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精品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

精品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

发飙的芭蕉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以穿越重生为叙事背景的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发飙的芭蕉”大大创作,徐大民徐二龙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要先转运出去。“至于小刚,你跟你妹妹,到时候就负责在公路边上,看守着这些货,别让人给捎走了。”徐二龙有条不紊的安排着,这黄小刚人小,总不能让他帮着干什么搬运的活,只能安排做点轻巧的。“我去隔壁村,借个板车过来,到时候,好用牛拉车送货。”......

主角:徐大民徐二龙   更新:2024-02-16 10:1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徐大民徐二龙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由网络作家“发飙的芭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以穿越重生为叙事背景的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发飙的芭蕉”大大创作,徐大民徐二龙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要先转运出去。“至于小刚,你跟你妹妹,到时候就负责在公路边上,看守着这些货,别让人给捎走了。”徐二龙有条不紊的安排着,这黄小刚人小,总不能让他帮着干什么搬运的活,只能安排做点轻巧的。“我去隔壁村,借个板车过来,到时候,好用牛拉车送货。”......

《精品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精彩片段


有了前两天的宣传,现在全村人都知道,徐二龙在收黄鳝。

在家里就能抓些黄鳝换钱,大家热情极高,连同妇女小孩子都加入这个队伍。

每人送几十斤来,不知不觉中,今天又收下了一千多斤。

张金芳心中没底。

天天收这么多,可每天送出去才五十斤,何年何月,才能把这些黄鳝卖完?

“妈,相信我,这些黄鳝,能解决掉。”徐二龙先给她吃颗定心丸。

看着天色渐晚,徐二龙吩咐小玲:“小玲,你跟妈先去弄晚饭吃,今晚大家好好吃一顿,明早才好干活。”

小玲跟张金芳去灶房煮晚饭,徐二龙带着金牙齿,在这儿继续负责收黄鳝。

每一笔账,他都力求记得清清楚楚,决不含糊,力求做到公平公正,童叟无欺。

忙到晚上九点多钟,这一波收黄鳝的事情,才告一段落。

张金芳跟小玲,做好了晚饭。

徐二龙去后面,舀了石缸中的水,洗干净脸手。

见缺牙齿就这么去拿碗筷,徐二龙拍他手背一下:“去,把手洗了。也不瞧瞧你手多脏。”

缺牙齿嘿嘿一笑,在徐二龙的督促中,跑去洗手。

他不忘打趣推徐二龙:“二龙,你现在规矩挺多的,不洗手不让吃饭。”

徐二龙无语。

这年头,卫生习惯差啊。

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许多人都没养成。

甚至勤洗澡勤洗澡这一条,农村也没多少人办到。

不少女孩子头上,满满全是虱子,时常能肉眼看见虱子在发梢爬动。

而不少男 孩子 ,身上都是疥癣,经常挠得慌。

直到后来,大家的条件都好了,这些东西,才慢慢的被消灭。

强调大家洗过手后,才开始吃饭。

晚饭大白米饭,这是徐二龙特意要求的。

明天要干重活,当然得吃饱吃好一点。

然后,加了一个泡椒鳝鱼片,一个蒜苗炒回锅肉,一个凉拌茄子,一个凉拌空心菜,再加一个黄瓜鸡蛋汤。

徐二龙不仅叫了喻平留在这儿吃晚饭,还让他去把黄小刚两兄妹给叫过来。

大家一看,这是要搞大事的节奏啊。

“二哥,是不是要搞杨利民他们几兄弟?”黄小刚问。

徐二龙瞪了眼:“我去搞他们干什么?这架打过了,就算了,背后使阴招暗算人,我才不屑。”

“原来不是打架。”黄小刚嘀咕。

而黄小霞,捧着饭碗,两眼看着那蒜苗炒回锅肉直流口水。

张金芳看不过眼,往她往中挟了两筷子:“吃吧。”

