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女频言情 > 年代带着空间下乡她吃肉馋哭别人姜柔姜建国结局+番外小说

年代带着空间下乡她吃肉馋哭别人姜柔姜建国结局+番外小说

姜柔 著

女频言情连载

两人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一处背阴的石缝旁,一株植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其叶子呈掌状,五片小叶错落有致,中间还顶着一颗鲜艳的红果。姜柔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她快步走上前,蹲下身子仔细查看,而后激动地说道:“是山参,而且看样子有五十以上的年份了,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宝贝啊!”孙小小脸上也露出惊喜的笑容,忘记了刚刚滚落山坡的疼痛。“真的吗?姜柔姐,那咱们可真是太幸运了。”王丽也凑过来,满脸的惊讶与喜悦,“这么大年份的山参,能换到不少好东西吧。”对于野山参这种药材,三人都不太懂,但肯定是好东西。三人小心地将山参挖出,用柔软的树叶包裹好,放进竹篓。这山参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也是此行最大的收获。“这山参啊,咱们可得保管好,到集上换些急需的东西。...

主角:姜柔姜建国   更新:2025-04-29 13:5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姜柔姜建国的女频言情小说《年代带着空间下乡她吃肉馋哭别人姜柔姜建国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姜柔”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两人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一处背阴的石缝旁,一株植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其叶子呈掌状,五片小叶错落有致,中间还顶着一颗鲜艳的红果。姜柔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她快步走上前,蹲下身子仔细查看,而后激动地说道:“是山参,而且看样子有五十以上的年份了,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宝贝啊!”孙小小脸上也露出惊喜的笑容,忘记了刚刚滚落山坡的疼痛。“真的吗?姜柔姐,那咱们可真是太幸运了。”王丽也凑过来,满脸的惊讶与喜悦,“这么大年份的山参,能换到不少好东西吧。”对于野山参这种药材,三人都不太懂,但肯定是好东西。三人小心地将山参挖出,用柔软的树叶包裹好,放进竹篓。这山参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也是此行最大的收获。“这山参啊,咱们可得保管好,到集上换些急需的东西。...

《年代带着空间下乡她吃肉馋哭别人姜柔姜建国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两人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一处背阴的石缝旁,一株植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其叶子呈掌状,五片小叶错落有致,中间还顶着一颗鲜艳的红果。

姜柔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她快步走上前,蹲下身子仔细查看,而后激动地说道:“是山参,而且看样子有五十以上的年份了,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宝贝啊!”

孙小小脸上也露出惊喜的笑容,忘记了刚刚滚落山坡的疼痛。“真的吗?姜柔姐,那咱们可真是太幸运了。”

王丽也凑过来,满脸的惊讶与喜悦,“这么大年份的山参,能换到不少好东西吧。”

对于野山参这种药材,三人都不太懂,但肯定是好东西。

三人小心地将山参挖出,用柔软的树叶包裹好,放进竹篓。

这山参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也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这山参啊,咱们可得保管好,到集上换些急需的东西。”姜柔认真地说道。

王丽点头,“对,换些粮食和生活用品,能让咱们的日子好过不少。”

孙小小眼睛亮晶晶的,“说不定还能给家里寄点钱呢。”

三人带着这份惊喜,小心翼翼地朝山下走去,心中满是对集上交易的期待。

山的另一边,冯玉想着跟着姜柔三人身后,截胡她们发现的好东西,魏曼妮则是纯粹想着破坏姜柔三人的好事。

可两人现如今直接跟丢了,现如今更是在山林里迷了路。

姜柔三人小心翼翼地朝山下走去,心中满是对集上交易的期待。

山路崎岖,她们脚步匆匆却又谨慎,生怕一个不小心摔了竹篓里的宝贝山参。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姜柔眉头一皱,示意孙小小和王丽停下脚步。“好像有人在喊救命。”

姜柔轻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惕。

孙小小凑到姜柔耳边,小声说道:“这声音好像是冯玉的,会不会是她啊?”

