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像老王这样需要长时间、高强度劳作的底层民众来说,它廉价、便捷,如同救命稻草。
只需微不足道的信用点,就能换来“不知疲倦”的工作状态。
墨子示意老王褪去上衣,露出后颈植入体的接口。
那是一个小巧的、泛着金属冷光的圆形装置,紧贴皮肉,边缘的生物粘合剂已经有些老化发黄。
墨子戴上特制的传感手套,指尖掠过冰凉的金属表面,同时,他摒弃杂念,凝神聚气,将意识沉入一种古老而玄妙的感知状态——这是他家族世代相传的本事,一种近乎失传的、对生命能量“气”的直觉式体察。
往常为老王维护其他老式植入体时,墨子总能感受到一股虽然微弱但温和、坚韧的“气”在老王体内缓缓流淌,如同溪流穿过田埂,带着生活的疲惫,也带着朴实的生机。
然而此刻,他的指尖触及的,却是一片……死寂。
不是堵塞,不是紊乱,而是彻彻底底的枯竭。
仿佛一条曾经流淌着活水的河床,如今只剩下干涸的泥土和龟裂的石块。
那残存的、若有若无的能量波动,冰冷、滞涩,像垂死星辰最后的微光,微弱得随时都会彻底熄灭。
墨子的心猛地一沉。
他启动了手边的多功能生物扫描仪,一道柔和的蓝光扫过“元气芯”及其周围组织。
屏幕上跳出一连串数据:能量输出稳定在预设值,神经交互界面连接良好,生物兼容性指标正常……从纯粹的技术角度看,这枚“元气芯”运行得堪称完美。
但墨子看到的,感受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这枚“完美”运行的芯片,像一个高效的黑洞,正无声无息地抽取着宿主体内最根本的生命能量。
它所谓的“调节”,更像是一种强制性的“格式化”,抹平了情绪的波澜,压榨出最后的精力,代价却是生命本源的加速流失。
那份技术数据上的“稳定”,是以牺牲内在生机为代价换来的虚假繁荣。
“墨先生……好了吗?”
老王平板的声音打断了墨子的沉思。
墨子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骇与愤怒。
他不能告诉老王真相。
告诉他又如何?
一个被生活压弯了腰的老人,早已将“元气芯”视为续命的依赖。
拔掉它?
老王恐怕连明天煮面的力气都没有。
更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