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精品选集》,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网友对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非常感兴趣,作者“山泽”侧重讲述了主人公朱标朱元璋身边发生的故事,概述为:续派人找土豆。”“重八,这事儿你也就别插手了。”“你们爷俩看行不行!”朱元璋:“不行!”朱标:“不行!”见自己刚一说完,老朱、朱标父子俩齐声否认。马皇后也算看出来了,这爷俩当真是没一个省油的灯。倍感心累之下,马皇后一只手已经放在了鸡毛掸子上。“为何不行!”......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精品选集》精彩片段
“标儿,起来吧,这事儿你做的对,不过你不该瞒着你父皇,更不该说什么下毒的事儿。”
“娘,我是生气我爹他提防着我。”
朱标起身的同时,直勾勾看向老朱说道:
“恐怕我爹听到毛骧的汇报,还以为我这个太子要向海外商人买什么大明没有的毒药,好做什么窃国弑君的事儿吧!”
听到朱标这话,马皇后也将目光看向面前的老朱。
而看到两人目光不善,紧紧盯着自己。
老朱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都是毛骧!”
“他说宫里有人拿皇宫的东西兜售给海外商人,咱这才让他把那些人都捉起来的。”
“咱可没提防你这个太子啊!”
正如老朱所言,他命毛骧逮捕刘保儿一行人,也并非是要提防朱标。
他只是想看看朱标究竟要做什么。
同样,他也是觉得刘保儿这群太监过于蠢笨。
本来海禁这事儿就是朝廷明确下令的,可刘保儿一行人竟然在沿海的各个口岸,明目张胆询问海外商人的住所。
这不就是等着衙门去抓吗?
“行了!”
明白老朱也没有提防朱标的意思,马皇后当即开口道:
“这事儿就算过去了,标儿,你继续派人找土豆。”
“重八,这事儿你也就别插手了。”
“你们爷俩看行不行!”
朱元璋:“不行!”
朱标:“不行!”
见自己刚一说完,老朱、朱标父子俩齐声否认。
马皇后也算看出来了,这爷俩当真是没一个省油的灯。
倍感心累之下,马皇后一只手已经放在了鸡毛掸子上。
“为何不行!”
老朱瞥了眼朱标,冲马皇后道:
“这小子派的人太蠢了些,让刘保儿他们滚回来吧,咱让毛骧给你办这事儿。”
见朱标默默点头,老朱突然来了兴致,看向朱标问道:
“你小子为何也说不行。”
闻言,朱标上前一步,盯着老朱正色问道:
“爹,你是不是打算重设检校了!”
此话一出。
饶是马皇后也不由一愣。
他早年也跟老朱一起在军中待过很长时间,检校是什么机构,她自然再清楚不过了。
可对于此事,马皇后却也是不方便发表意见。
毕竟老朱和朱标再怎么吵,那总归是家事。
马皇后不管训斥朱标也好,冲老朱发脾气也罢,这都是自家人的事儿。
可是否应该重设检校,此乃国事。
除非是看到老朱和朱标吵的不可开交,否则马皇后是绝对不会先开口的。
“不错,咱的确打算重设检校。”
老朱眼神有些躲闪,不是很想去看朱标。
毕竟在他看来,以朱标的性子定然是不喜检校的。
甚至因此和他大吵一架也情理之中的事。
同样。
一旁的马皇后也莫名屏住呼吸,静静等着父子俩的争吵。
可让他们两个没想的是。
见老朱直接承认,朱标竟没有和老朱争辩什么。
反而轻笑一声,看向老朱玩味说道:
“既然父皇打算重设检校,那这检校也该对儿臣负责吧。”
“不如父皇将这些人的名单也给儿子一份,我也好安排他们给我办事。”
听到朱标这话,老朱微微一愣,略带茫然说道:
“将名单给你不是不行,只是标儿.....”
“你也同意重设检校?”
“儿臣有何不同意的?如今朝堂之上,胡惟庸一家独大。”
“若是不监视他们,恐怕胡惟庸想要造反,你我父子都还被蒙在鼓里。”朱标若无其事说着。
当看到老朱依旧满脸诧异。
朱标看向老朱,玩笑问道:
“可遇春身上的毛病,他也一个不落都给学会了。”
“当年遇春坑杀降卒时,咱便告诫过他,此举有伤天和,恐遭天谴。”
“后来,遇春壮年暴毙也应了咱当年的话。”
“如今蓝玉也来这么一出。”
语罢,老朱看向朱标严肃说道:
“老大,你给咱说句准话,这蓝玉这匹烈马你究竟是用还是不用。”
“用!”
