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由榔丁魁楚的现代都市小说《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朱由榔丁魁楚全局》,由网络作家“理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论资源,广东有大量易于开采的露天富铁矿,而且还有佛山镇这个此时全国首屈一指的钢铁工业基地。再加上,自己不能生产的东西,背靠大海,我还能买啊!日本的硫磺、葡萄牙的火器、东南亚的粮食、煤炭,大海茫茫无际,只要把郑氏一系拉拢好,不做什么杀鸡取卵的行当,这大海就是光烈朝廷取之不尽的聚宝盆!朱由榔越想越觉得,这北伐满清,也不是毫无胜算嘛?而且他还知道,历史上再过一年,满清北方也会出大乱子,到时候应接不暇之下,不说一举统一全国,割据一方,饮马长江还是有可能的吧?也不知道历史上的南明朝廷是怎么能玩脱的......随着朱由榔一路上的“宏伟规划”,也许是骑兵多,而且又都是些强健的军士,仅仅三日多时间,一行人便抵达广州府。广东巡抚陈邦彦带着一众官员出来...
《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朱由榔丁魁楚全局》精彩片段
论资源,广东有大量易于开采的露天富铁矿,而且还有佛山镇这个此时全国首屈一指的钢铁工业基地。再加上,自己不能生产的东西,背靠大海,我还能买啊!日本的硫磺、葡萄牙的火器、东南亚的粮食、煤炭,大海茫茫无际,只要把郑氏一系拉拢好,不做什么杀鸡取卵的行当,这大海就是光烈朝廷取之不尽的聚宝盆!
朱由榔越想越觉得,这北伐满清,也不是毫无胜算嘛?而且他还知道,历史上再过一年,满清北方也会出大乱子,到时候应接不暇之下,不说一举统一全国,割据一方,饮马长江还是有可能的吧?
也不知道历史上的南明朝廷是怎么能玩脱的......
随着朱由榔一路上的“宏伟规划”,也许是骑兵多,而且又都是些强健的军士,仅仅三日多时间,一行人便抵达广州府。
广东巡抚陈邦彦带着一众官员出来迎接圣驾,其实按照规矩,一般情况下两广总督、巡抚的驻地是在肇庆或者梧州。但如今肇庆是光烈小朝廷的临时首都,而且朱由榔和内阁也觉得广东中部和东部还是要有大员看着。其他不说,光这番禺县的海港码头还有南海县的佛山镇,那都是朝廷的命脉啊!
所以也就让巡抚陈邦彦转到广州办公。
朱由榔下了马,身后的随从们在他的允许下也都下马恭敬站立在一旁。此次他并未带什么文臣,唯有带上了年轻的中书舍人王夫之和刚刚上任的工部右侍郎胡璇。
而在迎接队伍中,跪在陈邦彦身旁的却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胖大叔。
朱由榔打量了下他身上的四爪蟒龙袍,就明白他是谁了。
这边是后世历史上闹着要和朱由榔的永历朝廷分庭抗礼的“绍武皇帝”朱聿鐭,可惜在这一世,朱由榔一开始便让人带兵进了广州,还利用了他,给李成栋、佟养甲演了出戏。
如今之前怂恿朱聿鐭的苏观生等人都被处理了,要么打发到地方,要么革职回家,到是也没杀人。但他的“皇帝梦”肯定是结了。
见到朱由榔看向自己,朱聿鐭自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自我反省,然后又痛骂苏观生等人的“挟持”,要“凌迟处死”这些“乱党”,再向伟大圣明的光烈天子表达自己拳拳忠心。
开玩笑,现在是什么情况?当初他朱聿鐭趁桂王一众君臣在广东立足未稳时,还能有几分分庭抗礼的力气和可能。如今呢?李、佟两万多大军都灰飞烟灭了,全广东的武装力量都改叫“光复军”了,他有几个脑袋够砍啊?
