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畅销书目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

畅销书目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

发飙的芭蕉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穿越重生《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讲述主角徐二龙温叶的甜蜜故事,作者“发飙的芭蕉”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团送货。搞完这一切,徐二龙才赶着回家。“二哥,你回来了?我跟你说,杨利民他们也开始收黄鳝了。”小玲急声跟他说。徐二龙拿毛巾擦着身上的汗:“他们昨天不是就在收黄鳝了吗?”小玲从右边绕到左边:“可他们居然把黄鳝的收购价,提到一毛五一斤了。”“是吗?”徐二龙意外。这可真是骚操作啊,居然提价。没......

主角:徐二龙温叶   更新:2024-03-24 18:3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徐二龙温叶的现代都市小说《畅销书目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由网络作家“发飙的芭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重生《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讲述主角徐二龙温叶的甜蜜故事,作者“发飙的芭蕉”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团送货。搞完这一切,徐二龙才赶着回家。“二哥,你回来了?我跟你说,杨利民他们也开始收黄鳝了。”小玲急声跟他说。徐二龙拿毛巾擦着身上的汗:“他们昨天不是就在收黄鳝了吗?”小玲从右边绕到左边:“可他们居然把黄鳝的收购价,提到一毛五一斤了。”“是吗?”徐二龙意外。这可真是骚操作啊,居然提价。没......

《畅销书目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精彩片段


萝卜儿不搭理他了,这些小年轻,真正是吹牛皮厉害。

“不相信?人家还说了,要让我们跟着跑车,我们拒绝了。”缺牙齿说。

“行行,你厉害。”

推着板车爬完一个小陡坡后,借着歇气的功夫,徐二龙把随身带着的几张鸡蛋饼拿出来,让大家分着吃了。

又喝了一些水后,大家力气得到补充,推着板车继续上路。

靠着齐心协力,几人把货送到水产公司。

依旧一千斤的供货量,徐二龙在财务室那边,拿到了三百五十块钱的货钱。

徐二龙完成之前的承诺,带着大家去国营饭店下馆子。

“这儿的水饺,味道不摆了。”缺牙齿以一副过来人的口气,跟萝卜儿作着介绍,两颗缺牙巴随着嘴巴一张一合。

萝卜儿大口吃着水饺,一口一个,连着吞了好几个后,才缓过劲,细嚼慢咽。

结过帐后,徐二龙按着事前的约定,支付萝卜儿三块儿的工钱,让他拖着板车先回去。

萝卜儿拿着钱,有些意外。

还以为,这去国营饭店吃了饺子,徐二龙会扣除一部分钱。

没想到,徐二龙还是按着约定足额付给他工钱。

萝卜儿很满意。

以前,他只把徐二龙当个嘴上没毛的小子看待,可现在,徐二龙做事却是这么稳当。

难怪缺牙齿、喻平这些愿意跟着他。

他打着饱嗝,对徐二龙道:“二龙,以后,但凡有需要我的,你只管说,我要是说一个不字,我是这个养的。”

他说着,支起小指头。

徐二龙笑着轻轻踹了他一脚:“你又不是大姑娘,我需要你干啥?”

大家都哄笑起来。

徐二龙让萝卜儿拉着跟缺牙齿他们先回去,继续在镇上收黄鳝,而他,则负责去伙食团送货。

搞完这一切,徐二龙才赶着回家。

“二哥,你回来了?我跟你说,杨利民他们也开始收黄鳝了。”小玲急声跟他说。

徐二龙拿毛巾擦着身上的汗:“他们昨天不是就在收黄鳝了吗?”

小玲从右边绕到左边:“可他们居然把黄鳝的收购价,提到一毛五一斤了。”

“是吗?”徐二龙意外。

这可真是骚操作啊,居然提价。

没想到,这年头,居然有人开始打价格战了。

哪怕傻子用脚想,也会选择价高的。

难怪小玲这么担心紧张。

果不然,在杨利民提价的基础上,生产队的队员们,本能的,就选择把黄鳝,卖给杨利民。

甚至,一个大婶从门前经过的时候,带着歉意对张金芳道:“这个……我也不是……哎呀,我实说吧,我家里缺钱,这九月孩子要开学读书了,我得挣点学费钱。”

徐二龙点点头:“没事,婶子,买卖不成仁义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很正常。”

“要不,你们也把价钱,提到一毛五?”婶子小心翼翼的建议,偷看徐二龙的脸色。

徐二龙摇头,价格战,一惯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战术。

除非,你的资金庞大到可以一直把价格战搞到垄断的地步,再慢慢挥着镰刀割韭菜。

否则,在本钱薄弱的时候,就搞价格战,只怕没把对手搞下去,倒先把自己搞下去了。

比如,杨利民提价一毛五,他跟着提到一毛五,对方再提到两毛钱,而他又跟着提到两毛钱?

