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文章全文穿到大明,先反了朱允炆的江山

文章全文穿到大明,先反了朱允炆的江山

斯虞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很多网友对小说《穿到大明,先反了朱允炆的江山》非常感兴趣,作者“斯虞”侧重讲述了主人公朱允熥朱元璋身边发生的故事,概述为:调宗人府经历卓敬入东宫为太史。最后朱允熥通报了朱元璋的病情:“诸位臣工,皇上偶感风寒,太医戴思恭等正在随侍左右,近期皇上身体大好之前,文武有请安的请上折子,等候皇上宣召!诸位臣工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得造谣传谣,否则法不容情!”下朝之后,安排宋忠派遣锦衣卫前往解缙江西老家召回解缙,这可是朱允熥所知道的大才子,历史上记载是主持编撰了永乐大典的存在。......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1-10 18:5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文章全文穿到大明,先反了朱允炆的江山》,由网络作家“斯虞”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网友对小说《穿到大明,先反了朱允炆的江山》非常感兴趣,作者“斯虞”侧重讲述了主人公朱允熥朱元璋身边发生的故事,概述为:调宗人府经历卓敬入东宫为太史。最后朱允熥通报了朱元璋的病情:“诸位臣工,皇上偶感风寒,太医戴思恭等正在随侍左右,近期皇上身体大好之前,文武有请安的请上折子,等候皇上宣召!诸位臣工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得造谣传谣,否则法不容情!”下朝之后,安排宋忠派遣锦衣卫前往解缙江西老家召回解缙,这可是朱允熥所知道的大才子,历史上记载是主持编撰了永乐大典的存在。......

《文章全文穿到大明,先反了朱允炆的江山》精彩片段


四月十七日早晨,朱允熥找来王景弘和宋忠问道:“我二哥的遗体呢,我做弟弟的得去拜一拜啊!”

进入偏殿之后,朱允熥见到一个大木箱,朱允炆躺在里面,脖子一条十分明显的勒痕,四周塞满了冰块,浑身上下已经结冰了。

朱允熥立马躬身拜了三拜,然后吩咐盖好箱子每天检查,确保里面的冰镇效果。

之后跟王景弘说道:“王伴伴啊,这后宫中人这些日子要拜见皇上,你还能应付吗?尤其是最近这几天,我们不能让人知道皇上已经昏迷不醒的消息,我们后续还要下旨废朱允炆太孙之位,直到我册封为太孙甚至登基为止,不能让任何人知道皇上的情况!”

王景弘想了想说道:“王爷,只要宫里的贵妃娘娘不闹事,其他人奴婢都能挡回去,她们也不敢擅闯!”

“那如果是一些小公主呢?”

“也没问题,她们的母妃基本都是一些美人和嫔,不敢闹事的!”

“嗯,那就好!此外,你还必须要安排人注意宫里的动静,你可以安排人去宫里传旨,就说皇上最近生病了,需要安静的环境休息,任何人禁止喧闹,非奉诏不得入见!”

又朝宋忠安排道:“宋指挥,你的任务可是比较重,务必要保证朝堂的稳定,任何人觐见皇帝想给朱允炆求情的,想要闯宫见驾的,你就配合抓进锦衣卫诏狱,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果断,越拖延后续闹事的就会越多,估计今天就会有一些为朱允炆请命的臣子。”

“还有就是国子监,一定要监视好,一旦有监生敢于闹事,必须按照皇上的规矩,革除监生的身份,关入诏狱!”

“现在朝臣们的动静如何啊?”

宋忠回道:“王爷,文武官员虽然私下多有串联,但是也就是打探情况,还没有人出头闹事的,基本都在完成自己的公务!”

“没错,皇上在位三十余年,任何时候都没受过威胁,一向对臣子也比较狠辣,这么大案估计大家早都吓破胆了。所以抓人要果断,如果你做不到,那大家就会看出破绽!”

“臣明白了,定不负所托!”

下午的时候,王景弘过来了,禀报道:“王爷,这赵贵妃说要求见皇上,非让我进来通禀一声!”

朱允熥看了看昏迷中的朱元璋,起身就朝外面走去,来到远处的台阶处,跟赵贵妃说道:“贵妃娘娘,允熥给您请安了!最近这皇上身体虽有微恙,但仍在坚持处理政事,皇上说了,政事繁忙,让贵妃回去吧!”