黄小霞转着眼珠子,偷看徐二龙和徐小玲一眼,见他们没人注意自己,赶紧将那一块回锅肉塞到嘴里。

徐二龙给大家安排着任务。

“吃过饭后,你们把黄鳝分装在这些编织口袋中,每个口袋装五十一斤这样,装二十袋……不,装二十一袋吧。”

刚才杨利民的事,给他提了一个醒。

这送过去的货,要多预留一些,排除水份。

“喻平,你跟缺牙齿,今晚都别回去,就睡在我这儿,明早四五点钟,就负责把这些黄鳝,帮着挑到外面的公路边上。”

村子不通公路,要走一大截才到外面的319国道,必须要先转运出去。

“至于小刚,你跟你妹妹,到时候就负责在公路边上,看守着这些货,别让人给捎走了。”

徐二龙有条不紊的安排着,这黄小刚人小,总不能让他帮着干什么搬运的活,只能安排做点轻巧的。

“我去隔壁村,借个板车过来,到时候,好用牛拉车送货。”


徐二龙耸耸肩,爱莫能助,他试探着问道:“要不,我这两天再看看,看还能捉一只不?”

“行。”老头子高兴起来:“那你想办法,帮着再弄一只吧。唉,老了一身就是病,现在走路无力,我也没办法,只能尽量炖点营养的东西给她吃。”

“老奶奶病后体虚?脚软无力?我们乡下,倒是有个偏方,不知你们试过没有?”徐二龙问。

“什么偏方,说来听听?我们也试过了一些偏方的。”老头子属于典型的病急乱投医,什么方子都要试一试。

“用黄鳝研成粉,每天服一次。”徐二龙说着这个偏方。

“没有,这个没试过。”

“试试吧,感觉还是管用。我爷爷在世时,教给我的,我奶奶现在就经常吃,腿脚非常硬朗。”徐二龙把这个偏方,详细讲给老爷爷听。

“好,我到时候,去买黄鳝。”老爷子记下这个偏方,突然想起:“小伙子,你跟我说这个偏方,是不是想趁机卖黄鳝给我?”

徐二龙笑了起来:“我刚才真的只是给你说说这个偏方,不过,你现在提醒了我。你不是想要甲鱼吗?我捉甲鱼的时候,也顺带给你弄些黄鳝过来?一客不烦二主嘛。”

老爷子跟着笑:“行,不过,可记得便宜一点。真要有用,我给我们厂里这些人,介绍介绍。”

徐二龙也是想着这条路子,能有人主动帮着牵线搭桥,最好不过,也算暂时有点稳当的门道,省得象今天这样四处找客源。

“到时候我怎么来找你?”徐二龙问。

“你就跟人打听李援朝好了。”老头子爽朗的笑:“我儿子叫这个名,是厂广播站的,大家都认识,一问就知。”

徐二龙抽抽嘴角,当初进厂门口的时候,随口胡谄一个名,还真的对上号了。

从化工厂出来,徐二龙掏了三分钱,买了一张缆车票,坐缆车上去。

这缆车,是国内轨道最长、坡度最陡、运行最久的地面客运缆车,承载县城几代人的回忆。

(连接县城上半城和下半城的主要交通工具,旁边的三道拐还保留许多明清老建筑,现在是打卡地)

