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效仿李二,请陛下称太上皇李承乾李世民

效仿李二,请陛下称太上皇李承乾李世民

我叫蛋小鱼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当孙伏伽提到纥干承基的时候,文武百官纷纷把目光看向李承乾,脸上全都带着莫名的神色。太子的卫士跟随齐王谋反,还真有意思!孙伏伽接着禀报道:“陛下,谋反乃十恶不赦之首,犯主罪者当处以极刑,以震慑天下诸王!”“齐王乃罪魁祸首,当下令处死!”虽然齐王李祐的谋反是一场闹剧,从谋反到被平叛,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可他起的这个头却很不好,如果不处死李祐,则天下诸王会纷纷效仿。试想一下,造反不用死,而成功了却能当皇帝。这种好事谁不想试一试?对于孙伏伽建议处死齐王李祐,一众文武大臣并没有任何一人站出来求情,甚至脸上连一点怜悯之色都没有。李祐嚣张跋扈,行事无法无天,就连齐王府长史权万纪都被他下令射杀。对于这样的皇子,哪个臣子会同情他?况且朝臣并没有人和...

主角:李承乾李世民   更新:2025-06-28 19:2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乾李世民的现代都市小说《效仿李二,请陛下称太上皇李承乾李世民》,由网络作家“我叫蛋小鱼”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当孙伏伽提到纥干承基的时候,文武百官纷纷把目光看向李承乾,脸上全都带着莫名的神色。太子的卫士跟随齐王谋反,还真有意思!孙伏伽接着禀报道:“陛下,谋反乃十恶不赦之首,犯主罪者当处以极刑,以震慑天下诸王!”“齐王乃罪魁祸首,当下令处死!”虽然齐王李祐的谋反是一场闹剧,从谋反到被平叛,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可他起的这个头却很不好,如果不处死李祐,则天下诸王会纷纷效仿。试想一下,造反不用死,而成功了却能当皇帝。这种好事谁不想试一试?对于孙伏伽建议处死齐王李祐,一众文武大臣并没有任何一人站出来求情,甚至脸上连一点怜悯之色都没有。李祐嚣张跋扈,行事无法无天,就连齐王府长史权万纪都被他下令射杀。对于这样的皇子,哪个臣子会同情他?况且朝臣并没有人和...

《效仿李二,请陛下称太上皇李承乾李世民》精彩片段

当孙伏伽提到纥干承基的时候,文武百官纷纷把目光看向李承乾,脸上全都带着莫名的神色。
太子的卫士跟随齐王谋反,还真有意思!
孙伏伽接着禀报道:“陛下,谋反乃十恶不赦之首,犯主罪者当处以极刑,以震慑天下诸王!”
“齐王乃罪魁祸首,当下令处死!”
虽然齐王李祐的谋反是一场闹剧,从谋反到被平叛,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
可他起的这个头却很不好,如果不处死李祐,则天下诸王会纷纷效仿。
试想一下,造反不用死,而成功了却能当皇帝。
这种好事谁不想试一试?
对于孙伏伽建议处死齐王李祐,一众文武大臣并没有任何一人站出来求情,甚至脸上连一点怜悯之色都没有。
李祐嚣张跋扈,行事无法无天,就连齐王府长史权万纪都被他下令射杀。
对于这样的皇子,哪个臣子会同情他?
况且朝臣并没有人和李祐有利益挂钩,因此朝臣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沉默片刻。
李世民脸色凝重说道:“可!”
等孙伏伽坐下来后,李世民朝站在一侧的内侍挥了挥手,让他宣布处置逆贼的圣旨。
内侍连忙走到御台一侧,随后展开圣旨朗声念道。
“大唐皇帝令,齐王李祐,大逆不道,聚兵谋反,规反天常,即日起废为庶人,赐死于太极宫内侍省!”
“大唐皇帝令,齐州长史阴弘智,齐王府幕僚燕弘信、昝君谟...东宫卫士纥干承基等45人,悖逆人理,罪不容恕,即刻押去东市处以极刑!”
