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平静的水面下,潜藏着来自“阈限酒店”的余波——那两块被他们贴身收藏的冰冷碎片,正以缓慢而不可逆的方式,悄然改变着他们。
林默最先察觉到了异样。
是在一次篮球选修课上。他其实并不热衷运动,选修篮球纯粹是为了学分和保持体能,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大学能设立一个打牌的选修课。
一次普通的半场对抗,他负责防守一个动作灵活的后卫。对方一个快速的体前变向,动作迅捷流畅
。就在对方肩膀下沉、重心转移的瞬间,林默的眼前毫无征兆地“闪”过一幕——不是清晰的画面,而是一种强烈的、如同肌肉记忆般的“预感”:下一秒,对方会从右侧突破!
这预感来得突兀而模糊,只有不到一秒的提前量,甚至带着一种不确定的“虚影”感。
林默几乎是本能地,身体重心已经提前向右移动了半步。
“呼!”对手果然如“预感”般从右侧突了过去!但林默提前的半步移动,恰好封堵了最佳的突破路线!对手猝不及防,差点撞上林默,运球失误。
“哇!好快的反应!”旁边观战的同学发出惊叹。
林默站在原地,微微皱眉。不是反应快。是…“看”到了?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刚才那一瞬间,口袋里的碎片似乎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悸动。
类似的情况开始零星出现。在拥挤的食堂,他能提前半秒“感觉”到旁边同学转身时餐盘可能倾斜的方向,不着痕迹地避开泼洒的汤汁;在课堂上,当老师准备点名提问时,他会在名字被念出前的刹那,产生一种微妙的“被锁定”感;甚至在和洛阴阴走在路上,他能提前“感知”到旁边树枝被风压弯即将弹回的轨迹,自然地侧身将她护在更安全的一侧。
这种能力非常不稳定,时灵时不灵,预知的“画面”极其模糊,更像是一种强烈的直觉或身体的本能反应,而且只能覆盖接下来两三秒内极短时间线的一个微小片段。
它更像是碎片赋予他的一种对“即时未来可能性”的微弱感知,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瞥见下一瞬间可能溅起的浪花形状,模糊且难以掌控。
林默没有声张,只是默默地在日记本上记录下每一次“预感”的发生场景、触发因素和准确度。
他隐约觉得,这能力似乎与他的精神状态和碎片本身的“活跃度”有关,而且…也许有成长的潜力?这念头让他心底升起一丝警惕,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探究欲。
与此同时,洛阴阴的变化则更加内敛,却也同样深刻。
她的“感知”能力,在经历“阈限酒店”和“里世界”的洗礼后,变得更加敏锐,范围也更广。如果说以前是能听到“墙里的低语”,现在则更像是能模糊地“触摸”到周围环境的“情绪场”。
走在校园里,她不再仅仅是觉得“人多很吵”,而是能清晰地“感知”到周围人群汇聚起来的、如同实质般的嘈杂意念波——兴奋、焦虑、疲惫、无聊…各种情绪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头晕目眩的“精神噪音”。这让她更倾向于待在图书馆角落或人少的小径。
在宿舍里,她能更清晰地“捕捉”到室友们无意识散发出的情绪碎片:李悦对即将到来的社团面试的紧张期待,张薇因为家里一点小事而产生的淡淡忧虑。虽然无法读取具体想法,但这种情绪的“轮廓”在她感知中异常清晰,如同黑暗中不同颜色的光晕。
最让她困扰的是对一些特定“残留物”的感知。一次,她和林默在教学楼一间刚结束激烈辩论的教室外等人。洛阴阴站在门口,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手指无意识地抓住了林默的手臂。
“怎么了?”林默立刻警觉。
“里面…很…吵。”洛阴阴的声音带着一丝痛苦,“争论…愤怒…还有…一点点…恶意…残留…”
她指的是刚刚散去的辩论双方遗留在空气中的激烈情绪场,如同看不见的硝烟,刺激着她的感知神经。
林默立刻揽着她退开几步,走到走廊尽头的窗边透气。清凉的风吹进来,洛阴阴紧蹙的眉头才缓缓松开。
“范围扩大了,也更敏感了。”林默低声陈述事实,不是疑问。
洛阴阴轻轻点头,有些疲惫地把额头抵在林默的肩膀上,汲取着他身上那种独特的、能让她精神“锚定”的沉静气息。“嗯…像…戴着放大镜…听噪音。”她小声抱怨。
林默轻轻拍了拍她的背,无声地给予支持。他知道,这种强化的感知对她而言,既是天赋也是枷锁。
他口袋里那块碎片也传来一丝微弱的共鸣,仿佛在回应洛阴阴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