从投入运行开始,一直保持着上行三分、下行两分的价格,一直到85年底,才提价。

徐二龙坐在缆车上,望着下面的三道拐,思绪翻腾。

以往,没钱,连三分钱的缆车票都舍不得买,许多时候,他是爬三道拐去上面的县城。

当初他妹妹徐小玲第一次坐缆车的时候,哭着闹着不肯出站,上上下下的坐了十趟,才意犹未尽的出来。

这些往事,想想好笑,好笑中,又有着莫名的心酸。

以后,决不会再有这么心酸窝囊的时候,他不会允许自己再为钱折腰。

徐二龙去了沙井农贸市场。

这会儿,还不叫沙井农贸市场。

现在这儿属于翻砂厂的地盘,只因这位置,处于几个巷道的交叉点,往来的人要从此经过,在没开放的时候,许多人就拿些小东小西在这儿偷偷交换,久而久之,自发形成农贸市场。

徐二龙转悠一阵,观察着市场行情。

虽然八十年代开放,可还是要具体到各个地方,全国各地的进展不一样,徐二龙不想当这个冒头人物。

有人偷偷上前,询问他需要鸡蛋吗。

徐二龙不需要鸡蛋,但有人来搭话,再好不过。

他没有票,需要的东西,只能在这儿买。

先买了十斤米,花了一块三毛钱,又买了一斤肉,花了一块多钱。

这年头,大家喜欢的就是大肥膘,可这会儿已经没有大肥膘了。

徐二龙想,吃瘦肉也不错,这不肥不瘦的胛子肉,切成片,再从泡菜坛里,抓出一把泡姜泡海椒,炒出一盘泡椒味的肉片,那滋味不摆了。

又买了两斤挂面,和一切基本的日用调味品。

然后,他又买了几个小的搪瓷盆。

这东西好,即可当饭碗吃饭,也可以当水杯喝水,用来装点东西,也方便。

这分家出来,要买的东西太多了。

卖甲鱼的那点钱,很快就所剩无几。

最后,他将最后剩下的两毛钱,给徐小玲买了两朵红头花。

提着这些东西回去,还好保管室位置在村里最靠边的地方,也不担心有人看见。

看着徐二龙提着编织口袋进屋,小玲两眼亮晶晶,带着莫名的期盼。

她就知道,她的二哥特别有本事,总能给她搞些吃的。

徐二龙在她的注视中,故意慢慢的将东西一点一点的往外拿。

“大米,啊,还有肉……”小玲开心的捂着嘴。

今年才土地下户,地里的粮食还没有收成,家家户户分的那点口粮,早就撑不到这个时候,全是以瓜菜代替。

“你哪来的?”张金芳小声问。

“早上那只甲鱼,换了这些。”徐二龙回答。

这让张金芳意外:“那甲鱼,能换这么多的东西?”

她盯着徐二龙,紧张的追问:“是不是你去搞什么投机倒把?”

徐二龙哭笑不得,果真张金芳没有出过门,整天呆在农村,除了知道这个词,根本不知道外面现在是什么世道。

“没有的事,妈,你跟小玲去弄肉,晚上,我们好好吃一顿。”徐二龙说:“瘦肉弄来炒青椒,做青椒肉丝。”

安排好这些,他自己去隔壁喻平家,借了篾席,去村口的黄桷树下荫凉处,呼呼大睡。

他在这儿睡,不打紧,有人已经告诉了徐冬生:“你家徐二龙,怎么在村口黄桷树下睡觉?”

“不管他。”徐冬生气呼呼回答:“这个混帐东西,整天好吃懒做,让他睡死好了。”

直到现在,他还在气头上,气这个忤逆子闹着分家,是一点也不想听到徐二龙的任何事。

张金芳将徐二龙带回来的那一块肉,细细的切成片,

又让小玲,去自留地里摘了十几个青椒,洗净后,拿一根铁丝签串成一串,丢在火堆里,烧成糊海椒。

拍掉灰,再切成段,就可以用来炒肉片了。

徐二龙一觉睡到天快黑了,小玲跑到他的耳边,悄悄喊着他:“二哥,起来,回家吃肉了。”

她真怕喊大声了,让别人听见。

万一有人跟她抢肉吃呢?


徐二龙拦住他,一拳击到他的脸上:“徐大民,你个猪狗不如的东西,家里供你读书,欠了一屁股债,全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你居然跑这儿来看电影?我今天替奶奶教训教训你,什么败家玩意儿?”

