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郭小米徐静安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月藏云那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徐静安:“郭姐,这年头姑娘过得都难。在我家我活的最难。但凡知道我手里有点好东西,旁人还没动,家里人就先伸手了。我在这儿工作,家里人都不知道。”郭彩霞静静地听着,也不插话。“所以,我想着离他们远一些。一来事少,到时候矛盾就少了;二来离得远,他们就不能随意拿捏我。”“我这个月刚来,要想转正,最少1年多,3年都不算晚。据说前年招的,还有几个没转正的。”郭彩霞点了点头,她确实听老韩提过这么一嘴。“时间太久了,我等不起。我听说您在资料室上班,这工作也轻松。我就想着这不巧了嘛?咱们俩要是换工作,这样咱们俩的困难都解决了。”郭彩霞听到这里也觉得明显心动了。“就是您可能吃点亏,我这毕竟还没转正。”“这算什么吃亏”,郭彩霞张口否认道。“这样,我回去和...
《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徐静安:“郭姐,这年头姑娘过得都难。在我家我活的最难。但凡知道我手里有点好东西,旁人还没动,家里人就先伸手了。我在这儿工作,家里人都不知道。”
郭彩霞静静地听着,也不插话。
“所以,我想着离他们远一些。一来事少,到时候矛盾就少了;二来离得远,他们就不能随意拿捏我。”
“我这个月刚来,要想转正,最少1年多,3年都不算晚。据说前年招的,还有几个没转正的。”
郭彩霞点了点头,她确实听老韩提过这么一嘴。
“时间太久了,我等不起。我听说您在资料室上班,这工作也轻松。我就想着这不巧了嘛?咱们俩要是换工作,这样咱们俩的困难都解决了。”
郭彩霞听到这里也觉得明显心动了。
“就是您可能吃点亏,我这毕竟还没转正。”
“这算什么吃亏”,郭彩霞张口否认道。“这样,我回去和老韩商量下,明天给你答复。”
“行,我等消息!”徐静安虽然嘴上客气,但她知道这事成了。
第二天上午,张建军进来找徐静安帮忙给另一栋楼的宣传科送一份文件。
徐静安拿着文件一出去,不出意外地看到了郭彩霞。
“郭姐,您考虑的怎么样了?”
“小徐我也不说别的,大姐谢谢你。”
徐静安马上回道:“大姐看你说的,好像我吃亏似的。咱们这是各取所需,要不说咱们有缘呢!”
郭彩霞笑得真诚,:“确实有缘。中午到老韩办公室,咱们再说。”。
“好的,郭姐。”
中午到了韩主任的办公室,韩义两口子都在。
徐静安主动打招呼:“主任,郭大姐。”韩义两口子也忙回话:“小徐,坐!”
“小徐,我还得再问你一次,你想好了?”
“我想好了,主任。”
韩义点了点头:“你的情况,老郭告诉我了。但这事不管怎么说,确实解了我们现在的困局,我承你的情。”
徐静安一听就想站起来解释。
韩主任摆摆手。
郭彩霞笑着说:“你一个小姑娘,哪能让你吃亏,听老韩就行。”
韩义面容和善的说着:“你到那里是正式工,工作在在资料室管登记,工资也不变还是37块5。”
“那里的工作清闲,就是宿舍不好安排,钢厂的人太多了。到时候工作关系和户口都转过去。”
“马上要到下个月1号了,领票的时候可就瞒不住了,来回路上也要好几天。”
徐静安马上说:“那能现在就动身吗?郭大姐还得麻烦你带带我。”
郭彩霞急忙说:“正好下午2点有车,你和我一起,咱们早点出发。”
韩义就是管人事的,换工作要用的资料证件都准备好了。
徐静安回宿舍拿了身换洗衣服,就跟着郭彩霞坐上了去H市的火车。
第三天下午,终于到了H市。两人下车的时候腿都是软的。
虽然累,可谁也没提休息的事。郭彩霞带着徐静安直接去了钢厂的人事部。
人事部黄主任黄兴和韩义以前是战友,不然当初也不会照顾郭彩霞。黄兴也没说别的,直接亲自签字盖章。
手续一办完,徐静安的脑海里发出了“叮”的一声。
“宿舍比较紧张,只有一张床暂时没人。这是住宿条拿好,你先住着,到时我再给你留意。”
徐静安感激地说:“太谢谢您了,主任。”
郭彩霞笑着说了一句:“回头让老韩请你喝酒。”
黄兴笑得眼都眯住了,“那感情好!就怕他舍不得。”
“主任,我先回家收拾东西,看看孩子。”
黄主任挥了挥手:“你们都休息两天再来,不急这一会儿。”
“妈,现在高三学习紧张,老师说要开始上晚自习了。这样晚上回来就太晚了,而且每天来回不安全。”
“你是想住校?”大嫂许多多马上反问。
“住校怎么了?”本想反对的徐母立马和许多多唱反调。
这就是婆媳不和的好处。徐母也不愿意让徐静安住校,毕竟要花钱。
可谁让许多多嘴快呢?