见朱标斩钉截铁,当即回道。
老朱却依旧有些不放心,微微叹了口气后,再次劝说道:
“后辈之中,你表哥家的李景隆,天德家的允恭,还有咱家老四,他们都算是新代的将种。”
“而且你也算他们的兄长,驾驭他们要更轻松些。”
“如此,你还确定要用蓝玉?”
并非老朱对朱标没有信心。
相反。
老朱很确定朱标完全有能力驾驭蓝玉。
只不过老朱也能肯定,就蓝玉的性子,将他打造成一代帅才,势必要花费朱标不少的功夫。
因为当年他敲打常遇春,也同样费了不少力气。
也是因此,老朱更想让朱标着手培养李景隆,徐允恭以及燕王朱棣。
“父皇,蓝玉虽然鲁莽骄纵,可也有过人之处。”
“孤军深入,单这个勇字便胜过不少人。”
“困而不降,也能证明蓝玉有一身的骨气。”
“所以蓝玉,儿子肯定是要用的!”
对于蓝玉的骄纵,朱标甚至比老朱更加清楚。
现在他只是奸污了北元的王妃,可朱标知道,十几年后蓝玉甚至还会率兵攻打自家的城池。
可正是因为蓝玉这种莽撞的性子,若投入高丽、倭国的战场。
恐怕朱标都不用下令,蓝玉就能把一些见不得人的脏活都给干了。
至于老朱说的其他将门之后。
燕王朱棣自然不用说,那是五征漠北的狠人。
徐允恭也算可以。
只是那李景隆,初代‘大明战神’,靖难第一功臣,临时溃逃,朱标自然不会用他。
而且在朱标看来,单论勇武,蓝玉恐怕要在这三人之上。
“既然如此。”老朱沉声说着,将一封奏折递到朱标手上。
“既然你要用蓝玉,那中书论罪的折子便交给你处置。”
“不过标儿,你要记住,蓝玉的缰绳必须牢牢攥住。”
“父皇放心,儿子心中有数。”
“好!”将密报撕碎后,老朱看向朱标继续说道:
“等蓝玉回京,便不用朝廷治他的罪了,如何敲打他,你自己看着办吧!”
“是。”
朱标应了一声,看向老朱的随身太监刘和说道:
“传孤旨意,召蓝玉即刻回京!”
听到朱标的话,刘和不敢耽搁,连忙派人传信北平。
也是听到朱标这话,老朱眉头微皱,沉声问道:
“你怎知此时蓝玉已经脱困?”
“而且此时召他回京,又是为何?”
“父皇,蓝玉的先锋营有一万将士,这些人都是军中好手。”
“再加上蓝玉奸污了扩廓的王妃,就算扩廓能冷静下来,他的部族手下也恨不得将蓝玉生吞活剥。”
“所以儿臣可以确定,围困蓝玉的元兵必然在五万以上。”
老朱沉吟数秒,也认同了朱标的看法。
“不错,可那又如何?”
“父皇,如今的元廷可并非铁板一块,若不是扩廓手握重兵,恐怕元主早因他功高盖主,将他罢免。”
“因此扩廓统帅的大军,估摸着也就只有他部从的十余万人。”
“所以!扩廓用五万人围困蓝玉,那徐叔这边的元兵防线自然空虚。”
“徐叔虽然用兵谨慎,可也绝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他定然会趁此时机,大举进攻元兵。”
“嗯,让他们老实待在宫里。”
“可是.....”
常氏眉眼悲凄,转头看了眼宜伦所在房间,愈发柔声说道:
“若是如此,宜伦未免太可怜了些。”
“她母妃的葬礼,众皇子无一出面,将来宫中众人还不像躲瘟神一样躲着宜伦。”
“将来婚配到了夫家,恐怕也要被人轻视....”
“孤的妹妹何人敢轻视?”
