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余令狗爷的其他类型小说《一路狂干,我登顶大明宝座余令狗爷全局》,由网络作家“微微的薇”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如今出现在眼前,两人才觉得这玩意有多可怕。这么壮实的汉子都扛不住,若是一般人,那又会是怎样的惨状。裴明拿出了乌香……“菩萨,救救我,救救我,分我一些,你问什么我都说,求求你啊,我什么都说,我什么都说……”“我说,我说.....”“滚蛋,我先开的口,应该我先说.....”三个人为了争抢谁先说,竟然扭打了起来。一炷香之后,裴明望着按着手印的供状汗如雨下,冲出衙门,头也不回的往皇宫冲去。白莲教,又是白莲教……一个由会首、传头、掌经,分工明确详细的组织出现了。不但如此,他们在朝廷里也有靠山,银子铺路,交结了太监……裴明是御史,他知道的比别人多。这些教派本质就不是百姓以为的,是什么救世主。本质其实还是为了捞钱,信徒就是他们聚敛钱财的工具。裴明...
《一路狂干,我登顶大明宝座余令狗爷全局》精彩片段
如今出现在眼前,两人才觉得这玩意有多可怕。
这么壮实的汉子都扛不住,若是一般人,那又会是怎样的惨状。
裴明拿出了乌香……
“菩萨,救救我,救救我,分我一些,你问什么我都说,求求你啊,我什么都说,我什么都说……”
“我说,我说.....”
“滚蛋,我先开的口,应该我先说.....”
三个人为了争抢谁先说,竟然扭打了起来。
一炷香之后,裴明望着按着手印的供状汗如雨下,冲出衙门,头也不回的往皇宫冲去。
白莲教,又是白莲教……
一个由会首、传头、掌经,分工明确详细的组织出现了。
不但如此,他们在朝廷里也有靠山,银子铺路,交结了太监……
裴明是御史,他知道的比别人多。
这些教派本质就不是百姓以为的,是什么救世主。
本质其实还是为了捞钱,信徒就是他们聚敛钱财的工具。
裴明浑身冒汗,他想不通,为什么一到灾年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
一个白莲教都死灰复燃了多少次了。
朝廷为什么在一直严打淫祠。
因为这些东西容易迷惑民众还骗取钱财。
要知道,人间有礼乐,阴间有鬼神,礼数既然相同,那名分就应当端正。
(ps:淫祠意思为滥建的祠庙,不在祀典的祠庙,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以后下令,天下的神祠,对百姓没功劳、不符合祭祀典章的,那就是淫祠。)
他走了,余令等人被放了。
在衙门里,在那三人的口供里,死去的那个人是他们的传头。
传头要抓余令贡献给他们的佛。
至于他们说余令就是糖鸡屎,设计害死了癞皮狗,衙门里没有一个人相信。
这太扯了,这明显就是在胡说八道了。
癞皮狗是被女真人一箭射死的。
衙门衙役现在不愿信这个,他们只信这些人是白莲教,就算陛下亲自问那也是白莲教。
这才是功劳,其余的和案情无关了。
余令走出了衙门,外面的阳光格外的刺眼。
直到走下台阶,站在太阳底下,余令的身子才慢慢的暖和起来。
不是害怕,而是衙门里真的比外面凉,里面就像是冰窖一样。
余员外自从余令等人进了衙门就一直在门口等着。
现在看到余令出来了,他开心的笑了,拉着余令的手道:
“走,咱们去给神佛上炷香,去去霉运!”
“好!”