听到李祐被下令处死,李承乾的脸色微微一动。
说起来李祐谋反完全没有动脑子,他在舅舅和涿郡燕氏的支持下,就敢公然在齐州聚兵谋反。
李世民下令让李绩率领九州府兵,前去齐州平叛。
还不等李绩率兵赶到齐州,李祐和一众同党,就被齐州兵曹杜行敏率领部曲抓住。
这谋反造的,完全是典型的失败案例。
而且要不是李祐提前谋反被杀,他和侯君集、杜荷等人的谋划,说不定也不会这么快就暴露出去。
至于能不能发动宫廷政变成功,说实话很难!
内侍打开第二封圣旨,接着朗声念道。
“大唐皇帝令,阴德妃教子无方,其弟谋逆,即日起降位为昭仪。”
后宫中,地位最高的是四位正一品的夫人,封号由高到低分别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而昭仪属于九嫔之一,为正二品。
等内侍收起圣旨退回一侧时,文武百官十分默契地站起来,一齐朝李世民躬身行礼道。
“陛下圣明!”
李世民朝文武百官挥了挥手,等他们都坐下后,他这才脸色严肃说道。
“诸位爱卿,纵观历朝历代,有几个君主能让臣子一起享天下?”
“这些年,朕给予你们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可还是有人贪得无厌,怂恿和勾结皇子造反!”
“这一次齐王结党谋反,朕只处置罪首者,下一次便是夷三族!”
李世民说完后,他凌厉的目光在群臣身上划过,最后停留在李承乾的身上。
文武大臣被李世民盯的心里发毛,他们纷纷低下头,不敢和他的眼神对视。
而李承乾则保持脸色淡然,他还朝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
一副我觉得你说得对的样子。
“呃...”
李世民的脸色微微一顿。
他说的这番话,本意是想敲打太子,没想到他竟是这副反应。
沉默数息。
李世民转移目光,接着朗声说道。
“这次的齐王谋反案,有不少官吏立下功绩,朕要给这样的臣子嘉奖!”
“除此之外,朕也对一些官职进行调动,也一并再次宣布出来吧!”
随着李世民的话语落下,文武百官再次把目光看向李承乾。
这帮老油条心里十分清楚,陛下的第二句话,绝对是针对太子结党一事,而且处置的也是亲近太子的官吏。
众官吏看到李承乾的脸色依旧,他们心里顿时充满疑惑。
“为何太子如此淡定?”
“难道他已经放弃挣扎了?”
就在这时,内侍再次持着圣旨走出来,随即朗声念道。
“大唐皇帝令,齐州兵曹杜行敏,铲除奸邪,稳固社稷,擢升为巴州刺史,封南阳郡公!”
哗啦。
大殿内顿时响起一道哗然声。
杜行敏这个从七品下的兵曹参军,一跃升任为正四品下的下州刺史!
这官职升任的幅度,也太大了吧!
足足连升14级啊!
而且受封的南阳郡公爵位,更让人眼热!
大唐的爵位共分九级,国公在第三级,而郡公则位列第四级。
一步登天!
获得爵位后,小小的兵曹杜行敏,正式迈入世家的行列!
相信陛下对杜行敏的奖赏传出去,以后但凡有藩王想谋反,麾下的士卒都会争先将其平叛立功。
李承乾的眉头也微微一动。
这个奖赏可真不小啊!
看来李世民为了防止藩王谋反,这次是下了血本。
等文武百官的声音小一些,内侍接着朗声念道。
“大唐皇帝令,革除侯君集吏部尚书一职,改任为幽州刺史,都督幽、易、檀、燕四州军事!”
“大唐皇帝令,革除程咬金幽州刺史一职,转任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宫城北门驻军,加镇军大将军!”
这一道诏令很有意思,李世民把侯君集外放到地方担任刺史。
而把程咬金这个心腹爱将召回长安,并让他驻守皇城。
其目的不言而喻,那就是提防皇子发动宫廷政变!
顿了顿。
内侍接着大声念道。
“大唐皇帝令,革除杜荷尚乘奉御一职,擢升为屯田司郎中!”
“大唐皇帝令,革除李安俨左屯卫中郎将一职,转为齐州折冲都尉!”
李世民十分果断,他一口气把杜荷和李安俨两人踢出皇宫,彻底断掉李承乾发动宫廷政变的可能。
大殿下方。
韦挺、杜楚客、刘洎和柴令武等魏王府党羽,他们看到太子麾下的势力被削弱后,脸上全都露出兴奋之色。
没有这帮党羽的协助,太子拿什么跟他们斗?
