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钟进卫王承恩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崇祯:明末大洗牌全局》,由网络作家“叫天”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赵率教,窃以为算得上明末英雄之一!明军组成一个箭矢阵,赵率教为箭头,以视死如归的气势,撞向了黑压压的鞑子队伍。这么大的人数差距,而且就算杀了也没有什么战利品,鞑子中的巴牙喇都不屑去战斗,冲向明军的主要是装备不怎么好的余丁和蒙古鞑子。出人意料的,箭头一撞上鞑子队伍,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剪子裁开布匹,碰上的鞑子无不死伤落马。很快冲破了第一道鞑子的冲锋线。明军并没有伤亡多少。赵率教一抹脸上鞑子的污血,道一声痛快。然后又向下一道鞑子的队伍撞了上去。连撞鞑子五条冲锋线,队伍死伤一半不到,而鞑子,估计有四五千见阎王去了。消息报到皇太极那里,大吃一惊,亲自过去观阵。发现明军士气如虹,始终保持着箭矢阵,撞哪那开,冲哪那裂。箭头正面的鞑子已...
《穿越崇祯:明末大洗牌全局》精彩片段
-------
赵率教,窃以为算得上明末英雄之一!
明军组成一个箭矢阵,赵率教为箭头,以视死如归的气势,撞向了黑压压的鞑子队伍。
这么大的人数差距,而且就算杀了也没有什么战利品,鞑子中的巴牙喇都不屑去战斗,冲向明军的主要是装备不怎么好的余丁和蒙古鞑子。
出人意料的,箭头一撞上鞑子队伍,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剪子裁开布匹,碰上的鞑子无不死伤落马。很快冲破了第一道鞑子的冲锋线。明军并没有伤亡多少。
赵率教一抹脸上鞑子的污血,道一声痛快。然后又向下一道鞑子的队伍撞了上去。
连撞鞑子五条冲锋线,队伍死伤一半不到,而鞑子,估计有四五千见阎王去了。
消息报到皇太极那里,大吃一惊,亲自过去观阵。发现明军士气如虹,始终保持着箭矢阵,撞哪那开,冲哪那裂。箭头正面的鞑子已经有些畏惧不敢上前了。
皇太极赶紧把自己旗下的巴牙喇派了上去。
牛录额真舒穆禄,因功已升为甲喇额真了,这次就是派了他过去。
他是打惯了仗的老兵,知道对于现在气势如虹的明军,如果硬碰硬的损失会极大。箭矢阵,最硬的就是箭头,但如果箭头断了,也是最致命的。
舒穆禄招来手下,跟在一队普通鞑子后面,靠近箭矢阵。
就在箭头撞上前面这队鞑子的时候,舒穆禄下令手下三波重箭激射而出。
明军压根就没想到跟鞑子近战的时候,会有箭雨袭来,护卫赵率教的亲卫纷纷落马,赵率教也在最后一波箭雨中被射中多箭,翻身落马。就在落马的那一瞬间,赵率教的脑海中显出了孙承宗的身影,心里默默的说道:经略,我没再负您所望了!
其实这个时候,赵率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他已是六十一岁高龄了,虽有廉颇黄忠之勇,此时已奋战多时,早已力竭,只是凭着一股意志一直在战斗。
周围的明军一见大帅落马,纷纷下马来救。
扶起赵率教的时候,已经没有气息了。
“为大帅报仇!保护大帅遗体!”明军以赵率教的尸体为中心围成了一个圈,和周围的鞑子死战。
巴牙喇兵替换普通的鞑子攻了过来,原以为明军主将已死,加之其力战多时,应该很容易解决了。
没想明军明知必死,在赵率教的感召下,完全是以命博命。巴牙喇兵的伤亡也慢慢的升了上去。
这个时候,皇太极来到了战场外围,见到如此惨烈的战事,不由得心里很是意外。就准备再增兵上去。
旁边的范文程走上一步,悄悄对皇太极道:“主子,明军已失马匹之力,围成一圈,刚好可以弓箭招呼。”
皇太极醒悟过来,下令巴牙喇兵撤退,让所有人等用弓箭攻击。
战事结束之后,战场统计一出来,皇太极都吸了一口冷气。四千明军全军覆没,但自己一方伤亡高达八千余人,其中还有巴牙喇兵四百余人。
这要是明国都是这样的军队,我们大金还能混么?
