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畅读全文版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畅读全文版

山泽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叫做《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是“山泽”的小说。内容精选:”朱标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先生请回吧。”就在李善长准备告退之时。皇六子楚王朱桢径直走到朱标跟前。“大....大哥.....”心神未定的李善长刚要离开,却发现素来以胡闹闻名的楚王朱桢,在朱标面前竟乖巧的可怕。他清楚的发现,此时朱桢看向朱标的眼神竟然满是敬畏。“你可知错!”此话一......

主角:朱标朱元璋   更新:2024-06-25 19:1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畅读全文版》,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是“山泽”的小说。内容精选:”朱标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先生请回吧。”就在李善长准备告退之时。皇六子楚王朱桢径直走到朱标跟前。“大....大哥.....”心神未定的李善长刚要离开,却发现素来以胡闹闻名的楚王朱桢,在朱标面前竟乖巧的可怕。他清楚的发现,此时朱桢看向朱标的眼神竟然满是敬畏。“你可知错!”此话一......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畅读全文版》精彩片段

马甲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穿越、历史、历史古代、佚名穿越、历史、历史古代、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佚名为主线。山泽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目前已写814467字,小说最新章节第123章.儿子当太子早就当烦了,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穿越、历史、历史古代、这本小说的宝宝们快来。

书友评价

一个太子是个人都能随便质问,你不生气还叭叭在那里解释呢,礼贤下士也得有个度吧?软弱的让我有点儿生理不适了,只能降星了

往下翻了翻评论还有人觉得能写到继位的,说笑了,真要继位也就快结尾了,不然简介和书名就得改改了,本质其实就是皇帝永远压着一头、依靠皇帝宠信来搅风搅雨的书,假太监、王爷、国公之子、或者白手起家的也行,只不过本书主角是这个罢了,而且还能在父子环节水来水去…………听说光胡丞相就水了两百多章只能说水的水平不够,穿插着水能水更多嘞(还是说其实就是这么水的?)[赞]

一个胡惟庸,一百七十多章了还没有写完,进度未免有些慢。而且一件事接一件事的,联系有点少,看的很累

热门章节

第144章.老头,不带这么玩的!

第145章.此时此刻,不正如彼时彼刻?

第146章.民心所向

第147章.该收网了

第148章.太子意欲何为啊!

作品试读


“哦?”

李善长直接承认是胡惟庸构陷的刘伯温。

这还真让朱标有些没有想到。

不过下一秒。

朱标收敛心头诧异,朱标看向李善长,故作诧异问道:

“李先生,胡惟庸可是你的学生。而且他已是中书右相,何故构陷刘伯温啊?”

“太子明察,正因为胡惟庸只是右丞相,所以他才会构陷刘伯温。”

“左丞相看似比右丞相只高出半级,可二者的分量,却是天差地别。”

“而在老臣之后,刘伯温更有可能担任左丞相之职。”

“毕竟与刘伯温相比,胡惟庸无论是资历、人品、声望亦或是谋略都相差甚远。”

“所以胡惟庸想要更进一步,这才构陷刘伯温。”

“竟是如此?”

朱标摆出一副大为震怒的样子,紧接着冲李善长继续问道:

“那李先生以为,谁更适合接替你的左丞相之职?”

“还是胡惟庸。”

李善长目光凛然,摆出一副大公无私的表情郑重回答:

“左丞相乃我朝主相,百官之首。”

“所以不应频繁变更。”

“刘伯温无论是才能还是威望,都是最合适的人选,甚至比老臣更加合适。”

“只不过他年事已高,恐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天不假年。”

“胡惟庸虽然擅妒,可他确有丞相之才,所以老臣认为以胡惟庸为相最为合适。”

看着摆出一副中正体国的李善长。

朱标心中不由一阵感慨。

这李善长、胡惟庸师徒俩当真个个都是人精。

胡惟庸素有急智,才能也算出众。

李善长故作愚钝,可心里的算盘却是精明的很。

以退为进的法子,被他用的几乎毫无破绽。

“举贤不避亲,李先生果然有古人之风。”

“不过孤想问,左丞相之职,为何不能由先生你继续担任。”

李善长微微一愣,有些诧异的看向太子朱标。

谁说他不能继续担任左丞相了。

虽然他刚才口口声声举荐胡惟庸为中书左丞相。

可他刚才也说了,中书丞相不能变更过于频繁。

他可没说现在就把左丞相之职交给胡惟庸啊!

