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扶苏荆轲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文我,长子扶苏,绝不让秦二世而亡》,由网络作家“白马入芦花”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我,长子扶苏,绝不让秦二世而亡》是作者““白马入芦花”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扶苏荆轲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了”“我只是尽力避免无辜百姓受到伤害罢了,将军,明日的攻城还是得准备,我看那齐国司马已有死志,已经疯狂了,疯狂之人不可以常理度之,若是他要拼死一搏,我们就给他雷霆一击!”“报!”“禀报上将军,公子,我军侧翼发现大量齐国民众,是从临淄各处村庄汇聚而来的,是一群饥民!”“饥民,敢在我秦军大营旁边晃悠,你可探查清楚?”王贲问道。......
《精品文我,长子扶苏,绝不让秦二世而亡》精彩片段
扶苏骑着马,缓缓走向秦军军营,看着那片绵延上百里的营帐,里面的星星灯火,让扶苏有种家的温暖。
“李信,我是不是太优柔寡断了?”扶苏突然问道。
“公子何出此言?恕信冒犯,如果是之前的公子,的确优柔寡断,但是现在的公子,我觉得他是一位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天下皆分为齐人,楚人,秦人,赵人等等,而公子身上,看不到这种差别,今日黄昏,公子以手挡利剑,止住了落向临淄百姓的屠刀,这是仁!”
“唉,只是一时的,明日是屠杀还是和平,我心里没底”扶苏叹息道。
“但至少公子做了,这便够了!临淄的命运如何,公子已经将选择权交在他们手中了”李信劝慰道。
“谢谢你,李信!”扶苏笑道。
“我也要感谢公子,以杀止杀,天下的兵戈是永远不会停歇的,民心,才是国家的根本!”
“回营吧!”
扶苏驾马返回秦军大营,准备跟王贲致歉,毕竟自己阻拦他出兵已经犯了兵家大忌。
来到中军大营,就见王贲在擦拭手中利剑。
王贲见扶苏前来,起身行礼:“参见公子!”
“将军,今日之事我向你致歉,我以监军之身份,阻挡主帅的命令,乃是大错,我愿从军法!”扶苏弯腰还礼。
“公子,你我还用来这套,我回营后想了一下,公子的决定是对的,我当时被那时的环境冲昏了头脑,若是盲目进攻,夜晚视线不明,必然会让我大军损伤
况且,临淄迟早是我大秦掌中之物,若是盲目攻城,大军不可控,发生屠城惨案,高唐的齐军必定以死相拼,到那时,麻烦可就大了”
“我只是尽力避免无辜百姓受到伤害罢了,将军,明日的攻城还是得准备,我看那齐国司马已有死志,已经疯狂了,疯狂之人不可以常理度之,若是他要拼死一搏,我们就给他雷霆一击!”
“报!”
“禀报上将军,公子,我军侧翼发现大量齐国民众,是从临淄各处村庄汇聚而来的,是一群饥民!”
“饥民,敢在我秦军大营旁边晃悠,你可探查清楚?”王贲问道。
“属下查探的一清二楚”
“行,将军,你先休息,我去看看!”扶苏跟着斥候离开,他总觉得这群齐国之民十分重要。
不一会,一支十几人大秦骑军队伍便从大营离开,直奔侧翼而去。
远远望去,就看到大秦军营侧面两里处有大批的民众,这个距离已经很危险了,足以威胁到秦军大营,若是秦军出动,那这群民众都得死于非命。
走的近了,才看清,真的是一群手无寸铁的百姓,可能是因为连续的赶路,她们都蓬头垢面。
见到一支身着铠甲的的秦军到来,她们有些害怕的往后退了几步。
“不用害怕,大秦长公子在此!”有士卒报出名号,安慰民心。
“大秦长公子,是扶苏公子啊,扶苏公子可是仁德之士啊”几名较为年长的老爷子跟身旁的人述说。
扶苏笑着从甲士中走出:“我是扶苏,诸位为何到此啊,此处可是战场,刀兵可不长眼!”
“公子,我等也没有办法啊,这几个月,官府连连抓壮丁,来抵抗秦军,而现在公子率大军已经打到临淄城下了,我们就是想来临淄看看我们的儿子,丈夫,公子啊,他们被迫和秦军作对的,公子,能不能饶了他们啊!”
“是啊,能不能饶了他们啊”这一大群民众直接跪下,磕头恳请饶过他们的儿子,丈夫。
旁边的秦军甲士一阵惊奇,除了秦国百姓敢靠近秦军士卒,还从来没有见过其他国家的百姓敢到秦军大军身旁,还敢提请求,各国百姓那个不是见到秦军就跑。
他们不知道,这都得益于扶苏的命令,大军所过秋毫无犯,并沿途宣扬大秦王师,所过之处尽成秦民,并且秦军军纪严明,严格执行军令,初步建立了军与民的基本信任。
并且,秦国大军已经深入齐地,有前面五国的前车之鉴,反抗秦国的都被杀了,就想起他们被官府抓走的丈夫儿子,希望能将他们带回。
看到这一幕,扶苏眼睛一亮:“自然可以,但他们还在临淄城中修筑城墙呢,这是在与大秦为敌啊!”