朱由榔倒也不打算追究,这种事情在明末也不是一两次了,再说也没造成既定事实,只要别来碍自己眼,也就随他去了。
他还专门安抚了一下朱聿鐭,表示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不再追究了,当然,也不可能会有下次。
丹陛下所有文武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用眼神交换着意见,同时也在思索组织着想法。
其实在两天前朱由榔就已经通过首辅瞿式耜向所有大臣透露了此次朝会的主题,大家也在互相讨论、思考、准备过。但这毕竟是天子陛前,要表达意见还是得慎重一些,尤其是皇帝已然形成了威望的情况下。
“陛下,臣启奏”
见大家暂时没有言语,阁臣陈子壮一马当先,出列向朱由榔躬身回应。
在三名内阁辅臣中,陈子壮年纪最轻,不到五十,资历也最浅,但是也正因如此,比起瞿式耜、吕大器二位,他也更加刚直并且有些冲劲。
朱由榔自是对他点了点头,表示允许发言
“臣以为,此次潮惠大捷之后,朝廷虽在东面暂时不再受清虏所威胁,然而自十月赣州失陷以来,江西大部已沦落敌手,广东藩屏已失,清虏兵锋抵韶州而来。”
“之前何、章、堵等大臣扰敌于湖广,清虏兵势疲惫,未得南下。然此后湖广朝廷大军受挫,经两月养蓄,江西、湖广清虏恐也将有所图,届时贼虏必欲南下以危圣驾。”
“故臣以为此时朝廷当旨在清虏南略之前,收复赣州乃至赣南,凭借赣南地势为广东屏护,以保社稷无失。”
陈子壮也不含糊,身形挺拔、扬着眉毛,朗声禀报自己的意见,五寸长的黑色短须不断颤动,看起来正气凛然。
朱由榔边听边思索,陈子壮说得确实不无道理。
目前小朝廷所直接接触的清军力量一共有三支。
其一是福建清军,这支清军自攻占南京,一路南下过浙江、下福建,又灭掉了隆武朝廷,兵锋正锐,本来是对明廷威胁最大的敌人。
但是由于明军在潮惠一举击溃歼灭了作为入广急先锋的佟、李二部,令这一支清军直接损失了三分之一,而且攻占潮州,又相当于在闽南站住脚跟,并且能与浙东、闽北、闽中的鲁王、郑成功呼应,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威胁。
其二是湖广清军,这一支敌人主要聚集于湖广北部和东部,人数众多,主要以绿营汉军为主,但战力也并不俗,以清廷平南大将军孔有德为主。
历史上的这个时候,广东沦陷,瞿式耜等人带着永历皇帝西逃到广西,孔有德先后三次南下攻打桂林,还是瞿式耜组织防御并且从澳门的葡萄牙人那借到炮兵守城才让孔有德在桂林城下吃了瘪。
这也是瞿式耜虽然也有着不少明末文臣的坏习惯,但朱由榔依旧信任他的原因,历史证明他不仅忠诚,而且能力并不算低,甚至在文臣中是比较突出的。
好在朱由榔之前召回了何腾蛟、章旷二人,将湖广军权交给了堵胤锡,湖广局势倒是比历史上稍好了些,孔有德尚且没有南下两广的余力。
其三便是江西清军,这支敌人数量最少,但却最为精锐,其中除了曾经左良玉部留下的降兵外,还有近万满蒙汉八旗劲旅,而且由满清元老大将谭泰所率,不容小觑,威胁甚至比其他两路还大。
除了兵强马壮外,由于赣州的沦陷,导致清军兵锋可以直接逼迫到广东北部,这也就是陈子壮提出建议的原因了。
朱由榔沉默思考时其他大臣也没闲着,接着第二个发言的便是新任吏部尚书何腾蛟,这位尚书大人是被朱由榔从前线召回来的。
人家也不是什么蠢货,皇帝召回他和章旷的原因他大概也能猜出来,但正是因为知道是因为不信任自己的能力而召回自己,这就让何腾蛟心里颇为不平乃至怨怼。
“陛下,臣以为陈阁老所言虽也有理,然却未必考虑周全。”
何腾蛟委婉地否定了陈子壮的建议,但陈子壮乃是阁臣,他这个尚书急不可耐地直接出言置否,可以说是很不给面子了。
这都是因为陈子壮资历其实并没有何腾蛟深,甚至年龄上也没何腾蛟大,这次被召回后他一腔怨愤,对这位“幸进”阁臣自然也没什么好看法。
“据韶州前线消息,赣州清虏多以汉卒为主,并未见到八旗骑兵动作,可知江西清虏应未有南顾之意,再则韶州、南雄山河险要,即使有犯,也足以应对。”
“然而湖广形势则大不同,自十月以来,朝廷在湖广军力步步收缩,高、李所部步步退缩,已渐向夔东败走,届时湖广门户大开,清虏贼首孔有德必然会率众南下,此方为当务之急啊!”
