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李如寄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推荐《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讲述主角李如寄诸葛亮的甜蜜故事,作者“李如寄”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正逢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即将星落五丈原,李衡作为穿越者,奉上了一瓶止咳糖浆,从此开始了对季汉的改造。一个官僚集团被他改造成了资本集团,开始了对吴魏两国的经济输出,以及战略诈骗。......

主角:李如寄诸葛亮   更新:2023-12-18 05:3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如寄诸葛亮的现代都市小说《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由网络作家“李如寄”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讲述主角李如寄诸葛亮的甜蜜故事,作者“李如寄”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正逢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即将星落五丈原,李衡作为穿越者,奉上了一瓶止咳糖浆,从此开始了对季汉的改造。一个官僚集团被他改造成了资本集团,开始了对吴魏两国的经济输出,以及战略诈骗。......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精彩片段


此时,李衡正在诸葛亮的营帐为诸葛亮把脉。

外面忽然传来急报:“急报!”

“进!”

传令兵进来,呈递上去,说道:“丞相,魏军出兵了!”

杨仪接过那份军报,呈递给诸葛亮。

“丞相料事如神。”杨仪说道,“早已知道司马懿会出兵!”

诸葛亮神色淡然,接过来仔细看起来。

“司马懿终于坐不住。”看完后,诸葛亮脸上露出释然,“在我斜水东岸北面的魏军也出动了,斥候还探测到有大量主力从魏军军营中出来,往周当所在的营地赶去。”

说完,诸葛亮便将这汇报给到杨仪。

杨仪也颇有些好奇地看起来,他很想搞清楚司马懿是如何安排的。

“司马懿这是要打北面!”杨仪说道,“要与北面的周当会师,合力攻击我们!”

一边正在把脉的李衡突然说道:“不!司马懿的主力不会打北面,而是打我们防御的缺口处!”

“你不懂,这叫集中兵力。”杨仪冷哼了一句,“缺口处已经有我军重兵把守,司马懿不会贸然与我军主力正面作战!我军应该调度兵力赶往北面做增援!”

诸葛亮却看了李衡一眼,问道:“济安为何说司马懿派去北面的是虚兵?”

“北面的魏军,北临渭水,西临斜水,这种地形不利于骑兵展开,司马懿之所以愿意出兵,并非要跟我们打,而是阻止我们屯田,阻止我们屯田,就必须用骑兵突袭。”

诸葛亮又问道:“可我军在东面的缺口处布置了重兵,司马懿向来畏惧我军,他会正面跟我们打?”

“会!”李衡说道,“司马懿出兵的目的是阻止我们屯田,但出兵的理由是别无选择。我军以不攻为攻,围地屯田,便是造势,此大势一成,关中战局必大变,我军将再不会受到后勤困扰,则如猛虎出笼!”

所谓的战略布局,本质就是在关键的地方,落下相应的资源,让其自身运作起来,逐渐形成一股势。

这股势,不动能牵制敌人,动则可攻击敌人。

让敌人坐立难安。

例如汉武帝千里打造朔方城,再例如设立河西四郡。

一个是聚集兵锋令漠南匈奴如坐针毡,一个进可直接斩断匈奴右臂。

诸葛亮大笑道:“好一个别无选择!”

“丞相,下官把完脉了,丞相脉象越来越平稳。”

“有劳你了。”

“丞相严重,下官先告退!”

李衡刚走,杨仪便说道:“丞相难道相信李衡所言?”

诸葛亮只是微笑不语。

“若魏军主力真的囤积北面,北面失守,局势危矣!”

诸葛亮心中感慨,杨仪之才在吏治,而不是军事。

“文伟。”

“下官在。”费祎出列。

“你去通报魏延和姜维,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擅离职守!”

“喏!”