这提来提去,谁也落不着好,还不如,不跟风。

这大婶心有不甘的离开。

陆陆续续,还是有人来徐家送黄鳝。

“杨家,给的价格是高,可能按时拿到钱吗?”有些老人,就是怀着这样的心理:“虽然你这儿不涨价,可踏实,至少,我送来多少,我就能拿到多少钱。”


“哪能呢。”徐二龙跟着笑:“我还打算一直继续供货。”

这伙食团,可是他第一笔的稳定收入,他暂时是不会放弃的。

徐二龙在财务室领过钱,这一单,他根本不赚钱,就是赚个名头罢了。

“缺牙齿,走,我们去买东西。”徐二龙拉着缺牙齿出来,转头就去买东西。

家里没米了,得买米。

他们这边主食是米饭,对于白面的需求,不是很大。

面食有得吃就吃,不吃也没关系。

徐二龙买了五十斤米,买了两斤红糖,三f块猪肉,又乱七八糟买了各种的佐料,豆瓣、八角、香奈、花椒一概不落。

在农村,只要勤快,吃的东西还是多。

比如鱼虾、黄鳝、鱼鳅等。

但就是没有调料,腥味压不住,吃着非常腥,大家不爱吃,才心心念念的,只挂记大肥膘。

“二龙,买这些做什么?”缺牙齿不理解。

有这些钱,多买点肉也好啊。

徐二龙也不解释,再买了一块肉,递给缺牙齿:“这块肉,你拿着。”

虽然黑市上的肉价,比肉联厂的贵多了,但不需要票啊,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因为买得多,徐二龙还讨价还钱,让人多搭了一块杂骨给他。

这没肉的杂骨,大家瞧不上,可熬汤,绝对是好东西。

杂七杂八的买了一大堆,缺牙齿都有些搁不住。

最后,在镇上公社的时候,徐二龙又去买了一大桶的菜籽油。

土法压制的菜籽油,看上去,浑浑浊浊,但那股子菜籽油的香气,飘得老远。

“你先把这些东西挑回去,我去办点事。”徐二龙把这事交给缺牙齿。

他要在镇上,找找人。

这一次找的,是萝卜儿。

在乡下,许多人,绰号压过他的本名。

就如这萝卜儿,姓罗,又稍稍有点罗圈腿。

结果一个个都叫他萝卜儿,连他本名叫什么,都没人知道。

徐二龙自然也不知道。

他只知道,这萝卜儿,以前在公社养牛,负责拉牛车运粮。

徐二龙之前没想着找他,是因为,这镇上公社,离他的村子远。

能找近的,就不找远的。

但蒋军的放鸽子,让徐二龙意识到,只能另外找人。

徐二龙找着萝卜儿,他现在,就躺在树荫下,将蒲扇往脸上一搁,盖着脸睡大觉。

“罗叔。”徐二龙客气的叫了一声,没有以往那么冒失的叫他萝卜儿。

年少不懂事的时候,倒是经常这么叫他,还捉弄他。

只是重生后,换了心境,不再年少轻狂。

“嗯……呜……”萝卜儿迷迷瞪瞪睁开眼,擦了擦嘴边流下来的哈喇子。

“徐二龙啊?”他看清眼前的人,不大确定。

“嗯,是我,罗叔,有点事要找你商量一下。”徐二龙递支烟过去。

看着烟,萝卜儿来了精神。

他翻身坐起来,接过烟。

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抽上,反而拿过烟,别在耳后。

笑话,这么好的烟,可不能随便就抽了,得留着,有机会跟别人显摆。

徐二龙看着烟盒中,也没剩两支烟,索性连同烟盒,一起塞给他:“这烟,你拿着抽。”