何腾蛟也没有顾及面色难看的陈子壮,自顾自的说道。
朱由榔点了点头,也没发表意见,他知道何腾蛟这番话有不少抱怨的成分。话中之意就是你皇帝不信任我,把我从前线一脚踢开,把对农民军友好的堵胤锡推了上去。
结果呢?湖广局势不照样逐渐崩盘,那帮“叛贼”组成的所谓忠贞营也没能抵住清军,已经丢了湖广中部,从岳州败走,向西面和南面渐渐败退。
但朱由榔却是知道,如果不把他和章旷叫回来,按历史发展,孔有德最多十二月就打到桂林了!如今到了十二月底,孔有德都尚未威胁到两广,可以说是堵胤锡和忠贞营超常发挥了。
不过何腾蛟说的也不无道理,按历史进程,湖广明军是很难抵挡孔有德的,即使有堵胤锡苦苦支撑,恐怕也只是稍稍延缓了这一结果而已。如今堵胤锡和忠贞营已经显出快撑不住的样子,若不早做安排,恐怕到时候就来不及了。
想到这里,朱由榔转头向瞿式耜发问
“瞿卿,堵胤锡那边情况究竟如何?”
瞿式耜是总管朝政的首辅,对湖广这种关键战场上的情况当然不会一无所知。
“堵胤锡前日曾来报,湘北和湘东恐已不能守,现在忠贞营已开始向湘西、夔东转移。其部在岳州鏖战中伤亡不小,短时间内难有向清虏反攻的力量。”
他清声向朱由榔回道
朱由榔思忖一会儿后,又让大家继续发言,后面虽然也有七八个大臣发言,但要么支持陈子壮,要么支持何腾蛟,没有什么新意见。甚至还有两个“东林君子”发表了一番“正君道、明臣职”、“亲贤臣、远小人”毫无营养的废话,直接被朱由榔半路打断。
被这两个“清流”弄得有些烦的朱由榔对瞿式耜一旁站着的老臣吕大器轻声问道
“吕卿,卿屡任军务,数抚地方,不如也提提建议?”
吕大器大概是肇庆小朝廷中对于军务上最熟悉的文臣,只是年纪大了,精力上有些不足。
他颤巍着白须躬身谦虚了两句,这才开口
“陛下,老臣以为当务之急并非是关注先防江西还是先防湖广。”
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一开口就与众不同,提起了朱由榔的精神。
“湖广有堵大人所部在,就算清虏南下,朝廷也不会得不到音讯,而且我军上据湘西,清虏南下也必须先驱逐我军方可。至于江西清虏若欲南侵,如何大人所言必有建奴八旗调动,且韶州险要,顷刻南下。”
“那吕卿以为目前朝廷当以何为重?”
朱由榔饶有兴趣地问道
“目前朝廷最重要的事情是兵马,是粮草!”
