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穿成女配输血包?姐跳出剧情自己过广告+结局
现代都市连载
《穿成女配输血包?姐跳出剧情自己过》是网络作者“江归澜”创作的古代言情,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姜淳于林小七,详情概述:我穿进了一本小说里,原主妈妈是个恋爱脑,有情饮水饱。后爸是个凤凰男,靠两任妻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后爸还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原主爸工作忙,顾不上孩子,便承诺在女儿成年前,每个月会寄五十块钱抚养费。谁知道原主妈妈认识了刚刚丧妻不久的后爸,两人一见钟情,当天领证。最要命的事,我不是女主,不是女配,只是书中给女配输血的NPC,上线就挂的那种!亲妈不争气还有亲爸,亲爸要是不行大不了就自己一个人过,反正这日子怎么过,得我说了算!...
主角:姜淳于林小七 更新:2025-04-17 03:40: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姜淳于林小七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女配输血包?姐跳出剧情自己过广告+结局》,由网络作家“江归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成女配输血包?姐跳出剧情自己过》是网络作者“江归澜”创作的古代言情,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姜淳于林小七,详情概述:我穿进了一本小说里,原主妈妈是个恋爱脑,有情饮水饱。后爸是个凤凰男,靠两任妻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后爸还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原主爸工作忙,顾不上孩子,便承诺在女儿成年前,每个月会寄五十块钱抚养费。谁知道原主妈妈认识了刚刚丧妻不久的后爸,两人一见钟情,当天领证。最要命的事,我不是女主,不是女配,只是书中给女配输血的NPC,上线就挂的那种!亲妈不争气还有亲爸,亲爸要是不行大不了就自己一个人过,反正这日子怎么过,得我说了算!...
走的时候,裴景州提醒姜淳于:“你要不要把包带上?”
姜淳于刚想说不用,想想还是带上,毕竟谁也不知道她值钱的东西都在空间。
背上包,将饭盒一起拿着往茶水间走。
卧铺车厢相对还是不错的,虽然简陋,但是人少也没有多吵闹。
这个时候的茶水间人有一点多,姜淳于斜靠在隔板上,看着前面排队洗碗等热水的人发呆。
手中的饭盒被人抽走,她才反应过来,忙站直身子看向抽去饭盒的裴景州。
“我来等,你先回去。”
姜淳于看了一眼还在等的五六个人,估计还要等一会,不客气地点点了头:“好。”
往回走的时候,姜淳于走的慢,细细观察其他卧铺的情形。
靠近茶水间的卧铺是个老妇人和个妇女带着三个孩子,占了两个下铺。孩子很闹,原本应该在上铺的两个人,此刻正站在过道上抽烟说话。
其中一人口音带着川渝那边的味道,引得姜淳于多看了一眼。这距离可不近,坐火车也得坐好几天。
一路走到自己的卧铺旁边,最安静的还是她们这处。
对面下铺的大叔还没回来,上铺的眼镜男又躺下继续看书。
姜淳于扫了一眼,没有进卧铺,而是往茶水间对面的另一处车头走去。
这头对着的车厢是普通的硬座车厢,人还没到,就听见喧闹的声音隐约传来。
姜淳于探头往对面看了一眼,立刻缩回头来。
对面的车厢和这边的车厢是不相通的,但是能隐约看见对面挤挤的人群,座位上座位下地上都是人不说,就连上面的行李架都躺着人。
幸亏裴景州有本事,能买到卧铺的票,不然她估计就是坐在地上,仍一堆大屁股在自己的头顶上走来晃去。
想想姜淳于就不寒而栗。
更不要说那一节车厢挤的都不能动的人流,气味可想而知。
谢天谢地,谢谢她亲爸派了裴景州陪同她去京城。
回头问问裴景州什么时候回部队,最好迟点,她要在海城好好逛。
房子暂时肯定是买不了,她也就想想。
不管是京城的房子还是海城的房子。她从小说里看到的历史,好像就是明年开始就会有大运动。
这个时候明哲保身最重要,要买房啥的,得等到八十年代的时候。
那时候改革开放,不管做什么都要安全的多。
洗好饭盒的裴景州,回到卧铺,看坐在他床上的小姑娘脸上有些不好。
“怎么啦,出什么事了吗?”
