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全章节

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全章节

三月含芳菲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是作者“三月含芳菲”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蒋文康蒋靖安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了人才,那是要开祠堂禀告祖宗的。蒋老头更表示,待儿子回村,便要请全村吃流水席。这些事情,现在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蒋家的人忙,却乐在其中。就连端午也只是草草的过了,只待探花郎回家再行庆祝。且说蒋文渊一路顺风顺水,于五月初四这日进了零州府城。在府城里待了两天,拜访了自己今后的上峰,如知府、通判等。初七日一大早便往青州赶,进了青州城已是下午。主仆随意找......

主角:蒋文康蒋靖安   更新:2024-06-04 10:0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蒋文康蒋靖安的现代都市小说《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全章节》,由网络作家“三月含芳菲”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是作者“三月含芳菲”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蒋文康蒋靖安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了人才,那是要开祠堂禀告祖宗的。蒋老头更表示,待儿子回村,便要请全村吃流水席。这些事情,现在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蒋家的人忙,却乐在其中。就连端午也只是草草的过了,只待探花郎回家再行庆祝。且说蒋文渊一路顺风顺水,于五月初四这日进了零州府城。在府城里待了两天,拜访了自己今后的上峰,如知府、通判等。初七日一大早便往青州赶,进了青州城已是下午。主仆随意找......

《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全章节》精彩片段


待陆氏送走了喜报子和看热闹的乡邻,平复了心情,这才想起宝贝女儿让她们给落后院的菜地里儿了。

吓得她着急忙慌的回头去找,刚一转身便看见小女儿坐着角落里,眼神呆滞,嘴里不知吃了什么,糊了满嘴的绿汁。

小奶团子抬起头,睁着葡萄大眼无辜的看着她,嘴边还挂着半条正在扭动的肥虫子。

她能说这是个误会吗?

她看热闹看得正起劲,习惯性的掏冬瓜条塞嘴里。一口咬下去才觉得味儿不对,竟是忘了之前把菜青虫也放兜里了。

这玩意儿吧高蛋白,除了味儿不怎么样,也没别的坏处。

再说,都咬了一半了,再装作害怕吐出去,未免有些骄情,干脆全吃了得了。

于是,陆氏便眼睁睁的看着她可可爱爱软软糯糯的宝贝女儿伸出小舌头,把剩下的半条虫也卷进了嘴里,嚼巴嚼巴咽了下去。

陆氏险些晕过去,巴掌伸出来扬得高高的,倒底没舍得打。

哭笑不得的照她脑门上轻轻戳了一指头:“臭丫头,你怎么什么都吃。也不怕吃出毛病来!”

其实,从前家里困难的时候,也是捉过菜青虫和豆虫当菜的。故

而陆氏也没大当回事,只抱了女儿回屋,仔细的漱了口,洗了脸和手,并嘱咐家里人严禁她乱吃东西,尤其是去菜地里的时候。

蒋文渊高中探花。消息传开,西津渡再次沸腾了,不仅如此,整个青州县都沸腾了。

这可是本朝开国以来,青州举子取得的最好成绩。一时间,探花郎的名字在青州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蒋家也随之水涨船高。

然而更开心事还在后头,没两天陆大舅又传回消息。蒋文渊正在回青州的路上,约摸还有十来天便能到家。

他被授了丛六品的官职,即将接秦县令班,成为青州县的下任县令。而秦县令任期将满,即将调回京城。

当然,这消息陆大舅让蒋家人暂时按住,莫往外传,免得万一事情有变,徒惹出些不必要麻烦。

蒋家人知道事情轻重,自然按下不提,只在私下里偷偷乐。

蒋文渊高中探花。不仅仅是蒋家的大事,也是整个蒋姓氏族、甚至整个西津渡的大事。

按制,西津渡可在村口立一块“进士及第”的牌坊。这牌坊的制式全国统一,由官府出钱修建。

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用以表彰培养出进士的村子,也借此鼓励普通百姓进学。

此外,族中出了人才,那是要开祠堂禀告祖宗的。蒋老头更表示,待儿子回村,便要请全村吃流水席。这些事情,现在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