而且他也没说自己有告老还乡的打算啊!

可一想到刚才自己说得话,李善长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说道:

“为我大明,老臣自当死而后已。”

“只不过臣刚刚说刘伯温年事已高,然而老臣比他还要年长一些呢。”

“若不是一心想继续为我大明效力,老臣这把岁数早该告老还乡了....”

李善长这话本是自嘲。

他还等着朱标规劝,让他继续留任中书。

只不过李善长没想到的是。

他刚一说完,朱标竟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的确,李先生劳苦功高,朝廷应该给先生一个富贵晚年。”

“等过些日子先生告老还乡,到时本宫一定亲自相送。”

“太子,臣......”

就在李善长准备直接坦白,自己并无还乡之志的时候。

只见朱标表情猛的冷厉起来,直勾勾的盯着他。

也是这一瞬间,李善长竟从朱标身上看到了老朱的影子。

那眼神中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简直和朱元璋一般无二。

努力平复心头悸动后,李善长忙跪地叩谢。

“太子大恩,老臣只能愧受。”

“嗯。”朱标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先生请回吧。”

就在李善长准备告退之时。

皇六子楚王朱桢径直走到朱标跟前。

“大....大哥.....”

心神未定的李善长刚要离开,却发现素来以胡闹闻名的楚王朱桢,在朱标面前竟乖巧的可怕。

他清楚的发现,此时朱桢看向朱标的眼神竟然满是敬畏。

“你可知错!”

此话一出。

李善长清楚看见朱桢身体猛然一颤。

随即竟直接跪在了朱标跟前。

“大哥,臣弟知错,臣弟不该对宜伦妹妹胡说。”

“既然知错,自己拟个惩罚。”

“是.....”

朱桢跪在地上沉思片刻,随即看向朱标小心说道:

“臣弟口无遮拦,应抄写皇明祖训五十遍,以正心性。”

见朱标依旧没有开口。

朱桢无奈,只好继续说道:

“还....还有,臣弟妄议,应.....应该打手板二...二十下.....”

“二十下?”

“五十下!”

听到朱标反问,朱桢连忙改口。

也是如此,朱标这才满意。

“现在去母后宫中领罚,明日晚间将五十遍皇明祖训交给你皇嫂。”

“是....是.....”

语罢,朱桢起身便要离开。

路过李善长时,朱桢还很是客气的冲李善长拱手问好。

也是朱桢如此,李善长愈发诧异了起来。

要知道,楚王朱桢是除燕王朱棣外,闯祸最多的皇子。

鲁莽、胡闹、不服管教,这些对楚王朱桢的评价,哪怕朝堂大臣也多有耳闻。

可李善长没想到的是。

就是这么一位混世魔王,在朱标跟前竟乖顺的似学堂稚子。

没有顶撞、没有狡辩,甚至还自己给自己拟了个惩罚。

而且李善长也能看的出来。

朱桢对朱标绝非恐惧,更多的则是敬重。

“孤这些弟弟缺乏管教,让先生见笑了。”

“不敢不敢。”李善长连忙摇头,“太子不仅协助陛下处理国事,还帮皇后管教诸位皇子,太子才是我大明柱石。”

“先生说笑了, 若是先生确定还乡之期,记得告知本宫。”

“届时本宫好命人准备些心意。”

“是....老臣告退。”

语罢,李善长缓步朝朱元璋所在的谨身殿走去。

一路上。

李善长都在努力回忆,自己究竟何时与朱标交恶。

朱标竟然如此急切想要让他辞官还乡。

还是让他卸任丞相一职,是朱元璋的意思。

而看着李善长渐行渐远的背影,朱标不由轻叹出声。

尽管他也知道此时的李善长定然满新疑惑。

可这老小子不知道的是,自己让他卸任丞相之职,乃是为了保全他的性命。

因为朱标很清楚,刚强独断如老朱这样的人,自然不允许丞相来分割他来之不易的皇权。

身为穿越者,朱标更清楚老朱很快便要彻底取消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

而那时候,谁在丞相的位置上,谁就必将成为丞相制度的殉道者。

正如朱标先前所说的那样。

李善长更像是朱家的家臣,与老朱相伴戎马,无论功劳、苦劳,他都不该为丞相制度陪葬。

让李善长尽早辞官还乡,也是朱标对这个洪武头号谋臣最后的恩赐。

“兄长.....”