徐大民文质彬彬,身体单薄,一拳被击倒在地。

徐二龙再度狠狠揍上几拳:“你个不孝子孙,不懂尊老爱幼,不懂体贴父母,不知礼仪廉耻……读书是读到狗肚子去了?拿着全家的血汗钱,跑外面来潇洒?”

徐大民抱头,被揍也不敢喊叫。

他怀疑,徐二龙识破他跟周娅之间的这点事,否则,怎么骂他不知礼仪廉耻。

可偏偏,徐二龙这事提也不提一嘴,教训他,只是教训他这么一个败家子,嫌他出来花了钱。

周娅远远站在街角,看着这边徐二龙狂揍徐大民,急得跺脚。

可她不敢上前,否则,真坐实她跟徐大民有奸情。

徐二龙痛快出了一口气,神清气爽,拍拍手,对徐大民冷笑:“今天替奶奶教训你,你好好反省反省,别再当吸血虫,扒着全家吸血,再有下次,我捆了你回去见人。”

徐大民捂着嘴角,憋着气,不敢吭声。

谁让刚才嘴瓢,说是来看电影,被徐二龙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他连反驳都无理由。

徐二龙心情好,在县城再闲逛了一圈,然后,提了两块肉,十斤米带回家。

留了一斤肉给家里,他提着另一斤肉,再加十斤米,去了黄小刚家。

答应的事,就得办到。

黄小刚兄妹俩,住在生产队的养猪场,跟村里其它人,都有一段距离。

这会儿,黄小刚把几个红苕埋在柴火堆中,等着火势旺起来,又把抓来的黄鳝丢进去。

这是最简单原始的做法,不用油不用盐,地地道道的火烧黄鳝,那年头的人,几乎都吃过。

现在黄小刚兄妹俩,就拿这个当晚饭

徐二龙走进猪场半搭屋子,就见得黄小霞啃着火烧黄鳝,小嘴小脸全是黑呼呼的。

“二哥,你来了?”黄小刚惊诧的看着徐二龙。

徐二龙好笑,丢下手中的袋子:“给,这里有一斤肉,另外还有十斤大米,可以省着吃几顿。”

黄小刚看着布袋子,挺激动。

村里的人,也时常接济他们两兄妹一下,不过就是给点红苕、洋芋之类的,现在能吃上大米,还是头一遭。

“二哥,你真好。”黄小刚露出谄媚的神情。

徐二龙给整无语。

黄小刚黄小霞两兄妹,急着去生火煮饭,许久没动过铁锅煮东西了,铁锅上锈迹斑斑。

徐二龙看不过眼,帮着把大铁锅搬到院子,让黄小刚拿砂石来把铁锈打磨一番。

“黄小刚,如果每天让你弄五十斤黄鳝,没问题吧?”徐二龙问他。

(那年头,田间地头的黄鳝一抓一大把,经过那个年代的人,自然会清楚。)

这年头,没有化学污染,田间地头黄鳝一抓一大把,象他这样的孩子,大半天搞个五十斤,没问题。

“没问题。”黄小刚撅着屁股,拿着砂石打磨着铁锅上的铁锈:“二哥,你拿这么多的黄鳝做什么?”

“我做什么,你不用管,天天记得给我弄五十斤黄鳝就行。”徐二龙问他。

“你要搞投机倒把吗?”黄小刚警惕问。

徐二龙不答,不承认,也不否认。

黄小刚凑近,小声道:“这个很危险的,去年,我小舅就被抓了。”

怕徐二龙不相信,他补充道:“真的,我前阵子实在穷得慌,也弄了些黄鳝鱼鳅去城里卖,结果被人追着跑了几条街,黄鳝鱼鳅都没了,草鞋也跑脱了。”

徐二龙相信他说的实话。

他拍拍黄小刚的肩:“别的事,你不用管,你只管天天给我搞黄鳝,一天至少五十斤,我就按斤数收黄鳝,一毛钱一斤这样。你愿意不?”