皇太极看看身边的范文程,心里不禁舒了口气:幸好不是所有汉人都有这样的血性和勇气。
其实赵率教军并没有全部覆没,还有一位,拉肚子的朱元中,拉肚子反而救了他,朱元中拉完肚子追赶大部队时,刚好目睹了无数的鞑子现身围攻赵率教。
建虏前锋很快就越过了蓟州城,来到蓟州南面五里处扎下大营,并派其精锐监视蓟州城,掩护后续部队绕道过来。
当夜傍晚,建虏全军越过蓟州城,建虏和明军相安无事。不过,大金贝勒和蒙古首领的心情就不是城里的明军可以比了,就如同色鬼看见衣裳半解的美jiao娘,好吃之人看到了一桌山珍海味,好财之人看到满屋金银珠宝一样,准备大干一场了。
盘山山脉南向的山脚下,不远处一条州河蜿蜒而过,在这中间有一个村庄,依山伴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村子两样兼顾,所以虽然天灾不断,但日子总还是能过的。
时近午时,住在靠山村尾的一户人家,院子里坐着婆媳两个,媳妇二十五六的样子,虽说不上漂亮,可透着一股朴实能干的气息,嘴上和坐那晒太阳的婆婆说话,手里针线不停,缝补着家里小调皮鬼的衣服。一个估摸五、六岁的小孩正坐在院子里玩泥巴,也不怕天冷,玩的很忘我。
婆婆在冬日晒着暖洋洋的太阳,感到很舒服,稍微挪了下身子,然后对着媳妇说:“我老了,身子又有病,像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还能过多久。”
媳妇一边飞快的动着手一边安慰:“婆婆,瞧您说的,孩子他爹,上山打猎,下水摸鱼,种田样样拿手,闲着还能去三河城里打打短工,咱家不愁吃喝。”
说到这里,用牙齿咬断了线,然后扯了扯缝针的一溜,看着针脚密集,挺满意的,就放到了一边,又拿起另外一件待补的衣服,然后看看在院子角落边的房子,说道:“再说小叔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前途无量着呢,比孩子他爹有能耐多了,以后这个家说不定还得靠小叔。”
婆婆没有马上接话,倾着脑袋仔细的听了听,像是想听听小儿子的读书声。距离远了点,没有听见,不过也不在意,露出满意的笑容说;“可不能当面夸他,夸多了容易骄躁,影响他的前途。”
“这不就是在您老面前夸个两句么。说真的,前日那些朝廷官兵路过,简直跟了土匪一样,要不是小叔是个秀才,恐怕就不是少几只鸡那么简单了。”
婆婆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叹了口气:“我也正是因为这,才担心这个日子怕是要不容易过了啊。你记得再前些天的时候,路过的那些朝廷官兵那个不是闹得村子里鸡飞狗跳,捞够了好处才走的。”
“婆婆,您就安心好了,等小叔考中状元,看哪个刚在家门口横!”说到这里,看看天色,又道:“这也快到响午吃饭的时辰了,孩子他爹怎么还没回来?狗娃子,去门口看看你爹回来没有。”
坐地上的狗娃子正玩的起劲,没理睬他妈的话。
媳妇冲婆婆笑了笑,正准备站起来教训下儿子,忽然,门被“彭”的一声踢开了。一个约莫三十来岁的彪形大汉闯了进来。
院子里的几个人都吓了一跳,一看是孩子他爹,这门踢坏了还不得修,正准备埋怨两句,彪形大汉直接朝刚才嘴里说的小叔的那屋冲过去,一边说:“快走,鞑子来了。”
冲到那个房间门口,也是一脚踹过去,门“哐当”一下开了,把里面的小叔也吓了一跳:“二弟,快走,鞑子来了。”
说完后也不等弟弟反应过来,猛的一个转身,跑的母亲身边,一把背了起来。对着媳妇说道:“快,跟我走。”
这事不能耽搁,从钟进卫处离开后,崇祯皇帝马上前往文华殿,和内阁商议后,逼着内阁,以内阁的名义发出一道给袁崇焕的回复,曰:文龙骄悖,命崇焕安心任事,且嘉谕之;并榜谕东江各岛,咸从宽议。
崇祯皇帝处理完这个事情后,继续处理其他奏章,一直到肚子饿了才想起用膳。在用膳完了之后,按照往常一样,有一段休息时间,可今天崇祯皇帝怎么都休息不好,心静不下来,想想今天的事情,真让人感到憋屈。
忽然,王承恩进来禀报说,前往孙承宗处问询的事情已经传回消息了。崇祯皇帝从躺塌上坐起,命令:“速报于朕知。”
王承恩让门边的小宦官进来叙述,小宦官进来叩头后答道:“陛下,孙承宗派亲信家丁连夜赶到京师,言明袁崇焕在天启三年(1623年),任宁前道,核实辽东副总兵杜应魁冒领军饷后,未经请示,直接正法。”
崇祯皇帝听了,半响不语,王承恩让小宦官悄悄的退下。崇祯皇帝抬头对着王承恩道:“果有此事,被钟先生猜中了,朕有点担心钟先生说的建虏绕道攻击京师的事情会成为事实。”
王承恩相对无语,现在对袁崇焕的回复已经发出去了。而且之前也分析了,动不了袁崇焕啊!