蒋家的人忙,却乐在其中。就连端午也只是草草的过了,只待探花郎回家再行庆祝。

且说蒋文渊一路顺风顺水,于五月初四这日进了零州府城。在府城里待了两天,拜访了自己今后的上峰,如知府、通判等。

初七日一大早便往青州赶,进了青州城已是下午。主仆随意找了个客栈住下,蒋文渊派了阿平回西津渡报信,自己则马不停蹄的赶往县衙……

五月二十日上午巳时。由两班带刀衙役护送,头戴纱帽,身穿大红官袍,意气风发的蒋文渊,在父老乡亲的欢呼和夹道欢迎下,骑着高头大马在喧天的锣鼓声和爆竹炸起的烟雾中,走进了西津渡,回到了阔别了三个月故乡。


两个儿媳如此大气懂事,老胡氏十分欣慰:“老三媳妇好,你们两个也是极好的。

我的三个儿子能娶了你们这样的媳妇进门,是他们的福气,也是我老蒋家的福气。”

“娘......”能得婆婆一句赞,妯娌两人均是心中欢喜,又都有些不好意思。

婆媳几人收拾好,又盛了碗浓浓的鸡汤,端去陆氏房里。

陆氏白日里睡了一天,此时除了有些疲惫,并不困。

她的傻丈夫蒋文渊,此时正趴在一旁,看着软乎乎的小女儿痴痴的发笑。

见得母亲和两位嫂嫂前来,忙迎上来接过托盘。

胡婆子快一步按住想要下床的三儿媳道:“好好养着,别乱动,可别惊了我的宝贝乖孙女。”

陆氏把已经睡着的孩子抱起来递给婆母:“已经睡着了,娘可要抱抱。”

胡婆子小心翼翼的接过,爱怜的看着孩子,顺便也让两个儿媳妇看看,方才轻轻的放回到陆氏身边。

压低了声音道:“且让她好好睡吧。

你赶紧趁热把鸡汤喝了,好下奶,怎么着也得把我们家的宝贝疙瘩养好了。”

“谢谢娘!”陆氏真心感激婆母。

她亲爹是秀才,家里开着学塾。

哥哥是衙门的户籍师爷,娘家的条件很是不错,从小也是娇养着长大的,没吃过苦。

后来嫁到了蒋家。蒋家田少孩子多,条件并不好。

即便是这样,婆婆和两位嫂嫂也没让她吃苦头。

但凡累活重活都抢着做了,她每日里只需带带孩子,绣绣花,可比两位嫂嫂轻松多了。

好在她绣活儿不错,每月卖绣品,也能挣不少银钱,否则心里真要愧疚死了。

老胡氏拽过三儿子道:“老三,你夜里警醒些,别睡太死,有事就去东屋喊我。”

“好,我记下了。时候不早了,您和二位嫂嫂也都忙了一天了,赶紧回去歇下吧。”