徐母秉着“只要儿媳妇赞成的,她就要反对;儿媳妇反对的,她就要赞成”这一原则,马上怼了过去。
许多多不乐意的低头,撇了撇嘴。
“我是打算住校,我班主任说学校免我的食宿费。”
只有说不掏钱,才能让徐母点头同意。
这时在徐母的心里,肯定是觉得徐静安再不得她的心,也还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
怎么着,也比儿媳妇亲近不是?
趁着现在,徐母正跟许多多较劲儿,想给儿媳妇上规矩,压服住她。徐静安才能甩开那些家务活儿!
徐母也必然会同意,然后顺势推给儿媳妇,才好趁机磨一磨她的性子。
不然,徐静安就是说出朵花儿来,也没用!弄不好,徐母就是同意她住校,也会让她每天回来做家务。
徐母松了口气,不用掏钱就好。刚才跟儿媳妇互怼成了习惯,随口接的的话一说完,她就后悔了。
“那行,你去吧。把东西带上,缺了什么就再回来。”
徐静安乖巧的点了点头:“那我明天就住校,放假了我就回来。”
家里不富裕,能省一个人的口粮比什么都强!
晚上临睡前,把东西收拾好。其实也没什么,就几件旧衣服和现在用的被褥。其它东西早就放到空间里了。
至于徐母会不会去学校问老师这个问题,你见过哪个得了好处还到处嚷嚷的?
凡是吵得响,蹦得欢的,都是没占到便宜的。这世上谁不是闷头吃肉啊?
第二天一早徐静安就扛着东西飞快地跑了。
不跑不行啊!女主许多多马上就要发现自己怀孕了,到时徐母也不得不忍让。书中说女主怀孕反应大,吃什么吐什么,直到5个月的时候才好些。
这期间有自己在,指望徐母去收拾,照顾不是做白日梦吗?伺候孕妇那不是一般的难,都推给她,她还能活吗?
她现在不是搬家,是逃出生天!
徐静安开始了期待的住校生活。
虽然住在集体宿舍,可最起码她还有张床,也不用被动听隔墙的老大两口子的动静不是?
徐静安每天晚上躺在那里,就觉得无与伦比的尴尬。这事还不能由她一个姑娘张嘴说出来,不然她的名声和脸面就丢尽了!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徐家也因为许多多的身孕,开始了鸡飞狗跳的生活。
许多多仗着肚子抖起来了,徐母也只能偃旗息鼓。但家务,许多多就别想让出来了。
用徐母嘴边的话“不动动怎么能生的顺利?现在别看是干活,我那是为她好!”
“不信的话,老大你出去打听打听。看看,是不是妈忽悠你!”
徐建国知道什么呀?
可如今日子不好过,现在谁家孕妇不是忙里忙外?坐月子的都少!
他从小也见过徐母和周围邻居家里怀孕后的情况。她们还真是挺着肚子忙到生,一刻都没闲过!
