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全本小说推荐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

全本小说推荐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

花期迟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中的人物李佳音陶红英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穿越重生,“花期迟迟”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内容概括:和气。听说李家总共三房,还有李老二这样能写会算的,他倒是很高兴,二话不说就同意李家落户。李老太塞给他一块儿碎银,他犹豫了一下也收了,然后带着他们去村里转悠。一连看了好几个空置的院子,李老太都不甚满意。直到走到村子东北边,有一处靠着山脚儿建的大院子。这院子正房五间,左右厢房各三间,还带有两个小耳房,做饭的灶间,样样俱全。......

主角:李佳音陶红英   更新:2024-05-13 22:3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佳音陶红英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本小说推荐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由网络作家“花期迟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中的人物李佳音陶红英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穿越重生,“花期迟迟”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内容概括:和气。听说李家总共三房,还有李老二这样能写会算的,他倒是很高兴,二话不说就同意李家落户。李老太塞给他一块儿碎银,他犹豫了一下也收了,然后带着他们去村里转悠。一连看了好几个空置的院子,李老太都不甚满意。直到走到村子东北边,有一处靠着山脚儿建的大院子。这院子正房五间,左右厢房各三间,还带有两个小耳房,做饭的灶间,样样俱全。......

《全本小说推荐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精彩片段


“都好好歇歇吧,明天咱们去周围看看,最好找个落脚的地方。这里再差,也比塞外好很多,起码不用怕晚上睡觉被蛮人割了脑袋。”

李老太用拨浪鼓哄着孙女,开口安慰儿孙几句。

李老二等人听得心酸,不想让老娘伤心之下,还要为他们费心,于是赶紧纷纷表决心。

“娘说的对,咱们一家子在一起,怎么都比在塞外活得好。”

“就是,刘镖头还让我去镖局呢,多一份儿工钱,家里肯定好过。”

李老太静静听着,轻轻拍着孙女,背过众人,眼泪才轻轻掉下来,打湿了佳音的襁褓…

第二天一早,李家人也没做饭。

李老二兄弟几个在四周转悠看看,李老太就抱了佳音去寻人打听消息。

有户人家院里晾着女子衣衫,烟囱也早早冒了烟儿,她就去敲门。

开门的是个妇人,瞧着三十岁左右。

她见李老太上了年岁,抱了个婴孩儿,语气就很是和缓,“老嫂子,您有什么事吗?”

李老太看妇人很好相处的模样,心里松了口气,这才笑着说。

“妹子,我和孙女路过你们村子,口渴了,想讨口水喝。”

妇人闻言,赶忙“哎”了一声,回身就去屋里用碗舀了水,端给李老太。

李老太哄着佳音喝了两口,那妇人一个劲儿盯着佳音瞧,眼里满是怜爱。

佳音看出妇人喜欢孩子,也毫不吝啬自己的笑容,冲着妇人吐舌头,摇脑袋,惹得妇人一直笑。

“妹子,我跟你打听打听,这村子里有没有什么能住人的地方啊?我们一家子大老远来投奔亲戚,结果亲戚没了,我们回不去,想着在这附近寻个地方落脚。”

李老太将碗还给妇人,随口问了一句。

妇人一听这话,心里可怜李老太,加上佳音实在可爱得紧。

她也没藏着掖着,拉着李老太坐在门口石墩上,唠家常似的,把自己知道的那点儿事都跟李老太说了。

原来这村子最开始是有名字的叫清水村,村子依山傍水,曾经也是兴旺的好地方。

可多年前战乱,村子里的人逃的逃,死的死,就没剩几户人家了。

再后来朝廷稳定下来,不少当年打仗受伤的兵卒被分到这里落了户。

朝廷照例每月发些铜钱算补偿,剩下的就不再管了。

伤兵们大多又没儿没女,陆续过世后,村子里的人口就只减不增,越发冷清。

更惨的是,前年这里又闹了蝗灾,去年又发洪水,死了不少人。

附近村子有人传闲话,都说清水村是受了诅咒的。

说那些伤兵带着战场上的煞气,让清水村也跟着遭了殃。

这样一来,就更没人往这边来了。

所以,村里不少的空院子和田地没了主,都被县衙收回去了。

妇人说得有些口干舌燥,倒也热心肠,给李老太出主意。

“老姐姐,你们要是想落户也不难。南头第一家,门口有棵柳树的就是村长家,你们去跟他说,他肯定能帮你们。”

李老太赶忙道谢,临要走的时候,看到妇人眼神殷切的看着佳音,便抱着佳音凑近了妇人。

“妞妞,快谢谢这个婶婶。”李老太逗弄着佳音。

佳音十分配合,大眼睛看着妇人,笑得露出两排秃秃的牙齿,还伸手去摸了摸她的脸。

妇人鼻子一酸,眼眶瞬间就红了,但脸上却是笑着的。

“这娃娃真好看,俺家丫头要是活着,肯定也这样。”

这也是个苦命人!