不一会,崇祯皇帝想起什么,问王承恩道:“大伴,警告遵化的事情办了没有?”王承恩躬身道:“陛下,已派出快骑前往传谕。”
崇祯皇帝见已有安排,就不再说了。他其实知道这时的边军已不堪一战,就寄希望建虏不要绕道过来了,就算建虏真要绕道侵袭,朕已先有警告,希望能坚持,等各地军队集合,灭建虏于遵化之处,至少也能击退之。另则趁建虏主力拖在遵化,再令袁崇焕出锦州奔袭建虏老巢,或有不世奇功。
崇祯皇帝还是觉得有点闷,事情不在掌控中,寄希望于缥缈,实在不能让人安心。于是,就对王承恩说道:“朕随便走走,你陪着朕就可以了,不用惊动别人。”王承恩想,在宫里应该没有关系,于是回答:“是!”
这个时候,钟进卫拿到了黑板和粉笔,是刚做好就送过来的。钟进卫让人摆在偏殿中央位置,用粉笔随便写了几个字,觉得马马虎虎,还可以。
他看到阿奇在一边眨着好奇的眼睛看着,就说道:“阿奇,昨天跟你说的上天入地,并不神秘,我解释给你听啊。”
阿奇一听,赶紧点点头,这个,是相当的有兴趣。
于是,钟进卫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只飞机,然后在另外一边画了一个地铁的模样,虽然比较丑,但还是比较像。
画完之后,他对着阿奇说:“这个,是我上天的工具,就是飞机,可以坐好多人,飞到天上去;这个是地铁,里面也可以坐好多人,在地底下行驶,就是飞奔。飞机飞到天上,你能看到云彩上空,就像棉花糖一样,铺满了整个天空。”
这个时候,门吱呀一声,掉进来两个侍卫。两个侍卫掉了进来后,很不好意思,互相指责说是他推他的。
钟进卫一笑,说道:“你们也想听上天入地啊,那就一起过来听吧。”两个侍卫一听,停止了指责,互相看看,又看向钟进卫。
钟进卫向他们招招手,两个侍卫就不再犹豫,赶紧围了过来。钟进卫道:“你们叫什么名字?”
这个时候,两个侍卫已经跟昨天的换班了,虽然还是昨天四个侍卫里面的两个,但钟进卫不认识。
两个侍卫赶紧自我介绍了一下,胖一点的叫胡韬,另外一个叫孟建昭,都是京师人。
阿奇等他们两个介绍完了,就赶紧打断了他们,直接问钟进卫道:“公子,这个,这个飞鸡有法力么,是如何饲养的?”
钟进卫一愣,飞机饲养?不过马上明白过来,解释道:“是飞机,不是飞鸡。”然后在黑板上面写下了“飞机”两个字:“我来给你们讲讲飞机的原理。”于是,滔滔不绝的开始讲喷气式,被打断,讲浮力,又被打断,讲重力......
崇祯皇帝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又走到了钟进卫这里来。
王承恩在崇祯皇帝后面远远的望见殿门开着,没见两个侍卫,心道要坏了。
崇祯皇帝走近后才发现,以为钟进卫跑了,赶紧进殿来看。
崇祯皇帝一进殿后,才发现钟进卫正吐沫横飞的说着什么,还不时的往边上黑色的木板上画些东西和写点缺胳膊少腿的字,两个侍卫和一个宫女正聚精会神的围着听。崇祯皇帝心里有点好奇:钟进卫在讲什么呢?
他正想上去也听听,被钟进卫发现了站在后面的崇祯皇帝,赶紧打招呼道:“陛下,您来了啊。”
几个听众一下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后,吓的急忙跪倒在地,特别是两个侍卫,小腿还隐约有点抖。
崇祯皇帝本来心情就不怎么好,现在发现两个侍卫擅离职守,更是愤怒。正要发作,钟进卫说话了:“陛下,我一个人闲的无聊,就拉他们来听我讲课,正在讲怎么上天入地呢。”
崇祯皇帝一听,讲怎么上天入地,还会这事?马上就转移了视线,很好奇的问道:“上天入地?”王承恩这时悄悄的走进两个侍卫,轻轻的道:“还不快退下。”
两个侍卫赶紧消失,崇祯皇帝现在对钟进卫说的上天入地非常感兴趣,虽然看见两个侍卫退下,也没计较,只想听听钟进卫怎么说。
于是,听众就变成了崇祯皇帝,王承恩和阿奇(阿奇现在是钟进卫的秘书,理应在身边服侍)。听了老半天,崇祯皇帝才慢慢的明白原来上天入地是怎么回事。不由的有点失望,看来自己是别想能上天入地了。
这个时候,钟进卫也讲的有点累了,就问崇祯皇帝道:“陛下,您过来是有什么事么?”
