下。
陈安迅速提起行李和藤箱,脚步匆匆地迈向车门。
尽管是卧铺车厢,但炎热的天气和车厢内的异味仍让他彻夜难眠。
此刻走出火车,他才感觉空气都变得清新了许多。
站在火车站外,陈安环顾四周,他这几年很少回到四九城,城市的变化可以说得上是翻天覆地。
眼前的四九城已非往昔模样,城市的发展如同脱缰野马,日新月异。
四周的建筑焕然一新,显然是经过了大量的城市改造。
道路拓宽了,新建了不少商业建筑,整个城市都焕发着勃勃生机。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变化中,四九城依然保留着时代特色。
围墙上各种各样的标语,透露出浓厚的红色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就是六十年代的四九城,独特而充满魅力。
“嘀嘀!”声响起,一辆吉普车停在了陈安面前。
陈安仔细一看,却是一辆本该在三年后才定型生产的北京吉普车212。
在这个已经发生变异的影视世界里,此类时空错位的景象,陈安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现在即便有人哪天拿着台大哥大,陈安也只会淡然一笑,不以为奇。
车门轻启,一位二十岁出头的青年男子走出驾驶室,他步伐稳健,径直走向陈安,礼貌地询问道:
“同志,您好!请问您是来自山城,新调来的陈安同志吗?”
陈安微微一愣,随即应道:“我是陈安,请问您是?”
青年连忙自我介绍:“您好,陈安同志,我是红星轧钢厂总务科的驾驶员张岩。
李副厂长得知你今天抵达四九城报到,担心你对新环境不熟悉,特地指派我前来接您前往厂里。
能否请你出示一下证件,以便我确认身份?”
陈安闻言,从口袋中取出证件,递给了张岩,同时笑着说道:
“当然可以,这是我的证件。张同志,你工作可真细心谨慎。”
张岩仔细核对证件无误后,将证件归还给陈安,并热情地提议:
“没问题了,我帮你把行李放到车上吧。”
陈安感激地摇了摇头,婉拒了他的好意:“不用了,我自己来就好。”
说罢,他麻利地将行李安置在吉普车的后排座位上,随后拉开车门,坐进了副驾驶的位置。
随着张岩启动引擎,吉普车缓缓驶向红星轧钢厂方向。
车内,陈安的好奇心被这辆不同寻常的座驾所吸引,他忍不住问道:
“这是一辆北京吉普车212?它什么时候开始量产的?”
张岩闻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您对这车也感兴趣啊?没错,是北京212,已经成功量产三年了,是京城汽车制造厂的骄傲。
它的诞生,不仅满足了军队的需求,更因其卓越的性能和实用性,被各大单位选为公务用车。
前年产量就突破了五千辆大关,去年更是达到了1万辆。
听说,今年还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呢。
这车之所以能进咱们厂,就是因为去年厂里的钢材产量达到13万吨,突破了部里要求的年产10万吨的指标,部里奖励了4个购车指标。
每台车要2万块呢,价格不菲,不过,绝对物有所值。”
他继续兴奋地介绍道:
“这车采用可拆卸软顶设计,让它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中游刃有余;前后硬轴钢板弹簧悬架,加上短轴距和离地高,更赋予了它无与伦比的越野能力。
……”
张岩的介绍中充满了对这款车的热爱和自豪,陈安也听得入神,不时点头回应。
两人一路交谈,车窗外的风景仿佛都成了陪衬。
......
与此同时,红星轧钢厂机关办公楼三楼的小会议室里,气氛紧张。
一场紧急的碰头会正在召开。
会议室内,姚书记、杨厂长、李副厂长、郑副厂长以及党委办主任冯青山五位核心成员围坐一堂。
姚书记率先打破沉默,开门见山:
“各位,现在叫大家过来开这个会,主要就是讨论,东北支援技术干部陈安同志的职务安排。
青山,陈安同志今天就要报到了,你们党委办负责干部人事工作,对于他的职务安排,还没有具体的建议吗?”