“这怎么好意思。”萝卜儿嘿嘿笑着,却没有推辞,接过烟。

“说吧,找我有什么事,这又是烟,又这么客气。”萝卜儿问。

“是这样,我这段时间,想拉点货,送到县城,想让你帮着拉板车送货。”徐二龙说明来意。

“送黄鳝是吧?”萝卜儿微咪了眼。

“你知道了?”徐二龙问。

“那当然。”萝卜儿笑,颇为自豪:“公社差不多的人都知道了,还有人想打听,你还收不收,准备拿去你们村子,可惜路程远了点。”


这重量,不是小数目,理想中,当然是小货车拉。

可这年头,连个拖拉机都少见,哪有小货车。

徐二龙怀念自己以往开过的五菱宏光,那才是国货之光啊。

徐二龙点着火把,从田坎上穿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现在他的身边,就是此起彼伏的蛙叫声

不时有青蛙,从他的脚边蹦过。

徐二龙打着火把,走到骑鞍二队蒋光文家。

整个公社,就只有蒋光文家有板车。

简单的木板车,下面安着两个车轱辘,平时拉粮食拉稻草之类的,还是挺方便。

大家有需要的时候,就来蒋光文家借,给点豆子、玉米之类的,当作报酬。

徐二龙之前,就来找蒋光文,跟他提过这事,打算借用一下板车。

“你要的时候,说一声就行。”当时蒋光文一句话答应下来。

此刻蒋光文躺在凉床上,坐在房前的空坝上歇凉,不时摇着手中的蒲扇拍打着蚊子。

看着有火把光点移动,蒋光文坐直身子。

“蒋大叔。”徐二龙招呼一声。

“二龙啊。”蒋光文说:“来,过来歇凉。”

徐二龙走近,将手中的火把搁在地上,再戳了戳,戳灭上面的火苗,不见一点火星后,他才搁在一边。

将口袋中的大前门掏出来,给蒋光文递上一支。

“大前门?”蒋光文微眯了眼。

徐二龙凑上前,划着洋火,帮蒋光文点上烟,又晃晃火柴,把火熄灭掉,丢在一边。

“这天气热。”

“是啊,热得睡不着。躺在这儿,好歹有股凉风。”蒋光文回答。

徐二龙暗笑,这才哪儿到哪儿?

估摸着这天气,也就三十六七度。

相比后世,他们这儿的气温,一度冲上45度,创了全国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蒋大叔,我想借用一下这个板车,明天早上拉东西去城里。”徐二龙把话题扯到板车上。

“行,明天什么时候要,我让蒋军给你拉来。”蒋光文回答。

“五点左右吧,如果蒋军能帮着一块儿拉车送货更好,工钱少不了他的。”

徐二龙寻摸,如果蒋军帮着拉板车,也给蒋军两块钱,算是人力费和借车的费用。

“乡里乡亲的,说什么工钱不工钱。”蒋光文客气。

可别人客气,徐二龙不能就这么理所当然。

他笑道:“蒋大叔能借板车,已经是帮了大忙,我不是这么不识好歹的人。”

“那就这么说定,四点半,我让他给你拉过来。”蒋光文说着,打了一个呵欠。

徐二龙识相的道:“那蒋大叔,这事麻烦你们上心了,我先走了,明早上见。”

徐二龙前脚走了没多久,蒋军就在外面野了回来。

“那是谁?”蒋军看着远去的火把点。

“徐二龙,对了,我跟你说,明早,他要借板车,你帮着把板车给拉到公路上。”蒋光文叮嘱蒋军。

“为什么要借他?”蒋军回答,带着几许的情绪。

“你这孩子,为什么不借?人家早就跟我说好了。”蒋光文说:“而且,又不是白借。”

他这板车,借出去,总能收点钱回来,再不济,也能收一些吃的。

蒋军稍稍思索,笑着答应:“好,明早我给他拉去。”

****

徐二龙整晚没有睡得很实,心中挂着事,担心睡过头。

没有钟,也没手表,只能看天色,听着村里的鸡鸣声来判断时间。

第一声鸡鸣声响起,徐二龙摸着黑,从凉床上起来。

他这一动,屋子里,张金芳也起床。

显然,她跟徐二龙一样,睡得并不踏实,心里挂着事。

徐二龙推一推旁边睡着的缺牙齿和喻平,示意他们起床。

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似乎光打呼噜还不算,缺牙齿居然磨上牙齿。

那吱嘎吱嘎磨牙齿的声音,听得温叶牙根子发酸。

温叶忍无可忍,只想一脚把他给踢下床。

如何让他不磨牙?