最后,许多多做家务这事算是定了下来。
“三姐,我真羡慕你,我也想住在学校。”上高一的老四徐建设找徐静安唠叨。
“哦,大嫂要生孩子了,你出来住,是准备把房子留给大哥他们?”徐静安反问道。
“怎么可能!”他是想着等大嫂生了之后再回去。主要是这段时间家里实在太乱了,徐建设心烦的不行。
“那就行,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段时间你正好多补补。”徐静安安慰着老四。
徐建设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嘴馋得不得了,感觉吃多少都不够,转眼就饿!
老四想着:这段时间因为大嫂怀孕,家里确实买了不少好东西。他要是走了,不都留给老大他们?不行,这事不能这么干!他必须多吃点,好好看着。
看到老四徐建设,打消住校这个念头,徐静安才悄悄地松了口气。
老四要是住校就相当于多了一双眼睛,她做事就不方便了。
晚上自习课后,还有很多学生在教室里苦读。徐静安收拾好东西,回到宿舍。她洗漱完毕后,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开始休息。
谁知半夜,徐静安又看到了一本关于自己的书。这回书中的主人公倒不是徐家人,但提到了男主有个单位同事,叫徐建设。
讲的是68年徐建设刚好高中毕业。当时没有工作的年轻人都要下乡。那会儿想找个工作真是难上加难,都争得头破血流。
徐家没门路,徐母又心疼儿子,于是就退下来把自己的工作让给儿子。
强制下乡的时候,让闲在家2年的老三徐静安去了,之后在文中只提了2次。
一次是听说老三在乡下结婚,徐母两手空空的杀到乡下去要彩礼钱。徐母的原话“我拼命生了她一回,吃我的奶养了她一场,我这罪是白受了?”最后拿着100块钱,一块新手表,10尺布票和10米的土布,给小儿子结婚用了。
最后一次是78年徐静安死的时候。当徐母一家赶到的时候,村里人正是准备抬棺材上山埋呢。
徐母拦着棺材哭的撕心裂肺,扬言自己姑娘死太突然了,要开馆见最后一面。不让就说要报公安。男方家吓得要死,把家里老太太的棺材本都拿出来,最后把村子里借个遍给了徐家1000块钱。
徐家拿钱回去就又买了两套房,给俩儿子分了家。日子过得那叫顺遂!
徐静安气的心肝脾肺肾都疼了。她看出来了,徐家人过得好那是踩着原主的尸骨,吃着原主的人血馒头。
现在换成她,那徐家人就滚蛋去吧!
原来她打算偷偷找到工作,拿到户口就行。现在看来还要离他们特别远才行。
装进带来的包里,正准备走时,就听喊售货员喊:“今到瑕疵布,每人三尺——”
“我要——我要——”刚才还零零散散的几个人,现在不知道从哪儿冲出来那么多人一窝蜂的冲了过去。把徐静安夹着就往里走。“我不要我不要”徐静安吓得高喊,挥舞着胳膊想从人群中冲出来,但根本不管用。
市公安局离百货商店不远,昨天沈母让沈和帮忙捎回来一斤红糖。谁知今天一进局里就开会。
会一开完制服没穿他就出来了,走到柜台前,正好看到徐静安买红糖。轮到他的时候售货员告诉他最后的两斤卖完了。
红糖难弄,沈母又急着用。沈和就想着问问刚才的姑娘,看能不能让出一斤来。人群冲过来的时候,他下意识闪到一边,没被波及。
等他抬头想找那姑娘时,就见那姑娘被人群夹带着就冲走了。听着她恐慌的喊叫声,脑子一热就冲了过去把那姑娘给拉了出来。
徐静安看着蜂蛹的人群,还有不断往里拼命挤的,吓得手都抖了。拉着对方胳膊不断的说“谢谢你,谢谢你同志。”
沈和看着面前的姑娘,挤的乱糟糟的头发,苍白的脸色,红红的眼眶,清澈的眼里还有没流出来的泪水湿润润的,他突然感觉自己的心跳加快,脸腾的一下红了。
走出商场,两人都松了口气。
“太感谢你了同志”徐静安满心感激的道谢,“要不我请你吃顿饭吧?”