姜淳于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口:“刚才我去那头了。”
姜淳于指了茶水间对面,“那车厢里的人多的都没办法走动,如果要是想出去,就要从人头上跨过去。”"
此刻,这石头就在饼干盒子里,莫名的有些讽刺。
周庆国嘴巴甜,经常会做一些小事让她感动,送她东西的大部分都没花钱,或者不值钱。
她还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而周庆国的钱,她从来没看过,只有刚结婚的时候,周庆国说钱给她管,她没要,后来就成了习惯。
周庆国永远是只说不做的假把式,偏偏她还甘之如饴。
他的工资从来没给她,也没给她买过值钱的东西。还常常找她拿钱,娘要买小猪仔,弟弟妹妹要上学,小弟的鞋小了,小妹的衣服短了。
这么些年蒋晴一直默默付出,现在再看,她突然怀疑自己是不是被下了降头。
回到房间,姜淳于终于有空清点一下她最近的收获。
带着各种物资的空间,金镯子一对,玉镯子两对,钻戒一枚,现金八千二百块钱,票据几十张。
很明显,她抢来的玉镯子不如蒋晴给的那对。
不过这个不重要,她只是不想让周云云得到这份机缘,还没想过和富婆打交道。
当然到时候真的需要,她也不会客气。
最让她头疼的是这一仓库的物资,也不知道原主人干了什么,里面的东西乱七八糟地堆积在一起。
就好像是把这些东西都放在滚筒里滚了好几遍一样,衣服里有食物,还有日用百货金银首饰这些。
好在食物都是带包装的,不然这空间真的没法看。
空间里有不少货架,应该是原主人收东西的时候连货架一起收进来的。
姜淳于先清理出一大块空地,找几个空货架摆放好。
她力气不够大,将几个货架顺着一侧摆放好,已经累的气喘吁吁。
这身体实在是太差了,要是这空间是那种可以种植的空间,带灵泉就好了。
喝一口灵泉百病全消,再喝一口强身健体,长期饮用不但能延年益寿,还能驻颜有术。
想想就算了,姜淳于也不贪心。
歇了一会,她先去理那堆快堆成山的衣服。
也亏得空间里的时间是凝固的,东西在里面不会变质变味,衣服丢进来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
姜淳于歇了一会,才挪到衣服山堆前,她一屁股坐在地上,拎起第一件衣服。
是一件冬天穿的长款羽绒服,拎起来的时候,一个东西咕咚掉了出来。
姜淳于呆愣愣地看着砸在她脚边的东西,是一把枪。
要大命,这空间里怎么有这东西,要是被人知道了,那可是犯法的。
别看姜淳于天不怕地不怕,她可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奉公守法还是知道的。
但是这可是枪哎。
哪个华国人的基因能不受诱惑?"
出管理局的大门,姜淳于用卷起的合同,轻戳了裴景州一下:“我在海城还有两套房子。”
裴景州眉头挑,没看出来,这小丫头房子还挺多。
“一套是老房子,就是我和蒋晴住的那套,你看见过,刚过户给我。不过这套,估计以后蒋晴要住。”
“另一套是我爸给我的别墅,前几天蒋晴已经把房本给我。我现在担心的是,这套房子没人住,会不会被人做文章。”
裴景州没问姜淳于,为什么对姜志远就是我爸,对亲妈就是蒋晴。
他略微思索了片刻,说道:“锁着没事,我回头找个人每年给你收拾手,别的你不用管。”
一套房子,在海城空的房子那么多,他打个招呼就行。
姜淳于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立刻笑得眉眼俱开:“谢谢裴大哥。”
有了裴景州的这话,姜淳于就放了心。裴景州的老巢就在海城,有他在,估计也没人敢打她房子的主意。
裴景州失笑,这么乖巧可真不容易。
