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现代都市连载
最具潜力佳作《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胡惟庸朱元璋,也是实力作者“楚国隐士”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夭寿了!一觉醒来,竟然穿越成为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此时,胡惟庸的心里是崩溃的。胡惟庸案,那可是洪武年间最大的案子,前后牵连了数万人啊。这会儿,估计他的九族都在黄泉路口打转呢。幸好,下一刻,胡惟庸激活了日常悠闲系统。只要享受日常生活,就能获得奖励。于是,胡惟庸决定,这丞相咱不做了,谁爱做谁做。老子要辞官归隐,摆烂摸鱼。紧接着,就是一纸辞呈递到了朱元璋的案桌上。当朱元璋看到胡惟......
主角:胡惟庸朱元璋 更新:2024-01-09 08:19: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胡惟庸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由网络作家“楚国隐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潜力佳作《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胡惟庸朱元璋,也是实力作者“楚国隐士”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夭寿了!一觉醒来,竟然穿越成为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此时,胡惟庸的心里是崩溃的。胡惟庸案,那可是洪武年间最大的案子,前后牵连了数万人啊。这会儿,估计他的九族都在黄泉路口打转呢。幸好,下一刻,胡惟庸激活了日常悠闲系统。只要享受日常生活,就能获得奖励。于是,胡惟庸决定,这丞相咱不做了,谁爱做谁做。老子要辞官归隐,摆烂摸鱼。紧接着,就是一纸辞呈递到了朱元璋的案桌上。当朱元璋看到胡惟......
第五十八章早朝上的弹劾闹剧
朱元璋作为草根出身的皇帝,其实在很多事情上,他看问题的角度,跟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毕竟,过往的皇帝,哪怕是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那也都是高门大户出身的。
唯独朱元璋,草根出身都难以形容,或许用尘埃出身来形容更加合适。
挨过饿、吃过苦、杀过人、上过当、当过和尚……
一路既有贵人扶持、气运加身,也有他自己持之不懈的奋斗和努力。
就好比现在,朱元璋不仅能看得懂臣子们上的奏折,从奏折那弯弯绕绕的话里面分析出臣子要表达的意思,自己还能写出一手工整的字来。
这对于一个当初大字不识的人来说,全都是他努力之下的结果。
也正因为如此,文臣眼中朱元璋身为君主的想法,其实跟朱元璋本人的固有思维压根不搭。
就好比眼下这事,朱元璋听完杨宪的话后,只是瞄了一眼,就发现出头的全是江南一带的官员。
光是这个场景,立马就把杨宪弹劾胡惟庸一事的真实性给下降了五成。
毕竟,这摆明了就是江南一党打算冲着淮西人下手嘛。
党争一事,本身就会有很多添油加醋的成分在。
与此同时,科举这件事,虽然朱元璋挺看重的,但是这玩意儿在朱元璋眼里的实际意义,绝对跟杨宪他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什么抡才大典的重要性、什么为国举才的庄严……
都是狗屁!
他朱元璋就想弄点能干活的“长工”,来给老朱家卖力干活而已。
而科举,在朱元璋眼里,就是个挑选“长工”的考试而已,没啥特别的。
若是别的形式能更好的挑选“长工”,那说不定朱元璋扭头就把科举踹到一旁了。
而之前历届科举选出来的士子眼高手低、空谈误国的模样,确确实实让朱元璋比较失望。
要知道,朱元璋历史上可是停过好几届科举的。
或许对于其他皇帝来说,科举这事儿,代表着文华昌盛、名留青史。
可朴素的朱重八表示,没得好处、选出来的废物,要了有卵用?
那还是别浪费咱的银子了。
偏生好死不死的,胡惟庸这个异类出现了。
一通忽悠之下,把自己存了黑心思的歪题,偏生说成了甄选士子的救命良药。
一条条、一桩桩的掰着指头给朱元璋算了个清楚。
这可比什么青史留名、文华昌盛之类的虚名、屁话更对朱元璋的胃口。
而真正让朱元璋决心支持胡惟庸的理由,是他事后真按照胡惟庸的说法去查了。
还别说,根据破题思路的不同,对照胡惟庸那个说法,还真就蛮符合的。
破题思路为“不知道、诚信”的,还真就是憨直、本分之人。
破题思路为“杂书”的,那真就是游学多年或者性喜杂学的,见多识广、博览群书。
而破题思路为“四书五经”的,那可都是一个个把经史典籍给读出花来的苗子。
好嘛,胡惟庸一通瞎忽悠居然真就得到了实际的印证,那这就不是忽悠啊。
所以,胡惟庸的考官之位,简直不要太稳。
毕竟,说白了科举这事儿就是给朱元璋这个“地主老爷”选长工。
朱元璋这个“地主老爷”觉着挺好的,你杨宪一个当长工的忽然冒出来说不好,你算老几?
