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姜宁宁霍东临的现代都市小说《社牛崽崽带娇软亲妈去随军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二鹿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社牛崽崽带娇软亲妈去随军》内容精彩,“二鹿鹿”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姜宁宁霍东临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社牛崽崽带娇软亲妈去随军》内容概括:【年代军婚先婚后爱日常宠妻萌娃】姜宁宁穿成了军婚文里天才双宝的早逝亲妈。原主丈夫每月打给她一笔抚养费,可原主软弱,总被婆家以各种理由骗走。龙凤胎靠捡破烂养妈妈,直到五岁生日那天,攒够失望的崽崽们决定坐火车去军区找爸爸。而原主,追出门时被车撞死了。穿来的姜宁宁看着空荡荡的家,两眼一黑。“你们去找爸爸,能不能带我一个?”两个宝宝:?-霍东临收到老家电报,妻子带崽与人私奔了。没来得及难过,大铁门外忽然传来一声吼:“林黑蛋快出来,我们带你老婆来随军了!”霍东临回头...
《社牛崽崽带娇软亲妈去随军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朱家大媳妇点头附和:“对,他白捡一个岗位,该出出苦力。宁宁,路上不要怕麻烦,东西让他扛,该使唤就使唤。你大哥没脑子,好歹有一身蛮力。”
朱家大哥:“……”
“行,我听三叔安排,那就麻烦长光哥了。”姜宁宁也不矫情推拒。
她这张脸,出门就是祸害。
有熟人帮衬照顾,路上能松快安全些。等到了军区,再好好答谢他。
姜宁宁留下来多坐一会儿,拜托朱婶帮忙看顾房子。
临走前,朱婶打包好三个馒头,又用袋子装了一堆干果零嘴。
这回朱家两个媳妇乐呵呵的,半点意见都没有了。
姜宁宁来时两手空空,去时满载而归。
邻居们见她果然从朱家薅走一堆粮食,吓得纷纷关闭门窗,没了好奇探问的意思。
满满站在板凳上双手叉腰,板起小脸严肃地批评她:“姜同志,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朱婶家日子过的不容易,你怎么好意思拿这么多东西回来?”
才说到一半,整个身子忽然腾空。
吓得他双手紧紧圈住姜宁宁的脖颈,如同只炸毛的小猫,浑身上下绷的紧紧的。
母子俩离得格外近,能清晰闻到妈妈身上的皂香味。
满满词语匮乏,唯一能想象得到的形容词是阳光下晾晒的被子,干净清爽,清香温暖。
雪白的小耳朵微微红了。
但他不可能被妈妈的糖衣炮弹给侵蚀,双脚一落地,立马蹦出去几步之遥。
他以为妈妈会生气,没想到她只是用温柔的语气说:“凳子腿不稳,下次别爬那么高。”
满满抿着小嘴儿,小脸蛋纠结了一下,还是没反驳。
姜宁宁气喘吁吁地瘫坐在凳子上,毫无形象可言。小家伙瞧着没几两肉,体重倒是不轻。
这样一点儿不端着的妈妈,莫名让夏夏有股亲近之意,怯生生地询问道:“妈妈,你这么快就回来,是不是赚到钱买车票了?”
满满抬头看过去,心里莫名有一点点的担忧。笨夏夏,钱哪有好赚的,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转念又胡思乱想,如果待会儿她难过的哭了,到底要不要安慰她?
真麻烦,妈妈要是跟从前一样就没有这么多烦恼了。
“我把纺织厂的工作卖了,赚了一千多块钱。你们长光叔明天会跟着一起出发,到时候互相能有个照应。”
姜宁宁语气轻飘飘的,落在糯米团子们耳中不啻于惊天霹雳。
两双黑葡似的大眼睛瞪的浑圆。
为了阻止奶奶抢走岗位,妈妈不惜跳楼明志,转头就这么轻易卖出去了?