“公子啊,他们是无心之失啊,公子,饶恕他们吧!”
看着这些跪地乞求的无辜百姓,脸色蜡黄,精神萎靡不振,一看就是饿惨了。
“来人!”
“将军中禀吏叫来!”
“诺!”一名甲士骑乘快马回营。
“诸位先起,这事慢慢来,我已经劝降临淄城了,但城中还有人想继续反抗秦军,这无疑会给各位的家人带来巨大的危险,死的人已经够多了,若能不动刀兵,当然是最好不过的,只是,此事还需诸位相助!”
“愿听公子差遣!”
“明日,你们去临淄城下走一趟,找到你们的亲人,劝告他,不要再执迷不悟了,告诉他们,大秦是王者之师,不会残杀百姓!”
这时,军中禀吏已经到来。
扶苏对来人询问道“你掌管军中粮草,军中之粮还够维持几日调度?”
“禀公子,军中之粮尚可维持十日”
“十日,足够了,你,调些军粮给这些百姓,让他们吃饱。”
“这,公子,军中之粮岂可给予百姓,他们可是齐人!”
“让你做你就做,此事有大用,出了事本公子承担,去做吧!”扶苏态度强硬。
“诺!”
“各位乡亲,我让军中调来些粮草,好好吃一顿,明日不管如何,请你们劝诫自己的亲朋,临淄已经守不住了,齐王都跑了,若在反抗秦军只能造成更大的杀戮!”
“公子仁德!”
扶苏离开民众聚集地,眼中有些兴奋,原本他对劝降的把握只有五五开,现在,有这张牌,在亲情,感情上出击,把握已经达到九成。
行军打仗,军心是重中之重,如果军心涣散,那军队没有凝聚力,便会丧失战斗力,这的攻心之战,不战而屈辱之兵。
兵者,诡道也,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嗡嗡~”
羽箭划破长空,发出刺耳的嗡鸣,又有火石夹杂其中,直扑临淄而去。
临淄城墙上的守军,多数都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或是齐国安逸多年,军备整训早已懈怠,面对漫天的箭矢,以及划破天空的火石,一时间,竟呆滞在原地,不知该如何应对。
“躲起来啊!”临淄城墙守将一声怒吼。
话音未落,第一波羽箭便已到来。
“啊!”凄厉的惨叫响彻临淄上空,一些齐军士兵躲闪不及,被漫天飞羽射成了筛子。
羽箭从耳边呼啸而过,一些趴在地上的齐军看见身旁满身血污倒地不起的同僚,顿时吓得肝胆俱裂,有的士兵拿起同僚的尸体做肉盾,有的害怕的疯狂乱窜。
“娘啊,我要回家!”
一名士兵大喊,下一刻,一块巨大的火石便砸了下来,带着他的尸体滚下城墙,血肉模糊。
“救命!救命!”
一名趴在城墙上的齐军士兵身中一箭,正疯狂的呼喊,发动着求生的本能,他旁边一位同僚见他还有救,便想起身把他拉回来,刚刚握住伤兵的手,正要用力。
一支巨大的弩箭飞射而过,将救人士卒洞穿,钉死在另一侧的城墙上,血污溅射了那名伤兵一身!
“啊~”那名伤兵吓得下身失禁,下一刻,他也被射穿!
临淄北城墙守将看着这遍地的惨像,双目充血,这简直是一场屠杀,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临淄城的百姓躲在家中瑟瑟发抖,城墙上的惨叫如同在他们耳边响起,他们害怕着,他们祈祷着!
“轰!”
一块巨大的火石直接越过城墙,将城中的一座民宅砸成废墟,房中之人,还在卑微祈祷着,现在却成为了一堆焦炭。
爆炸声,火焰燃烧的噼啪声在城内响个不停,而百姓,出去就是死,就是躲在家中也不安全,全部都把命运交给了老天!
一栋成为废墟的民宅里,一位蓬头垢面,满脸漆黑的女子挣扎着从废墟中探出头,用尽全力将自己护在怀中的孩子送出废墟,她的丈夫已经葬身火海,她自己的双腿也被房梁压断,这生的机会,她留给了她的孩子。
女子见孩子成功逃离废墟,最后的力气也已用尽,就此一睡不起,旁边的孩子看着外面漫天的火光,慌乱的人群,心里害怕,“哇哇”的哭着,并推着他最爱的娘亲,却在也得不到回应!
他不知道自己娘亲为什么不理他了,他只是一个劲的推着,废墟之中,一名小孩坐在他倒地的娘亲身旁,远处还有火光从天而降,如坠地狱!
战争之下,受苦的永远是普通百姓!
一轮箭矢终于停下,守城将军抽出长刀,在城墙上嘶吼着:“起来!还击,放箭还击!快一点”
他在城墙上监督着,见到那些怯战的挥手就是一刀,“快点,临阵后退者死!”