沈和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也要上班。”
“那,”徐静安赶忙把今天买的2斤红糖和1斤大白兔递了过去“没别的,别嫌弃。”
沈和说什么也不要,徐静安没办法最后只能换给了对方1斤红糖。
沈和在徐静安的注视下一路顺拐走回去的。等走出好好长一段路,沈和才反应过来。
晚上睡梦里出现了一位姑娘。他看不清样子,只看到茉莉花丛中的女孩,有一双笑起来弯弯的眼睛。
沈和早上醒来,不得不把内裤和床单洗了。
徐静安看沈和走后,没有停留直接回到家,一通收拾后,把自己又变回万千普通工人中的一员。
27号一回到单位,就把买给吴素芬的结婚礼物——红纱巾,送给了她。吴素芬收到后特别高兴。
中午吃饭的时候,赵大姐悄悄过来:“小徐,星期六29号早上10点朝阳公园见面。还有一张电影票,到时候别忘了!”
“忘不了,赵大姐”徐静安回道。
第三步:利用环境因素
心理学上有三个与爱情有关的名词,它告诉我们,在这三种环境下,追求爱情更容易获得爱情的青睐。
“吊桥效应”告诉我们,在令人心跳的环境下,更容易追求到爱情;“滑雪场魔力效应”告诉我们,在滑雪场更容易产生一见钟情的情愫;“黑暗效应”告诉我们,在幽暗的环境下更容易使得情侣双方的心理距离拉近。
29号当天,妆容不变,但发型变成两根麻花辫,额头前面依然放下胎毛。里面穿上黑毛衣,外面套上一身仿的绿军装,解放鞋。
这回抹上香约“豆蔻年华”系列的香膏,有点甜又有点像舒肤佳红石榴香皂的味道!甜甜的有皂味和茶叶味,特别清新。
跨上书包,往朝阳公园走去。等了一个小时不见人影,徐静安转身出了公园,边吃着橘子味的硬糖边往后面的电影院走去。
4号,徐静安开始正式上班的第一天。
两个星期下来,徐静安把同期入职的人员了解清楚了。怪不得韩主任那天挑眉:一个是妇联主任的儿子;一个是化肥厂厂长的外甥女;一个是公安局局长老婆的娘家侄子;还有一个是粮站站长前妻给他生的儿子。最后一个就是气运之女——徐静安。因为她对外说是运气好,刚好听说这里招人就来了。
徐静安就像误入了鹤群中的鸡,感觉自己特别显眼。
张哥每次见她,都不得不感叹,运气的重要性!
跟张哥熟了之后,趁着放假休息,到底请了一回客。桌上摆着红烧肘子,糖醋排骨,四喜丸子,土豆炖牛肉,4个大菜,米饭3碗。
当时把张建军吓了一跳,太丰盛了,说什么也不敢吃。徐静安好说歹说才坐下。
“妹子,你有什么事,好好说,想让哥干啥?你要不说,哥不敢下筷子。”
“张哥没别的就两件事。一个谢谢这些日子的照顾,分宿舍也好,告诉我其他人的家庭背景也罢,我心里都记着呢。”
张哥——张建军点了点头,“还有呢?”
“还有就是,哥,咱们这个单位什么时候能转正?”
“就这个?没了?”张建军看着徐静安。
“没了!”徐静安无语的看着张建军。“我就想谢谢张哥你,又不是难为你。”
张建军这才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一般有3个月的,有半年的,还有1年的。但每年都有指标,不可能招多少个都能同一年转正。”
徐静安仔细的听着,时不时的给茶杯添点水。
张建军吃了一碗又端起第二碗米饭,“你们这批人的跟脚,你也知道了,都是硬茬。”
喝了口水,接着说:“在你们之前还有没转正的,轮到你估计最早也是1年之后了,3年之内都算不错的!”
