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乾李世民的其他类型小说《一梦千秋,太子觉醒大帝系统逆袭小说》,由网络作家“丰裕”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这番话一说出来,真可谓是好冷的一个笑话。冷到连贞观重臣,还有附近的士卒,都深深打了个寒颤。此时此刻,抛开自身利益小揪揪,贞观重臣们,都不由开始同情李承乾了。虽然这些只是李承乾自己在推论,但可能性真的极大。若非李世民是武将出身,目前确实也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否则都要晕过去了。即便如此,他也感觉一阵阵眩晕袭来。对于李承乾的质问和推论,他居然没办法反驳。就在此时,李泰被拖上城楼来了……李泰一直有派人关注宫城的大战,当听说宫城被攻破的时候,他脑子嗡了一下。他的心腹们也马上劝他跑路,赶紧去封地上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起兵讨伐李承乾。大家心知肚明,一旦李承乾坐上皇位,绝对没有李泰的活路。谁让在这之前,李泰已经下杀手了呢?清君侧,并非是明代才有的。哪怕...
《一梦千秋,太子觉醒大帝系统逆袭小说》精彩片段
这番话一说出来,真可谓是好冷的一个笑话。
冷到连贞观重臣,还有附近的士卒,都深深打了个寒颤。
此时此刻,抛开自身利益小揪揪,贞观重臣们,都不由开始同情李承乾了。
虽然这些只是李承乾自己在推论,但可能性真的极大。
若非李世民是武将出身,目前确实也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否则都要晕过去了。
即便如此,他也感觉一阵阵眩晕袭来。
对于李承乾的质问和推论,他居然没办法反驳。
就在此时,李泰被拖上城楼来了……
李泰一直有派人关注宫城的大战,当听说宫城被攻破的时候,他脑子嗡了一下。
他的心腹们也马上劝他跑路,赶紧去封地上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起兵讨伐李承乾。
大家心知肚明,一旦李承乾坐上皇位,绝对没有李泰的活路。
谁让在这之前,李泰已经下杀手了呢?
清君侧,并非是明代才有的。
哪怕是从有明确记载来看,西汉时期,吴王刘濞联合六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反叛,史称<七国之乱>。
这就是一次明确的,有记载的清君侧行为。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李泰毫无疑问是个书生。
让他耍阴谋诡计,让他耍小聪明,他头头是道。
真正干大事的时候,就会瞻前顾后,总想要把所有得失都算清楚。
所以,当李承乾的人打进去,他才刚刚登上马车。
李承乾也知道,李泰肯定会跑路。
在没有攻破宫城之前,他也一定会观望,甚至会看自己的笑话。
因此,在攻破宫城一瞬间,宫城的大门被打开后,他就已经让人去了李泰府上。
这个时期的李泰,虽然已经开始招贤纳士,但更多的是谋士。
他不可能,也不敢在李世民眼皮子底下,搞囤私兵的行为。
一旦被发现的话,他这么多年经营的人设,岂不是瞬间崩了?
他府上那点亲卫,怎么可能是仿生人的对手,李泰瞬间被抓住了。
就用了他自己的马车,把他给拉了过来,又把他拖上了城墙。
他手下那些心腹谋士,还有府上的其他人,李承乾的命令是一个不留,包括那些侍女。
他没有那个时间和心情,去分辨那些侍女侍卫,是不是所谓清白的,宁杀错不放过。
李泰长子李欣,次子李徽,三子李翕,还有正妻阎婉也被全杀。
在历史上,李泰还有其他孩子,不过目前还没有出生。
此刻除了李泰,他自己的小家已经死绝了。
李泰被抓住后就被拖过来了,他并不知道自家死绝了,也想不到李承乾居然如此心狠。
李承乾一梦千年,重活九次,身为高官也有,身为贩夫走卒也有。
他深深的知道,什么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即便李泰的孩子们都还小,本身并无什么过错,可这就是身在皇家的宿命。
就像后世所言,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裹挟的,都是雪崩的一份力量。
如果不把李泰的子嗣全干掉,必然会有人拿着他们做文章。
早在大秦时代,扶苏都已经死了,还有人打着给他复仇的旗号行事呢!