一来,是可怜这两兄妹年幼,父母双亡,给点他们事情做。

二来,黄小刚确实是弄这些的一把好手。

十二三岁的年龄,又黑又瘦,像个猴一样,又不会种庄稼,整天只能带着妹妹田野里四处走,捉鱼掏鸟抓蛇啥啥的特别在行。

“真有这么好的事?”黄小刚喜坏了,这不相当于给他找个活干吗?

“这也是先这么一说,能维持多久,我也说不清。”徐二龙说。

黄小刚瘦小,但不是笨蛋,稍稍思考,他问着徐二龙:“二哥,我知道,你也是为我们好,同情可怜我们,想拉一下我。你放心,哪怕你不给钱,我也把事情给你办好,不就是五十斤黄鳝嘛。”

“钱肯定是要给的。”徐二龙做不出欺诈小孩子这种事。

再说,他还真没把这点小钱看在眼中。

但要给太多,又不值了,他现在还得抓紧时间搞钱,原始资金的第一笔,总是困难。

“那就这么说好,每天给我弄五十斤黄鳝,如果你一天抓不到这么多,可以让村里其它的孩子帮着抓。”徐二龙再从口袋中,掏出一袋子水果糖:“跟他们说,想换糖吃也行。”

黄小霞舔着嘴,两只眼亮晶晶的,看着那糖果直流口水:“我,我也能抓黄鳝。”

“随便,总之,我每天都要50斤,你想办法凑齐。”徐二龙说。

捉黄鳝这事,交给别人后,徐二龙不用熬夜,能彻底的睡个好觉。

梦中,他梦见了温叶,那个有着风情妩媚眼神的女子,神情温温淡淡的注视着他,纵是一言不发,却能包容平复他内心所有的创伤。

徐二龙醒来后,再也无法入睡,睁眼到天明。

上一世,他跟温叶初遇,已经是人到中年后。

如果,这一世,提前去找她,人生际遇已经改变,别的会不会变?

徐二龙无法确定,暂时也不着急去找她了。

黄小刚带着黄小霞,折腾一晚,抓了一大袋的黄鳝回来。

没有称,也不知道够不够。

徐二龙检查了一下,这些黄鳝,一条条跟手指一样粗,全天然野生的。

可惜没有多的调料,否则,做个火爆鳝段,别提多香。

将一些明显太小,或者要死了的黄鳝挑出来。

剩下的,徐二龙提在手中,试了试份量,估计差不多有个五六十斤。

“我带走了,晚点回来,我给钱你。”

“二哥,今天我还想吃肉,能给肉吗?”黄小刚舔着唇问。

这个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下的兄妹,对于吃的,比对钱还看重,想着昨天吃过的肥肉,他咽了咽口水。

