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刘备徐庶全文+番茄

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刘备徐庶全文+番茄

熏悟空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张谦觉得腹部一阵火辣,幸好曹操就带着大夫,那大夫看了一眼,说道:“没啥大碍,幸好冬日衣服穿的厚实,贴上几贴膏药就好了。”那大夫从行李箱取出一贴膏药给张谦贴上,那膏药黑乎乎的,张谦也不知道是啥,只是贴上之后觉得冷飕飕的,之后,那大夫又拿出两幅,说道,一天一换,两三天就好了,张谦言谢接过。见徐母情绪激动,众人只好退出了徐母房间。回到正堂后,张谦的情绪一直不太好,而这时,石韬走到曹操面前提出了一个请求:徐母之所以这样,只是因为睹物思人,只要给徐母换个环境过段日子就好了,莫不如先送徐母回乡下。曹操看了张谦一眼,张谦也上前恳求道:“求曹公让庶送母亲回去,待母亲归家之后,庶一定即刻返回。”曹操斟酌再三,说道:“我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形,只是老夫人...

主角:刘备徐庶   更新:2025-04-03 12:0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备徐庶的其他类型小说《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刘备徐庶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熏悟空”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张谦觉得腹部一阵火辣,幸好曹操就带着大夫,那大夫看了一眼,说道:“没啥大碍,幸好冬日衣服穿的厚实,贴上几贴膏药就好了。”那大夫从行李箱取出一贴膏药给张谦贴上,那膏药黑乎乎的,张谦也不知道是啥,只是贴上之后觉得冷飕飕的,之后,那大夫又拿出两幅,说道,一天一换,两三天就好了,张谦言谢接过。见徐母情绪激动,众人只好退出了徐母房间。回到正堂后,张谦的情绪一直不太好,而这时,石韬走到曹操面前提出了一个请求:徐母之所以这样,只是因为睹物思人,只要给徐母换个环境过段日子就好了,莫不如先送徐母回乡下。曹操看了张谦一眼,张谦也上前恳求道:“求曹公让庶送母亲回去,待母亲归家之后,庶一定即刻返回。”曹操斟酌再三,说道:“我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形,只是老夫人...

《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刘备徐庶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张谦觉得腹部一阵火辣,幸好曹操就带着大夫,那大夫看了一眼,说道:“没啥大碍,幸好冬日衣服穿的厚实,贴上几贴膏药就好了。”

那大夫从行李箱取出一贴膏药给张谦贴上,那膏药黑乎乎的,张谦也不知道是啥,只是贴上之后觉得冷飕飕的,之后,那大夫又拿出两幅,说道,一天一换,两三天就好了,张谦言谢接过。

见徐母情绪激动,众人只好退出了徐母房间。

回到正堂后,张谦的情绪一直不太好,而这时,石韬走到曹操面前提出了一个请求:徐母之所以这样,只是因为睹物思人,只要给徐母换个环境过段日子就好了,莫不如先送徐母回乡下。

曹操看了张谦一眼,张谦也上前恳求道:“求曹公让庶送母亲回去,待母亲归家之后,庶一定即刻返回。”

曹操斟酌再三,说道:“我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形,只是老夫人误会我太深。这样吧,我让曹彰亲自带人护送老夫人回乡。至于先生,冲儿怕是离不开你。”

张谦知道这已经是曹操的极限,只能含泪点头。

这时,石韬走过来说道:“元直,就让我替你尽这份孝心,送伯母回乡下吧!”

“如此,便多谢广元了!”

曹操离开后,石韬很好奇,张谦是怎么断定信件是假的,并且快速做出之后的安排。

张谦笑而不语,事实上,当从登门的陈桢和后续藏在锦袍中的书信,张谦并没有发现破绽。

尤其是锦袍中的书信,写的很含糊,哪怕他不是徐庶理解起来也完全没问题。

但问题是,刘备有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呢?

张谦认为,在这个没有事先约定暗号,又没有密码本的时候,贸贸然的接触,只会增加自己的危险性。

所以,当他发现锦袍的中密信的时候,张谦就做了两种设想,一种信真是刘备写的,一种信不是刘备写的,然后比较两种情况的后果,那就是无论是不是真的,都不如当假的来处理。

可是,假的处理,要怎么处理呢?