虽然他并不是很需要这句谢谢,但是他发现这个叫小鱼的丫头,还是挺有性格的。
很有点顺她者昌逆她者亡的脾气,包括自己的亲妈,只要不合她心意,她照样叛逆。
裴景州不理解,却能接受。
这样的人,生活的不累,起码他做不到。
所以他选择了逃避,离开父亲的庇佑,去当了兵。
当晚,李开明热情邀请两人去家里坐坐,姜淳于和裴景州同时拒绝。
两人谢绝了李开明的陪同,溜溜达达找了个看的过去的饭店,吃了顿晚饭。
第二天一早,李开明又开了车来接他们,说上午还有半天的时间,带他们在京城转转。
李开明的热情让两人无法拒绝,只能上车。
说是转转,也确实是转转。
李开明开着车,几乎用半天的时间,转了大半整个京城。
走马观花一样,有的地方人多,他们连车都没下,就隔着车窗看几眼。
最后,李开明把两人拉到饭店,看到李开明的媳妇带着儿女在这里等,姜淳于才反应过来,这李开明转悠一上午,还是想请她们吃饭。
不能在家吃,那就在外面吃。
李开明的媳妇是个身材娇小,眉眼温柔的女人,说话细声慢语,和外形有些粗悍的李开明完全相反。
一对儿女像母亲多些,看到姜淳于和裴景州,一口一个哥哥姐姐。
声音刚落,李开明就瞪起眼睛:“叫叔叔姑姑,什么哥哥姐姐,他们和你们爹是一辈。”
儿子小点,大概四五岁的年纪,闻言乖乖叫叔叔姑姑。
女儿大些,六七岁的模样,估计平日里也很娇宠,闻言不高兴地噘嘴:“明明是哥哥姐姐,才不是叔叔姑姑。”
姜淳于眯眼笑,指了裴景州说:“你可以叫他叔叔,叫我姐姐。”
她才十八岁不到,叫姑姑都把她叫老了。裴景州不一样,裴景州都二十多了,就那张严肃的脸,叫叔叔一点都不过分。
姐姐闻言立刻和姜淳于坐到了一起,脆生生喊了声姐姐,又冲着裴景州喊了声叔叔。
姜淳于要是想和谁好,那必定处处合乎对方心意,两个小家伙一顿饭吃下来,恨不得和姜淳于磕头拜把子。
李开明性格豪爽,媳妇性子更是好的没脾气,再加上两个孩子,这顿饭吃的很热闹且开心。
大家给彼此,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回去还是坐的卧铺,这次车票是李开明买的。
记得给自己打电话,不记得给她妈打电话,说明在闺女心里他这个爸比妈妈重要。
姜志远才不管姜淳于找他是有事,反正闺女给他打电话了,说明闺女心里有他这个爸。
等对面挂了电话,姜淳于才往居委会拨了一个电话。
接电话的是刘大妈,一听姜淳于的声音,立刻喊道:“小鱼啊,你在哪呢?你妈回来就病了,高热,烧的人都迷糊了。幸亏你牛婶看见送医院了,不然估计脑子都能烧坏。”
这个时候,就算姜淳于和蒋晴再没有感情,也不得不关切几句。
“刘大妈,我妈怎么啦?严重吗?现在怎么样了?我爸让我来北京办事,我现在在北京呢,一时也赶不回去啊。”
刘大妈听对面的小丫头声音里都带着哭腔,忙安慰道:“没事,没事,送医院打了退烧针,今天中午就回来了。我已经和你牛婶子说了,让她帮忙照看着。”
姜淳于忙感谢:“谢谢刘大妈,麻烦您和牛婶子说一声,谢谢她了,我赶不回去,这两天还需要她帮忙照看着点。”
刘大妈豪爽地一挥手:“没事,有我们居委会人多呢,不会给你妈饿到渴到的,回头我就让居委会几个轮流去照顾。”
“那就谢谢刘大妈了,别忘记告诉我妈,我到京城了。”
“好,我挂了电话就去你家。”
姜淳于又和刘大妈说了一会话,知道周云云去了海城,父女俩还没回来,周文去了他姑姑周庆芳家。
等挂了电话,一看收费,十三块多。
姜淳于不由叹了口气,现在打个电话真是又贵又不方便。
出了门,李开明和裴景州正面对面站着说话,看到姜淳于过来,裴景州第一个扔下手中的香烟,用脚踩住转了几下。
李开明见状扭头,看见姜淳于,忙深吸了几口,才把剩下的烟嘴扔到地方,一脚踩灭。
李开明听姜淳于说想把房子租出去,诧异道:“你想租多少钱?”