似乎,民间土法子,这半夜磨牙齿,是想吃东西了,往嘴里灌点米就好。

温叶起身,蹑手蹑脚的进屋,去找米。

张金芳和小玲,睡在里面的屋子里。

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悄悄摸进来,把张金芳给吓醒了。

这半夜进贼了?翻柜子想偷东西?

想着儿子他们就睡在外面,张金芳张嘴叫人。

“妈,别叫,是我。”温叶出声。

“二龙?是你?”张金芳放下心来,问他:“你这半夜翻柜子做啥?”

“拿米。”温叶无奈回答:“缺牙齿磨牙齿,磨得我没办法睡觉,听说灌点米在嘴里就好。”

小玲听着声音,迷迷糊糊坐起来:“为什么要拿米啊?吃饭都不够,凭什么要灌在他嘴里。”

温叶和张金芳一想,是这个道理哦。

大家米都不够吃,经常拿红苕当主粮,为什么要浪费?

张金芳充满着居家过日子的智慧:“拿根筷子给他含着就行。”

“好。”温叶转身,去灶房,取了一只竹筷,塞到缺牙齿的嘴里。

果真,立竿见影,磨牙齿的声音没有了,世界清静下来。

温叶这才侧着身子,安稳的睡觉。

早上,温叶起床,就见得缺牙齿歪着脑袋,在瞅着旁边的黄桷树。

这树上,是有啥好东西?

温叶跟着歪着脖子,往黄桷树上瞅。

黄桷树枝繁叶茂,能听见鸟鸣声,偏看不见鸟在哪儿。

温叶看了两眼,没看出名堂,拍拍缺牙齿的肩:“这上面有什么?”

缺牙齿尖叫:“二龙,别拍我,我昨晚不知怎么了,睡觉居然落了枕,脖子歪了。”

所以,自己是犯傻,陪着他歪着脖子往树上瞅?

想明白这个,温叶想踢他两脚了。

这都什么跟什么嘛。

不再搭理他,温叶自己进屋找早饭吃。

缺牙齿歪着脖子,跟着进来:“二龙,真奇怪,我怎么就落枕了呢。”

温叶只当没听见。

昨晚的蛇,在瓦罐中,已经焖得软烂。

温叶勺了一碗,又撒了一撮盐巴下去。

鲜香美味啊。

张金芳起床,烧了大柴灶,给温叶煮面条吃。

趁这空隙,温叶收拾东西。

老荫茶包带上,小玲昨天给他采的薄荷叶也带上,甚至,还有几粒糖精。

在这个白糖都珍贵的年代,糖精,就是最好的替代品。

一粒糖精下去,一缸子水都甜了。

“今天,你们继续弄黄鳝。”走的时候,温叶交代一声。

“再多可没地方装了。”张金芳说。

“嗯,我想办法。”温叶回答。

温叶挑着黄鳝,熟门熟路的,去化工厂伙食团交差。

现在门卫都不拦他,见着他,比见着厂里的工人还熟络。

先去伙食团把黄鳝交了后,温叶返身,往王伯林家里走。

王伯林的儿子,就是上次摔破了头的小虎,现在头上还包扎着纱布,呆在家里。

额上这么大的伤口,肯定要养一段时间。

不让他出去玩,怕他流了汗水感染伤口。

这几岁的年龄,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把他关在家里,不让出去玩,这简直是要命。

此刻,小虎就坐在椅子上,晃着双腿,一个劲的嘟哝。

温叶拨拉了一下口袋,拿出一只竹蜻蜓。

这都是哄小孩子的玩意。

这年头,小孩子们的玩具极为稀少,能玩的,也就是玻璃珠子、弹弓、滚铁环、小人书等。

但这些,都是要一群小伙伴玩才合适。

“这是给我的吗?”