看来魏王殿下当太子的日子,不远了啊!

在侯君集和李安俨两个手握兵权的人被外放的时候,把杜荷扶持起来,他在朝堂上也有属于自己的心腹官吏。
现在还有时间,他足够培养几个心腹文武大臣。
有了死忠心腹臣子,再拉拢朝中权臣,他才能顺利地继承大统!
“原来如此!”
杜荷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他接着看向精气神跟以往不一样的李承乾,语气带着惊讶问道。
“殿下,这个曲辕犁,出自您之手吗?”
他和李承乾认识多年,对李承乾写的字迹十分熟悉,这纸上上面的文字分明就是李承乾的笔迹。
李承乾微笑着点了点头:“这段时间孤闲空下来,认真翻阅了《齐民要术》和《鲁班书》等书籍,并从中获得一些感悟。”
“曲辕犁便是孤获得的感悟之一。”
东宫的崇文馆藏书数万卷,外面难得一见的珍稀古籍拓本,在这里都有一份。
杜荷钦佩地抱拳道:“殿下大才!”
两人闲聊时,食官署的人也把佳肴和美酒端进来。
贵人御膳,尽供胡食。
此前的李承乾痴迷突厥文化,所以东宫的食官署准备的菜肴,多以羊肉、花雕酒蒸驴肉、胡饼和鱼脍为主。
吃膳食的时候,李承乾对杜荷交代道。
“杜荷,现在已经是3月底,不久便是春耕时节。”
“你去工部赴任以后,第一时间要把曲辕犁做出来,趁着春耕百姓耕种,你的功劳才能最大化体现。”
杜荷点了点头道:“殿下放心,我心中有谱!”
曲辕犁出自太子之手,杜荷肯定不会拿过来只给自己立功,他还要把殿下的贤明宣扬出去。
太子的名声不好,一直下去可不行!
半个时辰后。
两人吃完一顿美味的膳食,而且也谈论不少大小事情。
临别前,李承乾接着交代道。
“杜荷,这几天你代孤去见侯君集、李安俨、李元昌和赵节等人,跟他们说不必着急,暂时沉蛰起来即可。”
“孤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待许诺他们的好处不会更改!”
陈国公侯君集,他想要当百官之首。
李安俨和侯君集一样,求的是前程,只不过他的胃口没有那么大,成为十六卫大将军之一即可。
李元昌和赵节一样,他们两人是皇亲国戚,两人因为嚣张跋扈不做正事,被李世民多次呵斥,遂生谋反之心。
虽然目前不行宫廷政变,但是这帮人毕竟是他麾下幕僚,李承乾并不想失去他们的支持。
“遵命!”
杜荷抱拳作揖后,便满脸笑容离开东宫。
通过和李承乾的一番交谈,杜荷感觉到太子恢复到跟以前一样贤明,而且对登基充满自信。
这是天大的好事!
只有太子有信心,他们这些幕僚的心才不会慌乱。
...
下午。
御史大夫马周过来东宫,并在弘教殿给李承乾侍讲历史典故。
和于志宁、张玄素、孔颖达等人不同,马周并不是带着挑刺的目的而来,他借用历史典故,为的是劝谏他向善。
侍讲结束后,马周正欲离开。
李承乾忽然说道:“马御史,你所侍讲之道理,均能被孤听进去,亦能让孤心神安定。”
“如果你能担任太子詹事,定能成为孤的一大助力!”
虽然马周挂着检校晋王府长史的头衔,但是他完全是一个中立的大臣,而且也是赞成嫡长子登基的臣子。
如果由他来担任太子詹事,统御东宫三寺十率府,绝对比于志宁要好的多。
毕竟有一个配合他的臣子,总比于志宁这种处处挑毛病的臣子好。
马周的脸色惊愕片刻,随后低声说道。
“太子殿下,于詹事出身高门,为人刚直坦荡,雍容有礼,其出身和才能更是远超于臣。”
“殿下为何想将其更换?”