李老太心里叹气,又闲话几句就回去了

一路上,祖孙俩都在琢磨。

虽然方才妇人说了许多清水村不好的过往,但仔细琢磨一下,这里对于李家来说,倒是最合适不过。

住户多是伤兵,民风彪悍,但也少了很多邻里算计。

而且依山傍水,土壤肥沃,离县城又近,离京都也不过二百里的路程,来回只需半个月。

至于旁人传言的什么诅咒……

佳音笑的淌口水,有她这个小福星在,还用怕什么诅咒吗?

李老太听着孙女咯咯笑,不由凑上去轻轻亲亲她的小脸蛋,问道,“福妞儿喜不喜欢这里呀?”

佳音立刻拍了两下小手,“啊嗯!”

李老太没想到孙女会回应,愣了一下,转而就笑了起来。

“好嘞,就听咱们福妞儿的!”

回了大树下,李老太喊了儿子们商量妥当,李老太就带了李老二直接去了村长家。

不出所料,村长一脸凶相,瞧着就是上过战场的,但他说话却很和气。

听说李家总共三房,还有李老二这样能写会算的,他倒是很高兴,二话不说就同意李家落户。

李老太塞给他一块儿碎银,他犹豫了一下也收了,然后带着他们去村里转悠。

一连看了好几个空置的院子,李老太都不甚满意。

直到走到村子东北边,有一处靠着山脚儿建的大院子。

这院子正房五间,左右厢房各三间,还带有两个小耳房,做饭的灶间,样样俱全。

院子后边有菜园,侧边盖了猪圈和鸡架、茅厕,显见修建时候,用了不少心思。

最重要的是,院子后边还有十亩地,开荒出来十几年了,是上好的良田,只不过这两年好似没种,荒废许多。

“这个院子真是不错,村长,我们就买这个院子了。后边的田地,若是能一起买就更好了。”

李老太当即拍板,定了下来。

村子不知想到了什么,有些怔愣,回过神儿的时候,再次仔细打量李家人,这才点了头。

“行,这院子和田地是我一个老兄弟的,他没有儿女,早早过世了。房契和地契都在我那里,如今我做主,一百两都卖给你们了。银子留下,正好年年给他准备点儿祭品。”

李老太听得这话,赶紧说道。

“等我们安顿下来,村长帮忙指个路,我们也去拜一拜。”

村长听得这话脸色更好,“那走吧,院子和田地落在谁名下?我带你们去县衙落户,交接一下房契地契。”

李老太留了家里人拾掇院子,她带了李老四,揣着银票,同村长进了县城。

过户和落户都很顺利,不过一个时辰,两张薄薄的契纸就放在了李老太手里。

那么大的一个院子,加上十亩地,竟然只用了一百两。

这价格别说是在离京都这么近的地方,就是在塞外那边,也绝对买不来。

李老太越想越满意,终于露了笑脸。

至此,李家人要在清水村重新扎根活命了。


两百里的路程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

李家跟着镖队走了六七日,终于在一个下午抵达了俊阳县。

分别时,刘镖头执意不要那十两银子。一直说着要同李家结个善缘,以后常走动。

他更希望李老四以后进镖局,一起跑生意。

李家无法,只能收了银子,想着以后有机会再把这人情还了。

雇了两辆马车,一家人在日落之前,赶到了舅爷刘根儿居住的小山村。

小村子很是安静,这会儿已经没有谁家的烟筒冒烟儿,灯火更是少的可怜。

李老太想着以前写信时候,弟弟说过的话,寻到了村口的第二家门前。

这一家是土坯围起来的院墙和房子,房顶铺着一层茅草。

院门只用树枝绑成,房子只有两三间房,瞧着很是穷苦破败。

李老太见了,心里隐隐担心,拍着院门喊着,“刘根儿啊,来开门呐,我是你姐啊。”

但好一会儿里面都没人应,陶红英几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神色里带了几分忧虑。

“来了!谁呀?大晚上的不让人睡觉了!”

终于,屋门被推开,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一个头发随意挽在脑后的干瘦女人走了出来。

看到门口站了这么多人,女人原本不满的神色当即僵住。

她连连退了几步,面上带了警惕,“你们找谁啊?”

“我是刘根儿的姐姐,早年嫁到塞外去了。前段时间我们家那边闹了兵患,我带着家人来投奔…”

李老太应声,说的仔细。

女人闻言,琢磨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赶紧说道,“你们等会儿。”

说完,她就扭身进了屋子,很快搀着一个老太太出来。

李老太认出这是刘根儿的媳妇,她的弟媳郭氏。

郭氏比李老太年轻几岁,如今看着却格外衰老。

一张脸皱得跟晾干了的橘子皮似的,看上去身体也不太硬朗。

郭氏走到院门口,这才抬起一双三角眼,打量站在前面的李老太。

“是老姐姐啊,大老远的怎么来我家了,进来说话吧。”

陶氏认出李老太,但语气却颇为冷淡,没有半点见到久违的亲戚的热切。

李老太一腔热血,突然有些凉了。

她想了想,带着儿孙们进了院子。

这会儿屋子里又出来两个汉子和身形胖大的女人。

他们好像刚从被窝里爬起来,揉着眼睛打哈欠,望向李家人的眼神好奇又厌烦。

“弟妹,怎么不见刘根儿啊?”