李承乾关注了一下仿生人的视角,聚集在李泰府上的心腹,并没有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应该都是世家出的人。
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比如杜正伦,萧德言等,他们才刚刚参与李泰修书,自然算不上是李泰的心腹,此刻并不在他府上。
李承乾这边,两万轻骑兵也开始了冲锋。
轻骑兵冲锋的速度更快,当轻骑兵进入广场中部,重骑兵进入广场前部的时候,天空中出现密密麻麻的黑点。
那是投石机扔出来的,大大小小的石头。
与此同时,两边的多座箭楼上,一根根点燃的火箭,形成交叉火力,想要强行阻止重骑兵的靠近。
密密麻麻的黑点飞上天空的瞬间,李承乾所有骑兵回转。
比命令还要精准,简直如同一个人般。
“砰砰砰……”
无数大大小小的石头砸在广场上,本来干净的广场一片凌乱。
这一波,大约伤了李承乾这边,跑在最后的一二十个人。
至于砸倒在地不再动的,也就区区五个人而已。
李世民站在城楼上,脸色一片铁青。
他从来没见过,哪支军队如臂使指到这种程度。
简直就像是同一个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任何间隔没有任何慌乱。
就算是在千年后,每个士兵耳朵里都戴着耳机,都达不到这样的程度。
虽然李承乾第一波攻势,被狠狠的打退了。
可耗费如此多的守城材料,似乎才打死李承乾一两百人。
虽是把李承乾打退了,自身的士气反而更低了。
还没等李世民喘口气,找大臣们商议一下,该怎么对付李承乾这种另类的神出鬼没。
在骑兵回转的途中,李承乾身后的枪盾兵,弓兵和步兵,全都动了。
这些兵狂奔而行,但脚步踏在地上的声音,依旧好像只有一个人。
“圣人,他们这是想要消耗我们的城防器械!”李勣脸色凝重道。
李世民冷声道:“朕看不出来吗?”
李勣默然无声,他不是个嘴好的人。
李世民又说:“就算知道那逆子,是想要消耗城防器械,可难道就不打吗?
谁知道他们靠近城墙,想要干什么?
这是最后一道城墙了,谁敢冒这个险?
逆子虽然是逆子,但朕得承认,他的士卒的确很强!
李勣,你要记住,朕的目标不是打光他们。
他们想要消耗我们的器械,而我们也是在拖延时间。
朕唯一没想到的是,那逆子居然连喘口气的时间都不给,看来他已经慌了。
那就试试,看谁支撑得久!”
李勣抱拳道:“陛下英明!”
他这话是真心实意的,因为他差点忘了,他们的目标并不是胜利,而是支撑到勤王大军到来。
李承乾这边,他的意图的确是消耗李世民城防军的器械。
李世民唯一看错的点,就是所谓的他慌了。
李承乾根本就没慌,从来就没有慌过。
他不给李世民他们喘息的时间,是为了疲惫城墙上的士卒。
就算没有情报他也知道,昨天晚上这些士卒是睡不着的。
如果今天一天,再进行高强度的作战,让他们连吃饭时间都没有,到了晚上的时候,只怕很多人都不太能动了。
一旦过了零点,他的军队刷新,白天死伤再多,也会瞬间满员复活。
到那个时候,他的军队满血满员,李世民军队的身体和意志都跌到谷底。
此长彼消之下,他们还能有多少反抗之力?