终于,在他的强力督战下,齐军开始反击,拉弓搭箭,居高临下,向下方秦军阵营射去。
“咻咻~”
临淄城墙上的箭矢也如暴雨般落下,看到这一幕,秦军阵营丝毫不乱,视若无睹。
让齐军绝望的是,他们的箭矢竟然射不到秦军阵营,距离还有五六步,而秦军的箭,却能射上城墙。
面对这一情况,城头上的齐军都傻眼了,这,居高临下都射不到他们,这仗还怎么打?
这,便是大秦军威之盛,大秦兵甲,就强在弓强箭利,经过大秦历代工匠的精心制作,秦国的弩箭,比六国射的更远,杀伤力更强!
就连上弦,秦军弓弩兵都需要先盘坐在地,嘴衔弩箭,用尽全身力气拉开弩弦,再将弩箭放入弩机,此举有些费时,但胜在人多,万箭齐发的威势无人能挡。
“不要慌,不要慌,准备好滚石和镭目,弩箭上弦,秦军的步军要进攻了,到时候,迎头重击”
“二轮齐射!”王贲再次下令。
“唰~”
刚刚停歇的弩箭再度袭来,投石车接连呼啸!
扶苏从下方望去,临淄城内都已经冒起浓烟,细看,好几个巨大火石全部越过城墙,投入了临淄城中。
扶苏眉头紧皱,若是城中百姓发现在城内也是死路一条,再被齐军煽动,激起血性,临淄六十万百姓不惜决死一战,拼死一搏,参加守城,那攻城秦军将付出更加庞大的代价。
“将军,临淄城中守军不足,当集中火石攻击城墙!
我看到有许多火石落入城中,不妥,城中百姓六十多万,我秦军火石这样砸,要是让他们觉得城中已无活路,必定奋起反抗!
到时候,原本只有数万守军的临淄城,眨眼间便有几十万人拱卫,真到那时,我秦军想要速胜,怕是难!”
扶苏说着。
王贲抬头,深深的看了一眼临淄城,微微点头。
“公子说的是,齐都不比赵都,倒也不必这么狠,齐人也不是赵人,当然,兔子急了都会咬人,何况是人呢!
我秦军攻势虽猛,但若是激起齐人血性,奋起反抗,反而不美!
昔日的邯郸之战,就是那赵王发动全城百姓,拼死守城,才让我大秦铩羽而归,今日,在这临淄,可不能让这种情况再发生!”
“来人!”
“末将在。”
“传令给投石车的那些士卒工匠,瞅准了打,把火石集中往城墙上投!”
“诺!”
“将军,多谢了!”扶苏说着。
“谢?公子,这你就见外了,你是监军,王上亲自任命,纠正大战之中的错误行为,原本就是公子的本分啊!
公子,看着吧,待我大军的箭雨和火石压的齐军抬不起头时,你就能看到我大秦锐士的无敌之姿了!”
“我拭目以待!”
箭雨阵阵,如黑云蔽日。
火石破空,如苍天怒吼。
看着这个景象,扶苏心中感慨万千!
如此强军,何人能敌?
无人能敌!
齐国灭亡已是必然。
只是,齐国事了,大秦打天下结束,要开始坐天下。
坐天下要的是什么,民心,现在大秦缺的,也是民心!
武力只是让人暂时屈服,而民心才可使天下百姓众望所归,武力和民心,是大秦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啊。
扶苏如此忧心忡忡,就是因为他知道以前大秦是怎么灭亡的,苛政,暴虐,徭役,每一个都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得民心。
底层的百姓思想很简单,谁对他们好,他们就爱戴谁,说百姓对灭亡的六国有多大的怀念,是片面的,只是那些六国旧贵族的余孽看到大秦百姓生活痛苦,具备造反的条件,才纷纷跳了出来。
而百姓,反正都是死,还不如拼一把的心态,才使的秦末战火四起,若是秦国休养生息,体恤民众,减轻赋税,百姓生活安定,你看看谁还会跟他们这些旧贵族去造反,民心,华夏两千多年历史都在活生生的证明着,得民心者的天下!
而现在,若是还按照法家那一套走,威压当世,那么,等自己父王离世,天下必将大乱,那又是重蹈历史的覆辙。
必须想出一套新的策略,居中调和,慢慢改变大秦的治国之策!
正在这时,宫殿外出来呼唤:“清秋,清秋”
清秋连忙擦干眼泪,露出一个笑脸,还问了一下身旁的小月:
“怎么样,没有问题吧,看不出来我哭过吧?母妃身体不好,我可不能再让她忧心了!”
“小姐,你真好!放心,看不出来的,没有问题!”
清秋得到回答,连忙迎了上去:“母妃,怎么去了这么久,王上为难你了?”
华妃脸上一红,挥手示意,殿内所有婢女都离开大殿,只留下华妃和清秋两名女子。
“有些事耽搁了,你看,这是苏儿回的信”华妃拿出布帛,轻轻展开。
“公子回信了!”