直接交给曹操?这无非就是告诉曹操:我出卖刘备了,我嘴上喊着忠义但我身体很实诚!或者是告诉曹操:小样,别以为我不知道这是你设置的陷阱,这么弱智的计谋,看不起谁呢?

第二种处理办法就是当做无事发生,假装什么也没有。一种结果是真什么也没发现,到最后就不了了之;可如果这事不是曹操安排的,然后张三露馅被曹操抓了,最后曹操觉得徐庶写了回信,只是他没搜到,怎么办?

想到这,张谦后背都湿了,因为上次曹丕就传了他和崔芣的谣言,差点杀人于无形。这次使者即使是假的,也不一定是曹操安排的,要是曹丕干的,目的只是为了除去教导曹冲的他,那该怎么办?所以第二种处理办法也被张谦否决掉了。

那么只剩下第三种方法,将计就计,如果这密信真是别人的圈套,无论是谁安排的,最后都会当着曹操的面揭发,所以张谦得写这封回信,给这件事一个闭环。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信怎么写了。

真给刘备当间谍,给他回一些真知灼见,或者臭骂一顿曹操,这种事肯定不能干,曹操招揽人心是诚,杀起人来可也够狠;

回一些没有营养的话肯定也不行,这些不必写在密信里。搞不好,曹操还以为你信里有什么暗号,这下场更惨,死之前还会被严刑拷打。


张谦听了哈哈大笑,这“鸱视狼顾”导引术要是有用,曹家也不用个个短命了,至于司马懿“鹰视狼顾”的传说,或许是个幸存者偏差?

“冲儿可有听过‘五禽戏’?”想到导引术,张谦就想到了华佗,毕竟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都是导引术中的经典。

“老师是说那华佗留下的锻炼之法?”

“冲儿也知道华佗?”

“当然知道,世人都说他是个神医,可是他却骗了我父亲。”

“ 哦,华佗如何欺骗曹公了?”

“我父亲想要华佗为他治病,可是华佗却推脱妻子有恙,待我父亲派人前去一查究竟之时,却见其妻子活奔乱跳,可见其心不诚。”

听到曹冲这么说,张谦就知道,神医华佗这时候已经被曹操杀死了。

“那这‘五禽戏’是如何流出的?”

“好像是华佗在监狱之时刻在墙上的,后来人摘录下来给我父亲查看,我父亲说,此乃‘凡俗之物,平庸至极’,也就没在意了。”

张谦记得历史上曾有许多人建议曹操不要杀华佗,并且对他说:“华佗毕竟医术高超,你的病只有他能治。”

当时曹操说了一句:“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到了曹冲死的时候,曹操才后悔莫及,说道:“吾悔不该杀华佗,令小二仓舒将死也。”

后来有人分析曹家人为何短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曹操得罪了医者,所以行医之人皆不愿为曹家尽心尽力。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一个个枭雄,战将,谋略家纷纷走上舞台,但同样的,还有一群人不可小觑,那就是医者。

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华佗和张仲景。

华佗率先使用麻沸散进行外科手术,被称为外科圣手,同时,他的针术和灸法也具备十分的造诣;在养生上更是创造了五禽戏,通过模仿猿、鹿、熊、虎、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张仲景则是写出了传世巨作《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被后人称为“医圣”。

这些医者,在史书记载中,往往都是游历各地,寻医问药,遍尝百草,救死扶伤,突出了一个医者仁心。

但事实上,这些人还有一个最基本的社会身份——世家。

无论是望族还是寒门,他们都是世家的一部分。因为那时候普通人别说行医,连识字都成问题。

就像中世纪欧洲那帮研究物理,研究数学,研究哲学的人一样,他们必然是摆脱了基本生存问题的中上层人士。

汉末的一部分世家子弟,兴许是为了兴趣,也可能是看到很多人死于伤病瘟疫,心中涌现出无数济世情怀,这些人投身医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敢为天下先,为这个人吃人的三国乱世注入了一丝人性的关怀。