“行。”徐二龙答应。

徐二龙用渔篓子,分装成好几个篓子,再用扁担挑着,挑到化工厂。

看门的门卫看着他,直接无语了。

初初见他,就感觉这小子在憋什么大招。

现在看吧,真的放大招了,从最初提着一条甲鱼进去看亲戚,现在光明正大的挑着一大筐东西去伙食团。


徐二龙回家的时候,天已经擦黑,张金芳在村口张望了好几趟,担忧他出了什么问题。

直到徐二龙的身影,出现在村口的田埂上,张金芳才放下心来。

“哥,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徐小玲把饭菜端上桌。

昨天的肥肠,所剩无多,小玲舍不得倒掉这些汤水,又往里面煮了一些冬瓜。

徐二龙也饿了。

他今天守在河边,哪儿也没走,也没功夫去吃饭,喝了一肚子的老荫茶。

端着饭碗,他使劲扒拉着。

虽然不能说是餐餐大鱼大肉,可至少比没分家的时候强。

吃过饭,徐二龙进了里屋,将布袋中的那些一分两分的零钱,全倒出来。

“这么多钱?”小玲眼睛晶晶亮。

徐二龙无语,这一分两分的,算什么多钱。

“你数数,看看有多少。”徐二龙交代小玲一声,他自己去屋后面,提了一桶水,舒舒服服洗个澡。

他拿着毛巾,擦着湿漉漉的头发返回屋,徐小玲把钱清点得差不多了。

这一分两分的,看着不起眼,可全部清点下来,竟差不多有五块钱。

徐二龙估算了一下,也差不多这个数。

这五块钱,还是建立在他初次尝试,只卖了一担水,品种单一的份上。

如果,早点去,多卖几担水,再加入一点新品种,比如,薄荷水、或者桔子水,单价可以提高一些。

毕竟,这也算是一个一本万利的项目。

水的成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薄荷叶的成本,也不计,田间地头,随便就可以摘两把。

徐二龙和小玲、张金芳正说话,就听得村里的狗此起彼伏叫起来。

生产队里,许多人家都养了狗,平时这些狗,不会冲着本生产队的人叫。

这显然,是有外人来了。

徐二龙示意把钱收好,他站出去张望一眼。

远远看着有人打着手电筒走近,估计被这一阵阵的狗叫声,给吓住。

那人没有再走近,操着一口外地话,冲着村里大叫:“有人吗?我们需要帮点忙。有人吗?”

生产队的人,大多都在外面地坝纳凉,听得狗叫,就知道有外人来了。

黄正农也跟着几个生产队的人在一起摆龙门阵,闻言,站起身,将身上的短褂拉了拉,冲着来人喝道:“你是什么人?”

“我是外地过路的司机,我们的车,出了一点问题,现在停在路边,我就看着这边有人,想过来讨个火,弄点热食吃。”

他们骑鞍村,离国道319并不远,时常有外地货车经过。

“过来吧。”黄正农喊了一声。

这是他的地盘,生产队老老少少这么多人,他才不怵一个外地人。

只能说,这年头,大多数人,还是淳朴,这有困难,过来讨个火,讨碗水之类的,都还可行。

对方拿着手电筒,穿过田埂,进了村子。

看着村里这么多男人站在一起看着他,对方心中也发怵。

原本打算,在村子里借火煮点东西吃,现在也改变主意了。

“你们村这么多人,有会修车的吗?”对方问。

如果能修好车,他们直接开车走,安全系数高多了。

这年头,跑长途货运的,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玩,挣钱的机会大,但危险也多。

车匪路霸,可是全国各地都有的问题。

许多货车司机,开车出门,就再也没机会回家。

“当然,不会白修,我们会给钱,修好车,给十块钱。”对方说,然后,想想,提高价:“二十也行。”

“走,我去看看。”黄正农心动了。

以前公社有拖拉机,他去公社培训学习,也掌握了一些拖拉机的修理方式。

万一他把车修好了呢?不是白得二十块钱。

全村男男女女,点着火把,跟着那个男子出村去。

跑长途汽车的,最少都是两个人,互相轮换着开车,彼此有照应。

此刻守着货车的,是熊亚伟,看着一行火把迤逦而来,还吓了一跳。

该不是碰上贼窝了吧?

可惜,车坏了,他又不可能丢下车独自跑。

他抄起一根铁棍,警觉的躲在车头后面。

“亚伟。”他的同伴喊他一声:“我让他们来看看,能修车不。”

熊亚伟心里骂娘,只怪自己这个伙计办事不靠谱,这带这么多人来,万一对方来意不善就麻烦了。

他从车后慢慢站出来,警惕的看着众人。

走近了,看着对方虽然人多,可其中夹杂着不少几岁的孩童,像是跟着来看热闹的,熊亚伟才稍稍放心一点。

没有车匪路霸会带着这么多的小孩子出来作恶的。

“我看看。”黄正农架势十足。

熊亚伟心下持怀疑的态度,难道,这个村子,还真有人会修车?