清秋一喜,连忙接过一角布帛,将信铺展开来。
“母妃,不孝儿扶苏跪拜,见字如面,当日孩儿惹怒父王,被贬燕地,匆匆离别,竟无暇告辞,让母亲忧心,儿万死!
今临淄以陷,儿以己身阻兵戈,以情理息战火,使临淄六十万百姓免受其害!
母妃不必再为我忧心,倒是母妃身体孱弱,孩儿不在身旁侍奉,定要好好修养,不怒不悲,喜笑喜言!
滋补之物,也要擅加利用,儿已经让传诏内侍,向父王乞求了一道恩典,让御膳房用一些滋补之物,母妃可要按时服用!
话语以毕,儿胸中积攒千言,此卷布帛难书其言,待儿归来之日,再敬人子之责。
勿念,万安!”
华妃娘娘看着布帛的字,手微微颤抖着,脸上已经泪流满面:“这臭小子,出去一趟就这么不正经了,把自己母妃当小孩子哄呢,臭小子,还照顾母妃,他连自己都照顾不好。
信里就提好事,在外面受的苦是只字不提,生怕母妃知道是吧,苏儿啊,是真的长大了!”
清秋也在一旁看着,眼眶微红,也被信中诚挚的情感所打动,但是通篇看完,却一个字也没有提到她,提到她这个结发妻子。
这不由得让她陷入沉默,委屈之感油然而生。
整整分开一年了,你还是这么铁石心肠吗?
可是,我每天想你想的快发疯了,你知道吗,每天晚上,我捧着热茶,却见不到你的身影。
但清秋又想起他那冷漠的眼神,不带丝毫的感情,就如同一把刀子,将自己的整颗心给硬生生割裂。
华妃也感觉到了,忍不住骂道:“这臭小子就不知道弄一卷大一点的布帛,你看,这话都写不下了!”说着偷偷看着自己的儿媳。
自己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对他这个妻子太过无情,一年过去,依旧如此,毫无变化!
“清秋,你放心,这臭小子回来后我一定好好教训他!”华妃愤愤的说。
“对自己老娘好有什么用,也要对自己的妻子好啊,这臭小子太不像话了”华妃越想越气。
“母妃,不要,他在外面四处征战,已经很累了,我不要给他添乱,母妃也不要骂他,公子句句都带着纯孝之意,可见心里有多挂念母妃啊!”
“唉,你这孩子,受委屈了!都这样了,还替他说话”
华妃轻轻将清秋抱在怀里,却不小心瞥见这布帛背面还有字,她连忙松开。
“清秋,快看,这布帛后面还有字!”
清秋连忙将布帛翻过去,只见上面写着几个大字。
看完这几个字,清秋差点昏厥了过去。
“布帛难书其言,只言片语难尽其情”
“清秋,对不起,等我回来!”
短短几个字,就让清秋的泪水决堤,三年的委屈随着这泪水倾泻而出,放声大哭,女子的哭声响彻整个大殿。
临淄城中,无数齐国百姓已经离开了他们的房子,来到街上逃窜,待在自己家中,那就是的固定靶子,谁知道什么时候就被飞来的火石给送走了。
听着城外呼啸的声音,他们知道,又一轮箭雨来了,顿时,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场面又混乱起来。
“轰~轰~”
城墙上传来震耳欲聋的响声,火石竟然没有落进城内。
城中不少百姓松了一口气:“老天保佑!老天保佑”
但城头上的守军就惨了,所有的投石车都瞄准了城墙,一时间,是箭羽火石齐齐落下,打的齐军毫无还手之力。
王贲望着临淄城墙上的硝烟,凭借丰富经验的他知道,真正的厮杀开始了!
“擂鼓!”
“嚯~嚯~嚯”
一群身穿黑色铠甲的士兵从后方来到阵前,前方弓弩手齐齐侧身,让这群精壮甲士通过!
“呜~呜~呜”大秦的号角再次响起,城墙上的守军心有余悸的看着下方,不知道秦军的箭雨为何停了。
守城将军在城墙上奔走,“起来!起来!拿上武器,武器拿上,秦军要攻城了!快点,动起来啊!”
王贲看着阵前排列整齐的甲士,眼中杀气外露,再次将手中长剑竖立在胸前,怒吼出声:“
“陷阵之志!”
二十万秦军整齐回应,声音震颤云霄!
“有死无生!”
“有死无生!”
王贲手中利剑重重挥向前方,带起一片深寒的光。
“进攻!”
秦军步军阵整齐迈步而出,最前方的,是大秦最强悍的军队“陷阵军”,他们随着鼓声一步步向前,进入齐军箭雨范围便开始加速,无数云梯在大军之中,冲向临淄城墙。
“射!”