所以曹操要杀华佗为什么那么多的劝谏,不仅是因为华佗救了很多人,还因为华佗和他们一样,是世家,所以华佗死了,他们物伤其类。

而曹操扬名便是靠着五色棒立威,或许是杀人立威尝到了甜头。为了防止夜里被人偷袭,他以“吾好梦中杀人”杀掉了为他盖被子的下人;粮草不够了,他用粮官的头颅来确立威信。后来有人反对他称魏王,所以荀彧崔琰都间接直接被他所杀。

而杀人是有代价的,杀一个普通人可能还不明显,但是杀的世家子弟多了,这代价就是世家子弟逐渐不与曹家合作了。


曹操心领神会,说道:“这元直的事就是曹某的事,怎么能是打扰呢?不过,这好好的,老妇人怎么就病了呢?”

张谦转过头,像是要解释,可是一会又愣在了那里。

石韬见状,赶紧说道:“是刘将军遣人送了年节过来,伯母想到刘将军相隔万里尚且记得元直,而元直却背他而去,所以一时想不开,闹了笑话。”

“果真如此?”曹操对着徐庶问道。

张谦像是要说什么,只是话到嘴边,只是点了点头。

曹操明白了,这徐母是知道了密信的事,徐庶一不能直言,二又不想骗他,所以只能缄默。

这元直确实是个厚道的君子啊!曹操再次确认。同时说道:“刘备这厮假仁假义,惯用一些小恩小惠来收买人心,老夫人切莫上当,他不就是送了些不值钱的东西吗,我替元直十倍还给他。”

曹操很豪迈的表示,但是徐母并不买账。

“你就是百倍千倍的还回去,也抵不上刘皇叔来的情真意切。”徐母回头瞪了曹操一眼,又把头转了回去,俨然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老妇人模样。

这时,下人端来了汤药,石韬示意傅老妪一会再进来,曹操看了一眼,却说道“无妨”,随即摆了摆手,让下人送药进来。

石韬先行接过,张谦起身把徐母扶了起来,又把枕头立起来让徐母靠在上面,随即接过汤药给徐母喂药。

“母亲,先喝药吧。”

徐母百般不情愿。

“母亲,纵是有千般万般怨气,也只冲着孩儿来,何苦难为自己呢?”

徐母还是不理。

“母亲要孩儿如何做,才肯服药呢?”

“我要你现在即刻南下,辅佐刘皇叔,你可愿意?”徐母开口道。

张谦一僵,这怎么可能。

而徐母此时则是看向了曹操。

“哈哈哈!”曹操大笑着说道:“只要老夫人愿意喝药,我不久便送元直与那朝廷的逆贼见面。”

“你莫要骗我妇人,欺我年迈,你说的不会是战场之上相见吧?”

曹操哈哈一笑,丝毫没有计谋被识破的尴尬。

“既然你不愿意放我孩儿离去,那你把我和他都杀了吧,免得以后你坐卧不安。”徐母沉着脸说道。

“哎~”曹操摆摆手,“元直大才,我不敢放他离去,但也不舍得杀他,况且我若真的杀了他,不就真的成为了世人眼中残暴不仁的奸雄了吗?老夫人,我倒是想到了一点,那刘备故意送年节过来,就是知道您老人家刚烈,所以想激起你的愤慨之心,想要害死你和元直啊,你可千万不要上当。”

“呸,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徐母似是铁了心,“你要是不愿意杀,那就把我们两放回老家,让我们从此种田打猎,不问世事吧!”