赵贵妃听了后,立刻躬身回禀道:“请王爷转告皇上,臣妾定会遵旨而行,管好后宫不惊扰皇上!”

因为朱允熥的这个是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斩首战术,没人想到会有人有这么大的胆子,也没人怀疑传出来的诏书是矫诏!

不过朱允熥还是很谨慎的,每天睡觉都是在偏殿睡,从来不曾离开朱元璋寝宫一步。

四月十八日上午,朱允熥让王景弘传旨,正式废除朱允炆太孙之位,理由是朱允炆坚持削藩,不能体会皇帝分封诸王镇守边疆之深意,貌似宽仁,却苛待血脉亲人,意图手足相残,不足以承社稷之重任,所以废除太孙之位,暂押于锦衣卫诏狱!

下午,下诏复常升开国公爵位,并任命其为京营主将,原京营五名主将降为副将,原右军都督府都督陈用调任左军都督府都督,免除原左军都督府都督李景隆职务,任命李坚为右军都督府都督。

常升接旨后就进宫谢恩,朱允熥在乾清宫侧殿代为接见。

“舅舅,恭喜你复爵啊,这样也是对外公有一个交代了!”

“殿下这是哪里话,应该多亏了王爷了,不然皇上应该不会想起来我了!”

“舅舅,你这做了京营主将,可要替皇上稳住京营的军队,中军都督府徐辉祖,舅舅也熟悉的,多走动走动!”

“明白!王爷现在跟在皇上身边,这什么时候进一步啊?舅舅可是盼着呢!”

“皇上说了,现在身体不好不能拖延,明天早朝就会宣布诏书了!”

又跟常升聊了一会之后,最后交代道:“舅舅,这江山眼看重担就要落在我肩上了,但是各地还有诸位叔叔虎视眈眈,朝中也许多朱允炆的故旧,舅舅你可要把京营五军给我看住了,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出乱子了!”

四月二十日早朝,王景弘宣布诏书,立朱允熥为太孙,以承社稷之重任,并且命令耿炳文替皇帝祭天敬告上帝,与之前废朱允炆之圣旨一同通过邸报发往各方,咸使闻之!并安排朱允熥入住东宫,以赵氏为太孙妃。同时,国事皆付于太孙朱允熥决断!

朱允熥接受群臣朝拜之后,宣布以兵部侍郎茹常接替齐泰出任兵部尚书,御史王度接替黄子澄的太常寺卿。当然方孝孺担任的是文学博士,这玩意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同时起复解缙入东宫任职,加太保职务,调宗人府经历卓敬入东宫为太史。

最后朱允熥通报了朱元璋的病情:

“诸位臣工,皇上偶感风寒,太医戴思恭等正在随侍左右,近期皇上身体大好之前,文武有请安的请上折子,等候皇上宣召!诸位臣工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得造谣传谣,否则法不容情!”

下朝之后,安排宋忠派遣锦衣卫前往解缙江西老家召回解缙,这可是朱允熥所知道的大才子,历史上记载是主持编撰了永乐大典的存在。

四月二十五日,朱允熥在东宫接见了解缙,由解缙和卓敬领衔组成秘书团协助处理政务,以蓝笔写在奏折之后,再由朱允熥阅后复准,发有司执行。

同日,朱允熥让宋忠公布朱允炆之死讯,宣称在锦衣卫诏狱自尽,下诏追封朱允炆为吴王,其母等人俱发往凤阳守陵。

四月二十九日,通州知府来报,燕王朱棣想要进京探望皇上病情,请求恩准。朱允熥笑了笑就下诏予以回绝。

锦衣卫的千户传旨朱棣:“朕虽有微恙,但尚能理政治国,允炆虽废,允熥已立,国本尤固,你不思安守己任,镇守幽燕,来应天何干?未奉诏岂能擅离封国,当反省己身,安守本分!”

朱棣接旨后想打听消息,可是这次的锦衣卫什么消息都没透露,想他得知朱允炆被废之后,就急忙快马进京,可是才出发一天之后,就收到了册立朱允熥为太孙的消息,到了通州又不许他进京了,于是朱棣只得返回北平与自己的和尚姚广孝商议之后再定了。

东宫所在,朱允熥正与解缙等人商议。

“殿下,现在皇上身体究竟如何?您入主东宫之后,这国事就尽交由殿下处置,可见皇上身体已经疲惫不能理事,皇上已经是古稀之年,这生病可是容易出事,殿下应该早做一些打算!”