于志宁出身河南于氏,始祖于谨位列西魏八柱国,于家也是关陇集团的顶级门阀。
而马周自己出身贫寒,背后无所依靠。
对于辅佐太子而言,肯定是于志宁这种顶级门阀世家之人有用,毕竟历朝历代的太子想成功登基,离不开顶级权臣和门阀世家的支持。
听到马周坦诚的话,李承乾微笑着说道。
“马御史,于志宁出身虽尊贵,亦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可他所教所言孤均听不进心里。”
“你先不着急拒绝,如果你愿在东宫兼任官职,孤自会向父皇禀明情况。”
别看马周现在只是御史大夫,过几年他会升任为中书令,成为顶级权臣之一。
最为关键一点,马周不是世家之人,李世民对他十分信任。
沉默片刻。
马周点了点头,随后抱拳作揖道:“殿下,臣回去思索一二,等下次前来东宫侍讲,再向殿下说明臣之决定!”
看着马周离开的背影,李承乾的双眼也眯了起来。
马周虽然没有参与皇权的争端,但他并非是那种迂腐的官吏。
他是左领军将军常何的门客,在常何的举荐下,才有机会出仕,并且凭借自身能力快速爬到御史大夫一职。
而常何早年参加瓦岗起义,属于瓦岗一系的核心将领。
在当前的武将中,当属瓦岗一系的势力最大,核心的几个人物全都手握重兵。
如左屯卫大将军程咬金、兵部尚书李绩、右武卫大将军牛进达、左千牛卫大将军李君羡、右武卫将军吴黑闼、左领军将军常何、凉州都督郭孝恪等等。
其他年轻将领如果想在军中混出一番名堂,依附瓦岗一系的将领,是为数不多的出路。
至于军神李靖,他因在军中威望过大,已经被李世民忌惮。
像李靖的亲传弟子苏定方,就是因为受到李靖的牵连,才被李世民雪藏不用。
“要是能得到瓦岗一系的全力支持,我就能和关陇集团抗衡了!”
李承乾在心里嘀咕两句,随后慢路离开大殿。
朝廷之上,以关陇集团和瓦岗集团的势力最大。
关陇集团以长孙无忌为首,身为舅舅的长孙无忌不支持自己,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自己这个年长的太子不受控制。
也因为这个原因,长孙无忌同样没有支持外甥李泰。

李承乾拍了拍杜荷的肩膀,压低着声音说道。
“你马上去陈国公府找侯君集,让他逼问贺兰楚石拿出密信烧毁,再暗示侯君集大义灭亲!”
“只有解决这个重大隐患,我们才能松一口气!”
对于贺兰楚石这样的小人,李承乾不可能再将其留在身边。
就算他现在没有拿出谋反信,保不准在以后的某一天,他为了保全性命和荣华富贵,会在背后捅刀子。
“殿下放心,贺兰楚石那个叛徒,他必死无疑!”
杜荷脸色凝重应了一声,随后快步离开。
从始至终,他都没有询问李承乾这个消息的来源。
忠诚无需多言!
等杜荷离开明德殿后,李承乾缓缓地站起来,然后在大殿内慢慢行走。
感受这条不利索的瘸腿,李承乾皱着眉头呢喃道。
“得想办法治好这条瘸腿才行。”
在大唐之前,历朝历代从未有过瘸腿的太子。
更没有瘸腿的皇帝。
虽然瘸腿不影响他掌权,但是走路不便,总归影响他的正常生活。
除此以外,这条瘸腿也是他的致命弱点,能医治好自然最好
就在李承乾盯着瘸腿发愣时,亲卫张师政从大门外走进来禀报道。
“殿下,太子詹事于志宁已至弘教殿,他请殿下前往听从侍讲。”
弘教殿就在明德殿前方不远处,平时于志宁、张玄素、李百药、马周和岑文本等人在此给他侍讲。
说好听些是侍讲,说不好听就是批评。
李承乾眉头微微一皱,随后对张师政说道。
“你去跟于詹事说一声,孤随后就到。”
盏茶功夫后。
李承乾不紧不慢去到弘教殿,并且在大殿左侧的软垫上,见到一名两鬓斑白,面容刚毅的清瘦老者。
此人正是东宫詹事,昔日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于志宁,是李世民的心腹能臣。
于志宁是在他谋反失败后,唯一逃过责罚的东宫属官。
李承乾心里很清楚,于志宁就是李世民派来监视他的眼线。
他的一言一行,以及一举一动,于志宁都全盘向李世民汇报。
于志宁看到李承乾走进来,他连忙站起来行礼道。
“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朝他挥了挥手,随后走到大殿前方的胡椅坐下,这才脸色淡然道。
“于詹师,今日过来给孤侍讲什么?”