“奶奶对这两个岗位势在必得,就算咱们到了军区,只要奶奶打电话哭诉,万一爸爸心软,也要妈妈转让岗位怎么办?换成钱,路上的食宿也不用再发愁。”姜宁宁抬脸朝他们笑。"
夏夏想了想觉得很靠谱,煞有其事地点着头:“工资养妈妈。”
兄妹俩脑袋碰着脑袋,掰小手指计算,到底多少工资才够养活妈妈。
两道小奶音一会儿感叹“妈妈太瘦了要天天吃肉”,一会儿盘算“要买多多的漂亮裙子给妈妈穿”……
最后算了一圈账下来,夏夏耷拉起脑袋,“收银员的工资好像养不活妈妈了。”
楼下王婶子家儿媳妇就是公交车售票员,王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每天傍晚搬根小板凳坐在走廊门口。
逢人就吹嘘儿媳每月能赚二十块钱,这月又发了多少福利。
二十块钱听起来好多,仔细一算才够买25斤猪肉。
连一个月都不到。
两个糯米小团子面对面,哀声叹息。
姜宁宁噗嗤一下笑了,太好玩了,她家崽崽怎么能如此可爱呢?
“妈妈!”
“妈妈你起床啦。”
两团子听到动静,转身飞奔进姜宁宁怀中。一个亲在妈妈左脸,一个亲妈妈右脸。
亲完还有些害羞,兄妹俩脑袋埋进她颈窝里,耳垂红的滴血。
回应他们的,是妈妈的亲亲。
兄妹俩眨巴大眼睛,感觉今天又多爱妈妈一点点。
但对于满满而言,讨厌黑蛋爸爸+10000。
哪怕听到姜宁宁给他们说起霍东临半夜打磨家具的事情,那丢人的一幕重新浮上心头。
小下巴一扬。
哼,他才不会被敌人的糖衣炮弹侵蚀!
姜宁宁轻轻揉了揉他的脑袋。
父子俩间的矛盾交给他们自己处理,而霍东临对孩子做的事,也不会瞒着他们。
“妈妈,黑蛋爸爸买了好多东西回来。”
夏夏比较理性,小手牵起姜宁宁的大手,走进次卧,指着地上的东西一一给她看。
“长光叔叔说这是红灯牌收音机,装上电池就能收听广播。旁边这个叫录音机,放上磁带里面就会有人唱歌……但是墙角那个大机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是洗衣机!”
姜宁宁知道霍东临昨晚搞来不少东西,没想到是一堆家电。
尤其是洗衣机,简直太实用了。
难怪他要半夜偷偷运进来,白天太招摇,容易被邻居举报小资主义。
这堆东西弄进基地肯定也不容易,想到昨晚男人那风云残卷的吃货模样,连菜汤都拿来蘸馒头吃。
姜宁宁决定晚上做点好吃的犒劳他,拿起堆在洗衣机上面的飞鹤奶粉,拆开盖子,“妈妈给你们冲奶粉喝。”
奶粉比麦乳精贵,蛋白含量也更高,一小勺麦乳精能冲一大杯水。
姜宁宁不是那种为了孩子委屈自己的人,这副身体太虚弱同样多补补,毫不犹豫地冲了三大杯。
母子三人排排坐在院子当中,手捧着杯子,晒着早晨温暖的太阳,愉悦得眉眼弯弯。
左邻右舍路过时,都叫眼前这幅舒适的画面给治愈了。
同样都是四五岁的小团子,霍家的龙凤胎衣服整洁,脸颊白白嫩嫩的。
而自家那淘气的小子,在墙角和尿玩泥巴。
这对比,简直不要太辣眼睛。
就在这时,隔壁八号院的张芸挎着一个小篮子过来了,脸上青一块肿一块,完全没了之前的嚣张。
身后还跟着一个胖到走路都有点费劲的男孩,一进门,那双鼻子使劲在空气里嗅。
“小姜同志,昨天真是误会啊。这是我自己喂养的老母鸡下的鸡蛋,拿给龙凤胎补补身体。”张芸语气讨好,期期艾艾地把篮子递过去。
这里是指望不上了,好在文秀英还能动用妇联的宣传力量,在基地为姜宁宁正名。