不过,朱元璋心里不舒服归不舒服,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
而另一边的李善长,先是吃了一惊,随后差点当场笑出了猪叫声。
不怪李善长笑。
因为他上门退婚一事,他跟胡惟庸已经实际上割裂了。
而胡惟庸辞掉丞相一职闭门谢客之后,其实就已经主动跟淮西那帮老兄弟们切割了。
如今的胡惟庸,固然跟淮西一派还有不少香火情在,但实际上,就是孤家寡人一个。
如果硬要说胡惟庸是谁的人,那实际上,他是朱元璋的人。
没错,胡惟庸如今折腾来折腾去,把自己折腾成了“孤臣”!
而这种人,看似孤立无援、孑然而立。
可实际上呢?
特娘的,你得罪他就等于打了朱元璋的脸!
老对手干出此等不智之事,李善长不笑才怪。
李善长在笑,刘基刘伯温则是满脸的忧色。
他是朝中少有的几个看得清楚的。
他同样发现了胡惟庸如今定位、身份的改变。
所以,刘伯温清楚的知道,杨宪今次怕是要碰一鼻子灰了。
因为,如今的胡惟庸不结党、不营私、不揽权、不贪财,低调得简直不像是个当过宰相的人。
若不是今天事情牵扯到了胡惟庸,才猛然间提起他的话,朝堂之中还有几人能想起他?
可偏生就是这么一个人,朱元璋一旦有事,便毫不犹豫的把人叫了出来。
结果,人甭管外面名声如何,至少在朱元璋这里,觉着胡惟庸差事办得非常好。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胡惟庸才是真正简在帝心之人啊。
而杨宪呢?
当上右丞相之后,在一声声杨相的称呼之中,飘了啊。
此事居然都没跟自己商量一句,便直接在朝堂之上发动了。
呵呵,碰碰壁,让杨宪冷静一下,或许也是个好事。
到底是当过朱元璋军师之人,事情的走向完全按照刘伯温心中所想。
朱元璋压根没怎么搭理杨宪以及站出来的这一批人,咂咂嘴,甚至都没怎么发表看法,冲着一旁的宋利摆了摆手,便直接宣布退朝了。
杨宪人都傻了。
这算啥啊。
怎么连答复都没一个啊,他这个右丞相难不成就这么不值钱?
杨宪这会儿已经不仅仅是盯着胡惟庸或者淮西人了。
在他看来,这还是体现他自己地位、权力、威名的一战,绝不容有失。
因此,下朝后,脸色铁青的杨宪直接开始安排了。
他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朱元璋不打算在朝堂上处理。
那行,那他就找几个学子,让他们发表看法,顺便将他们的话,记录在册,递给朱元璋。
他就不信,这样都还不能把事情闹腾起来。
他杨宪、杨丞相,绝不轻言放弃的!
小说《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第五十九章胡惟庸:坐等杨宪被噶
对于朝堂上的风风雨雨,胡惟庸是压根没管。
其实,这里头也有说道。
因为实际上胡惟庸是“有资格”去上朝的。
或者说,按道理他本就应该去上朝才是。
可胡惟庸哪里受得了这个天天早起去那儿站着的苦。
更何况,别的五品官上朝那是为了在老朱以及上官面前露个脸,图的是以后的升职。
可咱们胡大老爷,那是丞相都当过的狠角,他会在乎这个?
他不过是个一心摆烂的苟道中人罢了。
因此,上次进宫的时候,他就跟朱元璋随口提过了,以后没特别的事儿他就不上朝了。
理由也很简单“安心养病,也懒得跟那些人打交道,贼烦!”
话说得很不客气,可一声大帅一喊,老朱给他当场写了封允许他不上常朝的圣旨。
对于朱元璋来说,胡惟庸这种不乐意跟人牵扯上、不乐意跟人攀关系的搞法,简直不要太好,他凭什么不支持?
而且,胡惟庸也不是说不听他调用了,不过是不上每天的常朝罢了。
因此,当朝堂上充满了对胡惟庸的风风雨雨的时候,胡惟庸正悠哉悠哉的在家吃早膳呢。
放下碗筷,擦擦嘴,胡惟庸先是在府里晃悠了一圈,就当消消食,而后才坐上马车晃晃悠悠的去到礼部当吉祥物。
看着熟悉的礼部进门牌匾,胡惟庸烦躁的撇了撇嘴。
娘的,晦气!
上班就是烦人!
本来屁事儿没有在家躺着多好,结果老朱这么一搞,多了这么个差事,每天还得要来衙门坐着。
烦死了!
而且不来还不行!