更何况,从外城一路攻打过来,李世民的士卒也清楚。
只要到时候他们赶紧投降,自身就不会死。
李世民是想不到这一点的,不是他不够聪明,而是李承乾的军队能复活,还没有暴露出去,任谁都想不到。
分散开来的五万大军,分成一边两万五,分得非常整齐。
他们跑入黑暗,趁着城楼上的大军没反应过来,枪盾兵们一个接着一个靠墙,然后一层层的往上叠加,形成一个斜坡,一直延伸到城墙顶部。
斜坡最外层,是层层叠叠的盾牌,形成一个个阶梯,盾牌旁边空隙之中,还有着长枪伸出。
剩下的枪盾兵还有步兵,一个个踩着这些盾牌,偶尔搀扶一下长枪,极速朝着城墙上方登去。
虽然谈不上无视黑暗,但也失误率极低。
他们一上来,就被斥候给发现了。
斥候们马上调转马头,飞奔回去报信。
上来的步兵和弓盾兵也没有管他们,在原地组成防御阵型,等待其他人上来。
仿生人的效率和纪律,根本不是活人能比的。
很快就只剩下最后一批,先把武器递上去后,随后组成单人梯,一个个踩着肩膀上。
最后几个人彼此抱着腿,被其他人直接拉上去了。
李承乾这边,伴随着李世民这个皇帝下令,就算箭雨再怎么密集,身经百战的士卒们也动了。
虽然在分散开来的过程中,导致更多人死伤,可还是听命行事。
在他们分散开来后,城楼下的箭雨也停下了。
李承乾虽然看不到城墙顶上发生的事情,但火光照亮的范围变大,侧面也能印证一些事情,他不再做无用功。
接下来是一场硬仗,但他信心十足。
城楼上,箭雨停下后不久,李世民就接到斥候回报,真的被李勣说准了,李承乾的大军已经爬上城墙。
李世民表情阴冷,抽出天子剑。
城墙虽然宽阔,但那是相对而言。
对于万人级别的大战,就纯粹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根本就没有任何排兵布阵的余地。
城墙更远处的黑暗之中,整齐划一的脚步声渐渐临近。
这种脚步声,是李承乾军队的专属。
果然,很快,李承乾的军队,推进到了火光的映射范围。
看到那黑压压排列整齐,似乎能把挡路的一切粉碎的枪盾兵,走到火光范围中,李世民天子剑一指,大吼道:“左右,给朕杀!”
皇权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随着李世民下令,以他这些年来的威势,大大的鼓舞了士气。
很快,双方终于正面撞上,交手开始了。
李世民带着群臣,登上最高的城楼,俯视着战场。
“缴械不杀!”
“缴械不杀!”
“缴械不杀!”
在正面战场上,除了李世民这边士卒受伤,或者濒临死亡发出的惨叫,李承乾的军队,似乎就会说四个字,并且还整齐划一。
从始至终,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顶上,队伍永远是那么整齐。
一排枪盾兵,一排步兵,双方配合简直完美。
李世民这边也差不多,但在纪律上也好,在出手的精准度上也好,哪怕是百战老兵,也比仿生人差远了。
肉眼可见,两边都在往李世民这边的城楼推进。
尽管速度并不快,但始终稳稳当当。
李世民这边的军队就不一样了,越打越慌,越打越乱。
本来就是在黑夜之中,火光闪耀之下,根本就看不全面,表现就更差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李承乾的军队,是绝对的悍不畏死,百战老兵也没法比。
他们从死掉的自己人身上踏过,从始至终几乎脚步不变。
李世民的军队,很快就受不了了。
真正接触之后他们才发现,这支军队何其可怕。
就算被砍死,从始至终只说那么一句:缴械不杀!
很快,有些士卒放弃了抵抗,他们崩溃了。
本来闭目等死的他们,却没等来自己的死亡。
等他们再次睁开眼,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包裹在李承乾的军队中。
可从始至终,没有一个李承乾的士卒动他们。
他们哭了,心中的天秤,也朝着李承乾靠拢。
有了第一批做榜样,自然就有了更多。
就连被放倒在地受伤的那些,只要不重新拿起武器反抗,李承乾的仿生人同样没动他们,而是绕过了他们。
如此一来,李承乾军队的推进速度越来越快。
城楼上,诸多贞观大臣们,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眼里浮现出惊讶,不可思议,凝重,畏惧,恐惧等神色。
这样的军队,别说是训练出来,他们连想都没有想过。
“陛下,太……这支军队太可怕了,根本挡不住!”