冯青山闻言,脸上露出一丝为难,回答道:
“姚书记,时间确实太紧张了。我们上周六才正式接到调令,而陈安的详细履历资料本周三才收到。
今天是周六,其他的人事资料还没收到,我们对他的情况还不够了解。所以,还给不出具体的建议。”
姚书记听后,立刻指示道:“那你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陈安同志的情况。”
冯青山点点头,开始介绍:
“陈安,41年生人,今年22岁。拥有研究生学历,毕业于知名学府沈州大学,本科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冶金工程专业。
59年入党,6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山钢公司研究院工作,迅速成长为该院的青年技术骨干。
调动前,他已经通过9级助理研究员和9级机械工程师的考核升级,享受行政18级正科级待遇。
因此次支援建设,调入红星轧钢厂工作,部里为了表彰其精神,按惯例将待遇提升1级,享受行政17级正科级待遇。”
随着冯青山的介绍,会议室内的气氛逐渐变得复杂。
李副厂长率先提出疑问,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61年毕业,那岂不是工作时间还不到2年?
按常理,大学生第一年是见习期,怎么这么快就行政18级了?而且现在就享受行政17级待遇?”
冯青山迅速翻阅了手中资料,解释道:
“根据资料显示,陈安同志是提前半年转正的,转正后定级为10级研究实习员。
去年他同时通过了9级助理研究员和9级工程师的考核升级。”
此时,杨厂长接过话茬,目光转向郑副厂长:
“老郑,我听说陈安是陈总工家的孩子?你平常和陈总工比较熟悉,他有没有提起过这个孩子?”
郑副厂长眉头微蹙,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回答道:
“陈总工确实提起过,但他调走得比较匆忙,具体情况我并不是很清楚。
不过,我更相信山钢研究院的实力,陈安能在那里迅速崭露头角,晋升为技术骨干。这足以证明他的实力绝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9级。”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轻微的议论声,氛围略显嘈杂。
“好了,各位,我们回归正题。”
姚书记轻轻敲了敲桌面,声音沉稳有力,“关于工作的问题,我们不应被其他因素所干扰。
别忘了,我们大家都是从革命战争中走过来的,那时候,20多岁的师长、军长比比皆是!
年龄和资历从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尺,技术岗位更是如此,我们看重的是真才实学。
现在,我们讨论的是陈安职务安排的问题。人家大老远从东北赶来支援,我们绝不能浪费这样的人才。
老杨、老李、老郑,你们的意见呢?”
李副厂长立刻接过话茬,态度鲜明地表示:
“我完全赞同姚书记的观点。提拔年轻干部到关键岗位,是我党一贯的优良传统,也是对青年力量的充分信任。
就像元老所说,世界是年轻人的,这也充分说明了青年一代的重要性,他们的活力和创新精神是我们不可或缺的。
从陈安的履历上看,陈安在机械和冶金领域的造诣有目共睹。
结合我厂的实际情况,我建议任命他为技术科或设备科的副科长,给予他更多的发挥空间。”
杨厂长则从实践角度出发,提出了审慎的考量:
“陈安确实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同志,能力突出,是一个十分优秀难得的人才,但我们也要考虑到他的工作经历。
他才入党不过四年,工作还不满两年时间,经验尚浅,之前也未曾担任过领导职务。
技术科和设备科作为我们厂的核心技术部门,对领导者的能力和威信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职务安排上,我持谨慎态度,担心过快的晋升,可能会给他带来不必要的压力,甚至影响团队士气。
而且,待遇是待遇,职务是职务,我认为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不要忘了,我们厂内也有两位经验丰富的老资格技术人员,
一个老孙,五十多岁了,9级工程师,享受行政18级正科级待遇,
一个老张,四十多岁了,10级技术员,享受行政19级副科级待遇,
他们一直默默奉献,没有担任领导职务,但他们的贡献不容忽视。
还有,现在我们厂各科室,除了生产部门,都没有配置副职。
因此,我认为在职务安排上,我们需要慎重考虑,既要激励青年才俊,也要维护团队的和谐和士气。”
姚书记轻轻点头,转向郑副厂长,询问道:“老郑,你的看法呢?”
