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有斑点的地方避开,或者…把瑕疵变成设计的一部分?”
她自己说着,也觉得后一个想法有点异想天开。
沈遇走到她身边,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说:“我们一起看看?”
他走回安然的工作台,拉过一把椅子坐下。
安然犹豫了一下,也坐了下来。
两人并肩坐着,对着那些布料样品、设计稿和色卡。
这画面有些奇妙——一个咖啡馆老板,一个手作设计师,在深夜的工作室里,共同面对一堆报废的布料。
沈遇虽然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他有建筑师那种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思维模式。
他问安然关于这个订单的要求、文创空间的风格、客户的偏好。
他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些布料,不带安然那种因为投入过多而产生的沮丧情绪。
“如果不能做大面积的主体,”沈遇沉思着说,“那可以做小面积的点缀吗?
或者,将这些布料裁成不同的形状,用作拼贴或者图案的一部分?
斑点…如果做得有规律,会不会看起来像是一种特殊的纹理?”
安然听着他的话,原本混沌的思绪渐渐变得清晰。
她一直被“报废”这个概念困扰,没想到可以从“利用”的角度去思考。
沈遇的想法虽然初步,但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门。
“拼贴…或者局部应用…”安然喃喃自语,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起来,“如果和别的颜色布料搭配…或者用刺绣把斑点的地方覆盖掉,反而成为一种肌理?”
“嗯,”沈遇点头,“瑕疵不一定是终点,有时候它只是让你换个方向。
就像设计方案被否掉,你不会停下,而是找新的角度重新来过。”
他的话,既是在说布料,又仿佛在说他们的人生,说他自己选择开咖啡馆的理由。
两人就这样在工作室里,面对着布料和设计稿,探讨着各种可能性。
时间不知不觉流逝。
他们一起查资料,沈遇用他的电脑,安然用她的经验,互相补充。
沈遇的冷静和逻辑思维,安然的创意和专业知识,竟然意外地合拍。
安然感到惊讶,沈遇竟然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帮她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他真的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这份陪伴和帮助,比任何安慰都要来得实际和温暖。
不知道忙到几点,安然感到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