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第一个反应过来,眼神发亮。
“简老师!
这个思路太厉害了!”
几个年轻研究员也忍不住低声赞叹。
傅瑾言死死盯着白板,脸色变幻不定。
震惊。
难以置信。
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因为我提出的方案,和他理解的“苏晚遗稿”思路,隐隐存在冲突。
甚至可以说是颠覆。
“这……只是一个初步想法。”
我语气平静,仿佛刚才那个技惊四座的人不是我。
“具体可行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傅瑾言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
他强作镇定地点点头。
“嗯,这个思路……值得尝试。”
但他看向我的眼神,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轻视。
多了一分警惕,一分探究。
他很快将这归结为我的“运气好”,或者“歪打正着”。
甚至暗想,这或许是苏晚当年考虑过但未记录的旁支?
对苏晚的滤镜,依然牢固。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种子已经种下。
怀疑的种子。
散会后,李浩兴奋地凑过来。
“简老师,您太牛了!
简直是神来之笔!”
我淡淡一笑。
“只是运气。”
转身离开会议室,我能感觉到背后傅瑾言那道复杂的目光。
我知道。
他开始不安了。
而这,正是我想要的。
同时,我也留意到。
近期关于主要竞争对手——海外X实验室的消息越来越频繁。
他们在类似项目上似乎也投入巨大。
前世,傅瑾言就是在这个阶段,开始与他们有不清不楚的联系。
<很好。
鱼饵已经抛出。
就看哪些蛇,会忍不住探出头了。
[] :时间铁证,离间之计我需要一个铁证。
一个能彻底砸碎苏晚“天才”光环,无可辩驳的证据。
记忆的碎片在脑海中翻涌。
对了!
那位退休的老教授!
前世,在“星尘”项目立项前很久。
大概五六年前。
我还是个刚崭露头角的年轻研究员时。
曾把我关于“星尘”核心概念的一份早期电子草稿,发给当时领域内德高望重的王教授请教。
王教授为人正直严谨,只是退休后深居简出,几乎断了与外界的联系。
苏晚那时候……好像才刚刚进入傅瑾言的视线。
她所谓的“遗稿”,不可能早于那个时间点!
找到王教授费了些周折。
我以学生拜访请教学术问题的名义,带着精心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