齐国箭雨落下,一直被秦国的箭压着,他们早就憋了一肚子气,都铆足了劲拼命的放箭。
从高处落下的羽箭构成了一道屏障,不断收割着冲锋的秦军将士,短短片刻,临淄城下便出现许多秦军尸体,他们永远倒在冲锋的路上。
“结盾阵!”
身强力壮的盾兵将巨大的盾牌举过头顶,几面盾牌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较为安全的通道,直达临淄城下。
“咚咚咚”不断有箭落在盾牌之上,响起清脆的声音,在还未冲到临淄城墙前,这些羽箭便是最强的杀人利器。
“啊!”
一支巨大的床弩将两名举盾士兵洞穿在地,两人直接被穿了串,钉死在大地之上,也露出了缺口,但很快,就有秦军士卒把人推开,再次将盾牌举起,人死,再来,前赴后继,秦军眼中丝毫没有害怕,反而充满着决绝。
“弓弩齐射,压制城头!一轮齐射”
惨叫声在临淄城下此起彼伏,还有临淄城头,不断有齐军被射落,摔成肉酱,每一声惨叫,就代表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此消失。
在秦军的拼死突破下,终于来到临淄城墙之下,最惨烈的登城战开始了,这种疯狂的白刃战,没有什么战法,就看双方的勇气,士气,秦军拼命要登上城头,第一个登上城头的将直接获爵官大夫,这可是一步登天,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因此,秦军到此士气反而大增。
而齐军,这是他们最后一道防线,若是被秦军攻破,全部都得死,这就是殊死搏斗,也是拼尽全力。
“搭云梯,攻上城墙,撞城锤,给老子拉上去!”
一部部云梯搭上临淄城头,秦军不要命一般往上爬,从远处望去,临淄城墙上仿佛有无数蚂蚁,蚁附而上,密密麻麻。
而齐军,也将准备好的滚石檑木扔下城头,有的顺云梯而下,压倒一条路的秦军,有的直接扔下,便能砸倒一群。
临淄城墙之下,鲜血已经汇聚成一条溪流
扶苏回到战车上,他已经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天哪,古代战争,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冷兵器的战争,注定血流成河,尸山血海。
此时,临淄的城墙已经被染上了一层血红,两国甲士已经彻底杀红了眼。
有秦军顺利登上城头,还没来的及高兴,就被一刀枭首,尸体落下城墙,一整条云梯上的士兵被击落。
城头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高大的城墙之上,秦军登上,又被杀退
齐军的石块,镭木如同雨点一般往下扔,也不需要瞄准,大批秦军困在城墙之下,随便一扔都能砸死一群。
在混战之中,可以看到一架巨大的撞城锤正在战场之中缓缓向城门靠近,它的身旁,是大批盾牌兵,盾牌之下,还有一大群身强力壮的甲士,在推着撞城锤。
“妈的,撞城锤,弓弩手,给我瞅准了,射死他们!”齐军守将发现了这个庞然大物,若是让他撞开城门,那二十万秦军必将放手一搏,到那时,就是真的玩完了。
羽箭骤然集中,射向撞城锤的方向,一开始,箭雨都被盾牌阻挡在外。
“射他们下半身,给我射!”
无数弩箭瞅着秦军的脚齐射,箭矢入肉,持盾甲士倒地呻吟,却立刻被箭雨射死。
箭雨集中在撞城锤处,攻城秦军的压力骤然减小,不少秦军再度攀上城头,一名齐军弓弩手正专心瞄准着撞城弩,感觉旁边有动静,转头,一把利剑就划破了他的喉咙。
“妈的,大爷让你射!兄弟们,给我杀啊!”
“砰~砰~砰”
撞城锤已经开始呼啸,向着临淄北城门开始撞击。
齐军守将浑身浴血,又挥手斩下一个秦军的头颅,但下方的秦军却源源不断,不由得悲愤的大喊:“人呢,援军呢,兄弟们都快死光了,王上啊,齐国要亡了,来人啊!”
他双目充血,看着临淄王宫方向,打了这么久了,援军一兵一卒都没有,他已经绝望了,孤独的战斗,仿佛被人抛弃的独狼。
此时,秦军已经围了上来。
“老子死也要拉几个垫背的!”
两根长矛扎入守将身体,他最后一次挥剑:“大齐,我尽力了!”
说罢便扑向几名秦军,带着他们一起从城头掉落!