余员外牵着驴,驴背上坐着闷闷和余令。
三个人一头驴缓缓地朝着娘娘庙走去。
娘娘庙在北城,位置坐落于皇城的后面。
里面供奉的是“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的碧霞元君。
所以,它也叫碧霞元君庙。
后来因为嘉靖帝之母慈孝献皇后在这里许愿后扩建,它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
叫北顶娘娘庙。
(ps:现在还在,水立方边上就是。)
在京城周围供奉着五座泰山神庙。
寓意着大明王朝如泰山一样稳固、崇高和尊贵,也象征着厚德载物,生生不息。
这些年余员外为了求子,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京城周围所有灵验的寺庙。
在拜完碧霞元君后他遇到了余令。
所以,他今日去碧霞元君庙就是为了还愿的。
当然,他也要忏悔他杀了人,希望神佛不要把这些算在余令的头上。
快走到的时候,驴背上就多了很多的香烛纸蜡。
余员外偷偷的打量了余令一下,忍不住露出了笑意。
他听左邻右舍说余令像他。
皇帝不喜欢太子,厌恶他的生母王恭妃,他认为王恭妃就是一个宫女。
可皇帝对郑贵妃非常宠爱,也宠爱她的儿子朱常洵。
直到此刻王安还是觉得陛下如今这个样子就是在斗气。
跟群臣斗,跟皇太后斗。
走出宫门,王安直起来了腰,望着身边的魏朝淡淡道:“诗会陛下肯了!”
“老祖,孙儿记着了!”
“太孙还小,需要有一个人服侍着,你那边可有人选,记着,年长些的,力气大些的!”
“老祖,孙儿身边有!”
“谁!”
“十七年进宫的李进忠,性子稳,眼睛亮,让他来抱着太孙走路最合适!”
“安排去吧。”
“是!”
魏朝望着老祖离开,也慢慢的直起了腰,喃喃道:
“李进忠,干爹能帮的都帮了,剩下的看你自己了。”
京城的雨水下起来就没完没了。
接连下了半个多月,雨非但没停下来,原本的牛毛细雨还有变大的趋势。
京城街头走不了路了,铺子也就去不了了。
余令这个头,一脚下去污泥几乎到达膝盖位置。(注释①)
余令不喜欢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感觉,感觉哪里都是粘乎乎的。
老爹出门了,这样的日子铺子是不可能有生意的。
他去给铺子的伙计放假去了。
放假可不是回家,而是铺子关门,不用做生意。
伙计们在掌柜的带领下打扫卫生,把铺子好好地收拾一下。
等到下午的时候老爹浑身湿透了回来,厨娘见状赶紧去熬姜水去了。
余员外一边换衣服一边对着余令说道:
“来福,回来的时候我碰到了你谭叔,他告诉我说通州的运河和昌平的沙河河水泛滥,淹死好多人!”
“城门关了?”
余员外点了点头:“我猜想是关了。
唉,大水之后有大疫,大疫之后有大饥,大饥之后有大乱啊!”
余令拿着毛巾帮着老爹擦着湿漉漉的后背。
这些话余令原本不会有太深的体会,现在的余令对此深信不疑。
大明是农耕大明,小农经济为主。
如今朝廷的各种税收加劳役能让一个家全年收益的七成归于朝廷。
一旦发生大灾……
老爹说,大明的直接税不重,杂七杂八却太多。
在洪武年间其实还好,永乐其实也不错。
不知道后面怎么就烂了。
这个其实王秀才也说了一点,皇庄占据的良田太多。
再加上官员、秀才、举人,土地兼并之风已经大行其道。
朝廷没有清查土地,还以为百姓就是永乐时候的百姓,还以为百姓一直在增长。
其实百姓拥有的土地已经越来越少了。
可大明的大小却没变化,军队和官员却在增加。
每年的税收就从这些百姓身上薅。
就好比原本一万石粮食一万户承担,现在一万石五千户承担。
百姓的负担自然重了。
种地没有了盼头,种地粮食不够吃,能卖地的自然选择去卖地。
这个恶性循环已经停不下来了。
谁来都不行,这种情况必须打散重组,必须破而后立,不破不行。
就如就藩在河南洛阳的福王来说,他人还没去,土地就已经分好了。
两万顷土地,全是膏腴之地。
河南的地方官凑了一万一千二十八顷,山东拨了四千四百八十顷,湖广拨了四千四百八十五顷。
但是土地的税赋一分一毫也不用上缴朝廷。
这是一个王的土地。
太祖朱元璋立国的时候,宗亲人数不到六十人。
第一次见面该喊什么,认识了之后再喊什么。
去禀告皇帝的时候又该喊什么。
虽然现在小老虎根本就见不到皇帝,但这些礼仪都是他必须学的。
“小老虎记住喽,咱们内侍进了这个宫就是奴才。
娘娘养的一只猫都比我们的命精贵,所以啊,这规矩不能不用心学!”
“记住了!”