姜柔微微点头,“有可能,不过先看看情况再说。”

三人慢慢靠近声音的来源,只见冯玉和魏曼妮正一脸惊慌地站在一棵大树下。

周围是茂密的树林,显然她们已经迷了路。

“活该。”王丽小声嘀咕道。

王丽早就看不惯魏曼妮平时一副大小姐的做派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狼嚎声,紧接着是树木被撞倒的声音。

一头孤狼从树林中冲了出来,它的眼中闪烁着饥饿的光芒,显然是被冯玉和魏曼妮的喊声吸引过来的。

“啊!”冯玉吓得尖叫起来,她和魏曼妮紧紧地抱在一起,身体不停地颤抖。

两人朝着姜柔三人的方向跑来。

姜柔三人看到冯玉和魏曼妮朝着自己跑来,她们的身影在茂密的树林间显得格外惊慌。

孤狼在身后紧追不舍,那狰狞的表情和锋利的獠牙让人不寒而栗。

“快跑!”姜柔大喊一声,她深知在这危急时刻,必须尽快找到安全的地方。

然而,山路崎岖不平,要是她们被狼追上就完了。

孙小小回头看了几眼,只见孤狼离她们越来越近,她吓得脸色苍白,但仍然努力跟上大家的步伐。

王丽则咬紧牙关,心中暗暗祈祷能脱离险境。

就在此时,突然传来一声枪响。

那声音在寂静的山林中回荡,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孤狼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吓了一跳,它停下脚步,警惕地望向四周。

姜柔等人被这一声枪响吓停了奔跑的脚步。

随后又是一声枪响,野狼应声倒地。

一道尚未完全脱离稚嫩的男性声音传来,“没事了,你们不用害怕,野狼已经被我老爹击毙了。”

是村里的李小虎,他家以前便是猎户,更是附近几个村子里唯一的猎户。

此时两人朝着几人走来。

此时的冯玉和魏曼妮已经吓得瘫倒在地,姜柔三人也心有余悸。

李猎户走上前,又补了一枪,在查看了一下孤狼的情况,确认它已经死亡后,转身对大家说:“你们没事吧?”

姜柔感激地看着李叔和小虎,说道:“李叔,谢谢要不是遇到你们,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李小虎拎着两只也笑着说:“没事就好,我们刚刚在附近打猎,听到喊声就知道肯定是你们这些不怕死的知青进山后迷了路。”

姜柔等人也没在意李小虎那句你们这些不怕死的知青,反而是心有余悸的朝两人感谢。

李猎户看着几人狼狈的样子,微微皱眉,语重心长地说:“后山虽说能找些山货,但也危险重重,你们知青下乡,本就人生地不熟,以后可别这么冒失了。”

姜柔等人纷纷点头,冯玉和魏曼妮更是心有余悸,不敢言语。

孙小小看着死去的孤狼,仍心有余悸,小声问道:“小虎哥,这狼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儿啊?”

小虎挠挠头解释道:“这头野狼估计是头被狼群赶出来的孤狼。”

“这孤狼可比普通的狼更加凶狠,因为这孤狼没了同伴制约,捕猎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要是你们被它围住,它会故意制造声响,吸引更多猛兽。到时候,一群野兽蜂拥而上,就算有十条命,也不够丢的。”

听我爷说,早些年,邻村有个猎户,独自进山时遭遇孤狼。起初他仗着手里有猎枪,没把狼放在眼里。可孤狼太狡猾了,绕着他兜圈子,瞅准时机,一下扑上来咬断了他持枪的手臂。”

“当时那猎户疼得满地打滚,孤狼就蹲在不远处,一边盯着他,一边发出渗人的低嚎。等其他人赶到时,只看到血肉模糊的一片,连完整的尸身都没留下。”

冯玉听后,脸色煞白,身子忍不住颤抖,“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太可怕了,今天要不是你们,我们几个肯定也葬身狼腹了。”

魏曼妮双腿发软,差点又瘫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以后打死我也不来这后山了。”

王丽咽了咽口水,心有余悸地说:“幸好今天有李叔和小虎在,不然咱们说不定也落得和那猎户一样的下场。”