吕大器正色回应
“收复赣州也好,防备湖广也罢,朝廷都得有兵马才行!潮惠大捷虽然荡灭闽南虏寇,然而我军损失也不小,又留下了近万大军守备。当前朝廷可用之军,加上广西、韶州所部也就不过三万之数而已。
“陛下此次亲率军旅,应也能知道这些兵马战力如何,除了陛下带回的一万五千将士历经血战可堪一用外,其余兵士面对清虏别说对垒,恐怕抵御都是难事。”
朱由榔闻言不禁皱眉,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啊无论你是要打江西也好,支援湖广也好,你都得有兵有粮啊!
一方面,明朝中后期这种有历史进步性质的工商业发展是畸形的。
因为事实上明朝早期的官方政策对商业发展极尽限制与打压,比如“片帆不得下海”的禁海;向商户摊派勒索的“岁办制度”;严厉的户籍管理政策;严格控制人口流通等。
但事情到了明朝中后期却发生了变化,倒不是说政策改变了,而是由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并且腐败之风渐兴,禁海形同虚设。地方官绅与这些民间资本结合,工商业在一种“灰色地带”的保护下成长起来,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具有一定进步性质的经济模式。
朱由榔知道,这种发展模式事实上极不健康!
其一,这种“灰色发展”工商业的壮大对国家财政毫无裨益,大量资本、劳动力投入工商业,却在“士绅免税”和腐败勾连的保护伞下不用纳一分钱税。反而会破坏国家税基,越发展反而对国家危害越大。
其二,这种发展模式对工商业本身也危害巨大,由于不能得到官方认可,又必须依附于士人官员集团,他们只能通过腐败手段来获得生存空间,市场扩张极其有限,生产规模很难扩大,而且在政治力量面前极容易被摧毁。
这一点,从明末佛山的铁户、炉户屡次不绝对朝廷摊派的反抗就可以看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番禺海商们对朱由榔“经济特区”和“海贸商会”的政策万分拥护的原因,如果不是因为不能获得朝廷正式认可与保证,谁愿意给那些个官员当孙子?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满清入主中原后,对外为了防范抵抗势力和海外的复明势力,执行了比明朝中后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严格十倍的闭关锁国政策。
使才刚刚萌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雏形直接丧失了庞大的海外市场,缺乏有效后继动力。
朱由榔重生的这几个月也想明白了一些事,他知道自己想要打败正在上升期、如日中天的满清王朝,就不可能完全依靠明朝那运行了三百年,行将就木的体制,而他的第一步,就要从这两个“萌芽之地”开始!
“那现在的佛山镇铁冶经营状况到底如何?”
胡璇报告了一些佛山镇的大致规模和产业分布之后,朱由榔直击要领的问道。
“现在......大约一半的铁铺、工场要么倒闭、要么也快支持不住了。剩下不到一半的铺子主要是靠从广州出口才勉力维持。”
胡璇思忖一二后回答
“那闲置、待业的工人有多少?”
“恐怕不少于四千吧,且其中过半都是冶铁、锻铁的匠人。”
朱由榔闻此眼睛一亮
“既然如此,胡卿关于官营铁冶一事应该是不难了。”
“臣也是如此想,只是......这官营铁冶应作何编制?还需圣上示下。”
朱由榔沉吟片刻,关于这事他也考虑过许久,大体也有了些想法。
“朕的意思,就叫武备局吧,先挂在工部下面,主官算是正六品监事,再往下编制你先列个章程,回头朕让吏部批了。”
“臣领旨谢恩!”
“爱卿不必虚礼,你我君臣再把这具体办事章程商议一二。”
......
李炎穿越了。
好消息是他马上就能成为大明天子
坏消息是大明已经没了
李炎躺在床上望着马车里装饰有些出神
“你说什么?我是桂王朱由榔?”
在一旁跪着的小太监都已经俯首磕得泣不成声了
“殿下!奴婢万死!竟让殿下受惊,奴婢万死!”