曹化淳摇摇头道:
“不,你没记住,你刚才的表情太丧气了,这样是不行的,无论是喜还是忧,只能在心里!”
“是!”
曹化淳很喜欢这个孩子。
来自己身边这几天,记东西是最快的,也是最有眼力见儿的,干活都是抢着干。
最关键的是这孩子能吃苦,不偷奸耍滑。
这些东西他其实不用讲,但他还是讲了,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吃一次亏,就什么都明白了。
近些年皇帝年岁大了,脾气不好了,杖毙的内侍越来越多了。
走路快了,慢了,或是高兴了,又或是丧气了都会让皇帝不喜欢。
皇帝不喜欢的,那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轻点的打个半死,重点的就是杖毙。
小老虎闻言,快速收起脸上多余的情感,低头垂目,不让人看到自己的眼睛。
也藏起了喜怒哀乐。
曹化淳笑了,这孩子领悟了。
“出去吧,好好去琢磨今日我说的这些。”
“是!”
小老虎躬身告退,他知道,今日的学习结束了,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了。
虽然能活动的地方不大,但却可以遮风挡雨。
望着墙角的蒲公英,小老虎开心的笑了,跑过来把它挖了起来。
抬起头,前面的墙角处还有一颗……
一颗,两颗,三颗,小老虎没有想到曹公公住处里竟然会有这么多的蒲公英。
他准备拔回去熬水喝。
按正常的情况来说,做完“手术”的身子需要养三个月的。
可小老虎却只用一个月就好的差不多了。
虽然不能快步走,走路的时候也需要把腿张开点。
但他的这个恢复情况却是那些同样做手术人里最快的。
小老虎心里很清楚,他能好这么快全是因为这些蒲公英。
在京城乞讨的时候,有时候是完不成每月的“献果”的,狗爷就会打。
他手里有什么就拿着拿什么抽。
很多时候都是遍体鳞伤。
每当打完了之后,小老虎就会去墙根处挖这东西,捣烂了敷在伤口上,或是用破瓦罐熬水喝。
这法子是令哥教的。
也正是靠着这个法子,两个人熬过了一场场的疾病。
也正是这个法子,两个人竟然很少生病!
割了下面后,小老虎从能下地慢慢的走动时就开始采集这些东西。
也许真是上天的垂怜,他在园子里面发现了一大片。
他每天都喝,每天都坚持。
小老虎现在还记得余令的话。
“老虎,人很多时候发烧就是因为体内炎症,只要控制好炎症,就能少发烧,所以这个你要记住,我也会记住……”
小老虎不知道炎症是什么,但他知道发烧。
自从他醒了,烧退了,能下地开始走动的时候,他的自救就开始了。
他信余令的话。
在他的眼里,余令就是老天爷派下来救他的。
没有余令告诉他如何自救,或许小老虎就已经死在那一间破庙里了。
所以……
他比其他人好得快并不是众人口中的年纪小,伤口好愈合。
而是他每时每刻都在自救。
不跟其他人一样躺在床上等着伤口自己慢慢的好。
今后的每日余令都早早的起来。
秀气的模样,嘴巴又甜,余令用短短的两日就获得了厨娘的好感。
她给余令说了好多关于余员外的事情。
在她的眼里余员外是个大善人。
她是在城墙根下“人才交流”市场被余员外买回来的。
人才交流市场余令很熟悉,余令去过很多回。
其实那里就是奴隶交易市场。
有原主转卖自己的奴隶的,有贩卖大战抓来的俘虏。
偶尔还有从宫里出来的官奴,更多的还是卖自己的。
卖自己分短期和长期。
短期就是几年,长期就是几十年或者一辈子。
这群人以能吃饱饭的代价卖掉自己,并且要签署两份契约。
一份是属于双方之间的死契,一份是给衙门看的雇佣做工契。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朝廷会查。
大明律法明确禁止买卖人口,但不是禁止所有人口买卖,而是禁止变良为贱。
贱民买卖不禁。
可是如今的大明土地兼并的厉害,一个落魄举人就有千亩地,好多百姓为了活下去就只能卖自己。
如今的“人才市场”人才一年比一年多。
但买主害怕出问题,所以才有两份契约。
余令也来卖过自己。
问价的人很多,但买的几乎没有。
像余令这样没有户籍证明他是不是贱籍,又没有大人作保。
一旦买回去,说不定衙门就上门了。
仙人跳可不针对好色之人,在京城有人专门卖自己来搞钱。
衙门有时候也会参与其中。
这边契约一签,立马就有人拿着户籍上门说你买卖人口。
花钱免灾和蹲衙门里的大牢总得选一个。
所以,余令自己卖自己就是一个笑话。
余令把菜园子摘出来的菜洗的干干净净。
厨娘望着俊秀的余令心生怜悯,偷偷的往余令的手心里塞了一个梅杏。
“拿着,偷偷的吃哈。”
如今的京城,正是梅杏上市的好时节。
见余令接下,厨娘很自然的往自己兜里塞了几个。
见余令猛的瞪大了眼,厨娘笑道:
“这都是烂的,扔了怪可惜的!”