朱标当即低声怒喝。
只不过下一秒,朱标叹了口气,再次说道:
“孙贵妃的丧礼,你同我一起出面,也算给宜伦一个交代。”
.......
谨身殿内。
听李善长说完,朱元璋眼中当即闪过一抹亮光。
“太子当真是这么说的?”
见李善长认真点头。
老朱当即兴奋的站起身子,如同打下一座城池般,很是高兴的在殿内徘徊。
“好!好!好!”
“果然是咱朱家的种,老大比咱强,他比咱想的周到。”
“是咱错怪了咱家老大。”
“来人,传太子.....”
“算了,咱亲自去给老大赔礼道歉!”
老朱也是性情中人。
听到朱标先前顶撞他,都是为了大明考虑。
此时老朱也不顾什么帝王威仪、君父威严,起身便要前往东宫给朱标致歉。
只不过等他刚走到门口。
马皇后便迎面走了过来。
“臣李善长拜见皇后.....”
“李先生,你与陛下的正事可曾说完了?”
“说完了,说完了,臣告退。”
心领神会之下,李善长连忙起身朝门外走去。
等大殿内只剩下朱元璋和马皇后两人时。
老朱看向马皇后很是兴奋说道:
“妹子,你知道吗?老大之所以顶撞咱,是怕咱的帝王之名蒙尘。”
“而且老大不让咱那些皇子给孙妃服丧,都是为了咱大明长远计!”
“李善长还说咱家老大比秦之扶苏、唐之太宗都要强。”
“嘿嘿,咱老朱家也出了个麒麟儿!”
此时老朱如获至宝般的高兴样子。
马皇后微笑点头,跟着附和道:
“没错,老大的确是德才兼备,你把大明交给他,也算放心。”
“不过陛下,你这是要去干什么?”
“自然是去给老大赔个不是!”
见老朱竟如此坦然,马皇后哭笑不得之下,出言嘲讽道:
“怎么?不是先前你拿着剑嚷嚷着要砍死老大的时候了?”
老朱很是尴尬的看了马皇后一眼。
“妹子,咱当时是被气糊涂了。”
“再者说了,你还不知道咱,咱怎么可能真的伤到老大。”
看着老朱表情难堪的尴尬模样,马皇后也不再继续打趣,转而继续说道:
“此事虽然是老大占理,可他毕竟也顶撞了你,你不用.....”
“那不成!”
不等马皇后说完,老朱当即打断道:
“妹子,这事儿咱还真要给老大赔个不是,毕竟这小子是为了咱大明才顶撞咱的。”
“说到天边,这事儿也是咱的不对,咱也应该给老大致歉。”
若是换了别人。
莫说是道歉,老朱不赶尽杀绝都是客气。
可毕竟是太子朱标。
对老朱来说,他一直希望朱标会成为比他更优秀的皇帝。
就此事而言,朱标所表现的长远目光,也的确要比悲痛之下的他强上一些。
所以老朱还真不介意给朱标致歉。
也是见老朱心意已决,马皇后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就算真的要致歉,也不该大白天去。”
“等到夜里,你自己一个人悄悄去就行。”
“老子给儿子道歉,这事儿只要你们爷俩知道就行。知道的人太多,反倒失了你帝王的威仪。”
“对对对,妹子说得对,那咱晚上再去。”
见老朱心情大好,很是得意的半靠在椅子上。
马皇后上前一步,继续问道:
“那孙妹妹的丧事该如何办?”
“老六在宜伦面前胡说八道,老大罚了他五十手板,还罚他抄写皇明祖训五十遍。”
“看的出来,老大也是心疼宜伦,就算你不说,他也是愿意出席孙妹妹的葬礼。”
“可被你这么一闹,老大还怎么参加?”
“而且我也听说了,老大让皇子们都老实待在宫里,不准他们三日后出面。”
“这....”