这年头,驾驶员是个香饽饽,会开车的人少。

相对的,会修车的人也少。

可熊亚伟不能表现出来,如果嫌弃,惹火对方一行人怎么办?

他讨好的,给来的一众人,各自递上一支烟,又配合着,把前车盖打开。

黄正农探头一看,傻了眼。

这货车,跟拖拉机不一样嘛。

可他不能露怯,不能让生产队的人瞧不起,看笑话。

“这问题,有些严重啊。”黄正农背着手,转了一圈:“这非得拖到县里面,找大修厂,大修一场。”

熊亚伟附和道:“对。”

他自己作为一个司机,也懂一些基本的维修,可这一次,他真的搞不定,不知道哪儿出了问题。

黄正农心中想着的,还是那二十块钱。

他回身问着众人:“你们谁有本事,能看出这车的毛病在哪儿,就奖励二十块钱哦。”

这差不多就顶一个工人半个月的工资。

熊亚伟道:“给五十也行,只要能修好。”

五十……所有人顿时眼红起来。

徐小飞跟着一群小孩子也在人群中,听着这话,嚷嚷道:“我哥行,我哥是大学生,很有本事的。”

徐老太听着小孙子这么嚷,也想起来这事。

自家孙子是大学生,那么聪明,估计一看就会。

这么一想,徐老太顿时感觉脸上特别有光。

她挺着胸脯,傲娇道:“那是当然,我家大民,可是大学生,就没有他不懂的。”


常寿县城是个比较富裕的地方。

当年三线建设,在这儿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厂矿,化工厂、磷肥厂、水泥厂、包括全国产量第二的染料厂……

每个厂区,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从托儿所、小学、中学、技校、医院等,一应俱全。

其中,以常化厂的规模效益最大,当年工业化生产的氯丁橡胶第一块就在这儿诞生,工人们一个个都是牛气哄哄的存在。

徐二龙提着甲鱼,凭着记忆,找到常化厂的厂办医院。

“干什么?”厂区值班处一个戴着红袖笼的人拦住他。

徐二龙提起手中的甲鱼,示意了一下:“我家亲戚生孩子,让我帮着从乡下弄点甲鱼来。”

虽然现在说抓得不紧,但徐二龙还是选择稳当起见。

“你亲戚叫什么名字?”

“李援朝。”徐二龙淡定回答。

李是全国大姓,援朝又是时代符号,徐二龙敢打赌,就这个厂几千工人中,乱蒙也能蒙对几个。

对方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

徐二龙早前已经从徐大民那儿“借用”了一件白衬衣。

现在,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确良白衫衣,下身穿着蓝布裤子,规规矩矩站在那儿,看上去,就是一个淳朴青涩的毛头小伙子,不像坏人。

“进去吧。”对方挥手,示意他进去。

徐二龙提着甲鱼,转到医院住院部。

住院部新建的三层小楼,徐二龙提着甲鱼,慢慢从这些病房走过。

这甲鱼,普通老百姓舍不得买,宁愿买猪肉吃。

真正需要营养补助的,就是医院里面这些动了手术或者生了孩子的产妇。

而且,厂区效益好,才有能力消费,否则,普通老百姓,吃点鸡蛋就算顶好的营养品了。

在走廊来来回回走了几趟,徐二龙圈住四个目标。

“要甲鱼吗?”徐二龙提着甲鱼,在厕所门口堵住第一个目标人物。

这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看上去,象厂里的技术工人,媳妇才生了孩子,正愁得没奶。

对方抬起头,警惕的看着徐二龙一眼,退了回去。

快退回病房门口,他才镇定下来,低声问徐二龙:“你这甲鱼,是卖的?”