徐静安听到这里不由倒吸了口气,怪不得到现在系统都没给奖励。现在转不了正,以后更难。临时工说解雇就解雇,到时候她还得下乡。
吃完饭,把剩下的菜打包装好放到布兜里。张建军拎着布兜出了包间回家去了。
徐静安回到宿舍关好门,拉上窗帘,回了空间。
随便煮了点挂面吃了,静下心来想着出路。她知道转正不容易,但没想到会这么难。时间拖的太久了,久则生变。看来还是要选择第二种方案,速战速决。
韩主任出身农村,曾在军队里任职。受伤后转了文职工作。去年10月转业到了地方,当了市政府的人事部主任。
老婆和孩子还在他原来当兵的地方没跟来。不是不想来,他现在一个人孤孤单单,也想老婆孩子。
可他家庭负担重:老家爹娘不能不管,兄弟姐妹都等着他撑腰呢。别的不说,加起来20多个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结婚他总要给钱吧?
当初出任务时就说好了:活着的人要照顾牺牲战友们的家人。不能这话说过就忘了吧?
他每月往外邮出的钱都有一半工资。老婆给他生了7个儿子,再加上部队里面的人情往来,时不时的捐款,还能剩下什么? 60年那会儿闹饥荒,他们部队驻扎在当地的老百姓都跪在军营前面求口饭吃。他们能怎么办,只能把自己兵营里的粮食分给了老百姓一部分。不然看着他们死在军营前?那时当兵的自己都饿得直打晃。
老家的来信也是封封带着血泪。那是到了难处,可他能怎么办?
家里有了她媳妇的那份工资,才让家里的孩子都活下来了。在家里,他媳妇的话比他好使!
到现在他转业到这里以后,工资比起在部队的时候还降了。他都不知道什么是存款,他是月月光啊!
部队当时照顾军嫂,他老婆也有小学文凭,所以在当地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当时那份工作找的也不容易,现在要是随他一起过来,原来的工作就得卖了。可到这里她的学历太低,再找一个好点的工作很难。没工作都过来了吃什么?儿子越来越大了,更得花钱,老婆舍不得钱!
组织上也说可以给与照顾,给安排工作。他自己本就是刚到地方,可以说空降到单位里的新人,多少双眼睛盯着,他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张这个口!生怕别人找不到借口使绊子吗?再加上现在的形势,不好说啊!
徐静安身上除了徐母给的钱,就只有4分钱的私房钱,确切的说现在还有3分钱。
午饭只能坐车回学校吃,外面吃什么都要票。徐静安现在既没票也没钱。
趁着这会儿学生没下课,食堂人少,赶紧拿饭票打饭吃完,然后马不停蹄的再坐车回国棉一厂。
透过车窗,外面零星下着小雪。即使坐在车上,也能听到“稀稀疏疏”打在车窗玻璃上的声音。
徐静安把手伸出窗外,呼呼吹的冷风都带着湿气。雪花就像盐粒大小,打在手上刚开始还有些痒。可它太小了,一落地就化成了水,地面都湿了。
本就老旧的公交车,司机师傅现在开的更慢了!“哼哼唧唧”的不比牛车快多少。
徐静安来这个年代之前,从来都不知道她会讨厌冬天。尤其讨厌下雪的冬天。
夏天熬一熬也就过去了,可冬天却感觉是那么的漫长!
那风恨不得能吹透她的骨头,身子不由自主的打着寒颤。即使再使劲缩着脖子,冷风还是能直接从她的脖子里灌进去。
曾经背过有关于雪的诗和看过那些描冬季美景的文章,徐静安现在什么都想不起来。
她刚到厂门口,就看到郝梅梅在厂外墙根站着,不停跺着脚。
“郝同志,等久了吗?”徐静安忙问。她没有手表具体时间不知道,就怕迟到了,让对方等。
“没呢,我就是心急。”郝梅梅焦急的问,“你现在考虑的怎样?要是主意没变就跟我去找我大伯吧,一会厂子里的工人下班了,到时人就多了。”
“行,咱们走吧,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徐静安看了看头顶都湿透的郝梅梅,没再说什么,点头同意了。
天气冷,两人一张嘴就往外冒白气。
她现在能出现在郝梅梅的面前,就说明这事不会再出现什么变故了。
郝梅梅拉着徐静安,避着人一路小跑加快走,进了郝卫国的办公室。
徐静安一进门,就看到一对中年夫妻。两人年龄看起来不到五十,都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身形也是胖胖的和郝梅梅一看就是一家人。
中午时间有限,谁都不是闲人。
郝梅梅父母也直接了当的问:“姑娘,你既然来了就是决定好了。我们也确实想要这份工作。”
“别的我们也不多说了,给你500块钱外加一张手表票,30张工业票,2斤棉花票,你看行吗?”