精选一篇我,长子扶苏,绝不让秦二世而亡穿越、历史、历史古代、佚名穿越、历史、历史古代、小说《我,长子扶苏,绝不让秦二世而亡》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佚名,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白马入芦花,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我,长子扶苏,绝不让秦二世而亡目前已写1157689字,小说最新章节第563章 父皇,你都知道了?,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连载中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书友评论
能不能一天多两章,这样看书太费劲了
看了好多评论,又看了十几张,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以现代的思维来续写大秦,秦皇汉武,为什么秦在前,因为从那个朝代开启统一的道路,功过无法去叙述的,那个时代是没有民心所向,这个说法的,不懂的可以去查查野史,写的这个扶苏,儿女情长短,忧国忧民,作者知道大秦败在哪里吗,不是苛政,也不是暴虐,是败在时间上面,只要再给沙丘延后十年,将不会出现秦二世之亡知道吗,看着这本小说,点开还以为多好了,原来也是一个水字数,找不自在的,
作者,你这更新的速度,有特么蜗牛爬的快吗,我都攒了一个礼拜了,才这么几张?[笑哭][笑哭][笑哭]
章节推荐
第224章 庞大运力
第225章 匠籍制度
第226章 开炉炼铁
第227章 水排鼓风器
第228章 机关术,齿轮
作品阅读
“轰~轰~”
雄浑的战鼓声从咸阳响起,接着,苍凉号角声也缓缓从咸阳城中传出。
灭国大战十几年来,秦国几乎很少从咸阳动兵,但咸阳的百姓却已经习惯了这种军号,因为在秦国,全民皆兵。
五万秦军士卒缓缓从咸阳城的大道上走过,,咸阳百姓,尽皆站在道路两侧,观看着王师出征。
“娘,又要打仗了吗,这么多人出征!”一个小屁孩拉着娘亲的手,看着那整齐的军队,眼中闪过兴奋之色。
“是啊,又要打仗了,打完这一仗,天下就太平了,再也没有仗可以打了”
“为什么?”
“因为我们大秦统一这片土地,天下的百姓都是秦人,都是我们的同胞,再也没有敌人了!”
“这样啊,那我也要去打仗,帮大秦统一天下”
“傻孩子,要等你长大了才行啊!”
“嗯!”小屁孩眼神坚定的点点头。
大秦之民,将统一二字刻入心底,就连三岁小儿,都在心中树立起这个伟大的信念,统一天下,若他长大,此事未成,他也将拼尽全力,为统一大业而奋斗。
而今,我华夏,更将统一二字刻入每个国人心中,没有人可以分裂我华夏之土,若是有,那就准备迎接我华夏那滔天的民意,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国土不容失。
“大秦,一统!”一个稚嫩的童声在大道中响起。
一名秦军士卒低头看了看这个小屁孩,认真的点了点头。
而这一幕,也被在一旁阁楼上的人看在眼里,他的眼里有些湿润,大秦,奋六世之余烈,从一个地处西部的蛮夷之国,成为称霸华夏的超级帝国,如今,它百年的夙愿即将实现,离不开数百万秦人的牺牲,大秦的百姓,同样伟大。
穿着朴素的中年人缓缓起身,走下阁楼,可以看到阁楼之上,跪倒着一大群人,见此人起身,想要跟随。
“都待在这,别出来!”
中年人走进人群,他的身旁有一位身着黑衣的护卫,为他拨开人群,中年人成功来到那名小孩身旁,蹲下身子,带着好奇的问道:
“孩子,你为什么要为大秦而战,为大秦一统天下呢?”
“什么,这位大叔,我是秦国人,为秦国而战本就天经地义,至于统一,是我爷爷说的,秦国的男儿就该为国征战,统一天下,这些话,可是我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
每个秦人都是这样,只可惜,他们都说仗要打完了,长大后,已经没有我们要打的仗了,爷爷父亲他们把仗打完了,我们的日子也变好了,好好过日子就行了!”
“代代传承,大秦,有民如此,你如何不强盛!”中年人喃喃自语,他抬头。
这时,一阵风吹起,吹动了咸阳城头大秦的旗帜,旗帜下的秦军锐士肃立着,带着尊敬的目光看着出征的甲士穿过城门。
“大叔,起风了,你看,大秦的旗帜被吹动了”孩子指着咸阳的城头。
“是啊,大秦的风,起了!”
……
咸阳大军与南阳兵马兵分两路,从两方向支援高唐的秦军,南阳十万兵马,在内史腾的率领下,直奔高唐北面而去。
而咸阳兵马,则迅速与蒙恬兵马会合。
高唐,地处齐国边境处,因齐国经常在此驻军,抵挡三晋的袭扰,逐步演化成军事重镇,进过齐国历代君主对高唐防务的重视,高唐已经被修建成一个庞大的军事堡垒。
自大秦灭亡三晋,高唐便成了齐国抵御秦国的最前线,齐王建早早的就派三十万齐军驻守高唐,抵御强秦。
小说《我,长子扶苏,绝不让秦二世而亡》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驾~驾驾”
各路斥候带着军令赶往各地,传递军令,今夜至少有五十万兵马在调动,秦军士卒,接到军令后没有丝毫犹豫,都沉默的,快速的向着预定方位赶去。
临淄,传令兵传达完扶苏军令,李信简直不敢相信,征调四万人出城,这他妈不是把临淄置于危险之中吗?
“你确定这是公子和王贲将军的命令?”李信疑惑的问着传令兵。
“是!”
李信沉默了一会。
看着上方主帅扶苏,副帅王贲,蒙恬的印章,由不得他犹豫,只得立马下令,调动四万兵马出城!