郭氏听到李老太提起丈夫,面色带了几分复杂,“刘根儿去年就死了。”

“什么?怎么死的?”李老太身形一晃,差点儿摔倒,幸好李老四上前扶了一把。

“前年不是还送信说身体健朗吗?怎么就…”

猝不及防听说弟弟去世,李老太整个人都懵了,强忍眼泪,想要问个清楚明白。

郭氏冷哼一声,没有半分悲痛,反而好像极为怨怼。

“去年夏天暴雨,堤上发了水,本来也冲不到我们这边。刘根儿那个挨千刀儿的,非要去救被水冲走的一个孩子。结果把自己搭里了,扔下我们孤儿寡母在世上受苦。”

说着,她又看向李老太。

刻薄的眼神像刮刀一般,将李老太和其他李家人上上下下刮蹭了一遍。

李老太行事谨慎,下船之前就让家人把孙夫人送的衣服都换下来,穿上了之前的补丁衣服。

再加上这一路上风尘仆仆,他们衣服都脏兮兮的,这会儿看上去很是狼狈。

于是,陶氏的眼神满是嫌弃和失望。

“我爹都死了,你们还来投奔什么?就我们家这样儿,哪里还能收留你们,我们自己的日子还过不下去呢!”

刘根儿的大儿子刘铁柱困得不行,眼见李家也不像有钱的,就开口撵人。

郭氏听了儿子的话,一言不发,显然是认同的。

“我们只是想有个暂时落脚的地方,吃穿什么的不用你们…”

李老二不满他们这个态度,站出来想解释。

但他话没说完,就被另一个汉子打断了。

“骗谁呢?你们这个穷酸样,真住进我家,赖着不走了怎么办?”

刘家的二儿子刘来福也是不满,撇嘴瞪眼睛。

倒是郭氏总算看在死去刘根儿的颜面上,摆手拦了儿子,说道。

“行了行了,你们要是没地儿住,就先住我们这院子里,但进屋就别想了。明个儿天一亮就赶紧走,我们家帮不上你们!”

李老太气得全身都在哆嗦,佳音心疼,极力忍耐才没有把空间里的石头搬出来,扔刘家房子上!

自私自利,忘恩负义!

这样的人家,她宁可让李家人睡在街边,也不想跟他们有什么牵扯。

她伸出小手扯了奶奶一下,咿呀了两声。

刘来福站的近,听见动静就抻头看了一眼,于是更加嫌弃。

“穷的都四处逃荒了,还生这么多小崽子!”

李老四听得大怒,上手就要抓刘来福。

刘来福倒也滑溜,吓得赶紧躲在郭氏身后。

“怎么着?不收留你们,你们就要打人了?来呀,你打呀!有能耐打死我们一家人,把我们家占了!”

一直沉默不语的李老太抬手拉住儿子,“老四,别闹事。”

说罢,她转向郭氏,“弟妹,是我考虑不周。你放心,刘根儿没了,我们两家也就断亲了。我们就是饿死,也不会麻烦你们的。”

郭氏冷哼一声,“那就行,你说的话可不能反悔。”

说完,她带着儿子儿媳回了屋。

院子里一片沉寂。

“娘,他们怎么能这样?前些年舅舅捎信说给儿子娶媳妇,家里拿不出聘礼,您还变卖了自己的嫁妆首饰。咱家更是饿了大半年,给他们凑了银钱捎来!”

李老二气得直喘粗气,“可如今,他们就因为舅舅过世,翻脸不认人了!”

陶红英和赵玉茹等人也是满脸的失望愤慨,唯独吴二狗,站在众人身后,满不在意的看热闹。

李老太长长叹气,把孙女竖着抱在怀里,贴着她软嫩热乎的小脸,心里的寒意才算消散。

“福妞儿,奶奶带你去外面睡觉,不在这里待着,好不好?”李老太轻声问佳音。

佳音咧开小嘴儿,笑着蹭了蹭李老太的脸。

“福妞儿真乖!”李老太终于露出一抹浅淡笑意,扭头带着家人出了院子。

村口有棵几人合抱都圈不住的百年老树,枝繁叶茂,李家人便在那里生了火,暂时落了脚儿。

幸好还是夏末,夜晚也不算寒凉。

但众人心头都是免不得忐忑迷茫,千里迢迢赶奔而来,谁知道是这么个结果。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