她拉起姜宁宁的手,入手冰冰凉凉的,现在外面温度起码二十七八度,摸着一阵透心凉,也预示着姜宁宁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
声线不由控制在温和的语调上:“妹子,有时候坚强善良是好事,但你的委屈也该让霍同志知道。”
感情是需要双方付出的,姜宁宁为霍东临生儿育女,跋山涉水千里随军。
霍东临自然要背负起照顾妻儿的责任。
她相当不爽地瞪了无能的男人一眼。
霍东临:“……”
黑眸快速闪过一抹诧异,文秀英脾气火爆,妇联许多年轻漂亮的女同志都被她骂哭过,出了名的不近人情。
很难与眼前这个语气温柔的知心大姐看作同一个人。
可能真就是投眼缘吧,文秀英越看姜宁宁越感到亲近。
了解姜宁宁的苦难越多,也更加心疼她的不容易。
姜宁宁虽然茶里茶气,面对真诚相待的人,有些不好意思地微微垂着头,“谢谢文姐,我没有亲人,你就跟我亲姐姐一样。”
无形中露出一截雪白脖颈,纤细又脆弱。
颈侧细小绒毛在海风中轻颤。
她不是故意的。
完全是这副身体太娇柔了。
落在文秀英眼中,姜宁宁就是亟须解救的受难妇女,是她那正在受欺负的妹子。
“谁说你娘家没人,我以后就是你的娘家大姐,妇联就是你的娘家。”
姜宁宁脑子有点发懵,她错过什么事了,怎么周围都在用同情且于心不忍的目光看她啊喂!
就连旁边的男人同样掷地有声的表态,“文同志你放心,我会处理好家事,不再让……宁宁受委屈。”
姜宁宁很快放弃思考,因为小团子已经心疼妈妈,心疼得抿起小嘴无声落眼泪,亲亲抱抱才破涕为笑。
母女红红的眼睛对着,像两只软乎乎的兔子。
霍东临心里哪儿哪儿都软,垂在裤缝的双手猛地紧攥成拳,拜托文秀英帮忙把妻女送回去,朝着老首长方向追去。
风纪办集体被查,才是刚刚开始而已。
接下来基地要不太平了。
孙老走得慢,显然有意等着他。
“首长。”霍东临行了个军礼,才上前扶住他胳膊。
这位年纪上了八十的老人,执意不肯退休离开基地,是为了在这动乱的时代,尽量护住更多无辜的人。
两人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警卫员们落后一米距离远远缀着。
“小姜同志眉目清正,看起来是个好同志。”孙老记忆力很好,当初霍东临打结婚申请时接受政治审查,查到岳父岳母都是为厂子抗洪救灾牺牲的烈士。
姜宁宁是烈士之后,风纪办马主任的罪名只重不轻。
霍东临声音冷酷:“我会尽快处理好家事,关于我娘电话污蔑我妻子的事情,打算……”
孙老越听眼睛睁的越大。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婆媳关系自古就很难解决。
可没想到霍东临居然如此果决,冷面无情。
“你真决定了?”
霍东临唇瓣抿得紧紧的,低沉的嗓音坚定又重:“嗯,为了我弟弟建军,她会同意的。”
他垂下眼眸,遮挡眸底暗藏的痛苦与失望。
从小到大,父母对建军的偏爱远胜过他。从名字就看得出来,弟弟叫建军,妹妹叫春芳。
只有他,叫黑蛋!
从供销社买回来的东西有很多,其中有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用得着的东西全部拿出来,摆上灶台,最后拿一把刘主任送来的干菜蘑菇泡上。
她准备做肉酱。
姜宁宁将材料切成细小的碎丁,肉丁先下油锅爆香,练出厚厚一层猪油,加入一半的菜籽油,能有效防止天气太冷酱料凝固。
其次放入大料炸香,黄豆酱,香菇……霸道蛮横的香味直接往兄妹俩脸上扑去。
被这香味一勾,肚子里的馋虫都起来了。
呜呜呜,太香了!