余令哑然,原来这厨娘是为了堵住自己的嘴啊!
“老爷是心善的,这些年一直在积善行德。
安心的住下来,别想着跑,当个跑腿的就很不错了。
如今有一处能吃饱饭的地方不好找咯!”
余令感谢厨娘的好意,知书达理的样子让厨娘喜欢的不行,然后又往余令手里塞了一个梅子。
而她,则是飞快的往嘴里塞了一个。
忙完手里的活儿余令就去找闷闷。
如今的闷闷正在读书写字,余员外请了一个读书人专门来教导她。
先生姓王,是一个秀才。
听厨娘说王秀才一直在考举人,自认自己是状元之才。
可考了七年一直没考上,靠着给富裕人家子嗣教书赚取钱财。
偶尔还会写带点颜色的市井小说。
这样的小说有市场,勾栏之地有的是人讲。
讲到一半不讲了,然后白嫖的人就骂。
预知后事如何,你得进棚子里去,茶钱一给......
嘿嘿,嘿嘿……
一群男人全是嘿嘿~~~
厨娘说他一边读书,一边赚钱,一边去烟花胡同。
如果有人问起,他会说,准备今年的秋闱再考,一定高中。
这都是厨娘说的,余令很喜欢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先生指着板子上的大字,稚嫩的读书声跟着先生手指着的字认真的诵读着。
余令站在窗口认真的看着。
不管王秀才人咋样,但不得不说王秀才的字写的是真好看。
就像是印刷体一样。
半个时辰后闷闷跑了出来,炮弹似的扎到余令的怀里搂着余令的脖子怎么都不肯松手,她真的很喜欢余令。
就是话很少。
“哥哥,那些字我都认识了,我厉不厉害!”
“厉害!”
说着,余令就把刚才厨娘偷偷塞给自己的梅杏喂到闷闷的嘴里。
这梅杏本来就是余员外给闷闷买的。
余令很想吃,但他觉得不该吃。
闷闷得到了夸赞,又得到了梅杏,开心的眼睛弯弯,格外的可爱。
余令又往她嘴里塞了一个。
看大门的门房望着这温馨的一幕,冰冷的脸有些淡淡的暖意。
先生背着手走了出来。
他每日给闷闷上课的时间只有半个时辰。
先前上完课后他都会径直离开,今日却朝着余令走来。
“以后我上课的时候你走远些,卑贱之人,怎敢窥圣人之音?”
余令知道这先生是在骂自己。
他若不说卑贱二字余令可以做到唾面自干,卑贱两字一出,余令心里就冒火。
被人骂了三年的贱种,就算是个泥人它也有三分火。
“圣人说有教无类!”
见余令还能拽文,王秀才笑了,斜着眼望着余令道:
“你小子读过书?”
余令笑了笑没说话,自己何止读过书,自己可是完完整整读了十五年的书。
虽然都不精,但什么都懂一点。
能上课本的,那都是历代之精华。
尤其是要求背诵的,那更是精华中的精华,简称文化瑰宝。
可惜没用,当不了文抄公,装不了了。
“我问你,何谓有教无类?”
他怕余令是从哪里偷听的来的这句话,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不分高低贵贱!”
王秀才闻言不由的高看了余令一眼。
这个年纪能知道这些想必是真的读过书的。
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见这王秀才仗着比自己高老是斜着眼看人,余令接着道:“到我问了!”