李君羡声音里,微微带出了颤音。
贞观十三年,李君羡还在担任左武卫大将军,负责掌管太极宫玄武门的禁军宿卫,直接护卫皇帝安全。
此时,他就跟在李世民身边。
李世民脸色铁青,持剑的手微微颤抖,很想挥手一剑结果了李君羡。
但,这样做于事无补,反而显得他昏庸。
李君羡说的,的确是事实。
他还想着,靠着内城的城墙,还有收拢的兵力,在这里挡住李承乾两天。
再不济,至少挡住一天。
之后,大不了再退守宫城。
如此一来,就近的勤王大军,就应该可以到了。
没想到,别说是挡住一天,半个晚上都挡不住。
虽然有李承乾出其不意,不带攻城工具都爬上了城墙。
可这支军队的强大,他也是再一次历历在目。
李世民不是深宫里长大的皇帝,本身爬冰卧雪,经历过无数次大小战场,什么情况他一清二楚。
“留下前锋兵力断后,剩余的随朕退守宫城!”
李世民当机立断,并没有连出昏招。
挡不住的,这是事实。
如果继续拼下去,就算有他在这里,士卒们不敢退。
但为了保命,只怕越来越多的人会装死。
一不小心他就可能被活捉,那就一切都完了。
宫城更小,城墙也更高更厚,宫里的禁卫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只要不再给李承乾爬上城墙的机会,他有信心坚持到勤王大军到来。
只要勤王大军来了,那一切都结束了。
在李世民立他为太子,还对他极尽关爱的时候,就想要造反。
世间万事,逃不过名利二字。
拥有名利者,除非昏庸到只顾享受,想要的则是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而不是青史留名,遗臭万年。
李承乾却没有先回话,因为李世民这个问题陷阱很深。
无论他怎么回答,都是答不完美的。
他抬手招了招,十个步兵越过广场,跑步来到他身边,排列异常整齐。
李承乾下马,抽出佩刀,对着这十个人一顿乱砍。
很快,鲜血流了一地,有人甚至被砍掉了胳膊。
但这十个人,从始至终一动不动,更没有任何反抗或者慌乱的迹象,甚至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连脸上那漠然空洞的神色,都没变过。
李承乾收刀入鞘,重新转身骑上战马。
再次一抬手,这十个步兵拖着一路的血迹,重新跑回了队伍中。
李承乾骑在马上,仰头问道:“父皇,别说五年十年,我给你一百年,你是否能训练出这样的兵?”
李承乾好像什么都没解释,又好像什么都解释了。
就像他说的,别说五年十年,给你李世民一百年,你能训练出这样的兵吗?
哪怕是死士,强逼他们不反抗,但最起码的骚动,还有疼痛引起的一切小动作,都是不可避免的。
更别说,被主家如此砍杀,完了只是抬一下手,就毫无怨言的重新归队。
这样的队伍,别说训练出来,做梦都不敢想。
李世民眼皮颤动,心中升起无边震撼。
群臣们也是心肝发颤,深深的感觉到一股寒意。
士卒们更不用说,士气瞬间降低到极点。
面对这样的士卒,是他们能够打赢的吗?
这一波,李承乾无形的证明了自己,还狠狠打击了李世民这边的士气。
就在城墙上所有人心中震撼无边的时候,李承乾又说:“父皇,我的兵,就算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会有人后退。
就算只剩下一张嘴能动,也会咬下你们一块肉。
所有人给我听着,你们都是大唐的兵,无论我李承乾是太子,还是所谓的叛军首领,对于你们我都是缴械不杀!
我的兵,绝对听从我的指令,哪怕你们先砍了他们百刀,只要你们马上放下兵器,我的兵绝不会还手。”
“缴械不杀!”
“缴械不杀!”
“缴械不杀!”