崇祯皇帝一听,有点不好意思,说道:“没事,就是随便走走,过来看看先生,是否有什么需要之处。”
钟进卫一听,说道:“陛下,这个是黑板,这是粉笔,用来教学,哦,就是授课很不错,您可以推广。你看,可以写,可以擦掉,哦,忘记黑板擦了,用手也可以擦掉。”
对这个东西,崇祯皇帝的兴趣不是很高,随便吩咐王承恩记得此事。然后犹豫了一会,崇祯皇帝还是对钟进卫道:“朕刚接到孙承宗消息,先生所言确有其事。”
钟进卫听了后,停止了介绍黑板和粉笔,又一件历史事情符合了。他想了想后,问崇祯皇帝道:“陛下打算如何应对,是否准备采取什么措施?”
崇祯皇帝沉默了下后,说道:“朕已传警遵化,万一建虏真要绕道攻击,只要遵化坚守住,朕的勤王军队一到,可歼建虏于遵化城下,如建虏逃回辽东,朕派军队尾随追击,给予最大杀伤;同时令关宁铁骑趁建虏主力外出之际,奔袭建虏老巢,给其重重一击。建虏就算逃回,也必元气大伤。先生看此策如何?”崇祯皇帝越说越有信心,不由的语气都高昂了起来。
钟进卫初听之下,觉得很不错。然后再细想了想,眉头就皱了起来,总结了下,问崇祯皇帝道:“陛下,您的这个方案,需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遵化能守住,直到勤王大军赶过来;二是要保证建虏不避开遵化,择薄弱而攻;三是勤王大军有和建虏野战的能力,并能将其击败;这些条件能满足么?”
崇祯皇帝一听,呆了,这,这好像满足不了。
钟进卫看崇祯皇帝不说话,就又说道:“陛下,您可以事先布置口袋等着,说不定可以。把全国能打的几只军队事先调过来,埋伏着,等建虏一现身,就立马围殴死他们。”
朕的能打军队,能和建虏野战的军队?除了关宁铁骑,好像,好像没有了啊。崇祯皇帝心里想到这里,不由的额头开始出汗了。
钟进卫在旁边建议了:“陛下,我听闻四川的白杆军是强军,历史上也能和建虏硬碰硬的,可以把他们调过来。另外,京营现在的战斗力如何,是不是也能用?”
崇祯皇帝不说话了,半响,才苦笑着对钟进卫道:“朕也不瞒先生,如果为了一个不一定的情况,万里之外调遣军队来京师,朕出不起钱啊。京营也是因为没钱,无法要求这些兵痞子训练,现在别说打建虏,怕是关宁军也能随便把京营打败,这也是朕不敢问罪袁崇焕的原因之一。”
钟进卫无语,他想起来了,前世很多网友就有争论,说明朝就是亡于财,国家没钱,最终导致所有的事情一团糟,从而玩完。
钟进卫想了下,记得很多穿越小说都有开金手指赚钱的,应该比较容易,于是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我可能有一些办法,能帮陛下赚些钱。”刚说到这里,马上被崇祯皇帝抓住了肩膀,崇祯皇帝欣喜的问道:“当真?”
钟进卫点点头:“陛下,应该是没问题的,不过要想真的解决您的财政问题,关键还是要改革,要革新制度才行,不过需要时间。”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说道:“朕知道,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朕自从当了皇帝之后,天天为这个钱字发愁。对了,你说要当朕的商鞅的,是吧?!”
