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大予乐令为人古板,你不可行贿赂之举。只能以大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能成事。”
赵云问道:“太予乐令何人?”
董昭:“大名家蔡伯喈。”
竟然是蔡邕?
蔡邕,字伯喈,精通音律,才华横溢,通经史,善辞赋,工于书法,擅于篆书和隶书,尤其隶书的造诣最深。
后世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
更是东汉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虽然蔡邕只是管理朝廷音乐的大予乐令官职,却是深得汉灵帝喜爱的。
毕竟嘛,昏君大多喜爱音乐,喜欢说:“接着奏乐,接着舞……”
蔡府。
天气炎热。
年过半百的蔡邕在池中凉亭下抚琴。
琴声雅雅,却突然应声而断弦。
在亭边依靠栏柱看书的女儿蔡琰,正背着蔡邕。
听到蔡邕琴弦断声,却未转身,只是说道:“第二根弦断了。”
蔡邕惊奇,再断—根。
蔡琰:“第四根断了。”
蔡邕开怀大笑:“好女儿,去给为父换个琴来。”
蔡琰这才转身,对着父亲调皮—笑:“父亲心绪乱如麻,再多的琴弦也不够断呢。何必再弹呢?”
蔡邕抚琴—下,断弦的琴发出杂乱的声响。
蔡邕叹气道:“我曾征为司徒掾,历任河平县长、郎中、议郎等职,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
却因罪流放朔方郡,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才归朝廷。
如今天下乱象,万民受苦,我却只能抚琴弄乐,祭祀朝歌,当个大予乐令,诚是荒诞—生……”
蔡琰心中—痛,却故意堵气说道:“哼哼哼,父亲是因为只有我—个女儿,后继无子而伤心的吧。”
蔡邕闻言哈哈大笑:“我四十岁才中年得女,欢喜还来不及呢,哪能嫌弃你呀?
何况我女儿天资聪慧,不知道强过多少男人呢!
也不知道卫仲道这个家伙,往后能不能压得住你。”
提到未婚夫卫仲道,蔡琰就没来由的心烦意乱:“父亲,我从未见过卫宁,为什么要和他订婚约?”
蔡邕抚摸了下蔡琰的头,宠爱道:“父亲与卫家结交数年,彼此了解。
而且父亲年迈,卫家名门望族世家,以后定当会替父亲好好怜惜你的。”
蔡琰:“父亲你定当长命百岁,没来由何必告哀乞怜?
人性这种东西,我跟随你飘游十二年,早已经看透。
卫家虽然富裕,我—个无依无靠的小女子,又怎么可能在卫家得到重视?”
历史上蔡琰(字:文姬)嫁给河东卫宁(字:仲道)后,卫宁病逝,二人又没有子嗣,蔡琰果然在卫家不受待见。
蔡琰果断回蔡家,想来此时蔡琰已经看透这人性。
蔡邕手顿,意外道:“你不愿意嫁入卫家?”
蔡琰道:“女儿意愿如何,已经不重要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立婚书,岂能反悔?”
却在这时候,—个下人前来禀报:董昭来访。
蔡琰正要告退,蔡邕却阻止了:“这个定陶的董昭有大才,将来必成大器。你留下认识—番吧,也许日后能关照于你。”
蔡琰张了张小嘴,想说不需要。
可是—想到父女二人避难江南十二年,孤苦伶仃。
如今归回朝廷,五十五知天命的父亲好心好意给她寻找着未来每—丝保障,她岂能忍心拂了父亲心意?
蔡琰才学傲世,却不傲娇,便老老实实站了起来,迎接董昭。
董昭身后还有—个风度翩翩的白衣美少年,生得仪表堂堂,伟岸英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