见朱标看着李善长离开的方向愣愣出神。

太子妃常氏低声开口。

也是听到常氏的声音,朱标收敛情绪,转头看去。

“宜伦呢?”

“公主或许是哭累了,刚刚睡着了。”

似乎想到宜伦那可怜模样,常氏表情动容,看向朱标小心说道:

“三日后孙贵妃的丧礼,殿下当真不让诸皇子出面吗?”

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这时候如果皇位上坐的是朱标,朱标最应该做的,便是赐死这些功高盖主的将帅。

只不过这些事情,此时的老朱不会做,将来朱标也同样不会做。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朝廷开始大面积清洗有功将帅,恐怕也只有一种可能。

那便是像历史中一样,朱标先老朱一步薨逝。

老朱拟定的下一任继承人不是皇子,乃是皇孙,而且还必须是庶出没有淮西背景的皇孙。

在认为皇孙无法驾驭有功将帅的时候,老朱才会大面积清洗有功将帅。

说来也是奇怪。

这些个前提少了任何一个,淮西将帅都不可能被大面积清洗。

可偏偏是这万中无一的可能,却真真切切的在历史中上演了。

思绪至此,饶是朱标也不由感慨,有的时候,现实总要比小说更有戏剧性,也更加荒诞一些........

只不过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

清洗淮西勋贵已经是不可能发生的了。

现在的朱标不会英年早逝,还未出生的朱雄英也不可能过早夭折。

至于那个举全国之力,都打不过朱棣的朱允炆,压根就不可能出生。

所以当下的大明,只会愈发强盛。

等扫平北元后,朱标也会率兵东进,倭国、高丽都要消失。

安南,吐蕃,也要归服。

再然后,便是发展经济,科技,改善民生。

就在朱标规划心中蓝图的同时,门外一名太监快步走了进来。

“殿下,小的有辱圣恩,您让小的找的东西,没有找到。”

说话这人乃是东宫太监刘保儿。

实际上,刘保儿自打胡惟庸来时便在武英殿外。

之所以迟迟没有进去,也是因为方才朱元璋在场。

而他要给朱标汇报的消息,毫无疑问是必须要背着朱元璋的。

“殿下,小的失职,不仅没找到殿下想要的东西,小的带去的人还被五城兵马司给扣下了。”

“什么?”

当看到向来温和待人的朱标此时陡然冷厉,一双眸子正死死盯着自己。

刘保儿忙趴在地上,不敢去看朱标的眼睛。

“五城兵马司的提督是谁?”

“毛....毛骧毛大人。”

听到这个名字,朱标微微一愣,很快便也释怀了。

无他。

毛骧乃是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

虽说老朱现在还没有正式设立锦衣卫。

但刚刚关于蓝玉奸污北元王妃的密报,老朱是从一个极其精致的机关盒子里拿出来的。

这便足以证明,现在的老朱已经搭建好锦衣卫的情报网络,也已在朝中、军中全国各地都安插好了锦衣卫。

恐怕现在的老朱就是在等一个契机,好将已经铺设好的锦衣卫公之于众。

而且朱标也很清楚。

在锦衣卫之前,大明还未建国,老朱还只是吴王的时候,老朱便已经成立一个特务机构,检校。

检校也就是锦衣卫的前身,在当时负责搜罗情报、刺杀敌阵大将、监视手下。

洪武二年被处死的杨宪,便是检校的头目。

如果朱标没记错的话,毛骧也是检校中的一员。

所以刘保儿的人被毛骧逮捕,朱标也是一点都不意外。

在朱标沉思之际,刘保儿想了半晌,怯生生说道:

“殿下,小的是否去找毛骧大人,以殿下您的名义让毛大人放人?”