就着这香菇肉酱连能吃两个野菜窝窝头。
这还没有结束,姜宁宁另起一锅,十几个鸡蛋冷水下锅煮。天气冷,煮鸡蛋至少能放两天。
她在厨房里刚把酱装入瓶,朱婶闻着味进门来,手里还拿着擀面杖,“宁宁啊,你又在弄什么好吃的?”
锅里还剩下小半碗酱料,姜宁宁装起来塞进她手中,“正巧要送去婶子家,我做的蘑菇肉酱,火车上吃的。用的是黄豆酱,一点也不辣,二毛他们都能吃。”
朱婶笑的合不拢嘴,“我上锅蒸了包子和馒头,让长光背着了,东西我顺道拎去我家。你们一起走不方便,容易让那群老婆子嚼舌根,我让他先去火车站等着。”
朱婶事事考虑周到,姜宁宁感激不尽,轻叹道:“婶子,要去随军我最舍不得你。等去了那边,我寄海鲜给你尝尝鲜。”
一句话,说的朱婶眼眶发热,“海鲜贵,别浪费那个钱,有你这份心意婶子满足了。”
家里灶台离不开人太久,朱婶风风火火地离开,回到家中再次耳提面命长子多干活。
上衢县火车站。
根据信件上面的地址,霍东临所在的部队位于江城市下辖的海岛上,两地距离一千五百公里。尽管火车直达,但大约仍要坐两天两夜。
姜宁宁兜里有钱,从不在一点小事上委屈自己,拿着介绍信与钱上窗口,“两个大人,带两个四岁的小孩,要今日最早去江城的火车,全部要卧铺,最好是下铺。”
售票员见这一家子衣服打满补丁,出手却极为阔绰,不由多看两眼,“同志,下铺价格更贵一些。卧铺一张十三块,六岁以下免票,共二十六。”
二十六块钱,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朱长光打了一个激灵,拼命摆手:“宁宁,给我买站票就行。要是累了,我随便找个空地靠着就能睡。”
“长光哥,先不提麻烦你大老远送我们去部队。两种车厢不能互相乱跑,要是分开坐,你还怎么保护我们?”
紧接着姜宁宁暗示地拍了拍装有一千多巨款的衣服兜子,眼睫颤了一下:“能坐卧铺的人生活条件好,素质也高,出门在外还是谨慎些比较好。”
朱长光对上一双雾蒙蒙的杏眼,果断败下阵来。
这年头舍得坐卧铺的人不多,车厢里没几个人,比较清净,姜宁宁觉得这笔钱花得相当值得。
倒是朱长光心怀歉疚,一个劲在埋头干活,要么主动扛起全部行李,要么去打水给两个孩子喝。
在他第三次想要去接水时,满满抱起撑的鼓起来的小肚子,拉住他衣襟:“长光叔你坐下歇会儿,卧铺票价二十三,你要是少坐一会儿,一直走来走去,岂不是亏大了?”
朱长光心神一动,一屁股坐下来。
头一回坐在干净整洁的地方,他浑身不自在。
满满继续说道:“而且你再想想,两张卧铺票二十六,但儿童免票,换算到每个人头上,等于你只花了坐票就能享受到卧铺的待遇。光北叔你累了一上午,不如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少躺一分钟,就亏了一分钟。”
朱长光:!!
“有道理!满满你真聪明。”
本着不浪费的原则,他迫不及待地躺在床上,不一会儿鼾声如雷。
满满悄悄松了口气。
旁边,忽然传来一阵鼓掌声:“小朋友,你算学真厉害,几岁了?”