于志宁盯着神色不一样的太子,他沉声说道:“殿下,臣近日复看《论语》有感,又听闻殿下结党欲图不轨,因此前来劝谏殿下!”
听到于志宁的这番话,李承乾的嘴角微微勾了起来。
他并没有说话,而是喝着官女给他倒的果酒,脸色平静地等待于志宁的表演。
于志宁微微叩首道:“殿下,论语有云,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改。”
“殿下身为大唐储君,平日不应接触不忠不信的人,更不应该结党篡位,有过错应该及时改正!”
“臣建议殿下在明日的朝会上,向陛下认罪悔过!”
噗嗤~
听到于志宁的这番话,李承乾口中的果酒全都喷了出来。
于志宁这货确定不是李泰派来的卧底吗?
竟然让他在明日举行的朝会上认罪?
真是搞笑!
于志宁满脸不悦道:“殿下,您为何如此失礼?”
李承乾接过宫女递来的白娟抹了抹嘴角,随后冷眼看向于志宁,语气充满凌厉说道。
“于詹事,你年纪大,脑子也不好使了吗?”
“孤是太子,大唐皇帝的合法继承人,孤还需要谋反吗?”
“你是不是其他皇子派来的人?企图祸害本太子!”
面对李承乾的呵斥,于志宁的脸色一黑。
这还是他担任太子詹事两年半来,第一次被太子呵斥!
以前他劝谏太子的时候,言辞比现在还要激烈数倍,可太子每次都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呼!”
于志宁长呼一口气,随后咬着牙说道:“殿下,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您为何敢做不敢当?”
这番话的意思是,太子犯了过错,天下人都看得见,只要太子改正错误,人们都会仰望着他。
可他的这番话,和李承乾承认谋反,完全是两码事。
承认欲图谋反,那就是死路一条。
“呵呵!”
李承乾冷笑两声,随后沉声呵斥道。
“于詹事,你身为太子詹事,统御东宫诸官,为何一直怂恿孤承认谋反?”
“你究竟包藏何等祸心!”
东宫的核心部门有三个,分别是詹事府、左春坊和右春坊。
詹事府相当于朝廷的尚书省、左春坊相当于朝廷的门下省,右春坊相当于朝廷的中书省。
这三个部门的主官,都由李世民的心腹大臣兼任。
东宫的詹事府,专门协助太子处理和执行政令,同时也统帅东宫下属的诸部,是东宫最重要的一个部门。
李承乾看到于志宁的脸色气成猪肝色,他摇了摇头道。
“于詹事,孤也送你一句话。”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你是东宫的属官,说话要与自己的地位相称,否则道理上就讲不通。”
接着李承乾站起来,朝于志宁挥了挥手道。
“于詹事,孤罚你回去认真看10遍《论语》,待你什么时候吃透论语,再来向孤说明你今天犯下什么错!”
“如果你还认不清自己的过错,孤会向父皇建议,换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太子詹事。”
说完后,李承乾也没有搭理身子颤抖的于志宁,而是慢步离开大殿。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正眼看于志宁。
对于于志宁这个李世民的心腹臣子,李承乾从未想过拉拢他,而且这样的人也根本不可能跟他一条心。
于志宁怔怔地待在原地,他的脑海里全都是李承乾训斥他的话。
过了许久。
于志宁咬牙道:“倒反天罡!”
他今日过来是打算劝谏太子的不足,没想到太子竟然倒打一耙,反过来呵斥他这位顾命大臣。
“不行,老夫要告知陛下!”
于志宁说完后,怒气冲冲地离开了东宫。
受了这么大的气,不跟陛下禀报,他恐怕晚上连觉都睡不好。

过了将近半刻钟。
亲卫跑回书房禀报道:“老爷,卑职已经把贺兰楚石杖毙!”