但凡牵扯朱标的事,老朱就有些拿不定注意。
虽说只要他一下令,皇子们还是要乖乖参加孙氏的葬礼。
可真要是这么一来,他和朱标的关系就更僵了。
苦思无果之下,朱元璋用求助的眼神看向马皇后:
“妹子,咱知道这事儿咱做的不对,可圣旨已经下去了。”
“老五守孝三年,诸皇子出殡,百官服丧。”
“总不能让咱朝令夕改吧。”
“是,那你今晚去找老大的时候,就和他好好说说。”
“若是还不成,等到孙妹妹葬礼之时,我悄悄把老五他们叫到坤宁宫,我带他们去。”
“好,这办法好!”老朱兴奋说道。
“就算事后老大要罚老五他们,那孙氏的葬礼也都过去了。”
“咱这个皇帝的颜面也算是保住了。”
看着一脸窃喜的朱元璋。
马皇后也感觉有些哭笑不得。
无论是在沙场,还是在朝堂,老朱什么时候不是一言独断,锐意无前。
可但凡遇到朱标,老朱还真就一点办法没有。
这对父子,一个像是随时都可能点燃的炸药,另一个则是随时浇灭这炸药的清水。
只不过见老朱心头阴郁完全消散,马皇后也觉得时机成熟,这才看向老朱说道:
“重八,刘伯温抵京,你打算如何处置他?”
此话一出,朱元璋表情瞬间冷了下来。
那股磅礴骇人的帝王威压瞬间充斥整个大殿。
朱标的父亲也在此刻重新变成了那乾坤独断的洪武皇帝。
“这么多年,刘伯温还是和咱不知心,借此事敲打敲打他也好。”
“重八,你还在为那事儿生气?”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既没承认也不否认。
洪武四年。
当时朱元璋想让刘伯温出任中书省左丞相。
皇帝亲自降恩,这对其他大臣来说本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可刘伯温听后却一再推脱,甚至还提出要告老还乡。
好像在刘伯温看来,当他老朱家的官儿就压根没有善终。
好像在刘伯温眼中,他朱元璋是个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寡义帝王。
直到现在。
一想到刘伯温当时那副唯恐避之不及的惶恐模样,老朱还是气不打一处来。
“重八,我问过标儿了,弹劾刘伯温的折子无非是说他贪污受贿,结党营私。”
“可刘伯温什么性子你是知道的,他的清高是骨子里的,他怎么可能做出这些贪赃枉法的事来。”
“哼,清高,他清高的很!”
“就是因为他清高,咱才要借机好好敲打敲打他!”
朱元璋当然知道涂节等人弹劾刘伯温乃是诬告。
朱元璋甚至还知道,涂节等人弹劾是胡惟庸授意。
而胡惟庸之所以如此,乃是为了那左丞相之位。
可朱元璋就是要借故敲打一下刘伯温。
哪怕得知刘伯温要上京请罪,朱元璋也并未下旨让其安心。
“重八,我当年答应过刘伯温.....”
“妹子,这事儿不提了!”
不等马皇后说完,朱元璋直接冷声打断。
“你当年怎么答应刘伯温的,咱事先可一点都不知道。”
“咱也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让他告老还乡的。”
“这一次是他自己要进京请罪,不是咱下令让他来的。”
“他不是觉得在京都没有善终吗?”
“咱就让他留在京都,咱就给他个善终!”
“他不是担心鸟尽弓藏吗?咱就是要让他看看,看看咱朱元璋是不是兔死狗烹的寡义君王!”
“就算是死,咱也要让他死在京都,让他一直待在咱眼皮底下!”
对于其他大臣,朱元璋自然没有这么大的火气。
或者说其他大臣根本没有资格让朱元璋动怒。
可唯独刘伯温是个特例。
无论是因为刘伯温出身世家,先前乃是地主老爷。
亦或是刘伯温的身份,乃是朱元璋最讨厌的士子领袖。
甚至因为刘伯温的弟子杨宪,彻底欺瞒了朱元璋。
总之朱元璋对刘伯温这样一个,为大明开创立下汗马功劳的谋臣,始终有些不满。
用老朱的话来说,就是不交心!
而且刘伯温骨子里的那份清高,甚至让朱元璋觉得这老小子瞧不上自己!
而看着朱元璋那一副傲娇且固执的模样,饶是马皇后也觉得有些棘手。
无奈之下,马皇后只好问道:
“那明日朝会,你打算如何处置刘伯温。”
“嗯.....”
朱元璋微微一顿。
想到朱标关于刘伯温的安排后,心中怒火莫名消减了不少。
“原本咱打算明日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好好敲打敲打刘伯温。”
“可是老大刚刚下令,让刘伯温好生休养。”
“咱也不想驳了老大的面子。”
“只不过这一次,就算刘伯温不当咱朱家的官儿,咱也要让他留在京都!”