钟进卫笑笑,用力点点头,说道:“陛下,放心,我回头就想些法子出来,先救急,再长远。”说到这里,好像话说的太满了,又补充道:“我们一起参谋参谋,一起赚钱。”
阿奇从头到尾在旁边看着,心里不由的对钟进卫崇拜了起来:“公子就是聪明啊,一下就有了办法,说都把陛下说失态了。”
东厂自从在崇祯元年被崇祯皇帝命令非受命不许出禁门后,一直闲置,偶尔跑跑腿,再没有以前的风光。这次,奉崇祯皇帝圣旨,查找刺客同党,憋了一股子劲都晒了出来。宫里除了皇后,贵妃以及王承恩处没有骚乱到之外,真是查的宫里鸡飞狗跳。
开始还只是查平素和内侍王横伍走动之人,奈何王横伍是被先皇差点杀了的人,被魏忠贤所救,现在的崇祯皇帝又是打击魏忠贤的主,还有几个人敢跟王横伍走动。结果自然查不出什么来,于是,范围就开始扩大了,开始查之前和魏忠贤势力比较亲近的人。
其实,这个刺杀事件很简单的,王横伍一直把魏忠贤当救命恩人看的,结果被崇祯皇帝杀了,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也就罢了,刚好钟进卫出现,然后被安排到他当值的偏殿,而崇祯皇帝以为是宫内比较安全,钟进卫的事又给他一惊一炸的,包括王承恩都没有仔细崇祯皇帝的安全保卫工作。
另外,加上明末时期,守护皇宫的内卫纪律都已经非常松弛了,(据传天启年间皇宫还被小偷光顾过,侍卫连个小偷的影子都没见到,只追查到一根从墙上垂下来的绳子而已。)就给了王横伍一个极好的刺杀崇祯皇帝的机会了,污毒封喉虫之毒是他在御马监当差的时候偶尔获得的,这就是刺杀事件的全部。
很自然的,事件渐渐的开始变质了,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抱怨,实在没仇没怨的就发财。当然,这些都是曹化淳默许的,甚至有部分是其指示的,这个机会是千载难逢的。
这天,阿奇刚给钟进卫喂完流食,然后托着腮帮子,坐在钟进卫的床前看着钟进卫昏迷的脸。现在,钟进卫算是阿奇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且不说阿奇已被崇祯皇帝赏赐给了钟进卫,单就这几天的相处,阿奇就感觉出钟进卫并没有把她当作一个使唤的丫鬟,或者其他类似的,给她一个感觉,钟进卫是把她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或者是朋友,又或者是一个单纯爱慕的人。想到这里,不由得脸红了起来。其实阿奇心里还有一种对强者,或者说对有本事之人的仰慕之情,只是没发现而已。阿奇默默的在心里祈祷满天菩萨,神佛,快点让钟进卫好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偏殿的门被粗暴的推开,闯进2个东厂番子,门口的侍卫缩在一边,显然不敢表示点反抗的意思。
其中一个东厂番子对着阿奇说道:“你就是阿奇是不?”
阿奇有点惊慌的站起来,低声说道:“是。”然后那个番子说道:“你的事犯了,跟我们走一趟。”
阿奇一呆,道:“何,何事,我没做什么事情啊。”
番子一摆手中的钢刀,说道:“刺杀陛下的刺客同党已经招供,有你一份,还不认罪,乖乖跟我们走,还少受一番罪。”
阿奇吓了的呆住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惊慌道:“没,没有,我不是,我不是刺客的同党,一定是他们记错了。”
其实压根就没有什么刺客同党招供的这种事情,宫里能刮的地方都被刮过了,这2个番子忽然想起,听说宫里有个叫阿奇的宫女心灵手巧,平素常自己雕刻些好东西拿出宫外卖,一定是赚了不少钱,就跑过来讹诈了。
2个番子一看小姑娘被吓的差不多了,对视了一眼,一直没有开口的那个番子说话了:“看你这个样子也不像是刺客同党,或许是个误会。”
阿奇一听,赶紧点头。番子也不让阿奇开头,就继续道:“但既然有了口供,我们虽有心替你开脱一下,也是很麻烦的,你也知道,这事少不了需要那个。”说完,用手比了比银子的样子。
这下阿奇明白了,原来是冲银子来的。但现在形式比人强,就当花钱消灾吧,就点点头,去一边自己的房间,取了自己的积蓄出来,对2个番子说:“谢谢2位大哥帮忙,这里是我的全部积蓄,帮忙去通融下。”
2个番子相视一笑,心想还挺上道的。但接到手里一掂量,脸色就变了,对着阿奇恶狠狠的骂道:“就这么点银子,打发叫花子啊!”