徐二龙左右看看,没人注意,他才低声道:“我这是给我亲戚送来的,结果,他出院了,用不上,这么热的天,我也不想再提回去……”

“那你要多少钱?”对方问。

(81年,我在医院病房门口,亲眼看见别人提着甲鱼卖,30元一只)

“二十。”

对方听着价格,连连摇头:“算了算了,当我没问。”

二十块钱,多买几只鸡吃不好吗?

徐二龙没再劝,这东西,就得挑客户,他也不想贱卖。

他提着甲鱼往这边楼道口走,碰到一对互相搀扶的老夫妇。

看样子,这老奶奶动了手术,还在恢复期,正在老伴的搀扶下,在走廊慢慢散步。

“我看你在这走廊,转了好几趟,是找人?”老头子问他。

徐二龙假装尴尬的摸摸后脑:“是啊,我来找我亲戚,看样子,他不在这儿,唉,可惜这只甲鱼,我费了几天功夫,才捉到的……”

老头子看看左右,低声道:“要不,你转让给我,我拿钱你?”

徐二龙勉为其难答应:“行,看在老婆婆生病的情况下,我转让你吧。”

“多少钱啊?小伙子?”

“二十。”

“啊?这么贵,算了算了,我们不要。”老太婆一听这个价,连连摇头。

她们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四十块钱,一只甲鱼就要二十,这怎么能吃得上。

“这东西好,营养价值高,吃了对身体有好处。”老头子有些心动。

“再好也不行,又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老太婆还是心疼钱:“这开刀住院这么久,哪哪都要花钱。”

“单位要报销医药费。”

“报销医药费也不行……”

老两口絮絮叨叨的,老太婆态度强硬的不许老头子买这只甲鱼。

老年人,艰苦年代过来的,舍不得乱花钱,哪怕有退休工资,能医药报销,依旧舍不得花钱。

徐二龙不在意,再度各个病房门口晃了一圈,找着他的第二个目标客户,看着挺有派头的一个人,上位者的架式遮挡不住。

他没看错,这人,就是厂区的二把手,叫李永年,他母亲现在得了肿瘤,正在医院开刀住院。

“师傅,你见多识广,帮我看看,这甲鱼如何?”徐二龙提着甲鱼,在他眼晃了晃。

“不错啊,这是好东西,你从哪儿搞来的?”李永年问。

“我亲戚送我的。”徐二龙稳健回答。

现在局势不明朗,万一对方作点文章,随便扣个什么投机倒把的罪名,自己也不好说。

“你亲戚还有吗?”

“没有了,如果你想要,我也可以转让给你,不过,这不可能白转让……”徐二龙说。

“嗯,你说个数。”李永年心知肚明。

母亲得了肿瘤,他也焦头烂额,这钱不钱的不是最关键,他只想母亲能吃好点。

“二十。”徐二龙张开五指晃了晃。

“有点贵啊。”李永年说。

“不贵,这东西,营养,补人,比吃鸡肉之类的强多了。这一吃,免疫力上升,啥病都抗得住。”徐二龙介绍。

李永年爽快道:“行,二十就二十吧。”

这点钱,他还是给得起,当二把手就得有点魄力。

他从口袋中,数了两张大团结,递给徐二龙。

徐二龙伸手接过钱,爽快的把甲鱼递给对方。

钱货两清,徐二龙细心将钱收好,转身往回走,在走廊扶手处,刚才遇见的那个老头子,从后面追过来。

当看着徐二龙两手空空时,他脸上浮现失落:“你的甲鱼……没有了?”

“嗯,没有了。”徐二龙回答警惕的看着他,不清楚他追上来的目的。

“唉。”老头子叹气:“我还说悄悄来买下呢,居然这么快就没有了。”

徐二龙笑了起来:“老大爷,刚才问你们,你们说不要。”

老头子苦笑:“我老伴一辈子节约惯了,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我就想背着她,悄悄买下来,再煮给她吃。结果耽误这么一会儿,居然没有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