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全本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全本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叫做《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作者“画凌烟”写的小说,主角是张凡崇祯。本书精彩片段:来做。但明朝后面的皇帝都比较懒,所以就由司礼监代为执行。这样就把首辅的权力限制得死死的了。“那就李邦华吧,朕已经派人去叫他了,只不过还不知道把他放在哪个位置,你在奏疏上提建议,朕批准了就是。”“是。”“对了,袁崇焕什么时候来?”“陛下,袁崇焕是广西人,广西离京师路途遥远,需要些时日。”“......

主角:张凡崇祯   更新:2024-03-23 18:5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凡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本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作者“画凌烟”写的小说,主角是张凡崇祯。本书精彩片段:来做。但明朝后面的皇帝都比较懒,所以就由司礼监代为执行。这样就把首辅的权力限制得死死的了。“那就李邦华吧,朕已经派人去叫他了,只不过还不知道把他放在哪个位置,你在奏疏上提建议,朕批准了就是。”“是。”“对了,袁崇焕什么时候来?”“陛下,袁崇焕是广西人,广西离京师路途遥远,需要些时日。”“......

《全本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彩片段


那个叫孙传庭的妈的以前就是吏部的一个郎中,现在居然成了御林卫的指挥使!

张之极心中不平衡,感觉自己家的圣宠好像被别人分走了一半。

就像某些小孩子突然得知自己的父母又生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一样。

把几个军官训斥了一顿,张之极的怒气也就慢慢消了。

毕竟在这个环境下待久了,思维形成了一种惯性。

等气消之后,张之极回去跟他的父亲张维贤说:“爹,天子整出个御林卫来,咱们京卫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

张维贤在家里仔细思索了一番,倒是想通了,又是一幅优哉游哉的样子:“天子年少,以我看,只是一时热血使然,这军队的组建哪有那么简单,我刚才已经派人去打听过了,那个孙传庭之前在吏部当郎中,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

被他这么一说,张之极倒是突然意识过来了:“似乎有些道理。”

“所以我说嘛,咱们也别着急了,让孙传庭去干,看他能干出个什么名堂来,别忘了,咱们京卫从大明开国之初就有的,这天子亲军二十六卫,不是那小小的一个吏部郎中就能撼动的了的!”

给自己找了一些借口后,张维贤又开始在家里该吃吃该喝喝。

至于那些被张之极臭骂了一顿的军官,过几天后,又开始喝酒赌博。

总之,这京卫该怎么糜烂就怎么糜烂。

这一日,毕自严将他之前与崇祯说的那四条政策以详细的奏疏呈报了上来,孙承宗在奏疏里做的批复基本没有改几个字。

因为崇祯现在不像万历、天启不理朝政,许多奏疏他都会看的,看了之后还会做批复。

所以毕自严的奏疏,他是一个字一个字看完的。

这其中一条,便涉及到军屯和军饷的问题。

毕自严在奏疏里提到大明的军饷存在着诸多空额,大多数由军官冒领的现象。

这一点深得崇祯的心意。

作为穿越者,他是深深体会到明朝末年和北宋末年是一个尿性的。

就说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历史上,崇祯派李邦华去查京畿的京卫,结果十万多人的名额,一查竟然只有一万多人。

有些士兵早就退休或者死掉,却还记录在案,每年领朝廷的薪水。

看完毕自严的详细方案后,崇祯大笔一挥,全部同意,去执行就好了。

但是这里面整顿军务的权责却不在毕自严那里,他虽然可以去搞军屯,却无法彻查军饷。

这整顿军务的事情,还得另找人来。

现在的兵部尚书阎鸣泰是个标准的老油条,靠他肯定是不行的,他在军饷中都不知道拿了多少。

这一日,崇祯在出宫之前,把孙承宗找来。

“孙爱卿,朕在毕爱卿的奏疏里看到现今军务废弛,空饷频繁,朕深感忧虑,打算整顿军务,爱卿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

其实,崇祯心中早就有了名额。

李邦华就是最合适的,历史上他在崇祯元年就做了兵部右侍郎,帮崇祯整顿军务整的有声有色。

这里的崇祯早就派人去江西找李邦华了,按照时间来推算,李邦华应该快到北京了。

孙承宗道:“臣确实有一人推荐。”

“谁?”

“李邦华。”

崇祯故作高兴,心中却早就料到了。

李邦华算是半个孙承宗的人,怎么说呢,孙承宗这个人两大优点绝对是非常突出的。

看人和部战略。

崇祯明明已经去找李邦华了,为何还要问孙承宗?