“不要钱。”
“不要钱?”
李开明越发不解,谁这么好,房子白给人住。就是国家的经租房,那也是收钱的。
“嗯,李叔叔,我是这样想的。”
姜淳于简单地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就是房子不准备租给个人或者家庭居住,她想租给单位办公。
不收房租,可以免费给对方使用,对方需要做的就是,在不改变原有基础上对房屋的维护和修缮。
这也是姜淳于深思熟虑后的决定,现在京城住房紧张,单位也没好到哪里去。
房子空着肯定不是个办法,她就算来住,一个人也住不了这么大的地方。
要是租给个人或者家庭,请神容易送神难,到时候想撵出去,估计就不容易。
但是单位不一样,那是公家的,只要签好手续,到时候收回就行。
等八十年代后,单位有钱肯定要自己建大楼,也不需要租房子。
李开明闻言眼前一亮:“能不能租给我们管理局啊?”
他们这管理局也确实憋屈,到现在还借住海关那边的房子办公,地方小不说,上班也远,十分麻烦。
“管理局?”
“对,工商行政管理局。”
姜淳于一愣:“李叔叔,你不是公安局的?”
她还以为开着公安局的车,就是公安呢。没想到,工商局的人还能开公安局的公车私用!
李开明非常淳厚的笑了笑:“不是,我是管理局的,现在的职务是副局长。你要是能把这房子租给我们管理局,我现在就能带你去签合同。”
母子俩回海城,走的匆忙。
蒋晴带了一个随身的小包,是她平时出门常用的,里面装着钱包钥匙等杂物。
还有个自己做的布袋子,装的是她和姜淳于的换洗衣服,加上刚取的二千块钱。另外还有个网兜,里面装的是在供销社买的东西。
姜淳于只有个口书包,斜挂在肩头。
不管怎么看,也能看出这娘俩没带什么东西。
蒋晴有些懊恼:“早知道给你东西收拾一下带过来,直接从海城走,省的你还要回去拿东西。”
姜淳于不以为然:“不用回去拿了,我以后又不是不回来。”
除了钱房子这些值钱的,姜淳于对原主的东西都不感兴趣。
“对不起,这些年妈妈没有做好。”蒋晴捂着脸,泪水从指缝间流出。
姜淳于不是原主,没有被感动到,反而觉得有些烦躁。
要不是因为原主的执念太深,她都不稀罕和蒋晴说那么多话。
迟来的深情比草贱,换成母爱也没高贵到哪里去。
姜淳于没说话,静静地看着窗外。
蒋晴父母的房子在黄浦区,离有名的和平饭店很近。
房子是普通的民房,三间正屋,两间厢房,一个不大的院子。
娘俩拎着东西准备开门的时候,旁边玩耍的几个孩子问:“你们找谁啊,我们怎么没见过你们?”
别看只是一群孩子,这个时候警惕性还是很强的。
蒋晴一愣,没想到有一天回家会被人问她是谁,来找谁。
此地本是老树根,新生枝丫不识君。
最可悲的不是“儿童相见不相识”,而是“残门绣锁久不开”,当年高堂还在,而现在只留下她形单影只。
姜淳于从口袋里摸出一把糖,笑着给他们一人分了一颗:“这里是我们的家,我和妈妈回家。”
“骗人。”
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吃了糖也不嘴软,“这里的人我都认识,我都没见过你们。”
直到蒋晴母子俩开了门进屋,还能听见虎头虎脑的小男孩问旁边的小伙伴,刚才那是谁,她们家真的在这吗?