听到这里,马皇后这才安心不少。
尽管她也已经看出来,老朱还在生刘伯温的气,老朱也是故意折腾刘伯温。
可此事交给朱标,一切便都好说了。
毕竟和老朱相比,朱标还是更讲道理的.....
夜幕刚刚落下。
老朱便迫不及待,只身一人前往太子东宫。
毕竟白天他刚拿着剑追砍朱标。
万一朱标多想,让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出了嫌隙反倒不好。
等到了太子东宫。
老朱没有让下人的通报,反而自己一个人径直朝亮光的房间走去。
“兄长,今天白天你好像一再催促李善长告老还乡?”
听到里面朱标正和常氏议论朝政。
老朱脚步微顿,站在柱子旁竖起耳朵开始偷听。
“不错,我是一再催促李善长告老还乡。”
“可是李善长有什么做的不好?”
朱标放下手中折子,伸了个懒腰后,缓缓说道:
“李善长做的很好,虽然私下有些小心思,可他在丞相之位上也还算称职。”
“只不过父皇不久之后或许要裁撤丞相。”
此话一出。
和常氏一样,门外的朱元璋也不由身体一颤。
他的确有意裁撤丞相,可他只不过是有这个念头而已。
哪怕是对朱标,他也从未提及过。
按理说,朱标应该不知道才对啊。
“兄长。”
就在老朱诧异之时,屋内的常氏继续问道:
“兄长,丞相制度已传承千年,父皇为何会裁撤啊?”
“还不是父皇圣心独断,不愿相权分割皇权。”
朱标叹了口气,有些无奈说道:
“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权力着实太大了些。”
“而且如父皇这样的人,是绝对不允许百官之中再出现一个小皇帝的。”
“不过话说回来,父皇裁撤丞相,也是担心后世出现奸相欺国的事情。”
朱标一字一句,都切切实实说中老朱心中所想。
可就在老朱认为朱标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打算推门进去,和朱标仔细商议该如何裁撤丞相制的时候。
只听房内的常氏再次开口。
“所以,兄长你一再催促李善长告老还乡,是防止.....”
常氏有些为难,没有继续说下去。
可朱标明白她的意思,紧跟着说道:
“不错,让李善长尽早告老还乡,是防止他给丞相制度殉葬。”
“刚才你也说了,丞相制度传承千年,父皇想要裁撤这个制度,必然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那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借口,无非就是当下大明的丞相欺上瞒下,弄权坏国。”
“除此之外,恐怕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借口了。”
虽然常氏也觉得朱标所言有理。
可在她印象中,朱元璋不是个会屠戮功臣勋旧的皇帝才对啊。
“兄长,我记得有一次你与父皇谈及古代帝王时。”
“父皇最为推崇汉高祖刘邦,可对刘邦屠戮功臣的事,父皇却是嗤之以鼻。”
“父皇应当不会是屠戮功臣的帝王才对啊。”
“而且父皇还给功勋武将都发了免死铁券,想来父皇不会像汉高祖刘邦那样,屠戮功臣吧!”
(历史上朱元璋的确说过,具体是明实录还是那本书,作者忘记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从营销号上看到的)
常氏这番话在朱标听来,甚至有些可笑。
要知道,洪武大帝杀起功臣来那可是绝不手软的。
而且一旦动刀,就是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的人头滚滚。
只不过常氏说得也是没错,老朱的确曾对刘邦屠戮功臣嗤之以鼻。
“父皇是说过这话,可那时候是在开国之初。”
“当时大明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当时的父皇也是踌躇满志,一心想的是如何建设大明。”
“恐怕父皇自己都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也会像汉高祖刘邦一样,成为一个屠戮功臣的帝王。”
废除丞相制的时候,因为马皇后和朱标都还在,老朱还算仁慈。
没有屠杀太多大臣。
可等到皇权交替之时,老朱杀起功臣来,那是眼皮都不带眨的。
譬如历史上的蓝玉案,从审理到结案,用了仅仅不到半月的时间。
这摆明了就是朱元璋要为儿孙开路。
“至于你刚才说得免死铁券.....”朱标轻笑一声,玩味说道:“这不过是彰显皇恩浩荡的手段罢了。”
“若大臣真觉得免死铁券能够免死,那他们才是离死不远了。”
砰~
朱标话音刚落。
只见朱元璋一把推开房门,直冲冲走到朱标跟前。
也是见老朱摆出一副吃人的架势。
朱标冲常氏微微示意,让她离开,屏退门外宫人。
就在常氏前脚刚踏出房门的瞬间,只听老朱一掌狠狠拍在案桌上,冲着朱标怒声吼道:
“刘伯温那臭腐儒觉得咱是薄情寡恩、屠戮功臣的无义君王也就罢了。”
“没想到你竟然也是如此看咱!”