曹操当然不愿意放徐庶离开,便说道:“我儿曹冲已经拜元直为师,这仓舒学艺不精,怎肯就此放先生离去?”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我情愿没有你这个儿子,从今以后我都不想看见你!”徐母对着张谦发脾气道。

张谦还欲把汤药递到徐母面前,那只徐母直接推翻药碗,一半洒在了床上,一半洒在了张谦身上。

“母亲,你没事吧!”张谦赶紧揭过被子,免得汤药伤到徐母。这时,石韬也刚进过来,替张谦处理身前的药汁。

“快,快把衣服脱下来。”

徐母看着张谦肚子处被烫红了一块,也是于心不忍,但是此时此刻,唯有继续假装下去,“从今起,我不仅要绝药,还要绝食,我就不信你们能阻拦我一次,还能一直阻拦我,从现在开始,我不想再看见你。”


曹操走后,将那蒸馏器具也一并带走了,作为一个老是为缺粮而险遭败仗的主公,曹操知道此物若是蔓延开来会对屯粮有多么不利。

当然, 现在的曹操坐拥青幽并冀等数州,局部地区粮食已有富余,再不是打官渡之战前的窘迫模样了。

“韬今日真是大开眼界,不仅能听闻格物之法,更能见这造酒之秘。只是在下倒有不解,先生既不准备长留邺城,为何要向曹操讨要宅子。”那下人已被曹操带走,显然曹操为了不泄露蒸馏之秘是要换一批下人了。

“哈哈哈!”张谦哈哈大笑,随即将剩下的酒分与徐母和广元,“母亲可浅尝一二,此酒已不向先前那般烈。”

用现成的米酒去蒸馏太容易导致酒水共沸,一旦米酒里面的酒精含量低了,里面的水和酒精很容易一起被蒸发出来,所以真正芳香四溢的烈酒只有那一小段。

“广元兄,请!”张谦将陶碗递到石韬面前,“所谓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能而视之所不能,不能而视之能。广元兄,正因为我们要走,所以我们才一定要向曹操证明,我们是真心实意想留下来的。”

王翦当初率六十万军讨伐楚国的时候,为了不让秦始皇怀疑,他就屡次三番的向秦始皇讨要封赏,讨要土地,财富,这就是为了向秦始皇证明自己不会造反,也不会自立,否则,这些东西我率军来取就行了,还需要你封赏?

同样的,要让曹操不怀疑自己要走,有比在邺城购置房子,土地来的实在的吗?而且这房子,可是自己用一个能源源不断下金蛋的公鸡换来的!

“先生一语,韬实茅塞顿开!只是,只是这……”

“只是这蒸馏之法,平白献给了曹操,实在是可惜!”张谦接着石韬的话说了下来。

石韬被说的脸色一红,这东西不是他的,他却为之惋惜,实在不是君子所为。

“在下今日能献出此法,胸中必有更进之法耳。等他日到了荆州,在下再与广元分享一二。”

张谦这么说,确实是有成竹在胸的,至于他为什么会,因为他们老家家家户户都会酿酒,他们把这种酿出来的酒叫做土调,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用的都是这种。

“先生真叫韬大开眼界,来日我必叫上元直、州平(名崔钧)、公威(名孟建),还有孔明,与先生一醉方休。”

“荆襄名士,我亦早已耳闻,早欲得见!”张谦客气的说道,心里则是想着:诸葛亮和他的四个男闺蜜,这种名场面,必须合影留念。

……

邺城中,对于多了一个徐庶并没有多少人在乎。

但是徐庶的两首诗突然就火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教育孩子要仁孝都会念叨这首诗。

而未出仕的年轻人总是向往着行侠仗义的生活,每每多有念叨“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往往念完之后还要将跨中之剑横到身前抚摸一番,宛如自己已是那“救赵挥金槌”白马少年。

就这样,一来二去,徐庶的名声就在邺城打响了。加上曹操有意让世人知道,刘备的谋士也来为他效力,所以对于这些流言蜚语并没有阻止。

而最难过的人,当属程昱了,因为他被张谦诘问的那三句,也跟着火了。

比如少年人不想学习的时候就会说:“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现在我还不到十五岁,所以还不到学习的时候。”

课堂上,调皮的学生被老师罚站,这学生就会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先生,我们课堂上有十七人,三人一组的话会产生多少老师呢?”