“你们也是不怕死,没看见,这后山即便是我们本地人都不怎么来,你们倒好居然敢直接闯入。”

“你们也是幸运,遇到我和我老爹今天来山林打猎,要不然……”李小虎没有继续说下去,但也是吓到五人了。

王丽这时想到竹篓里的山参,下意识地紧了紧背篓的绳子,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生怕被人发现。

李猎户似乎察觉到了王丽的异样,目光扫过竹篓,但并未多问,只是说:“这天色也不早了,你们赶紧下山吧,再晚点,山路更不好走。”




回到村子里,日头已经西斜,余晖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刚进村口,就撞见了冯玉,她双手抱胸,酸溜溜地开口:“哟,这不是勇闯山林的两位吗?怎么,没被野狼叼走,还满载而归了?”

王丽瞬间瞪圆了眼睛,不甘示弱地怼回去:“冯玉,好好说话,你少在这儿阴阳怪气!有这闲工夫,不如想想怎么改善生活。”说着,她将竹篓往前一递,野山菌和栗子的清香瞬间飘散开来。

周围闻声围过来几个知青和村民。李婶凑上前,惊叹道:“乖乖,这么多菌子和栗子!姜柔、王丽,你们可真能干!”

姜柔微笑着解释:“李婶,我们也是运气好。这山林里宝贝多着呢,只要多留意,总能发现好东西。”

这时,冯玉见状没好气的说道:“姜柔,这些菌子不会有毒吧?可别吃坏了肚子。”

姜柔耐心回应:“放心吧,我之前看过相关书籍,仔细辨认过,这些都是能吃的。今晚大家可以尝尝鲜。”

冯玉撇了撇嘴,小声嘀咕:“就会显摆。”但眼神却时不时瞟向竹篓。

李婶拍了拍冯玉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丫头,别眼红。姜柔她们敢去山林里找宝贝,你要有这勇气,也能去后山逛逛,没准也能收获不少。”

随后李婶有小声的说道:“丫头,后天我们这边几个村子会有一次集合赶集,到时候你们要是想改善伙食,可以去看看,记得前往别往外面传。”

在六七十年代,农村赶集可是大事,好几个村子的人都会赶来凑这热闹。

集市就设在开阔的打谷场上,天刚蒙蒙亮,各地的商贩就赶来占位置。

不一会儿,狭长的集市就热闹起来,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卖干货的、卖日用品的、卖农具的摊位整齐排列。

新鲜的蔬菜水灵灵的,色泽诱人。时不时还能看到耍杂技的艺人,引得一群孩子围观。

卖小吃的摊位前,热气腾腾,炸油饼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垂涎。

这样的集市,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地方,更是十里八村的信息交流中心。

不过因为是不被上面允许的,因此办起来都很隐私,每次赶集都会提前通知大家。

这次除去交上去的粮外,留下来不少,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大丰收,再加上不少村子里来了新的知青,多种原因加在一起,几个村子的村长书记一块商量,便准备偷偷的来一次赶集。

这种赶集的方式,在很多地方都流行,即便是二十世纪末,有些偏远的大山农村依旧还存在着。

李婶的话还没说完,冯玉眼睛就亮了起来,脱口而出:“李婶,赶集的时候能买到啥好吃的?”

李婶笑了笑,说道:“集上啊,米面粮油、瓜果蔬菜,还有难得一见的猪肉,只要你有票有钱,啥都能淘到。”

姜柔在一旁笑着起哄,刺激着冯玉:“冯玉,要不后天一起去赶集看看?说不定你也能淘到宝贝,到时候可别又在背后说风凉话。”

冯玉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嘴硬道:“去就去,谁怕谁!没准我找到的宝贝,比你们这野山菌、栗子强多了。”

王丽接过话茬,语气平和:“大家一起去,互相也好有个照应。说不定还能发现些新商机,让咱们知青点的生活越来越好。”

村民张大叔在一旁点头赞同:“王丽说得对,人多力量大。集上东西多,你们年轻人眼尖,说不定能淘到便宜又好的东西。”