见诸葛亮如此说,杨仪心中惋惜,却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

远处的秦岭,云雾缭绕,苍翠色隐现其中。

连通渭河和秦岭的斜水,水势暴涨。

费祎刚过桥,浮桥已经被冲段,五丈原的汉军和斜水东岸的汉军被分割开。

李衡打着伞,站在五丈原上望下去。

他隐约仿佛看见渭水南面、斜水东面的魏军阵营,出现一大片黑色的人影。

“看来今日是一场苦战了!”李衡心中有些紧张。

他嘴上说的“结硬寨,打呆仗”,这个战略确实符合汉军眼下的发展。

可战局绝不仅仅只是依靠一个好的战略就能取胜。

所谓的三国谋士定天下,只是浪漫的艺术加工。

真实的战争是提出了战略,开始做战略资源配比,再然后用无数个战术来支撑战略。

只有这样,战略到后面,才能形成大势。

眼下,汉军的防守,就是战术层面的支撑。

强大的军队如果没有合理的战略,经历无数次胜利后,最终会耗死自己。

弱小的军队,即便有高超的战略,其战力无法支撑起来,战略执行很快会被打乱。

李衡的目光看向烟雨中的远方,那里是长安所在的方向。

汉军能否在关中站稳脚,就看这一战了!

他李衡在五丈原扇的这一下,能否形成风暴,也看这一战了!

这一战,决定了未来天下之局势!

“郎君,您在看什么?”薛良问了一句。

“没什么,走吧,我们也有很多事要做。”李衡转身,走进烟雨中。

天空乌云压得很低,闪电划过,照得天地间一片苍白。

一队队魏军还在持续往北面行军。

司马懿说道:“传告下去,就说本都督亲自抵达北面,统帅我大魏主力,攻伐蜀军!最好让蜀军也尽快知道!”

“喏!”

一队队披甲执锐的汉军在雨中整齐列队前进,将作校尉法季抵达正在挖壕沟的地方。

他看见一部分士兵正在用木桶从壕沟里往外运水,另一部分人则顶着大雨,正在不知疲倦地挖泥土。

他们相互之间已经有了情绪,但只能用大声怒吼来发泄。

法季见状,开始脱掉上衣,他从一个士兵手中拿到铁臿(铁锹),便滑了下去,开始跟那些士兵一起挖土。

士兵们看见法季也下来了,怨言都没了,开始奋力挖土。

“我们必须再快一些!”法季在雨中大声吼道。

所有人都沉默地开始加快速度。

此时,驻扎在北面的辅汉将军孟琰接到了情报。

“报!将军,魏军主力出军营了!”

孟琰正在吃饭,听闻之后,他一把将饭排在桌案上,霍然站起来:“披甲!”

“将军,外面在下大雨!”

“魏军主将能在大雨天出战,老子为什么不可以!”孟琰大喝道,“披甲!”

孟琰深受诸葛亮器重,他自己也最在乎诸葛亮对他的看法。

他披上甲,走出营帐。

黑压压的魏军从北面南下,如同黑色的洪流,在大雨中前行,逼近汉军的防御栅栏。

传令兵骑着马,这个天气没办法挥动令旗了,于是拔出刀,示意了一番。

魏军的前锋步兵踏着脚下被打湿的草地和稀泥,开始往前推进。

雨水冲刷在铠甲上,溅起无数水花。

小说《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魏军前锋队形齐整地推进到了汉军的防御栅栏前面。

最前面的士兵,拔出环首刀,来到拒马桩前,开始用刀切割拒马桩上的绳子。

如果是正常的情况下,守军早已用弓箭、弩等远程武器拒敌。

但现在是大雨天,汉军不可能使用弩。

因为弩的保养成本太高,被雨打湿后,很容易损坏,尤其是弦的部分。

其实这也是司马懿敢出战的原因之一。

汉军对付魏军骑兵的武器就是强弩。

而且不仅仅是弦会损坏,这种雨天,弓箭和弩的威力会大打折扣,作用微乎其微。

除非像宋朝的八牛弩那种射程一千多米的超级武器。

眼下魏军用环首刀将拒马桩上的绳子切割断,另一个体格强壮的士兵,握住绳子,开始用力拉动绳子。

其余的士兵立刻过来一起拉。

这是古代战争中常见的破坏拒马桩的方式。

后世有比较经典的案例,例如金军打宋军,宋军害怕金军的拐子马和铁浮屠,就用拒马桩围住了军营。

金军骑兵无可奈何,就下马以人力移除拒马桩,击败宋军。

后面的汉军知道魏军正在破坏拒马桩,却不能动手。

“快拉!”魏军士兵大声吼道,一排排士兵加入进来,他们用全部的力气,留下一排排脚印,将沉重的拒马桩硬生生拖到了一边。

另一批魏军则拖另一边的。

汉军的防御很快被拉开了一条数十米宽的口子。

后面的魏军一部分手持长戟,一部分手持结构简易的云梯,继续往前推进。

一道沉重有力的声音在雨中响起:“大都督有令!取蜀军主将人头者,赏黄金百两!”