老胡氏不放心又叮嘱了儿子几句,再次看了看孩子,这才带着两个儿媳妇走了。

蒋家决定给孩子办满月酒,洗三便不大办了。

只自家人庆祝一番即可。

陆氏的娘家人听说自家闺女给生了小外孙女儿,洗三这日,陆氏的亲娘郭氏带着儿媳陈氏,大包小包的赶着骡车来了。

此外,蒋氏族中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们也来了,好不热闹。

丢到孩子洗礼盆中的铜钱铺满了整个盆底,其中还有两个碎银角子,喜得老胡氏合不拢嘴。

丢进盆里的东西越多,孩子收到的祝福也就越多。

陆氏娘家开着私塾,哥哥又在衙门里谋着差事,日子过得很是不错。

因此,给这个新出生的小外孙女儿备的礼物也是十分的丰厚。

一个缀吉祥如意纹长命锁的银项圈,一对儿缀着银花生铃铛的小手镯并同款小脚镯。

还有极富寓意又可爱的虎头帽,春、冬各一顶。虎头鞋子两对。

一床粉红色的小包被,一件镶嵌了雪白兔毛的大红色小披风,及一其他婴儿和产妇用得着的物件吃食。

足可见陆氏的娘家人对这个女儿及新出生的小外女儿是何等的宠爱。

热热闹闹的洗三过后,小姑娘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

因她生来额带莲花,故大名:蒋禹清。清,取清水出芙蓉之意。

禹,则是他们这一辈的字辈。这是经过宗族同意的。

本来按照这时代的规矩,女儿外嫁,不继家门不延本宗,是不能进族谱的,自然也不能跟承宗继谱的男娃字辈取名。

甚至许多乡下女孩儿,活了一辈子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

但她爹宝贝她。想着若是女儿也能随着男娃字辈取名就好了。

这么想着,蒋文渊就大着胆子的同族长稍稍提了提,族长微一沉吟就同意了。

这女娃娃可是西津渡蒋族多少代,盼了二百年才盼来的女孩儿,自是不同寻常。不过取个字辈而已,多大点事。

大名有了,小名也攒了一堆。

什么清清、小乖乖、乖宝、小心肝儿等等,蒋.奶团子.禹清表示,还有几个更羞耻的她都不好意思说。

自打蒋禹清出生后,春雨就正式下起来了。

俗语云,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人庄户,靠天吃饭,同时节赛跑。

春耕时候,田野里一片喧嚣忙碌,戴斗笠披蓑衣撒秧育苗的农人比比皆是。

蒋家也有十多亩水田,因此除了老胡氏、坐月子的陆氏和蒋禹清这个小奶娃外,蒋家包括身为秀才公的蒋文渊都下田地去了。

无论再忙再累,每天回来后,蒋家的老老小小都会来看一看、逗一逗她。

她一个连视物尚不清楚的小奶娃,即便想帮忙也有心无力。

好好喝奶,乖乖睡觉,不哭不闹,争取不尿裤子,尽量不给大人们添麻烦,便是她所能做的全部了。

当然,还有长辈和哥哥们逗她的时候,她也会努力的控制着脸上的肌肉,尽量给他们一个无齿的甜甜的笑。

两天后,蒋家的谷种已经撒进秧田。

这些宝贝疙瘩将会在秧田里渡过自己的幼苗阶段。等长到半尺多高时,才会被进一步移栽到大田里。

洗三后的第二天,蒋文渊依依不舍的亲了亲宝贝媳妇儿和闺女,提着包袱和一篮子煮熟了的红鸡蛋返回城里。

下次回来,就该是女儿满月了。

他如今在县学读书,预备参加今年的秋试。

平日里学业繁忙,半月才得回一次家。这次也是估计着妻子快生了,特意请了假回来。

巧的是他回家的当天,妻子就生了,还是个女儿,可把他高兴坏了。

回到县学,同窗纷纷同他道喜,恭祝他喜得千金。蒋文渊诧异道:“你们怎知我得了个女儿的?”

那同窗道:“多希罕哪!整个青州县都传遍了。

说是西津渡那个从未有女孩儿出生的蒋氏一族前些天竟得破天荒的得了个女娃,这女娃的爹还是个秀才。

西津渡可就你这么一个秀才,你请假不就是因为你娘子要临盆了么,我一寻思就是你家的。”

蒋文渊乐呵呵道:“确是我家的,多谢多谢!”一面把红鸡蛋每人分了两个,算是沾个喜气。

又专门给先生们送去了一些。到得先生那里,免不得又是一阵询问。

实在是这事儿太过稀奇了些,即使是一惯不喜玩笑的先生们,也免不得八卦几句。

蒋文渊便把孩子出生时的事情,拣些能说的讲了几句了。满足了先生们的好奇心后,便告辞离开。

小小婴孩儿见风就长。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小姑娘越发的好看起来。视线也渐渐清晰,慢慢的把家里人认了个全。

