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出来的生意链。
我们不是情侣。
我们是利益共同体。
沈徵看起来永远那么从容。
走红毯时,他牵着我的手,微笑着在我耳边轻声说:“刚刚摄影师说,你今天眼睛特别亮。”
我条件反射般回以一个娇羞的笑,稍微低了低头。
镜头迅速拉近,一帧一帧记录下我们“心动”的细节。
他撒谎撒得太自然了,就像我们曾经爱得太用力。
**结束后,我回到酒店,刚卸下妆,电话就响了。
是沈徵。
“漾漾。”
他一开口就用着以往宠溺的语气,“今天合作方很满意,品牌方说520直播的数据破了记录。”
“哦。”
我靠在窗边,轻声应了句。
“还有,”他顿了一下,语气变淡,“下周我们要去一趟东京,拍七夕旅行合集。
小岚会发行程给你。”
“好。”
他沉默了两秒,忽然问:“你最近还好吗?”
我有些发怔。
分手后,我们每一次对话都像在演戏。
他的关心不过是台词,是台下的剧本安排。
我早该习惯。
“挺好的。”
我语气平稳,“你也是吧?”
他没回答,只说:“早点休息,晚安。”
“晚安。”
电话挂断的瞬间,我仿佛听见自己心脏的一点点坍塌声。
我站在窗前,望着黄浦江夜色。
曾经我们也是真的相爱过。
但后来,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把每一次对视都拍成了素材,把每一个争吵剪成了BGM下的“情绪回忆”,连分手,也变成了商业机密。
当一段感情最真实的部分被榨干后,只剩下可供变现的甜蜜幻觉。
我叫池漾,今年29岁,职业是“虚拟恋人”。
我每天和我的“前男友”一起营业恩爱,用爱发电,用吻变现。
而我最怕的事是:哪一天,我们演得太像,连自己也信了。
第二章:滤镜之外的冷场东京的四月比我想象中还冷。
那天清晨刚落地,助理小岚在一旁忙着对接酒店和拍摄场地,而我缩在后座的车里,刷着微博热搜,眼前是我们昨晚更新的情侣短片:《东京恋人・Part 1》。
画面中,樱花飘落,我一边追着风筝,一边笑着回头,他张开怀抱等我扑过去——完美的取景、光线、动作、表情、背景音乐,一切像是爱情电影的开场。
可我知道,那一幕,是拍了八次之后,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