这一声令下,魏军士兵瞬间疯狂起来,发出肆意的嘶吼。

手持云梯的士兵先快走到壕沟前。

一排排云梯往下倒去,搭在地面和对岸的土堆上。

后面的魏军行动敏捷,黑压压的一大片,越过云梯,爬到土堆上,举起长刀,跳下去。

后面是早已严阵以待的汉军军阵,最前排的汉军身披铁甲,手持长戟,神色肃然。

第一排魏军士兵刚跳下来,就被无数锋利的长戟扎中。

长戟刺在铁甲上,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只见那一排排魏军,就像空中断线的风筝,被硬生生怼在土堆上,还来不及叫喊,后面的长戟也刺过来了。

刺穿脖子。

然后长戟快速拔出来,继续往上面刺。

“杀!杀!杀光这些蜀狗!”魏军中有人疯狂地嘶吼。

闪电划过云层,照得甲胄一片惨白,汉军的反击才开始,但魏军的进攻也才开始。

最先的一批魏军死在密集的长戟下,紧接着,第二批魏军就下来了。

第二批魏军刚下来,依然被汉军强势的反击压在了土堆上。

长戟从血肉中撕扯拉出来,碎肉快速被雨水冲刷。

汉军的第三次反击尚未开始,更加密集的魏军已经接踵而至,他们如同漫天的蝗虫一样,快速冲击过来。

然后挥舞着手里的环首刀,刀刃劈砍在汉军的铁甲上。

铿锵之声,被魏军和汉军的嘶吼声淹没。

这个魏军没有劈出第二刀,就被旁边一个汉军拔刀刺中了眼睛。

刀从后脑勺穿出来。

这个魏军只是闷哼一声,被汉军一脚踹出去,被后面冲上来的魏军淹没。

“杀光魏贼!”

汉军军阵中爆发出强烈的呼喊声。

他们手持着长戟,用尽全力往前刺,刺在魏军的铁甲上,不能立刻杀死魏军。

魏军则疯狂往前冲。

但也无法推动汉军。

下来的魏军越来越多。

有的魏军是踩着自己死去同袍的尸体下来的。

有的甚至直接就扑下来了。

这个时候,所有人大脑都一片空白,根本就无法正常思考。

于是,双方就这样拥挤在这狭长的空间里。

武器在甲胄上撕拉的声音,劈砍到骨头上的声音,和怒吼声、绝望的嘶喊声混杂在一起。

不知过了多久,前锋的魏军一个个死去。

最前面的汉军已经倒了好几排。

剩下的人,踩在尸体堆上继续厮杀。

传令兵飞快送情报到司马懿的营帐前。

“启禀大都督!”

“战况如何?”

“我军前锋尚未能攻克汉军防御!”

司马懿微微蹙眉,从前锋发起进攻,到现在,已经半个时辰。

“大都督……”一边的辛毗欲言又止。

“蜀军的精锐并不在此!”司马懿面色一沉,“各部轮番上阵!谁敢退一步,斩立决!”

“遵命!”

辛毗的心一直是悬起来的。

他觉得司马懿正在进行一场豪赌。

现在已经相当于两军全面开战了。

战争可以轻易地发动,但想要停下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如果这一战败了,洛阳方面必然震怒。

别说司马懿,他辛毗也难辞其咎。

如果胜了,那蜀国就进入灭国倒计时,他辛毗和司马懿两人,接下来都更上一层楼。

“大都督好气魄。”辛毗沉住气,淡淡说了一声。

“呵呵,我不信北面的蜀军能一直扛下去!”说到这里,司马懿朝斜水对岸的五丈原眺望过去。

在烟雨之中,司马懿隐约仿佛看到五丈原上,有人正在往这边张望。

“斜水的桥已断,孔明的增援过不来,今日这场雨,是天助我也!”

司马懿继续风轻云淡地说着。

“好,好。”辛毗也风轻云淡地应和着。

这两个人就如此轻视蜀军吗?

当然不是!