王秀才来了兴趣,笑道:“问!”
“烟锁池塘柳,先生来个下联!”
王秀才笑了,刚想开口说这还不容易,可笑着笑着就僵住了。
五个字,火金水土木,这就有点难了!
“你想出来的?”
“不是,我听别人说的!”
王秀才松了口气,吓了一跳,他以为这是这小子想出来的。
这一口气还没松完,就听余令接着说道:
“但我能对出来!”
余令当然能对的出来,不光能对出来,还能对好几个呢。
什么深圳铁板烧,锈堵油烟机。
别管对不对,能唬人就行。
“说来听听!”
“卑贱之人,怎敢窥圣人之音呢?”
王秀才绕了一圈发现又绕了回来,对子对不上来不说,还被这小子讥讽了。
也不知道他是在骂自己,还是说先前的事。
冷哼一声,王秀才拂袖而去。
他现在无比的肯定,这小子一定是读过书的,而且学的还很不错。
忙了一天的余员外回来了,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余令拉到书房。
“你会认字?”
余令猜想一定是王秀才把早间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余员外。
既然都问了,余令也没有想瞒着,点了点头:
“会认,写不好!”
余员外的书房很大,但他应该不看,拿出的一本叫做《太和正音谱》的书籍上面落满了灰。
“念!”
“猗欤盛哉,天下之治也久矣,礼乐之盛,声教之美,薄海内外,莫不咸被仁风于帝泽也……”
第二个字余令都不认识,卡了一下。
不过余员外却无动于衷,其实他也不认识,他只是通过经验来判断对不对。
他发现,余令是真的会认字。
“会写不?”
“会!”
“来把刚才的念的一段话写出来!”
望着余员外拿出笔墨纸砚,余令有点头大,他没用过砚台,更不会研墨。
但这些不是余令考虑的事情。
就在余令分神的时候,余员外已经弄好了。
余令开始写字,望着余令的字余员外轻轻叹了口气。
他没有多少文化,但不代表他没有欣赏水平。
余令的字太丑了,实在太丑了。
不是余令的字太丑,而是余令不会写毛笔字。
写的还是大字,手腕控制不好力道,所以字极丑。
“谁教你的!”
“写字么?”
“认字!”
余令不想骗余员外,但又怕自己把一切说出来太过于惊世骇俗,低着头,喃喃道:
“一个老乞丐,但是我认得不多,这个字我就不认识。”
余令把手指在书本上的“欤”字。
这个字的确卡住了他。
余员外深吸了一口气,女儿先前的话语再次在脑海里回响,他觉得余令过于聪慧了。
当乞丐都能识字,那个环境下除了聪明找不出更好的借口来。
今日他不在家就是去找一个很厉害的高僧问有没有宿慧这件事。
女儿闷闷就是他的命根子,所以他决定找高僧问一问。
高僧的回答说是有的。
他说乌斯藏的高僧就是宿慧转世之人,也就是转世灵童。
他说乌斯藏的朵儿只唱达赖喇嘛就是带着智慧转世之人。
临走时,高僧还告诉他,只要这辈子行善积德,积攒福报。
下一辈子说不定他就会成为一个有宿慧的人。
(ps:据《明实录》记载,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十月丁卯日,“番僧答赖(今译达赖)准升‘朵儿只唱’名号,仍给敕命、国书。)
余员外恭敬的送上一贯钱。
他信佛,他需要找一个精神的依托。
不然一闭眼全是刀山火海,死去的兄弟拉着他的手喊着救救他。
那些被他杀的賊酋举着刀朝他冲来。
朝着他幼小的女儿冲来,然后女儿被恶賊掠走。
他从梦中惊醒。
他望着余令。
余令说的话他不得不信。
今日他去找了那个叫做狗爷的赖皮狗,拳脚之下他什么都说了。
余令就是一个小娃,一个被半大小子养大的小娃。
余员外还知道。
狗爷放过余令的目的并不单纯,他和那些采生折割拍花子的人没有多大区别。
就是想不干活就坐收其利。
等余令大一点,这个劳力比养牛马还赚钱,吃喝不用管,直接拿钱就行。
他不想告诉余令,他发现这孩子出奇的懂事,心智出奇的成熟。
如果说了,怕会让余令心里不舒服。
反正日后没有交集了,提那么多做什么?