听到叛徒已死,侯君集微微点了点头,刚毅的脸上带着一抹淡淡的哀伤。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被自己最为信任的女婿背叛,心里不难过都是假话。
可在哀伤之余,他心里更是充满被背叛的愤怒。
思索片刻。
侯君集对亲卫下令道:“给贺兰楚石多灌些酒,待星夜以后,把他的尸首丢去平康坊内!”
“千万不能被任何人看见!”
贺兰楚石是贺兰家的嫡子,他除了自己女婿的身份外,还是朝廷册封的东宫千牛备身。
东宫千牛备身乃是正六品的官职,品阶并不低,他的死会被大理寺和刑部的人侦查死因。
而侯君集之所以要令人把贺兰楚石丢去平康坊,那是因为平康坊内有大量的青楼和赌坊。
而贺兰楚石平日喜欢去烟柳之地,他死在那边便是冤案。
“遵命!”
两个中年亲卫应了一声,随后快步离开书房。
侯君集转头看向杜荷,并朝他善意地说道。
“杜驸马,现在天色已晚,皇宫大门关闭,你也没办法去找太子殿下复话。”
“如果城阳公主今晚没有宣召你,不如留在老夫的府邸,我们喝杯酒压压惊?”
杜荷微笑着说道:“陈国公所邀,小侄莫敢不从。”
他虽然是驸马,但是他平日里并没有跟妻子城阳公主住在公主府。
而且他想见城阳公主,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过去相见,而是要得到城阳公主的宣召,他才能过去公主府侍寝。
正是因为如此,大唐的文武大臣才让嫡次子尚公主,而不是让嫡长子尚公主。
...
东宫。
承恩殿内。
李承乾盘腿坐在床榻上,心里一直想着交代杜荷的任务,不知道他们有没有除掉贺兰楚石这个叛徒。
就在这时,太子妃苏婉从后面环抱着李承乾的脖子,她温声细语说道。
“殿下,现在天色已晚,为何还不歇息?”
“您明早还得上朝听政,得早些歇息明日才不会困乏。”
她知道夫君有烦心事,但是她并没有选择多嘴,因为夫君一直都不允许她插手东宫政事。
感受到后背传来的柔软,以及闻到苏婉身上散发出来的淡淡体香,李承乾的心里一阵心猿意乱。
他轻轻地抓住苏婉洁白的双手,嘴角勾起一抹微笑说道。
“夫人,我们歇息吧。”
“春宵一刻值千金,我们夫妻多年没有同房,现在得好好弥补回来才行。”
听到李承乾的话,苏婉的脸上顿时染满红霞。
她低声说道:“殿下,臣妾给您宽衣。”
...
翌日。
辰时初。
天地还一片灰暗时,穿着朝服的李承乾,便乘坐步辇离开东宫。
住得远的官吏,他们需要在卯时初(凌晨五点)出门,而李承乾所在的东宫就在太极殿旁边,所以他可以晚一个时辰出门。
太极殿大门口。
一群穿着紫袍官袍的三品重臣,以及一大群穿着绯色官袍的四五品官吏,他们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
太极宫举行的例常朝会,只有五品以上官吏,才有资格参与。
就在这时,后方传来一声大喊。
“太子殿下到!”
众人纷纷转身,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
只见穿着一身赭黄色袍衫,头戴九梁冠,脸色威仪的李承乾,乘坐步辇朝他们快速靠近。
朝臣脸色微微一顿,随即纷纷作揖行礼道。
“参见太子殿下!”
这帮大臣行礼的时候,脸上充满异样之色。
这几天关于太子谋反一事,反转实在太多了!