阿奇吓的退后一步,委屈的说道:“我一共就42两银子,全在这里了。”对于平常宫女来说,可能就差不多了,但传言阿奇卖她那雕刻品卖了不少钱,至少有个100两以上吧,这里一半钱都没有。2个番子觉得被戏弄了,恼羞成怒地道:“往宫外卖了那么多东西,才这么一点钱,既然你爱钱不要命,老子就成全你,带走。”
阿奇其实唯实是冤枉的,第一,谣言总是夸张的;第二,她确实比其他宫女多项技能,能卖点钱,但都是委托侍卫去卖的,那些侍卫欺负她一个弱女子,长期在宫里不懂行情,就压个极低的价格回复她,把一大部分钱都吞了。
阿奇直接跪了下去,哭着说道:“我真的只有这点钱了,我还要照顾公子,麻烦2位大人行行好,帮帮忙。我家公子救过圣上,是圣上最看重的,现在我走了就没有人照顾公子了。”
2个番子带走犯人的时候,什么样的理由没听过,哪里肯信,直接上前把阿奇锁走。
经过大门的时候,守在门口的李力和朱国忠(之前的2个侍卫因为守护不力被处罚了),鼓足勇气道:“这,这个,不能带走,他是圣上安排照料钟先生的人。”2个番子真一脸的恼怒,见这还冒2个出头鸟出来,于是,一并拿了去。
遵化,顺天巡抚府大门,分别列着抚安,镇静2块牌坊,门口站着持枪的兵丁,显得庄严肃穆,一般的老百姓非经过此路不可的时候,都是尽量走巡抚大门另一侧的路边走。
这天,天气一如既往的炎热,路上的行人稀少,站门的兵丁也显得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忽然,一阵马蹄声传来,这个时候,还在路上跑,不是神经病,就是有急事。几个兵丁抬头看去,远远的从衣着上发现骑马跑来的是一个中官,2个锦衣卫。守门的小头目见多识广,知道是来传圣旨的。赶紧一边安排一个兵丁往里通报,一边安排人上去接马。
来到近前,几个兵丁上前牵住马缰,中官也不多话,直接道:“有旨意给巡抚顺天右佥都御史王元雅,前头带路。”
王元雅,字浦鹤,山西太原卫人,此时正在后面休息,听闻圣上传旨,赶紧更衣摆香堂,准备接旨。中官过来后在大厅中央站定,说:“圣上口谕,巡抚顺天右佥都御史王元雅接旨,其他人等避让。”
待其他人等都退出去后,2个锦衣卫把门一带,然后站在大门2边。
一切就绪,中官开始传达崇祯皇帝的口谕:“辽东有变,朕以为建虏极可能绕过山海关,借道蒙古,从卿防区突入,攻击京师。故卿当提高警惕,勤练兵马,万一遵化遭建虏攻击,当坚守之,朕当调集军队与建虏决战,一举歼灭建虏。此为绝密,卿一人知之即可。”
王元雅听了崇祯皇帝的口谕,不由一愣,之前是听说了蓟辽督师袁崇焕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但圣上怎么就推测出建虏会来攻击我的防区,不去打袁崇焕,还绕那么远过来,不可能吧,以前也从来没有来过啊。
王元雅想是这么想,但崇祯皇帝都这么说了,打工的,还能怎么办,只能照办呗。于是道:“遵旨。”
传旨手续都完了之后,中官正准备告辞,王元雅从袖中摸出一锭银子,不着痕迹的塞给了中官,然后道:“陛下深谋远虑,臣下深感佩服,不知公公可知陛下如此判断可有其他根据?”
“咱家不知,”中官收了好处,总的说点,停了下,又压低声音说道,“不过听闻宫中有奇人,给陛下的建议。”他不敢说神仙妖怪的,文官都是一个样子,如果敢说神仙妖怪的,非吐个妖言惑众过来。说完后,怕王元雅再问,就连忙告辞走了。
王元雅也没有再管传旨的中官,自个在思索:“奇人,啥奇人,给圣上出这馊主意,好端端的又要费钱费粮。既然已经传旨下来了,总得照做,要不,万一真发生了,没有个准备,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想完之后,派人去找大安口参将周镇,龙井口参将张安德,马兰谷参将张万春等人过来开军事会议。
之前推行汰兵,结果差点兵变,现在天下并不太平,汰兵实在是万般无奈,都是因为军饷粮草短缺,朝廷给不下来而采取的便宜之策。现在又要进行战备,用脚趾头都能知道又要为军饷粮草打口水仗了。
王元雅的手里还储备了一点军饷粮草,这是之前汰兵的唯一一点好处,也是他没有反对崇祯皇帝口谕的依仗。几个参将一来,听王元雅这么一说,就闹开了。这个说手底下的兵都饿的躺床上只吞口水,节约粮食,哪有余力训练啊;哪个说军饷拖了那么久,不发没动力啊;另外一个又喊盔甲都坏了,连战袍也补了又补,现在都露屁股了,看是不是要发点基本的啊;反正就一堆理由,军事讨论会就成了一个诉苦大会。你巡抚要练兵可以,先满足下基本条件吧。
王元雅也要靠这些人办事,也早料到他们的反应,就开始讨价还价,最后定了个士兵10日一练,夜不收撒到蒙古草原。给多少多少军饷,粮草为代价。