如果要问明朝最惨的皇帝是谁,永历帝朱由榔绝对是有力竞争选手。你说崇祯?人家好歹掌了十几年的权好吧。
而永历登基的时候,大明早没了。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有两汉、有两晋、有两宋,却没有两明的说法,为何?因为南明朝廷根本就算不上一个正经政权,从江南到云南,一路打,一路逃,连一个稳定落脚点都没有,算什么朝代?
此时距崇祯殉难已经两年半,之后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朝廷、福建的隆武都先后被清军给扬了,最后轮到了封在广西的永历继承香火。
如今大明地盘有多大?贵州、广西、广东,而且其中两广马上就快没了。
云南刚刚沙定洲叛乱,紧接着被张献忠余部占领,湖广方面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势如破竹,追着明军打,完全丢失就在眼前。
这他妈连偏安都不算!顶多算“前朝余孽”
永历登基共十六年,其中一半时间在跑路,另一半则在被人软禁。
如果没记错的话,自己还没登基,清兵就杀到赣州,一众君臣赶紧慌忙西逃。
于是十几年时间从广东逃到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用脚丈量了祖国大西南不说,最后一路逃到了缅甸,结果被缅甸国王卖了。直接当成投名状送给了吴三桂,被其用弓弦活活勒死。
朱由榔心中忐忑万分
现在是隆武二年十月二十二,自己还有两个月就要登基。之前十六号赣州失陷消息传来,因为出任监国的桂王君臣还没高兴两天,就被吓得立马准备跑路。
东阁大学士瞿式耜一再劝阻,但没有卵用
惊弓之鸟般的一众君臣在这月二十号便开拔溜了。
现在是跑路第三天,队伍已经行出肇庆五十多里,自己正在马车上。
还好,事情还没到完全不可挽回的局面,他前世看过顾诚先生写的南明史,对这段历史还算了解。等十二月,清军有名的刽子手汉奸李成栋就会杀进广东,然后自己跑路十多年,最后死在昆明。
所以,绝对不能西逃!
朱由榔知道,历史上的永历帝就是因为被清军吓得逃到广西,结果导致广州的唐王先一步登基,最终酿成南明内讧,给李成栋钻了空子。
自己不想死,就不能离开广东!
必须马上回肇庆!
马车门帘被拉开,一声跪地恭迎,小太监已经趴下。帘后走进一名华服中年妇女,和一名身段窈窕、黛眉朱唇的年轻女子。
二人身后还跟着一个年纪稍长的太监
他知道,这大概就是永历生母马太后和妻子王皇后了,当然现在他还没登基。至于那个太监,似是司礼监掌印王坤。
“王儿,你身子可曾好些了,可还有不舒服。”
两人关心的看着他,今天本是跑路后第一天,但也许是老天看不过去了,自己的马车横梁在奔驰时断裂。一不注意脑袋就磕到了车壁上昏了过去。
这是老天爷都不忍心了啊!
绝对不能再跑了
朱由榔心里想着,嘴上回答
“母妃,孩儿已无事了,不知瞿式耜可在队中?”
瞿式耜是除了李定国、郑成功外为数不多自己知道的大明忠臣。
“你不是让他留在肇庆了么?”
朱由榔微微一怔,这才想起瞿式耜死活不同意永历跑路广西,最后自己留了下来。
他二话不说,直接掀开锦被,翻身下床
对着那王坤疾声道
“快出去把所有管事的都叫过来!我有事要交代。”
“王儿,你这是怎么了?”马太后有些惊慌,不知道自己儿子是不是摔傻了。
“母亲勿要担心,孩儿只是……”
朱由榔给马氏编了个故事
说自己昏迷以后,梦见了太祖训斥,然后看到自己一行人逃到梧州后被清军一路追杀,在贵州、四川、云南乃至缅甸来来回回徘徊十几年,最终母子妻儿均被清兵杀害。
朱由榔讲得言之凿凿,而且结合他昏迷前后突然变化,作为对“怪力乱神”还算尊敬的古代人,马太后没觉得有问题。
而且朱由榔这故事也并非是假的,历史上马太后就是与儿媳一起被清军俘虏,在押送时自相扼喉而死,自己与儿子朱慈煊则被吴三桂下令绞死于篦子坡。
片刻后,马车外面一阵响动,众人应该到齐了。
朱由榔稍稍安抚了马氏和王氏,便掀帘而出。
“参见殿下”
“大家伙也别讲究了,车马都是谁在管?”