他们原本以为太子因此会被废,没想到太子和陛下见上一面后,竟然让陛下改变了主意。
而且众大臣发现李承乾今日有些不一样,双目看起来无比的清明。
李承乾看了一眼密密麻麻的朝廷重臣,随后挥了挥手说道。
“诸位不必多礼。”
等众大臣回礼后,李承乾的目光也在这些人的身上扫了一遍。
身穿紫袍,三品以上的大臣不少。
司徒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尚书右仆射高士廉、特进李靖、特进萧瑀、中书令杨师道、兵部尚书李绩、工部尚书杜楚客、御史大夫马周等人。
至于滚刀肉程咬金,他这会担任幽州刺史,为大唐提防北方的游牧异族。
而尉迟恭这蛮子,他在今年的二月初辞官,提前过上退休的悠闲生活。
看着这帮群星璀璨的大唐臣子,李承乾既眼热又无奈。
大唐的文武大臣虽多,可他们全都是李世民的心腹大臣。
在他登基当皇帝之前,这帮人都不会成为他的心腹,因为换做任何一个皇子登基,他们都能继续保留富贵。
只有侯君集这种有野心的臣子,才会支持跟他谋反。
因为他私下给侯君集许诺,待他登基以后,封侯君集为三公之太尉,执掌天下兵马。
李承乾看到站在角落的于志宁,发现他的脸上充满怨气,于是摇了摇头暗忖道。
“这老小子,估计被我昨日气个半死。”
别看于志宁在批评他的时候一套一套,可要是被自己怼几句回去,他就会气的一佛升天二佛出窍。
这大概就是,我说你的时候笑嘻嘻,但是你说我的时候就无语。
就在李承乾愣神中,跟前的大门轰然打开。
只见一名年老内侍,他走出来高声道。
“陛下已至,请太子殿下和诸位朝臣进殿!”
李承乾率领从步辇上走下来,随后在文武百官的瞩目下,一瘸一拐地走进太极殿内。
而其他大臣则根据官职的高低,先后跟了进去。
大唐举行的朝会,文武百官并不是站着上朝,而是坐在两侧的蒲团上。
大臣们手中的笏板,则记录着当天要汇报的事情,以免因为记不住而闹出笑话。
朝会开始后。
三省六部和九寺五监的主官,他们按照既定的顺序,有条不紊地汇报本部门的大小事情。
李承乾这个太子全程都在听,并没有发表任何一言。
各部主官都汇报完后,大理寺卿孙伏伽,持着笏板出班启奏道。
“启禀陛下,齐王府谋反一案,大理寺已经彻查清楚!”
“参与谋反主罪者45人,从罪者108人!”
“谋反主罪者主要为齐王府官吏,他们分别是齐州长史阴弘智,齐王府幕僚燕弘信、燕弘亮、昝君谟、梁猛彪...以及东宫卫士纥干承基!”

李泰心里十分难受,梦寐以求的太子之位,眼看就要落到他的手上,没想到就这样没了!
可恶!!
李泰握紧拳头,咬着牙愤怒说道。
“父皇太偏心了!”
这段时间太子的表现,完全就是一个昏君所为。
而且太子胆敢聚众谋反,犯的乃是十恶不赦之罪,饶是这样,父皇还不肯将其太子之位废除。
反过来看他,不仅崇师问道品德兼优,还完成了鸿篇巨制《括地志》。
李承乾和他相比,他更适合坐上太子之位!
大殿下方,记室参军蒋亚卿低声询问道。
“殿下,据黄门侍郎刘洎所说,陛下因为没有掌握太子确凿的谋反证据,所以暂时把太子放回去。”
“东宫参与谋反的人不少,不可能没有破绽!”
“只要我们找到太子谋反的证据,太子他还能安然无恙吗?”
听到幕僚蒋亚卿的话,李泰的眼神一亮。
“你说的对!”
“发动宫廷政变,需要做大量的准备,李承乾不可能把所有的证据全都抹除干净!”
事情还有转机!
想到这里,李泰的心里顿时变得激动起来。
他撑着胡床站起来,随后背负双手在高台上来回走动。
过了片刻。
李泰沉声下令道:“把魏王府长史杜楚客、魏王府事韦挺、黄门侍郎刘洎、太仆少卿柴令武,驸马都尉房遗爱,请去魏王府!”
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必须要抓住!
否则一旦让太子喘过气来,他又得进行长时间的谋划,才能等成为大唐的储君!
李泰之所以把麾下一众幕僚,叫去延康坊的魏王府议事,是因为魏王府位于长安县内,而并非皇宫内。
如果他把麾下幕僚召集过来武德殿,定会引起父皇的猜忌。
“遵命!”
蒋亚卿应了一声,随后快步离开。
就在这时,守在大殿一侧的魏王府录事顾胤,他从软垫上爬起来,走到大殿中抱拳作揖道。
“殿下,卑职认为,您应该先去面见陛下!”