“……”
李承乾的兵,整齐划一地吼了起来。
李承乾自己说完这番话,就调转马头,不紧不慢的回到了自家军队前面。
不出乎预料,没有遭遇任何攻击。
他知道,接下来是一场硬仗。
之前自己唐突的出现在长安城外,长安城又承平已久,就连护城河都是干的,才让他轻易得手。
如果是正儿八经的攻城大战,单纯只是护城河,就要人命去填。
更何况还有拒马桩,鹿角,陷马坑等等防御工事,不是三五条人命能够填下的。
到了内城的时候,又是出其不意的夜间偷袭,直接让内城的防御攻势没有用上。
现在到了宫城,这里面住的可都是皇族,城墙本身的各种防御措施,一直都是长期开启状态。
只怕其中还有一部分,从外城和内城,拆卸搬运进去的防御器具,可谓是武装到牙齿。
李承乾已经做好了打算,如果白天攻不进去,那就晚上刷新后继续攻。
总而言之,今天二十四小时之内,一定拿下宫城,堂堂正正的骑马入宫。
“放开我,你们放开我,快点放开我……”
隐隐约约的叫喊声,从城楼下传来。
“青雀,是青雀……”
李世民陡然精神起来,手忙脚乱的从地上爬起来,慌慌张张的就想要离开。
两个刀斧手上前,直接把李世民拽住了。
“你们放开朕,放肆!”
某种意义上,居然跟城楼下,越来越近的李泰喊声,渐渐重合起来。
“哈哈哈哈哈……父皇啊父皇!
我被他李泰安排的战马踩断腿后,你有这么着急吗?
我明知道,那次秋猎,李泰他肯定要给我使绊子。
但是为了你嘴里的兄友弟恭,我还是去了!
我要多谢你,小时候也算让我能文能武。
否则,我就不是断一条腿,而是直接断送性命!
这几天我时时在想,如果当时我丢了性命,父皇会怎么惩罚李泰呢?
最终,我想到了!
从私人角度看,父皇你儿子那么多,死一个你本来就讨厌的,或许会伤心三两天吧。
毕竟喂条犬,喂了一二十年,也是有感情的。
反正哪怕是从嫡系上看,你还有两个可以选呢。
父皇,我有没有猜中你的心思?”
“你你你……朕,朕何至于此……”
李世民不承认,坚决不承认。
当初杜如晦死了,他都不止伤心两三天。
可他心里却乱极了,他两天没睡的脑子,没办法让他理智的思考。
“何至于此吗?”
李承乾反问了一句,又接着说:“就算父皇你猜到是李泰故意的,你也会努力说服自己,最好给我贴上各种该死的标签。
比如天命如此,比如战马发狂谁也无法预料。
从帝王角度看,前太子死了就死了。
死得如此丢脸,往后大家都别提了,接着奏乐接着舞。
如果有看不过去的,想要深入的调查我的死因,你还会强势阻止!
你不能让那种人找到证据。
否则,他魏王李泰没有你当年的兵强马壮。
一个弑兄的罪名,他就会被千夫所指,被万民唾弃,是绝不可能登上皇位的!
父皇,你还敢说你何至于此吗?”
李承乾给李世民分析,私人角度下李世民的想法,李世民不承认。
那么,帝王角度呢?
李世民张了张嘴,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因为从帝王角度思考,为了江山社稷稳定,这是必然的。
“看来,父皇你已经是默认了!”
李承乾满脸寒霜,冷冷一笑道:“我的死,最终在史书上,可能会留下三句:前太子,名承乾,少时聪。
长于深宫,志大才疏。
年二十,薨于骑马坠地!
如果史官珍惜笔墨,可能会浓缩这句话为:前太子,才疏,薨于猎!
千秋后人一看,哦,原来大唐三代有个前太子,叫什么名不知道,反正啥也不是,狩猎的时候死了。
至于怎么死的,我觉得可能是被野猪撞死的,薨于猎嘛。
什么,你觉得天上掉石头砸死的,也不是不可能,打猎肯定山高林密嘛!
他觉得是死在女人肚皮上,人家史书上说薨于猎,万一是猎女呢?
哦,用词含蓄是吧,就是死在女子肚皮上,好像也有可能啊!
反正,既然是这么一个志大才疏的蠢货,连史书都不愿意记载,肯定不是死于阴谋。
到那时,想来我李承乾,必将留下千古笑谈!
就算我李承乾成为笑谈,也要多谢父皇的厚爱。
毕竟我兢兢业业处理政务,换来的永远是打骂。
反而我这一死,很大可能名留青史,让后人多一件取悦之事,而非好似不曾来这世上走一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