爷爷蒋靖安是个和乐的老头儿,留一擢花白的山羊胡,模样儿清瘦,对谁都是笑眯眯的。

每天无论再忙再累,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把身上打理干净后,再来西厢看她。

作为一个婴儿,大部分时候,她都是在沉睡中渡过的。

蒋老头儿过来的时,她若睡着,他便乐呵呵的抱一会。再小心的把孩子交给老妻,由老妻放回儿媳妇怀里。

若是孩子正好醒着,他就会一口一句“乖宝”的逗弄着。

她若回以几声“阿哦”,他便能开心的将一脸褶子笑成向日葵,是个极可爱极可乐极为疼爱儿孙的老头儿。

当然,若是家里的小子们犯了错,他也会把脸一板,摆出大家长的风范来,该训的训该揍的揍,绝不含糊。

奶奶老胡氏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太太。身上有着封建时代传统女性的所有美德。

几十年来任劳任怨,努力的操持维系着这一大家子。

养出的儿孙,个个儿性子周正,其中一个甚至成了秀才,颇得蒋氏家族敬重。

大伯蒋文康身材高大,性子沉稳。年轻时外出走过镖,有些粗浅的拳脚功夫。

打猎手艺不错,种田更是把好手,在这个家里颇有威信。

但凡他把脸一板,嘴一抿,底下的小子们没有不怕的。

不过,轮到大伯抱她的机会不多。仅有的两次接触,她能感觉到他每次都十分紧张。

用蒋文康的话来说,怀里抱着这么个软呼呼的宝贝疙瘩,唯恐粗手粗脚的伤了她。

大伯母林氏,娘家是开镖局的。

听说,年轻时还曾跟随父亲走过几趟镖。

她也是在那时认识的蒋大伯,继而一见钟情,求了父亲许了他。

林氏长相大气,性子果敢爽利,是把当家理事的好手。

二伯蒋文喜,性格随父亲的多。天生一副笑脸,见谁都是笑眯眯的,也宠孩子,家里的孩子们都喜欢他。

用她上辈子的话形容就是“天生亲和力强。”

蒋文喜学得一手好木匠活。家里的家具都是他打的。

农闲时也会外出寻个木工活计,亦或是自己上山砍了木头回来做成小件的家什拿去外面卖,补贴家用。

妻子朱氏,是当初教木工手艺师傅的同族侄女。

朱氏自小没了爹娘,跟着哥哥长大。哥哥娶了嫂子后,被嫂子嫌弃是个吃闲饭的,没少被打骂。

好容易熬到及笄,就被打发出了门子。哥嫂收了蒋家五两银子的聘礼,却连身好衣裳也没给。

幸好蒋家也不是那等计较的人家,只要儿媳妇肯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自小长在那样的环境里,造就了朱氏谨小慎微的性子。

虽不像大嫂林氏和弟妹陆氏那样聪明有主见,却是个听得进去劝的,憨厚勤快也知足。

用她的话来说,能遇见如此明理的婆母,和善的妯娌,是她上辈子修来的福份。

再来就是自己这一世的亲爹蒋文渊了。

蒋文渊随奶奶老胡氏,长相颇为俊美。又因为从小读书,染了一身的书生气息,气质颇为儒雅。

在私塾念书时,被先生看上了,觉得此子将来非池中之物,便将掌上明珠嫁给了他。

这位先生便是陆氏的亲爹,蒋禹清的外公。

后来蒋文渊果然在成婚后的第三年,也就是二十岁时考上了秀才,给先生大大的长了脸面。

考上秀才后,蒋文渊自知火候不到,也没急着考举人,只说专心再读几年书,这一沉淀便是三年,准备在今年秋下场。

秋试是大事,虽万分舍得不刚出生的小女儿,蒋文渊还是回学里苦读了。

她这一世的亲娘陆氏,闺名玉婉。生是的肤白貌美,臻首峨眉,又自带一股书倦气。

虽不到绝色的地步,却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了。

父母都生的好看,她的亲哥哥,排行第七的蒋禹川也是个帅帅的小正太。

想来这一世自己的容貌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奶团子避开了,小身子前探,小手一直指向厨房的房向:“水水!”老胡氏不明所以,这不是有水吗,为何非得上厨房去。

不过,疼孙女儿的老胡氏还是依着孙女儿,抱着她来到了厨房。

彼时,几个儿媳正在厨房里准备午饭。

见奶孙两个进来,以为小孩子闻到香味儿馋了,陆氏笑着刮了刮女儿的小鼻子:“饭还没好呢,要等一会儿才能吃。”

蒋禹清避开她娘的手,手指着家里的大水缸:“水水!”

老胡氏解释道:“刚才在堂屋里,她就一直指着这里说水水,我以她为想喝水。可倒了她也不喝,就想要来厨房。”

老胡氏把蒋禹肖抱到水缸边,故作生气道:“呐,到水缸了。你倒底要做什么?”

奶团子咧开两个小米牙,把自己的小手放在水缸上,心随意动,一股涓涓清流就流进了已经快要见底的水缸里。

水流很大很清很急,没多会儿就装了大半缸。这操作,着实惊呆了厨房里的几个女人。

大家谁也没有说话!一时间,厨房安静得只能听到水流进缸里的“哗哗”声和灶堂里柴火爆裂的“啪啪”声。

直到,大厨房里涌起一股浓浓的胡味儿。

掌勺的朱氏这才惨叫一声跳起来:“哎呀呀,我的菜!”