“太子谋反,陛下心里此刻定不好受,陛下正需要人陪伴!”
魏王搬来武德殿住,除了地位和东宫平齐的特殊意义外,时时刻刻去陪伴陛下,才是最重要的一环。
立新的太子,决定的人是陛下。
只要魏王把陛下哄好,即便太子现在没有被废,以后太子也竞争不过魏王!
李泰皱眉思索一番,随后点了点头道。
“准备步辇,本王要去拜见父皇。”
临出发前,李泰还把最近写的文集手稿拿了过去。
甘露殿。
李世民正坐在胡床上处理国事,忽然内侍走进来低声禀报。
“陛下,魏王殿下求见。”
李世民微微皱眉,随后抬起头挥手道:“让魏王进来吧。”
“诺!”
内侍应了一声,随后低着头走出去。
没过多久,笑容可掬的李泰慢步走进来,并走到李世民跟前五步行礼道。
“文臣拜见父皇。”
李世民挥了挥手,随后微笑着说道:“青雀,今日过来找朕,有什么事情吗?”
看着满脸笑容,眼神清澈的李泰,李世民的心里十分复杂。
青雀现在的表现比承乾要好得多,等他百年后,李泰登基,将会是一名合格的守成之君。
可承乾身为嫡长子,他不能将其废立。
在数年之前,李世民便和长孙无忌、房玄龄和魏征等大臣定下皇位继承制,那就是立嫡长子为太子!
如果太子不幸病亡,那就立嫡长孙立为太子。
这样规定的好处,能打消其他皇子和王爷窥视帝位的野心,杜绝玄武门事件的再度发生。
如此便能根除皇权交替的祸乱,确保李氏皇族权力的延续。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承乾表现的再荒唐,李世民都没有下旨废除他的太子之位。
李泰的眼神微动,随后低声说道:“父皇,儿臣听闻太子结党意图谋反,知道父皇定会为此事而伤神。”
“为了让父皇展眉一笑,儿臣连夜写了一篇文集,特拿来给父皇品鉴。”
说着他往前走了几步,双手把文集呈递到李世民的手中。
孝义,一直是李泰受宠的基本盘。
这也是他能从一众兄弟,脱颖而出的原因。
李世民接过文集后,并没有跟往常一样眉开眼笑,而是脸色凝重地提醒说道。
“青雀,你大哥并没有谋反,以后切莫乱说!”
“他依旧是大唐太子!”
李泰的脸色一顿。
他很快掩盖内心的不快,连忙抱歉认错道:“父皇提醒的是,是儿臣一时失言,不该妄论大哥谋反。”
李泰看到父皇的脸色变得缓和,他准备脱鞋爬上胡床,像往常一样为父皇捏肩捶背。
还不等他脱鞋,李世民出声打断他的动作。
“青雀,朕现在要处理的国事,你先回去吧。”
呃...
李泰愣在原地,他的脸上也露出尴尬之色。
被父皇拒绝自己的孝顺,这还是多年来的头一回。
李泰在心里暗忖一声。
“父皇变了!”
他脸上佯装笑容,随后作揖行礼道。
“父皇,国事再忙,您也要多加休息。”
“儿臣告退。”
看着李泰慢步离开的背影,李世民脸上的宠溺慢慢褪去,旋即换成担忧的表情。
现在太子性格扭曲,魏王的野心又与日俱增,他该如何做,才能避免两个嫡子为了皇位相残?
李世民拿起案几上的一封奏疏,看着上面记载太子这些年做的荒唐事,他在心里不断质问。
“承乾还有救吗?”
“把大唐江山交到承乾的手里,真的不会三世而亡吗?”
李世民的心情十分烦躁。
他站起来走到一侧的帷幔前,看着观音婢亲手绣下的三个嫡子的名字,脸色茫然地呢喃道。
“立贤明的皇子,才能守住家业,可这样一来,就会打破嫡长子继位的制度!”
“一旦让其他皇子看到争夺皇位的机会,他们就会勾结大臣争位,动摇社稷的稳定,甚至发生兄弟相残之事!”
“观音婢,你说朕该如何做决定?”
李世民在这一刻,终于体会到父皇当时对待他和大哥时候的纠结。
也许在立太子的时候,父皇心里也很为难吧!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