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渐渐湿润了。
主事人亲自给他倒了一杯酒,说道:‘大哥,实在是对不住您,您就大人不记小人过,原谅我们吧。
’讨饭的汉子接过酒,一饮而尽,说道:‘唉,大家都不容易,我也不是故意为难你们。
’接着,大家轮番向他敬酒赔罪。
讨饭的汉子也不再客气,酒足饭饱之后,主事人又让人往他的讨饭袋子里装满了窝窝头、煎饼之类的干粮。
这时,讨饭的汉子站起身来,拍了拍肚子,笑着说:‘行嘞,看在大伙这么有诚意的份上,我就把那石滚子给弄下来。
’只见他来到大槐树下,活动了一下筋骨,双手抱住石滚子,一使劲,便把石滚子从树杈上抱了下来,稳稳地放到了碾盘上。
从那以后,杂姓庄的人可算是吸取了教训,人与人之间开始互相帮衬,对外来的客人也热情起来。
那石滚子虽被放回了碾盘,但村里人为了铭记这段过往,在旁边立了一块石碑,将这个故事刻在上面,当作警示。
后来,每当有新的村民搬到村里,长辈们都会带着他们来到石碑前,讲述这个故事,让大家明白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后来呢,爷爷?”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问。
李晓义老爷爷接着说:“后来啊,大家日子慢慢好起来,也通了电,有了磨面机,大碾盘用得就少了,但这个故事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它时刻提醒着大家,要珍惜邻里之间的情谊,不要忘记过去的教训。”
这时,李清思走上前,笑着对李晓义老爷爷说:“李大爷,您这故事讲得真是生动,让这些孩子也了解了解咱周边村子的过往。”
李晓义老爷爷哈哈一笑:“这些老故事啊,可不能失传,得让孩子们知道过去的事儿,才懂得珍惜现在。”
4 童年碾盘乐事儿时的“我”,最爱跟着奶奶来碾盘旁。
奶奶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裹着小脚,却动作麻利。
“我”像个小尾巴一样,紧紧跟在奶奶身后,看着她把金黄的玉米粒均匀地撒在碾盘上,然后推动着沉重的碾棍。
“我”也不甘示弱,小手紧紧握住碾棍,使出浑身解数帮忙。
可碾棍似乎故意跟“我”作对,怎么推都纹丝不动。
奶奶看着“我”涨红的小脸,忍不住笑出了声,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