因为孙承宗现在是首辅。

崇祯即便是要调人来,还是要跟孙承宗打个招呼的,毕竟这样是对他这个首辅的尊重,也为了后面大家都好办事。

君臣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臣子忠心是好,君王也要懂得和臣子的配合。

崇祯也不担心孙承宗会专权,事实上,明代基本没有什么权臣。

连严嵩张居正等人都不算权臣。

因为明代的首辅与宰相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辅只负责在奏疏上写意见,叫做票拟,就是用小票纸把建议写下来贴在奏疏上。

首辅只有建议的权力,没有签字盖章的决策权。

这签字盖章叫做批红,批红原本是皇帝自己来做。

但明朝后面的皇帝都比较懒,所以就由司礼监代为执行。

这样就把首辅的权力限制得死死的了。

“那就李邦华吧,朕已经派人去叫他了,只不过还不知道把他放在哪个位置,你在奏疏上提建议,朕批准了就是。”

“是。”

“对了,袁崇焕什么时候来?”

“陛下,袁崇焕是广西人,广西离京师路途遥远,需要些时日。”

“哦,朕想起来了,这倒也是。”

崇祯都有些迫不及待想见袁都督了。

没得说,袁都督肯定是当下整个大明最适合督师辽东的人。

这一次,肯定不能乱杀了。

等与孙承宗定完整顿军务的人后,崇祯便一身常服,带着许显纯这样的狗腿子出宫去了。

话说最近魏忠贤比较老实,大概是对崇祯饶他一命的感恩戴德,魏公公最近非常配合皇帝的一举一动。

听说彩票局背后的老板是皇帝,便每天跑到彩票局“送钱”。

魏公公是一掷千金,每天不输个几百上千两手都痒痒。

他时长给曹化淳送点东西,把曹化淳是打点得乐开花。

两人的命运也是完全反了过来,以前曹化淳在魏忠贤面前屁都不算一个,现在居然是爷了。

崇祯出宫微服私访,第一站当然就是彩票局。

作为崇祯第一个赚钱的地方,他对彩票局也是给予了厚望的。

翻开账目一看,倒是挺开心,日入账已经到了六千两。

虽然还不太稳定,不过这个数额,已经相当厉害了。

倒是在名单中看到这段时间,魏忠贤输的最多。

崇祯立刻知道魏忠贤想干什么了。

最近的山西案,那个牟志夔就是魏忠贤的人,当时给魏忠贤修祠堂修的最欢快的人之一。

皇帝把牟志夔给干了,魏公公当然怕。

怕就得做点什么吧。

做什么皇帝比较开心呢?

当然是送钱!


“还有,凡涉事官员,给朕查出来,朕会让吏部派人协助调查,你明白了吗?”

杨所修连忙匍匐在地上,他知道自己接了个烫手山芋。

山西八大家,和多少官员牵扯在一起了,若真是要彻查,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

像他这种人,最多也就是秉承着明哲保身的态度在做副都御使,这样的案子,平时他绝对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没看见的。

但现在他已经承诺下来了,不接也得接。

其实就算他没承诺,皇帝让你接你敢不接?

这种事,锦衣卫都已经把证据收集齐全了,明摆着皇帝是不想私审,而是要交给督察院立案公审。

而这种大案子,必然还会有刑部和大理寺加入进来。

这叫三司会审。

“臣必负陛下所托。”

王承恩拿回所有的供书。

“你起来吧。”

“谢陛下!”

杨所修心事重重离开了皇宫。

他无法猜测皇帝的用意。

这其中有一点他想不明白。

为什么要让自己来牵头,曹思诚现在是督察院的一把手,自己不过是二把手。

杨所修回去之后,下半夜没有睡着觉。

没睡着觉的何止是他,魏忠贤也没有睡着觉。

山西出事了。

魏忠贤刚因为客氏的事情,担惊受怕了几天,他现在没太多要求,就只是想保住东厂提督的位置,老老实实跟着皇帝混。

但最近这些事出得有些让他心惊胆颤。

现在又闹出了山西这么一件事,让他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魏公公真是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啊!

天启七年十二月二十日,副都御史杨所修,弹劾山西巡抚牟志夔勾结建奴,卖国求荣。

朝野震惊!

山西巡抚,地方大吏,主管的一个省的民政啊!

二品大员!

一时间,京师风起云动。

人们看到的事情过程是这样的,曾经的阉党成员、政治投机分子杨所修从新皇登基以来,为了和魏忠贤撇清关系,一直致力于要搞死魏忠贤。

从他开始对魏忠贤的第一狗腿子崔呈秀的猛攻开始,到现在,就一直没有消停过。

这一次据说是有人举报了牟志夔,举报人是谁呢?