是夜,临淄城中响起震耳欲聋鼓声,把还在睡梦中的临淄百姓统统惊醒。
临淄主干道,火光冲天,照明的火把汇聚成了一条明亮的长河,临淄城的百姓不明所以,白天大秦的兵马才刚刚调动,浩浩荡荡,这才没过多久,怎么又要出兵了。
“奉大将军调令,调临淄四万兵马前往高唐,参高唐围城之战!”无数骑兵在大军两侧传达着军令。
临淄城头,没有接到调令的一万人马羡慕的看着下方的士卒,军中消息灵通者,已经把援军抵达的事传遍了全军,如今大秦举六十多万大军围城,在这些士卒眼中,那将是数不尽的战功啊。
“唉,原本王贲将军留五万人,咱们还没觉的有什么不妥,现在,就剩咱了,下面的兄弟都去吃香的喝辣的,挣军功去了,留下咱们守这一个无人问津的临淄城,可怜啊!”有士卒抱怨道。
“欸,白怵,你上回不是说和公子搭上线了吗,怎么回事啊,还指望靠你呢,五个万人队偏偏留下我们这一支,我们是肉吃不上,汤也喝不着啊”有千夫长质问白怵。
“靠,我怎么知道,将军他们如此决断那必然有他们的道理,我们服从便是,哪那么多废话!”白怵反驳道。
“说得好!上面的军令自然有上面的道理,有什么情绪,都给我收起来,临淄这么大一座城,就我们一万人镇守,责任重大知不知道,守好临淄城,便是最大的功劳!”
李信正在巡查,刚好听到他们的议论。
“白怵,贺秦”
“末将在!”
“带着你们手下的人,加强城内巡查!”
“是!”
凭借多年作战的经验,李信敏锐的感受到这次出兵的不对劲,特别是公子,还特地派人来交代,要自己亲自留守临淄城,这么多军队都调走了,就留下李信,在旁人眼中自然是李信将军被抛弃了,连这种大规模的战役都没资格参与了。
但李信感觉不一样,事出反常必有妖,临淄,调走这么多兵马,城防已经十分空虚,难道?
“报,禀将军,自大军出城后,又有几骑夺门而出,直奔高唐方向而去!将军,我们是否派人追击?”城门守军禀报。
“呵呵,有趣,不必追击,自此刻起,临淄城门紧闭,不许进,不许出,违令者杀!”
“是!”
“能不能翻身就看此战了,多谢了,公子!”李信双手抱拳,向着高唐方向遥敬一礼。
夜半,高唐,齐王行宫。
“参见父王,不知父王何事?”齐国公子冲跪倒在地。
“冲儿,你可知,我高唐粮草已经无以为继,高唐局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啊!”齐王斜靠在王座上,不停的揉着太阳穴。
“父王,怎会如此?高唐乃是我军重镇,粮草储备这么快就用完了?”公子冲不解。
“唉,都怪那些奸臣,都怪父王听信谗言啊!十年前,丞相进谏,说高唐之兵已经威胁到了本王,高唐常年驻军三十余万,并且大规模的粮草囤积,若守将有异心,临淄危矣”
小说《我,长子扶苏,绝不让秦二世而亡》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第二日,扶苏早早就起来,刚下床,王犊子便手持水盆,带着汗巾前来伺候。
面对着王犊子那面面俱到的伺候,扶苏十分不舒服,洗脸都要别人帮忙,自己是瘫痪了,还是残废了!便将王犊子赶了出去。
随后,便马上陷入了尴尬,这秦朝的衣服,就这几块布,还是便服,自己愣是穿不来,没办法,还是的叫王犊子来穿衣。
扶苏展开双臂,感觉自己像个人形衣架,没过多久,王犊子便将衣物给自己穿好了。
这个,就叫专业!
扶苏走出大帐,一阵微风袭来,带来山林之间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远处,一抹晨曦已在树梢之上冒头,金黄的光芒散射在林间,几只小麻雀叽叽喳喳的吵闹着,似乎不解下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陌生人。
军中已经开始埋锅造饭,二十万人的饭菜,光埋锅便有两万口,秦军十人为一什,十人吃一锅。
炊烟随着微风袅袅升起,那粟米的清香便萦绕着整个营地,不远处,还有大秦锐士在训练,以求在战场上多夺军功。
入眼的景象,让扶苏有些恍惚,他仿佛又回到了以前的军营之中,身旁,是袍泽,是兄弟,是值得性命相托的人。
而现在,下方的甲士,都在谈笑风生,他们依然在为国而战,或许,他们只是为了生存,为了获得爵位,为了摆脱奴藉,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所作之事有多么伟大。
但,他们聚在一起,就组建了我大秦之军,大秦锐士,他们是历史的推动者,也是历史车轮下的牺牲者。
“公子,该用膳了!属下已将膳食准备完毕!”