司马懿和辛毗都是表面风轻云淡,其实都紧张得手心冒冷汗。

谁都无法肯定自己下的决定一定是正确的。

谁都无法肯定自己在战场上一定能赢。

但此时,他们又必须摆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

这是统帅最基本的素养。

北面的战争进入到午时,魏军已经换第三批,依然没有攻破汉军的防御。

汉军虽然强悍,但也不好受。

毕竟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钢铁。

此时,在周围视察的汉军斥候,急匆匆抵达了姜维的军营。

“报!将军,魏军主力接连不断攻击我军北部军营!并且已经查明,魏军主帅司马懿在北面!”

小说《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不瞒丞相,汉中现在能调出来的布匹、衣物也不多。”杨仪说道。

杨仪心中苦恼。

诸葛亮一个月之前让他从汉中再多调运一些粮草过来,顺便再调一些余寒的衣物。

诸葛亮问道:“能调度多少?”

“百姓并无多余布匹,王平(汉中太守)的文牒今日中午刚到,一个月才收集一千匹布。”

这种事,不可能收刮太狠的。

已经要入秋了,谁还不缺几件衣物呢?

诸葛亮又问道:“眼下我军站稳的渭南呢?”

“目前我军吸纳的百姓不算多,一共只有数千人,有老弱病残,妇女能织布者,不过数百人,一匹布两个人纺织,需要至少十五日,让她们都行动起来,一个月赶工能有一千匹。”

说完,杨仪突然想起李衡,又强调道:“李衡那里还有两百妇人可以加入织布。”

费祎突然说道:“我听说他已经在织布,他是不是也预料到我们现在缺这个,所以提前行动起来?”

“他那里只有两百人,能织出多少?”杨仪摇了摇头。

众人继续沉默。

“粮食可充足?”诸葛亮突然问道。

“回禀丞相,自从后勤记录全部换成纸,后勤调运确实更加高效,对粮食的把控也更加精准,比之过去,至少节约出三成以上的粮食。”杨仪如实回答道,“其中发现数十处粮食贪污之事,我军现在粮食调运顺畅,后勤粮食充足,能够帮我们挺过这个冬天,哪怕再招募一万百姓过来,粮食也是充足的。”

诸葛亮说道:“那就先发布通告,凡是前来投奔者,可领粮食一石。”

“喏。”

杨仪犹豫了一下,问道:“要不要将陈仓县的两百女工调过来纺织?”

“不必,留给他自己用,他也需要。”

“喏。”

七月十七日,李衡在纺织所外面醒来。

他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几天,天天在这里蹲点赶进度。

此时的纺织所外面已经用木栅栏围起来,门口还摆放着不少木头。

“郎君。”薛良递给李衡一张饼。

薛良盯着两个黑眼圈,憨厚地笑道:“我妻刚送过来的,趁热吃。”

前面树下的董宏也醒来。

董宏是一个极其注意个人形象的人,但十几天没有回去的他,衣服脏,脸上也很油腻,头发也有些杂乱。

“董公,饼,趁热吃。”

董宏接过来饼,就匆匆离去。

“我去衙门,还有公务。”

李衡连招呼都没有打,啃着饼,转身就走进了纺织所。

纺织所里,已经主力了十台纺织的水力纺车。

其中有五台已经开始运作。

“郎君,您看这里,之前我们都没有想到这里竟然需要做这般改进,两天前改进完后,它们运作更加流畅。”

“没有问题了吗?”

“一些小问题都已经解决了。”

“可以大量制作了?”

薛良拍了拍胸脯,说道:“可以大量制作,完全没有问题。”

李衡坐到一边吃饼,问道:“女工每日何时到?”

“辰时上四刻。”

“那就等一等。”

明媚的晨光,透过树叶,洒落进来。

外面的田野间,还有蛙叫声和蝉鸣声。

不多时,女工们便到了纺织所,其中有几个李衡还认识,有一个是王富贵的妻。

她们纷纷跟李衡打了招呼,然后开始操作各自的纺车。

李衡就在一边观看。

他要确保这些纺车完全能正常运转的。

因为这些是需要上报后,让诸葛亮量产的,如果出现问题,无法量产,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工。

李衡在这里足足坐了一天,反复观察她们的操作。

一个女工操作一台水力纺车,一天可以织出三匹布,甚至有一台织出了五匹布。

这简直就是一次飞跃。

李衡连忙跑到衙门,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等李衡到衙门的时候,董宏还在那里跟一群吏员核对陈仓县城墙的建造情况。

“明公,何事?”

“完全没问题了!”

董宏愣了一下,说道:“可以通报了?”