“不必。”

朱标冷哼一声,猛的起身径直朝门外走去。

见朱标如此。

刘保儿当然知道朱标这是要去和老朱理论。

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兄长所言极是,雄英尚未出世,刘先生便愿意收雄英为徒,臣妾自然要替雄英行拜师礼。”

常氏说着,竟直接半跪在刘伯温跟前。

见此一幕。

刘伯温连忙跪在地上,不敢受礼。

“太子妃身份贵胄,臣怎能受的起啊。”

“无妨无妨,这是常氏替雄英行的拜师礼。”

朱标说着便将刘伯温搀扶了起来。

可即便如此,刘伯温依旧不敢受礼。

惶恐之下,刘伯温忙用求助的目光看向一旁闭口不言的朱元璋。

“既然是老大两口子的意思,那你就受了吧。”

即便老朱也这么说。

可刘伯温依旧侧着身子,不敢正面接受常氏的三拜。

也是在常氏刚起身的瞬间。

刘伯温表情严肃,庄重整理完衣袍后,冲朱标、常氏恭敬一拜。

“殿下,娘娘,臣刘伯温肝脑涂地,也要拖着这副残躯病体,直到皇孙殿下蒙学的年纪。”

“若天不假年,老臣福德浅薄没有荣幸亲自为皇孙蒙学。”

“臣也愿将毕生心血录之成册,敬献给皇孙殿下。”

“如此便有劳先生了。”

朱标说完看向一旁的太医。

“从今以后,你便留在刘先生府上,一应开销由东宫支应。”

“臣遵旨。”

面对刘伯温那一副受尽礼遇,诚惶诚恐的感激模样。

朱标亲自将他送出了东宫。

可直到走出太子东宫,刘伯温却依旧觉得方才发生的一切有些不太真实。

他本以为召他前来东宫,朱标和朱元璋会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强迫他担任中书丞相,去制衡胡惟庸。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

朱标仅仅是让他给尚未出世的皇孙当老师。

听说过指腹为婚,定下娃娃亲的。

可刘伯温还从未听说过,指腹为师,提前预定好老师的。

和刘伯温一样。

目睹方才发生的一切,老朱虽然不理解朱标为何如此。

但老朱能够确定,朱标这么做,定然有他的理由。

“说说吧,你们两口子打的什么算盘!”

听到老朱的话,朱标轻笑一声,很是坦然说道:

“如父皇所见,拉拢刘伯温。”

“拉拢刘伯温?”

对于朱标这个回答,老朱很是不满。

心中不悦甚至已经写在了脸上。

“臭小子,你是太子,是咱大明将来的皇帝。”

“刘伯温仅仅是个臣子,值得你如此拉拢?”

“你还让常家丫头给刘伯温行拜师礼!”

看着极为不满的朱元璋,朱标轻笑一声,道:

“父皇所言极是,儿子身为太子,自然不需如此拉拢一个臣子。”

“可儿臣真正想要拉拢的,是天下士子之心!”

朱标神情一凛,严肃说道:

“父皇,自从洪武二年的科举之后,朝廷便没有再设恩科。”

“如今我朝中官员的选拔,甚至还沿用先前的察举制。”

“对此,民间早有微词。”

“世家之人更是诽谤父皇您这位朱皇帝轻视文人士子。”

“而那些文人士子没有接触朝堂的资格,自然偏听偏信,听信世家传出的谣言,对您敬而远之。”

听到朱标这话。

老朱冷哼一声,不置可否。

对待读书人,老朱倒是没有太大的偏见。

可对于那些世家大族,老朱是打心底里厌恶。

至于世家大族诽谤自己轻视读书人,老朱自然也是知道的。

之所以没处置他们,只不过是现在还没腾出手罢了。

“所以呢?世家诋毁咱,咱就要给他们让步,求他们不要继续诋毁咱?”

此时老朱眉头紧皱,眼眸之中满是不容置疑的骇人杀意。

“当然不是。”

“给世家让步,他们也配!”