这时,知青赵刚挤进来问道:“李婶,集上有没有卖布料的?我衣服破得不成样子,正愁没新布料呢。”

李婶点头道:“有!布料摊子不少,不过好布料紧俏,得早点去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后天的赶集充满了期待,就连冯玉,也在心里暗自盘算,如何在集上大展身手。

但大家都默认着不要到处宣扬出去,避免被有心人举报。

暮色渐浓时,知青大院的土坯房里飘起炊烟。

因为这几天休息,大食堂暂时不开饭,都是各自按照工分领取玉米面,高粱米自己回去做饭。

吃完饭后,男知青女知青们围坐在知青大院的空地上,讨论着后面清早的赶集。老知青们经验丰富,纷纷分享着赶集的小窍门。

“赶集得早点去,好东西都不等人。”老知青薛城说道,“上次我去晚了,就错过了几块好布料。”

女知青黄晓梅也附和:“对,还有那些新鲜的菜,去晚了就被抢光了。”

新知青们听得津津有味,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那我们明天要早点出发!”新知青赵小刚兴奋地说。

“不过,赶集的时候也要小心。”老知青王语语气凝重,“市管办最近查得紧,大家别露馅了。”

“是啊,东西要藏好,别太张扬。”老知青赵毕也提醒道。

新知青们连连点头,心中既激动又紧张。他们其中有的下乡是迫不得已,有的则是响应国家号召。

但不管怎么样,在经历了这本个月来的抢收的艰苦生活后,都已经认清现实,要想在这过的好,就要学会适应。

“我们可以拿东西去交换吗?”孙小小询问。

“可以,都可以,但要小心些。”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知青大院里充满了热闹与期待。

晚上回去后,姜柔找到王丽,“丽姐,我们明天要不要再去后山转转,这到时候赶集了,可都可以换东西。”

王丽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说:“行啊!后山外围野山菌、栗子多,咱们再弄些,到集上指不定能换到好东西。不过得早点出发,赶在赶集前回来。”

姜柔点头赞同:“没错,我还想找找有没有能当药材的植物,说不定更抢手。”

两人敲定,天一亮就出发,趁着清晨露水重,去后山碰碰运气,争取在赶集时多些收获。

而一旁的冯玉听见后,眼珠子打转,不知道在打着什么主意。


知青大院的讨论声渐渐散去,暮色如浓稠的墨汁般漫过窗棂。

李书记刚在办公室的木椅上坐下,把搪瓷缸里的凉茶一饮而尽,就听见门外传来“啪嗒啪嗒“的脚步声,混合着踩在碎石路上的脆响。

“李书记!”魏曼妮清脆的声音先传了进来,木门被推开时带起一阵冷风,她风风火火地闯进来,身后跟着还有些犹豫的王丽。

两人脸颊被寒风吹得发红,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藏着两簇跳动的火苗。

“呦,是小曼和王丽啊,快坐快坐。”李书记起身将炉火烧得更旺些,铁皮炉发出“噼啪“的爆裂声,暖意渐渐在屋里弥漫开来。

他看着两人冻得通红的手指,了然地笑了,从暖壶里倒出两碗热水,“先暖暖手。”

魏曼妮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长凳上,马尾辫随着动作晃了晃:“李书记,我们想申请建房!我和王丽搭伙,费用平摊,您看行不?”她说话像连珠炮似的,完全没了平日里的娇气。

王丽则显得有些拘谨,她微微向前倾身,双手捧着热水碗,轻声说道:“李书记,我和曼妮仔细商量过了,觉得两个人搭伙建房挺合适。

我们保证不给大队添麻烦,以后也会好好维护房子。”她的声音虽然轻柔,却透着一股坚定。

李书记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泛黄的笔记本和钢笔,笔尖在墨水瓶里蘸了蘸:“行啊!不过这建房的事儿,丑话说在前头,费用一百二十块,一分不能少。

材料大队出,人工也算工分,你们只管出钱就行。”他特意加重了“一分不能少”的语气,目光在两人脸上来回打量。

“没问题!”魏曼妮立刻从棉袄内袋掏出油纸包着的钱,动作麻利地数了数,“这是六十块,我先交上,剩下的我让家里寄来。”她家境优渥,这些钱对她来说不过是件新衣裳的花费。

王丽却有些为难,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犹豫片刻后,一咬牙从贴身口袋里掏出叠得整整齐齐的钱:“李书记,这是我的六十块钱,你数一数!”那些钱被体温焐得温热,边角却都被磨得起了毛边。

李书记笑着摆摆手,直接把钱收进抽屉:“咱们队里,还信不过你们?”