“殿下,队伍车马均由臣管辖。”
一名二十多岁穿着鱼龙服的武将越出答道
“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是吧,立刻让所有人掉头,回肇庆!”
群臣闻言看着朱由榔,惊愕失色
不是前天还嚷嚷着要跑路梧州,瞿式耜劝了好几天都不管用,这莫非是真中邪了?
一名站在为首的中年文臣惊骇跪地
“殿下,我们不是已决定移驾梧州了吗?如何半路又变卦啊,望殿下收回成命,清虏已破赣州,肇庆已危在旦夕啊!望殿下三思啊!”
那人伏地不停惊惶说道
如果朱由榔没猜错的话,这家伙就是现在的内阁首辅,也是西逃主谋之一,丁魁楚。
就是他与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坤合谋,劝说朱由榔不顾瞿式耜劝谏,率众西逃。
他身后四五个文官也都跪地齐声相劝
“什么三思?孤九思过了!我不跑了!”
“李自成打到北京时思宗皇帝没跑,清虏打到福建时思文皇帝没跑,今日若我朱由榔跑了,他日何颜进拜太庙!”
下面跪着的一众文官惊呆了
这是能从朱由榔嘴里说出的话?
当初决议移驾梧州的是你吧?
被清军吓得哭爹喊娘的也是你吧?
拒绝瞿式耜劝谏的还是你吧?
如今都走到半路了,你跟我说你要学习先帝死战殉国?
“殿下,我等并非是畏死,而是如今清兵势大,不可力抗,朝廷应当避其锋锐,顾及大局,从长计议。”丁魁楚俯首,此时他心中很是憋屈,虽然他是西迁梧州的提议人,但这不也是你朱由榔同意的么。
“从长计议?天下多少事坏就坏在从长计议!昔日东晋北伐何尝不是从长计议?北宋燕云十六州何尝不是从长计议?议出什么了?”
“当年成祖迁都燕京,以城为塞,众臣皆劝或有胡尘之患。成祖何意?以君长悬于国门,纵力尽亡国,何负于社稷!”
朱由榔不停的给众文臣扣帽子,搞道德绑架。
丁魁楚也许是实在忍不住了
“殿下何必如此。难道当初下令西行的不是殿下吗?岂能朝令夕改?如今又回肇庆,若是他日清军南下,届时殿下再被迫西狩,又该如何?”
这是他的内心真实想法,你朱由榔什么德行他丁魁楚还不知道,事到临头婆婆妈妈什么。
朱由榔只是静静注视着他,他知道相当一部分南明官员抱着同样想法。
这不怪他们,是这个国家已经让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了。
从北京到广东,清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济南、扬州、南京、镇江,一座座坚城门洞大开,一支支兵马如鸟作散。
而南明朝廷呢?弘光朝大敌当前却依旧党争不断,隆武朝皇帝不过是郑家手上提线木偶!
一路内斗、一路溃败!
这就是南明!
后世朱由榔看顾诚先生的南明史,实在让人血压攀升!要么君臣猜忌,要么结党谋私,要么内斗内讧!江山社稷都快完了,还在斗,还在分什么阉党、东林党。
可惜李定国、郑成功、瞿式耜、张同敞一腔热血尽付东流;可怜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朱舜水满腔孤愤遗民泪尽!
是啊,你朱由榔硬气个什么?到头清军打过来不信你会不跑?
可朱由榔找到不跑的理由了。
反正历史证明跑也跑不掉,与其被人架空,最后憋屈地死在云南缅甸,不如放手一搏!