一个叫王涌的人。

这货是谁?

山西的一个举人!

但是这个举人为什么要举报朝廷二品大员?

他脑袋是被门挤了,还是闲的蛋疼不要命了?

当然不是,他是在锦衣卫左都督田尔耕的一番“感化”下,突然明白了“人间大义”,所以义无反顾的举报了牟志夔。

举报牟志夔三大罪。

第一条:贪污受贿。

第二条:私通建奴,卖国求荣。

第三条:欺君罔上,鱼肉百姓。

每一条罪都是死罪,尤其是第二条罪,该死一万次!

按理说,这种举报方式,以前也有,例如魏忠贤当政的时候,全国无数读书人像打了鸡血一样写举报信给朝廷举报魏公公。

但没有一封是真正到达皇帝那里的。

即便是当时的朝廷重臣杨涟举报魏忠贤,也是困难重重。

可这位举人举报山西巡抚牟志夔,却一路畅通无阻。

举报信完好无损,一个字不差的摆在了崇祯的御案上。

朝堂上,副都御使杨所修跪在正中央,一脸大义凛然的样子。

但心里已经吓得差点原地爆炸了。

因为他知道,牟志夔还只是开始,这是一桩牵涉几万人的大案。

想到那些名单,他的手都不由得发抖,冷汗直冒。

而魏公公则在旁边瑟瑟发抖,因为牟志夔就是著名的阉党,在山西还给魏忠贤修了祠堂。

崇祯按照程序看完了所有早就已经知道的内容后,勃然大怒:“岂有此理!无耻!查!督察院给朕立案,彻查!三司会审,刑部,大理寺一起审,必须给朕一个交代,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朕只给你们一个月时间!办不好全部给朕去菜市口挨刀子!”

“是!”

明朝的行政效率一项都是很低的,不过若是掉脑袋的危险降到头上来,就不一定了。

就说这山西大案,据说锦衣卫没有插手,从拿人到审问,都是督察院、刑部和大理寺。

至于拿人,第三天牟志夔就被弄进了京师。

听说督察院拿人的时候,牟志夔还在小妾房间里和小妾一起谈论人体的构造,一帮人突然就闯进牟大人的房间里。

还听说,当时牟大人吓得当场就低下了头。

之后,就到了天牢里。

再之后,督察院、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员们,表现出了空前高度的工作热情。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审问后,于是半个太原炸了。

事情已经不是一个朝廷二品官员犯罪这么简单了。

据说波及到了山西八大富商,这八大富商各个富得流油。

分别是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

按理说,在大明的官场上犯了事,只要银子给得够,就算是天大的事,那也压得下来。

可是,这一次,这八个人无论往上塞再多的钱,都压不住了。

京师的人也传消息过来了,皇帝亲自盯着这个案子,谁敢拿钱谁就准备下地狱吧。

这个案子审得非常快,督察院、刑部和大理寺难得这么快达成一致。

大概是谁都不愿意表现出和牟志夔有半点关系吧。

天启七年年底,最后一次上朝。

杨所修将全部的审案资料递交给了皇帝。

杨所修在朝堂上大声道:“陛下,臣以为,这些人卖国求荣,当诛九族!”

他此话一出,所有大臣闻言都是一怔。

诛九族太狠了,这样杀会让皇帝有损圣德的。

崇祯也是言简意赅:“准!”

刘宗周立刻出列道:“陛下三思,卖国求荣自当杀,但若是要诛九族,会有损天子圣德,于社稷不利。”

崇祯仰天大笑道:“刘大人说笑了,社稷是靠朝堂诸公一起勤勉执政撑起来的,不是靠朕的圣德。”

按理说,大臣夸赞皇帝圣德,历代皇帝都非常高兴,也爱听这话。

但崇祯却不同啊,他是21世纪的人,他才不迷恋圣德那一套。

你就算夸得再天花乱坠,饥荒解决不了,军防解决不了,都是白扯啊!

所以他干脆就不要脸起来,圣德算个屁啊,别老往朕身上甩!

“刘大人,这江山社稷靠的可不是朕一个人的圣德,靠的是你们在场的所有人,若是你们当众有人烂了,要投敌了,朕就算天天在孔老夫子的画像面前,也于事无补啊。”

一时间,刘宗周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崇祯却不依不饶继续道:“以后你们也少跟朕谈什么圣德,朕要的是粮食,这八个人抄家,灭九族,粮食全部运到陕西赈灾,所有家产充公!”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