解缙第一个说话了,提出自己的担忧。

朱允熥自然早有打算,但是只要自己控制好朱元璋,确保自己继位的正统,那自然就能获得除了诸王之外的文武百官效忠,也没必要弄所谓的小团队,毕竟他知道一个月左右自己就要当皇帝了。

不过也不能寒了下面人的心:“解卿所言有理,不知有何具体的建议啊?”


“你们的担心是对的,诏令当地布政使加强监督就行了。朕可以不在乎史书上怎么写,但是不能不考虑天下万民怎么想啊!”

五月初六,朱允熥正在规划后宫内监宫女的管理机构呢,内阁五个阁臣就联袂求见,说是他们之间发生争论,请求皇帝裁决。

朱允熥看了看折子,是礼部尚书陈迪的折子,说这个朱元璋的陪葬品太过简陋,请求增加一些,出殡的日子也选了两个,让皇上选定一个,最后是陪葬的妃嫔安排。

“大家都说说吧,你们都什么意见啊?”

耿炳文先说道:“我主张这个陪葬品应该增加,一点金玉都没有,太过寒酸,我大明富有四海,太祖皇帝功勋卓绝,驱逐蒙元还我汉家天下,这些陪葬品配不上太祖爷的身份。”

张訦却反驳道:“皇上,太祖遗诏明明写道:丧祭仪物,毋用金玉。他老人家就不想靡费太多,我们应该遵循太祖遗诏执行!”

暴昭、卓敬也是支持张訦的意思。

解缙却又是一个意见:“皇上,臣觉得不只是遵守太祖遗诏的事情,不用金玉等贵重物品,也是位天下万民节省开支,朝廷的税赋收入有限,省一些总是好的!当时适当的用一些也没有什么关系吧,或者可以让诸王和朝臣们自愿贡献一些。”

朱允熥笑道:“解卿啊,自愿贡献就算了,百官本来就工资低,还让他们捐献金玉,难为大家了。至于诸王就更不用指望了,传出去不得说朝廷穷啊,影响不好!”

“我看啊,还是按皇爷爷的遗诏执行吧!”

朱允熥心道虽然遗诏是我写的,但是也是按照历史上的抄来的,不算是违背朱元璋的本意,够可以了。

“关于这个出殡日期,你们几位也没个统一的意见?谁支持最近的闰五月二十八啊?”

暴昭和卓敬表示支持,朱允熥示意他们说说理由。

暴昭站出来说道:“从太祖遗诏就能看出来,要求我们要节俭,不要浪费太多的物力人力,这时间拖的越久,祭奠和维持的开支就会越大,这就与太祖的本意相违背了,这也是一种大不孝的行为。最大的孝道就是满足太祖老人家的遗愿。”

这会张訦反对道:“皇上,我们要遵循太祖的遗诏没错,可是太祖只是说要朴素节用,但是祭奠是诸王和臣子们表达孝心的形式,后面的日子是七月二十六,也就是慢两个月的时间,与历代皇家礼仪相比已经是快了很多了,正常都是要六到七个月的。”

耿炳文也赞同张訦道:“我也觉得这张訦的话说的很对,我不懂什么礼法什么的,但是这表达孝心总是没错的。”

解缙却又不一样了:“臣倒是觉得两个日子都可以,早点可能更符合太祖遗愿,晚点却更能表达皇上的孝心。”

朱允熥这会发现,这内阁现在分派了,暴昭和卓敬好像一队,而耿炳文和张訦也是一队的,解缙却一个人自成一系,倒也是好事。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朱允熥最后裁决还是选了闰五月二十八,说道:“我们不能把诸王留在应天太久了,尤其是北方诸位塞王,造成边疆不稳也不好,时间久了就真以为我们要削藩了。让诸王在太祖出殡之后就回去吧!”

耿炳文又问道:“皇上,这个未有生育之嫔妃陪葬如何安排?”