在这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像山间的清泉,清澈见底,不像后来被世俗蒙上了灰尘。

“对了,建房期间你们也得出力,不能光当甩手掌柜。”李书记补充道,眼神里带着长辈的关切。

“那当然!”魏曼妮拍着胸脯保证,“我下乡也有一段时间了,建房这点事儿,我肯定好好学,好好干!”她挺直腰板的模样,倒真有几分飒爽英姿。

王丽也跟着点头:“我之前在知青大院帮忙砌过墙,拌过水泥,建房的活我能上手。”她想起那些和大家一起劳动的日子,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李书记满意地笑了笑,在本子上认真记录下两人的名字和交钱情况,钢笔尖在纸面上沙沙作响:“好了,你们先回去吧。等开工了,我会通知你们。”

两人起身告辞,临走时,魏曼妮又回头问道:“李书记,这房子建好后,真的就归我们了?”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安。

“那当然!只要你们不破坏,不私自转让,房子就是你们的。”李书记肯定地说,语气斩钉截铁。

得到肯定的答复,魏曼妮和王丽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她们的脚步声渐渐消失在夜色中,李书记看着本子上新增的名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随着魏曼妮和王丽的离开,办公室的门又被敲响了。这次是男知青赵磊和周明,两人缩着脖子哈着白气进来。赵磊挠了挠头:“书记,我们也想申请建房,听说名额有限......”

李书记热情地起身招呼,详细介绍建房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询问,在权衡利弊后,二话不说跑回宿舍取钱,很快就把钱交了上来。

紧接着,曲乔梁和王浩并肩而来。曲乔梁还是那副意气风发的模样,王浩则沉稳许多,两人几乎同时掏出钱:“李书记,我们也不想再挤了,这钱您收好。”

送走他们后,李书记刚想歇口气,就听见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推门进来的是李红英和程家豪,两人保持着半步的距离,却难掩眉眼间的亲昵。

程家豪支支吾吾的说道:“麻烦书记能够帮我们保密!”他的耳朵红得发烫,眼神躲躲闪闪。

李红英踹了他一脚,大大咧咧地说:“吱吱哇哇的,往后都住一块了,又瞒不住,保什么密啊!”话一出口,才想起还有李书记在场,顿时闹了个大红脸。

“咳咳~”李书记咳嗽一声,李红英吐了吐舌头,连忙道歉:“书记忘了你还在,抱歉抱歉!”

李书记笑着摆摆手:“好了好了,你们俩个决定好了嘛!”

“书记我们决定好了!”李红英又暗戳戳的踹了一下程家豪。

“对对,我们决定了!”程家豪这才反应过来,急忙附和。

李红英从怀里掏出一个红布包裹,小心翼翼地打开,数出一百二十块钱递给李书记:“书记这是一百二十块钱,你数数!”

李书记笑着接过钱,放进抽屉:“不用数,我信得过你们。”

等送走了这对性格迥异的情侣知青后,李书记坐在椅子上,脸上笑靥如花。

能不开心嘛!