扶苏走入自己军帐,眼前的食物眼花缭乱,他身为秦王之子,待遇自然十分丰厚。
“王犊子,我秦军将士吃的如何?”扶苏问道。
“这,王上曾有令,不允许宦官插足军事”
这倒是,父王青年执政时曾爆发嫪毐之乱,虽被平息,但在父王心中留下了阴影,长信候嫪毐广纳门客,甚至插足军政,谋反,这就是宦官之害,虽说嫪毐算不上真正的宦官。
父王讨厌宦官,那为何一统天下后会宠幸赵高呢?
“算了,不想了,出去看看!”扶苏起身。
“公子,公子,还没用膳呢!”王犊子急切的说。
扶苏再次走出大帐,往旁边军营而去,一路走一路看,他发现一件事。
秦军士卒吃什么,都有定额,那些战车的御者,应该有着第三级爵位,簪袅(zan,niao),他们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而军营之中最多的,是身着铠甲,戴着尖顶圆帽的步兵,他们是二级爵,上造,吃粗米。
大秦,二十等军功爵制真是深入人心,一言一行,一饭一菜,都体现着阶级,而唯一能跨越阶级的,就是军功,如此,为了军功,大秦甲士如何能不勇猛,商鞅真是鬼才啊!
扶苏身着便服,走到一口大锅面前,锅前已经围坐十人了,那名什长正在向他手下那群甲士吹嘘他的战绩。
“王贲将军,真乃当世无敌,想当初,我大秦围困魏都大梁,久攻不下,那大梁城城墙修的,无比坚固,连我大秦的投石车都不能撼动它,并且,大梁城内粮草充足,足足可以支持三年调度”
“束手无策之时,王贲将军命几万秦军甲士不分昼夜,疯狂挖掘黄河河堤,大堤冲开,那黄河之水,犹如天倾,席卷而下,而那时又是雨季,大梁就此沦为水泽之国。
无奈之下,魏王假只好开城投降,那魏王站在水泽之中,面对着我大秦锐士缓缓跪倒,手捧国书与玉玺,他这一跪,就此宣告天下,魏国灭国,你们能理解这种感觉吗?”
旁边的甲士听得入神,恨不得围困魏都的就是自己。
扶苏在一旁听着,笑着说道:“老什长,那是王贲将军的奇策,和你有什么关系啊!”
“放屁,怎么没关系,老子可是在黄河之堤挖了几天几夜,连我手中的长戈,都挖断两把,那一战,王上大喜,我们这些平民全都赐爵一级,欸,你小子哪来的?”
“啊,我是别的营的,听的入迷了”扶苏打了个哈哈。
“别乱跑,你小子,这么年轻,不懂规矩,大秦的军法可是十分严酷的”老什长告诫道。
“是是是,老什长,我都在这了,也是饭点,赏口饭吃啊”
“臭小子,行嘞,六子,拿个碗,咱一起吃!”老什长大手一挥。
扶苏成功挤进了这群汉子里,虽是粗米,但这帮人吃的贼香,扶苏以前也没少吃大锅饭,看着他们吃,自己也吃的津津有味。
正在此时,辕门处飞掠进一支马队,这群骑兵,全都身穿黑色铠甲,面覆黑色面具,这是大秦王宫的禁军。
为首之人,手持一杆巨大的黑龙旗,身旁有一名书生装扮的儒生,看这群骑兵,都护在这名书生身旁。
他们冲进军营,大喊:“王诏,王贲接诏!”
中军大营,王贲和李信诸将快步走出大帐,来到那群甲士面前。
书生拿出一卷绣着黑龙的布帛,缓缓开口:
“王诏!”
历下军营,二十万秦军将士皆齐身跪地,扶苏也不例外,这,是对王权的臣服。
“将军王贲,率王师攻灭燕代,现拜王贲为大将,由燕地入齐国,正是回师之路。齐国若存,大秦如缺臂膀,望将军一鼓作气,由燕地南下,攻灭齐国!秦王政二十五年”
“臣王贲领诏!”
书生将王贲扶起,笑着说:“大将军,王上望大将军凯旋”
“大将军,我说的没错吧,我父王一定会让大军从燕地南下的。”扶苏缓缓从人群中走出。
“见过公子”使者作揖行礼。
“哦,使者辛苦,不知名讳?”
“臣下陈驰”
陈驰,卧槽,就是凭一张嘴说动齐王建投降,让齐国数十万大军放下兵器的陈驰。
“先生辛苦!”
“公子如何得知王上会从燕地出兵呢?”
“此事,简单,齐国兵戈齐齐向西,举国畏惧秦国派大军攻齐,那齐王建更是战战兢兢,却不曾想,我大秦大将军王翦攻灭燕国后,燕王喜逃窜。
如今,王贲将军率大军俘虏燕王,攻灭代地,毫不费力,这支强劲之师已经移动至齐国北面,整整二十万大军,若是南下岂不是势如破竹!齐都临淄便是我大秦掌中之物”
好大一盘棋,公子其智近妖啊!
妖个毛线,历史就是这样好吧。
......
扶苏公子加入灭齐大战,各位读者大大多多支持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