“这些票据的日期都挺长的,明年年底才到期。这是我家的诚意!”
不用说也知道,人家两口子照顾她了。毕竟只要是个人、眼不瞎的,都能看出来她的日子不好过。(单薄老旧的棉衣,浑身上下打着补丁的外套,枯黄的头发,瘦小的个子。)
徐静安听了喜出望外。她把买工作的价格数目给了郝主任,让他们来订。即使知道他们不会少给,但也没想到会给这么多。
这个价格按现在的行情,只多不少!徐静安刚想点头。
“再给你加20尺布票,到时公布名单的时候我直接就写了郝梅梅的名字。”郝卫国开诚布公的说。
“今天的事你出了这个门,也不要再提!”做事就做干净,没人想留下把柄!
徐静安不带丝毫犹豫的答复:“您放心,我出了这门就什么都忘了。不过,郝主任,我今天的试卷……”
她话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郝卫国明白的点了点头。他起身把上午徐静安做的那张卷子找出来烧了;又把原来王顺丰、陈圆圆和徐静安三人,登记的户口名单撕下来烧掉,并且重新誊抄了一份。
只是这份新名单里面就没有徐静安了。
徐静安现在才算是放下心来。毕竟许多多是女主,这“女主光环”的事谁说的准呢?把痕迹抹除干净,能减少很多麻烦。
更何况还是和许多多在同一个单位,算得上是女主的主场。
徐静安接过钱票,双方交易完成。
一出门,她忙拉住要送她走的郝梅梅:“梅梅,我想去趟厕所。”
郝梅梅想了一下,带着徐静安去了机关楼里的厕所。这里的厕所是领导们用的,干净不说而且中午这会儿人还少。
徐静安进厕所看了一圈,这会儿正好没人。
于是,她赶快把内裤从背着的包里拿出来,然后把钱票装到内兜里,用针线缝好。
最后脱下棉裤,把装钱的内裤套在现在穿的内裤外面,接着再把棉裤穿上。
线也正好用完了,把针扎进棉衣的衣角里。
都收拾好的时候,整个人都冻的哆哆嗦嗦。没敢在磨叽,赶快出去了,因为郝梅梅还在外面等着她。
郝梅梅虽说在外面等的有点久,但没说什么,只是把她从小门送出去了。
那里的门大多数都是领导中午从这里过。因为从这里走到家属院比较近。这会儿还没到下班的时候,没人从这里走。
走出家属院,门前就有车站。她正好不用绕远路,直接坐车到学校。
这回把最后一分钱也花了。到了班里的时候,铃声恰巧响起。
老师疾步走进教室,徐静安也拿出了上课要用的书,认真的听老师讲课。
下午一到家就看到了徐母。
徐静安乖巧的问:“妈,你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早?”
“别提了,上午有猪肉和海鱼供应,挤的时候把脚给崴了,害的我请了一天假。”徐母一提起这事就气得不行,这也是徐静安今天白天不敢回家的原因。
“东西买到了没有?”
“买了”,徐静安话音刚落,徐母已经拿起她的书包,开始翻找了。
打开一看藏蓝色的布料十分厚实,说是瑕疵布,也只是偶尔有几个小白点不影响用,剪裁的时候注意下,根本看不出来。
接着又从包里拿出户口本,买布开的票据再加上剩下的钱。
徐静安抿着嘴角,一声不吭。说什么?说让父母尊重儿女,尊重隐私权吗?
开什么玩笑!这话一出口,徐母就敢用巴掌教你做人!
紧接着就是徐母的每月必进行的记账活动。
徐静安又开始忙活今天的晚饭。
最新评论