然后最过分的就是两少年在街头打架,互相对骂:“朝闻道夕死可矣。现在我已经知道了去你家的路,受死吧你!”然后两人就拿着木剑在那对砍,最后被双方父母逮回家各自一顿收拾。

然而过了没两天,邺城内又有一则流言传开了,那就是:名士崔琰准备将侄女嫁给徐庶,可是徐庶看不上崔家之女,所以给拒绝了。

这事一传开,崔家的人都不干了,崔琰是当世名士,崔家在清河郡也是名门望族,崔家女难道还配不上你一个小小的寒门子弟?

张谦对此并不知晓,只是两日后,曹操将其送出相府的时候,于大街上就发生了冲突。

“你便是那荆州来的徐庶?”

徐庶和石韬各自骑在马上,而徐母则坐在马车之上,马车和车夫当然是曹操派出接送徐母的。

此时,三人拦在路中央,身跨棕色高马,腰缠铁剑,为首之人抽出长剑指着徐庶说道。

“正是在下,不知阁下何人,有何见教?”

“我乃崔家崔平,我家大人有意与你结亲,将侄女下嫁与你,为何你不分好歹,反而中伤我家小姐,直言我家小姐配不上你?”

张谦听崔平这么一说,才知道对方是因为先前曹操说的将崔芣嫁入他为妻的事情。

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自己什么时候说过崔芣配不上他,明明是徐母帮我拒绝的好吧?

而且说的已经很清楚了,是徐家寒门配不上崔家望族。

见张谦沉思,那崔平更是放肆,伸出长剑就要冲张谦刺来:“所谓主辱臣死,徐庶你辱我家大人,我崔平今日便是被治罪,也要将你杀死!”

张谦大惊,依这厮说话,也只是崔家一个下人,怎么这么激动?这就是重名声胜过性命的古代?

张谦:崔琰一个月给你开了多少工资,用得着你这么拼命?

张谦勒马连忙后退,而一旁的石韬已经准备拔剑,就在这时,身后三个汉子突然冲了出来,将张谦连同马一同拦在身后,随即也抽出随身宝剑,将崔平打至马下。

那崔平身边两人见状也是连忙出手,结果不敌马下三人,统统被打了下来。

那崔家三人见来人来势汹涌,只能躺在地上不停往后退,而后来三人则是步步紧逼,就在那将要结果崔家三人之时,张谦连忙喊了一声“停”。

“三位壮士还请住手,将其三人交给官府处理便可,不可随意杀人。”


“广元兄,再北去便是曹操的领地了,你不可再称呼我为先生,而要以元直相称了。”、

“先……元直说的极是!”石韬点点头。

“广元可知道此处距离许都还有多远,我们还需要多久方可抵达?”

“此距许都还有三百余里,你我快马加鞭,明日便可到了。不过到了许都,我们还需向北几日,现在曹操的大本营已经搬到了邺城。”

张谦点点头,后世高铁不过几小时的路程,现在要跑个四五天,两人轻装简行尚且如此,要是掌握一支大军,恐怕更是困难重重。

张谦之所以这般困惑,是因为后世网上总是流传什么“日行一千,夜行八百”,“神速进击,攻敌不备”,“策马急如电,溃敌一瞬间”之类的。

事实上,古代行军远没有想象的快。

曹操的虎豹骑也才日行两百里左右,这还是一人数马,轮番骑乘的结果,古代所谓的急行军,最多也就日行三百里。

想想古代的急报,所谓的“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这是以二十里为一站,不停的换马换人才能达到的效果,而军队出行,显然不能这样。

而若是步兵,那就更慢了,春秋战国时期以三十里为一舍,便是因为步兵一天只能走这个距离。所谓的“退避三舍”也就是退了整整三天。

刘备从新野往南逃的时候,因为不肯抛下百姓,一天只能走十里。

在古代想要指挥一场大型战斗,必须算好距离,行军速度,否则不是赶不上,就是出现太早,暴露了军机。

“我听闻关将军有匹宝马,名为‘赤菟’,能日行千里,不知是真是假?”张谦问道。

石韬点点头,“那赤菟可是万中无一的好马,你我所骑之马已经是良驹,但是比起关将军的赤菟,那可真是驽马比麒麟了。”

劳斯莱斯慧影!

兰博基尼毒药!