军事会议结束,王元雅苦了个脸,心疼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军需;而各个参将就兴高采烈的回去了,巡抚大人给的这些东西有多少会真到士兵手里,看他们脸上的笑容就知道了。
第二天,宫中崇祯皇帝遇刺的消息开始传到百姓中间了,京城的中心话题一下被吸引到这个上面。不管男女,凡人都有个八卦心,京师百姓,官吏,三教九流的开始交流自己听到的消息和看法。
有2个说法比较主流,有鼻子有眼的,还很玄乎。一个据说是宫中侍卫处传出来的,说是某天半空出来出现一个人,掉到了御花园的池子里,以前能上天入地,腾云驾雾,但触犯了天条,被天帝收了法术,贬到凡间重新进行修炼,因为陛下那天子之身,故其找上天子,借天子之气进行修炼,事半功倍,恰好算到陛下有难,故此出手相救。
还有一个在妇女之间传得比较广,据说是钦天监的官员传出来的,天启年间妖人出世,京师的王恭厂大爆炸,大明的旱灾,地震等等都是妖人祸乱人间引起的,太祖眼见大明朝被妖人闹的太不象话,于是上奏天庭,特派仙人下凡前来相助陛下降妖伏魔,中兴大明。那天,陛下在御花园,心有感应,抬头看天的时候,天上飘下一朵五彩霞云,云上站着一个神仙,神仙对圣上说陛下有难,特奉太祖之命,前来相助,然后眨眼就掐算出有个妖人躲在宫中想害圣上,用手一指,那个妖人就显形了,原来是个老鼠精啊。
到最后,越传越玄乎,没谱了。
崇祯皇帝正在批奏折,刚批完一叠,抬头转转脖子,发现王承恩手里又拿着一个本子过来,就问道:“大伴手里拿的是何处的奏章?”
王承恩回道:“陛下,此乃钟进卫所言及人物的资料。”
崇祯皇帝一听,忙道:“速速呈上来朕观。”王承恩几步走到崇祯身边,递给了他。
崇祯皇帝,马上把其他奏折放到一边,细细的看起了王承恩递上来的本子。只见上面介绍道:
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天启二年进士,户部主事,擢员外郎,现任大名府知府,据闻爱读兵书,喜骑射。
曹文诏,山西大同人,在辽东从军,善长矛,勇冠三军,积功升至游击。非辽东出身,甚受排挤,现仍在袁崇焕手下。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人,万历四十四年,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天启二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天启四年,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天启七年,升陕西督粮道参政,今年4月,固原盗攻耀州,令官兵乡勇击溃之并追斩二百余首级。
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人,夫马千乘,万历四十一年冤死狱中,按土司夫死子袭,子幼则妻袭之制,秦良玉袭任石砫宣抚使。天启元年四月,镇守山海关,屡败建虏,熹宗御赐“忠义可嘉”匾额,并赐良玉诰命夫人,进二品服,后西南平贼中多次立功,授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平定松潘之乱后,镇守四川。
崇祯皇帝看完之后,久久不语,然后对王承恩道:“这几人,该是挽危救难之士,只是此前已定下不动袁崇焕,故卢象升,曹文诏现不动,朕久闻秦良玉为女中豪杰,闻名不如见面。传旨:招秦良玉,洪承畴进京面圣。”
王承恩领旨,但想起一事,于是对崇祯皇帝道:“陛下,钟进卫曾言建虏绕道从遵化侵袭京师,建言招秦良玉率其白竿军进京防御,此次秦良玉进京面圣是否需要其带兵进京?”
崇祯皇帝想想入不敷出的国库,叹了口气,说道:“带兵之事,暂缓之。”王承恩一听崇祯皇帝叹气,就知道还是银子的事,也就不再多说了。
东北沈阳,崇政殿中,皇太极和三大贝勒,四小贝勒正在议事。这些年头,不但明朝遭遇天灾,后金也是天灾连连,这不,日子难过,几个大佬正在讨论是否去隔壁邻居那打打秋风。这个说明朝富裕,抢明朝的没错;那个反对说,明朝的宁锦防线太硬了,过去可能会崩坏了牙口,何况后面还有一个趁机打秋风的牛皮糖,行不通。另外一个就说直接去把牛皮糖干掉得了。又有人反对了,说牛皮糖那比咱大金还要穷,过去打他是亏本的买卖,何况那位牛皮糖从来不和咱大金正面干仗,过去的人多了,牛皮糖就往岛上缩,让大金有力无处使。收买他吧,口头应付,钱照收,该抢大金的还是照旧抢。讨论来讨论去就没有一个满意的方法。
就在大家准备散会的时候,二等总兵官佟养性屁颠屁颠的跑进来,贝勒多铎对汉人最不待见,人又沉不住气,一见佟养性这个汉人,虽然他自己称是满人,未经允许跑进来,脸就沉下来了,也不管皇太极在座,直接就骂开了:“你这狗奴才,没见主子在议事,是不是活腻了要试试俺腰中刀锋利否?”