郑副厂长沉吟片刻,缓缓说道:
“我是技术出身,我谈谈我的看法,技术工作更注重的是实际能力和技术贡献。
在我看来,陈安在技术领域具备出色的能力和潜力。
至于他能否胜任领导职务,我认为应在实践中边考察边培养。
在技术领域,我们应当勇于打破常规,给予年轻人更多舞台,
唯有如此,技术团队方能持续焕发活力,保持创新不竭。”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和凝重,谁也没有想到在陈安职务安排上会出现如此大的分歧。
这时,冯青山轻抚额间细汗,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打破了会议室的沉寂:
“姚书记,我刚刚整理资料时,意外发现了发现一个新情况。
陈安在4月24日英勇救人,不幸左手臂骨折,目前仍处于工伤休养阶段。
这个情况我之前没有注意到,实在抱歉。”
姚书记闻言,长舒了一口气,随即目光严肃地转向冯青山:
“青山啊,你可是老政工了,这次怎么会遗漏了这么关键的信息?
不过,既然陈安还在休养期,我们不用这么急着讨论他的职务安排。
按照常规,骨折休养需要三个月,现在还有一个多月时间。
既然陈安今天来报到了,我们先关注其恢复情况,待其康复后再作定夺。
在此期间,就由党委办暂时负责陈安的日常管理,今日议题暂且搁置,待日后重议。
好了,散会吧。”
言毕,姚书记率先起身,步伐稳健地离开了会议室。
其他人也各自怀揣着不同的思绪,缓缓散去。
......
这个年代,路上的车辆还不多,吉普车在路上畅通无阻,很快就抵达了红星轧钢厂。
轧钢厂位于东直门外,占据了东直门外大街路北的一大片区域,工厂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碌着。
吉普车在轧钢厂南门稍作停留,张岩向门口持枪站岗的门卫报备后,便直接驶进了大门。
车子在一栋三层青砖外墙的办公楼前停下。
这时,接到门卫电话的党委办主任冯青山,已经和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干部,在办公楼门口等着了。
陈安刚下车,便见一位身着中山装、气质沉稳的中年男士面带微笑,大步流星地迎了上来。
张岩立即上前,恭敬地问候:“冯主任好!”
陈安也紧随其后,礼貌地打了声招呼:“冯主任好!”
冯青山热情地回应道:
“你好你好,陈安同志,我是厂党委办公室主任冯青山,负责咱们厂干部的人事工作。
这位是党委办干部股股长曹远征,你们认识一下,一会儿你的人事手续就交给他办理。”
面对如此热情的接待,陈安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惊讶,连忙回应道:
“冯主任您好,我是陈安,非常荣幸能加入红星轧钢厂这个大家庭。曹股长,您好!”
冯青山主任爽朗一笑,继续说道:
“哈哈,自从接到上级的通知,说你要来我们轧钢厂,我就一直盼着陈安同志的到来,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
说完,他注意到周围进出办公楼的职工,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便提议道:
“我们不如先进去聊吧,别在这里打扰大家工作了。”
“好的。”
陈安点头应允,正准备提起行李,冯青山见状连忙阻止道:
“行李先放在这里吧,一会儿让小张帮你一起送回家。”
“真是太感谢了,冯主任。”
陈安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连忙向冯青山道谢。
随后,陈安先跟张岩招呼了一声,便紧随冯青山和曹远征的身后,走进了办公楼。
三人步入冯青山办公室,宽敞明亮的房间里摆放着几盆绿植,给这个严肃的场合增添了几分生机。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寻景说屋》书号【224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