一番手忙脚乱后,女人们总算收拾干净了。然后继续围着已经装满的水缸发呆。

朱氏愣愣道:“你们谁掐我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

大嫂林氏愣了愣的伸手拧了她一把,顿时疼得朱氏龇牙咧嘴。

是真的!尽管早知道蒋禹清有些神通,但第一次这么直观的直白的看见,蒋家的女人们还有些魂游天外。

女儿能凭空取物,陆氏已经见识过多次,相比婆婆和两个嫂子,她要淡定的多。

她二话不说,拿起葫芦瓢舀起一瓢水就喝。

入口的泉水,清洌甘甜,竟是要比家里挑回来的井水要好喝太多。想来,这必不是凡水。

陆氏一口气喝了大半瓢,豪气的把水瓢一放,面带笑意:“你们也尝尝!”婆媳几人各自拿家什喝了水,果然比外头挑回来的水好喝太多。

陆氏温柔的摸了摸女儿的小脸:“宝儿,这水不同一般,可是有什么作用?”

奶团子点点头,笑眯眯的说:“灵、水。喝,不,病病!”

陆氏道:“你的意思是,这是灵水,喝了以后,不生病是吗?只是今天有,还是以后每天都有?”

“有,多多!”团子大眼睛笑成月牙儿,十分可爱。

老胡氏严肃道:“老规矩。这事儿,家里的大人知道就好,不必跟孩子们说了。

另外,洗菜的水也别再乱倒了,统统拿到后院浇地去。”

她想了想又道:“还是别了,这么好的水,拿去洗东西太浪费了。以后只能用来喝,洗菜洗碗什么的就用外头挑回来的水。”

女人们都表示赞同。

中午,家里人回来吃饭时,老胡氏说了这件事。

大人们沉默一会后,俱都笑了。二个伯伯甚至打趣她:“得嘞,以后有小乖宝在家,咱们还能少挑几担水。”

“嗯嗯!少。”团子表情严肃,十分自信。

屋里顿时笑声一片。

晚上,蒋家的男孩子们回家,发现今天家里的水格外的好喝。

蒋禹河忍不住道:“咦,你们发现没,今儿的水好像特别的甜!”

兄弟们纷纷附和道:“我也发现了!”行六的蒋禹山格外天真:“难不成,奶奶在水里放了糖?”

她娘朱氏打断他的美梦:“想什么好事呢?谁家在日常喝的水里放糖,亏你想得出来。


只第一眼见蒋禹清,秦钰便暗暗心惊。

但见襁褓中的小婴儿,额生红莲,粉妆玉琢,端的是钟灵毓秀。不愧是蒋族二百年来唯一的女孩儿,果然有福相。

蒋禹清也好奇的看着面前的县令。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却颇具威仪,想来是长期居于上位养成的。

想到自家都是他治下的百姓,蒋禹清下意识的扯出一朵笑容来。

有道是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巴不巴结的两说,至少不能得罪了。“啊哦哦!”县令大人你好啊。

秦县令一愣,似乎没想到这小婴儿会同他说话。

奈何对方婴语十级,他实在听不懂,于是颇为温和道:“小家伙,你想要同我说什么?”

“啊哦啊哦啊哦哦。”没什么,就是欢迎你来我家参加我的满月宴。

“呵呵!你知道我是谁吗?”

“啊哦哦”。知道,知道,你是我们青州县最大的官儿。

秦县令逗了蒋禹清几句,便随手摘下腰间挂着的玉佩,放在了孩子的襁褓里。

一面笑着对蒋文渊道:“你家这孩子着实玉雪可爱。本官今日冒昧前来,手边也不曾带什么礼物。这枚玉佩就赠与这孩子,但与她做个玩物。”

蒋文渊见此忙推辞道:“大人,这太贵重了,可使不得!”

秦珏‘哈哈笑道:“无碍,无碍。本官听闻你们蒋氏一族女性子嗣艰难,数代以来也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

我今日微服出巡,遇上她的满月宴,也是缘份。

按照年纪,她称我一声伯伯也使得。有道是长者赐不可辞,切莫再推辞。”

秦县令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蒋文渊再推辞就是不识好歹了,只好躬身道谢:“学生代女儿谢过大人厚爱!”