“当然。”温叶回答,将竹蜻蜓拿在手中,示范一下。

王伯林回来,就看见温叶在陪着小虎玩。

“二龙来了?”王伯林问。

“是啊,想约你一块儿喝酒,刚才在伙食团,我看你在忙,也就不好意思打扰你。”温叶回答。

王伯林笑,一个厂矿几千人,他这个伙食团长,其实也忙的。

“你倒是挺闲的。”王伯林笑。

“没办法,我一个乡下人,又没正式工作,除了给你这边供五十斤黄鳝,也没别的事了,闲得慌。”温叶卖惨:“不如,王大哥给我再指条明道?”

王伯林思索一下,对温叶道:“老弟,我看大家都是自己人,我也不藏着掖着,我给你想个法,这样,你先拿一条烟来,我看能不能帮你搭条线。”

温叶就是想等他这么一句话。

毕竟,王伯林作为国营大厂的伙食团团长,认识的人应该不少,如果能再介绍个类似的人员,再多一条稳当的供应门道,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我现在就去准备。”温叶回答。

从化工厂出来,他先去市场上,找人换了一些票证,然后,想办法去弄烟。

这年头,弄烟,也是有点门道的。

现在商贸、物流不行,几乎上本地人,全是抽本地烟,也就搞得全国各地,有成百上千的香烟品牌。

除了全国通有的大前门、大重九等香烟,他们本地,就有八分钱一包的“经济”烟,有一毛六一包的“红港”,有二角四一包的“飞燕”。

另外还有“迎春金穗夔门”等在全国都叫得上号的香烟牌子。

温叶准备弄一条夔门,本地烟,也是在能接受的水平,送人也不打眼。

只是,在国营商店,想弄一条烟,难上加难。

温叶的目光,自然而然,就盯上了外面的私人烟摊。

电影院,也是私人烟贩比较集中的地方,卖瓜子、卖糖葫芦、卖烟的,都喜欢扎堆在这儿。

温叶逛到河街电影院。

果然,一会儿,就有一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小伙子,凑过来问他要烟不。

“要啊。”温叶回答:“夔门有吗?”

“当然有。”对方摆出一包夔门,递到温叶的面前。

“我不要一包。”

“要一支啊?”对方问。

这年头,因为经济有限,许多小年轻又想抽一口,这些卖烟的,也别出心裁,把香烟给拆散,一支一支的卖。

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常寿县城是个比较富裕的地方。

当年三线建设,在这儿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厂矿,化工厂、磷肥厂、水泥厂、包括全国产量第二的染料厂……

每个厂区,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从托儿所、小学、中学、技校、医院等,一应俱全。

其中,以常化厂的规模效益最大,当年工业化生产的氯丁橡胶第一块就在这儿诞生,工人们一个个都是牛气哄哄的存在。

徐二龙提着甲鱼,凭着记忆,找到常化厂的厂办医院。

“干什么?”厂区值班处一个戴着红袖笼的人拦住他。

徐二龙提起手中的甲鱼,示意了一下:“我家亲戚生孩子,让我帮着从乡下弄点甲鱼来。”

虽然现在说抓得不紧,但徐二龙还是选择稳当起见。

“你亲戚叫什么名字?”

“李援朝。”徐二龙淡定回答。

李是全国大姓,援朝又是时代符号,徐二龙敢打赌,就这个厂几千工人中,乱蒙也能蒙对几个。

对方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

徐二龙早前已经从徐大民那儿“借用”了一件白衬衣。

现在,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确良白衫衣,下身穿着蓝布裤子,规规矩矩站在那儿,看上去,就是一个淳朴青涩的毛头小伙子,不像坏人。

“进去吧。”对方挥手,示意他进去。

徐二龙提着甲鱼,转到医院住院部。

住院部新建的三层小楼,徐二龙提着甲鱼,慢慢从这些病房走过。

这甲鱼,普通老百姓舍不得买,宁愿买猪肉吃。

真正需要营养补助的,就是医院里面这些动了手术或者生了孩子的产妇。

而且,厂区效益好,才有能力消费,否则,普通老百姓,吃点鸡蛋就算顶好的营养品了。

在走廊来来回回走了几趟,徐二龙圈住四个目标。

“要甲鱼吗?”徐二龙提着甲鱼,在厕所门口堵住第一个目标人物。

这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看上去,象厂里的技术工人,媳妇才生了孩子,正愁得没奶。

对方抬起头,警惕的看着徐二龙一眼,退了回去。

快退回病房门口,他才镇定下来,低声问徐二龙:“你这甲鱼,是卖的?”