“快去!”

董宏放下手中的文书,对众人说道:“今日再谈。”

说完,董宏急匆匆出了衙门,飞奔回五丈原的方向。

等天黑的时候,董宏才见到费祎。

“你说什么!”听完董宏的汇报之后,费祎霍然站起,他仔细盯着董宏,确认董宏是否再说谎。

“费司马去看了便知道了。”

“走!”

“现在吗?”董宏愣了一下。

“就现在!”

“天黑了。”

“天黑了就点火把!”

费祎心中翻滚,对董宏说道:“现在丞相正在筹备布匹,粮食都已经够了,就是这布匹!”

他一边说,一边快速往外面走。

此时已经星辰满天,阵阵初秋的风吹来,掀起董宏的乱发。

“来人!”费祎激动地大喊,“本官要去一趟陈仓县!”

一路上,董宏也十分激动,他还是忍不住对费祎说道:“李济安早就开始准备了,他早就料到现在的局面,这一次他又立了大功,他是一个人才!”

“我知道!”

“这一次会提拔他吗?”

“丞相自有安排。”

不多时,费祎带着人到了陈仓县的县衙。

李衡还在那里等着。

看见费祎他,他站起身来:“费司马。”

“走。”

李衡带着费祎一路到了纺织所。

此时火光通明,在薛良的操作下,一台纺织机正在有条不紊地纺织,木头和木头之间的作用,发出哒哒哒的声音。

之前只是听董宏描述,此时亲眼看见之后,费祎再也忍不住。

费祎连忙对一边的人说道:“速速去请丞相过来。”

“可现在已经很晚,丞相恐怕……”

“快去!”费祎面色一沉。

“喏!”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后,杨仪被人唤醒了。

“什么!丞相要去陈仓县?”杨仪疑惑道。

“是的。”刘厝说道,“需要您安排。”

“现在去陈仓县作甚?”

“不清楚,没有说。”

李衡这大晚上的,又闹出什么了!

杨仪冷着脸,开始穿衣服,出去后便开始安排行程。

见到诸葛亮之后,诸葛亮第一句话便是:“威公,速速准备,随我去陈仓县!”

小说《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丞相,您身体尚未完全恢复,还需要多歇息。”

“兹事体大,文伟派人来跟我说,李衡研制出一种新的纺车,可以自行运作,一人一日可织布五匹!”

诸葛亮一边说,一边朝马车走去,步子控制不住加快。

“自行运作的纺车?”杨仪听后,心头一跳。

果然是李衡这小子!

“丞相,哪里有什么自行运作的纺车,咱们前脚刚讨论完缺布一事,现在他李衡就弄出了自行运作的纺车,这不可疑吗!”

诸葛亮却已经上了马车,杨仪赶紧跟上去。

“李衡必然是在投机,之前他造出纸,下官觉得他是个人才,但后来下官仔细一想,那可能只是运气。”

马车开始出发。

杨仪继续说道:“至于后来那个曲辕犁,我去打听过,那根本就不是李衡制作的,是一个农夫,李衡欺世盗名!”

“没有实证的话,慎言。”诸葛亮看了杨仪一眼,“威公,治国、处理政务,要有大局的视野。”

听诸葛亮有些责备的意思了,杨仪这才闭上嘴巴。

但他心里依然不服。

刚好我们急缺布匹,他李衡就制作出自行运作的纺车?

莫非他提前预判了我们会在这个时候需要大量匹布不成?

这绝不可能!

他要是有这种才能,我杨仪怎么不知道?

诸葛亮并未继续责怪杨仪。

诸葛亮用人很灵活。

杨仪有杨仪的优点,他在吏治方面的才能,比费祎更高。

但杨仪心胸狭隘,稍微遇到看不惯的事,就喜欢出言抱怨。

费祎等人处事柔和,还不会与杨仪正面冲突,魏延就不同了,他跟杨仪是死对头。

相互恨不得对方立刻马上被碎尸万段。

马车在一众士兵的簇拥下,到了陈仓县,费祎早已在陈仓县门口等候。

李衡站在旁边,董宏、薛良等人都在场。

甚至连田猛都在场。

田猛看到丞相后,激动得发抖。

“参见丞相。”众人行礼。

“不必多礼,我们去看看济安的纺车。”诸葛亮的目光落到李衡身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丞相这边请。”

一行人穿过陈仓县的街道,周围早已被士兵严格把守。

这一路上,诸葛亮借着火光,隐约看见,道路两边已经有了不少房屋,街道好像也处理过,看起来很平整整洁。

周围的水田中,映照着星光,蛙叫声一片。

路过一处的时候,诸葛亮突然驻足,他指着路边一座屋子问道:“济安,这里为何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

“回禀丞相,这里是陈仓职工庠(xiang)序(古代指乡学)。”

“庠序?”杨仪开口道,“你陈仓县才多少人,就有庠序了?”