三年没有回来,院内荒草丛生,屋里满是灰尘。
姜淳于双手插兜,站在门口看着蒋晴收拾。
她不是什么勤快的人,蒋晴在周家任劳任怨,那也不差多做这一点。
蒋晴做事确实是干净利索,匆匆扫了地,擦了家具,又把地拖一遍,屋里完全大变样。
趁着太阳还有个尾巴,被子抱出去晾晒去湿气霉味,再把席子刷一刷。
伺候周家父子十几年了,蒋晴已经习惯了这些家务。
等姜淳于从外面拎着两碗馄饨回来,家里几乎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
“累了吧,我给你买了你爱吃的馄饨。”
姜淳于将馄饨放饭桌上,把新买的筷子拿到水龙头上去洗。
这几年没人住,屋子里水电竟然都有。
蒋晴洗了把脸,疲惫地坐了下来,接过女儿递过来的筷子,低头小口地吃着馄饨。
她一直惦记马路对面国营饭店的这一口馄饨,皮薄馅大,加了虾米和紫菜的汤也一如既往的鲜美。
是从小吃到大的味道。
“吃个茶叶蛋,还热乎着呢。”
姜淳于殷勤地给蒋晴剥了个茶叶蛋,这些小事她还是乐意做的,毕竟房子还没过户到她手上。
她也不是想把蒋晴家底掏空,只是怕蒋晴见到周庆国恋爱脑又犯,到时候白白便宜别人。
三十多年的老房子看着普通,等拆迁,那可就不普通了。
房子她先拿到手,到时候拆迁的时候,她就要房子。给蒋晴留一套,等她被周家父子抛弃的时候,可以养老。
母女俩吃了饭,又借了隔壁,也就是刚才虎头虎脑小男孩家的煤炉子,烧了两锅开水洗澡。
五月的天气有点热,母女俩一路风尘仆仆,不洗觉没办法睡。
洗完澡,蒋晴洗衣服,姜淳于坐在廊檐下吹风。
周庆国六千块,加上蒋晴的二千块,她是不是可以考虑在海城买房子。
老破小筒子楼不考虑,去郊区乡下可以买大一点的宅基地,或者自己建也行。到时候把户口落在村里,等拆迁的时候就发了。
就算对方反悔,她户口都在村里,对方也只能咬牙认了。
这些都是姜淳于看小说学的奇奇怪怪的知识,不知道有没有用,回头打听打听。
洗完衣服的蒋晴扭头,就看见坐在廊檐下的闺女正在发呆。
小鱼的那张脸和姜志远最少有五六分相似,同样一张脸,姜志远是丰神俊朗,气质不凡。
小鱼就多了几分女孩子的柔和,明眸皓齿,如花似玉。
说小鱼像姜志远,不如说小鱼更像她那个红颜多薄命的奶奶。
她嫁给姜志远的时候,婆婆已经去世多年。
蒋晴也只是在照片中见过她的婆婆,哪怕是一张黑白照片,也漂亮的让人心生欢喜。
小鱼从小就漂亮,简直就是姜志远的命疙瘩。
她说要离婚带小鱼回海城,姜志远那个上了无数次战场的人,竟然红了眼睛。
后来,她带着小鱼走,姜志远追着火车跑了很远。
看着姜志远那副狼狈的样子,蒋晴差点就心软想回头。
“小鱼,你要不要给你爸打个电话。”
蒋晴晾好衣服,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你要去你爸那,总要提前告诉他一声,让他也好有个准备。”
最主要的是,这些年姜志远除了每个月给小鱼寄钱寄东西,父女俩几乎没什么联系。
也就是逢年过节,她会让小鱼给姜志远打个电话。
电话有时候姜志远能接到,有时候还接不到。
这对父女俩,分开后就再没见过。
她都觉得姜志远可能没那么爱小鱼,可他月月寄钱,有好吃好玩的就巴巴寄过来,也不像不爱小鱼的样子。
估计还是因为忙,之前顾不上媳妇后来顾不上孩子。
姜志远不知道小鱼在她身边过的怎么样,同样,她和小鱼也不知道姜志远的事情。
有没有再婚,有没有生孩子,职位有多高。
父子俩,比陌生人也好不了多少。
现在小鱼要去姜志远那,也不知道姜志远愿不愿意,还有姜志远的媳妇,会接受且善待小鱼吗?
电话接通的时候,蒋晴看了一眼双手插兜,无聊地踢着石子的小鱼。
确定这个孩子不肯接电话,蒋晴只能无奈地自己拿起了话筒。
每年小鱼和姜志远通两到三次电话,她都是远远地站着,从来没和姜志远说过一句话。
这次还是她们离婚后,第一次听见姜志远的声音。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