这时安静站在旁边的小公子,突然伸手拉了拉蒋文渊的衣角,仰着头问他:“我可以看看她吗?”

蒋文渊微怔了怔道:“当然可以!”随后便弯下腰,将女儿往他跟前托了一托。

蒋禹清看着眼前小孩儿不过五六岁的年纪,婴儿肥的小脸绷着,不苟言笑。此时看见她,似乎颇有些惊讶。

“我可以摸摸她吗?”他又问。蒋文渊看看怀中的女儿,又看了看小公子,一时有些犯难。

不答应吧,得罪人,答应吧,又怕小孩子不知轻重伤了宝贝女儿。

那小公子似看出他的为难,颇为认真道:“我只轻轻的摸一摸她,不会伤到她的。”

“那,好吧。小女年幼,还请小公子小心些!”

“我会小心的。”

得到首肯,小公子先是伸出一指,小心冀冀地触了触了蒋禹清软乎乎嫩乎乎肉乎乎的小脸,感觉似乎还不错。

小公子又轻轻地摸了摸她额间红莲胎记,惊讶道:“竟是真的!”

他说:“你长的真好看!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小孩儿。”

“啊哦哦啊呀!”谢谢,你也是我见过的最漂亮最可爱的小正太呢!

蒋禹清笑的无齿。看在小正太眼里,就是这个很漂亮的妹妹对他笑了,她喜欢他。

于是小正太伸手自脖子上取下一枚通体血红的暖玉坠子放在蒋禹清的襁褓里。

“这个是我父.....亲在我三岁辰时送给我的,现在我把它送给你。希望你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长大。”

“啊哦哦啊呀啊呀。”谢谢你了小正太。虽然我很喜欢,但是这是你父亲送你的生辰礼物,我不能要。

秦钰看到那枚玉佩很是惊了惊。

但最终也没说什么,只伸手摸了摸他的头,似乎已经默认了。

倒是蒋文渊想还回去,最终在小公子的一再坚持下,玉坠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是夜。忙碌了一天的蒋家人终于可以停下来歇息。说着说着,便说到了玉佩的事。

蒋家都是平头百姓,往日里见过的最大的官便是衙门的师爷比如说陆大舅。

却不曾想,自己家孙女儿的满月宴,竟然招来了县太爷吃酒。

县太爷和那位小公子还送了两块一看就贵重的玉,令蒋家人十分意外,却也倍感有脸面。

试问谁家的孩子满月,能请得到县令大人上门吃酒,只有他们家的乖宝做到了。

想都不敢想的人,人家自己上门来了。这福气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蒋老头觉得,这事儿他能吹一辈子。

蒋家的小闺女满月,县太爷来吃酒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十里八乡。

那天有幸和县太爷同桌的几位族老,更是有荣与焉。

每每有人来问,都不厌其烦的与人细说一遍当日的情形。甚至详细到哪样菜县太爷夹了几筷子都了如指掌。

天知道,这连自家有几个孙儿都数不清的老头儿,是怎么记得这么清楚的。

蒋禹清满月后没几天,秧田里的秧苗已经长到了一尺多高。春耕正式开始。

在这个时候,或许是因种子的原因,也或者是因为技术的原因。

稻谷一年只能种一季。

三月底或四月初育苗,四月中旬或四月下旬插秧,八月收谷。产量也低得可怜。

想到灵境里那大片大片成熟的高产水稻,蒋禹清觉得在将来条件成熟的时候,很有必要把帮着家里把种子改良一下。

但是现在……还是喝饱奶睡吧!

大人们在忙碌了十多天后,终于把全部的秧苗都插进了大田里。

春耕也正式宣告结束。此时已经到了五月初。

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小奶娃娃也长大了一些。

至少,她每天不用再裹在严实的襁褓里了。手脚去掉束缚的感觉真的不要太舒服。

六月尾,村头的狗热得直伸舌头的时候,学堂里也放了暑假。

蒋家的小子们彻底解放了天性。

脱下了斯文的学子服,只穿一身粗布薄衫,或者是一件破烂短褂子。

每日里纠集了村里的一群熊孩子们,四处撒欢。

去河边的柳树林子里罩知了;沙洲子上灌蛐蛐;下河洗澡摸鱼拣螺丝;上山打鸟捡菌子。

农家孩子的快乐,就是这样的朴实而简单。

哦,对了,再加上一个回家抱妹妹。

可妹妹只有一个。所以蒋家的小子们常常为了谁先抱妹妹,妹妹更喜欢谁争吵不休,直吵的她脑仁疼。

唉,真是个甜蜜的负担啊!