男女知青加在一起总共二十人。女知青八个人住一起,刚好合适,可男知青那边足足超了四人,每天挤得像沙丁鱼罐头。

如今两人一组,加上早早就申请的姜柔,一共要建五间泥草房。

收上来的六百块钱,除去购买钉子、铁丝这些必须品,还能剩下差不多五百块。

等来年开春,用这笔钱修建养猪场,买小猪仔的费用就有着落了。

靠山屯的条件得天独厚,修建泥草房的材料几乎都能就地取材。

村民们个个都是干活的好手,拓黄泥砖、制作木板不在话下。

现在又是农闲时节,大家正愁没活干没工分拿,这建房的活儿来得正是时候。既能挣工分,又能在食堂吃上热乎饭,还能为来年的养猪场打基础,一举多得,自然没人有意见。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在村民们的齐心协力下,五间崭新的泥草房拔地而起。雪白的泥墙,整齐的茅草屋顶,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

这天清晨,寒风中还带着霜花,李书记带着李强和关盛两个大队长,赶着牛车往县城去了,把到的知青接过来。




“什么,可以自建房搬出去?!”

李书记话音刚落,知青大院里瞬间炸开了锅。围坐在一起的知青们,脸上纷纷露出震惊的神色,谁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机会。

老知青们更是愣在原地,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刚来的那段日子。

那时候,他们借住在老乡家里,日子虽然清苦,但好歹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后来因为一场意外事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大队才专门建了这座知青大院。

说是大院,其实也就是两间四十平米左右的砖瓦房,加上围墙,总面积不过一百平米左右。

地方实在狭小,姜柔她们那一批知青到来后,大家只能挤在一起,连转身都困难。

李书记看着众人惊讶的表情,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这不是为了迎接下一批知青,特意建了两间泥草房。没想到工程结束后,还剩下不少材料。”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你们要是愿意自费,大队可以帮忙盖一间十五平米的小房子,盖好后,这房子就归你们自己了。”

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有想法的,可以私下找我,具体细节咱们再详细聊,不过名额有限!”

李书记走后,知青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那些家境较为富裕的知青,眼神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虽说知青大院的砖瓦房住着还算舒服,但人实在太多,尤其是男知青那边,早就拥挤不堪。

张凯、王丽他们这些最早来的知青,曾经住过老乡的泥草房,对泥草房的优缺点了如指掌。

曲乔梁迫不及待地找到王浩,两人对视一眼,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你也想搬出去是不是!”

他们两家都是知干家庭,只是王浩父亲的职位比曲乔梁父亲低一级。家境优渥的他们,早就受够了和众人挤在一起的日子。

以前是没有条件和机会,只能勉强凑合,如今机会摆在眼前,自然不想再继续忍受。

在他们看来,泥草房再差,也比现在强。

另一边,魏曼妮听到这个消息,内心狂喜不已。

她出身优越,在家里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若不是形势所迫,根本不用下乡吃苦。

和一群人挤在知青大院里,不仅没有隐私,还经常丢东西。她早就受够了这样的生活。

不过,女知青们的反应和男知青截然不同。尽管大家都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但人贩子事件带来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她们心头,让她们犹豫不决。

姜柔却是个例外,因为她有随身空间这个秘密武器,遇到危险时,可以躲进空间里避难。

王丽最近一直想辞去知青代表的职务,她已经向上提交了申请。

当初之所以愿意担任这个职务,是因为知青代表不仅能多拿些工分,还能提前得知一些消息。

可最近烦心事不断,她实在不想再管这些琐事了。

再加上之前卖野山参分到了几十块钱,手头宽裕了些,也有了更多的底气。

王丽家里虽然有些重男轻女,但不像王桂兰、冯玉家那样,非要用女儿补贴儿子,只是对女儿的关注相对较少。

她下乡后,家里没给多少补助,不过她也没太在意。

现在要搬出去建泥草房,费用对她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一个人根本承担不起。

她有些忐忑地找到姜柔,搓了搓手,目光带着试探:“姜柔,你说咱们合伙建房怎么样?咱俩住一间,工钱、材料费平摊,往后也能有个照应。”

姜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眸光微微闪动,试探着问道:“你不怕人贩子的事再出意外?毕竟泥草房离知青大院远些。”

“正因为远,才不用天天听那些扯皮的事儿,而且再远,也还在屯里。”王丽压低声音,语气中满是无奈,“上次丢东西的事你也知道,住得太近,连箱雪花膏都藏不住。咱俩搭伙,夜里轮流守着,再养条狗,总比在这儿强。”

姜柔听着王丽的话,也觉得搬出去后养条狗看家护院是个不错的主意。

就在这时,魏曼妮凑了过来。她其实也很担心安全问题,刚才听到姜柔和王丽的交谈,觉得王丽是个不错的室友人选。

姜柔轻轻摇了摇头,指尖仍不停地摩挲着衣角,脸上带着歉意的浅笑:“王姐,我早就和李书记提了,钱也早就交了,实在抱歉啊!”