佟养性本来挺高兴的,想向皇太极邀功,就跑进来了,听多铎这么一骂,吓了一大跳,赶紧趴地上磕头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奴才有天大喜讯报告。”
皇太极也无意为了一条狗而责怪多铎,听佟养性说天大喜讯,就说道:“好歹也是大金的总兵官了,起来回话,是何喜讯让你如此失态?”
佟养性磕了个头,才起来说道:“奴才派往皮岛的细作送回一个消息说,明朝蓟辽督师袁崇焕于六月初五斩杀了皮岛总兵官毛文龙。”
“什么?”多铎一听就沉不住气了,呼的一下站了起来,说道,“你再说一次。”
佟养性极怕多铎,一看多铎发话,吓了一跳,于是,又结结巴巴的说了一遍。
皇太极一听,喜出望外,马上站起来走到佟养性面前道:“此事可有核实?”
佟养性一看皇太极走到面前来问话,不敢与之并站,忙又跪了下来,回道:“奴才初始也不敢信,经过再三核实,毛文龙确实已死,东江镇表面屈服于袁崇焕淫威,暗地里人心惶惶,已成一盘散沙。”
皇太极一听,哈哈哈的大笑起来,几个贝勒也跟着笑了,刚还在为牛皮糖头疼,没想一眨眼牛皮糖就自个儿死了。皇太极笑完后说道:“天助大金啊,哈哈,天助大金啊!”几个贝勒都一起过来恭贺皇太极。
皇太极笑着接受了几个贝勒的恭贺,然后重赏了佟养性,让他出去了。等他出去之后,皇太极宣布:毛文龙一去,明朝的东江镇不足为患。五日后集合八旗主力,前往袁崇焕处打秋风。几个贝勒见牛皮糖已去,自然毫无异议,纷纷回去集合自家主力,准备打秋风,抢一票去了。
再说祖大寿,听闻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大惊失色,也不顾无有令不得离驻地的规矩了,跑去找袁崇焕。
袁崇焕听闻心腹大将祖大寿私自跑来找自己,心知是何事,就在后堂安排见了祖大寿。
祖大寿一见袁崇焕,本就是老熟人,也不客套了,直接问道:“督师,可是皇上密旨让您去杀毛文龙的么?乱命不可接啊,毛文龙一去,锦州的压力就大了啊,建虏没有后顾之忧,非全力攻打不可。”
袁崇焕见祖大寿这急样,就喝道:“遇事不慌,乃将之本色,你看你这样子,成何体统!”
祖大寿被这么一骂,只好收拾自己慌乱的心情。然后,袁崇焕又说话了:“本督师并无圣上密旨,乃持尚方宝剑杀之。”
祖大寿刚好端起茶杯想喝口茶压压惊,结果听袁崇焕这么一说,吓了一大跳,手没端平,茶杯“哐当”一下掉到了地上,跌成了几瓣。
祖大寿也不管茶水溅湿了鞋子,结结巴巴的说道:“毛文龙乃左都督,挂将军印领尚方宝剑,一品武官,未经圣上同意,擅杀之,朝廷必然会怪罪下来,到时...”
还没说完,就被袁崇焕打断了,他说道:“复宇,不必惊慌,我料没事,我乃将首,毛文龙胆敢不服我调遣,不杀不足立威。”停了停,又对祖大寿说:“建虏那边,我也早有准备,我再加派火炮,粮草给宁远,锦州,建虏要么不来,要来了非崩坏其牙不可。”
袁崇焕的强硬,祖大寿之前早就领教过了。虽然他不认同杀毛文龙,但现在人也已经杀了,再说也没用了。再说袁崇焕也加派了火炮,粮草,早有准备,那就这样吧。唯一担心的就是朝廷的态度了,不过现在担心也没用。于是,就领了火炮,粮草而回。
果然,不久后,祖大寿就听到了朝廷不但不怪罪袁崇焕,还表扬了他的消息,一颗心也就放下了,袁督师的后台真硬,这都没事,以后可得牢牢的抱住这条粗腿才行。现在就担心建虏来攻了,于是就一边加紧城防建设,一边把夜不收远远的派了出去,防止建虏突然攻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