“父皇您应当清楚,刘伯温在士林之中的威望,甚至可以说,刘伯温是天下读书人的精神领袖。”

“儿臣方才如此礼遇刘伯温,正是为了告诉天下士子,朝廷、父皇您,以及儿臣这个太子,对待天下读书人都是格外的优待。”

见老朱眉头微皱,低眸沉思。

朱标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今日朝会时的情形您也看到了。”

“如今我大明朝堂少有敢说真话的正臣,不少官员甚至紧紧抱住胡惟庸这根大树不愿松手。”

“纵然刘伯温的品性世人皆知,可朝堂之上竟无一人敢为刘伯温仗义执言。”

“甚至可以说,你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而胡惟庸则是站在百官跟前的皇帝!”

“砰~”

被朱标这么一说。

老朱怒火攻心,一拳狠狠砸在面前的案桌之上。

今日朝堂的景象,老朱也感觉到自己皇帝的权力被胡惟庸这个丞相冒犯。

对朱元璋来说,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的确,如今我大明的官场着实晦暗沉闷了些,所以你打算如何改变?”

见老朱认同,朱标跟着说道:

“官场晦暗,究其根本便是如今沿用察举制推选官员。”

“察举制是不错,将地方有名望、德才兼备的人推举上来,入朝为官。”

“可这些人恰恰是被名声所累,没有锐意进取之精神。”

“他们只有名声,因此他们最在乎的也就只是名声。”

“为了保留这点可怜的名声,这些人便抱团取暖,相互勾结,没有半点锐意姿态。”

“然而科举却是不同,科举上来的学子大多年少,意气风发。”

“凌然少年气,更不愿同官场黑暗同流合污。”

“如今我大明的官场,就是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

对于朱标所言,老朱也很是认同。

“你这是打算重设恩科?”

“不错,儿臣打算今年便重设恩科,举行秋试。”

“一方面,是整顿眼下朝堂晦暗的官场。另一方面,则是为我大明储备官员。”

“储备官员?”朱元璋有些疑惑,低声喃喃。

“父皇,丞相制传承千年之久,你不会觉得只杀一个胡惟庸便能顺利裁撤丞相制了吧。”

“嗯.....”

就在老朱犹豫之际,朱标眼神一凛,沉声说道:

“丞相制传承千年,突然裁撤势必反对声一片。”

“所以儿臣以为,既然要办,索性就办的惊天动地。”

“将来把胡惟庸连同其党羽门客,一并揪出来尽数斩首。”

“只有杀的人够多,才能证明胡惟庸罪孽滔天,才能证明朝廷震怒。”

“只有让天下人看到,胡惟庸这个丞相的党羽遍布朝野,天下人才能明白,父皇您裁撤丞相乃英明之举!”

“也是因此,到时候受胡惟庸牵连的官员定然不在少数。”

“将他们尽数斩首,朝廷官职必然出现空缺。”

“儿臣重开恩科,举行秋试,正是为大明储备人才,弥补官职的空缺!”

朱元璋闻言,心中陡然一惊。

不过让他高兴地是。

此时朱标眼中的果决杀意,竟和他年轻时一般无二。

朱元璋原本还担心朱标过于仁慈,将来恐怕会被朝中大臣欺瞒诓骗。

可现在看来。

朱元璋完全不用担心了。

凭朱标这份果决,就算借给那些大臣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诓骗朱标。

更重要的是。

饶是老朱也不得不承认,朱标的目光长远,比他尤甚。

他只想到裁撤丞相时,反对的声音自然不小。

为了平息这股反对的声音,老朱或许也会杀一大片官员。

可他却没考虑到屠杀官员过后,会给朝堂带来官职空缺的问题。

然而这一切朱标都考虑到了。

从方才朱标对刘伯温礼遇有加便能看出。

朱标从一开始,便已经计划好了一切!

“所以礼遇刘伯温,只是你向天下士子证明大明朝堂广纳贤才的手段?”

“正是。”朱标毫不掩饰,直接说道:“刘伯温虽然爵位不高,官位也不过正三品,可他在文人士子中的形象却异常高大。”

“方才儿臣所为,很快便会传遍整个大明。”

“大明太子未出世的孩子拜刘伯温为师,太子妃代为行拜师礼的消息,很快便会在士林之中传为美谈。”

“而儿臣这个太子在士子万民心中的形象,也自然成了礼贤下士,厚待读书人仁厚储君。”

“如此一来,重设恩科之时,前来应试的士子读书人定然再无顾虑,云集影从!”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