胡惟庸很清楚,自己迟到一会儿没关系,毕竟他现在就是个闲职。
可若是不到,那多多少少就有点问题了。
走进礼部,却发现今日礼部格外的忙碌。
这让胡惟庸居然有一种身为混子的惭愧!?
不过这想法刚冒出来,他就赶紧甩脱了。
不行,一日是混子、终生是混子,绝对不能因为些许情况而动摇“道心”!
自己如今还没完全脱离苦海呢,哪有心思跟这些当牛做马一心向上之人比?
自己如今早已走到他们要走的终点了,不跟他们一样拼,才是正常的。
胡惟庸轻车熟路的来到了属于自己的公房,先给自己泡上一壶茶。
扭头看了看天色,觉着今儿不错,点点头让跟着他的顺子去一旁帮着把躺椅、小茶几扛出来。
顺子是他的随从,来这里没别的事儿干,就是专门负责伺候他的。
这种事儿,在各个衙门其实都挺常见的。
毕竟,都成了官老爷了,怎么能什么琐事都要自己动手。
当然了,没到一定级别,也没资格干这样的事。
胡惟庸美滋滋的躺在躺椅上,随手翻着手里这本话本。
这话本是他从胡仁彬那里翻出来的。
那混账居然在祠堂旁的书房里偷偷藏了本话本,那自然得揍一顿没收了。
不过,看在这话本是难得的绘图板的份上,胡惟庸就勉为其难的没有销毁,而是带到礼部消磨时间来了。
如今一口茶一口点心的晒着太阳翻看着,还真是别有滋味呢。
不得不说,别看后世网文界各路老司机动不动就一脚油门踩死车速狂飙,然后看得读者嗷嗷叫的。
可实际上,到了大明以后,胡惟庸才发现,娘的,古人在这方面半点不输后辈啊。
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算是被这帮子文人给琢磨明白了。
写得那叫一个欲拒还迎,含羞带怯却又眼波流转,简直不要太勾人。
所以,胡惟庸现在每次来礼部都得带着这本书。
为的就是打发打发时间,顺便学习学习语言文字的魅力。
而就在胡惟庸看得兴致勃勃之际,一位司郎中忽然走了过来。
此人名叫贾伏,年纪比胡惟庸还要大上十岁。
这辈子,基本上就眼下这个司郎中干到头了。
因此,这人也是礼部难得的跟胡惟庸凑到一起的官员。
毕竟混子之间,总有种惺惺相惜的默契。
这不,胡惟庸才刚坐下没多久,贾伏就晃晃悠悠的过来了,半边不客气的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
咂咂嘴,品了品滋味后,慢悠悠的说道:“胡大人,您真就这么安坐中军不动如山啊!”
“今日的早朝上,您可是被杨相还有一帮子官员给联名弹劾了。”
对于贾伏的通风报信,胡惟庸半点都没觉着意外。
贾伏跟自己关系处理得这么好,一方面固然是两条咸鱼之间的惺惺相惜。
但另一方面,何尝不是贾伏这条咸鱼暗戳戳的打算翻身呢?
毕竟,胡惟庸这个当过丞相,如今还简在帝心之人,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个再好不过烧冷灶的目标了。
胡惟庸不急不慢的灌了一口茶,抬头看了看贾伏,淡然的问道:
“为了本科恩科之事?”
他心里很清楚,但凡有人弹劾他,那么必然就是这个事情了。
毕竟最近他也就干了这个。
贾伏的回答显然也印证了他的想法。
听贾伏兴高采烈的复述了一遍早朝之时的热闹后,胡惟庸好悬没当场骂娘。
麻蛋,老子明明一心只想苟着而已,结果杨宪这厮居然跑出来咬人?
这狗东西到底图什么?
或者说,他觉着就这么个罪名难不成还想让老朱杀了自己?
还是觉得自己就很在乎这翰林学士的位子?
说实在的,杨宪要是能让老朱把自己这翰林学士的官位给免了,自己还得谢谢他呢。
可如今看来,这狗东西,十有八九憋着坏。
不过,胡惟庸仔细回忆了下,貌似历史上杨宪当上丞相以后,确实有些飘来着。
当然了,最终的下场自然也不咋地。
老朱要杀人,那叫一个干脆。
想明白这点以后,胡惟庸难得的平静了下来。
看来自己什么都不用干,等着就行了。
杨宪这样的,且让他嚣张几天,但凡在老朱面前飘起来的,大多活不了多久的。
谢过前来报信的贾伏以后,胡惟庸悠哉悠哉的继续喝茶、看书,半点不着急。
怎么说自己也是把老朱、大朱父子俩给忽悠住了的人物,岂会跟杨宪这等脑子不清醒的一般见识?
坐等杨宪被噶就是了!
小说《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