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底层员工,而不去听信一个“资深经理”的“内部评价”?
胸口堵得厉害,仿佛压着一块巨石。
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我格格不入,霓虹灯闪烁,却照不亮我前方的路。
银行卡里的数字一天天减少,房租、水电、日常开销,像一个个张着嘴的怪兽,吞噬着我仅剩的积蓄。
有好几次,深夜里望着窗外万家灯火,我真的想过,要不就离开这里吧,回老家,或者去一个没人认识我的小地方。
但我不甘心,就这样灰溜溜地逃走,像个丧家之犬。
钱快要见底了,焦虑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我,勒得我喘不过气。
总得活下去。
我关掉招聘软件,开始在网上搜索不需要门槛、来钱快的方法。
跑外卖?
送快递?
摆地摊?
看着那些五花八门的帖子,我心里五味杂陈。
一个还算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最后要去干这个?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我最终选了摆摊,风险小点,时间相对自由。
做什么好呢?
我想起大学时校门口那家总是排长队的牛杂摊,香味能飘半条街。
我咬了咬牙,在网上找教程,看视频,买来牛杂、萝卜、各种香料,在狭小的出租屋里,笨拙地学着清洗、焯水、熬煮。
第一次煮出来的东西,味道一言难尽,连我自己都嫌弃。
但我没得选,只能硬着头皮一次次尝试,调整配方,控制火候。
失败了无数次,倒掉了不知道多少锅废料,终于,那熟悉的、诱人的香味开始在我的小厨房里弥漫开来。
我用仅剩的钱置办了一辆二手的三轮车,一口大锅,几个塑料凳。
找了个离家不远,晚上人流量还算可以的路口,我的“黄氏牛杂”小摊,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开张了。
没有招牌,没有吆喝,只有一盏昏黄的电瓶灯,照着锅里翻滚的牛杂和氤氲的热气。
起初几天,生意惨淡,路过的人大多只是好奇地看一眼,真正停下来买的寥寥无几。
但我没退路,只能守着。
或许是我的牛杂确实炖得够火候,真材实料,汤底浓郁,渐渐地,开始有了回头客,有人会说“小伙子,你这牛杂味道不错”,那一刻,疲惫和委屈似乎都减轻了许多。
生意慢慢好了起来,但只靠晚上摆摊,收入还是有限,连房租都紧巴巴。
为了多挣点钱,我白天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