“是的,杨长史。”

杨仪继续问道:“他们识字?”

“不识字,这几个月暂时不教读书写字。”

“那教什么?”

“教制作农具、纺车和冶铁。”

众人微微一怔,没想到得到的居然这样一个回答。

教制作农具,能成为庠序?

“李济安,你没事多把精力放在种田上,多产粮食吧!”杨仪用批评的口吻说道。

诸葛亮却笑起来:“好,亏你想得出来。”

“丞相……”

“我们去纺织所。”

很快,一行人到了纺织所,门被打开了。

这个位置很大,里面足足有十台纺车。

每一台纺车的制作结构都非常精妙,诸葛亮看到第一眼,人都呆住了。

其他人一眼看不出名堂,但诸葛亮还看不出来?

他激动地快步走过去,仔细打量起纺车的结构,越看越震惊。

“济安!”

“丞相,下官在。”李衡走到诸葛亮旁边。

“此物你是如何做出来的!”诸葛亮回头,用震撼的眼神看着李衡。

“丞相,这不是下官一人造出来的。”

“哦?”

“薛良。”李衡转身唤了一声。

薛良整个人愣住了,叫我?

“薛良,过来。”

薛良紧张地走过去。

薛良之前见过诸葛亮,诸葛亮也见过薛良。

“丞相,下官只是提出了一些畅想,主要还是受到水碓打纸浆的启发,就跟薛良说了这个想法,薛良就开始尝试,是他做出来的。”

“哦,原来如此,这位小郎君手艺灵巧啊!”诸葛亮大笑起来。

“没有李郎君的图纸,我是半分也做不出来的。”薛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薛良,你去将那些苎麻线放在纺车上,让丞相和杨长史看看。”

“喏。”

薛良立刻按照平时地操作起来。

一边的杨仪还是不信这东西能织布。

岂止杨仪不信,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织布,费祎也不信。

就像20世纪的人不相信一百年后,人类坐在家里就可以知道世界上许多事。

随着薛良的操作,很快,在水流的引动下,纺车开始慢慢运作。

看到纺车上的麻线动起来,杨仪忍不住惊呼了一句:“竟真的在纺织!”

诸葛亮越看越激动。

“济安,这一日真的可以纺织出五匹?”

“下官测试了半个多月,最少可以纺织三匹。”

“好好好!”诸葛亮情绪一下子被调了起来,“此物可否再精进?”

“短时间内不能,需要不断调试。”李衡知道诸葛亮这句话是何意。

蜀锦!

蜀锦跟直百钱挂钩,远销曹魏和东吴,是季汉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

但蜀锦最大的痛点就是供不应求。

“好好!凡事也急不得,只要能精进便好,眼下先用于织布!”诸葛亮再也忍不住对李衡的夸赞,“庠序也是为这纺车的制造做的准备?”

“是的。”

“好好!你这个县,连一千人都不到,能做出这么多事,实在出乎我的预料!”

“若不是董子陵协助下官,下官恐怕也是分身乏术。”

“子陵才能出众,也是我大汉的俊才。”诸葛亮赞叹道。

“丞相言重,下官只是做分内之事。”董宏激动得脸都红了。

诸葛亮是他的偶像,他为什么那么卖力地去执行那些事?

因为他一直想要成为丞相那样的人。

现在受到偶像的表扬,眼泪都差点出来了。

“丞相,图纸和注解,下官都已经写好了。”李衡掏出一张张纸,呈递给诸葛亮。

诸葛亮接过来,认真且快速地翻阅,翻阅完后,内心翻江倒海。

“威公!”

“下官在!”

“你速速安排人开工,能制作多少就制作多少,还有那些苎麻线,明日一大早,派人去采集,要快!”

“我们之前就采集了不少苎麻。”杨仪说道。

“不够,远远不够!”

小说《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