在哥哥们的吵吵闹闹中,蒋.奶宝宝.禹清也迎来了自己百日。

如今的蒋禹清,虽然头顶依旧没几根头发,但小胳膊小腿儿长得跟藕节似的,大眼睛,双下巴,又肉又奶又香。

因为天热,身上只穿了个鱼戏莲花纹大红肚兜并一条轻薄透气的棉质小裤。

乍一看,就像个裹了胭脂红的大白汤圆,着实可爱到了极点。

因为办了满月酒,百日这天也只是自家人,并外祖一家,一屋子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有道是“三翻六坐七滚八爬”。蒋禹清在她百日这天,成功的翻身,给了所有长辈一个惊喜。

待得饭菜端上来,更是香飘满屋。

众人落了座,刚端起碗筷,外头便传来一个颇为刺耳女声:“哟,这亲家老爷果真是发达了,看不起我们这些穷亲戚。

孙女儿满月不说,做百岁也不差人告诉一声。”

这般阴阳怪气,听得一屋的人都沉了脸。

老胡氏按住想要起身的二儿媳朱氏,站起身不客气道:“哟,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亲家嫂子。

今儿是哪阵子邪门歪风把你们给吹来了。”

来人正是朱氏娘家哥嫂一家。

当初朱氏的嫂子罗氏,为了二十两银子要把朱氏卖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当小妾。

多亏了朱大伯拼命拦着,甚至动用了朱氏家族的力量,罗氏这才没有得逞。

后来,朱大伯偶然看见了跟着族兄学手艺的蒋文喜,便托了族兄给朱氏说和。

蒋家虽说穷了些,但家中的子孙个个人品周正,老胡氏也不是个喜欢搓磨人的,这样的人家自然不会差到哪去。

说亲时,蒋文喜的师傅也未隐瞒女方的条件,道姑娘出嫁时可能没有嫁妆。

老胡氏当时就道:“只要姑娘人好,真心实意来我家过日子,没有嫁妆算什么”。

就这样,蒋文喜定下了朱氏。

朱氏出嫁那日,罗氏一大盆水泼出去老远,骂道:“放着富贵太太不做,非要嫁个泥腿子,往后你也不用回来了。

我可不想时时被穷亲戚上门打秋风。”

朱氏抹了泪,恨恨道:“放心。今日出了这门,我再不是朱家人。

即便回来,也绝不登你家门。”

往日言,犹历历在耳。

今日这罗氏却是自已上门来找茬,老胡氏能对他客气就怪了。

这朱氏的哥哥是个自以为精明,实则又怂又蠢的货。人送外号,朱大瞢子。

偏生脸皮比城墙还厚,见蒋家人不好拿捏,便立即换了副嘴脸。

谄媚道:“亲家母别介意,我这婆娘嘴臭,不会说话,若说了什么不中听的,您别往心里去,当个屁放了就成。

您看,这都中午了,我们这走了一路,连口水都没喝上,是不是......嘿嘿!”

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朱大瞢子都这样说了,老胡氏自然不好再拦着。

只冷着脸对二儿子道:“老二家的,给添副碗筷!”

很快,朱大瞢子便坐到了酒桌上,罗氏也坐到女人那桌。

筷子上手就翻,专捡肉菜,一个个盘子被翻的那是底朝天,吃的满嘴流油。

这般行径,看得同桌的女眷们,直皱眉头。朱氏更是羞得满面通红。

那桌的朱大瞢子和他的宝贝儿子朱金宝也没好到哪去。

这孩子被他父母宠坏了,养到四五岁还端着碗追在屁股后头喂饭,如今六岁了,还拿不好筷子。

拿不好筷子,夹菜不利落,他干脆弃了筷子伸手进盘子里直接抓菜。

那抓菜的手背上甚至还有未干透的鼻涕,这就很恶心了。

同桌的孩子们都已经进学,几时见过这般无礼的无赖,气得纷纷丢了筷子,闹将起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