“啊?”王丽瞪大了眼睛,满脸震惊。她没想到姜柔居然早就有了打算,更惊讶的是,姜柔居然比她还早得知这个消息,却完全忽略了姜柔哪来这么多钱。

其实,搬出去建泥草房这个提议,正是姜柔向李书记提出的。

“王丽,要不我俩当室友咋样?”魏曼妮突然冒了出来。

王丽被吓了一跳,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听魏曼妮接着说:“好啊姜柔,原来你早就打了‘小算盘’!怪不得刚才还问什么人贩子的事,感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她半开玩笑地戳了戳姜柔的肩膀,又转头看向王丽,“王姐,你可别生她的气,咱们俩搭伙绝对靠谱……”

王丽还沉浸在惊讶中,有些不知所措,下意识地摸了摸鬓角:“这么突然,我、我还得好好想想......”

魏曼妮虽然有些大小姐脾气,说话直来直去,但为人还算真诚。

和她当室友,不用担心勾心斗角。而且她家里寄来的吃食和物件,总是大方地和大家分享,不像有些女知青,把东西藏得严严实实,还怀疑别人惦记。

“你就放心吧!”魏曼妮见王丽犹豫,立刻拍着胸脯保证,许下各种承诺。

她眼睛亮晶晶的,像是想到了什么,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而且我还让我爸给我寄了台收音机!以后咱们想听广播就听广播,想听歌就听歌!”

王丽听了,心里不由得一动。但她还是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转头问姜柔:“姜柔,自掏腰包,需要给多少钱?”

“一百二十块钱!”姜柔没有丝毫隐瞒。她知道,要是真决定搬出去,之后单独找李书记询问时,他肯定也会如实相告,没必要藏着掖着。

一百二十块钱,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王丽的预算。就算和别人平摊,六十块钱对她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她必须慎重考虑。

“曼妮,你让我考虑考虑,晚上再给你答复!”王丽叹了口气,心里盘算着接下来该怎么办。


周围围观的众人顿时紧张起来,像是炸开了锅一般。

“她是人贩子?好家伙,这胆子也太大了吧,还想碰瓷姜知青,真是不知死活。”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义愤填膺,挥舞着手臂大声嚷嚷着,仿佛要将心中的怒火全部发泄出来。

“把她抓起来!”人群中有人带头喊了一声,那声音如同洪钟大吕,瞬间激起了大家的共鸣。

“对!把她抓起来!”众人纷纷响应,呼声一阵高过一阵,仿佛要将这股愤怒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

倒不是大伙偏袒姜柔,实在是姜柔来到这里以后的表现太出色了。

不论是抢收的时候,还是下工干活,她总是冲在最前面,那股子积极劲儿就像一把火,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的表现可圈可点,让人不得不佩服。再加上她长相甜美,就像一朵盛开的花儿,给这个艰苦的环境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而且,姜柔再怎么说也是他们靠山屯大队的人员,是自己人啊。

相比而言,刘翠兰就显得格外刺眼了。她尖酸刻薄,那张嘴就像刀子一样,时不时地冒出一些让人不舒服的话。

长相贼眉鼠眼的,一看就不像个好人。更重要的是,她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可疑了,从口袋里掉出的匕首,还有那张假的病危通知书,这一切都像重重的迷雾,笼罩在她的身上,让人不得不对她产生怀疑。

这么一对比,选择相信谁,帮助哪个,还需要考虑吗?根本不需要!