“咱还想着让刘伯温待在京都好好看看,看咱会不会屠戮功臣。”
“可是没想到!咱的儿子!咱大明的太子!竟然也觉得咱是屠戮功臣的寡义君王!”
“朱重八,你给我让开!”
“就是你平时太惯着这小子了,口无遮拦,什么都敢往外说!”
马皇后推开老朱,作势又朝朱标狠狠打去。
可老朱也知道马皇后这鸡毛掸子打在身上有多疼,将马皇后按在座位上后,忙冲朱标吼道:
“臭小子,快给你娘赔不是!”
即便朱标刚刚说要毒死老朱,可老朱真就一点也不生气。
因为他很清楚,朱标绝不可能做出这种事儿来。
退一万步讲,如今朱标展现出的治国才能以及军武才能,已经足可以担起整个大明。
若朱标想当皇帝,老朱还真不介意进位太上皇。
而听到老朱的话,看着座位上气的喘着粗气的马皇后。
朱标也知道自己方才失言,忙开口赔罪道:
“娘,刚刚儿子失言,您别生气。”
“跪下!”
朱标不敢犹豫,连忙跪在马皇后跟前。
也是见朱标如此,马皇后这才消气不少,只不过依旧指着朱标没好气道:
“你和你爹一个脾气,有什么话就是不能好好说。”
“不准赌气,好好说说你派刘保儿他们究竟找什么东西,为啥还要偷偷去找!”
“娘,儿子要找的是玉米、红薯和土豆。”
将美洲三大粮食作物说出来后,朱标也知道马皇后和老朱不了解,随即继续补充道:
“这三个都是粮食,可以吃,也可以在咱们大明种植。”
“三者的产量,儿子现在不敢打包票,但可以肯定的是亩产比大明现有的小麦、水稻的产量要高。”
“最重要的是,土豆可以种植到北方。”
“如今我大明不能彻底铲除北元部族,很大的原因便是当地没办法种植庄稼,因此也就没办法建造城池,迁徙百姓,设立军屯,所以对待北方部族,咱们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扫荡。”
“可若是找到土豆,简单培育一番,就可以种植到北方。”
“只要北方的土地能够种庄稼,咱们就可以在那里建造城池,甚至设立行省。”
马皇后虽然也熟读兵书,深谙军阵之道。
可朱标这话的可行性,还是要由老朱来判断才行。
只不过和马皇后不同。
听朱标说完,老朱深邃的眸子中迸射一抹难以名状金光,整个人激动的甚至微微颤抖了起来。
无他。
只因朱标所言,乃历史之大变革。
如今对待北方草原部族,无论是大明还是先前的中原王朝。
唯一的办法就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扫荡。
中原王朝想要平定北患,除了囤积数年的粮草,钱财,掏空积攒数年的国库,才可兴兵北伐。
皇帝甚至还要冒着被世人指责穷兵黩武的风险,一次次将重心放在北方战场。
可即便如此。
哪怕北伐大军取胜,除了可以俘虏一些草原部族,俘获一些牛羊马匹外,便没有其他好处了。
至于封建王朝最看重的土地......
哪怕北伐大军所向披靡,占据了北方大面积的土地,可很快便会得而复失。
其中缘由,正如朱标说的那样。
北方土地不能种植庄稼,因此也就不能建造坚城派兵驻扎。
等大军一撤,草原部族便会转头而来。
而大军辛苦打下来的土地,用不了多久就会重新被北方部族占领。
可是!
若朱标说得那个什么土豆当真能在北方土地种植。
那也就意味着中原王朝面对北元部族,一直以来处于的被动姿态陡然发生改变。
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