满满抬眼望去,隔壁床铺坐着个慈祥的老爷爷,穿着身浆洗的发白的中山装,鼻梁上戴着副黑框眼镜,手里握着一本厚厚的书籍。
小脸顿时布满警惕。
临上车前,妈妈跟他们兄妹俩科普,只有人贩子才会主动找小朋友搭话,而且越是坏人长的越和蔼可亲。
见他不应声,老者笑眯眯的从兜里掏出糖来,“小朋友,你回答爷爷问题有糖吃。”
那贼兮兮的模样,彻底与拐骗小孩子的人贩子彻底挂钩。
满满后退两步,跑到姜宁宁跟前,手挡在嘴巴前自以为很小声的说道:“妈妈,我这样可爱漂亮的小孩子,果然很招人贩子喜欢。”
老者:“……”
姜宁宁:“……”
她无奈地说道:“儿砸,你知道什么叫悄悄话吗?就是要贴着耳朵说,不要让第三个人听见。”
满满是个虚心求教的好孩子:“妈妈,那你拿耳朵过来,我重新说。”
老者忍俊不禁,噗嗤笑出声来。
倒是旁边的警卫员气的肺快要炸了,“你个小屁孩懂什么?你才是人贩子,这位可是……”
“小李!”老者不轻不重地睇他一眼。
警卫员不甘不愿地噤声,恶狠狠地瞪向那对母子。
老者无论从气质还是打扮都不是普通人物,好感必须要刷一波。
姜宁宁先朝老者扬起一个虚弱又坚强的笑容,解释:“早上出发前,孩子刚被人贩子抓走,这会儿比较警惕。”
然后拍了拍儿子后背,十分识大体地说:“做人做事切忌仅凭借主观臆断就妄下定论,你在不了解那位爷爷的情况下,冤枉了他,他心里会难过的,快跟爷爷道歉。”
满满知错就改,向老者深深鞠躬:“爷爷,对不起。”
这母子三人长相皆出挑,衣着朴素却干干净净的,言行举止知书达理。
人都是先习惯看脸,老者也不例外,心里先存了一丝好感,并不介意满满的无礼。
况且,他已经懂事的跟自己道歉了。
老者捋着胡须,摆摆手,轻易将事情揭了过去。
好巧不巧,姜宁宁手里的这封信,正好是田翠芬打算寄给霍东临的,不知道为何夹杂在这堆家书里。
开头第一句就是……
姜宁宁憋住笑,故意卖了个关子,“你们知道爸爸的名字叫什么吗?”
满满乖乖地举起肉乎乎的小手。
“好,哥哥来说。”
“爸爸的名字叫霍东临。”
隔壁,老者和警卫员同时竖起耳朵,听见小家伙的语气充满自豪与孺慕:“爷爷曾经说过,东临是旭日东升,象征希望的意思。”
“那你们想知道爸爸小名叫什么吗?”姜宁宁耐心解释:“就像是满满和夏夏其实是小名,等到了军区,爸爸还要给你们取大名。”
两团子默契摇头,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写满求知欲。
“……叫黑蛋噗哈哈哈!”
“咳咳!”
隔壁同时响起剧烈的咳嗽声。
糯米团子们彻底傻眼。
叫黑蛋的爸爸在他们心中高大的形象再次崩塌。
再看看旁边的美人妈妈……
肌肤莹白滑嫩,那双秋眸扫过来,如同一把小钩子挠在心尖尖上,让人瞬间失了魂。
一对比,黑蛋爸爸是不是又黑又圆还丑?
……他好像配不上妈妈了!
夏夏重新抽出一封信,声音糯糯的:“妈妈,你还是拿这封信教我们吧。”
对上那水汪汪的饱含请求的大眼睛,姜宁宁没有追问原因,替换过来。
手里现在这封信字迹力透纸背,收放有度,很是磅礴大气。
前面简单问候父母身体,后面很长一部分都是围绕孩子成长健康,唯独对妻子冷漠得一句关心都没有。
原主跟丈夫相亲认识,十天内匆匆办婚礼,只见了寥寥数面。
丈夫离开后,满腹心思都用来自怨自艾,连一对儿女都不太上心。
反倒是田翠芬这个当妈的,隔三差五送一封过去,满满都是关心,顺带抹黑儿媳妇。
对于姜宁宁而言,原主与军官丈夫感情不深倒是件好事,不必假装情深,一个屋檐下各睡各的,互相搭伙过日子。
低调地熬过形势紧张的这几年,再离婚,也不必招来闲话,做事处处束手束脚。
万般心绪在心头划过,姜宁宁捏着信纸,抬头浅笑:“不知道军区幼儿园开春收不收插班生,如果不收,妈妈先在家里教你们,等秋天再正式入学。”
前世被补习班血虐出来的00后,姜宁宁样样才艺会点儿,样样不精。
但以七十年代的教育水平来看,给两小只启蒙不成问题。
“妈妈以后还会教你们画画,唱歌,跳舞,对了妈妈还会弹钢琴……”
每说一样,两个崽崽眼睛亮一分。
到最后满心满眼皆是崇拜。
忽然斜里传来一声轻嗤:“这位女同志牛皮别吹上天了。”
真倒霉。
恰好与这几个乡巴佬同一节车厢。
现在什么阿猫阿狗也能坐卧铺了,他们该不会是逃票过来的吧?
