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觉得原满现在的状态不好。
年关将近,村里也热闹起来。大队在月底分完粮食,又给大伙都放了一天假,说去隔壁村借了牛车,明天一共两辆牛车在村口等大家,有买东西需求的可以坐车去县里,位置先到先得。
施青领完粮食回来同原满说了这个消息,问原满想不想一起去县里买东西。原满有点心痒痒,购物是女人的天性,她也不例外,在家带阿宝的这些天她十分无聊,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只找到几本藏在衣柜里的高中课本,扉页写着封政靖的名字。那几本课本被她翻来覆去的研究,连数学题都无聊做了一遍。不过她不敢光明正大地做怕惹人怀疑,毕竟听说原身只读到了初中。
卧室枕头里藏着封政靖临走前一晚塞给她十张大团结,原满也知道这是一笔巨款,每晚睡前都要检查一遍才能放心。
她来到这里除了去医院还没看过小院外的世界呢,原满点头同意了,又问要不要把阿宝带上。但施青说阿宝太小了,留给封兴国在家照顾,不过是一个上午,午饭前就会回来。
第二天天还没亮,原满就被施青叫醒,匆忙换上家里最厚的夹袄,拿了两个昨晚就蒸好热在锅里的菜饼子当早饭就跟在施青后面挎着篮子出了门。
没想到有人比她们来的还早,两辆牛车也不过能挤二三十人,村里年底手里还余点票钱的人家,都想着早早来占个位置。
等天微微亮,人已经来得七七八八,大队安排的牛车也到了,按着占的位置顺序依次上了车。
刚巧能挤着坐下,原满跟在施青后面上了前面那辆,牛车太高,她单腿跨不上去,还是几个婶子拉了她一把才上来。
一路上道路不平,牛车摇摇晃晃,冷冽的冬风刮得原满脸生疼,如同刀割了般,她只好把袄子领子竖起来,下半张脸埋进去。
这个年代没有超市的说法,县里人购买日常东西的地方都在供销社。因为临近年关,她们一行人到县上时虽还早,但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
施青说那是排肉的队伍,大队里有养猪,每年年底都会分肉,今年封家分到了一块猪蹄和四斤猪五花。她问原满要不要再买点瘦肉回去,这个年代人大多爱吃肥肉给肚里添油水,但原满还保留着自己的口味习惯,只爱吃瘦肉。
原满想了想同意了,挽着施青的手臂站到了队尾。轮到她们的时候,案板上已不剩多少肉,施青挑了一斤瘦的前腿肉,转头问原满够不够,却发现对方盯着案板角落的猪下水。
两片猪肝猪肺,还有一截肠子和一些杂碎,原满正怀念着以前在饭店里吃过的爆炒猪大肠,听到身旁施青喊自己,还没完全回过神。
“小满,一斤肉够吗?”施青没吃过猪下水,那味道有点难闻,她不能接受。
“哦哦,够的。”原满收回眼神,心里盘算着自己能不能做,指着那团猪下水问面前切肉的大姐,“同志,猪下水怎么卖啊?”
大姐手下不停,抽空奇怪的抬头看了她一眼,“那个不卖,国营饭店的会统一过来收走。”
原满心里算盘落空,递过去一斤肉票和九毛钱,进了供销社里头。
里面不像现代超市那样摆着货架,只是打了一排柜子和墙上一面格子,里面依次摆放着商品,售货员站在柜子里头招揽客人。施青来之前就想好了要买些毛线回去,阿宝的身量一天一个样,生产前准备的毛衣已经不够穿了,她还拆了封政靖留在家里的一件线褂。
毛线票不多,加上柜台限购一人五斤,施青最后也就买了六斤回去,想着顺便给原满也织一件。可供她们选择的花色不多,原满挑了蓝色和大红色,说这两个颜色不挑性别,谁都能穿。施青也觉得可以,买完毛线又拉着原满来看成衣区。
成衣区的衣服就两排,样式也单调,一水的列宁装和的确良衬衫,比起她们身上穿的算得上洋气。施青让原满挑两件,一件过年穿,一件留着去部队穿。
原满思考着南下部队那边的天气温差,挑了两件的确良衬衫,一件她的码数,一件施青的码数,又拿了件卡其布的仿军装,照着封兴国的身材挑的,然后爽快地让售货员开了票去柜台付账。
后面她们又挑了些糕点零嘴,将带来的两个篮子都装满才满意地往回走。回去的路上,施青嘴里不说,看到篮子里的三件衣裳面上忍不住地笑,儿媳妇记得孝顺自己,家和万事兴,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她这个婆婆高兴的了。
牛车停在她们来时下车的地方,还没到回去的点,人都没来齐,原满问施青国营饭店在哪,自己想去尝尝。
正巧自己也想尝尝,施青看了下天色,同旁边的人嘱咐了一声,就带着原满过去了。
国营饭店就在隔壁一条街上,离供销社不远,饭店门口挂着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今日菜色:桃花面、过油肉、卤火烧、猪肉包子、猪杂汤、清炒油麦菜。
原满看名字很想尝尝桃花面,但时间不够她们坐下来吃,她问收银员能不能打包,却告知需要自带饭盒,最后只好买了六个猪肉包子捂在篮子里面带走了。
除夕那天,一家三口早早的起来,封兴国负责打扫房屋和院子,施青和原满准备年夜饭。年夜饭早早订好了菜单,蒸一锅白米饭,大白菜炖五花、红烧猪蹄、青椒炒肉,然后再煮一锅菠菜鸡蛋汤。施青又听说猪蹄汤下奶,还分了小半块单独给原满炖猪蹄汤。
中午三人草草下了锅青菜面吃,午睡休息好后就开始烧火炖猪蹄。阿宝已经三个月了,还不能吃辅食,原满的身子慢慢养好后也有了奶水,足够阿宝吃后就停了羊奶和米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