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婶子们气恼泼辣反击中,叔伯们很快就败下阵来。
朱棣和徐妙云走在后面,瞧着,朱棣扭头,低笑打趣:“你要不要学婶子们?”
噗!
饶是徐妙云情绪很低落,还是被逗笑了,忍着笑,转头白了眼。
“你们小夫妻说啥悄悄话呢?”八婶注意到了,笑着打趣。
其他叔伯婶子,全都转身,揶揄笑看。
朱棣早习惯了,脸皮极厚,开着玩笑回答:“大丫也在学婶子们教训叔伯,教训我呢,她脸皮薄,只敢小声教训。”
哈哈……
众人都被逗笑,婶子们嘻嘻哈哈笑着戳穿朱棣的谎言。
“婶子不信!”
“这种事,大丫做不出来!”
“可不,这种事大丫学不来,而且也舍不得!”
……
徐妙云俏脸微红,含笑看向朱棣,眸中浮现小小‘得意’:婶子们,才不会信你胡说!
四婶儿笑着提议道:“俺提议,要真是打仗,咱们村的青壮,就跟着四郎!”
“四郎不止武功好,还读过书,四郎当领头人保准没错!”
“他八叔,你打过仗,你觉得咋样?”
提及杨八叔。
所有人都齐齐看向八叔。
村儿里人都知道,八叔跟随陈友谅造反,是真正打过仗的老卒。
对战争,最有发言权!
“俺肯定支持!”杨八叔看了眼朱棣,分析道:“四郎的武功,就不用说了,村儿里都知道,本朝第一悍将都是四郎的手下败将。”
“四郎还读过书,有头脑。”
“四郎来村儿里后,做事有条有理,大家都看在眼里的。”
“这行军打仗,其实和过日子差不多,要靠头脑,要有条理,四郎能把日子过的有条有理,真要上战场,肯定也不差!”
“跟着四郎,听从四郎指挥调度,安全回来的机会更大!”
村里乡亲只知,他跟过陈友谅。
却不知,他还是陈友谅麾下第一大将张定边的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