朱允熥乾纲独断的说道:“这个不用再说了,内阁拟旨废除陪葬这条,不只是皇爷爷这个妃嫔,还有所有的藩王勋贵等,都不得以活人陪葬,昭告天下!而且这个事情我也想过了,安排人画了画像作为陪葬品。”

朱允熥原本也是计划要直接干掉这些藩王,或者圈禁在应天算了,可是他也仔细的考虑了一下,玩政治不能这么玩,不能像非洲那些小国一样,弄不好就会乱起来了,那自己就成了罪人了,万一把天下弄成胡亥那德行,那不是玩大了。

这会是圣旨直接下达后宫了,之前朱允熥也跟王景弘说过这事,但是那是口头的,这下后宫那些没有生育的妃嫔都纷纷叩谢天恩。

朱棣跪在那守灵听到这个旨意的时候,心里也是越发的警惕起来,这个侄儿不简单啊,这收买人心做的这么好,还直接废除了活人陪葬,天下人还不都称赞他的仁义啊,自己想做个皇帝咋就这么难呢?不是说好的天命之子吗?

这会姚广孝也是一个人单独进了南京城,用的是道衍的法号,确实躲过了一劫,因为这边宋忠下令说的是杀姚广孝,道衍反而没人关注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道衍是姚广孝。

可不是那个说什么“你们抓的周树人,关我鲁迅什么事啊”,是真的宋忠没去调查这个事情,下面的人也没人提醒,以为朱棣身边没这人就没管了。

这姚广孝在应天城的相国寺里跟自己的好友们谈经论佛,也是好不快活,自然也会谈论到当今天子了,姚广孝见到大家都在称赞永兴皇帝是一个仁义之君,竟然废除了朱元璋留下的活人陪葬的陋习。

姚广孝跪在佛祖面前内心也十分的不平静,这朱允熥他是看不懂啊,他到应天也好些天了,竟然大家都不知道他怎么突然就被朱元璋给立为储君的,相国寺算是消息比较灵通的地方,来这里的达官显贵很多,宫里的贵人都会来,竟然都没有任何有用的消息。

让姚广孝很是奇怪啊,朱元璋虽然老年喜欢杀人,疑心也很重,但是是一个十分看重亲情的人,朱允炆自尽了怎么也会查一下,或者让相国寺做个法事什么的,可是都没有,就追封一下就按诸侯之礼安葬了。

这种不合常理的地方,让姚广孝总是想不通,除非是有人控制了朱元璋,可是这也太不可能了,朱元璋身边的层层护卫,接近就是很难的,还要朱元璋配合下诏,这显然不可能的。

相国寺的摇光主持看着姚广孝都有黑眼圈了,不由关心的问道:“道衍法师啊,咱们也是老朋友了,你这是怎么了,睡不好觉吗,黑眼圈这么重,脸色也很憔悴啊!”

姚广孝打了个呵欠,说道:“确实是想事情失眠了,有一些东西总是有一团迷雾,想不清楚啊!”

“何不换个角度去看呢,或者就干脆不想了,再或者啊,他本来就是这样的,迷雾也是真相的一部分啊!”

“好你个摇光大师,厉害啊!不过你们相国寺没有办一下水陆道场为太祖皇帝祈福吗?”

“办了呀,办了三天,有旨意说太祖遗诏,三天就行了。”

“太祖真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啊!”

朱棣一家在府里也接到了礼部的通知,闰五月二十八送太祖皇帝入孝陵,之后估计就可以回封地了。

朱高炽对朱棣说道:“父王,这皇上是不会对我们动手了吧,这太祖出殡之后他也不能再强留我们了吧!”

朱棣骂道:“你个混蛋玩意,你就不能更聪明点吗?皇上已经派了驸马梅殷和都指挥盛庸去控制宁王的兵马和朵颜三卫,以后盛庸就是大宁总兵将军了,这十余万大军就是一把利剑悬在我们北平的头上,我们还能怎么样啊?”

朱高熙不以为意的说道:“爹,这个什么盛庸有什么本事啊,他能控制住那些骄兵悍将吗?到时候我直接杀过去灭了他!”

“住口吧,你!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脑子的儿子!驸马梅殷去了还不能降服那些骄兵悍将啊!”

朱棣看着三个嫡子也是很烦躁,没有姚广孝在身边,他很多事情也没有商议,而且锦衣卫又盯的紧,只能以保命为要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