给那些从北京到肇庆,一次次被残酷现实打击,却又一次次死不旋踵,奋身投入反清大业的民族脊梁一个交代;给所有从辽东到云贵,被异族铁蹄视为奴隶蹂躏残杀的亿兆黎庶一个期望!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你们也知道,之前我车马出了事,碰到了头……”
众人自然好奇,自从朱由榔醒来,性情便大变了,不仅不再像之前那般柔软懦弱,如今竟还颇有威势。
“孤做了个长梦……梦里太祖皇帝对我骂道‘尔亦为我后乎?’,孤梦见自己一路逃窜,清军一路追击,妻儿被清军残杀,母亲被鞑寇逼亡,自己被人用弓弦活活勒死……”
此时母亲马氏、妻子王氏已经从马车里出来了,听闻言语,垂泪涟涟。
许多大臣都热泪盈眶,低声抽泣;丁魁楚则只是面色苍白,讷讷不言。
“马吉翔,将你佩刀递给孤!”
马吉翔虽然心中不解,但也不敢违命,将腰间绣春刀解下,双手奉上。
所有人都看着朱由榔,不知桂王监国要做什么。
只见朱由榔将头上发簪取下,乌色长发如瀑披散。
在所有人惊恐的目光中
“锃!”利刃拔出,横在朱由榔颈前
“王儿!”
“殿下!”
还未等众人反应过来,青锋划过,几缕青丝飘落在地。
马氏见状自是情绪难制,几欲扑向朱由榔,好在王氏是个识大体的,大致是懂得丈夫的用意了,拦住马氏,在身边细语安抚。
诸臣工无不跪地伏下,一众老臣无不痛哭流涕。
“殿下,殿下何至于此啊!”
“孤听闻凡将士临阵惧敌脱逃,罪应论死!孤身为监国,总辖天下兵马却知法犯法,理当自裁!”
“奈何国家危难,尚需此身延续宗庙,安抚士民,故以发代首,明晰奖罚!”
丁魁楚呆呆看着这幕,跪着用颤抖的手摘下乌纱帽,叩首,大声泣言
到了这一步他再不主动请罪,那就是找死了。
“罪臣丁魁楚,请殿下降罪!”
“中书舍人何在?”
“臣在。”一名青年官员激动地越身伏地
“等下拟旨,罢内阁首辅、兵部尚书丁魁楚,以其年高体弱,晋太子少师衔,赐银百两,允其致仕还乡。”
“臣……臣谢殿下隆恩。”
丁魁楚颤声再拜,他明白,所谓君辱臣死,就刚才朱由榔那番动作,现在的监国、以后的皇帝跑了都要割发代首,那么自己这个主张跑路的臣子呢?不得以死谢罪?
明朝不是汉唐,没有权臣擅专的余地,内阁辅臣更不是宰相,皇帝说废就废,别说他丁魁楚,就是当初张居正,都要联合太后才能掌控朝政,崇祯在朝十几年,换了十九任首辅,谁敢说个不字?
朱由榔的处理已经相当给面子了,毕竟人家是首辅,不留点脸面,自己根基尚浅,容易让下面猜度。
“奴婢该死!请主子降罪!奴婢该死!”
之前的大太监王坤伏首,连连狠狠磕头,额头都磕出一片鲜红血色,血液顺着鼻梁流了下来。
朱由榔知道他,之前对自己还算忠心耿耿,监国之前帮了一些忙,就是小心思不少。
“你的司礼监别干了,传我旨意,从即日起废司礼监,奏折由内阁处理,重要奏章直报与孤。”
“至于你,去给孤养马吧”
“谢主子隆恩!”王坤闻言不顾鲜血深深叩首。
“所有人整顿一二,马上准备启程回肇庆!”
“谨遵监国旨意!”