徐二龙左右看看,没人注意,他才低声道:“我这是给我亲戚送来的,结果,他出院了,用不上,这么热的天,我也不想再提回去……”

“那你要多少钱?”对方问。

(81年,我在医院病房门口,亲眼看见别人提着甲鱼卖,30元一只)

“二十。”

对方听着价格,连连摇头:“算了算了,当我没问。”

二十块钱,多买几只鸡吃不好吗?

徐二龙没再劝,这东西,就得挑客户,他也不想贱卖。

他提着甲鱼往这边楼道口走,碰到一对互相搀扶的老夫妇。

看样子,这老奶奶动了手术,还在恢复期,正在老伴的搀扶下,在走廊慢慢散步。

“我看你在这走廊,转了好几趟,是找人?”老头子问他。

徐二龙假装尴尬的摸摸后脑:“是啊,我来找我亲戚,看样子,他不在这儿,唉,可惜这只甲鱼,我费了几天功夫,才捉到的……”

老头子看看左右,低声道:“要不,你转让给我,我拿钱你?”

徐二龙勉为其难答应:“行,看在老婆婆生病的情况下,我转让你吧。”

“多少钱啊?小伙子?”

“二十。”

“啊?这么贵,算了算了,我们不要。”老太婆一听这个价,连连摇头。

她们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四十块钱,一只甲鱼就要二十,这怎么能吃得上。

“这东西好,营养价值高,吃了对身体有好处。”老头子有些心动。

“再好也不行,又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老太婆还是心疼钱:“这开刀住院这么久,哪哪都要花钱。”

“单位要报销医药费。”

“报销医药费也不行……”

老两口絮絮叨叨的,老太婆态度强硬的不许老头子买这只甲鱼。

老年人,艰苦年代过来的,舍不得乱花钱,哪怕有退休工资,能医药报销,依旧舍不得花钱。

徐二龙不在意,再度各个病房门口晃了一圈,找着他的第二个目标客户,看着挺有派头的一个人,上位者的架式遮挡不住。

他没看错,这人,就是厂区的二把手,叫李永年,他母亲现在得了肿瘤,正在医院开刀住院。

“师傅,你见多识广,帮我看看,这甲鱼如何?”徐二龙提着甲鱼,在他眼晃了晃。

“不错啊,这是好东西,你从哪儿搞来的?”李永年问。

“我亲戚送我的。”徐二龙稳健回答。

现在局势不明朗,万一对方作点文章,随便扣个什么投机倒把的罪名,自己也不好说。

“你亲戚还有吗?”

“没有了,如果你想要,我也可以转让给你,不过,这不可能白转让……”徐二龙说。

“嗯,你说个数。”李永年心知肚明。

母亲得了肿瘤,他也焦头烂额,这钱不钱的不是最关键,他只想母亲能吃好点。

“二十。”徐二龙张开五指晃了晃。

“有点贵啊。”李永年说。

“不贵,这东西,营养,补人,比吃鸡肉之类的强多了。这一吃,免疫力上升,啥病都抗得住。”徐二龙介绍。

李永年爽快道:“行,二十就二十吧。”

这点钱,他还是给得起,当二把手就得有点魄力。

他从口袋中,数了两张大团结,递给徐二龙。

徐二龙伸手接过钱,爽快的把甲鱼递给对方。

钱货两清,徐二龙细心将钱收好,转身往回走,在走廊扶手处,刚才遇见的那个老头子,从后面追过来。

当看着徐二龙两手空空时,他脸上浮现失落:“你的甲鱼……没有了?”

“嗯,没有了。”徐二龙回答警惕的看着他,不清楚他追上来的目的。

“唉。”老头子叹气:“我还说悄悄来买下呢,居然这么快就没有了。”

徐二龙笑了起来:“老大爷,刚才问你们,你们说不要。”

老头子苦笑:“我老伴一辈子节约惯了,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我就想背着她,悄悄买下来,再煮给她吃。结果耽误这么一会儿,居然没有了。”

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