关文雪对一切觊觎霍东临的女性都抱有强烈敌意,尤其姜宁宁比她白,长的比她更漂亮,身上还散发着同类的茶气。
还有她身边那两个孩子,眉眼间与霍东临有几分相似,总让关文雪想起霍东临在老家的野种,心里就更厌恶了。
上下轻蔑地打量姜宁宁,俏丽的脸庞上直白地带出来:“钢琴,你家买得起吗?”
火车上鱼龙混杂,姜宁宁怀揣巨款选择低调行事,因此母子三人穿的还是平时那身补丁摞补丁的破布棉袄。
乍眼一瞧,跟中下贫农没任何区别。
七零年钢琴属于奢侈品,需要外汇票才能买。
就算侥幸能买到钢琴,市面上钢琴谱少到几乎没有,找不到老师教也是白搭,摆在家里等于一台笨重废品。
姜宁宁扭头望去,看见一张陌生的面孔,穿着最新款的布拉吉。
两条麻花辫垂在肩头,朝气蓬勃像春天的迎春花。
迎春花清高地抬起下巴,从姜宁宁的角度,正好对上她的鼻孔。
“同志,我有没有钱买钢琴不知道。但是,你鼻毛太长出来了。”
噗!
有人不厚道的笑出来。
关文雪尖叫着抬手遮挡住鼻子,脸黑的像锅底。
姜宁宁抬起雾蒙蒙的秋眸,茶气冲天:“哎呀,我好心提醒你,该不会生气了吧?”
满满神助攻,像相声里捧哏一样的应和道:“妈妈,你做好人好事,阿姨为什么要生气?”
关文雪不仅生气,听着周围指指点点,简直要把肺气炸了。
“你一个乡巴佬就是买不起,装什么蒜?”
薛老皱起眉头。
他已经认出了关文雪的身份来了,心中反感,关家孩子居然会这么没礼貌?
就这素质,老战友还想托关系让她进宣传部?
没门!
“土能生金,咱农民阶层就是掘金人。这位同志,没准你家往上数三代,也在地里刨食呢。”姜宁宁用看智障的眼神看了关文雪一眼。
不就多看她男人几眼,这姑娘为何如此记仇?
心里顺带着把那个男人一并画叉。
这年代,人人都以三代贫农为傲。
姜宁宁此言一出,周围响起阵阵叫好声。
薛老看向姜宁宁的目光愈发热切。
瞧瞧这文笔,铿锵有力的红色标语,这才是宣传部需要的人才!
“不就是钢琴,零基础的四岁小孩都能玩,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姜宁宁拍了一下手示意车厢里安静下来,才对着两团子说道:“夏夏,满满,跟妈妈玩个小游戏。”
听到玩小游戏,小团子们正襟危坐,小手乖乖的背到身后。
“现在宝贝们的左手就是五线谱,从下至上发音是发啦哆咪。”
龙凤胎十分聪明,一看就会,齐声道:“发啦哆咪。”
“真棒!”姜宁宁毫不吝啬的夸赞。
两团子兴奋得小脸红红的。
听着听着,关文雪重拾最初的高高在上。
姜宁宁骗骗小孩子还行,她已经做好准备要拆穿对方的小把戏,顺道秀一秀自己四级钢琴的优越感,找回场子。
然而,实际上!