众臣俯首
大明光烈元年、满清顺治四年,二月下旬
贵州,贵阳府
从四川退出之后,大西军便向贵州方向转进,最终于二月抵达贵阳府,当然,此时部分军队已经进入了云南北部,还有一部分留在四川南部。
大堂内的气氛很是凝重,坐在上首的,是四名威势不凡的青壮将领。
左右分别各坐着十多个擎刀贯甲的将佐
这四人正是张献忠死后,接替他主持西军的四个义子,又被称作“四将军”
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
当初吴三桂、豪格等率军图谋四川,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中,不久就死了。张献忠死后军中大乱,顿时惊溃,伤亡惨重。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将军在危难中收集残部数千、家口万余人,由顺庆(今南充市)急速南下,一昼夜驰数百里,才保存下部分有生力量。
随后又汇集其他剩余的西军力量一路南下,于贵州安顿下来。
而后此时云南刚好发生吐司作乱,西军便倾力西进,基本拿下了云南北部,勉强成为了一支有所规模的割据势力。
张献忠死后,虽然四人当中名义上的“大哥”孙可望接替了领导位置,可事实上四人在张献忠还在的时候就各有势力、想法,如今张献忠一死,整个大西军未来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就摆在了大家面前。
清军攻略四川之际,为了北上陕西抗击清军,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并“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 接着,分其兵为四,并命令四位将军,各率兵十余万向陕西进发,结果在西充凤凰山阵亡。
在临死之前,他曾经对孙可望说
“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按照他生前的意思,如果自己有所不测,几个义子可以带着剩下的西军残部归附明朝。
但孙可望却有着自己的想法,他并不想继续和清军死磕,而是通过退守川、桂、滇、黔,割据一方,当一个新一代如唐宋时的大理国般的“西南国主”。
而四人当中,年纪最小的李定国却有不同意见,就在几天前,大西军余部领导人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在贵阳附近的定番开会,讨论今后的战略方针和作战部署。
孙可望在会上主张把部队开往广西,继续与明军周旋,一旦失利,就转入南海。李定国坚决反对,他主张西进云南,建立根据地,联明抗清。李定国说:“当前清军大举进攻,闯王血溅九宫山,老万岁中箭身亡,我们与清军有不共戴天之仇。大敌当前,如果再与明军厮杀,只会使清军渔翁得利。当务之急在于联明抗清,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两人争执不下,最后李定国表示孙可望亡命南海是死路一条,那还不如当场死去,旋即拔出宝剑,准备自刎。众将一见,忙夺下宝剑,一起跪地高呼拥护李定国的建议。孙可望见人心归向李定国,随即同意进兵云南,联明抗清,但两人之间却依旧产生了巨大裂痕。
对于孙可望而言,李定国在大西军中的威望实在令他不安,并且两人的想法和目标也相去甚远,关系变得十分僵硬。
虽然孙可望口头上答应了李定国等人“联明抗清”的说法,但过去了十几天,还是一种观望态度,唯有继续向云南扩张一事获得了大家共识。
就在这双方达成一个微妙平衡之际,一颗巨石却打破了平静的湖面。
大西军还没找上南明朝廷的门,南明朝廷却是先找上门来了......
“你是说,那人自称是光烈天子亲派使者?”
孙可望坐在主位,皱着眉沉声问道
“正是,那人还说自己是什么......中书舍人,好像是皇帝身边的人呢。”
“他有说此行过来是干嘛的吗?”
孙可望接着追问
“他只说是要见四位王爷,说是朝廷愿与西军合作抗清,天子派他与诸位王爷相商大事。”
比起沉默的孙可望,一旁的李定国却是很有兴趣,忍不住出言问
“他可有说这合作一事,朝廷那边是何时做的决定?”
“这倒是没说,不过,小人从他那语气里能听出,这事应该是皇帝亲自过问主张的。”
一直在倾听的刘文秀也表达了意见
“大哥,不如还是先让人上来,听听朝廷怎么说吧?”
孙可望也只得点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