见众人气势汹汹地要冲了过来,刘翠兰吓得一激灵,心里慌乱得像有无数只兔子在狂奔。她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

“不,不是,我是来看我娘家侄女的!”她的声音都开始颤抖了,带着一丝哭腔,试图让大家相信她的谎言。

“对呀,没错啊!我是来探亲的,顺带传递下消息的!”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整理着自己凌乱的头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绝望。

“而且我、我……我跟我侄女关系可好了!”她继续狡辩着,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想要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惧。

“这老妖婆绝对不是什么好人,嘴里每一句是真话我才不信呢!我看,我们还是将她捉起来交给警察比较好!”有人提议道,那语气十分坚定。

大家也十分赞同!

“对,先抓起来送警所了再说!”众人吆喝着就要上前,那架势就像一群饥饿的狼看到了猎物,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

见此情形,刘翠兰彻底慌了,吓得连连后退。她的脚就像踩在了棉花上,绵软无力,每一步都显得那么艰难。

她还想狡辩,可声音却越来越小:“不是,我真不是坏人,我就是过来问问路的。”

“对,我就是个路过的!”她的声音细如蚊蝇,却又带着一丝倔强。

可众人哪里会听她狡辩,见众人要来真的,刘翠兰直接吓到连滚带爬地跑了。她就像一个受惊的野兔,不顾一切地朝着村口跑去。

完全没有长年累月干农活留下各种毛病的中年妇女的任何不便,她的速度竟然出乎意料地快。

村民们追出晒谷场时,刘翠兰已跌跌撞撞往村口跑了半里地。

她脚底板磨出的血泡在布鞋里硌得生疼,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可她却不敢回头,生怕一回头就会被抓住。

只听见身后传来“抄近路堵她”的吆喝声,那声音在风中回荡,如同死神的召唤。

最后的结果还是让刘翠兰跑了,她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远方,只留下一群愤怒的村民站在晒谷场上。

这时,有人问道:“这人贩子是谁带来的?”

“是哦?”人们的目光开始在人群中搜寻,气氛变得更加紧张起来。

有人好奇道,而有看到的,则是直接说道:“我看见了,是冯玉冯知青,把人带来的。”

听到自己名字的冯玉,面对众人投过来的目光心慌无比。

她的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留下一道道红色的印记。

脸色比晒白的棉裤还要苍白,就像一张白纸糊在了脸上。

王桂兰第一个冲上前,手中的木瓢“咣当”砸在石磨上,发出一声巨响,仿佛要将这股怒气全部发泄出来:“好哇冯知青,合着人是你领进来的?上个月你说去县城给对象寄信,敢情是给人贩子通风报信吧?”她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死死地盯着冯玉。

“没有,我没有!”冯玉慌不择路地辩解道,声音颤抖得几乎听不清:“我根本就不认识那人。”

冯玉看着众人质疑的眼神,心中一阵慌乱,她张了张嘴,试图解释:“我真的不知道她是人贩子啊!她跟我说是来找姜柔的,我还以为只是普通的亲戚探望,所以……”她的声音越来越小,眼神中充满了委屈和恐惧。

王桂兰打断她的话,皱着眉头说:“你怎么会这么轻易就相信一个陌生人的话?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你必须给我们一个交代!”她的声音冰冷而严厉,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冯玉低下头,不敢看大家的眼睛,小声说道:“我当时也没多想,就想着带她过来找找姜柔,没考虑到会是这样。

我……我真不是故意的。”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就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随时都有可能滚落下来。

这时,村里的一位长辈走了过来,他看了看冯玉,又看了看追人的方向,叹了口气说:“冯知青啊,你这太莽撞了。

现在人跑了,要是她真的是人贩子,那可就麻烦大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担忧和不满。

冯玉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擦了擦眼泪说:“我真的不知道啊!我以为就是普通的走亲访友。

我要是知道她是人贩子,死也不会带她来的呀!”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哭腔,让人听了心生怜悯。

另一位村民也说道:“哼,谁知道你心里打的什么主意。

说不定你和她是一伙的呢?”他的话就像一把利刃,直直地刺进了冯玉的心里。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