“现在跟着妈妈动作一块弹奏1112366543,连起来唱就是一只哈巴狗,坐在大门口……”
两团子天真地跟着唱,“1112366543,一只哈巴狗,坐在大门口……”
文秀英想到家里那点糟心事,见儿子手上小伤口不流血,欣然同意他的要求。
正要发起组队买海鲜的请求,姜宁宁母女俩已经蹲下身去,旁若无人地挑选螃蟹。
“……”
其他军嫂知道她是妇女主任,都会上赶着巴结她,偏偏这位女同志真诚不虚伪。
她对姜宁宁的好感更深了。
她从善如流地蹲下身。
听到姜宁宁涌温柔的嗓音跟两只小团子说:“螃蟹做起来可美味了,清蒸、香辣、生腌、蒜蓉粉丝、蟹肉煲,蟹黄还能单独做蟹黄面、蟹黄包子……”
咕噜~咕噜~
狗蛋不住的吞咽口水,满脑子都是吃,对螃蟹一点心理阴影都没有了,扭头扯起嗓子喊他妈买。
“臭小子。”文秀英嘴里骂着,手底下动作不停。
姜宁宁见她挑的不太行,尽选个头大的。冬季螃蟹非常难选,个头大有可能是空的,有些个头小,肉多紧实,不是行家容易被坑。
听文秀英口音,是京都那边的,估计是随军后工作调遣来海岛。这年头螃蟹还是稀罕物,首都人也难经常吃到。螃蟹买不好,无论如何烹制都难吃。
前世作为吃蟹达人,姜宁宁基因觉醒,手把手教她辨认螃蟹公母,公蟹盖尖母蟹圆,捏捏盖看肉质空还是满。
这让文秀英愈发感动。
要是当初姐姐下放时,孩子没走丢,估计也跟姜宁宁一样大了。
“大闺女你挑螃蟹的功夫真好,没个十几年下不来。”渔民竖起大拇指夸赞。
姜宁宁:!
她佯装害羞地说:“我其实是第一次挑,这些技巧都是从书里得来的。”
渔民闻言更加钦佩了,夸读书人懂的真多。等称好重量,特意拿了五个生蚝做搭头。
这生蚝个头巴掌大小,不像螃蟹冬季没黄且空瘦,这玩意儿一年四季个个顶盖肥美。
“生蚝怎么卖?”
“一毛钱一斤,不要票,想称多少就称多少。”
生蚝难撬很难处理,平常吃的人不多,因此不限购。
姜宁宁听到不限购,“同志你称下多少斤,我全部都要。”
“生蚝不好吃,你要是尝尝鲜可以买几个,这么多完全没必要。”文秀英见她要包揽生蚝,赶紧出声阻止。
“生蚝不值钱,海岸边到处都是,平日里基地不限制大家去捡。”
姜宁宁眼眸睁圆了,“白捡都没人要?”
“那玩意儿每次撬开一手血,蒸出来肉干干柴柴的,能好吃?”文秀英心有余悸。
稍不注意,刷洗生蚝过程中就被隔开一道口子,费力又难吃。
姜宁宁一听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那是你蒸大了,上汽后计时四分钟,清爽滑嫩。蒸熟的生蚝大部分会开一个小口,也更容易撬开。
可以调制简单的海鲜汁,两勺酱油一勺醋;或者用蒜蓉、小米辣、加上一些猪肉末混合炒至酱料,猪油的油脂香混合海鲜的鲜,口感层次丰富。”
光是听她叙述,就叫人口齿生津。
周围纷纷围拢过来一群军嫂,竖起耳朵认真听。
姜宁宁没想到还有这种意外收获。
初来乍到,她正愁怎么跟这群军嫂拉近距离。
果然聊点育儿经,怎么为家人做营养餐,在宝妈群体中是一件最合适最趁手的事。
万千思绪在心头一闪而过,姜宁宁提高音量继续说道:“生蚝里有块软肉,学名叫瑶柱,是海八珍之一,蛋白质是鸡蛋的5倍。
晒干后保存时间长,平时用来调鲜炒菜,或者煲汤,不仅鲜美还很滋补,《本草从新》就有“下气调中,利五脏,疗消渴”的记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