“明日跟着王先生练字!”
“啊!”
“我的书房你可以来,这里面的书你只要看得懂,你可以随便看。
笔墨纸砚我明日去给你买新的!”
“啊!”
“明日我去给你上户籍,自此以后你就叫做余令。
我是你大伯,你是我死去多年兄弟的儿子,记住没!”
余令抬起头,慢慢的点了点头:
“记住了!”
余令忍不住想说些什么,有了户籍,就算是个人了。
今后就算走上街头那也是良家子,而不是小野种。
“我在,谁也伤害不了闷闷!”
余员外满脸认真的看着余令咧着嘴笑了:
“余令这名字不好听,其实觉得叫来福会顺耳一下。
来福,来福,福气就来了,要不换这个?”
她是当娘的人,别的或许触动不了她,但一个没父母的孩子却能直击她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就在余令以为自此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意的时候,他竟然又回来了。
他用银钱买了三张饼,然后把剩下的钱全部还给了余令。
他只花了三个钱。
他没说话,开始蹲在那里吃饼子。
一手拿着饼往嘴里塞,一手张开接着饼子掉落的碎屑,三张饼没能等到一盏茶的时间。
可能有点渴,他又跑开了,直接跑到沟渠边上,伸着头就开始喝水。
余令刚喊出不能喝,他已经喝了好几口。
“唉,喝不得啊!”
“干净的,我昨日都喝了。”
余令的心又被如意给揪了一把。
知道水是干净的,那是看着干净,混浊物是沉了下去,但这水是死水。
“要烧开喝!”
“家没了,东西都被冲走了,烧不了水,我的身子好,小时候都是这么喝的,没事的,我都习惯了!”
短短的几句话,听的余令心都在抖。
这生活听着都让人喘不过气来,他还能笑着有问有答。
“给你!”
见余令手中的竹签,如意眼睛一亮,随后又轻微的摇了摇头:
“我不要,拿回去也没东西煮,浪费!”
“那也不能饿死啊!”
“今日我已经吃饱了,明日的事情明日再说,实在不行的话明日我就去城墙底下挖甜根。”
如意低下了头:“我知道哪儿最多……”
如意的话让余令无话可说,看着年纪不大,却成熟的可怕。
原先以为小肥就已经成熟了,没想到来个更狠的。
这话里的意思都透露着看淡生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都是被生活逼的。
怪不得所有人都对工地里,拿着比他身高都高工具的“童工”无动于衷呢。
都是为了更好的活着罢了。
“一会儿散工帮我分粮食,你若做的好,明日我依旧给你买吃的,你看行不行,但前提是不能喝生水!”
如意抬起头,指着自己的眼睛道:
“我娘生我之前是个娼妇,我爹是一个从北面来的鞑子,所有人都说我是杂种,你就不嫌弃我是一个杂种?”
(ps:经过元末的老朱很排斥异族,外族人实行隔离政策,限制他们在朝廷和军队中的任职,上行下效,异族在大明的身份地位不高。)
余令笑了笑,摇了摇头。
其实余令很想说见过比他更杂的,号称九国混血并以此为荣的都见过。
“这是你能决定的么?”
如意猛的抬起头,余令的这个回答让他心里莫名的好受。
他看着余令,记住余令的模样后点了点头:
“好!”
望着远处那三个光头又出现了,余令不着痕迹的笑了笑。
余令不是傻子,这群人自打出现时就一直在偷偷的盯着自己。
第一天可能没发现,这都连续好几天了,余令又怎么会没注意到。
那眼神就跟自己和小老虎做事去踩点的眼神一样。
那是干坏事的眼神。
“如意,那几个和尚你认识么?”
如意闻言一愣,扭头看着那三个和尚。
这几天他也注意到这三个人,注意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是光头。
而是他们坐的地方就是自己倒塌的家。
“他们不是和尚!”
“不是和尚?”
“对,不是和尚,他们是假的,我娘说他们是专门骗人的,他们还有儿子呢,就住在北城,别人不知道罢了!”
余令笑了,起身直接朝着三个和尚走去。
“他怎么过来了?难道他发现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