张谦脑海里闪过这个念头,不过他记得上次关羽骑的马并不是红色,想来,不舍得拿超跑来代步?

“我听说刘皇叔也有一匹宝马,名为的卢,不知可日行千里否?”

“的卢虽然矫健,可是较赤菟却逊色了一筹。”石韬摇着头说道。

张谦颔首,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是三国第一战将,那赤菟自然也没有别的马能赶得上。

“我还听说那的卢眼下有泪槽,有妨主一说,不知是真是假?”张谦再问道。

谁知石韬听闻此言,哈哈大笑了起来。

“广元兄何故大笑啊?”张谦抬头看了看四周,莫名有些不安。

“那的卢本为刘皇叔坐骑,那日皇叔见刘表,刘表见之通体雪白,四肢健壮,甚喜之,皇叔便将此马相赠。谁料蒯越听说,此马主人张武曾死于非命,故而言道,此马不详,于是刘表又将此马还给了皇叔。”

“后来,伊籍和皇叔说了,刘表将的卢归还的真正原因,皇叔当时表示说‘马岂能妨主’,于是便带着的卢走了。”

“再后来,你猜怎么着,这事就被元直得知了,他哈哈一笑,说道‘吾已得辨识真龙之法也’。那一日徐庶与襄阳城内偶遇了刘皇叔,不久后,刘皇叔便传出了‘白马跃檀溪’的传闻,后于水镜先生处,元直便投效了刘皇叔。先生,你可看出其中缘由了吗?”

张谦以前看《三国演义》,总有一处不解,那就是同为荆襄名士,诸葛亮要刘备三顾茅庐才能请出来,庞统也是化名接近刘备,最后被张飞识别出,刘备低身恳求才留下来的,偏偏这徐庶不仅自己送上门,还要水镜先生代为引荐,才能加入刘备。

这逼格,比之卧龙凤雏,一下子就掉下来了。

就好像后世同为一个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别人都是董事长亲自上门谈工作,你还要拿着简介和学校的推荐信去面试,显得好像差了一截似的。

现在听石韬说来,这徐庶选择刘备前,也是对刘备再三考验的。

同样面对“的卢妨主”的谶语,刘表选择了相信,足以见得刘表表面和善,心中却无仁义可言,况且,他没有将的卢弃之不顾,反而要回赠刘备,实在不是君子之道。而刘备,不仅没有将妨主之马转嫁他人,反而骑乘如故,此可谓君子坦荡荡耳。

如果再不好理解,我们不妨把的卢换成一个人,这个人有治民辅国之才,却有小人进谏君上说“此人面目可憎,他日必会弑君”,那么君王会如何看待呢?一种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从此不用此人;另一种是亲贤臣,远小人,能够正确的对待每一个人的才能。这就是昏君和明君的区别了。

所以徐庶于襄阳拦住刘备说的卢妨主,和张谦数日前要刘备杀了徐庶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测试刘备有无仁义之风,明君之相。

这也就是徐庶所谓的“辨别真龙之术”。

“怪不得先前我对徐先生说,我在等一个答案,徐先生很快就明白了我的心意。”想通了这些,张谦对着石韬一笑。

“昔日马援答光武帝曰‘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前日元直别皇叔一去三回头,韬乃知,此真所谓君臣一体也。”石韬感叹道,说完又看了看张谦,幸好有人为徐庶解决了徐母之忧。

“广元所言有理。”张谦点点头,刘备先后通过了徐庶和自己的考验,自己选择蜀汉阵营,再无一丝顾虑。

随即,张谦快马扬鞭,一路奔驰。

而奔驰的过程中,张谦又思考起了一件事,这“跃马檀溪”真的是的卢马争气了一次还是当时没有那么危险,刘备故意传出去的呢?

前者说明老天爷都不舍得看仁义君子落难于此;

而后者,说明刘备早已看穿了“的卢妨主”的谎言。

无论哪一种,张谦都觉得刘备已经值得自己付出,甚至张谦更希望是后一种,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是因为他们天真无邪,而是即使他们已经目睹了太多的黑暗与浑浊,仍旧心向光明,矢志不渝。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